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与国际技术转让(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娜[1](2021)在《“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国际海洋技术转让规则审视》文中研究说明"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国际海洋技术转让规则在增进海洋福祉、实现海洋共治、深化务实合作等方面具有契合性。但由于各国技术水平和利益需求的差异,国际海洋技术转让规则在发展中面临重重困难,将其置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下进行审视,会发现许多问题值得反思,涉及价值共识、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等。国际海洋技术转让规则应以"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正视知识产权公共利益属性、拓展和完善技术转让模式、落实"特殊技术"转让的强制性义务。
王震[2](2021)在《WTO框架下我国强制技术转让政策研究》文中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知识产权贸易争端有其必然性,其根本原因在于知识产权保护标准不同。具体到我国则表现为某些国家指责中国的技术转让制度具有"强制性"。然而TRIPS和TRIMS对相关事项的规定较为模糊,无法确定"强制性"的判断标准。而我国早在入世时就已承诺不以技术转让为市场准入条件,现行法律也没有相关规定,企业转让技术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况且违背企业意愿强制其转让技术在事实上不具有可行性。
刘功奇,郭露[3](2022)在《论中非航天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不断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向非洲延伸,为中非航天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中非航天贸易已经从单向型贸易向共建共研型贸易阶段发展,技术转让中的专利授权与许可以及多元主体参与航天贸易带来的权属关系的复杂化,对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迫切需求。欧美在航天领域针对中国与非洲国家的专利封锁,使得构建适用中非双方的航天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成为应由之路。为此,应立足中国与非洲国家现有航天相关知识产权立法,健全航天知识产权保护的专门性规定,保护私营主体在航天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利益,明确国家介入权行使的范围和条件。同时,应在双边贸易协定中直接规制航天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并在非洲地区性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加强与组织成员的开放多边谈判,利用地区性知识产权组织的一体化优势构建航天知识产权保护的多边机制。
彭亚媛,马忠法[4](2021)在《管制与自由:国际技术转移法律规则的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国际技术转移法律规则的演变,经历了国际化、政治化、技术外部性国际规制以及保护主义等阶段,在政府管控和贸易自由谱系的两端摇摆,而知识产权制度是其核心主题。技术转移规则从管控人员和机器的国内法,逐渐演变为借助国际知识产权法进行规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技术转移议题初登联合国舞台并引发了三次大讨论,其中国际经济新秩序运动倡导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技术转移规则,但以失败而告终;多边环境协定中的技术转移条款旨在规制技术外部性,意在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之间寻求"中间道路",但收效甚微;而近年强化技术转移财产属性的贸易保护趋势在逐渐加强。面对全球公共问题解决之需求,未来的国际技术转移规则将出现"市场导向"和"责任导向"两种逻辑模式,且这两者将长期共存并时有冲突。当下中国面临着"强制技术转移"的舆论压力,以及国际技术转移法律规则的"中西标准之争"。为此,中国需区分国内法中贸易类和投资类技术转移规则,并借助多边环境协定、贸易投资协定和"一带一路"倡议,主张"可持续的国际技术转移制度"。
胡玲[5](2021)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TRIPS技术转让条款研究》文中认为技术转让与知识产权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基于中美贸易摩擦背景,分析TRIPS协议技术转让条款,如强制许可和限制性商业条款等,提出TRIPS协议技术转让条款的不足,即TRIPS协议整体倾向体现发达国家保护知识产权的意志。在专利强制许可、防止滥用知识产权等可能影响发达国家保持其技术优势和维护其跨国公司技术转让利益方面,TRIPS协议给予发展中及最不发达国家的可利用之处非常有限,如很多规定用词抽象、可执行性差且将具体执行决定交由各成员国等,同时指出TRIPS协议技术转让条款引起的后果,即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让关系的南北之争和南北技术差距的加大,提出将某些关乎人类公共利益的技术排除赋予专利、完善专利强制许可制度以及规范技术许可协议中的限制性做法的建议,最后分析中国法对技术转让的完善。
马忠法,张灯[6](2021)在《邓小平国际技术转让及其法制化论述研究——以中美互动为视角》文中认为邓小平国际技术转让相关论述,以实事求是、独立自主、与时俱进为特色,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为立足点,以自力更生与开放合作相统一为核心要义,以技术转让与对外贸易、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创新的结合为基本主张。其"法制化"意涵为充分发挥法律对于我国技术交流实践的保障作用、为构建我国技术转让法律的初步框架提供了指引。面对美方就技术转让问题向我国发难日益常态化的现实,应坚持邓小平国际技术转让核心论点,提高本国科技水平,不断加强同世界各国科技交往与合作,提升技术转让国内和国际法制化水平,力促技术转让回归法制化轨道以应对各类风险与挑战。
马忠法[7](2021)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国际技术转让》文中指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国际技术转让密切相关。尽管国际社会通过积极努力,形成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技术转让法律制度,但由于该制度本身的缺陷及其在实践中出现的漏洞,它未能让现有技术充分发挥出潜能,反而给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带来诸多的消极影响。为此,应通过国际技术转让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各国的努力,让发展中国家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获取技术,形成技术能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便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张梦奇[8](2021)在《陕西省教育部直属高校科技投入与产出的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近年来,随着高校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高校科技产出情况逐渐受到社会关注。其中教育部直属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其科技产出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科技水平。陕西省作为我国拥有五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科教大省,科技教育资源较为雄厚。但是在对陕西省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科技投入与产出绩效评价现状进行分析时发现,陕西省教育部直属高校绩效评价中存在缺乏统一的科技绩效评价体系、忽视科技产出的社会效益以及缺少科技产出质量方面的绩效评价问题。本研究基于财政部的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对科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加入科技产出质量以及社会效益指标并进行分类,进而运用SPSS验证指标体系,发现指标体系合理。之后运用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法对陕西省教育部直属高校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应用,发现高校在产出数量、产出质量以及产出效益三方面不同的绩效,明确高校在今后需要提高产出绩效的主要方面。并提出高校应当重视对科技绩效的评价、高校需要制定科技绩效评价规则和高校应不断优化完善科技绩效评价体系的保障措施。
张丹[9](2021)在《海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机制研究 ——以BBNJ国际谈判为视角》文中提出海洋对生态系统的运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蕴藏着许多尚待开发的宝藏。尽管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目前尚处于未完全开发的状态,但人类已经从中挖掘到了很多具有研究价值和用途的生物遗传资源。目前,国际社会就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Area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简称ABNJ)内的海洋遗传资源开发利用展开过多次讨论,该问题也逐渐成为当前国际海洋法领域的一个热点。早在2004年以前,海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就已经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开展谈判的重要焦点问题。直到2004年,联合国将其正式纳入议程。期间历经特设工作组——预备委员会——政府间大会三大磋商谈判阶段,有关海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的相关问题始终难以达成共识。正文第一部分就海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问题的起源和国际发展进行了梳理。首先阐明了海洋生物基因产业对于蓝色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并同时指出了海洋生物资源是各国深海安全和战略利益的重要关切点;其次,回溯科技进步和工业化发展所造成的南北国家遗传资源矛盾冲突,以表明海洋遗传资源问题对海洋秩序的变革和规则调整的影响;最后,阐述了海洋遗传资源问题的三个共识阶段,分析了联合国进程中海洋遗传资源问题从认识——框架——案文逐渐形成初步共识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正文第二部分总结了BBNJ问题中就海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谈判的困境,并着重分析造成此种困境的原因。从BBNJ问题纳入联合国议程以来,直至第三届政府间大会谈判结束,海洋遗传资源议题面临的困境包括基本概念的争议、法律地位的分歧以及难以达成的惠益分享方式等。首先,基本概念的争议主要体现在海洋遗传资源的定义尚未有定论、对象范围错综复杂;其次,法律地位问题主要形成了三大阵营:海洋开发派、惠益分享派以及海洋环保派;最后,惠益分享模式问题主要涉及了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的关系问题、是否采用货币化惠益和非货币化惠益的二分模式尚不确定,以及知识产权问题是否应纳入惠益分享体系中。当前面临的海洋遗传谈判困境,根本原因在于现有国际法体系对海洋遗传资源的定义缺失、法律地位的确立标准与UNCLOS规定之间的冲突,以及修正后的草案文本无法满足海洋生物资源治理的需求。正文第三部分将《生物多样性公约》体系作为制度蓝本,汲取国际谈判有关BBNJ的先进观点,结合第三届政府间会议修正的草案文本,针对第二部分总结的谈判困境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惠益分享国际法路径,该路径为目前的谈判困境提供了新的选择方案。首先,分析草案文本中“遗传功能单位”的内涵,剖析“实际/潜在的价值”,明确海洋遗传资源的定义,同时又为未来条约解释留足空间,以便应对科学技术更新而引发的资源类型和形式的变化;其次,考虑分析鱼类、原生境获取的资源和衍生物纳入海洋遗传资源的对象范围,进一步明确草案文本在海洋遗传资源定义上的选择方向。就法律地位之争,首先,分析共同财产继承和公海自由适用于海洋遗传资源的不妥之处,建议淡化海洋生物遗传资源的权属争议,关注实质性的惠益分享制度;其次,从海洋生物样本收集到海洋遗传资源研发利用,提出了分阶段适用不同原则的建议。就惠益分享的分层治理,提出了丰富的内涵。首先,就海洋生物样本的获取和储存提出了通知和监测制度,确保海洋生物信息和样本的可追溯性,同时对相关数据进行储存和共享;其次,对谈判中陷入僵局的货币与非货币惠益模式进行优化,既调和了各方在惠益分享方式上的分歧,在借鉴现有规范模式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协调;最后,对谈判中未深入探讨的知识产权问题,建议纳入WIPO和WTO框架下进行调整,以确保现有知识产权体系的完整性。正文第四部分重点对我国在联合会议程不同阶段的谈判态度和观点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思考实现海洋遗传资源有效治理的方向。我国在筹备委员会阶段,就海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问题上所持的态度相对灵活开放,发挥着一定的引领和定调作用。在政府间大会谈判阶段贯彻“以维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促进人类共同福祉”,持有具体且明确的态度。基于此,未来谈判中可以“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价值指引,此外还应在实践中推动能力建设和技术转让的实现,为海洋遗传资源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展望未来,海洋遗传资源的有效治理离不开硬法和软法因素的共同作用,同时需要未来谈判和实践中积极践行公平高效利用海洋遗传资源的根本原则。
徐世龙[10](2021)在《BC公司国际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一个企业重新获取竞争力和进行更好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由于缺乏引进国际技术的经验,在引进技术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我国企业疲于应付,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会为企业带来难以预料的损失。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从合同管理角度对失败的技术引进项目进行科学的分析,找到造成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并对其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开展提供一定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依据。本文以我国某大型民营企业BC公司引进国外先进化工生产技术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对BC公司在引进西方技术公司先进化工生产技术过程中曾出现的种种现实问题,结合合同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等论进行逐个分析。通过分析这些存在的问题,最终得到的结论是该技术引进项目失败的原因在于合同管理工作方面的不足。最后对BC公司引进专有技术项目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给出解决方案和相应方案的保障措施。这些问题的存在给BC公司在专有技术转让的过程中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为合同双方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更影响到了BC公司的正常发展。因此分析研究该技术转让合同管理失败的原因,找出容易出现问题的根源和相对应的解决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中国与国际技术转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与国际技术转让(论文提纲范文)
(1)“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国际海洋技术转让规则审视(论文提纲范文)
一、“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国际海洋技术转让规则的契合性 |
(一)增进海洋福祉:国际海洋技术转让规则的权利义务“调节阀” |
(二)推进全球共治:国际海洋技术转让规则的规范导向 |
(三)深化务实合作:国际海洋技术转让规则的义务基石 |
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国际海洋技术转让规则省思 |
(一)价值维度:知识产权价值共识匮乏 |
(二)责任维度:发展中国家责任能力有限 |
(三)利益维度:利益共享保障机制缺失 |
三、“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国际海洋技术转让规则的完善路径 |
(一)凝聚价值共识:正视知识产权公共利益属性 |
(二)提升履责能力:扩展与完善技术转让模式 |
(三)回应共同关切:落实“特殊技术”转让强制性义务 |
(2)WTO框架下我国强制技术转让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技术贸易争端产生的原因 |
二、国际技术转让规则分析 |
(一)《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 |
(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TRIMS) |
三、对中国技术转让政策指责的不合理性分析 |
(3)论中非航天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非航天贸易的演进 |
(一)单向型航天贸易阶段 |
(二)共建共研型航天贸易阶段 |
二、中非航天贸易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挑战 |
(一)航天技术转让与开发中权属关系多样化 |
(二)航天贸易面临欧美针对性的专利技术封锁 |
三、中非航天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内法依据 |
(一)中国缺乏针对航天知识产权的专门性立法 |
(二)非洲主要航天国家制定了知识产权立法 |
四、构建中非航天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进路 |
(一)完善中非航天贸易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
(二)发挥双边投资贸易协议的直接规范作用 |
(三)构建非洲地区性知识产权保护组织下的多边机制 |
(4)管制与自由:国际技术转移法律规则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初始发展阶段:从国内管控到国际知识产权法律规制 |
(一)管控技术工人和机器硬件设备 |
(二)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萌芽和建立 |
1.《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中的技术转移条款 |
2. 国际贸易与其他知识产权 |
二、政治话语阶段:“南北”国家技术转移规则之争 |
(一)技术转移议题初登联合国舞台 |
(二)国际经济新秩序运动与技术转移 |
1. 国际经济新秩序运动中的技术转移 |
2. 国际经济新秩序运动中技术转移议题的意义与效果 |
三、技术外部性的国际规制阶段:多边环境协定中的“技术转移条款” |
(一)多边环境协定中的技术转移条款 |
(二)环境技术转移中的利益诉求与“中间道路” |
四、保护主义阶段:技术转移的强财产化趋向 |
(一)《TRIPS协定》中的技术转移条款 |
1.《TRIPS协定》的技术转移相关条款及影响 |
2.《TRIPS协定》和《巴黎公约》技术转移条款的关系 |
(二)国际投资法中的技术转移 |
1.《TRIMs协议》中的技术转移 |
2. 双边投资协定中的技术转移 |
五、国际技术转移法律规则的未来展望 |
(一)国际技术转移法律规则中知识产权的功能 |
(二)国际技术转移法律规则的两种面向 |
六、中国的路径选择 |
(一)消解“强制技术转移”西方叙事的舆论压力 |
1.“强制技术转移”舆论战 |
2. 消解“强制技术转移”的路径 |
(二)倡导可持续的国际技术转移制度 |
结语 |
(5)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TRIPS技术转让条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TRIPS协议技术转让条款研究必要性 |
(一)引起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让关系的南北之争 |
1.发达国家坚信知识产权高保护有利于促进技术转让 |
2.发展中国家包括最不发达国家认为知识产权高保护会阻碍技术转让 |
(二)南北技术差距进一步加大 |
二、TRIPS协议技术转让条款及其不足 |
(一)TRIPS技术转让相关条款 |
1.TRIPS第7条 |
2.TRIPS第8条第2款 |
3.TRIPS第31条 |
4.TRIPS第40条 |
5.TRIPS第66条第2款 |
(二)TRIPS协议中技术转让条款的不足 |
三、TRIPS协议技术转让条款的完善 |
(一)将某些关乎人类公共利益的技术排除赋予专利 |
(二)完善专利强制许可制度 |
(三)规范许可协议中的限制性做法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反不正当竞争使用 |
四、TRIPS技术转让条款在中国法中的完善 |
(一)完善国内立法 |
1.限制性条款在中国法中的体现及完善 |
2.强制许可条款在中国法中的体现及完善 |
(二)促进相关国际合作和规则制定 |
五、结语 |
(6)邓小平国际技术转让及其法制化论述研究——以中美互动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邓小平国际技术转让及其法制化论述的现实背景 |
二、邓小平国际技术转让相关论述的核心论点 |
(一)邓小平国际技术转让相关论述的根本立足点 |
(二)邓小平国际技术转让相关论述的核心要义 |
(三)邓小平国际技术转让相关论述的基本主张 |
三、邓小平国际技术转让相关论述的“法制化”意涵 |
四、邓小平国际技术转让及其法制化论述的现实意义 |
五、美国在技术领域频繁发难的应对策略 |
(一)把握中美技术转让问题的实质,不断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 |
(二)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科技交往与合作 |
(三)树立国际法治思维,力促中美技术转让和国际技术转让全球治理法制化 |
六、结语 |
(7)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国际技术转让(论文提纲范文)
一、环境保护、技术使用与国际技术转让 |
二、可持续发展与技术转让 |
三、国际社会在环境保护的技术转让方面的努力 |
四、现有国际技术转让中存在的问题及中国的政策 |
(一)现有国际技术转让中存在的问题 |
(二)中国面对当今形势的应对策略 |
五、结论 |
(8)陕西省教育部直属高校科技投入与产出的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图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高校科技投入与产出绩效评价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高校科技投入与产出绩效评价相关概念 |
2.1.1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 |
2.1.2 科技投入 |
2.1.3 科技产出 |
2.2 高校科技投入与产出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
2.2.1 知识经济理论 |
2.2.2 投入与产出理论 |
2.2.3 绩效评价理论 |
2.2.4 技术转移理论 |
第三章 陕西省教育部直属高校科技投入与产出绩效评价现状及问题 |
3.1 陕西省教育部直属高校情况 |
3.2 陕西省教育部直属高校科技投入现状 |
3.2.1 陕西省教育部直属高校研究与发展全时人员 |
3.2.2 陕西省教育部直属高校科技活动人员 |
3.2.3 陕西省教育部直属高校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全时人员 |
3.2.4 陕西省教育部直属高校科技经费投入状况 |
3.3 陕西省教育部直属高校科技产出现状 |
3.3.1 陕西省教育部直属高校出版科技着作 |
3.3.2 陕西省教育部直属高校发表学术论文 |
3.3.3 陕西省教育部直属高校专利授权数 |
3.3.4 陕西省教育部直属高校技术转让收入 |
3.3.5 陕西省教育部直属高校科技成果获奖 |
3.4 陕西省教育部直属高校科技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4.1 陕西省教育部直属高校科技绩效评价基本情况 |
3.4.2 缺乏统一的科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3.4.3 忽视社会效益方面的科技产出 |
3.4.4 缺少产出质量方面的绩效评价 |
第四章 陕西省教育部直属高校科技投入与产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及应用 |
4.1 科技投入与产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 |
4.1.1 改进科技投入与产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4.1.2 科技投入与产出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 |
4.2 陕西省教育部直属高校科技投入与产出绩效评价模型选取 |
4.2.1 模型介绍 |
4.2.2 DEA应用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
4.3 陕西省教育部直属高校科技投入与产出绩效评价分析 |
4.3.1 陕西省教育部直属高校科技投入与产出绩效有效性分析 |
4.3.2 陕西省教育部直属高校科技投入与产出绩效的动态分析 |
第五章 陕西省教育部直属高校科技投入与产出绩效评价的保障措施及建议 |
5.1 保障措施 |
5.1.1 重视科技绩效的评价 |
5.1.2 制定科技绩效评价规则 |
5.1.3 优化完善科技绩效评价体系 |
5.2 建议 |
5.2.1 优化财政科技经费配置和管理 |
5.2.2 加强科技人员的管理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 |
(9)海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机制研究 ——以BBNJ国际谈判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 文献综述 |
三 研究方案设计 |
第一章 海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问题的缘起和国际发展 |
第一节 海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问题的缘起 |
一 深海生物基因产业成为蓝色经济新希望 |
二 生物遗传资源南北冲突与矛盾日趋激烈 |
第二节 海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的国际发展 |
一 特设工作组阶段 |
二 筹备委员会阶段 |
三 政府间大会阶段 |
第二章 海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的谈判困境与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海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的谈判困境 |
一 海洋遗传资源的基本概念存在争议 |
(一)海洋遗传资源定义不清 |
(二)海洋遗传资源范围不明 |
二 海洋遗传资源的法律地位悬而未决 |
(一)海洋开发派的观点及理论基础 |
(二)惠益分享派的观点及理论基础 |
(三)海洋环保派协调务实的第三条道路 |
三 惠益分享模式难以达成基本共识 |
(一)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关系尚有争议 |
(二)货币与非货币惠益的二分模式难分伯仲 |
(三)知识产权问题与惠益分享的关系不明确 |
第二节 海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谈判困境的原因分析 |
一 现有国际法体系关于海洋遗传资源的定义缺失 |
(一)CBD体系的相关定义模糊 |
(二)CBD体系的适用范围有限 |
二、法律地位确立标准与UNCLOS规则相互冲突 |
(一)公海自由原则阻碍资源的公平利用 |
(二)共同财产继承对资源权属提出挑战 |
三 草案文本难以满足海洋遗传资源的治理需求 |
(一)遗传资源治理目标与UNCLOS难以协调 |
(二)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关系错综复杂 |
(三)“一刀切”的惠益分享难以弥合各方分歧 |
第三章 海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的国际法路径 |
第一节 明确海洋遗传资源的基本概念 |
一 明晰海洋遗传资源的定义 |
(一)理解“遗传功能单位”的内涵 |
(二)剖析“实际/潜在价值”的内容 |
二 界定海洋遗传资源的范围 |
(一)聚焦于公海和“区域” |
(二)明晰海洋遗传资源的范围 |
第二节 淡化海洋遗传资源的权属争议 |
一 公海与“区域”宜做出统一规定 |
(一)公海自由原则易引发“公地悲剧” |
(二)共同财产继承与国际实践相去甚远 |
二 资源利用可分阶段适用相关原则 |
(一)生物样本获取适用公海自由原则 |
(二)遗传信息共享适用人类共同财产继承 |
第三节 分层规范海洋遗传资源的惠益分享 |
一 海洋遗传资源的获取和存储 |
(一)建立ANBJ的通知和监测系统 |
(二)确保信息和样本的可追溯性 |
(三)保存和共享收集的样本数据 |
二 优化货币与非货币的二分模式 |
(一)货币化惠益分享 |
(二)非货币化惠益分享 |
三 促进既有知识产权体系与惠益分享的联动 |
(一)海洋遗传资源知识产权的规范路径 |
(二)完善现有知识产权体系的相关制度 |
第四章 海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的中国参与和未来展望 |
第一节 海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的中国参与 |
一 中国在联合国相关会议中的立场和观点 |
(一)筹备委员会阶段灵活且开放 |
(二)政府间大会阶段具体且明确 |
二 第四届政府间会议谈判理念和未来实践 |
(一)将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价值导向 |
(二)以提升海洋资源治理能力为根本目标 |
第二节 海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的未来展望 |
一 融入软法因素实现海洋遗传资源的有效治理 |
(一)优化BBNJ国际协定草案文本 |
(二)构建软硬法并行的惠益分享制度 |
二 践行公平高效利用海洋遗传资源的根本原则 |
(一)以海洋科学研究为制度框架 |
(二)兼顾各方利益和重要关切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BC公司国际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对象和研究思路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思路 |
1.2.3 研究方法 |
1.2.4 论文结构及技术路线 |
2 案例正文 |
2.1 BC公司及其化工板块组织架构 |
2.1.1 BC公司介绍 |
2.1.2 BC公司化工板块组织架构 |
2.2 专有技术介绍 |
2.3 专有技术引进过程介绍 |
2.4 技术引进项目合同管理问题描述 |
2.4.1 被对方施加不公平条款 |
2.4.2 产品质量低劣 |
2.4.3 技术创新成果被对方独占 |
2.4.4 专有技术资料外流泄密 |
3 案例分析 |
3.1 理论依据阐述 |
3.1.1 技术引进项目合同管理 |
3.1.2 技术引进项目合同风险管理 |
3.2 BC公司引进专有技术项目过程问题分析 |
3.2.1 对合同条款审查准备不足 |
3.2.2 调研不深且合同约束不够 |
3.2.3 对限制性条款疏忽 |
3.2.4 保密管理工作不到位 |
4 BC公司技术引进项目问题解决方案 |
4.1 做好合同谈判前准备 |
4.1.1 制定合同谈判策略 |
4.1.2 制定合同文本审查方案 |
4.2 加深可研深度设置保障措施 |
4.2.1 做好详实的可行性研究 |
4.2.2 在合同内设置保障措施 |
4.3 做好限制性条款预防及应对 |
4.3.1 加强合同文本审查工作 |
4.3.2 变更单方非互惠条款为互惠条款 |
4.4 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及竞业限制协议 |
4.4.1 与涉密员工签订保密协议 |
4.4.2 与员工签订竞业禁止协议 |
4.4.3 公司内制定保密管理措施 |
5 实施解决方案的保障措施 |
5.1 完善人资配置与加强员工培训 |
5.1.1 完善人力资源规划配置 |
5.1.2 加强员工知识技能培训 |
5.2 增强企业的国际化视野 |
5.2.1 在法律意识方面向国际化看齐 |
5.2.2 吸纳和培养优秀的国际型人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中国与国际技术转让(论文参考文献)
- [1]“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国际海洋技术转让规则审视[J]. 张丽娜. 法学杂志, 2021(09)
- [2]WTO框架下我国强制技术转让政策研究[J]. 王震. 公关世界, 2021(20)
- [3]论中非航天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构建[J]. 刘功奇,郭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01)
- [4]管制与自由:国际技术转移法律规则的回顾与展望[J]. 彭亚媛,马忠法. 国际经济法学刊, 2021(03)
- [5]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TRIPS技术转让条款研究[J]. 胡玲.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07)
- [6]邓小平国际技术转让及其法制化论述研究——以中美互动为视角[J]. 马忠法,张灯.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1(03)
- [7]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国际技术转让[J]. 马忠法.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21(03)
- [8]陕西省教育部直属高校科技投入与产出的绩效评价研究[D]. 张梦奇.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9]海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机制研究 ——以BBNJ国际谈判为视角[D]. 张丹.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10]BC公司国际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案例研究[D]. 徐世龙.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