一、断奶日龄与繁殖成绩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单妹,梁敏,邓素军,叶伟斌,陈可立[1](2021)在《母猪哺乳天数对下一胎繁殖成绩的影响》文中提出为研究母猪哺乳天数对下一胎繁殖成绩的影响,试验选取公司内小、中、大3个规模化猪场,跟踪其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断奶母猪的下一胎发情配种时间及分娩数据。从结果来看,从哺乳18天到24天,随着哺乳时间的延长,母猪下一胎的胎均总仔数和胎均健仔数有所提高,母猪平均断奶间隔和发情到断奶间隔大于10天比例规律不明显。研究表明,在目前的饲养管理条件及种猪的繁殖能力下,母猪24天断奶下一胎的繁殖成绩好于21天断奶,断奶到下一胎发情间隔不受影响。
李德胜[2](2021)在《断奶日龄、开食料淀粉水平及原料构成对犊牛生长、血液及瘤胃的影响》文中认为试验随机选取64头新生4日龄健康荷斯坦奶公犊牛作为试验动物,采用2×2×2析因试验设计,按照体重相近原则,分为8个处理组:A组(35日龄断奶,Starch31.5%,普通结构)、B组(35日龄断奶,Starch31.5%,熟化结构)、C组(35日龄断奶,Starch24.5%,普通结构)、D组(35日龄断奶,Starch24.5%,熟化结构)、E组(42日龄断奶,Starch31.5%,普通结构)、F组(42日龄断奶,Starch31.5%,熟化结构)、G组(42日龄断奶,Starch24.5%,普通结构)、H组(42日龄断奶,Starch24.5%,熟化结构),生长期(66~180日龄)各处理组饲喂同一种颗粒料。本试验通过设计不同断奶日龄(Weaning age)、开食料淀粉水平(Starch)及原料构成(Ingredient)对犊牛生长性能、血液指标、瘤胃发育及微生物菌群等进行研究,旨在为犊牛科学饲养管理及日粮配制的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试验一:探究断奶日龄、开食料淀粉水平及原料构成对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犊牛在0~60日龄期间,35日龄断奶组(A、B、C、D)干物质采食量显着高于42日龄断奶组(E、F、G、H)(P<0.05),开食料普通结构组(A、E、C、G)腹泻率显着低于熟化结构组(B、F、D、H)(P<0.05);42日龄断奶组(E、F、G、H)犊牛35、42日龄体重显着高于35日龄断奶组(A、B、C、D)(P<0.05);4~35、4~42日龄阶段,42日龄断奶组(E、F、G、H)日增重显着高于35日龄断奶组(A、B、C、D)(P<0.05),开食料普通结构组(A、E、C、G)日增重显着高于熟化结构组(B、F、D、H)(P<0.05),36~60、43~60日龄阶段,35日龄断奶组(A、B、C、D)日增重显着高于42日龄断奶组(E、F、G、H)(P<0.05)。试验二:探究断奶日龄、开食料淀粉水平及原料构成对犊牛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5日龄时,35日龄断奶组(A、B、C、D)血液ALB、BUN浓度显着高于42日龄断奶组(E、F、G、H)(P<0.05),42日龄断奶组(E、F、G、H)血液GLU浓度显着高于35日龄断奶组(A、B、C、D)(P<0.05);42日龄时,35日龄断奶组(A、B、C、D)血液BUN浓度显着高于42日龄断奶组(E、F、G、H)(P<0.05)。35日龄时,42日龄断奶组(E、F、G、H)血液Ig G浓度显着高于35日龄断奶组(A、B、C、D)(P<0.05),开食料31.5%淀粉水平组(A、B、E、F)血液Ig G浓度显着高于24.5%淀粉水平组(C、D、G、H)(P<0.05);42日龄时,35日龄断奶组(A、B、C、D)血液Ig M浓度显着高于42日龄断奶组(E、F、G、H)(P<0.05),42日龄断奶组(E、F、G、H)血液Ig A、Ig G浓度显着高于35日龄断奶组(A、B、C、D)(P<0.05),开食料24.5%淀粉水平组(C、D、G、H)血液Ig A、Ig M浓度显着高于31.5%淀粉水平组(A、B、E、F)(P<0.05);90日龄时,42日龄断奶组(E、F、G、H)血液Ig G浓度显着高于35日龄断奶组(A、B、C、D)(P<0.05)。试验三:探究断奶日龄、开食料淀粉水平及原料构成对犊牛瘤胃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60日龄时,35日龄断奶组(A、B、C、D)瘤胃p H值显着高于42日龄断奶组(E、F、G、H)(P<0.05),42日龄断奶组(E、F、G、H)瘤胃乙酸浓度显着高于35日龄断奶组(A、B、C、D)(P<0.05)。在门水平上,瘤胃微生物在犊牛60日龄和120日龄分别标注了13门和15门,60日龄最占优势的菌门为Bacteroidetes菌门,而在120日龄处理组中检测到相反的结果,即Firmicutes菌门是最占优势的门,Synergistetes菌门仅在60日龄H组中检测到,B组、C组、E组和G组均检测到Tenericutes菌门,仅F组检测到TM7菌门,在120日龄E组和G组分别检测到Spirochaetes菌门,在B组与D组中检测到Cyanobacteria菌门;在属水平上,60日龄犊牛瘤胃内检测到129个菌属,120日龄检测到74个菌属,60日龄时期以Prevotella菌属丰富度最高,且各处理组均超过45%,在犊牛120日龄时期Prevotella菌属为A组(19%)、B组(23%)、D组(36%)、F组(22%)和H组(21%)丰富度最高的菌属,Succiniclasticum菌属为C组(21%)、E组(8%)与G组(9%)丰富度最高的菌属。60日龄时,42日龄断奶组(E、F、G、H)犊牛瘤胃微生物群落Chao1丰富度、Shannon多样性、Simpson多样性显着高于35日龄断奶组(A、B、C、D)(P<0.05),开食料熟化结构组(B、D、F、H)Chao1丰富度、Shannon多样性显着高于普通结构组(A、C、E、G)(P<0.05);120日龄时,35日龄断奶组(A、B、C、D)犊牛瘤胃微生物群落Chao1丰富度显着高于42日龄断奶组(E、F、G、H)(P<0.05),与60日龄时的结果相反。结论:本试验中推荐犊牛的断奶日龄为35日龄,开食料淀粉水平为24.5%、主要原料为普通结构的玉米、豆粕进行搭配。
张婧[3](2020)在《猪重要经济性状遗传参数估计》文中指出育种群的主要经济性状的方差组分和遗传力、遗传相关等遗传参数对育种目标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准确估计不同遗传背景猪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为猪场的管理与育种工作提供参考,本研究以河北地区8家种猪育种场2012-2018年间的种猪性能测定数据为材料,建立性能测定异常数据判断方法剔除异常数据后,利用ASReml-R 4软件结合BLUP动物模型对其中4个群体猪100 kg体重日龄(AGE100)、100 kg体重背膘厚(BF100)、总产仔数(TNB)、产活仔数(NBA)、初生窝重(LW)、妊娠周期(GL)、断配间隔(WTS)以及产仔间隔(FI)进行方差组分的估计和遗传力、遗传相关的分析与比较。并利用EXCEL软件对测定数据进行抽样,设置数据梯度分析数据量对遗传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根据猪正常生长繁殖规律、测定成绩与相关记录判断数据合理性和关联性,根据数据表型分析和遗传分析结果判断记录可靠性,初步建立了性能测定异常数据判断的方法。对不同群体猪重要经济性状遗传参数进行估计,结果显示英系大白猪AGE100、BF100、TNB、NBA、LW、GL、WTS 和 FI 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 0.17、0.06、0.015、0.018、0.030、0.155、0.021、0.045;英系长白猪8个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08、0.06、0.038、0.050、0.044、0.181、0.068 和 0.018;法系大白猪为 0.16、0.12、0.098、0.115、0.156、0.322、0.164和0.078;美系大白猪除断配间隔外其余7个性状的遗传力为 0.19、0.17、0.066、0.046、0.068、0.210 和 0.054。对遗传相关的结果表明 TNB、NBA和LW两两之间存在较强的正遗传相关,妊娠周期与总产仔数存在负遗传相关。WTS与FI存在正遗传相关,但法系大白猪两个性状遗传相关较弱。FI与产仔性状和初生窝重存在负遗传相关。随着数据量的增大,相同遗传背景群体猪重要经济性状遗传参数基本趋于一致,且估计值越准确。猪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均在测定数据量达到4000以后,遗传参数估计值趋于一致,而初生窝重在测定数据量达到5000以后遗传参数估计值趋于一致,达100 kg体重日龄和100 kg体重背膘厚在数据量到达10000以后开始小幅度波动。性状越复杂,越应该采用较大的样本量估计其遗传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群体间遗传参数的估计结果有差异,有效数据达到要求数量时,宜估计本群体遗传参数,用于遗传评估。本研究中的4个群体规模均符合数据量要求。猪产仔间隔遗传力较低,不适于进行直接选择,断配间隔相对于其他繁殖性状来说遗传力较高且与产仔间隔存在正遗传相关,对断配间隔的选择会使产仔间隔得到有利的遗传进展。但不同群体产仔间隔与断配间隔遗传相关大小差异较大,对产仔性状和初生窝重的选择可能使产仔间隔得到有利的遗传进展。
张延鑫[4](2020)在《天祝肉用美利奴新品种选育群生产性能测定》文中研究指明天祝县是甘肃省传统的细毛羊产区,为保护细毛羊资源,同时实现增肉目标,研究团队于2009年开始培育肉用细毛羊新品种—天祝肉用美利奴,其集合父本南非肉用美利奴早期生长速度快、肉用性能好,以及母本甘肃高山细毛羊高寒牧区适应性好的特点。本论文以天祝肉用美利奴新品种核心选育群为试验对象,首先对选育群一世代周岁母羊体重、体尺及部分胴体性状进行测定,其次测定放牧补饲、舍饲条件下一世代成年母羊羊毛品质,最后对选育群二世代公、母羔羊建立生长预测模型。补充和完善天祝肉用美利奴新品种选育群各项生产性能基本数据,可为选种选配提供参考,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天祝肉用美利奴选育群一世代周岁母羊平均体重为50.15±6.74kg,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分别为69.70±3.22cm、72.39±4.54cm、103.17±7.01cm和9.77±1.23cm。一世代周岁母羊体重与体尺指标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0.509X1+0.560X2+0.383X3-0.858X4-56.858。利用兽用B超仪测得一世代周岁母羊背膘厚度、眼肌厚度和眼肌面积为8.16±2.03mm、2.43±0.43cm和20.25±4.65cm2。建立各胴体性状随体重变化的趋势方程,其决定系数分别为背膘厚度与体重(R2=0.144)、眼肌厚度与体重(R2=0.127)、眼肌面积与体重(R2=0.458)。2.测定不同饲养条件下天祝肉用美利奴新品种选育群成年母羊体侧毛品质。放牧补饲羊群体侧毛长度为9.05±0.93cm,舍饲羊群为8.24±1.32cm;放牧补饲羊群剪毛后体重为50.62±7.91kg,舍饲羊群剪毛后体重为66.03±12.41kg;根据国标NY-1-2004《细毛羊鉴定》标准,三个放牧补饲扩繁场细羊毛品质性状采用3分制主观鉴定,平均鉴定分数在2分以上。放牧补饲条件下测定母羊体侧毛平均纤维直径为20.21±1.96μm,舍饲条件下测定母羊体侧毛平均纤维直径18.98±2.12μm。羊毛净毛率测定依据国家标准烘箱法测定含脂毛洗净率试验方法(GB/T 6978-2007)进行,三个放牧场净毛率分别为47.14±5.13%、48.08±5.84%、43.63±5.62%,舍饲场净毛率为49.37±7.17%。3.天祝肉用美利奴新品种选育群二世代公、母羔羊初生重分别为4.34±0.70k g、3.97±0.96kg,断奶重分别为公羔21.82±4.33kg、母羔21.88±3.75kg,六月龄重分别为50.96±5.43kg、44.34±6.19kg。二世代公、母羔断奶前平均日增重分别为260.37±62.80g/d、246.14±50.06g/d,断奶日龄至六月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253.74±34.83g/d、186.59±44.49g/d。建立羔羊早期生长模型,Gompertz模型所预测生长参数更符合实际生产情况,相比较一世代羔羊,模型计算公、母羔羊拐点日龄提前至59.52d、47.83d,拐点体重增加至21.64kg、17.66kg。
迂斌,颜运秋,刘云鹏,徐少勇[5](2019)在《集约化猪场效益自我评估标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现有的猪场大部分都还是传统的养殖模式,很多猪场管理人员认为只要猪群不发病,每头母猪每年上市1517头商品猪就万事大吉了。大部分管理人员知道生产中出了问题,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以及严重程度,主要是因为没有一套参考的评估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增重成本的标准,下面我们将推荐一个规模化猪场可实现的数据管理。
刘传高,方水明,夏新成,程浩,龚加全,张玲,古其燕[6](2019)在《不同仔猪断奶日龄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为研究不同仔猪断奶日龄对母猪下一胎次生产性能的影响,根据断奶日龄将某种猪场5 271头2~5胎长大二元杂种断奶母猪分为6组,跟踪对应母猪下一胎次配种、产仔情况,分析其生产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母猪的断奶至配种时间间隔在断奶日龄为18~20、21~23、24~26、27~29的4个时间段时差异不显着,配种分娩率、胎均总仔数随断奶日龄的延长呈增加趋势,而断奶复配率、断奶母猪产仔效率根据断奶日龄的变化呈明显的正态分布。综合评估,当断奶日龄为24~26 d时,对应母猪的下一胎生产性能最高。
高亚伟[7](2018)在《陕北白绒山羊“两年三胎”生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自“封山禁牧”政策实行以来,作为陕北羊产业当家品种的陕北白绒山羊的养殖模式从放牧转为舍饲。随着舍饲养殖的进行,养殖成本也相应增加,对养殖效率和生产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适应新的产业大环境和经济效益需求。“两年三胎”密集繁殖体系是比较适宜陕北白绒山羊母羊生产的繁殖体系。本研究通过实践试验探索“两年三胎”繁殖体系中母羊的繁殖效率和断奶羔羊的育肥效果,以规范化陕北白绒山羊“两年三胎”繁殖体系,指导生产实践。本试验将125只陕北白绒山羊能繁母羊分为2群(x-y代表x群母羊的y胎次),分别进行三胎生产繁殖,共进行四部分试验,试验内容分别是营养对妊娠后期母羊的影响、季节对母羊繁殖效果的影响、“两年三胎”生产实践效果、60日龄断奶羔羊的育肥试验。1.将70只母羊分为3个营养组(营养水平为100%,110%,120%),探究营养水平对妊娠后期母羊繁殖效果的影响。综合母羊后期生产的体况、生产效率、饲养成本以及羔羊的成长几方面,本试验中110%营养水平比较适合作为陕北白绒山羊两年三胎生产体系母羊的妊娠后期日粮营养水平。2.以110%营养水平日粮作为基础日粮,用1-2和2-2两组母羊分别在冬季、夏季进行了生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除产羔率外,季节对母羊的繁殖效果影响较小,陕北白绒山羊具有全年繁殖的表现,且效果良好。3.分别对两年内两组母羊的三次繁殖结果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在本试验营养及管理的调控条件下,陕北白绒山羊“两年三胎”生产可在23个月内完成,并保持较高效率的生产力,两组母羊的总体繁殖结果如下:(1)母羊发情率:87.13%;(2)母羊第一情期受胎率:71.70%100%;(3)双情期受胎率>90%;(4)母羊产羔率:128.36%;(5)羔羊初生重:2.91±0.70kg;(6)羔羊60日龄断奶重:11.92±2.12kg;(7)羔羊60日龄断奶成活率:91.53%。本试验现存118只母羊,两年共产羔417只,断奶成活382只,相当于一只母羊两年内产羔羊3.53只,断奶羔羊3.24只,可称为“233”模式,即“母羊两年三胎至少产三羔”,比起农户散养、一般舍饲养殖等模式,目前“233”模式生产力相对较高,如果改进母羊筛选、生产周期安排、管理条件、新技术引进等方面,“235”模式实现的可能性非常大。4.以60日龄羔羊为试验材料,研究断奶日龄(90d,75d,60d)和营养水平(85%,100%,115%,130%)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脏器指数、经济效益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断奶日龄对羔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无影响,但60d断奶可显着提高羔羊瘤胃指数和小肠指数。(2)营养水平的提高可促进羔羊日增重和屠宰率的提高,至6月龄羔羊平均日增重最高可达126.92g/d,但低于100%的营养水平会明显降低羔羊GR值。综合日增重、料重比、每kg增重饲料成本及断奶时间四个方面,本试验认为60d断奶,使用115%营养水平育肥,羔羊6月龄生产性价比最好。
曹林,朱志付,周建雄,张护,袁雪波,陈永军,李红伟,孔凡勇[8](2018)在《断奶日龄与长大母猪繁殖性状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为探讨断奶日龄与长大母猪繁殖性状相关性,试验以1 275胎正常分娩母猪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断奶日龄分为21、28、35 d断奶3个处理。结果表明:1)随着断奶日龄的增加,母猪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减少,21 d断奶组极显着大于35 d断奶组(P<0.01),显着大于28 d断奶组(P<0.05);产活仔数、初生窝重,28 d断奶组显着大于35 d断奶组(P<0.05);初生个体重,随着断奶日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随着产活仔数的减少而增加(P>0.05);断奶窝重、断奶个体重、断奶成活率,随着断奶日龄的增加而增加,35 d断奶组极显着大于21 d断奶组(P<0.01),35 d断奶组断奶个体重、断奶成活率极显着大于28 d断奶组(P<0.01),28 d断奶组极显着大于21 d断奶组(P<0.01)。2)断奶净增重,随着断奶日龄的增加而增加,35 d断奶组极显着大于21 d断奶组(P<0.01),与28 d断奶组差异不显着(P>0.05),28 d断奶组极显着大于21 d断奶组(P<0.01);断奶日增重,随着断奶日龄的增加而减少,21 d断奶组、28 d断奶组、35 d断奶组间差异极显着(P<0.01)。3)断奶日龄与断奶窝重、断奶个体重、断奶净增重呈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09、0.267、0.145;与断奶日增重呈极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21;与断奶成活率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038。试验结果表明,适度规模猪场母猪断奶日龄以28 d(2530 d)为宜。
曲向阳[9](2018)在《大型养猪企业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防控技术应用与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一种严重影响生猪产业的重要病毒性疫病。尽管采取了生物安全、疫苗免疫、封群管理及猪群驯化等控制策略,但在全球范围内PRRS对养猪生产的危害依旧。因此,探讨和分析实际生产中各种控制策略对PRRS的防控效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采用RT-PCR对山东省某大型养猪企业周围的96个规模化猪场的PRRSV疑似病料进行了检测及PRRSVORF5基因序列测定与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序列测定的122条ORF5基因主要存在4个谱系(Lineage)的毒株,其中谱系1的检出率最高(46.7%)。对分离自某养猪企业的7个PRRSV毒株进行了全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7个分离株均属于基因2型,全基因组同源性为81.7%-99.1%;7个分离株分属于lineagel、3、5、8。除毒株SDwh1701外,其它毒株的Nsp2呈现不同模式的氨基酸缺失,SDqd1501的Nsp2有35个氨基酸插入。7个毒株分别演化于TJM、JXA1-P80、NADC30、QYYZ等毒株,且存在不同模式的重组。对4个发病猪场的PRRSV的传染来源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后备猪引种与周边猪场是猪场PRRSV的主要传染来源。猪场暴发PRRS后,后备种猪的利用率平均下降8.56%,配种分娩率平均下降8.57%,妊娠母猪产活仔数平均下降0.73头/胎,仔猪断奶前死亡率平均上升2.74%,断奶后死亡率平均上升4.97%,断奶后动保费用平均上升10.40元/头。PRRSV感染造成母猪平均总损失1493.81元/头。对PRRS暴发前后的672头上市屠宰场猪的肺脏病变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PRRSV感染前后,上市猪疑似病毒性肺炎病变比例分别为1.22%和10.42%(p<0.01);支原体肺炎病变比例分别为26.83%和55.00%(p<0.01);胸膜肺炎病变比例分别为1.22%和7.94%(p<0.01),山此表明猪场感染PRRSV后,育肥猪肺炎支原体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易感性显着增高。分析了不同后备猪PRRSV驯化方案的效果。结果表明,PRRSV减毒活疫苗(MLV)驯化的安全性优于活病毒接种(FVI);FVI的适宜驯化日龄是80-120 日日龄。评价了稳定母猪群的保育和育肥猪PRRSV抗体动态与感染状态。结果显示,当母猪群稳定且断奶仔猪不进行MLV免疫,仔猪受到PRRSV野毒感染风险较低。分析了 PRRS暴发猪场断奶仔猪实施MLV免疫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对已感染PRRSV仔猪MLV免疫反而会增加死淘率,提示PRRSV感染仔猪群不适宜免疫 PRRSVMLV。对暴发PRRS的4个母猪群实施封群管理策略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猪群恢复稳定(TTS)平均需26.92施封群管理策略,猪群周断奶总数恢复正常(TTBP)平均需17.00奶总数恢复正。对450头健康进口后备猪免疫两次PRRSV MLV后进行采用封群管理。结果显示,至58w仍然有13.04%的样品呈现抗体阳性,采用淘汰阳性猪的方案,净化了 PRRS。
刘则学[10](2017)在《规模化养猪生产繁殖性能大数据分析方法的建立与运用》文中研究说明养猪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进程推动了集团养殖企业对生产数据管理的重视。现有的生产管理系统可实现简单的性能数据呈现和比较分析,但缺乏对影响结果的原因相关的因素输入和剖析。本研究探索建立了规模化养猪生产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并运用于对某集团公司16个养殖场5年的繁殖数据进行分析。现代规模养猪场通常以PSY作为衡量猪场综合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母猪产仔数、仔猪初生重、断奶重和哺乳期死亡率等是影响PSY的关键因素。在生产实际中,同一个集团公司所属的不同养殖场常常会表现出不同的生产水平,具有明显的场级管理特征。本研究以这些关键繁殖性能为基础,对某大型养殖集团下属的16个养殖场的繁殖性能数据进行了5年的追踪搜集,探讨并建立了适宜的多层次模型用于这些生产数据的分析,比较了多层次模型与单层次模型、多层线性模型与多层离散模型的差异,研究了模型建立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异方差问题,并探讨了建立生产指标预测模型实现对未来的预测。本研究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建立了以母猪产仔窝次为低层级、以猪场层次为高层级的两层次模型,分析了影响母猪产仔数和仔猪初生重的因素。第二部分建立了以断奶批次为低层级、以猪场层次为高层级的两层次异方差模型,分析了影响哺乳期仔猪死亡率和断奶重的因素。第三部分建立了几个关键生产指标预测模型,并研制开发了未来在实际生产中简单易用的操作平台。主要结果如下:1.建立多层线性模型研究影响母猪产仔数和仔猪初生重的关键因素。1)对于具有层次特征的数据进行分析,应选用多层线性模型,使用一般线性模型会造成分析结果的偏差。对产仔数这类计数变量来说,当样本量足够大时,使用多层线性模型和多层泊松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差异不大。2)引入变量对结果的解释程度表明,仍然有一些重要的因素没有被纳入模型中,如疾病。提示生产管理数据输入中应纳入和量化疾病发生的信息。3)动物因素如母猪品种、胎次对产仔数和仔猪初生重有显着影响。母猪品种对总产仔、产活仔、产健仔和仔猪初生重影响均极显着(P<0.01)。分娩胎次对总产仔、产活仔、产健仔和仔猪初生重影响均极显着(P<0.01)。4)研究中分析出的母猪料补充止痢草精油不影响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但提高了产健仔数0.52头(P<0.05),同时使仔猪初生重提高0.018kg(P<0.05)。母猪料止痢草精油处理对母猪的产仔性能(几个产仔数和仔猪初生重)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5)饲养管理水平对总产仔和产活仔影响显着(P<0.05),对产健仔影响极显着(P<0.01)。相对于好的管理水平,差的管理水平会使产健仔数降低1.56头,初生重降低0.06kg。母猪来源场对总产仔数影响显着(P<0.05),但对产活仔数、产健仔数和仔猪初生重无影响。6)母猪分娩在炎热季节(6-9月)的产健仔数比温暖季节和寒冷季节分别降低了0.27头(P<0.01)和0.21头(P<0.01);仔猪初生重比温暖季节和寒冷季节分别降低了0.003kg(P<0.05)和0.002kg(P<0.05)。2.建立多层线性模型研究影响仔猪哺乳期死亡率和断奶重的因素1)母猪料止痢草精油、饲养管理水平、分娩年度和分娩季均对哺乳期死亡率和断奶重产生显着的影响。母猪料添加止痢草精油可降低断奶前死亡率(SQRM减少0.65),提高仔猪断奶重0.49kg。差的管理水平相对于好的管理水平,哺乳期死亡率显着升高(SQRM增加1.62),断奶重降低0.74kg。在6-9月的炎热季节出生的仔猪断奶前死亡率最低,寒冷季节(10-1月)死亡率最高;在2-5月温度相对适宜的季节出生的仔猪断奶重最高。2)通过对不同模型拟合度的比较,发现针对规模猪场的繁殖数据分析,多层线性模型是比单层线性模型更优的模型。多层数据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得不出准确结论;通过引入变量对方差总量的降低比例,提示营养方案(添加止痢草精油)对于仔猪生长性能影响的贡献更高,而饲养管理水平则对死亡率的贡献更高。3)仔猪在3个分娩季的死亡率SQRM和断奶重呈现异方差性,温暖季(2-5月)死亡率和断奶重均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提示在温度适宜的季节却反而容易忽视管理措施的跟进。3.生产指标预测的实现与模块集成根据前面评估出的各影响因素效应值,建立以此为基础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根据因素的变化值来预测这些生产指标的未来值,最后对预测效果进行了检验和评估。本研究中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其预测效果非常好,可以作为生产指标预测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为生产服务。编制了相关指标(母猪的产仔性能、哺乳期仔猪死亡率和仔猪断奶重)的预测模型软件。将统计过程的零散化繁杂操作集成到软件模块之中,使之程序内置化,操作模块化、界面化和傻瓜化,满足了生产人员即得即用的要求。
二、断奶日龄与繁殖成绩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断奶日龄与繁殖成绩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母猪哺乳天数对下一胎繁殖成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统计项目 |
1.3 试验动物饲养管理 |
1.4 配种方式 |
1.5 数据整理与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小规模猪场母猪哺乳天数对下一胎产仔成绩的影响 |
2.2 中等规模猪场母猪哺乳天数对下一胎产仔成绩的影响 |
2.3 大规模猪场母猪哺乳天数对下一胎产仔成绩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母猪哺乳天数对下一胎产仔成绩的影响 |
3.2 哺乳天数对母猪断奶后发情时间的影响 |
3.3 其他注意事项 |
4结论 |
(2)断奶日龄、开食料淀粉水平及原料构成对犊牛生长、血液及瘤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及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国内外奶犊牛养殖现状 |
第二章 断奶日龄、开食料淀粉水平及原料结构对犊牛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三章 犊牛瘤胃功能及微生物菌群的研究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断奶日龄、开食料淀粉水平及原料构成对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二章 断奶日龄、开食料淀粉水平及原料构成对犊牛血液指标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断奶日龄、开食料淀粉水平及原料构成对犊牛瘤胃发育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猪重要经济性状遗传参数估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猪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 |
1.1.1 遗传参数概述 |
1.1.2 生长性状 |
1.1.3 繁殖性状 |
1.2 影响遗传参数估计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
1.2.1 性状表型值 |
1.2.2 测定数据量 |
1.2.3 遗传分析统计模型 |
1.3 方差组分估计方法及软件 |
1.4 育种新技术与遗传参数 |
1.5 研究内容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材料 |
2.2 数据处理 |
2.2.1 数据文件整理格式 |
2.2.2 固定效应水平划分 |
2.2.3 异常数据剔除 |
2.2.4 数据抽样 |
2.3 非遗传因素固定效应分析 |
2.4 场间关联率计算方法 |
2.5 遗传参数估计 |
2.5.1 方差组分估计方法 |
2.5.2 遗传参数估计模型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性能测定异常数据的判断方法 |
3.1.1 数据合理性判断 |
3.1.2 数据关联性判断方法 |
3.1.3 性状记录可靠性判断 |
3.1.4 异常数据的类型 |
3.2 场间联系性 |
3.3 性状的表型参数 |
3.4 影响猪重要经济性状的非遗传因素 |
3.4.1 影响猪生长性状的非遗传因素 |
3.4.2 影响猪繁殖性状的非遗传因素 |
3.4.3 各因素对猪断配间隔和产仔间隔的影响 |
3.5 不同群体猪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
3.5.1 不同群体猪生长性状的方差组分和遗传参数估计 |
3.5.2 不同群体猪繁殖性状的方差组分和遗传参数估计 |
3.6 数据量对遗传参数估计值稳定性的影响 |
3.6.1 遗传力估计值的稳定性 |
3.6.2 遗传相关估计值的稳定性 |
4 讨论 |
4.1 遗传参数估计数据资料的有效性 |
4.2 不同群体猪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与比较 |
4.3 对影响母猪产仔间隔性状的因素分析及对猪场管理建议 |
4.4 本研究的适用条件以及有待继续研究内容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介 |
致谢 |
附件 |
(4)天祝肉用美利奴新品种选育群生产性能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我国细毛羊产业 |
1.2 中国细毛羊发展现状 |
1.2.1 优质细毛羊产量不足 |
1.2.2 肉羊养殖活跃,细毛羊产业“滑坡” |
1.3 我国细毛羊育种进展 |
1.3.1 新吉细毛羊与苏博美利奴 |
1.3.2 敖汉细毛羊和鄂尔多斯细毛羊 |
1.3.3 甘肃高山细毛羊与高山美利奴 |
1.3.4 巴美肉羊、察哈尔肉羊和昭乌达肉羊 |
1.3.5 东北细毛羊与乾华肉用美利奴 |
1.4 生长性状测定技术 |
1.4.1 超声无损测定技术 |
1.4.2 超声测定应用进展 |
1.5 天祝美利奴培育意义 |
1.6 天祝肉用美利奴新品种培育方案与进展 |
1.7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天祝肉用美利奴一世代母羊生长性能测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动物 |
2.1.2 试验仪器与器材 |
2.1.3 试验设计 |
2.1.4 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一世代周岁母羊体尺测定 |
2.2.2 一世代周岁母羊胴体性状测定 |
2.3 讨论 |
2.3.1 一世代选育群周岁母羊体尺指标分析 |
2.3.2 一世代周岁母羊体尺指标对体重的通径分析 |
2.3.3 一世代周岁母羊胴体性状 |
2.4 小结 |
第三章 天祝肉用美利奴一世代母羊毛品质测定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毛长测定和毛样采集 |
3.1.2 试验仪器和试剂 |
3.1.3 毛长与细度测定方法 |
3.1.4 污毛量及其它指标测定 |
3.1.5 羊毛洗净率测定 |
3.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毛用性能测定 |
3.2.2 羊毛细度测定 |
3.2.3 羊毛洗净率测定 |
3.3 讨论 |
3.3.1 毛用性能比较分析 |
3.3.2 羊毛细度分析 |
3.3.3 羊毛洗净率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天祝肉用美利奴二世代羔羊生长性能测定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动物 |
4.1.2 试验仪器 |
4.1.3 试验设计 |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选育群羔羊的生长性状测定 |
4.2.2 二世代羔羊生长模型分析 |
4.3 讨论 |
4.3.1 选育群羔羊累积生长分析 |
4.3.2 选育群羔羊绝对生长分析 |
4.3.3 选育群羔羊生长模型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集约化猪场效益自我评估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一、投资决策管理 |
(一)猪场规模 |
(二)猪场类型 |
二、工艺、设备及管理 |
(一)传统工艺与设备 |
(二)现代工艺与设备 |
(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工艺及设备 |
三、人员、岗位匹配 |
(一)工作分析、岗位的确定与工作说明 |
(二)员工技能的了解、测试 |
(三)以适合就是好的这一原则进行人岗匹配 |
四、年度计划、预算的制定与分解 |
(一)制定年度生产计划 |
(二)制定年度预算 |
(三)预算的审批与通过 |
(四)计划与预算的分解,签订责任状 |
(五)绩效管理 |
五、统计报表与分析应用 |
(一)日报表 |
(二)月报表 |
(三)季报和年报表 |
六、现场管理 |
(一)现场管理之屋 |
(二)现场管理工具 |
(三)现场管理的实施与改善 |
七、营销管理 |
(一)市场在哪里 |
(二)种猪和商品猪的营销 |
八、成本管理 |
(一)猪场成本管理重要性与意义 |
(二)影响猪场成本的因素 |
(三)猪场成本结构 |
(四)成本控制 |
九、利润管理 |
一、猪场的日常记录 |
二、猪场主要考核指标 |
三、后备母猪的初配目标 |
四、经产母猪配种目标 |
五、经产母猪产仔目标 |
五、保育/育肥猪生长目标 |
六、母猪生产成绩对比 |
七、全场增重成本 |
八、改善管理等于增加效益 |
十、猪群管理目标 |
(6)不同仔猪断奶日龄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方法 |
1.3 统计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各组平均哺乳期 |
2.2 不同断奶日龄对断配间隔和断奶复配率的影响 |
2.3 不同断奶日龄对母猪下一胎产仔成绩的影响 |
2.4 不同断奶日龄对母猪下一胎产仔效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仔猪断奶日龄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生产中最佳断奶日龄的选择 |
3.3 影响试验的其他因素 |
4 小结 |
(7)陕北白绒山羊“两年三胎”生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陕北白绒山羊产业基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1.1 陕北白绒山羊产业发展背景 |
1.1.2 陕北白绒山羊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
1.1.3 绒山羊关键技术研究情况 |
1.1.4 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1.2 山羊“两年三胎”繁殖体系的设计及主要环节 |
1.2.1 两年三胎的依据 |
1.2.2 生产节律 |
1.2.3 生产单元 |
1.2.4 生产单元的组建 |
1.2.5 选配计划 |
1.3 陕北白绒山羊母羊的营养需要 |
1.3.1 空怀配种期间母羊的营养需要量 |
1.3.2 妊娠期间母羊的营养需要量 |
1.3.3 泌乳期间母羊的营养需要量 |
1.4 羔羊早期断奶 |
1.4.1 羔羊早期断奶的意义 |
1.4.2 目前国内外羔羊断奶研究情况 |
1.4.3 陕北白绒山羊羔羊早期断奶的研究进展 |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妊娠期陕北白绒山羊能繁母羊的最适日粮营养水平研究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分组 |
2.3 饲养管理 |
2.4 试验饲粮 |
2.4.1 空怀期母羊饲料配方 |
2.4.2 妊娠后期母羊饲料配方 |
2.4.3 泌乳期母羊饲料配方 |
2.4.4 羔羊断奶前诱食料配方及营养水平 |
2.5 试验内容 |
2.6 数据统计及分析 |
2.7 试验结果 |
2.7.1 妊娠后期营养水平对母羊体重的影响 |
2.7.2 妊娠后期母羊的营养水平对羔羊的影响 |
2.7.3 羔羊初生重对2月龄断奶体重的影响 |
2.8 讨论 |
2.8.1 妊娠后期不同营水平养对母羊体重的影响 |
2.8.2 母羊妊娠后期的营养水平对羔羊初生重的影响 |
2.8.3 母羊胎产羔羊数对羔羊初生重的影响 |
2.8.4 羔羊初生重与2月龄断奶重的相关性 |
2.9 小结 |
第三章 同一营养水平下不同季节母羊的生产繁殖效果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动物 |
3.1.2 试验方法 |
3.1.3 试验饲粮 |
3.1.4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季节母羊繁殖结果 |
3.2.2 母羊体重变化规律 |
3.3 讨论 |
3.3.1 不同季节母羊的繁殖效果 |
3.3.2 不同季节母羊的体重变化规律 |
3.4 小结 |
第四章 陕北白绒山羊“两年三胎”体系繁殖生产效果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动物 |
4.1.2 试验方法 |
4.1.3 试验饲粮 |
4.1.4 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母羊的发情率统计结果 |
4.2.2 母羊的受胎率统计结果 |
4.2.3 母羊的产羔率统计结果 |
4.2.4 羔羊情况统计结果 |
4.3 讨论 |
4.3.1 关于母羊发情率 |
4.3.2 关于母羊受胎率 |
4.3.3 关于母羊产羔率 |
4.3.4 关于羔羊初生重及生长情况 |
4.3.5 陕北白绒山羊优秀母羊具有双羔潜力 |
4.4 小结 |
4.4.1 本章试验结论 |
第五章 早期断奶羔羊的育肥效果 |
5.1 背景与目的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5.2.2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
5.3 试验饲粮 |
5.4 测量指标和方法 |
5.4.1 生长体重指标 |
5.4.2 屠宰指标 |
5.5 数据统计分析 |
5.6 结果与分析 |
5.6.1 羔羊增重结果 |
5.6.2 羔羊屠宰性能 |
5.6.3 羔羊器官指数 |
5.7 讨论与结论 |
5.7.1 断奶日龄及营养水平对羔羊增重效果的影响 |
5.7.2 断奶日龄及营养水平对羔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
5.7.3 断奶日龄及营养水平对羔羊器官指数的影响 |
5.7.4 羔羊育肥的经济效益 |
5.8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断奶日龄与长大母猪繁殖性状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1.2 试验动物及分组 |
1.3 饲养管理 |
1.4 测定指标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断奶日龄对母猪繁殖性状影响 |
2.2 不同断奶日龄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影响 |
2.3 断奶日龄与其他繁殖性状的相关性 |
2.4 断奶日龄与其他繁殖性状的回归关系 |
3 讨论 |
3.1 断奶日龄对母猪产仔数影响 |
3.2 断奶日龄对初生窝重、断奶窝重、断奶个体重、断奶成活率影响 |
3.3 断奶日龄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影响 |
3.4 断奶日龄与母猪繁殖性状相关性 |
4 小结 |
(9)大型养猪企业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防控技术应用与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目标 第二章 某大型养猪企业周边规模化猪场PRRSV感染状况的监测与分析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材料 |
2.2.2 方法 |
2.3 结果分析 |
2.3.1 PRRSV RT-PCR检测结果 |
2.3.2 ORF5基因的遗传演化分析 |
2.3.3 ORF5基因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 |
2.3.4 中和表位与诱骗表位的分析 |
2.3.5 N-糖基化位点的分析 |
2.4 讨论 |
2.5 小结 第三章 PRRSV分离毒株的全基因组特征分析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 |
3.2.2 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7株分离毒株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分析 |
3.3.2 7株分离毒株的遗传演化分析 |
3.3.3 7株分离毒株Nsp2基因缺失模式分析 |
3.3.4 7株分离毒株的来源及重组分析 |
3.4 讨论 |
3.5 小结 第四章 PRRSV感染及其对生产成绩与经济效益影响的案例分析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材料 |
4.2.2 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PRRSV入侵途径调查结果 |
4.3.2 PRRS暴发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与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分析 |
4.3.3 PRRS暴发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
4.3.4 PRRS暴发对上市屠宰猪肺脏病变评分的影响 |
4.4 讨论 |
4.4.1 PRRSV入侵途径调查 |
4.4.2 PRRS暴发对母猪繁殖性能与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4.4.3 PRRS暴发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
4.4.4 PRRS暴发对上市屠宰猪肺脏病变评分的影响 |
4.5 小结 第五章 疫苗免疫策略控制PRRSV感染效果的分析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后备猪不同PRRSV驯化方案的效果对比研究 |
5.2.2 母猪场PRRS稳定时断奶仔猪PRRSV的免疫策略研究 |
5.2.3 母猪群PRRS暴发时断奶仔猪免疫PRRSV MLV的效果评价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后备母猪不同PRRSV驯化方案的效果对比研究 |
5.3.2 母猪场PRRS稳定时断奶仔猪PRRSV的免疫策略研究 |
5.3.3 母猪群PRRS暴发期断奶仔猪免疫PRRSV MLV的效果评价 |
5.4 讨论 |
5.4.1 后备猪不同PRRSV驯化方案的效果对比研究 |
5.4.2 母猪场PRRS稳定时断奶仔猪PRRSV的免疫策略研究 |
5.4.3 母猪群PRRS暴发期断奶仔猪免疫PRRSV MLV的效果评价 |
5.5 小结 第六章 封群策略控制PRRSV感染效果的分析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2014-2017年4个规模化养猪场暴发PRRS后的封群净化 |
6.2.2 进口后备猪免疫PRRSV MLV后的抗体动态监测与PRRSV净化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2014-2017年间4个规模化养猪场暴发PRRS后的封群净化 |
6.3.2 进口后备猪免疫PRRSV MLV后的抗体动态监测与PRRSV净化 |
6.4 讨论 |
6.4.1 2014-2017间4个规模化养猪场暴发PRRS后的封群净化 |
6.4.2 进口后备猪免疫PRRSV MLV后的抗体动态监测与PRRS净化 |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第八章 创新点 第九章 文献综述 |
9.1 PRRSV与流行病学 |
9.1.1 PRRSV及其遗传变异 |
9.1.2 流行病学 |
9.2 主要临床症状与经济损失 |
9.2.1 主要临床症状 |
9.2.2 经济损失 |
9.3 预防措施 |
9.3.1 猪群状态分类 |
9.3.2 猪群状态监测 |
9.3.3 生物安全 |
9.3.4 免疫措施 |
9.3.5 其他预防措施 |
9.4 暴发后的控制技术 |
9.4.1 诊断 |
9.4.2 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控制 |
9.4.3 净化 |
9.4.4 其它治疗措施 |
9.5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
(10)规模化养猪生产繁殖性能大数据分析方法的建立与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ABBREVIATION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前言 |
2 规模养猪企业大数据分析利用的现状 |
2.1 养猪生产数据具有大数据的特征 |
2.2 规模化进程提升了养猪企业对数据的关注度 |
2.3 对数据的分析挖掘仍然很欠缺 |
3 影响规模猪场繁殖性能因素 |
3.1 母猪繁殖性能的度量指标 |
3.2 我国规模猪场繁殖性能的与国外的差距 |
3.3 影响猪场繁殖性能的关键因素 |
3.3.1 疾病因素 |
3.3.2 动物因素 |
3.3.3 环境因素 |
3.3.4 营养因素 |
3.3.5 管理因素 |
4 多层次统计模型 |
4.1 多层次数据的普遍性 |
4.2 传统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的局限性 |
4.3 多层次模型研究进展 |
4.4 多层次模型在养猪业中的应用概况 |
4.5 应用多层线性模型在养猪研究中存在的困难 |
5 定量预测法研究进展 |
5.1 以时间为轴的时间序列预测法和趋势外推预测法 |
5.2 以因果为轴的回归预测法 |
5.3 预测方法的选择 |
6 植物提取物与止痢草精油 |
6.1 植物提取物的种类和研究进程 |
6.2 止痢草精油 |
6.2.1 止痢草精油的主要成分和功能 |
6.2.2 止痢草精油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6.2.3 止痢草精油改善母猪繁殖性能的效果 |
6.2.4 止痢草精油改善母猪繁殖性能的可能机制 |
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规模化猪场母猪产仔数和仔猪初生重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的建立与运用..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饲料原料及营养成分 |
2.3 研究方法 |
2.3.1 数据来源 |
2.3.2 变量定义 |
2.3.3 多层线性模型的建立 |
2.3.4 多层离散泊松回归模型 |
2.3.5 变量筛选和两层次线性SAS模型 |
3 两层次线性回归模型结果与分析 |
3.1 结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3.2 模型分析 |
3.2.1 ICC检验与分析 |
3.2.2 模型拟合分析 |
3.3 多层线性模型统计结果 |
3.3.1 随机方差参数结果 |
3.3.2 固定效应 |
3.4 不同模型的统计结果 |
3.4.1 多层线性模型与线性回归模型统计结果 |
3.4.2 多层线性模型与多层计数离散模型(多层泊松回归模型)统计结果 |
3.4.3 两水平与三水平划分母猪料止痢草精油处理的多层线性模型比较 |
3.4.4 是否引入猪场层次和时间因子变量对止痢草精油影响效果的差异 |
4 讨论 |
4.1 引入解释变量对结局变量的解释程度 |
4.2 不同模型下分析结果的差异 |
4.2.1 多层线性模型和一般线性模型的分析结果差异 |
4.2.2 多层线性模型和多层泊松回归模型(多层计数离散模型)的比较 |
4.3 影响因子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
4.4 母猪料精油对产仔性能影响的累积效应 |
5 小结 |
第三章 建立多层条件异方差模型研究影响仔猪哺乳期死亡率和断奶重的因素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饲料原料与营养成分 |
2.3 研究方法 |
2.3.1 数据来源 |
2.3.2 变量定义 |
2.3.3 多层线性模型 |
2.3.4 变量筛选和多层次SAS模型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结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3.2 模型分析 |
3.2.1 ICC检验与分析 |
3.2.2 异方差分析 |
3.2.3 模型拟合分析 |
3.3 多层线性模型(终模型)统计结果 |
3.3.1 随机方差参数结果 |
3.3.2 固定效应的解 |
3.4 多层次线性模型与一般线性回归模型的比较 |
4 讨论 |
4.1 关于模型中的异方差问题 |
4.2 影响因子对结果变量的解释程度 |
4.3 不同统计模型下对仔猪哺乳期死亡率和断奶重分析结果的差异 |
4.4 各类型因素对仔猪哺乳期死亡率和断奶重的影响 |
5 小结 |
第四章 生产指标预测的实现与集成 |
1 前言 |
2 预测方法 |
3 预测模型的选择及实现方法 |
3.1 预测模型的选择 |
3.1.1 模型间的拟合比较分析 |
3.1.2 两种模型的预测结果分析 |
3.1.3 (多层)多元线性回归统计预测模型 |
3.2 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的建立和实现方法 |
3.2.1 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检验 |
3.2.2 回归方程的整体显着性检验 |
3.2.3 回归系数的显着性检验 |
4 线性回归预测模型软件的研制 |
4.1 软件的设计思路 |
4.2 模块设计和研制流程 |
4.3 模块功能与操作 |
4.3.1 流程导向功能键模块。 |
4.3.2 预测指标的确定模块。 |
4.3.3 影响因子确定及效应评估模块。 |
4.3.4 预置分类变量影响因子水平值 |
4.4 线性回归预测模型软件的应用与分析 |
5 讨论与结论 |
第五章 总体讨论和结语 |
1 总体讨论 |
2 主要结论 |
3 创新点 |
4 本研究不足之处及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断奶日龄与繁殖成绩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母猪哺乳天数对下一胎繁殖成绩的影响[J]. 单妹,梁敏,邓素军,叶伟斌,陈可立. 养猪, 2021(04)
- [2]断奶日龄、开食料淀粉水平及原料构成对犊牛生长、血液及瘤胃的影响[D]. 李德胜. 吉林农业大学, 2021
- [3]猪重要经济性状遗传参数估计[D]. 张婧.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1)
- [4]天祝肉用美利奴新品种选育群生产性能测定[D]. 张延鑫. 兰州大学, 2020(01)
- [5]集约化猪场效益自我评估标准[J]. 迂斌,颜运秋,刘云鹏,徐少勇. 湖南饲料, 2019(06)
- [6]不同仔猪断奶日龄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 刘传高,方水明,夏新成,程浩,龚加全,张玲,古其燕. 养猪, 2019(04)
- [7]陕北白绒山羊“两年三胎”生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 高亚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01)
- [8]断奶日龄与长大母猪繁殖性状相关性研究[J]. 曹林,朱志付,周建雄,张护,袁雪波,陈永军,李红伟,孔凡勇. 养猪, 2018(02)
- [9]大型养猪企业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防控技术应用与效果分析[D]. 曲向阳. 中国农业大学, 2018(12)
- [10]规模化养猪生产繁殖性能大数据分析方法的建立与运用[D]. 刘则学. 华中农业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