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示范园技术经济背景及对策分析

科技示范园技术经济背景及对策分析

一、科技示范园技术经济背景与对策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昭[1](2021)在《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集约技术的扩散与采用研究 ——以黄土高原苹果主产区为例》文中提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长期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农业快速增长累积下来的问题和矛盾相继凸显,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可持续集约技术以其有效结合农业生产收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特性受到了学者和决策者的广泛关注。可持续集约技术的扩散和采用对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据此,本文从空间分析和行为分析相结合的视角出发,系统研究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集约技术扩散和采用问题,致力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首先,借鉴经济地理学、行为地理学和农业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构建了可持续集约技术扩散与采用系统和分析框架;其次,构建了杨凌农业科技园区苹果矮砧技术扩散和采用系统,并进行了分析验证;第三,从空间视角研究了异质环境下苹果矮砧技术的空间扩散规律,从行为视角分析了新型经营主体苹果矮砧技术采用的机理;最后,基于空间扩散规律和新型经营主体采用行为机理的揭示,提出了提升可持续集约技术扩散和采用效率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农业可持续集约技术扩散与采用系统和分析框架构建。基于经济地理学的空间扩散理论和农业经济学的农户行为理论,构建了以农业科技园区为扩散源,以可持续集约技术为代表,以新型经营主体为技术采用者,以特定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为支撑,以技术“势差”为动力,以信息和物资的流通为条件的可持续集约技术扩散与采用系统。在此基础上,构建融合技术扩散和采用的分析框架,在对扩散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引入非均质空间扩散方程研究空间扩散规律;将新型经营主体苹果矮砧技术采用看成是“技术信息获取—采用意愿形成—做出采用决策”的行为过程,并对这一行为过程进行深入分析。(2)杨凌农业科技园区苹果矮砧技术扩散与采用系统构建与验证。构建以杨凌农业科技园区为技术扩散源,以苹果矮砧技术为可持续集约技术典型代表,以黄土高原苹果主产区为技术扩散区域,以新型经营主体为技术采用者的扩散与采用系统。通过识别新型经营主体技术来源、偏好及其与杨凌农业科技园区技术信息联系,分析技术信息联系对技术信息获取和技术采用的影响,验证了杨凌农业科技园区苹果矮砧技术扩散与采用系统的现实存在。(3)揭示了异质环境下杨凌农业科技园区苹果矮砧技术的空间扩散规律。基于扩散环境评价,引入非均质空间扩散方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苹果主产区的技术扩散环境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这种异质性主要由气候、地形、外部交通联系等结构性因素造成;园区苹果矮砧技术在黄土高原苹果主产区表现出以扩展扩散为主、带状扩散和等级扩散为辅的空间扩散规律;在扩散环境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技术扩散概率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降低,扩散表现出较强的距离衰减效应;扩散概率的衰减程度随着扩散环境质量的提升而降低,改善扩散环境可以削弱距离的衰减效应。(4)基于理性小农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建立了新型经营主体苹果矮砧技术信息获取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利用Tobit模型和CLAD模型检验了推广服务、社会网络、技术来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技术信息获取的影响。结果表明,推广强度、推广质量和与技术信息联系强度均有显着正向影响;社会网络规模和弱社会联系有显着促作用,社会网络密度和强社会联系有显着抑制作用;公共推广来源和大众媒体来源有显着正向影响,社会网络和私人推广来源的影响不显着;教育和信贷获取有显着促进作用,负责人年龄、资源禀赋和经营规模的影响并不显着。(5)整合技术—组织—环境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构建了新型经营主体苹果矮砧技术采用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技术、组织和环境因素对技术采用意愿和技术采用决策的影响路径和作用大小。结果表明:影响苹果矮砧技术采用的所有因素中,区域农业生态条件差异对采用意愿和采用决策的影响程度最大;相对优势、感知障碍和农技推广服务对采用意愿和采用决策均有显着影响,但在采用意愿阶段的作用小于采用决策阶段;管理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对采用意愿都没有影响,而对采用决策则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组织规模对采用意愿和采用决策均没有影响;采用意愿对采用决策有显着正向影响。(6)基于空间扩散规律和技术采用行为机理研究结果,从技术扩散路径优化和技术采用行为干预两方面提出了提升可持续集约技术扩散与采用效率的对策建议。技术扩散路径优化方面:要通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提升信息获取的便利性等方式改善技术扩散环境;要注重等级效应发生的区域,通过在此类区域建设实验示范站等方式扩大农业科技园区的辐射带动范围;要关注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的区域,通过提升交通可达性促进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的均衡发展。技术采用行为干预方面:要实施以经营者需求为导向的技术推广策略;建立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中介的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推广模式;要重视可持续集约技术在所推广区域的适宜性;要针对潜在采用者制定有针对性技术推广方案。

吴圣[2](2021)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政府协作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现代科技创新。2001年,为了追赶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指导下,由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等六部门启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以来,就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央一号文件先后9次对园区工作做出部署。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取得巨大成就,然而也存在着要素集聚不足、创新水平不高、示范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园区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共同构建配套的政策支撑体系,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各类型园区研究中,现有文献对政府协作问题缺乏关注,虽然众多学者已经肯定了政府在园区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但对政府部门的内部机理研究存在不足。一方面,大多数学者都将政府视作为一个主体或基本单元,抽象掉了政府内部的互动关系,没有关注到政府内部协作关系对园区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政府协作研究很少涉及园区领域,理论界关于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政府内部运行缺乏关注,对存在的协作问题也未能给出有效的解决对策。结合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需要,论文探索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政府部门运行的内在机理,以更好地发挥园区建设中的政府作用,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提质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首先,论文根据园区建设中的政府组织结构,将政府协作组织系统分为宏微观两个层面,其中宏观层面为中央、省级和地方政府协作,微观层面为地方政府的内部协作。其次,论文分别从两个层面分析园区建设中的政府协作,重点包括协作动因、协作机制,以及协作存在的问题。再次,根据园区建设中的政府职能,分析政府协作问题对园区发展的影响。最后,结合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经验,提出政府协作优化提升的路径及对策建议。论文研究发现:第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初步形成了各级政府以及各部门的分工协作体系。在宏观层面,中央、省级和地方政府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分工协作机制;在微观层面,地方政府普遍构建了县市协作机制和跨部门协作机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政府形成了一个协作组织系统,这个协作体系的运行情况,决定了政府在园区建设中的作用发挥,从影响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效果。第二,政府协作对促进园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园区建设中的政府协作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中央、省级和地方存在协作制度不完善、协作能力缺乏、协作行动不足,使得园区建设缺乏配套的政策体系,未能有效发挥政府作用;其次,县市协作过多依赖于双方对园区建设的重视和积极性,如果双方缺乏共识,县市协作将受到阻碍;再次,地方跨部门协作存在议事协调机构虚设、地方官员协调和支持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协作资源匮乏等问题。第三,激励失灵是地方政府园区建设行动不足的重要原因,而激励缺失的根源来自于多个方面。由于园区经济效益较低、城乡发展和工农收益差距较大,加上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激励和监管不足,园区建设未能对地方政府形成了足够的激励。地方政府在园区建设中的动力不足,对园区建设的重视和支持较少,不利于县市协作和跨部门协作推动园区建设。第四,园区建设中的政府协作存在权威依赖,地方党政领导在地方跨部门部协作中起关键作用。根据地方党政领导在协作中的作用,可以将单一政府建设园区的跨部门协作分为强治理模式和弱治理模式。根据县市党政领导在协作中的作用,可以将在县市共建园区的跨部门协作分为块块带着条条做、县级带着市局做、市级推着县级做、条条求着块块做四种模式。第五,政府协作不足会影响政府职能作用发挥,从而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由于园区的自身特征、政府职能分散化的体制设置、园区所处的特殊环境,园区建设需要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政府协作不足是政府效率不高和职能作用不明显的一种表现,影响园区建设中的政府作用发挥,从而影响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本文得出以下启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作用,政府内部的相互协作决定了园区建设中政府整体作用的发挥。园区的建设需要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相互协作予以推动,为园区提供配套的、完整的、系统的政策支持。针对当前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政府协作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强园区宏观管理创新,对地方政府进行适当的激励和约束,构建“央省地”协调互补的政策体系;明晰县市在园区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地方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形成了各部门协同推动园区建设的良好局面。

胡晨[3](2021)在《基层农技推广措施对农业技术扩散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

胡斯艺[4](2021)在《生态旅游视域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韩璐明[5](2020)在《农业种业企业新品种推广模式优化研究 ——蒙新农公司案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良种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基础,我国优良品种对农作物增产的科技贡献率高达30%以上。但目前新育成品种多以改良、模仿为主,尚未实现大规模品种换代;而且品种选育单位选育的优良品种多停留在品种登记上,多数选育单位没有能力进行大面积的品种繁育和推广应用,使得优良新品种作为科研成果转化成实际生产力的速度变慢。所以新品种需要通过农业推广来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内蒙古蒙新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该企业拥有较好的种质资源,更应重视新品种农业推广的工作,具有典型性。本文选取内蒙古蒙新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单个案例研究,试图探究农业种业企业新品种农业推广模式的优化问题,从而寻求农业种业企业新品种的推广模式的普适性。基于此,本文梳理了农业推广的相关文献,总结了农业企业利用信息推广新品种的研究成果。以蒙新农种业公司作为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对比该公司的“企业+农户”、“企业+科技示范园+农户”、“企业+基地+农户”三种不同的农业推广模式优势,发现从订单量的增加效果看,“企业+基地+农户”的推广模式更好。之后分析三种农业推广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得出这三种推广模式在新品种推广的效果、示范园观摩效果、基层推广人员专业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从农业种业企业自身的角度,对推进新品种农业推广模式优化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便推动种业企业新品种的推广模式的优化,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乡村振兴进程。

过梦瑶[6](2020)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园规划 ——以鱼龙山产业园为例》文中认为基于乡村振兴政策的背景,结合乡村振兴的实现离不开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规划,因此合理的规划有利于产业园区内提高产业综合效益,从而实现产业振兴。本文根据可持续发展、生态优先、功能大于形式、以人为本、以农为本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实例研究具体的规划设计方案,从产业景观、廊道景观和农村聚落景观以点、线、面的方式,将农业产业园规划为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以产业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本文是在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规划设计参数与方法,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案例进一步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思路加以揭示。通过现场调研和专家问卷等调查方法确定农业产业园的景观评价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专家打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分析评价结果,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和案例分析启示对规划区进行规划设计。具体研究如下:1)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在农业产业园做的相关方面的研究和文献进行梳理,提炼出对本文研究内容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归纳总结规划设计技术参数与方法。2)通过对澄迈农业示范区、杨家坨现代生态农业园和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三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案例进行解读,得到案例启示:(1)因地制宜:保护规划原有的格局。(2)生态优先: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营造。(3)产业集群:形成高效的产业联动。3)通过现场调查和查阅文献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筛选出农业产业园景观评价指标,最后确定了包含二级评价指标、三级评价指标和评价因子层的综合评价体系,二级评价层包括2个指标,三级评价层包括4个指标,因子评价层包括21个指标。通过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并完成一致性检验。得出在二级指标层中自然属性指标权重最高,在三级指标中农业生产景观权重最高,在评价因子中农业生产景观的矩阵中产业景观权重最高;农业生态景观矩阵中河流水面景观权重最高;在农村聚落景观矩阵中农村聚落景观权重最高;在农业服务设施景观矩阵中农业观光园景观和道路景观权重相对较高。4)根据AHP评价结果,结合案例剖析从中提取出对本案规划具有借鉴意义的指导思想,通过对项目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确定规划定位与目标,依据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要素类型,将规划区形成以“一环、一带、三板块、五区、多景点”的景观空间规划,对产业景观、廊道景观和聚落景观规划,以及重点景观节点打造,全面搭建产业园的规划设计。5)通过对鱼龙山现代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之后,并对规划后的鱼龙山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效益预测,分别是社会效益:规划后的园区道路密度有很大的提升,有利于产业的运输,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摆脱贫困实现生活富裕;生态效益:规划后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科学而合理的改善,有助于打造生态宜居的农村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科学的规划后园区的主导产业经济将占园区经济的93%,可以实现产业振兴。通过效益预测可知园区科学规划后可以达到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进而推进乡村振兴。

李宇桐[7](2018)在《徐州Y生态农业园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都市的人们更加向往回归到自然中去,放松身心。因此,我国的旅游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全国各地的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层出不穷,迅速崛起。然而现代生态农业园区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享受,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但是在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多问题,阻碍了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发展的脚步。针对以上现象,笔者深入徐州Y生态农业园区,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该园区的建设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客观地调查。笔者发现徐州Y现代生态农业园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呈现出爆发式的快速发展态势,园区规模不断扩大,经营业态不断增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综合经济效益不断增加,为我国生态农业园区建设积累了许多可借鉴、可复制的典型经验。与此同时,该园区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如1、开心农场管理不善,盈利水平较低。2、垂钓区规划欠缺,配套设备匮乏。3、基础设施不完善,游客满意度不高。4、政府投入过少,资金运转不畅。5、主导产品模糊,市场优势不明显。6、品牌培育不够,市场人气不足。7、管理人才缺乏,机制不够完善,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国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发展的现状。本文对徐州Y生态农业园的发展现状做出了客观的研究和分析,并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如何加强和改善生态农业园建设的设想和思考,紧接着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促进徐州Y生态农业园健康可持续发展,力求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贡献微薄力量。

傅帅伟[8](2017)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国各地都把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也都把三农问题放入国家一号文件中,足以见得国家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通过建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有利于新的农业科技的产生、有利于农业科技的示范与推广、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并为我国农业走出去提供提供现实的借鉴意义。本论文本应用了农业区位理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理论、农业接口工程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采用了文献研究、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研究方法,以河南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研究对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河南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展开实证分析,并探析其在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为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以及我国在境外建立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和经验上的支持。本文从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一部分论述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界定了研究的相关概念,相关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园区的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效;第四部分主要研究了园区科技转化率不高、缺乏品牌化概念、推广体系不完善等七个问题并分析了其成因;第五部分主要总结了其它国家较为成熟的发展方式并进行了经验借鉴;第六部分是针对论文阐述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在本论文中,作者提出了经营管理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提高经营管理者的水平实现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孟娜[9](2014)在《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都市农业的发展和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农业科技示范园不断蓬勃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划定一定区域,由政府、企业或外商投资兴建,以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为特色,兼顾农业生产、科技示范、科普教育等功能的现代科技试验与实践基地。目前,对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现存问题及发展机制的研究较多,而对其具体规划设计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探究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为目标,采用查阅文献、实地调研及综合分析等方法,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着重分析其资源特征、分类特征、功能分区、道路系统及优缺点。同时,本文通过运用景观学、游憩体验、可持续发展和产业耦合等理论知识,对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进行研究,并通过实际案例应用进行实证。主要研究内容总结如下:首先,界定了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本概念,指出其核心价值,概述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对其特征及类型进行综述。其次,通过确定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指标,筛选出典型案例,采用归纳演绎、图纸分析和列表统计等方法,深入分析各个案例,总结归纳其资源特征、分类特征、功能分区、道路系统及优缺点。继而,基于景观学、游憩体验、可持续发展和产业耦合等理论体系,结合调研分析,提出了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原则,在分析前期条件、总体定位及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分区、道路系统、绿化系统、景观控制及保障体系等方面的规划,并提出具体规划措施,以指导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最后,以山东高青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设计项目为实践对象,运用文中研究的理论成果,对该项目进行规划设计,针对前文的理论进行实证和探讨,并提出研究展望。

马娟红[10](2013)在《农业科技示范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进行,农业科技示范园在产业调整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科技示范园的产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要产物,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农业科技示范园作为集农业生产、观光旅游及景观营造于一体的新型园林形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生态学、环境科学、林学、美学、设计学、工程、旅游等诸多领域和学科。本文以江苏中药科技园和东山校区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设计为例,探讨多学科知识在农业景观设计实践中的综合和运用,并提出了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路线,即将多个体系规划设计的成果相互叠加并整合,从而得到整个景观设计方案。本文分三部分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景观规划研究。第一部分,概述了研究的背景。这部分是对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一些基本概念、内涵等进行的阐述,并对国内外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起源和发展现状做了初步介绍,这是实现农业科技示范园景观规划的基础。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理论研究。阐述农业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过程中作为指导的相关理论,主要有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和景观安全格局;引入农业生态景观规划模式的理论;对农业科技示范园景观规划的程序进行了分析。着重研究了如何以生态学知识、农业高新技术和园林艺术为指导,建设出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有高效生产能力的、景观优美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第三部分为文章的核心部分——实践部分。以“江苏中药科技园”和“东山校区农业科技示范园”景观规划研究为例,深入思考创新理论应用到实际项目当中的问题,以及理论用怎样的形式介入实践,以此产生的经验教训对今后的农业景观规划的积极意义和延伸思考。本文旨在探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中,如何以生态学为思想,因地制宜,将园区规划成为体现地方特色,突出农业高新技术特征,使之更加趋于向生态化、规模化、科学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分析课题实践项目,总结经验,针对文章前面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总结,提出研究展望。

二、科技示范园技术经济背景与对策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技示范园技术经济背景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集约技术的扩散与采用研究 ——以黄土高原苹果主产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关键科学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回顾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可持续集约技术
        2.1.2 苹果矮砧技术
        2.1.3 农业技术扩散
        2.1.4 农业技术采用
        2.1.5 农业科技园区
        2.1.6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2 理论基础
        2.2.1 空间扩散理论
        2.2.2 行为地理学理论
        2.2.3 社会网络理论
        2.2.4 农户行为理论
    2.3 文献回顾与研究评述
        2.3.1 农业技术扩散研究
        2.3.2 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研究
        2.3.3 文献评述
    2.4 本文研究的理论框架
        2.4.1 技术扩散与采用系统构建
        2.4.2 分析框架
第三章 研究区选择与数据分析
    3.1 研究对象及研究区选择
        3.1.1 杨凌农业科技园区
        3.1.2 杨凌农业科技园区主推技术
        3.1.3 苹果矮砧技术—典型可持续集约技术
        3.1.4 黄土高原苹果主产区
        3.1.5 苹果生产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情况
    3.2 实地调研及数据获取
        3.2.1 调研安排
        3.2.2 调研内容
        3.2.3 空间及统计数据收集
    3.3 数据分析
        3.3.1 样本特征分析
        3.3.2 新型经营主体苹果矮砧技术来源及偏好
        3.3.3 技术来源和技术信息获取相关性分析
        3.3.4 技术信息联系和技术信息获取相关性分析
        3.3.5 技术信息联系和技术采用的相关性
        3.3.6 技术信息获取和技术采用的相关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杨凌农业科技园区苹果矮砧技术空间扩散
    4.1 技术扩散环境评价及HSDM参数确定
        4.1.1 扩散环境质量评价
        4.1.2 HSDM应用于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的思路
        4.1.3 HSDM应用于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参数的确定
    4.2 技术扩散环境空间分布特征及技术扩散规律
        4.2.1 技术扩散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
        4.2.2 技术的空间扩散规律
        4.2.3 扩散概率和扩散环境的相互关系
    4.3 扩散机理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型经营主体苹果矮砧技术信息获取
    5.1 技术信息获取的理论分析与假设
        5.1.1 推广服务影响的理论分析及假设
        5.1.2 社会网络影响的理论分析及假设
    5.2 技术信息获取影响分析的方法和变量
        5.2.1 技术信息获取影响分析的计量模型
        5.2.2 技术信息获取影响分析的变量界定
    5.3 公共推广服务、社会网络和技术信息获取相关性分析
        5.3.1 公共推广服务与技术信息获取的相关性
        5.3.2 社会网络与技术信息获取的相关性
    5.4 技术信息获取的影响因素
        5.4.1 影响因子的多重共线性检验
        5.4.2 模型结果对比
        5.4.3 公共推广服务的影响分析
        5.4.4 社会网络的影响分析
        5.4.5 技术来源的影响分析
        5.4.6 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型经营主体苹果矮砧技术采用
    6.1 技术采用的理论分析及假设
        6.1.1 技术背景影响的理论分析及假设
        6.1.2 组织背景影响的理论分析及假设
        6.1.3 环境背景影响的理论分析及假设
        6.1.4 采用意愿影响的理论分析及假设
    6.2 影响因素分析的方法和变量
        6.2.1 影响因素分析的计量模型
        6.2.2 影响因素分析的变量选取
    6.3 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与分析
        6.3.1 结构方程模型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6.3.2 结构方程模型的假设性检验
    6.4 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6.4.1 技术属性的影响分析
        6.4.2 组织特征的影响分析
        6.4.3 自然和政策环境的影响分析
        6.4.4 采用意愿的影响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对策与建议
    7.1 技术扩散路径优化
        7.1.1 改善技术扩散环境
        7.1.2 加强技术扩散网络节点建设
        7.1.3 提高技术扩散滞后地区的交通可达性
    7.2 技术采用行为干预
        7.2.1 实施以需求为导向的技术扩散策略
        7.2.2 建立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中介的园区技术扩散模式
        7.2.3 重视可持续集约技术扩散的区域适宜性
        7.2.4 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扩散方案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政府协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实践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农业科技园区研究现状
        1.3.2 政府协作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目标、思路及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1.7 数据来源
    1.8 创新点
    1.9 不足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本研究的基本概念
        2.1.1 政府协作相关概念
        2.1.2 农业科技园区相关概念
    2.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政府行为理论
        2.2.2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2.2.3 协作公共管理理论
        2.2.4 创新系统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情况
    3.1 世界各国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情况
    3.2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
        3.2.1 地方自主探索阶段(80 年代末—2000年)
        3.2.2 中央引导下的规范建设阶段(2001—2009年)
        3.2.3 全面创新探索阶段(2010—2016年)
        3.2.4 提质升级发展阶段(2017 年—至今)
    3.3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现状
        3.3.1 园区数量和空间分布
        3.3.2 园区的产业分布情况
    3.4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目标、功能及管理制度
        3.4.1 园区的建设目标和主要功能
        3.4.2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管理制度
    3.5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政府部门
        3.5.1 园区建设的政府组织架构
        3.5.2 宏微观视角下的园区建设政府协作框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央、省级和地方政府协作
    4.1 央省地协作动因和责任分工
        4.1.1 央省地协作的动力机制
        4.1.2 政府纵向协作的责任分工
    4.2 协作治理框架下园区建设央省地协作机制
        4.2.1 理论与方法
        4.2.2 央省地协作分析
        4.2.3 协作存在的问题
    4.3 地方政府的协作行为分析
        4.3.1 园区建设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4.3.2 地方政府协作行动不足的原因分析
        4.3.3 实证案例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地方政府的内部协作
    5.1 园区建设的县市政府协作
        5.1.1 县市协作及其动因
        5.1.2 县市协作机制及协作结果
        5.1.3 县市协作问题及其产生机理
        5.1.4 案例分析
    5.2 园区建设的跨部门协作机制
        5.2.1 跨部门协作及其动因
        5.2.2 跨部门协作的协调组织
        5.2.3 单一政府建设园区的跨部门协作机制
        5.2.4 县市政府共建园区的跨部门协作机制
    5.3 园区建设的跨部门协作困境
        5.3.1 研究方法
        5.3.2 地方政府的跨部门协作困境
        5.3.3 讨论:地方领导和协作规则对跨部门协作的作用
    5.4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政府协作对园区发展的影响机理
    6.1 政府协作与园区建设的政府职能
        6.1.1 园区建设中的政府职能
        6.1.2 政府协作与政府职能作用
    6.2 政府协作在园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6.2.1 集聚和整合政府资源促园区发展
        6.2.2 提高园区建设的政府职能效率
        6.2.3 促进园区体制机制的变革与创新
    6.3 政府协作问题对园区发展的影响
        6.3.1 园区建设政府协作问题的一般性
        6.3.2 政府协作问题对园区发展的影响分析
    6.4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园区建设中政府协作的提升与优化
    7.1 园区建设的宏观管理模式创新
        7.1.1 其他类型园区的建设经验
        7.1.2 园区建设宏观监管与激励
    7.2 中央、省级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协作
        7.2.1 国家高新区政策协作经验
        7.2.2 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启示
    7.3 地方政府内部协作的宏观引导
        7.3.1 政府协作引导的政策工具
        7.3.2 地方政府内部协作的引导策略
    7.4 地方层面的园区管理体制建设
        7.4.1 构建以执行为导向的协调机构
        7.4.2 明确县市之间的责任关系
        7.4.3 完善园区管理服务机构建设
    7.5 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结论、启示和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启示
    8.3 讨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农业种业企业新品种推广模式优化研究 ——蒙新农公司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本文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农作物新品种推广
        2.1.2 农业推广
        2.1.3 农业推广模式
        2.1.4 农业推广的框架模型
    2.2 相关理论
        2.2.1 创新扩散理论
        2.2.2 农户行为改变理论
        2.2.3 辐射带动理论
3 农业种业企业新品种推广模式的案例分析
    3.1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案例企业的选取
        3.1.1 研究方法的选择
        3.1.2 案例企业选取与介绍
    3.2 蒙新农种业公司农业推广模式的实践成效分析
        3.2.1 蒙新农种业公司基本情况
        3.2.2 蒙新农公司新品种农业推广的优势分析
        3.2.3 蒙新农种业公司新品种农业推广的主要模式
        3.2.4 蒙新农种业公司新品种农业推广模式的实践成效
    3.3 蒙新农种业公司三种新品种农业推广模式的对比分析
4 农业种业企业新品种推广模式存在问题
    4.1 “企业+农户”推广模式存在的问题
        4.1.1 企业客户接受新品种意愿不强,推广成效不明显
        4.1.2 企业合作的经销商缺少有效管理,降低农业推广的效果
    4.2 “企业+科技示范园+农户”模式存在的问题
        4.2.1 企业客户接受新模式程度低
        4.2.2 企业科技示范园缺乏观摩作用
    4.3 “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存在的问题
        4.3.1 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基层推广人员专业性低
        4.3.2 农村信息化建设不足,互联网接受程度过低
5 农业种业企业新品种推广模式优化建议
    5.1 “企业+农户”推广模式优化建议
        5.1.1 增加示范户,加强与农户合作
        5.1.2 企业与经销商共同发展
    5.2 “企业+科技示范园+农户”模式优化建议
        5.2.1 企业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建立专业培训平台
        5.2.2 企业加快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5.3 “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优化建议
        5.3.1 企业储备高校人才,建立激励机制
        5.3.2 企业提升信息技术,提供精准农业服务
6 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6)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园规划 ——以鱼龙山产业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经济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术语及基础理论
    2.1 相关术语
        2.1.1 农业景观
        2.1.2 现代农业园区
        2.1.3 农业观光园
        2.1.4 农业产业园
    2.2 相关理论
        2.2.1 现代农业理论
        2.2.2 生态农业理论
        2.2.3 循环农业理论
        2.2.4 景观生态学理论
        2.2.5 可持续农业理论
    2.3 现代农业产业园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3.3 发展趋势
第3章 案例分析
    3.1 澄迈农业示范区
        3.1.1 区位分析
        3.1.2 规划结构
        3.1.3 产业分析
        3.1.4 小结
    3.2 北京苏家坨现代生态农业园区
        3.2.1 区位分析
        3.2.2 规划结构
        3.2.3 产业分析
        3.2.4 小结
    3.3 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3.3.1 区位分析
        3.3.2 规划结构
        3.3.3 产业分析
        3.3.4 小结
    3.4 案例启示
第4章 园区农业景观评价
    4.1 二级与三级指标的建立
    4.2 评价因子体系的建立
        4.2.1 农业生产景观
        4.2.2 农业生态景观
        4.2.3 农村聚落景观
        4.2.4 农业服务设施景观
    4.3 权重分析
        4.3.1 构造判断矩阵
        4.3.2 计算其权重并完成一致性检验
    4.4 指标权重结果分析
        4.4.1 二级指标因子权重分析
        4.4.2 三级指标因子权重分析
        4.4.3 评价因子权重分析
    4.5 景观评价小结
第5章 鱼龙山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
    5.1 项目区分析
        5.1.1 区位交通条件
        5.1.2 自然条件
        5.1.3 社会经济条件
    5.2 规划定位与目标
        5.2.1 总体定位
        5.2.2 功能定位
        5.2.3 产业定位
        5.2.4 形象定位
    5.3 景观总体布局
        5.3.1 规划原则
        5.3.2 空间构成
        5.3.3 功能分区
    5.4 景观规划
        5.4.1 产业景观规划
        5.4.2 廊道景观规划
        5.4.3 农村聚落景观规划
        5.4.4 重点景点打造
    5.5 基础设施规划
        5.5.1 渠系管网规划
        5.5.2 电力信息设施规划
        5.5.3 标识系统规划
        5.5.4 交通服务设施建设
        5.5.5 商贸物流体系建设
    5.6 效益预测
        5.6.1 社会效益
        5.6.2 生态效益
        5.6.3 经济效益
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农业产业园景观评价专家调查问卷

(7)徐州Y生态农业园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及不足之处
第一章 现代生态农业园区的由来与发展
    第一节 现代生态农业园区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现代生态农业园区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现代生态农业园区产生的市场条件
    第二节 现代生态农业园区的相关理论
        一、现代生态农业园区的概念
        二、现代生态农业园区的意义
        三、现代生态农业园区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现代生态农业园区的发展模式
        一、现代生态农业园区建设的主要模式
        二、国内现代生态农业园区的成功案例
第二章 徐州Y生态农业园建设与发展现状
    第一节 徐州Y生态农业园产生的背景
        一、徐州Y生态农业园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徐州Y生态农业园产生的市场条件
    第二节 徐州Y生态农业园的发展现状
        一、徐州Y生态农业园的发展现状
        二、徐州Y生态农业园的功能分区
        三、徐州Y生态农业园的经营管理状况
    第三节 徐州Y生态农业园的主要做法
        一、徐州Y生态农业园的规划建设原则
        二、徐州Y生态农业园建设与发展的主要经验
第三章 徐州Y生态农业园存在问题与对策
    第一节 徐州Y生态农业园游客游览情况调查与分析
        一、游客的性别与年龄分析
        二、游客职业分析
        三、游客到达生态园的交通方式分析
        四、游客了解生态园的渠道分析
        五、游客对五大功能区域喜爱程度分析
        六、游客对生态园的整体满意程度分析
    第二节 徐州Y生态农业园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开心农场管理不善,盈利水平较低
        二、垂钓区规划欠缺,配套设备匮乏
        三、基础设施不完善,游客满意度不高
        四、政府投入过少,资金运转不畅
        五、主导产品模糊,市场优势不明显
        六、品牌培育不够,市场人气不足
        七、管理人才缺乏,机制不够完善
    第三节 加快推进徐州Y生态农业园建设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规范农场管理机制,全面提高盈利水平
        二、合理规划布局垂钓区,增加配套设备
        三、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提升游客满意度
        四、增加政府扶持与投入,保证资金运转
        五、定位特色主导产品,发展特色产业
        六、加强企业宣传力度,形成品牌效应
        七、全面提高管理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关于“徐州Y生态农业园游客满意度情况调查”的访谈提纲
附录二 问卷:徐州Y生态农业园游客满意度情况调查问卷

(8)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1.3 园区建设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基本思路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4.2 研究的基本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点
2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的理论阐释
    2.1 相关概念
        2.1.1 农业科技园
        2.1.2 农业科技示范园
    2.2 相关基础理论
        2.2.1 农业区位理论
        2.2.2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2.2.3 农业接口工程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河南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现状分析
    3.1 园区建设的现状
        3.1.1 园区概况
        3.1.2 基础条件
        3.1.3 专家队伍
    3.2 园区发展思路
        3.2.1 发展现代农业
        3.2.2“精明”发展
        3.2.3 可持续发展
        3.2.4 生态发展
    3.3 园区的功能
        3.3.1 科研功能
        3.3.2 生产功能
        3.3.3 示范辐射功能
        3.3.4 职业农民培育功能
        3.3.5 生态休闲观光功能
        3.3.6 农业信息服务功能
    3.4 园区现有发展模式
        3.4.1 农业科技创新型发展模式
        3.4.2 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型发展模式
        3.4.3 园区招商模式
    3.5 园区的运行机制
        3.5.1 资金筹措机制
        3.5.2 土地流转机制
        3.5.3 人才利用机制
        3.5.4 管理机制
        3.5.5 辐射带动机制
    3.6 园区取得的主要成效
        3.6.1 科技创新成效
        3.6.2 园区经济成效
        3.6.3 园区的社会成效
        3.6.4 园区生态效益
4 河南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园区存在的问题
        4.1.1 农业科技转化率不高
        4.1.2 产业链不完善
        4.1.3 园区招商能力不足
        4.1.4 农产品品牌化概念薄弱
        4.1.5 园区网络平台建设不健全
        4.1.6 经营管理体系不科学
        4.1.7 推广体系不完善
    4.2 园区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 缺失招商引资平台导致招商引资能力弱
        4.2.2 产业脱节导致产业链不完善
        4.2.3 缺乏建立品牌的观念导致没有品牌优势
        4.2.4 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导致网络平台不健全
        4.2.5 政策及人才缺失导致农业推广体系不完善
        4.2.6 政府部门过多的干预导致经营管理体系不完善
        4.2.7 工作协调机制不完善导致农业科技转化率低
5 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模式总结及启示
    5.1 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现有发展模式总结
        5.1.1 高效农业生产模式(美国、荷兰)
        5.1.2 品牌化经营模式(法国)
        5.1.3 科技服务化模式(日本、加拿大)
        5.1.4 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模式(澳大利亚)
        5.1.5 社会公益化模式(美国)
    5.2 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带来的启示
        5.2.1 打破旧有观念,提供多方服务
        5.2.2 突破经营门槛,提升盈利能力
        5.2.3 融合农业三产,实现多点盈利
6 促进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6.1 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6.2 构建完善的园区网络平台及信息服务体系
    6.3 提高园区经营管理能力,进一步发挥园区优势
    6.4 加快建立自己的品牌优势
    6.5 延长和完善产业链
    6.6 增强招商引资能力
    6.7 引进专业型人才,实现经营管理现代化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相关概念及研究综述
    2.1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界定
        2.1.1 农业科技示范的概念
        2.1.2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界定
    2.2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发展概述
        2.2.1 国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状况
        2.2.2 国内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状况
    2.3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特征与类型
        2.3.1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特征研究
        2.3.2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类型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案例调研及特征分析
    3.1 案例调研方法
        3.1.1 调查案例筛选
        3.1.2 调查内容及分析方法
    3.2 调查案例分析
        3.2.1 案例一:孙桥综合开发区现代农业园
        3.2.2 案例二:上海浦江绿谷低碳农林实践基地
        3.2.3 案例三:上海中新泰生示范农场
        3.2.4 案例四:上海都市菜园
        3.2.5 案例五:上海交通大学金山现代农业科技园
    3.3 调查案例总结
        3.3.1 资源特征
        3.3.2 园区分类特征
        3.3.3 功能分区及结构特征
        3.3.4 道路系统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
    4.1 规划设计基础理论
        4.1.1 景观学理论
        4.1.2 游憩体验理论
        4.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4.1.4 产业耦合理论
        4.1.5 区位理论
    4.2 规划设计原则
        4.2.1 因地制宜
        4.2.2 科技先导
        4.2.3 以人为本
        4.2.4 统筹发展
    4.3 规划设计分析与定位
        4.3.1 前期条件分析
        4.3.2 规划总体定位
        4.3.3 产业布局规划
    4.4 规划设计具体内容
        4.4.1 功能分区及结构
        4.4.2 道路系统规划
        4.4.3 绿地系统规划
        4.4.4 水体规划
        4.4.5 游憩规划
        4.4.6 景观控制规划
        4.4.7 保障体系规划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山东高青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设计
    5.1 前期条件分析
        5.1.1 基地现状
        5.1.2 背景条件
        5.1.3 资源条件
        5.1.4 项目 SWOT 分析
    5.2 园区定位
        5.2.1 目标定位
        5.2.2 经营方式
        5.2.3 产业定位
    5.3 功能分区与布局结构
        5.3.1 功能定位
        5.3.2 功能分区及结构
    5.4 景观系统规划
        5.4.1 景观类型意向规划
        5.4.2 绿化规划
    5.5 道路及水系规划
        5.5.1 道路规划
        5.5.2 水系规划
    5.6 游憩规划
    5.7 保障体系规划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

(10)农业科技示范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
    1.4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概述
    2.1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相关概念
        2.1.1 现代农业的概念
        2.1.2 观光农业的定义
    2.2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内涵
    2.3 国内外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起源与发展
        2.3.1 国外农业园的起源与发展
        2.3.2 国外农业科技示范园的主旨和模式
        2.3.3 国内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起源与发展
    2.4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类型
    2.5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功能
        2.5.1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本特征
        2.5.2 农业科技示范园的主要功能
3 农业科技示范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
    3.1 农业科技示范园景观规划的概念
    3.2 农业科技示范园景观规划的理论基础
        3.2.1 景观生态学原理
        3.2.2 景观美学原理
        3.2.3 景观安全格局原理
4 农业科技示范园景观规划模式与方法
    4.1 农业科技示范园景观生态规划模式
        4.1.1 “千层饼”模式
        4.1.2 区域生态系统模式
        4.1.3 景观格局规划模式
        4.1.4 小结
    4.2 农业科技园景观规划思路与方法
        4.2.1 景观规划的核心
        4.2.2 景观规划的程序和内容
5 农业科技示范园景观规划案例剖析
    5.1 江苏中药科技园
        5.1.1 项目背景
        5.1.2 规划目标与定位
        5.1.3 规划理念
        5.1.5 景观结构及特征
        5.1.6 竖向规划与设计
        5.1.7 交通规划
        5.1.8 植物种植规划
        5.1.9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5.2 东山校区农业科技示范园
        5.2.1 规划背景
        5.2.2 项目概况
        5.2.3 规划目标、指导思想及原则
        5.2.4 总体规划
        5.2.5 景观结构及特征
6 总结与展望
    6.1 收获
    6.2 存在的问题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科技示范园技术经济背景与对策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集约技术的扩散与采用研究 ——以黄土高原苹果主产区为例[D]. 王昭. 西北大学, 2021(10)
  • [2]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政府协作机制研究[D]. 吴圣.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1)
  • [3]基层农技推广措施对农业技术扩散影响的实证研究[D]. 胡晨. 华中农业大学, 2021
  • [4]生态旅游视域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设计研究[D]. 胡斯艺. 湖北工业大学, 2021
  • [5]农业种业企业新品种推广模式优化研究 ——蒙新农公司案例分析[D]. 韩璐明.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6]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园规划 ——以鱼龙山产业园为例[D]. 过梦瑶.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7]徐州Y生态农业园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李宇桐.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3)
  • [8]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研究[D]. 傅帅伟. 河南工业大学, 2017(02)
  • [9]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研究[D]. 孟娜.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6)
  • [10]农业科技示范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马娟红. 浙江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科技示范园技术经济背景及对策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