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与中国果业:影响与对策

入世与中国果业:影响与对策

一、入世与中国水果业:影响及应对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丁旺[1](2017)在《厦门福慧达公司水果出口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是世界水果生产大国。我国果园面积由2005年的10034.80千公顷上升至2013年的12371.35千公顷,增幅达23.28%,水果供给能力不断增强。苹果、梨和柑橘是我国三大主产水果以及出口优势水果。同时,水果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是我国的比较优势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以及果农非常重要。但是,在新时期,水果产业的发展和水果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从水果生产投入的角度来看,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进入“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转为结构性短缺,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其次,从水果市场的角度来看,我国水果流通系统建设滞后,水果在局部地区经常出现结构性、季节性相对过剩,导致水果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而且我国水果市场价格稳定机制不完善。最后从国际环境的角度来看,受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国际需求萎靡不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也在抬头,这对我国水果出口极为不利。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水果出口龙头企业——厦门福慧达公司,在了解我国水果产业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以及整体竞争力的基础上,通过以厦门福慧达公司为剖析对象,分析厦门福慧达公司出口现状如何?在各种不利环境的影响下,作为我国水果出口龙头企业的厦门福慧达公司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厦门福慧达公司仍然面临哪些困境?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如何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提升水果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来看,我国水果出口并没有比较优势,但是细分品种来看,苹果出口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柑橘出口没有比较优势,梨由具有比较优势变成没有比较优势。厦门福慧达公司主要以出口水果为主,水果出口品种中又以橙子、梨和苹果为最,从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国家积极支持农业发展,并且大力支持流通环节改造升级,这将有利于水果贸易的发展,但是从厦门福慧达公司与其竞争对手比较来看,其出口目标市场不够多元化,并且出口价格没有优势,高于大部分出口企业的价格。目前来看,厦门福慧达公司的优势是在流通环节积累了经验,果品粗加工以及冷链运输走在了行业前列,并且建立了果品直采基地,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但是,目前的不足是在延长产业链、改造产业链过程中,资金面临约束,并且由于我国水果生产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还可以面临自然灾害而导致的违约风险,此外,还面临国际市场上贸易大公司的竞争威胁。基于以上内容,我们提出了厦门福慧达公司提升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孙佳佳[2](2014)在《中国苹果进口贸易研究》文中认为苹果产业是中国农业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特色产业,也是具有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在渤海湾优势区、黄土高原优势区,以及江苏丰县和沛县、四川盐源、云南昭通、贵州黔西北、新疆伊犁和阿克苏地区等集中产区,苹果生产、储存、加工、运销等环节是苹果生产经营者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2011年,中国苹果种植面积达到217.73万公顷,产量达到3598.50万吨,年产值1605.17亿元。2001年以来,中国苹果及果汁出口贸易增长虽然存在波动,但成为推动苹果产业扩张的重要动力。2007-2012年间,中国苹果出口量累计达到647.84万吨,占到世界出口量的24%左右,6年累计创汇46.29亿美元。然而在中国苹果栽培面积持续扩张、市场供应量稳定增长的同时,苹果进口却以更快的速度增长。1992-2012年间中国年均苹果进口量由0.067万吨增长到6.15万吨,进口金额也由70.95万美元增长到9234.20万美元。特别是2006-2010年间,年均进口量和进口金额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21.26%和32.15%,进口量增长速度超出同期出口量增长速度2.30倍,进口金额增长速度较出口金额增长速度高30%左右。因此,研究中国苹果进口贸易的特征和演变趋势,并探索国产苹果与进口苹果之间的比较优势变化格局,制定提高果园生产效率和苹果质量的中国苹果产业长期发展战略,对促进中国苹果产业从要素依赖型发展模式转向管理和技术依赖型发展模式,以及提高国产苹果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农产品贸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理论、进口需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市场细分理论,建立中国苹果进口贸易分析的理论框架,分析中国苹果进口贸易特征;探讨中国苹果进口快速增长的原因及国内外影响因素;测算中国消费者对源自智利、美国、新西兰和日本的苹果的支出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揭示中国进口苹果需求规律和特征;探究中国消费者总体和细分市场进口苹果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围绕提高中国苹果产业竞争力,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为:1.通过分析中国苹果进口贸易特征,发现中国苹果进口数量呈现非线性增长态势,进口金额呈现高速线性增长态势,进口金额的增长率高于进口数量的增长率。除2001-2002年间中国实际苹果进口规模高于潜在进口规模之外,其余年份中国实际苹果进口规模均低于潜在进口规模,未来中国苹果进口贸易仍存在增长空间。中国苹果进口市场集中度高,1992-2012年中国苹果进口市场集中指数(CI)均超过95.00%,国内苹果进口赫芬达尔指数(HHI)均值达0.42;源自智利和美国的苹果进口量和进口单价的波动规律与中国苹果进口总量和单价的波动规律基本吻合,日本的苹果进口量和单价波动规律与中国苹果进口总量和单价的波动规律相差较大,从日本进口苹果数量的变动是由于价格的变化而不是其出口策略适应了中国的苹果市场结构。总体来看,中国苹果进口的关税壁垒降低,但非关税壁垒的影响逐渐增强。2.通过分析中国苹果进口快速增长的国内外影响因素,发现中国苹果进口贸易增长主要受世界经济、国内经济、进口市场结构以及这三种因素的交互影响。其中,除衰退期(2004-2006年)之外,在低位徘徊期(1992-1998年)、起步增长期(1998-2004年)和快速增长期(2006-2011年),引力效果值均为正,且贡献率由达到90%以上。即国内市场需求和消费因素是导致中国苹果进口持续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3.中国消费者对源自智利、美国、新西兰和日本进口苹果的需求规律、特征研究表明,通过运用四维价格敏感度模型确定进口苹果市场为中国的高端苹果市场,且产品差异化分析表明国产苹果和进口苹果不存在替代关系;消费者对源自智利、美国、新西兰、日本的苹果的支出弹性均为正,其中源自美国苹果的支出缺乏弹性,即中国消费者进口苹果需求的支出变化对美国苹果进口的影响不显着;对源自日本的苹果支出富有弹性,弹性值达5.49,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进口苹果需求的收入支出弹性增加1.00%,会导致日本苹果进口增加549.00%,反之亦反;对源自智利和新西兰苹果需求的收入支出弹性接近1。智利、美国和新西兰苹果的自价格弹性影响显着,日本苹果的自价格影响不显着;日本和新西兰苹果与美国苹果间存在替代关系,而日本和新西兰苹果与智利苹果间存在互补关系。同时发现,中国苹果进口存在季节性差异。4.中国消费者进口苹果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价格因素显着负向影响中国消费者对进口苹果消费评估及其消费行为。进口苹果在中国国内市场上并不具有价格优势,国产苹果存在替代进口苹果的战略机遇。即只要国产高端苹果具备低成本、低价格的优势,国内涉果企业就可运用价格策略,与进口苹果开展有效竞争,并有效保护国内苹果市场及渤海湾优势区、黄土高原优势区的高端、优势、特色苹果产业的发展。进口苹果自身属性、质量安全因素、广告效应正向影响消费者的进口苹果消费评估;进口苹果自身属性、质量安全因素和进口苹果消费评估显着正向影响消费者的进口苹果消费行为,而且除了全球苹果生产、上市的季节性差异外,中国消费者对进口苹果具有消费偏好,包括质量偏好、风味偏好、信用偏好、时尚偏好。同时,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是推动进口苹果需求及市场快速成长的主要动力,并拉动中国苹果进口高速增长。5.以消费者人口统计特征和消费国别偏好为市场细分基础,研究不同消费群体进口苹果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细分市场消费群体的消费偏好存在显着差异,进口苹果满足了细分市场和高端市场中的消费者消费偏好多样化的需求。具体来看,男性和女性都比较关注价格因素;女性比男性更加关注进口苹果的自身属性;男性比女性则更加关注广告效应和质量安全因素;男性对进口苹果消费的评估结果转化为消费行为的效果显着。当进口苹果的产品推广和品牌知名度提高时,能够促进低收入消费群体消费需求转变为的进口苹果购买力;当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者增强对进口苹果质量安全认知水平时,将消费评估转化为实际购买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当高收入消费群体对进口苹果自身属性和质量安全信任度提高时,能够显着提高其评估水平和购买行为,而且由于该群体的购买力较强,对进口苹果的实际需求也更多。此外,美国、智利苹果比日本、新西兰苹果在中国苹果市场具有价格比较优势;美国苹果比其他国家的苹果在中国市场具有品牌优势;日本和新西兰苹果的自身属性比美国和智利具有更强比较优势。以上述分析结论为基础,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即实施苹果标准化生产,提高果品质量;注重苹果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实施差异化营销战略;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苹果市场信息体系建设;以中央和主产区地方政府为主导,统筹加强苹果流通体系建设;重视参与WTO事务,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推进改善中国苹果贸易条件。

张复宏[3](2013)在《中国水果出口的贸易演进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素有“世界水果王国”的美称,几乎所有种类的水果都有出产,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水果产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是水果种植面积还是总产量都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已成为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蔬菜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特别是温带、亚热带干鲜水果(例如苹果、柑橘、梨、葡萄、栗子等)享誉世界。进入21世纪以来,不仅水果产量始终保持世界首位,而且对外贸易也获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中国水果对外贸易步入了一个快速增长阶段,2011年水果出口总额达31.88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了474.96%,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9.12%。不过,中国水果出口贸易结构还不尽合理,首先表现为出口的品种结构不合理,出口品种过于单一、优质高档果率不高,缺乏市场势力(市场定价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其二是市场结构不合理,表现为出口市场分布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东盟、俄罗斯、日本、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但欧美主流水果消费市场占有率偏低;其三是水果加工结构不合理,表现为水果的加工和处理程度偏低,导致水果出口的附加值较低。其四是产业化结构不合理,表现为农民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产业带动能力不够,很难实现产、运、贮、销一体化,消弱了终端产品的竞争力。贸易结构是产业结构的反映,中国之所以是水果生产大国但不是贸易强国,主要问题就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在于:首先,2010年CAFTA全面启动后,中国与东盟果蔬实现零关税,通过深化水果产业结构和市场势力的研究,无疑,会极大促进中国水果贸易的快速发展。其二,水果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很多水果生产大国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通过深化贸易结构的研究,做大做强水果贸易,不仅有利于农民大幅增收而且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再次,水果生产是中国的优势产业,贸易前景广阔。水果作为植物性易腐食品,距离因素是一种天然的贸易壁垒,中国与周边许多国家在水果生产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通过深化贸易结构的研究,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才能将产业优势转化为贸易优势,进而带动整个产业不断快速发展。第四,产业结构是贸易结构的基础,中国经济已步入了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应当以整个社会需求为导向,不仅要考虑国内市场需求,更要考虑到日益全球化的国际市场需求。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核心就是依据国际市场结构来调整生产与贸易结构,从而优化产业结构。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中国水果贸易发展现状,分别从需求、结构、竞争力三个纬度探寻中国水果贸易在主要出口市场增长及变动的原因,洞察主要水果出口品种的市场势力,找出产业结构存在于出口产业链各环节上的主要问题,构建一种具有竞争力的、能够保持贸易快速增长的水果产业结构。本研究有利于从结构优化角度探讨如何促进中国水果贸易快速发展、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可行途径,为产业升级、农民增收、食品安全,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做出贡献,对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发展水果产业、制定水果贸易的决策规划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基本思路是,在明晰国际贸易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水果产业及贸易发展现状进行总体分析。运用CMS模型对中国水果产品在各主要出口市场增长波动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利用引力模型和剩余需求弹性模型对影响中国主要出口水果的贸易流向的主要因素和目标市场国的市场势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分析水果出口贸易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回归与ARMA组合模型预测了水果的产销趋势变化。把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管理学、园艺学、食品加工学、统计学有机结合,对中国水果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本研究主要内容和观点是:(1)中国水果产业发展及结构变化分析首先从资源禀赋的角度对中国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展开分析,分别从自然资源条件,产量、品种结构、生产布局、果品加工及贸易地位,分析中国水果的发展状况。然后从贸易结构角度,对中国水果出口的结构特征及出口市场的依赖性展开分析。着重探讨中国水果在资源禀赋、产品结构、贸易结构与主要出口市场的需求变化情况,找出水果出口的主要和潜在市场。(2)中国水果在主要出口市场的贸易及结构演进分析首先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中国水果产品在各主要市场的出口变动展开分析,着重从需求、结构、竞争力的三维视角分析在东盟、俄罗斯、日本、美国、欧盟的出口变动情况及其原因,然后着重探讨中国的水果生产与出口是否集中在世界需求增长较快的产品上;出口去向是否集中在那些需求高速增长的国家和地区。(3)中国主要出口水果的贸易流向及其国际市场势力分析贸易结构变化的主要决定因素可以分为供给的要素增长、需求的收入增长、贸易壁垒变化、运输条件的改善等方面,通过构建水果出口的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价格、质量、GDP、人口、双边汇率及贸易距离等影响中国水果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及影响程度,然后挑选具有贸易优势的市场,通过构建以价格为中心的国际市场势力(Goldberg&Knetter)模型,测算并分析中国水果产品在主要出口市场的市场势力及其地位,通过市场势力对出口商品结构变迁的作用,不断提高出口果品的品质,优化果品出口结构。(4)中国水果出口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影响中国水果出口贸易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价格方面的因素和非价格方面的因素,也可以说是硬指标因素和软指标因素。硬指标因素主要是指价格、成本方面的因素,而软指标因素主要是指贸易壁垒的设置状况,水果种植的质量和安全状况、消费者需求变化、果农组织化程度等。通过深入剖析中国水果出口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才能为进一步把握水果贸易的发展趋势和提出有针对的优化策略打下坚实的基础。(5)中国水果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其优化策略根据中国水果出口的主要市场(东盟、俄罗斯、日本、美国、欧盟等)和(苹果、梨果、柑桔、板栗等)主要出口品种的贸易历史发展情况,运用回归与ARMA组合模型,对今后水果出口市场及其品种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从市场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生产结构、需求结构、加工结构、贸易结构、竞争力结构等)优化的角度提出做强做大水果贸易的措施和建议。

张美芳[4](2010)在《中泰消费文化与市场比较研究 ——以水果市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泰两国密切近邻。泰国与中国在历史上存在着朝贡的关系,两国人民的交往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两国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慎密。两国之间的文化、艺术、体育、教育方面的交流,也是无处不在。两国经济活动日益频繁,每年贸易量逐渐增加。在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中,中泰关系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与泰国十分重视彼此之间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中泰两国的经贸往来中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但更多的是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双赢。因此,中泰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根据史书记载,早在汉唐时期中泰两国就有友好交往,可以说中泰两国是兄弟国家。在泰国华人比较多,长期以来,与泰国人互相交往,文化交互渗透,所以中泰既有相同也有不相同的习俗文化。要与一个国家做生意,必须了解那个国家的文化。每个国家或多或少都有不相同的文化,互相了解有利于帮助协调,能使商业合作更容易、更顺利。论文进行了中泰两国的文化研究。论文研究是以水果市场为例,作为一种大众生活的普遍产品,人人都能消费,很多特征可以表明中泰之间的文化差异。水果贸易在中泰两国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泰两国的水果贸易迎来了新的挑战。借助联合国统计署、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国家统计年鉴的水果贸易数据,以及一些调查结果估算,对中泰的水果消费及贸易进行分析,即中泰两国间的水果贸易零关税协议的出台背景以及主要内容和相关资料。探讨“零关税”的实施给两国带来的各种影响,并且对泰水果“椰色果”进口中国市场的机会进行预测,还针对“椰色果”出口中国市场的策略作出分析,并提出中泰两国进一步开拓水果市场的对策建议。结论表明双方的水果贸易尽管竞争激烈,但是也有互补性。泰国水果开拓中国市场还存在着一定的机会。

刘汉成[5](2009)在《SPS措施对中国水果出口的影响及应对研究》文中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水果产业得以迅猛发展,已成为世界水果生产大国。目前面临国内市场日趋饱和,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已成为当前中国水果产业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另一方面,水果作为食品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在国际市场上,绿色水果、有机水果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大,其销售额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中国水果尽管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成本价格比较优势,但由于受水果质量、水果产品结构以及国际绿色壁垒尤其是卫生与植物卫生(SPS)措施等因素的影响,其竞争优势正在逐步减弱。由此,发展安全、无污染的绿色水果既顺应了国内外水果安全消费需要,又可缓解当前水果市场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系统研究SPS措施对中国水果出口的影响,积极优化水果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安全、无污染的绿色水果,对于提升中国水果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水果业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坚持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归纳演绎法、案例分析法、计量模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重点探讨了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1.水果检疫的国际规范及SPS措施的国别差异。三大国际组织所制定的水果国际规范是各国实施SPS措施的参考和指南;另一方面,由于国情不同导致各国SPS措施差异的客观存在,这种差异表现为:各类标准的差异、通报数量的差异、实施目的的差异以及争端解决的差异;为进一步明确各国SPS措施差异,按照农药残留限量管制程度的不同,将主要水果进口国分为三种类型:以美国、欧盟、日本为代表的严格管制国家,以智利、阿根廷、墨西哥、南非、巴西为代表的一般管制国家,以印度、埃及、伊朗、巴基斯坦为代表的放松管制国家。究其原因是,拥有先进的技术水平以及较高的生活质量的国家是SPS措施标准的制定者和实施者,而落后国家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者;随着国家之间技术水平差距和需求层次差距的缩小,各国SPS措施管制的差异会逐步缩小,但不会消失。2.结合事实材料,SPS措施对我国水果出口既有正面的积极影响,但在近期内,也会给我国水果出口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正面影响主要是,有利于促进中国卫生及动植物检疫立法和相关规则的完善;有助于加强水果病虫害防范,促进中国水果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中国与其他国家水果贸易纠纷的合理解决,降低水果出口损失。负面影响主要是,会使我国水果出口数量增长速度减缓,出口成本大幅度上升,果农和出口商收益损失加大,发达国家对我国水果出口的贸易歧视加重。这也说明,SPS措施是一把“双刃剑”,应客观公正地看待其对我国水果出口的影响,积极应对。3.主要进口国SPS措施对中国水果出口的影响程度测定。通过构建中国水果出口引力模型,将SPS分解为农药残留(以毒死蜱农药为代表)、生物毒素(以黄曲霉毒素B1为代表)及进口国实施进口程序标准化等方面对中国水果出口进行了测度,同时将水果科技进步率以及水果质量认证等作为应对SPS措施的因素引入模型对中国水果出口进行了测度。最终结果表明,进口国规定的毒死蜱最高残留限量标准每提高1%,则其进口量将会降低0.9%,即国外制定的标准越高,则其进口量就越小,现已成为制约水果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进口国规定黄曲霉毒素B1最大允许含量标准每提高1%,则其鲜果进口量将会降低0.75%,同样要引起高度重视。设立鲜果进口程序标准化的国家每增加1%,则中国鲜果出口量将会降低0.44%;中国鲜果科技进步率每增长1%,则鲜果出口增长0.56%;中国鲜果获质量认证数每增长1%,则鲜果出口增长0.56%。可见,国外SPS措施对中国水果出口产生了显着的负面影响。4.主要水果出口国应对SPS措施的经验与启示。主要水果出口国应对SPS措施具有丰富的经验,不同国家或地区又有各自的特点。总体上看,美国、欧盟在应对SPS措施方面较为成熟一些,主要是因为它们在水果生产技术、水果质量标准、监管体系等方面相对要完善一些,应对的重点是放在与目标市场国开展协商谈判,敦促本国出口商遵守出口规范等外在形式上;智利、越南、厄瓜多尔在应对SPS措施方面略显困难一些,应对的重点是加强生产技术改进,提高水果生产质量标准,严格加强质量监管等内在环节上。中国目前水果产业发展状况与智利、越南、厄瓜多尔类似,因此,这些国家应对SPS措施的经验更值得中国借鉴。5.中国水果出口因应SPS措施的对策探讨。中国水果之所以屡遭国外SPS措施限制,主要原因是质量安全意识淡薄,生产方式粗放,储藏、运输以及加工业技术水平落后,水果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标准化滞后,质量安全监管严重不足,水果运营缺乏有效约束,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为此需积极推进水果标准化工作,加强水果生产的基本条件建设,健全水果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水果出口服务工作,积极开拓水果出口市场,以全面提升中国水果国际竞争力,突破国外水果SPS措施壁垒。

霍尚一[6](2008)在《中国水果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水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水果产业的发展和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自1978年中国实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以来,中国的水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1997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水果生产大国。水果产量从1978年的657万吨增长至1997年的5089.3万吨,到2006年,中国水果产量已达9599.2万吨,占世界水果产量的18.1%。水果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水果出口贸易,水果出口额从1992年的2.83亿美元增长至2006年的12.84亿美元。然而,与世界主要水果出口国相比,中国水果出口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中国水果出口量仅占世界的2%,出口量也仅占产量的2%左右;这表明中国虽然是世界水果生产大国,但却不是贸易强国。中国水果出口远未实现其应有的潜力。影响水果出口的因素多种多样,针对影响水果出口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挖掘中国水果出口的潜力,把中国从世界水果生产大国转变为水果贸易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应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竞争力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和贸易保护理论,在全球水果贸易竞争的背景下,对中国水果贸易流量和流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中国水果在世界市场,以及在东盟、日本、欧盟、俄罗斯和美国市场出口变化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对中国主要出口水果:苹果、柑橘和梨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水果出口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研究了世界水果贸易的发展、主要水果进出口市场及其特点、世界水果贸易政策,以明确中国水果出口所面临的国际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自1992年以来,世界水果贸易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世界水果贸易市场主要包括三大区域: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和亚洲区域。三大区域的贸易又包括区域内部的贸易以及三大区域与赤道和南半球国家之间的贸易。内部贸易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内部贸易在三大区域的重要性又具有不同的特点。世界水果贸易政策主要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成为非关税壁垒的重要形式。在国际水果贸易环境变化的同时,中国的水果出口贸易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以及中国与东盟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第二,对1992年以来中国水果国际贸易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中国水果贸易呈现出进出口均快速增长的趋势。中国水果贸易的市场结构表现出较为单一的特点,主要出口市场为东盟、日本和欧盟市场。在各市场内部,中国水果出口又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东盟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在欧盟市场份额的稍有增长以及在日本、俄罗斯市场份额的下降。中国水果出口的品种结构表现出较为单一的特点,主要集中在苹果和梨、其它坚果、柑橘以及冷冻水果和坚果上。中国水果贸易存在着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两种方式。从总量上看,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但产业内贸易呈现增长趋势。从产业内贸易细分来看,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占据优势地位。第三,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水果贸易流量和流向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进口国的GDP、中国的农业产值、中国与各进口国之间的距离、双方的实际汇率以及双方是否为APEC成员国等是中国水果出口流量和流向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与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有利地促进了中国水果出口。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水果出口的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水果出口“贸易过度”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荷兰和俄罗斯;“贸易不足“的国家是是澳大利亚、法国、日本和新加坡。第四,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首先对中国水果在世界市场出口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对中国水果在东盟市场、日本市场、俄罗斯市场、欧盟市场以及美国市场出口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中国水果出口在世界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水果竞争力的增强和国际市场需求的增长,其贡献份额分别达63%和40.2%。2001年以来,中国水果在东盟市场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于竞争力的增强和出口产品结构的改善,其贡献份额分别达43.4%和30.3%。中国水果在日本市场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中国水果竞争力的增强。在俄罗斯市场,中国水果出口增长主要是由于出口产品结构的改善,其贡献份额达82.6%。在美国市场,2000-2005年,中国水果出口增长主要是由于中国水果竞争力的增强,其贡献份额达73.1%。2002-2006年,在中国水果对欧盟出口值的增长中,中国水果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与出口产品结构的改善几乎占有相同的重要地位。第五,对中国水果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水果仅在苹果和梨上具有国际竞争力;但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中国苹果和梨的国际竞争力还有不小的差距。中国水果具有价格竞争力,但中国水果的非价格竞争力较弱,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和市场营销上。第六,分析了贸易壁垒对中国水果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的贸易壁垒主要包括关税壁垒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又主要包括食品安全法规、产品合格标准及其认证以及植物检疫措施。这些贸易壁垒对中国的水果出口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通过以上六部分,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中国水果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水果安全标准,积极申请国际认证;提高中国水果的国际竞争力;按照国际市场的需求,结合我国水果的生产优势,调整生产结构;实施市场结构多元化措施,减小市场风险;实施水果的品牌营销;协调发展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充分利用WTO规则,积极参与WTO事务;参加区域性贸易合作,推动APEC进程;加强与其它国家在植物检验检疫方面的合作,建设水果生产的非疫区,改善中国水果出口的市场准入条件等。

杨建成[7](2008)在《江苏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国际化的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产品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江苏既是我国的经济强省又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林牧渔总产值多年位居全国第三。进入21世纪,江苏省工业品出口增长强劲,而农产品出口增长相对缓慢,江苏农产品的出口地位已退居至全国第7位左右。在当前形势下,增强江苏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促进江苏农业经济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江苏农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江苏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地研究。首先,以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为依据,在借鉴国内外国际竞争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并阐述了农产品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关系;其次,在收集和整理有关资料和统计数据的前提下,对江苏农产品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再次,运用进出口数据,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贸易竞争力指数(TC)三个指标,对江苏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了江苏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现实状况和变化趋势;接着,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江苏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其中,直接影响因素包括质量、价格和区域品牌,间接影响因素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政府;最后,结合江苏实际情况,提出了增强江苏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如建立农产品出口质量追溯体系、加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积极创建农产品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途径等。

王举兵[8](2007)在《中国荔枝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就栽培面积而言,荔枝已成为中国第四大果树,在中国华南地区种植广泛,是当地农民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农业国际化进程加快,中国荔枝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国际竞争力的较量。目前,对荔枝国际竞争力进行系统深入研究较少。因此,全面分析荔枝产业现状,构建分析框架,研究影响因子,测评国际竞争力大小,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措施与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本文综合运用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及果树(荔枝)学的原理,采用对比分析法、贸易结果评价法与影响因素剖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研究中国荔枝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本研究从2005年7月开始,广泛查询收集荔枝产业相关资料,2006年3月至2006年9月对中国荔枝主产区(海南、广东、广西、福建)荔枝产业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当前主栽品种进行了品质分析。研究认为:中国荔枝产业总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中国荔枝市场占有率高,但不同产品竞争力强弱不一样。世界70%的荔枝在中国消费,中国鲜荔枝、荔枝干、荔枝罐头等国内市场占有率几乎达100%,同时鲜荔枝与荔枝罐头国际市场占有率高,分别为12.5%与38%,荔枝干国际市场占有率较低,仅为1%。另外从净出口指数(NTB)来看,中国荔枝罐头有很强国际竞争力,NTB为1,鲜荔枝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NTB为0.1,荔枝干不具有国际竞争力,NTB为-0.9。通过分析,中国荔枝产业主要具有以下优势:1、生态环境优越,品种资源丰富,活劳动成本低,这些优势很难被转移与替代,是中国荔枝产业发展的绝对优势;2、国内市场容量大,而且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是中国荔枝生产保持大规模的保障;3、科技水平高,是获得相对高产优质低成本产品的保障。同时也存在管理粗放、品种结构不合理、组织化程度低、相关产业不发达等劣势制约中国荔枝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论文最后对提高中国荔枝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如下建议:1优化区域布局,调整品种结构;2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推广科学生产技术;3加强质量监控,发展绿色果品;4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产销中介组织,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5加强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产销协调发展;6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发展荔枝加工业;7发展外向型果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尤建强,崔岩[9](2006)在《对我国水果进出口贸易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近20年来,我国水果总产量增长迅速,水果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幅度也很快,但是水果进口额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出口额增长速度。目前我国水果出口存在很多问题,如没有自己的品牌,经营观念落后等。这造成了我国虽然是水果的生产大国,却是出口小国。本文对我国水果出口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周梦[10](2006)在《湖南省农产品竞争力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首先回顾了WTO前过渡期我国履行农业协议的情况及其影响,然后分析了WTO后过渡期乃至后过渡期结束以后湖南省农业所面临的新形势。通过对粮食、肉类、棉花以及苎麻等农产品的具体考察,指出湖南省农产品在新形势下机遇和挑战并存。 在阐述了湖南省农产品在WTO框架中的竞争环境后,本文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湖南省农产品的竞争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湖南省农产品生产的规模、效率以及综合优势指数,表明湖南省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烟叶和油菜籽等农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然而一般竞争力系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却显示了建立在自然条件和简单劳动基础上的湖南省农产品竞争力的脆弱性。湖南省水稻产量连年全国第一,但大米却无贸易竞争力,近年来出口一路下跌,已陷入困境;具有贸易竞争力的仅生丝、烤烟、茶叶、鲜冻猪肉以及鲜冻牛肉等少数产品,而且湖南省生丝、烤烟出口在全国生丝、烤烟出口中所占比重很低,贸易竞争力并不显着;入世以后,鲜冻猪肉的出口比重相对全国其他省份也已然缩小。 为了更深刻地揭示湖南省农产品竞争力的脆弱性的根源,本文根据波特竞争优势理论,进一步考察了湖南省农产品生产的要素、需求、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结构等条件,指出由于湖南省农产品科技含量较低,精、深加工品种少、附加值低,规模化与小生产方式矛盾突出等因素的制约,湖南省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并没有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要摆脱湖南省农产品出口困境,就要大力提高湖南省农产品的竞争力,针对影响湖南省农产品竞争优势形成的主要因素,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二、入世与中国水果业:影响及应对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入世与中国水果业:影响及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厦门福慧达公司水果出口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内容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法方法
        1.3.2 数据来源
        1.3.3 技术路线图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比较优势与竞争力理论
        2.1.2 企业发展战略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水果产业及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2.2.2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2.3 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战略
    2.3 文献小结
第三章 厦门福慧达公司水果出口现状分析
    3.1 厦门福慧达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3.1.1 厦门福慧达公司发展历史
        3.1.2 厦门福慧达公司主营业务
        3.1.3 厦门福慧达公司组织架构及员工结构
    3.2 厦门福慧达公司水果出口的PEST分析
        3.2.1 政治环境分析
        3.2.2 经济环境分析
        3.2.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2.4 技术环境分析
    3.3 厦门福慧达公司水果出口现状
        3.3.1 出口品种与出口市场
        3.3.2 水果出口数量与价格
        3.3.3 水果出口质量
    3.4 小结
第四章 厦门福慧达公司提升水果出口竞争力的定位
    4.1 出口竞争力的内涵
        4.1.1 价格竞争力
        4.1.2 质量竞争力
        4.1.3 信誉竞争力
    4.2 厦门福慧达公司提升出口竞争力的SWOT分析
        4.2.1 优势
        4.2.2 劣势
        4.2.3 机会
        4.2.4 威胁
    4.3 厦门福慧达公司提升各项竞争力的可行性及定位
        4.3.1 厦门福慧达公司主要竞争对手
        4.3.2 深入耕耘东盟市场是厦门福慧达公司竞争优势所在
        4.3.3 出口质优价廉的产品是竞争力提升的核心
        4.3.4 维护客户资源是厦门福慧达公司建立信誉竞争力的关键
        4.3.5 提升产品质量,是厦门福慧达公司不懈的追求
    4.4 小结
第五章 厦门福慧达公司水果出口竞争力提升策略与保障措施
    5.1 厦门福慧达公司竞争力提升策略
        5.1.1 采购系统升级
        5.1.2 商品化处理环节升级
        5.1.3 营销策略升级
    5.2 厦门福慧达公司提升出口质量的保障措施
        5.2.1 品种研发与栽培方式改进,采购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5.2.2 加强运输储藏技术研发,进一步降低损耗率
        5.2.3 抓住国家贸易政策动向,积极开拓新的市场
        5.2.4 计提市场营销基金,多方面收集国际市场信息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1.1 公司水果出口具备质量与技术优势,但缺乏价格竞争力
        6.1.2 公司水果出口应该深入耕耘东盟市场,以提升价格竞争力为核心,同步提升质量和信誉竞争力
        6.1.3 公司三大竞争力提升策略、四大保障措施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中国苹果进口贸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消费结构升级可能导致苹果进口增加
        1.1.2 种植结构不合理可能导致苹果进口增加
        1.1.3 生产成本上升可能导致苹果进口增加
        1.1.4 苹果进口快速增长是值得研究的重要农业贸易问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
        1.3.1 农产品进口需求研究
        1.3.2 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研究
        1.3.3 苹果国际比较优势研究
        1.3.4 苹果消费行为研究
        1.3.5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价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线路
    1.5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中国苹果进口贸易理论分析
    2.1 中国苹果贸易概念及特征
        2.1.1 苹果及其商品属性
        2.1.2 苹果进口贸易概念及内涵
    2.2 苹果进口贸易理论和方法
        2.2.1 苹果贸易竞争优势理论
        2.2.2 中国苹果进口需求理论
        2.2.3 中国进口苹果消费行为理论
        2.2.4 中国进口苹果市场细分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苹果进口贸易特征分析
    3.1 中国苹果进口趋势特征
        3.1.1 中国苹果进口规模
        3.1.2 中国苹果进口价格
        3.1.3 中国苹果进口季节分布
        3.1.4 中国苹果进口趋势分解
    3.2 中国苹果进口市场结构特征
        3.2.1 中国苹果主要进口来源国时序变动分析
        3.2.2 进口市场集中程度及测算结果
        3.2.3 进口市场结构波动的同步性检验
        3.2.4 中国进口苹果国内流向结构
    3.3 中国苹果进口市场准入特征
        3.3.1 关税
        3.3.2 准入国家和地区限制
        3.3.3 检验检疫措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苹果进口贸易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4.1 引言
    4.2 理论分析和模型设计
        4.2.1 理论分析
        4.2.2 模型设计
    4.3 数据来源和苹果进口阶段性特点
        4.3.1 数据说明
        4.3.2 中国苹果进口阶段性特点
    4.4 模型结果
        4.4.1 估计结果与整体判断
        4.4.2 中国苹果进口增长的因素分解
    4.5 主要结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苹果进口需求分析
    5.1 引言
    5.2 进口苹果和国产苹果市场差异化分析
        5.2.1 品种和质量差异
        5.2.2 消费动机和消费目的差异
        5.2.3 价格差异
    5.3 数据说明及模型选择
        5.3.1 缺失值插补
        5.3.2 数据的统计特征
        5.3.3 模型选择
        5.3.4 模型确定
    5.4 模型结果与分析
        5.4.1 参数估计
        5.4.2 自变量内生性检验
        5.4.3 弹性比较分析
    5.5 结论与建议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进口苹果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6.1 引言
    6.2 理论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设计
        6.2.1 理论分析及假说
        6.2.2 结构方程模型原理
    6.3 量表设计、数据收集和信度效度检验
        6.3.1 量表设计和数据来源说明
        6.3.2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6.4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6.4.1 参数估计的合理性检验
        6.4.2 模型整体适配度检验
        6.4.3 研究假说检验
    6.5 主要结论和政策启示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进口苹果细分市场消费行为分析
    7.1 引言
    7.2 理论分析和模型设计
        7.2.1 理论分析
        7.2.2 模型设计和研究假设
    7.3 样本统计特征描述
    7.4 实证结果与分析
        7.4.1 基于人口统计特征的多群组分析
        7.4.2 基于进口苹果消费国别偏好的消费者多群组分析
    7.5 主要结论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8.1 研究结论
        8.1.1 苹果进口贸易特征
        8.1.2 苹果进口增长影响因素
        8.1.3 苹果进口需求
        8.1.4 进口苹果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
        8.1.5 进口苹果细分市场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
    8.2 苹果进口对苹果产业发展的影响
        8.2.1 进口苹果对中国高端苹果市场形成冲击
        8.2.2 进口苹果增长促进苹果标准化生产
        8.2.3 进口苹果增长促进中国苹果营销模式变革
        8.2.4 苹果进口影响苹果种植结构调整
    8.3 主要建议
        8.3.1 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果品质量
        8.3.2 注重消费偏好,实施差异化营销战略
        8.3.3 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苹果市场信息体系建设
        8.3.4 以政府为主导,加强苹果流通体系建设
        8.3.5 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扩大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中国水果出口的贸易演进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表目录
图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范围的界定及数据来源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评述
        1.3.1 关于贸易增长分析方法的研究及评述
        1.3.2 国际市场势力的相关研究及评述
        1.3.3 关于国际竞争力分析的研究及评述
        1.3.4 关于水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贸易结构的研究及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的创新
        1.5.2 研究的不足
2 贸易结构演进的理论基础及评定方法
    2.1 贸易结构演进的理论基础
        2.1.1 比较优势理论
        2.1.2 要素比例变化理论
        2.1.3 关税同盟理论
        2.1.4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2.1.5 产业内贸易理论
    2.2 贸易演化的评定方法
        2.2.1 国际市场占有率
        2.2.2 贸易竞争指数
        2.2.3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2.2.4 固定市场份额模型
        2.2.5 贸易引力模型
        2.2.6 剩余弹性需求模型
3 中国水果产业发展及结构变化分析
    3.1 中国水果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分析
    3.2 中国水果生产(供给)结构分析
        3.2.1 中国水果及其主要品种产量
        3.2.2 主要水果的品种结构变化
        3.2.3 主要水果品种区域变化
        3.2.4 中国主要水果品种在世界生产中的地位
        3.2.5 中国主要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变化
    3.3 中国水果出口的结构及特征分析
        3.3.1 中国水果出口的结构总体特征分析
        3.3.2 中国水果出口品种的结构特征
        3.3.3 中国水果出口市场的结构特征
        3.3.4 中国水果出口市场的依赖性分析
        3.3.5 中国主要出口水果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3.3.6 小结
4 中国水果在主要出口市场的贸易及结构演进分析
    4.1 中国水果在东盟市场的贸易及结构演进分析
        4.1.1 中国水果对东盟市场的出口变化分析
        4.1.2 中国水果在东盟市场的出口增长变动分析
    4.2 中国水果在俄罗斯市场的贸易及结构演进分析
        4.2.1 中国水果对俄罗斯出口的变化分析
        4.2.2 中国水果在俄罗斯市场的出口增长变动分析
    4.3 中国水果在日本市场的出口变动分析
    4.4 中国水果在美国市场的出口增长变动分析
    4.5 中国水果在欧盟市场的出口增长变动分析
    4.6 小结
5 中国主要水果的贸易流向及国际市场势力分析
    5.1 中国苹果的贸易流向及其国际市场势力分析
        5.1.1 中国苹果贸易流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5.1.2 中国苹果国际市场势力实证分析
        5.1.3 小结
    5.2 中国梨果的贸易流向及国际市场势力分析
        5.2.1 中国梨果的贸易流向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2.2 中国梨果国际市场势力实证分析
        5.2.3 小结
    5.3 中国柑桔的贸易流向及国际市场势力分析
        5.3.1 中国柑橘贸易流向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3.2 中国柑橘国际市场势力实证分析
        5.3.3 小结
6 中国水果出口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6.1 影响中国水果出口的价格与成本因素分析
        6.1.1 影响中国水果出口的价格因素分析
        6.1.2 影响中国水果出口的成本因素分析
        6.1.3 小结
    6.2 贸易壁垒对中国水果出口的影响分析
        6.2.1 贸易壁垒的演变及其影响
        6.2.2 SPS 壁垒对中国水果出口影响的理论分析
        6.2.3 SPS 壁垒对中国水果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6.2.4 小结
    6.3 果农无公害种植行为实施意愿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分析
        6.3.1 果农无公害种植行为实施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6.3.2 果农实施无公害种植行为的作用机理分析
        6.3.3 小结
    6.4 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6.4.1 消费者品种需求变化的影响分析
        6.4.2 品牌和信誉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分析
        6.4.3 小结
7 中国水果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其优化策略
    7.1 中国水果出口贸易的总体发展趋势分析
    7.2 中国水果主要出口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其优化策略
        7.2.1 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的发展趋势及优化策略
        7.2.2 中国水果在俄罗斯市场发展趋势及其优化策略
        7.2.3 中国水果在日本市场发展趋势及其优化策略
        7.2.4 中国水果在美国市场发展趋势及其优化策略
        7.2.5 中国水果在欧盟市场发展趋势及其优化策略
    7.3 中国主要出口水果的发展趋势及其优化策略
        7.3.1 中国苹果出口的发展趋势及其优化策略
        7.3.2 中国梨果出口的发展趋势及其优化策略
        7.3.3 中国柑桔出口的发展趋势及其优化策略
        7.3.4 中国板栗出口的发展趋势及其优化策略
        7.3.5 中国葡萄出口的发展趋势及其优化策略
    7.4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4)中泰消费文化与市场比较研究 ——以水果市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及应用价值
        1.3.1 研究目标
        1.3.2 应用价值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释义
    2.1 消费者行为理论
        2.1.1 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
        2.1.2 购买行为6WlH分析法
        2.1.3 消费者心理理论
    2.2 消费习俗理论
        2.2.1 消费习俗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2.2.2 消费习俗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2.3 文化理论
        2.3.1 消费文化
        2.3.2 跨文化营销管理策略
3 中泰消费文化比较
    3.1 中泰文化的比较
        3.1.1 中泰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3.1.2 中泰风俗礼节的不同特点
    3.2 中泰水果消费
        3.2.1 中国水果消费现状分析
        3.2.2 泰国的水果消费行为分析
4 中泰水果贸易分析
    4.1 中泰水果贸易情况
        4.1.1 中国水果市场目前现状
        4.1.2 泰国水果市场目前现状
    4.2 中泰两国热带水果对比
        4.2.1 地理气候条件对比
        4.2.2 水果生产与贸易情况对比
    4.3 中泰水果零关税协议
        4.3.1 协议执行后对中泰水果贸易的情况
        4.3.2 协议执行对中泰两国的影响
    4.4 中泰水果前景
        4.4.1 中国水果开拓泰国市场
        4.4.2 泰国水果开拓中国市场
5 实例分析:"椰色果"进入中国市场分析
    5.1 椰色果简介
    5.2 市场机会
    5.3 主要目标与市场容量
    5.4 产品需求预测
    5.5 市场竞争力分析
    5.6 泰国水果"椰色果"出口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
    5.7 泰国水果"椰色果"出口中国市场的影响因素与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泰国的水果消费行为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SPS措施对中国水果出口的影响及应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 国外相关研究
        (二) 国内相关研究
        (三) 简要评价
    三、研究框架、方法及技术路线
        (一) 研究框架
        (二) 研究方法
        (三) 技术路线
    四、创新点与不足
        (一) 主要创新点
        (二) 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SPS措施的理论分析
    一、SPS措施的适用范围与宗旨
        (一) SPS措施的适用范围
        (二) SPS措施的宗旨
    二、SPS措施的主要理论依据
        (一) 环境保护论
        (二) 信息不对称论
        (三) 新贸易保护主义论
    三、SPS措施的作用机制分析
        (一) SPS措施的控制机制
        (二) SPS措施的制衡机制
        (三) SPS措施的政策机制
    四、SPS措施对进口国的经济效应分析
        (一) 进口国实施SPS措施的成本收益评价
        (二) 基于供求稳定条件下的SPS措施的经济效益分析
        (三) 基于供给变动条件下的SPS措施的经济效应分析
        (四) 基于需求变动条件下的SPS措施的经济效应分析
    五、SPS措施对出口国的经济效应分析
        (一) 出口禁止效应
        (二) 出口限制效应
        (三) 出口转移效应
        (四) 出口结构效应
    六、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果检疫的国际规范及SPS措施的国别差异分析
    一、水果检疫的国际规范
        (一)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规范
        (二) 国际标准化组织/农产食品委员会(ISO/TC34)规范
        (三)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规范
        (四) 不同国际组织涉及水果检疫规范的异同点
    二、不同国家针对水果进口的SPS措施差异分析
        (一) 差异表现
        (二) 差异分类
    三、不同国家SPS措施管制差异形成的因素剖析
        (一) 技术差距因素
        (二) 需求层次因素
        (三) 经济发展水平因素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SPS措施对中国水果出口的影响:经验分析
    一、中国水果生产与出口贸易发展概况
        (一) 水果生产发展的现状特点
        (二) 水果出口数量与结构变化
        (三) 水果出口地理方向
        (四) 出口水果的原产地分布
    二、SPS措施对中国水果出口的正面影响
        (一) 有利于促进我国卫生及动植物检疫立法和相关规则的完善
        (二) 有助于我国加强水果病虫害防范和出口水果质量提高
        (三) 有利于我国水果出口贸易纠纷的协商与解决
    三、SPS措施对中国水果出口的负面影响
        (一) 水果出口数量增长速度将会减缓
        (二) 水果出口成本可能大幅上升
        (三) 果农和出口商的收益损失加大
        (四) 发达国家对中国水果出口的贸易歧视加重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SPS措施对中国水果出口的影响:模型测定
    一、测定方法的选择
    二、基本假定
    三、模型与变量
        (一) 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
        (二) 中国水果出口引力模型构建及变量解释
    四、数据来源
    五、模型回归结果
    六、讨论
    七、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水果出口国应对SPS措施的经验与启示
    一、主要水果出口国的经验
        (一) 美国
        (二) 欧盟
        (三) 智利
        (四) 越南
        (五) 厄瓜多尔
    二、主要水果出口国应对SPS措施的经验启示
        (一) 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积极应对
        (二) 重视水果标准化建设
        (三) 健全水果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四) 建立水果质量安全管理争端解决机制
        (五) 实施灵活市场开拓战略
    三、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水果出口因应SPS措施的对策探讨
    一、中国水果出口受制国外SPS措施的原因分析
        (一) 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
        (二) 水果生产方式粗放
        (三) 水果储运、加工技术落后
        (四) 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五) 水果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二、中国水果出口应对国外SPS措施的对策
        (一) 以控制产品质量安全关键点为重点,大力推进水果标准化工作
        (二) 以改善产区环境质量为重点,加强水果生产的基本条件建设
        (三) 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为目的,健全水果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四) 实施差异化国际经营战略,积极开拓水果出口市场
        (五) 加强水果出口服务工作,促进水果出口贸易发展
    三、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问题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相关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6)中国水果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概念的界定及数据来源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理论和方法
        1.5.1 研究理论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1.6.1 研究可能的创新
        1.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国际贸易理论
        2.1.1 比较优势理论
        2.1.2 产业内贸易理论
        2.1.3 竞争优势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世界水果贸易市场及其政策
        2.2.2 中国水果贸易政策变化
        2.2.3 农产品贸易流量和流向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引力模型
        2.2.4 农产品出口变化的原因分析:基于CMS模型
        2.2.5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2.6 食品安全标准对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2.2.7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2.2.8 总结与评述
3 世界水果贸易及其国际竞争
    3.1 世界水果贸易的发展变化
    3.2 世界水果贸易市场及其流向
        3.2.1 欧盟市场
        3.2.2 亚洲市场
        3.2.3 北美市场
    3.3 世界水果贸易政策的变化
        3.3.1 关税壁垒
        3.3.2 非关税壁垒
    3.4 中国水果贸易政策的变化
        3.4.1 中国加入WTO
        3.4.2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的签订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水果出口贸易的变化
    4.1 中国水果产业的发展及其在世界的地位
        4.1.1 自然资源条件
        4.1.2 产量的增长
        4.1.3 品种结构的变化
        4.1.4 生产布局的变化
        4.1.5 在世界市场的地位
    4.2 中国水果贸易量和贸易结构的变化
        4.2.1 贸易量的发展变化
        4.2.2 市场结构的变化
        4.2.3 品种结构的变化
    4.3 中国主要出口水果的贸易变化
        4.3.1 苹果的贸易变化
        4.3.2 梨的贸易变化
        4.3.3 柑橘的贸易变化
    4.4 中国水果的产业内贸易特征
        4.4.1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4.4.2 中国水果的产业内贸易特征
    4.5 本章小结
5 中国水果出口贸易流向的影响因素及其潜力分析:基于引力模型
    5.1 贸易引力模型介绍
    5.2 理论基础
        5.2.1 贸易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
        5.2.2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5.3 中国水果出口贸易流量和流向的影响因素
        5.3.1 模型设定
        5.3.2 数据来源及说明
        5.3.3 模型结果及分析
    5.4 中国与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水果出口的影响
        5.4.1 模型设定
        5.4.2 数据来源及说明
        5.4.3 模型结果及分析
    5.5 中国水果出口贸易的潜力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中国水果出口变化的原因分析:基于CMS模型
    6.1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的理论基础及其计算方法
    6.2 中国水果在世界市场出口变化的原因分析
    6.3 中国对主要水果出口市场水果出口变化的原因分析
        6.3.1 东盟市场
        6.3.2 欧盟市场
        6.3.3 日本市场
        6.3.4 俄罗斯市场
        6.3.5 美国市场
    6.4 小结
7 中国水果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7.1 概念界定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7.1.1 国际竞争力的概念
        7.1.2 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7.2 中国水果的国际竞争力
        7.2.1 中国各主要水果的国际竞争力
        7.2.2 中国苹果的国际竞争力
        7.2.3 中国梨的国际竞争力
        7.2.4 中国柑橘的国际竞争力
    7.3 中国水果的价格竞争力
        7.3.1 中国苹果的价格竞争力
        7.3.2 中国梨的价格竞争力
        7.3.3 中国柑橘的价格竞争力
    7.4 中国水果的非价格竞争力
        7.4.1 产品质量
        7.4.2 品牌营销
    7.5 小结
8 贸易壁垒对中国水果出口的影响
    8.1 关税制度对中国水果出口的影响
    8.2 技术性贸易壁垒
        8.2.1 食品安全法规
        8.2.2 产品合格认证
        8.2.3 植物检疫措施
    8.3 食品安全标准对中国水果出口的影响:以坚果为例
    8.4 植物检疫措施对中国水果出口的影响:案例分析
    8.5 其它贸易壁垒对中国水果出口的影响:美国对中国苹果汁的反倾销案
    8.6 本章小结
9 世界水果出口国扩大水果出口的经验借鉴
    9.1 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品牌营销:新西兰的猕猴桃产业
    9.2 营销组织与合作社的制度创新:印度葡萄产业的案例分析
10 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10.1 主要结论
    10.2 主要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7)江苏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2.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要概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际竞争力理论综述
    2.1 国际竞争力理论的发展研究
        2.1.1 比较优势理论
        2.1.2 竞争优势理论
    2.2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概念的界定
        2.2.1 国际竞争力的概念
        2.2.2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概念
    2.3 农产品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关系
        2.3.1 农产品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区别
        2.3.2 农产品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联系
        2.3.3 农产品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
第三章 江苏农产品贸易现状
    3.1 江苏农产品出口额的整体状况
    3.2 江苏农产品出口的结构变化
    3.3 江苏农产品出口遇到的主要问题
        3.3.1 江苏龙头企业的规模偏小,出口带动能力不强
        3.3.2 出口市场相对集中
        3.3.3 不断推陈出新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
第四章 江苏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4.1 主要分析指标
        4.1.1 国际市场占有率
        4.1.2 贸易竞争力指数
        4.1.3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4.2 数据来源及说明
        4.2.1 数据来源
        4.2.2 农产品的范围
    4.3 江苏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4.3.1 江苏农产品的整体国际竞争力分析
        4.3.2 江苏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第五章 江苏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直接影响因素分析
        5.1.1 价格
        5.1.2 质量
        5.1.3 区域品牌
    5.2 间接影响因素分析
        5.2.1 生产要素
        5.2.2 需求条件
        5.2.3 相关行业
        5.2.4 政府
第六章 增强江苏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6.1 积极创建农产品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途径
    6.2 培育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
    6.3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6.4 积极实施农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6.5 建立农产品出口质量追溯体系
    6.6 加强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
    6.7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6.8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
第七章 结论
    7.1 论文的主要结论
    7.2 可能的创新之处
    7.3 进一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农产品种类( SITC Rev.3)
附录B: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中国荔枝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分析
        1.1 中国荔枝栽培历史简述
        1.2 中国荔枝产业现状
    2 水果(荔枝)国际竞争力研究
        2.1 水果国际竞争力研究
        2.2 荔枝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3 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基本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3.2 产业竞争力理论
        3.3 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方法
    4 研究思路、目的、内容与方法
        4.1 研究基本思路与目的
        4.2 研究主要内容
        4.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荔枝生产、贸易、消费概况与国际比较
    1 世界荔枝生产、贸易与消费概况
        1.1 世界荔枝生产概况
        1.2 世界荔枝贸易概况
        1.3 世界荔枝消费概况
    2 中国荔枝生产、贸易与消费介绍
        2.1 中国荔枝生产情况分析
        2.2 中国荔枝进出口贸易分析
        2.3 中国荔枝消费情况分析
    3 中国与泰国、越南荔枝产业的优劣势比较
第三章 中国荔枝产业调查
    1 荔枝主产区生产情况介绍
    2 荔枝主栽品种品质分析
    3 荔枝采后商品化处理
    4 中国荔枝加工情况
    5 中国荔枝销售情况
第四章 中国荔枝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1 贸易结果评价指标的选取与说明
    2 中国荔枝产品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3 结论
第五章 中国荔枝产业国际竞争力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 生产要素条件
        1.1 生产初级要素
        1.2 生产高级要素
    2 产品需求状况
        2.1 荔枝国内市场规模
        2.2 荔枝国内需求结构与转换能力
        2.3 国内荔枝需求质量
    3 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发展状况
        3.1 上游产业发展情况
        3.2 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4 经营主体的状况
    5 政府行为
第六章 提高中国荔枝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10)湖南省农产品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相关研究回顾
        1.2.1 关于产业竞争力指标构建
        1.2.2 农产品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1.2.3 入世对湖南省农产品的影响研究
    1.3 主要思路、结构安排和内在逻辑
        1.3.1 主要思路
        1.3.2 结构安排
        1.3.3 内在逻辑
第2章 入世后湖南省农业所面临的新形势
    2.1 WTO农业协议的主要内容
        2.1.1 市场准入
        2.1.2 国内支持
        2.1.3 出口补贴
    2.2 WTO前过渡期我国农业承诺的履行及影响
        2.2.1 我国农业履行承诺的情况
        2.2.2 给我国农业带来的积极影响
        2.2.3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中所存在的问题
    2.3 入世为湖南省农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3.1 为湖南省农业带来的有利影响
        2.3.2 湖南省农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第3章 湖南省农产品竞争力的现状
    3.1 评价农产品竞争力的方法和指标
        3.1.1 生产性指标
        3.1.2 贸易竞争力指标
    3.2 湖南省主要农产品竞争力的测定
        3.2.1 湖南省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和效率
        3.2.2 湖南省主要农产品的优势指数
    3.3 湖南省农产品竞争力的脆弱性
第4章 影响湖南省农产品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4.1 湖南省农产品生产的要素条件分析
    4.2 湖南省农产品的需求因素分析
    4.3 湖南省农业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分析
    4.4 湖南省农产品生产组织分析
    4.5 湖南省农业发展的机遇和政府因素分析
第5章 提高湖南省农产品的竞争力的对策
    5.1 依靠科技进步
    5.2 加快农产品生产结构调整
    5.3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5.4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5.5 优化农业发展的市场空间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致谢

四、入世与中国水果业:影响及应对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厦门福慧达公司水果出口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D]. 丁旺.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2]中国苹果进口贸易研究[D]. 孙佳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2)
  • [3]中国水果出口的贸易演进及优化策略研究[D]. 张复宏. 山东农业大学, 2013(06)
  • [4]中泰消费文化与市场比较研究 ——以水果市场为例[D]. 张美芳. 大连理工大学, 2010(06)
  • [5]SPS措施对中国水果出口的影响及应对研究[D]. 刘汉成.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7)
  • [6]中国水果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 霍尚一. 浙江大学, 2008(07)
  • [7]江苏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D]. 杨建成. 江南大学, 2008(03)
  • [8]中国荔枝国际竞争力研究[D]. 王举兵. 湖南农业大学, 2007(02)
  • [9]对我国水果进出口贸易的思考[J]. 尤建强,崔岩. 国际贸易问题, 2006(06)
  • [10]湖南省农产品竞争力研究[D]. 周梦. 湖南大学, 2006(12)

标签:;  ;  

入世与中国果业:影响与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