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调整有效模量法计算混凝土徐变收缩效应

年龄调整有效模量法计算混凝土徐变收缩效应

一、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计算混凝土的徐变收缩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冯建祥[1](2021)在《波形钢腹板PC箱梁考虑滑移和剪切变形的长期变形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波形钢腹板PC箱梁中,作为主要抗剪构件的波形钢腹板剪切屈曲强度高,厚度较薄,剪切变形不可忽略。柔性剪力连接件的使用,使界面存在较大的剪切滑移。腹板剪切变形和滑移的存在使顶底混凝土板产生绕各自中性轴的“次弯曲”,截面不再满足平截面假定。作为一种薄壁结构,波形钢腹板上下缘剪力流会引起顶底混凝土翼板的剪力滞后。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相似,顶底板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及预应力钢筋的松弛影响着该类梁的正常使用阶段性能。本文通过模型试验、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模拟对波形钢腹板PC箱梁的短期及长期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进行了3根体外预应力波形钢腹板箱梁及1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腹板箱梁的短期及长期荷载试验。短期荷载试验主要对波形钢腹板箱梁的变形、腹板剪力及截面应力分布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剪力连接方式的影响规律。长期荷载试验主要对波形钢腹板箱梁的变形和预应力损失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剪力连接方式、有效预应力的影响规律,并与混凝土腹板箱梁进行了对比。室内短期试验表明:采用柔性连接件的波形钢腹板箱梁的短期变形大于采用刚性连接件的波形钢腹板箱梁;波形钢腹板箱梁在横隔板和集中荷载附近的梁段截面不再满足平截面假定,上下缘平均正应力和顶底板剪力有所增大而腹板剪力有所减小,采用柔性连接件的波形钢腹板箱梁以上现象有所加重;波形钢腹板箱梁顶底混凝土翼板存在剪力滞效应。室外长期试验表明:波形钢腹板箱梁的跨中短期和长期附加挠度均大于混凝土腹板箱梁;波形钢腹板箱梁的跨中长期挠度与短期挠度的比值小于混凝土腹板箱梁;波形钢腹板箱梁的长期预应力损失与混凝土腹板箱梁差别不大;采用柔性连接件的波形钢腹板箱梁的跨中长期附加挠度大于采用刚性连接件的波形钢腹板箱梁,两者的长期预应力损失差别不大;增大预应力后,波形钢腹板箱梁的跨中长期附加挠度有所减小,长期预应力损失有所增大。基于能量变分法建立了考虑腹板剪切变形、滑移及顶底混凝土翼板剪力滞的波形钢腹板箱梁理论模型,并给出了横隔板对次弯曲、滑移及混凝土翼板剪力滞的约束边界条件。分析表明,横隔板和集中荷载处的次弯曲截面转角约束边界条件会引起其附近梁段顶底混凝土板额外的次弯曲(约束次弯曲),顶底混凝土板出现应力集中,腹板剪力有所减小,剪力连接件的剪切刚度越小,应力集中越严重、腹板剪力越小;横隔板和集中荷载处的剪力滞约束边界条件会引起其附近梁段顶底混凝土翼板的剪力滞效应;沿梁轴向,约束次弯曲和剪力滞效应强度均随着离开横隔板和集中荷载的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函数衰减。利用指数函数给出了约束次弯曲和剪力滞效应强度沿梁轴向的分布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修正的Timoshenko梁模型,模型避免了复杂解析解的求解,可方便地嵌入到既有的有限梁元计算模块。基于理论模型,建立了体外预应力波形钢腹板箱梁的有限单元计算法,方法考虑了体外预应力筋和横隔板对整体刚度矩阵的贡献。之后,给出了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预应力钢筋松弛及普通钢筋(包括钢翼缘)约束的波形钢腹板箱梁时随截面应变(曲率)增量与截面力增量之间的关系式。将关系式与有限单元计算法相结合,编制了体外应力波形钢腹板箱梁的时随有限元分析程序。程序计算结果与室外长期荷载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马琦[2](2020)在《双重非线性对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面内稳定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稳定性问题关乎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安全性,是此类结构设计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拱肋的稳定性受多种非线性效应的影响,包括几何非线性、徐变非线性和脱粘现象等。它们的共同作用将增加结构的长期变形,从而对结构的长期稳定性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针对上述几种现象,利用解析法与有限元法相结合的方式,探究了几何非线性、徐变非线性与脱粘现象对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稳定性的作用规律,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采用文献中给出的解析法求解不同拱轴线型下的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拱肋竖向变形。该解析算法考虑了几何非线性效应,并通过ANSYS平台上的梁单元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解析模型的精确性。(2)研究了考虑徐变非线性的拱肋变形的数值模拟方法与简化计算方法。基于按龄期调整有效模量法,引入非线性徐变增大系数,实现早龄期加载条件下核心混凝土有效弹性模量的计算,并利用文献中的试验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3)提出了拱肋变形分析中合理考虑脱粘现象的简化计算方法。在ANSYS中建立了不同脱粘弧长率下的壳-实体有限元模型,利用文献中钢管混凝土脱粘构件的抗弯刚度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引入非线性徐变模型,对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抗弯承载力进行研究,得到了脱粘弧长率与含钢率对截面刚度的影响规律,通过拟合得出了刚度折减系数的计算方法。(4)提出了综合考虑几何非线性、徐变非线性及脱粘现象的拱肋竖向变形(以下简称“等效竖向变形”)的计算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几何非线性与包括徐变非线性及脱粘的材料非线性的共同作用将远大于单一非线性效应对拱肋变形的影响。(5)以拱肋等效竖向变形的简化计算方法为基础,结合有限元法,分析了变形后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稳定性能。并且利用该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参数下等效竖向变形对拱桥稳定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稳定性分析中,必须合理考虑等效竖向变形的影响。

童翊轩[3](2020)在《先张法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梁长期力学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先张法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结构是先进复合材料结合现代预应力技术的典型应用。复材筋(又称FRP筋)具有轻质、高强、抗疲劳、耐腐蚀的特点,被认为是替代传统钢筋解决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重要途径,结合预应力技术可改善其线弹性和低弹模导致的复材筋混凝土结构延性和刚度较差的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复材筋的高强特性。此外,先张法预应力技术相比后张法工程便利性和经济性更佳,且符合当下建筑装配式与工业化的发展趋势。然而,国内外学者对于先张法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结构的已有研究表明,复材筋与混凝土界面在疲劳和长期持载服役状态下会提前破坏导致结构失效。本课题组前期提出的附加肋增强锚固措施通过在复材筋上环向挤压铝合金管以提高复材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且已开展对比试验验证了附加肋对先张法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的积极作用。本文从界面和构件两个层次,先后针对附加肋-复材筋界面、复材筋-混凝土界面、复材筋在混凝土中的预应力传递长度以及先张法复材筋混凝土梁短期和长期抗弯性能进行了相关试验。试验表明附加肋能增强复材筋-混凝土界面短期及长期粘结性能,先张法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梁预应力筋两端设置附加肋后预应力传递长度减小且长期刚度提升明显。主要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基于前期试验结果优选了两种规格的附加肋LA和SA(锚固长度分别为85mm和27.5mm),通过短期抗剪试验得出其与复材筋界面的抗剪承载力,之后分别在两种荷载水平下对其进行了为期100天的长期界面抗剪试验,获得界面典型长期滑移曲线,分析其呈两阶段特征,根据界面锚固机理和材料特性提出附加肋-复材筋界面长期滑移机理;最后,对比滑移增量(幅)判断附加肋LA与复材筋界面长期性能相较SA更优。(2)为研究附加肋及附加肋在混凝土锚固区布置方式对复材筋-混凝土界面的影响,围绕锚固段长度、附加肋(SA)数量及位置为参数,设计了6种界面形式的复材筋混凝土中心拉拔试件。前期短期拉拔试验验证了附加肋的增强锚固特性并获得了附加肋在混凝土锚固区内的设计建议。长期试验对其中4种界面形式的拉拔试件分别在3个荷载水平下进行为期1000h的加载,试验发现复材筋-混凝土界面长期滑移曲线与附加肋-复材筋界面类似,但滑移增量(幅)较后者更大,而设置附加肋则对抑制界面长期滑移有的明显作用。(3)设计制作了8根先张法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梁及2根相同配筋的非预应力梁,并在预应力筋放张过程中对预应力梁的预应力传递长度和端部相对滑移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附加肋在先张法结构中能增强锚固区复材筋锚固性能,采用附加肋SA和LA的试件梁预应力传递长度分别减小19%、18%。(4)对3根预应力及1根非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梁进行了短期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了预应力和附加肋对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能显着提升试件梁刚度,抑制裂缝发展;本试验中复材筋-混凝土协同工作能力不是梁极限状态的控制因素,按本试验布置方案的附加肋不影响梁的极限承载力和变形,但能提高梁局部区域的开裂荷载,对剪跨段裂缝有较好的抑制作用。(5)对4根预应力及1根非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梁进行了为期120天的长期持载抗弯承载力试验,系统研究了预应力、持载水平及锚固区附加肋有无对试件的长期变形、混凝土应变及复材筋滑移等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荷载水平和施加预应力均会使结构长期变形加大;且结果首次验证了附加肋可以显着增强预应力复材筋锚固储备,抑制长期荷载下复材筋端部滑移的发展,减小梁体竖向长期变形及剪跨区裂缝宽度发展。(6)基于混凝土收缩徐变B-3模型,考虑复材筋松弛效应,使用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方法(AEMM)对本文试件梁长期变形进行预测并与试验值进行对比,其中低荷载水平试件预测精度较好,误差在10%以内;高荷载水平无附加肋试件的预测结果相对试验值偏小,分析误差原因是预测模型未考虑界面滑移造成的试件刚度退化。

彭鹏[4](2020)在《腐蚀与荷载共同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梁长期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钢-混凝土组合梁是由钢梁与混凝土板通过连接件连接成整体的组合结构,凭借其刚度大、自重轻、施工方便等优势,近年来在桥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混凝土桥面板普遍存在破损或开裂现象,腐蚀介质将沿桥面板侵入到混凝土板与钢梁界面之间的栓钉连接件,影响栓钉与混凝土板之间的连接性能,严重时甚至会影响组合梁的工作性能。基于此,进行栓钉锈蚀与荷载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梁长期性能研究,对了解其在正常使用期间的性能退化规律,真实反映结构受力状态,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及理论意义。针对目前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现状,选取钢-混凝土连接件与钢-混凝土组合梁作为研究对象,对构件进行腐蚀环境与荷载共同作用的长期力学性能试验,完成了以下主要工作:(1)采用恒定电流加速锈蚀方法,对连接件栓钉进行锈蚀,对7个钢-混凝土连接件试件,包括2个未锈蚀试件和5个锈蚀试件进行了为期225天的长期试验,分析了荷载与栓钉锈蚀对连接件长期界面滑移与混凝土应变的影响。研究了长期荷载及栓钉锈蚀对连接件性能的影响,探究其长期性能退化规律。(2)通过专门设计的腐蚀与荷载共同作用的加载装置,采用恒定电流加速锈蚀方法,对组合梁栓钉进行锈蚀,对11片钢-混凝土组合梁,其中3片无腐蚀试件、3片无荷载腐蚀试件和5片腐蚀持荷试件进行了为期225天的长期试验,研究了荷载与栓钉锈蚀率对组合梁长期界面滑移、挠度、混凝土应变与钢梁应变的影响。分析了长期荷载及栓钉锈蚀对组合梁应力重分布的影响。(3)基于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引入栓钉锈蚀变化规律,提出了栓钉锈蚀与荷载共同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梁长期挠度时变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朱书汉[5](2020)在《高强钢管高强混凝土拱平面内徐变稳定性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高强钢管高强混凝土(HS-CFST)在大跨度桥梁结构、高层建筑、地下结构等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钢管混凝土拱肋,随着持荷时间的增加,拱肋内部处于受压状态的核心混凝土产生收缩徐变变形,导致钢管混凝土拱肋竖向位移增加、截面内力重分布、钢管与核心混凝土脱空等,进而造成钢管混凝土拱的稳定承载力下降,因此进行高强钢管高强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徐变稳定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此方向主要进行了如下的工作:(1)进行了四组试件包括一组素高强混凝土试件和三组高强钢管高强混凝土试件的长期徐变试验研究。在试验过程中保持荷载的恒定,跟踪实测了试件长达365天的收缩徐变值。(2)以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为基础,选择典型的徐变预测模型,计算出徐变理论结果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EB-FIP2010模型的徐变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吻合最好,可用于高强钢管高强混凝土的徐变预测。(3)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ACI209模型函数形式,通过对其系数进行修正,得到了适用于高强素混凝土和高强钢管高强混凝土徐变预测的函数模型。(4)基于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推导出了考虑徐变效应的固接CFST圆弧拱非线性平衡微分方程和失稳临界荷载解析解。理论分析了考虑徐变效应的矢跨比在1/8~1/4范围内和含钢率在8%~12%的CFST圆弧拱平面内非线性平衡路径曲线。结果表明,徐变效应作用下能降低CFST拱顶的临界屈曲荷载,且与未考虑徐变效应的拱顶临界屈曲荷载相比,其降低幅度随着含钢率的增加而减小。(5)基于ANSYS软件采用双单元法建立了CFST拱肋模型,通过数值结果和理论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固接CFST圆弧拱临界屈曲荷载理论推导的正确性。采用有限元法进行了参数分析,探究如含钢率、加载龄期、核心混凝土强度和温度等参数对徐变的影响,以及对CFST圆弧拱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王焱[6](2020)在《基于变化环境因素及递减应力的混凝土徐变效应与计算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如今,随着我国交通行业的迅猛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因其受力性能合理、施工技术成熟、造价低廉等优势而被桥梁工程师们广泛应用。然而,一些既有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在其运营阶段普遍存在着主梁开裂和跨中持续下挠的现象。混凝土徐变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典型的混凝土徐变预测模式在结构设计中对相对湿度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均通过取平均值的方式来考虑混凝土徐变效应,忽略了环境变化因素变化的影响。同时,在实际结构中,由于钢筋的存在使得构件截面内出现应力重分布,混凝土中的应力逐渐减小,这对混凝土徐变效应的影响亦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本文在总结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变化环境因素和递减应力对混凝土结构的徐变效应和计算方法进行进一步研究。本文首先总结和归纳了混凝土徐变的发生机理和影响因素,将几种典型的徐变预测模式进行对比,从影响因素、表达式形式和模型预测精度的角度出发为混凝土徐变模型的选取给出建议,并分析了经典徐变计算理论在各种复杂应力工况下的适用性;其次,对我国现行公路桥规中采用的JTG3362-2018徐变模型进行温度修正,基于Boltzman叠加原理建立了变化环境因素下混凝土徐变系数的计算方法;然后,根据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三类基本方程推演出截面应力重分布规律,选取合理的徐变恢复模型,结合变化环境因素下的徐变系数利用双函数的方法得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等效徐变系数;最后,分别对轴心受压混凝土构件和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的徐变效应进行分析,构件徐变效应分析从单因素敏感性、环境因素变化下的徐变效应及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综合徐变效应三个层次开展,而实桥的徐变效应分析则是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全桥挠度时变效应和应力时变效应做出预测,通过对比得出了JTG3362-2018规范的徐变模型与本文提出的等效徐变系数计算方法的差异,说明了结构徐变效应分析中考虑环境因素的变化和构件截面应力重分布的必要性。本文的研究成果是对混凝土徐变计算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为更加准确地分析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运营期间出现的开裂和持续下挠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同类桥梁开展后续的安全性评估和维修加固等方面提供了参考。

胡勇勇[7](2020)在《渔塘特大桥劲性骨架拱混凝土时变效应与受力分析研究》文中认为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有优异的受力性能、超强的跨越能力,是一种极具发展前途的拱桥结构形式。传统的劲性骨架拱桥均是先架设劲性骨架再浇筑外包混凝土,正是由于外包混凝土浇筑时间长、空中挂模困难等缺点,从而促使一种带预制底板混凝土的新型施工方法的产生,但是在劲性骨架上预制底板混凝土,将导致各组分混凝土的龄期差异大,同时管内混凝土强度高、相对湿度大,也与外包混凝土存在明显差异。这些特点均会对劲性骨架拱产生复杂的长期时变效应。迄今为止,国内外针对带预制底板混凝土的劲性骨架拱桥的时变效应研究还尚未开展过。本文以跨径200m的贵州渔塘特大桥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经典预测模型的差异和特点后,选取了JTG 3362-2018,CEB-FIP 2010,GL2000这3种收缩徐变预测模型,开展了收缩徐变效应对渔塘特大桥主拱应力与变形的影响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利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提出了一种“空间梁单元+施工阶段联合截面”的建模新方法,并利用我国规范JTG 3362-2018中的收缩徐变计算模式,对劲性骨架拱的应力与变形由于收缩徐变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针对渔塘特大桥带预制底板混凝土的特点,并对比了底板混凝土预制不同时长和主拱圈不同施工方法而产生的时变效应对劲性骨架拱长期力学行为的影响差异。(2)结合CEB-FIP2010模型、GL2000模型对渔塘特大桥主拱圈的收缩徐变响应进行了分析。将这两种模型的预测结果与JTG 3362-2018中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对比分析了三种预测模型对渔塘特大桥劲性骨架拱的变形和应力重分布。(3)基于拱桥预拱度理论,归纳了拱桥中五种常见的预拱度分配方法,通过正装分析劲性骨架拱各节段的累计变形值,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比了各节段预拱度与累计变形值的最小偏差平方和。结果表明:收缩徐变效应使钢管及管内混凝土应力增大,外包混凝土应力减小;底板预制时间不同对吊装阶段的线形有一定影响,对应力和成桥后的线形影响很小;与传统施工方法对比,本桥施工方法各组分混凝土受力不够均匀,且预制底板与现浇腹板间的拉应力大;成桥后10年收缩徐变变形完成情况为CEB-FIP2010>JTG 2018-3362>GL2000,应力重分布:GL2000>CEB-FIP2010>JTG 2018-3362;渔塘特大桥劲性骨架拱预拱度按拱脚推力影响线分配最合理。

丁伟慧[8](2020)在《基于双函数法的变应力徐变修正叠加法研究》文中认为混凝土桥梁由于其具有取材容易、造价低廉、结构刚度大、施工方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运营时间的增加,许多大跨径混凝土桥梁出现了跨中附近持续下挠、梁体开裂等病害,影响了桥梁的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的舒适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混凝土材料在大跨径桥梁结构中的应用。对于混凝土桥梁的开裂下挠问题,近年来的研究结论主要将其归因于混凝土收缩徐变、计算理论及构造措施不足、施工及监控缺陷等因素。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对桥梁的长期性能影响最为显着,特别是混凝土桥梁受力极为复杂,其徐变效应分析仍然较困难。因此,开展变应力徐变效应分析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论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性能退化过程及衰变机理”(项目编号:51678061)为依托,研究混凝土在复杂应力作用下的徐变规律。首先,对徐变的影响因素、发生机理进行梳理,对比分析了现有经典徐变计算理论,研究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其次,采用双函数法对简单应力历史下的叠加法进行修正,再推广到阶梯变化应力与连续变化应力工况中,得到修正叠加法徐变计算式;再次,开展混凝土收缩构件试验和变应力作用下的徐变构件试验,得到相关计算参数;最后,通过修正叠加法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了修正叠法的正确性,与各经典徐变计算理论进行对比,研究修正叠加法在阶梯变化应力以及连续变化应力工况的徐变计算的适用性,并分析了修正叠加法在松弛系数计算中的可行性。论文在经典徐变计算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徐变计算方法,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表明,修正叠加法在阶梯变化应力徐变计算中有良好的适用性。对于阶梯递增应力,修正叠加法与叠加法计算结果一致;对于阶梯、连续递减应力,修正叠加法与继效流动计算值较为接近;对于阶梯、连续波动应力,修正叠加法后期的计算值较其他方法大,表明现有徐变计算方法往往低估混凝土的徐变效应。修正叠加法的建立为分析混凝土桥梁在施工、运营过程中的开裂下挠问题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对下一步开展此类桥的病害机理分析具有借鉴意义。

刘勇[9](2020)在《配筋对轴心受压混凝土徐变效应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混凝土徐变问题一直是工程实际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它是混凝土这种粘弹性材料在持续荷载作用下的时变特性。由于徐变的产生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很难准确地考虑和计算混凝土构件或结构中的徐变效应。虽然目前混凝土徐变预测模型有很多种,但大多是基于素混凝土提出的。在实际工程中,大部分是配筋结构,所以现有徐变预测模型对钢筋混凝土的适用性需要研究。同时在实际工程中,结构或者构件如果发生应力减少或者卸载时就会涉及到徐变恢复问题,而卸载后的混凝土徐变恢复研究较少,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开展配筋混凝土在复杂应力条件下结构徐变分析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针对轴心受压的钢筋混凝土徐变效应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混凝土徐变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总结,对现有混凝土徐变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将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与几何方程、物理方程以及静力方程相结合,经过理论推导得到了钢筋混凝土任意时刻的徐变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对算例进行了分析,对现行徐变规范预测模型进行了配筋因素的修正,通过试验数据对修正后的徐变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用相同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配筋率对徐变恢复的影响,对MC78徐变恢复模型进行钢筋因素的修正。利用修正后的徐变模型和徐变恢复模型对加载后的徐变以及卸载后的徐变恢复进行了整体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配筋对混凝土徐变的发展有明显的约束作用,且随着配筋率的增加对其约束作用越大。未考虑配筋的徐变模型计算值明显高于试验值,修正后的模型与试验值吻合度较高,混凝土现行徐变规范模型已不再适用。卸载后,徐变恢复应变以及残余应变随着配筋率的增加而减小。论文成果可为系统解决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持续下挠和开裂的问题,同时建立安全性评价方法和探索可靠的维修加固技术提供参考。

巫炯[10](2020)在《在滑移和收缩徐变的影响下不同连接件组合梁桥受力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工程中的使用越来越多,钢混连接件亦越来越被研究者们关注。栓钉这种传统剪力连接模式被广泛采用,后来,愈来愈多的连接件形式涌现出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开孔钢板加贯穿钢筋的剪力连接件,即PBL连接件。对这种连接件的研究国内外还比较少。本文从简支组合梁、连续组合梁以及组合梁斜拉桥三种桥型出发,分别采用传统栓钉连接件以及PBL连接件和二者组合的组合连接件三种剪力键形式梁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考虑徐变和界面滑移的非线性仿真分析,对其在恒载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情况研究。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可得到如下结论:无论何种结构形式及连接件方案徐变变形对结构的影响不容小觑;被广泛使用的换算截面法与考虑滑移的实际组合结构计算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滑移对结构受力的影响不可忽视;对简支和连续梁结构PBL和组合连接件能够显着改善其结构的应力、竖向位移、连接件剪力和界面滑移量,其对简支梁的应力和界面滑移有更好的改善作用,而对连续梁结构的竖向位移和连接件剪力改善效果稍明显;就结构受力和变形来看其对斜拉桥也有一定有利作用,但改善程度不及简支和连续结构,尤其界面滑移影响不大。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综述钢-混组合桥梁国内外的发展和研究概况,总结了国内外对钢-混组合桥梁主要构成部分的研究现状,进而引出本篇文章想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内容。(2)简单介绍了传统的栓钉剪力键和本文改进的PBL与组合连接件结构形式及力学分析方法,给出了混凝土徐变计算方法,归纳了组合梁结构在长期荷载作用下考虑界面滑移效应的计算理论,为后文的计算提供了依据。(3)利用大型非线性计算软件ABAQUS建立模型并编辑子程序对简支和连续组合梁结构进行精细化模拟,计算分析得到两种结构类型三种连接件方案下结构考虑徐变变形和界面滑移效应的整体受力性能,对比总结了不同连接件对结构应力、竖向位移、连接件剪力以及界面滑移量的影响规律及影响程度。(4)依托实际工程,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建立大跨斜拉桥计算模型提取内力和边界值选取标准节段运用ABAQUS建立局部模型进行剪力键影响结构受力的分析研究,得到其对结构受力和变形的影响规律。(5)从简支到连续再到大跨斜拉桥,由传统剪力键到PBL连接件再到组合连接件,综合看不同结构不同形式连接件的受力分析结果,总结规律,得出连接件影响特点,为以后桥型设计及连接件设置提供思路。

二、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计算混凝土的徐变收缩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计算混凝土的徐变收缩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波形钢腹板PC箱梁考虑滑移和剪切变形的长期变形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截面受力特征
        1.2.2 剪力连接件性能
        1.2.3 组合梁的滑移效应
        1.2.4 剪力滞效应
        1.2.5 横隔板约束效应
        1.2.6 波形钢腹板力学特性
        1.2.7 混凝土结构时变效应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波形钢腹板PC箱梁的短期及长期荷载试验
    2.1 试验目的和内容
    2.2 试件设计
    2.3 材料参数
    2.4 试验测点布置
        2.4.1 室内短期荷载试验
        2.4.2 室外长期荷载试验
    2.5 试验梁的3D有限元模型及最大弹性加载值
        2.5.1 试验梁ANSYS 3D-FEM模型
        2.5.2 最大弹性加载值的确定
    2.6 试验装置及加载方案
        2.6.1 室内短期荷载试验
        2.6.2 室外长期荷载试验
    2.7 试验结果分析
        2.7.1 室内短期荷载试验结果分析
        2.7.2 室外长期荷载试验结果分析
    2.8 小结
第3章 考虑滑移和剪切变形的波形钢腹板PC箱梁理论模型
    3.1 引言
    3.2 理论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3.2.1 基本假定
        3.2.2 控制微分方程及初参数解
        3.2.3 不考虑滑移或剪力滞时的微分方程及初参数解
        3.2.4 横隔板约束
        3.2.5 不同荷载类型作用下的解析解
        3.2.6 不考虑滑移或剪力滞时的解析解
    3.3 修正的Timoshenko梁模型
        3.3.1 Timoshenko梁理论的不足
        3.3.2 集中荷载和横隔板处的位移边界条件效应
        3.3.3 约束次弯曲与剪力滞效应的简化计算式
        3.3.4 单元刚度矩阵的建立及计算过程
    3.4 试验验证
    3.5 波形钢腹板箱梁与混凝土腹板箱梁剪力滞效应强度对比
    3.6 小结
第4章 波形钢腹板PC箱梁时随有限元分析
    4.1 引言
    4.2 有限单元法的建立
        4.2.1 单元的划分
        4.2.2 单元自由度及差值函数
        4.2.3 横隔板约束
        4.2.4 体外预应力筋应变能
        4.2.5 外力势能
    4.3 基于AAEM法的拟弹性有限元分析法
        4.3.1 材料时随特性
        4.3.2 基本理论
        4.3.3 计算步骤
    4.4 试验验证
        4.4.1 跨中变形
        4.4.2 体外预应力筋张拉力
    4.5 小结
第5章 波形钢腹板PC箱梁短期及长期性能参数分析
    5.1 引言
    5.2 短期性能参数分析
        5.2.1 剪力滞效应参数分析
        5.2.2 挠度参数分析
        5.2.3 剪力分配比例参数分析
        5.2.4 截面弯矩参数分析
    5.3 长期性能参数分析
        5.3.1 腹板类型的影响
        5.3.2 滑移的影响
        5.3.3 剪力滞的影响
        5.3.4 普通钢筋和钢翼缘的影响
        5.3.5 预应力筋面积的影响
        5.3.6 外荷载值的影响
        5.3.7 横隔板厚度的影响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双重非线性对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面内稳定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钢管混凝土脱粘现象研究现状
        1.2.2 徐变非线性问题研究现状
        1.2.3 钢管混凝土拱桥稳定问题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钢管混凝土拱桥非线性及稳定性理论
    2.1 钢管混凝土截面刚度计算
    2.2 混凝土早龄期非线性徐变
        2.2.1 混凝土早龄期徐变特点
        2.2.2 徐变系数计算模型
        2.2.3 按龄期调整有效模量法
    2.3 拱桥的稳定性问题
    2.4 本章小结
3 双重非线性对钢管混凝土拱桥变形的影响
    3.1 几何非线性对拱肋变形的影响
        3.1.1 圆弧拱拱肋变形计算公式
        3.1.2 抛物线拱拱肋变形计算公式
        3.1.3 圆弧拱与抛物线拱拱肋变形对比
    3.2 材料非线性对拱肋变形的影响
        3.2.1 材料非线性分析的数值模拟方法
        3.2.2 材料非线性分析的简化计算方法
    3.3 双重非线性对拱肋变形的影响
        3.3.1 双重非线性分析的简化计算方法
        3.3.2 参数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面内稳定性分析
    4.1 考虑等效竖向变形的拱桥稳定性分析方法
        4.1.1 拱桥稳定性分析方法概述
        4.1.2 算例分析
    4.2 拱桥稳定性分析方法验证
        4.2.1 试验一验证结果
        4.2.2 试验二验证结果
    4.3 等效竖向变形对拱桥稳定性的影响
        4.3.1 矢跨比
        4.3.2 长细比
        4.3.3 含钢率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先张法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梁长期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先张法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结构研究现状
        1.2.1 工程用复材筋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1.2.2 复材筋-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研究进展
        1.2.3 预应力传递长度研究现状
        1.2.4 先张法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附加肋-复材筋界面长期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设计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件设计及制作
        2.2.3 加载装置及制度
        2.2.4 测量方式与内容
    2.3 附加肋-复材筋界面短期抗剪性能
        2.3.1 试验现象及破坏模式
        2.3.2 试验结果分析
    2.4 附加肋-复材筋界面长期抗剪性能
        2.4.1 附加肋-复材筋界面滑移
        2.4.2 附加肋-复材筋界面长期滑移机理
    2.5 结论
第3章 复材筋-混凝土界面长期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设计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件设计及制作
        3.2.3 加载方案及测量内容
    3.3 复材筋-混凝土界面短期粘接性能
        3.3.1 试验现象及破坏模式
        3.3.2 试验结果分析
    3.4 复材筋-混凝土界面长期粘接性能
        3.4.1 长期加载试验结果
        3.4.2 附加肋对界面滑移的影响
        3.4.3 荷载水平对界面滑移的影响
        3.4.4 粘结长度对界面滑移的影响
        3.4.5 复材筋-附加肋界面长期滑移机理
    3.5 结论
第4章 先张法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梁制作工艺及预应力传递长度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先张法预应力梁制作工艺
        4.2.1 反力钢架及张拉锚具
        4.2.2 先张法预应力张拉原理及方法介绍
        4.2.3 先张法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梁制作关键步骤
    4.3 试件设计
        4.3.1 试件参数确定
        4.3.2 尺寸及配筋设计
    4.4 预应力传递长度试验
        4.4.1 测量方式与内容
        4.4.2 试验结果
    4.5 结论
第5章 先张法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梁短期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5.1 引言
        5.1.1 试验设计
    5.2 试验现象与破坏形态
    5.3 试验结果分析
        5.3.1 荷载-跨中挠度曲线
        5.3.2 荷载-复材筋应变关系曲线
        5.3.3 裂缝
        5.3.4 平截面假定
    5.4 结论
第6章 持载作用下先张法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梁长期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6.1 引言
    6.2 试验设计
        6.2.1 加载装置
        6.2.2 加载流程及制度
        6.2.3 测量内容及制度
    6.3 试验结果分析
        6.3.1 跨中长期挠度
        6.3.2 跨中长期曲率
        6.3.3 梁端复材筋长期滑移
        6.3.4 裂缝宽度发展
    6.4 持载作用下长期变形计算方法
        6.4.1 材料长期力学性能模型
        6.4.2 长期曲率及应变计算
        6.4.3 试验值与理论预测值对比
    6.5 结论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腐蚀与荷载共同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梁长期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钢-混凝土组合梁简介
        1.1.1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特点
        1.1.2 组合梁的结构形式
        1.1.3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发展与应用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腐蚀与荷载共同作用下钢-混凝土连接件长期性能试验研究
    2.1 试验概况
        2.1.1 试验设计
        2.1.2 连接件试件制作
        2.1.3 锈蚀原理及电流计算
        2.1.4 试件加载及数据测量
    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2.1 混凝土试件数据及分析
        2.2.2 栓钉锈蚀结果分析
        2.2.3 栓钉位置处混凝土应变发展
        2.2.4 钢梁与混凝土相对滑移发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腐蚀与荷载共同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梁长期性能试验研究
    3.1 试验概况
        3.1.1 试验设计
        3.1.2 试件制作
        3.1.3 腐蚀原理及电流计算
        3.1.4 试件加载及变形位移测量
    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2.1 栓钉锈蚀结果分析
        3.2.2 加载龄期对组合梁长期性能的影响
        3.2.3 栓钉锈蚀对组合梁长期性能的影响
        3.2.4 荷载作用下栓钉锈蚀对组合梁长期性能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栓钉锈蚀条件下钢-混凝土组合梁长期变形研究
    4.1 引言
    4.2 混凝土徐变
        4.2.1 徐变应力-应变基本方程
        4.2.2 混凝土徐变效应分析方法
    4.3 简支组合梁长期变形计算
        4.3.1 基本假定
        4.3.2 换算截面法
        4.3.3 长期变形理论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5)高强钢管高强混凝土拱平面内徐变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的背景
        1.1.2 课题的意义
    1.2 钢管混凝土的特点
    1.3 钢管混凝土徐变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考虑徐变效应的结构稳定性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徐变基本理论
    2.1 混凝土的徐变
        2.1.1 混凝土徐变本质
        2.1.2 徐变影响因素
    2.2 高强混凝土的徐变
        2.2.1 高强混凝土的特点
        2.2.2 高强混凝土的徐变特性
    2.3 徐变特征量
        2.3.1 徐变系数
        2.3.2 徐变度
        2.3.3 徐变函数
    2.4 钢管混凝土徐变分析计算理论
        2.4.1 徐变分析常用方法
        2.4.2 基于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
    2.5 混凝土徐变模型
        2.5.1 乘积式徐变模型
        2.5.2 和式徐变模型
        2.5.3 典型徐变模型比较分析
第三章 徐变试验研究
    3.1 概述
    3.2 试验设计
        3.2.1 受力性能参数
        3.2.2 试件材料
    3.3 试件制备
        3.3.1 混凝土制备
        3.3.2 钢管准备
        3.3.3 浇注试件
    3.4 试验加载与测量装置
        3.4.1 加载装置
        3.4.2 试件的加载
        3.4.3 测量与采集系统
第四章 试验结果分析
    4.1 素混凝土徐变试验结果及分析
        4.1.1 混凝土收缩试验结果
        4.1.2 素混凝土徐变试验结果
        4.1.3 素混凝土试验结果拟合
    4.2 高强钢管高强混凝土徐变试验结果及分析
        4.2.1 核心混凝土徐变试验结果
        4.2.2 试验结果与理论模型对比分析
        4.2.3 核心混凝土试验结果拟合
    4.3 普通钢管混凝土徐变试验结果及分析
        4.3.1 普通钢管混凝土徐变试验
        4.3.2 普通钢管混凝土徐变试验结果与理论模型对比分析
    4.4 高强钢管高强混凝土与普通钢管混凝土徐变结果对比
    4.5 本章总结
第五章 基于龄期调整有效模量法的CFST拱徐变稳定性研究
    5.1 徐变稳定分析理论
        5.1.1 徐变稳定定义
        5.1.2 拱的稳定分析理论
    5.2 CFST拱徐变稳定性理论分析
        5.2.1 核心混凝土等效弹性模量
        5.2.2 平面内非线性平衡方程
        5.2.3 平面内屈曲分析
        5.2.4 算例分析
    5.3 CFST拱徐变稳定性有限元分析
        5.3.1 有限元模型概述
        5.3.2 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计算
        5.3.3 理论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对比分析
    5.4 参数分析
        5.4.1 修正长细比和含钢率
        5.4.2 矢跨比
        5.4.3 加载龄期
        5.4.4 核心混凝土强度
        5.4.5 温度
    5.5 本章总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变化环境因素及递减应力的混凝土徐变效应与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混凝土徐变的研究现状
        1.2.2 混凝土徐变恢复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研究路线
第二章 混凝土徐变基本理论
    2.1 徐变基本概念
    2.2 徐变机理
    2.3 徐变的影响因素
        2.3.1 内部因素
        2.3.2 外部因素
    2.4 徐变预测模式
        2.4.1 徐变表达式
        2.4.2 典型徐变预测模式
    2.5 徐变计算理论
        2.5.1 有效模量法
        2.5.2 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
        2.5.3 弹性徐变理论
        2.5.4 老化理论
        2.5.5 弹性老化理论
        2.5.6 徐变计算理论的对比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变化环境因素及递减应力的徐变计算方法研究
    3.1 徐变模型的环境因素修正
        3.1.1 徐变模型的温度修正
        3.1.2 环境因素变化下的综合修正
    3.2 考虑徐变恢复的递减应力下徐变计算理论
        3.2.1 考虑徐变恢复的递减应力下徐变计算理论
        3.2.2 徐变恢复预测模式对比分析
    3.3 递减应力下钢筋混凝土等效徐变系数计算方法
        3.3.1 基本条件
        3.3.2 钢筋混凝土轴压构件中截面应力重分布计算
        3.3.3 等效徐变系数的计算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轴心受压构件徐变效应分析
    4.1 轴心受压构件的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4.1.1 加载龄期敏感性分析
        4.1.2 构件理论厚度敏感性分析
        4.1.3 环境相对湿度敏感性分析
        4.1.4 环境温度敏感性分析
        4.1.5 截面配筋率敏感性分析
    4.2 环境因素变化下混凝土徐变效应分析
        4.2.1 环境因素循环变化下构件徐变效应分析
        4.2.2 环境因素自然变化下构件徐变效应分析
    4.3 钢筋混凝土轴压构件的徐变效应综合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C箱梁桥运营阶段徐变效应分析
    5.1 依托工程概况及有限元模型建立
        5.1.1 依托工程概况
        5.1.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2 PC箱梁桥等效徐变系数的计算
    5.3 PC箱梁桥的挠度时变效应分析
    5.4 PC箱梁桥的应力时变效应分析
        5.4.1 全桥截面正应力的时变效应分析
        5.4.2 典型截面正应力的时变效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渔塘特大桥劲性骨架拱混凝土时变效应与受力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发展概况
        1.1.1 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国内外发展状况
        1.1.2 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的特点
    1.2 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主拱圈施工方法
        1.2.1 传统施工方法
        1.2.2 劲性骨架带底板预制的施工方法
    1.3 带底板预制的劲性骨架拱研究现状
    1.4 混凝土收缩徐变研究状况
    1.5 选题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选题目的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混凝土收缩徐变基本理论及计算方法
    2.1 混凝土收缩徐变基本概念
        2.1.1 混凝土收缩徐变概述
        2.1.2 混凝土收缩徐变产生机理
    2.2 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因素
    2.3 收缩徐变效应常用计算理论
        2.3.1 有效模量法(EM法)
        2.3.2 老化理论(RC法)
        2.3.3 弹性徐变理论
        2.3.4 继效流动理论
        2.3.5 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
    2.4 徐变效应分析的有限单元法
        2.4.1 考虑徐变的混凝土应力-应变本构关系
        2.4.2 基于退化积分核的徐变度级数拟合
        2.4.3 基于应变增量法的混凝土结构徐变递推公式
        2.4.4 徐变分析的有限单元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收缩徐变效应对劲性骨架拱的受力与线形影响研究
    3.1 研究背景
        3.1.1 工程概况
        3.1.2 主要技术指标
        3.1.3 主要施工工艺
    3.2 渔塘特大桥有限元建模
        3.2.1 有限元建模的基本原则
        3.2.2 渔塘特大桥有限元建模
        3.2.3 MIDAS/Civil收缩徐变效应材料参数定义
        3.2.4 计算中的基本假定
    3.3 收缩徐变效应对渔塘特大桥的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3.3.1 收缩徐变对渔塘特大桥主拱圈变形影响
        3.3.2 收缩徐变对渔塘特大桥主拱圈应力影响
    3.4 底板预制不同时长对渔塘特大桥的线形与受力影响研究
        3.4.1 考虑底板加载龄期差异的必要性
        3.4.2 底板预制不同时长对主拱圈的变形差异分析
        3.4.3 底板预制不同时长对主拱圈的应力差异分析
    3.5 不同施工方法的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渔塘特大桥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3.5.1 主拱圈各成拱方案的施工阶段确定
        3.5.2 各方案考虑收缩徐变影响的主拱圈线形与应力研究
        3.5.3 各方案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底板与腹板间收缩应力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收缩徐变预测模型对劲性骨架拱的受力与线形影响研究
    4.1 收缩徐变常用预测模型
        4.1.1 我国规范JTG3362-2018
        4.1.2 CEB-FIP系列
        4.1.3 B3 model
        4.1.4 ACI209R-92 model
        4.1.5 GL2000 model
    4.2 预测模型的对比及选取
        4.2.1 不同预测模型考虑的因素对比
        4.2.2 不同预测模型计算精度对比及选取
    4.3 不同预测模型对渔塘特大桥主拱线形影响分析
    4.4 不同预测模型对渔塘特大桥主拱应力影响分析
        4.4.1 CEB-FIP2010和GL2000 模型应力预测结果
        4.4.2 三种模型应力预测结果对比
    4.5 不同预测模型下渔塘特大桥主拱预拱度设置
        4.5.1 拱桥预拱度常见设置方法
        4.5.2 不同预测模型下渔塘特大桥主拱预拱度设置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5.2 今后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8)基于双函数法的变应力徐变修正叠加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徐变的计算方法研究
        1.2.2 混凝土徐变恢复研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混凝土徐变基本理论
    2.1 徐变基本特性
    2.2 徐变基本概念
        2.1.1 徐变系数
        2.1.2 徐变度
        2.1.3 徐变柔度
        2.1.4 徐变恢复系数
    2.3 混凝土徐变影响因素研究
        2.3.1 内部因素
        2.3.2 外部因素
    2.4 混凝土徐变预测模型
        2.4.1 ACI系列模型
        2.4.2 CEB-FIP系列模型
        2.4.3 GL2000模型
        2.4.4 B3模型
        2.4.5 JTG3362-2018模型
        2.4.6 TB10002.3-2005模型
        2.4.7 各徐变预测模型的对比分析
    2.5 混凝土徐变恢复预测模型
        2.5.1 YUE模型
        2.5.2 MC78模型
        2.5.3 IMC78模型
        2.5.4 双曲幂模型
        2.5.5 RSM模型
    2.6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基于双函数法的修正叠加法计算理论
    3.1 现有混凝土徐变计算方法
        3.1.1 有效模量法
        3.1.2 老化理论
        3.1.3 水平移动曲线法
        3.1.4 叠加法
        3.1.5 继效流动理论
        3.1.6 龄期调整有效模量法
        3.1.7 弹性老化理论
        3.1.8 现有徐变计算方法的不足
    3.2 基于双函数法的修正叠加法
        3.2.1 基本假设
        3.2.2 基本应力历史的修正叠加法
        3.2.3 简单应力历史的修正叠加法
        3.2.4 阶梯应力历史的修正叠加法
        3.2.5 连续应力历史的修正叠加法
        3.2.6 修正叠加法的实现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凝土构件模型试验
    4.1 材料与构件设计
        4.1.1 混凝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
        4.1.2 混凝土材料抗压强度试验设计
        4.1.3 混凝土材料弹性模量试验设计
        4.1.4 构件尺寸设计
    4.2 测量、加载装置及控制设备
        4.2.1 测量装置内容与测点布置
        4.2.2 测量装置选择
        4.2.3 加载装置设计
    4.3 构件试验
        4.3.1 构件制作及养护
        4.3.2 构件收缩试验
        4.3.3 构件徐变试验
        4.3.4 试验数据采集
    4.4 收缩徐变试验结果分析
        4.4.1 基于温度修正的数据处理
        4.4.2 收缩构件试验结果
        4.4.3 恒定荷载徐变试验结果
        4.4.4 阶梯递增荷载徐变试验结果
        4.4.5 阶梯递减荷载徐变试验结果
        4.4.6 阶梯波动荷载徐变试验结果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徐变计算方法验证与对比
    5.1 计算模型的获取与选择
        5.1.1 收缩应变函数的拟合
        5.1.2 徐变系数的拟合
        5.1.3 试件抗压强度函数的拟合
        5.1.4 试件弹性模量函数的拟合
        5.1.5 徐变恢复模型选择
    5.2 变化应力下的修正叠加法试验验证
        5.2.1 递增应力下修正叠加法试验验证
        5.2.2 递减应力下修正叠加法试验验证
        5.2.3 波动应力下修正叠加法试验验证
    5.3 变化应力徐变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5.3.1 递增应力徐变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5.3.2 递减应力徐变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5.3.3 波动应力徐变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5.4 修正叠加法应用
        5.4.1 连续变化应力徐变计算
        5.4.2 连续递减应力徐变计算
        5.4.3 混凝土应力松弛计算
    5.5 本章小节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9)配筋对轴心受压混凝土徐变效应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混凝土徐变与徐变恢复的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混凝土徐变研究现状
        1.2.2 混凝土徐变恢复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混凝土徐变基本理论
    2.1 混凝土徐变基本概念
    2.2 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因素
        2.2.1 混凝土徐变的内部影响因素
        2.2.2 混凝土徐变的外部影响因素
    2.3 典型混凝土徐变预测模型概述
        2.3.1 CEB-FIP系列模型
        2.3.2 ACI-209系列模型
        2.3.3 B3模型
        2.3.4 G-L2000模型
        2.3.5 中国建科院86模型
    2.4 混凝土徐变计算理论
        2.4.1 老化理论
        2.4.2 有效模量法
        2.4.3 弹性徐变理论
        2.4.4 弹性老化理论
        2.4.5 继效流动理论
        2.4.6 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凝土徐变分析
    3.1 轴心受压箱形混凝土构件徐变模型试验
        3.1.1 钢筋混凝土构件材料及尺寸
        3.1.2 试验仪器设备
        3.1.3 试验构件的制作与养护
        3.1.4 试验工况
        3.1.5 试验数据的采集
    3.2 混凝土徐变分析
        3.2.1 混凝土徐变模型对比分析
        3.2.2 钢筋混凝土徐变分析
        3.2.3 钢筋混凝土徐变基本假定
    3.3 钢筋混凝土受力分析
        3.3.1 初始弹性阶段受力分析
        3.3.2 任意时刻钢筋混凝土受力分析
    3.4 配筋因素对徐变影响分析
        3.4.1 钢筋混凝土的应力分析
        3.4.2 钢筋混凝土的变形分析
        3.4.3 配筋对时间发展函数影响分析
        3.4.4 不同加载龄期对徐变终值影响分析
        3.4.5 不同加载龄期对时间发展函数的影响分析
    3.5 试验对比分析
        3.5.1 徐变实测值对比分析一
        3.5.2 徐变实测值对比分析二
        3.5.3 徐变实测值对比分析三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徐变恢复模型研究
    4.1 混凝土徐变恢复相关概念及模型
        4.1.1 徐变恢复的相关概念及影响因素
        4.1.2 混凝土徐变恢复模型
        4.1.3 混凝土徐变恢复模型比较分析
    4.2 卸载后钢筋混凝土弹性变形分析
        4.2.1 混凝土瞬时弹性应变恢复分析
        4.2.2 钢筋混凝土瞬时弹性应变恢复分析
        4.2.3 滞后弹性应变恢复分析
    4.3 钢筋对徐变恢复影响分析
        4.3.1 钢筋混凝土徐变恢复数值分析
        4.3.2 徐变恢复模型的钢筋修正
    4.4 考虑钢筋的徐变及徐变恢复预测分析
        4.4.1 不同配筋率下的徐变分析
        4.4.2 不同加载龄期下的徐变及徐变恢复预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本文主要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在滑移和收缩徐变的影响下不同连接件组合梁桥受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发展与研究概况
        1.2.1 组合桥梁发展概况
        1.2.2 组合桥梁研究概况
    1.3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主要问题研究概况
        1.3.1 钢—混凝土连接件研究现状
        1.3.2 钢—混凝土长期受力性能研究现状
        1.3.3 钢—混凝土考虑滑移效应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钢-混凝土组合梁长期受力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不同连接件的力学性能分析
        2.2.1 栓钉连接件
        2.2.2 PBL连接件
        2.2.3 栓钉+PBL组合连接件
    2.3 收缩徐变理论
        2.3.1 混凝土徐变理论
        2.3.2 收缩徐变计算办法
    2.4 组合梁结构的换算截面理论
        2.4.1 短期荷载下的换算截面法
        2.4.2 长期荷载下的换算截面法
        2.4.3 长期荷载下的内力及挠度分析
    2.5 考虑滑移的组合梁长期性能分析
        2.5.1 考虑滑移的组合梁计算方法
        2.5.2 对现有计算方法的简单评价
        2.5.3 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滑移的影响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混凝土组合梁力学行为有限元分析
    3.1 引言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1 截面尺寸
        3.2.2 单元的选择
        3.2.3 接触分析
        3.2.4 有限元模型
    3.3 简支梁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3.3.1 应力计算结果
        3.3.2 竖向位移计算结果
        3.3.3 连接件剪力计算结果
        3.3.4 滑移量随时间变化结果
    3.4 连续梁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3.4.1 应力计算结果
        3.4.2 竖向位移计算结果
        3.4.3 连接件剪力计算结果
        3.4.4 滑移量随时间变化结果
    3.5 两种结构对比分析
        3.5.1 应力
        3.5.2 竖向位移
        3.5.3 连接件剪力
        3.5.4 滑移量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依托实际工程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桥有限元分析
    4.1 引言
    4.2 工程概况
        4.2.1 钢主梁
        4.2.2 混凝土桥面板
        4.2.3 钢混连接件
    4.3 局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1 材料参数
        4.3.2 全桥有限元模型
        4.3.3 模型简化
        4.3.4 单元类型及连接件尺寸
        4.3.5 不同连接方式的标准段局部有限元模型
    4.4 结果分析
        4.4.1 应力计算结果
        4.4.2 竖向位移计算结果
        4.4.3 连接件剪力计算结果
        4.4.4 滑移量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计算混凝土的徐变收缩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 [1]波形钢腹板PC箱梁考虑滑移和剪切变形的长期变形试验研究[D]. 冯建祥.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双重非线性对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面内稳定性的影响[D]. 马琦.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3]先张法预应力复材筋混凝土梁长期力学性能研究[D]. 童翊轩. 东南大学, 2020(01)
  • [4]腐蚀与荷载共同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梁长期性能研究[D]. 彭鹏. 湘潭大学, 2020(02)
  • [5]高强钢管高强混凝土拱平面内徐变稳定性研究[D]. 朱书汉. 广州大学, 2020(02)
  • [6]基于变化环境因素及递减应力的混凝土徐变效应与计算方法研究[D]. 王焱. 长安大学, 2020(06)
  • [7]渔塘特大桥劲性骨架拱混凝土时变效应与受力分析研究[D]. 胡勇勇.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8]基于双函数法的变应力徐变修正叠加法研究[D]. 丁伟慧. 长安大学, 2020(06)
  • [9]配筋对轴心受压混凝土徐变效应影响研究[D]. 刘勇. 长安大学, 2020(06)
  • [10]在滑移和收缩徐变的影响下不同连接件组合梁桥受力分析[D]. 巫炯. 长安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年龄调整有效模量法计算混凝土徐变收缩效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