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概念更新的两个探讨

新闻摄影概念更新的两个探讨

一、新闻摄影观念更新两探(论文文献综述)

李烈鹏[1](2019)在《“体坛+”APP视觉传播的交互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随着媒介的演变而发生潜移默化变化,倾向于阅读更直观的视觉化内容,因此,与视觉化元素联系密切的体育新闻信息,在移动客户端上通过视觉元素的不同交互组合和交互报道等方式来传播信息,可以获得更好的传播和说服效果。“体坛+”APP作为新兴的垂直类综合体育资讯移动平台,综合各类体育项目的新闻资讯,以最具时代特征的视觉形式来交互呈现体育新闻信息,拥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学习视觉传播以及交互性的相关理论,了解当今国内外视觉新闻交互性传播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参考文献,详细分析了“体坛+”APP在媒介形态、报道形式和界面设计等层面的视觉传播交互特征和策略,并尝试通过这些分析得出其在视觉信息交互传播方面的启示,以期给其它体育类移动资讯客户端在视觉信息交互传播上提供借鉴,同时也是为学界研究视觉传播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选用了内容分析法,对“体坛+”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期间的视觉新闻报道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通过相关技术,收集了“体坛+”关于俄罗斯世界杯的所有报道,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内容基础。此外,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已有研究做了总结和分析,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体坛+”视觉传播的个案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其在体育新闻视觉传播方面的独特风格。“体坛+”通过对图片、视频、图表以及文字等媒介形态的交互搭配,以全媒体的视角采写和编辑体育视觉新闻信息,调动受众的感性和理性认知系统,为受众创造多元的体验交互和多感官交互。另外,“体坛+”以超文本、线性和碎片化的交互报道形式,构建了多样交互的界面和受众行为,形成了多维时空交互以及虚实沉浸交互的交互传播氛围。同时,“体坛+”在进行视觉新闻的交互传播过程中还存在视觉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多样、交互层次低、交互体系缺乏受众参与等问题。因此,体育新闻APP在视觉传播过程中,可以借鉴“体坛+”的交互传播特色,总结其传播的经验,去粗取精,促进视觉新闻交互传播。

杜琳[2](2017)在《新旧媒体融合下中原石油报社人才管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市场化运作的都市报向传统媒体发起第一轮冲击,紧接着是依托互联网的新媒体传播汹涌澎湃而来,以党报党刊为代表的中原石油报这类的传统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时至今日,新旧媒体融合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发展史上的一大趋势。在“以人为本”的媒体行业中,人才始终是新闻的第一生产力,中原石油报社在人才方面遇到了两大问题,即“人才冲突”和“人才管理冲突”。本文通过对中原石油报社人才管理现状及问题的分析,从六个角度指出人才管理制度的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在借鉴国内外《人民日报》、英国《卫报》、美国《纽约时报》等典型媒体转型成功的经验后,为中原石油报社人才管理策略提出了八条建议,旨在将中原石油报社的声音变成中原油田的主流舆论,顺利完成新媒体的转型之路,进而提升引导力、扩大影响力,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传播正能量。

张晗秋[3](2016)在《民族旅游村寨中的影像与村寨文化的生存和再生研究 ——以桃源村为个案》文中认为本文主要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田野资料来源于笔者前后两次在桃源村近40天的田野调查。文章以少数民族旅游村寨大理市喜洲镇桃源村为个案。通过搜集桃源村的家庭照片,来探讨各个时期的村民、游客等在使用摄像机、手机等媒介拍摄桃源村时所呈现的桃源村白族文化和文化的变迁以及村民的文化记忆。文章在桃源村影像历时性梳理的过程中探寻村落文化的存在形态和再生可能。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论述了研究问题的缘起,梳理了相关的研究综述,阐述了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对文章的研究方法进行介绍;第一章主要从桃源村的基础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状况、教育水平、旅游生活和旅游发展历史等方面描述了桃源村的基本概况。第二章简述了桃源村的摄影发展简史,并从内容和类型上对桃源村各个阶段的家庭照片、手机照片进行分类,尝试分析出村民的文化记忆和桃源村的文化变迁。笔者通过家庭照片、手机照片深访村民,描述村民的村落文化记忆,尝试勾勒出桃源村的文化变迁过程。笔者还单独讨论了桃源村年轻人的手机使用和手机拍照情况,探寻城市文化对少数民族村寨文化的影响以及年轻的桃源村民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第三章论述了民族旅游发展过程中桃源村民和村干部的摄影传播实践,作为文化持有者的桃源村民和村干部通过影像方式主动向外传播本民族的文化,打造旅游示范村形象,桃源村的摄影传播实践不仅保护和传承了本民族文化,还强化了本民族和本村落的文化认同。第四章搜集和整理游客通过微信和微博等新媒体呈现的桃源村形象,透过解读游客镜头下的桃源村尝试分析出异族视域下的少数民族村寨形象以及大众传播之下滋生出的桃源村文化。第五章笔者通过桃源村民各个阶段的家庭照片以及外来游客对桃源村形象的影像传播分析出桃源村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再生进而探求桃源村民族文化的再生机制,文化是动态的变化的,桃源村民族文化的再生既需要现代技术和大众传媒的传播与外来文化发生碰撞和交融,同时也需要本民族区域内的居民的主动参与以及区域内居民的文化自觉。

刁维维[4](2015)在《古吴绣皇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苏绣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人文思想的结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欧美大牌称霸国际市场,我国苏绣企业饱尝微利之痛,举步维艰,部分杂牌企业则减产或滞销,濒临出局,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在全球产业网络框架下,苏绣业越来越难通过粗放的业务扩张来实现盈利增长,集约发展、挖掘潜力、提升效率是获得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古吴绣皇公司近年来苏绣产量和销售额均居行业榜首,其国际营销环境和面临的问题极具代表性。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研究古吴绣皇公司营销策略并优化,促进苏绣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阐释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论文基本构架及相关基本理论。其次,概述了古吴绣皇公司营销现状,运用PEST方法,五力模型,对其营销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展开剖析,并进行了SWOT矩阵分析,发现古吴绣皇既有作为行业领跑者的优势,又有不少隐患和挑战,进而探讨了可行的营销战略,对古吴绣皇产品的市场细分、市场定位策略优化展开了STP分析,提出公司应在形成一定市场影响力与营销实力的基础上将产品延伸到中高端市场,还存在市场反应不够灵敏、产品组合深度不够等问题,为古吴绣皇设计了相应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服务营销组合策略,最后提出完善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从整合资源、提升传播广度和深度;加强设计,增加产品吸引力;拓宽营销渠道,将苏绣与“快时尚”理念结合,紧跟潮流,款多量少,“勤进快销”。推出体验营销,通过LBS和020平台模式结合,使供需匹配,效益提高,以顺应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树立适应全球多元文化的品牌理念。本文以古吴绣皇公司经营所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结合本人MBA所学理论知识以及企业的市场拓展及营运管理的经验,对我国苏绣行业的变革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对同类中小企业营销策略的开展带来诸多借鉴。

徐晓彤[5](2015)在《微博用户兴趣模型及个性化推荐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发展,网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的信息规模及其用户群体规模也在快速增长,互联网用户的需求变得越发多样化,因此个性化推荐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快速有效地向用户推荐其感兴趣的信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准确地获取用户兴趣。Web2.0时代的到来使得微博等具有强交互性的社交新媒体也随之流行起来。微博是一种微型博客,门槛低、使用便捷等特点使其在短时间内聚集起大量的用户,微博中所蕴含的海量信息为个性化推荐提供了一个分析用户兴趣的新型数据源。本文正是以微博为研究对象,进行用户兴趣挖掘及个性化推荐技术研究。本文首先对微博中的信息和用户兴趣模型展开研究。以微博信息的特性为基础,从用户兴趣的提取方式、兴趣模型的表示方法和更新方法三方面进行了技术研究,给出了基于LDA主题模型的微博用户兴趣模型,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模型与人工标注的结果相吻合且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其次,在微博用户兴趣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对个性化推荐技术进行研究。对目前主流的几种推荐技术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然后针对网络商品信息推荐提出了一种基于协同过滤和LDA主题模型的个性化推荐算法,并设计实验验证了本文推荐算法的可行性。最后,本文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一个具体的个性化推荐系统中,给出了系统的整体框架设计,并详细叙述了系统核心功能模块的实现细节。

常敏[6](2010)在《传承与突围 ——浅析穆青新闻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及其现代意义》文中认为融文学手法于新闻写作之中,丰富新闻的表现内容和形式自古有之,古今中外,很多新闻界的大家都有文学的背景。比如传播学的鼻祖施拉姆就拥有英国文学博士学位,我国的孙犁、魏巍、丁玲、矛盾等文学大家也都从事过新闻工作。虽然新闻与文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科,但是在新闻写作中适当的运用一些文学手法,无疑会增强新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特别是在当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新闻写作中适当运用文学手法能提升新闻的价值,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在这点上,穆青是我们的学习楷模。穆青是我国新闻宣传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在他60年的新闻实践中,形成了大量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其中包括新闻理论、新闻事业管理、新闻人才培养观、新闻采写观等。无论是在延安《解放日报》、新华社当记者,还是在新华社担任社长期间,穆青都笔耕不辍,采写了大量的通讯、特写、散文、游记,撰写了几十万字的新闻理论文章和工作总结。建国以来,穆青的每一篇报道几乎都成为中国新闻界的范文。本文在肯定穆青巨大的成就的同时,力求小切口,深挖掘,通过分析穆青新闻作品的特色之一——文学手法的运用,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发掘穆青的新闻实践对我们当前新闻文体及新闻采写改革的意义。穆青在他60年的新闻写作中,一直怀有很深的文学情结。他提出了着名的“新闻三论”即“散文式新闻”、“视觉新闻”、“实录性新闻”,为我国新闻文体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借鉴。穆青的新闻作品中浸透着一股很深的文人气质,常常有文学的表现手法跃然纸上。本文另辟蹊径,将从文学角度分析穆青的新闻作品(除新闻摄影作品)。穆青在其新闻实践中,一直坚持散文式的新闻写作风格,使通讯的新闻性与文学性特征发挥得淋漓尽致。那么,穆青的新闻作品到底为何会使用文学表现手法?他是如何在新闻写作中融入文学手法的?这种在新闻作品中运用文学手法对我们当代新闻文体、新闻采写的改革会提供哪些有益经验?我们又应该如何对之继承和发展呢?本文将主要以穆青几篇着名的通讯作品为例,分析穆青新闻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及其新闻传播意义,探讨新闻与文学的内在联系,结合当今新闻写作中出现的“新新闻主义”、“故事化新闻”等现象,通过研究穆青的新闻作品,试图对我国目前的新闻实践有所启发。

程颖刚,张长友[7](2003)在《现代报纸新闻摄影运行机制探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现代报纸已经跨入了读图时代,每天捧读,都能从不同的版面上看到真实、新鲜、生动的新闻图片。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这是对新闻图片作用的精准概括。那么,什么样的运行机制,才能科学、高效地满足现代报纸对新闻摄影的需求?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近年来在“政治家办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产业纲领导引下,对此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张书省[8](1988)在《新闻摄影观念更新两探》文中指出穆青同志1986年2月在新华社摄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新闻摄影无论在国外或在国内,都是大有可为的。现在国内的报刊很喜欢刊登图片,而且对图片质量的要求一天比一天高,群众欣赏水平也一天比一天高,这就逼得我们必须拿出更好

二、新闻摄影观念更新两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闻摄影观念更新两探(论文提纲范文)

(1)“体坛+”APP视觉传播的交互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视觉传播的研究分析
        2.1.1 国内研究状况
        2.1.2 国外研究现状
    2.2 关于体育新闻视觉化传播的研究分析
    2.3 关于移动APP视觉传播的研究分析
    2.4 关于移动APP交互性传播的研究
    2.5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视觉新闻交互传播基础概念和理论
    4.1 视觉传播
        4.1.1 视觉传播概念界定
        4.1.2 视觉传播的特点
    4.2 移动传媒交互性传播
        4.2.1 交互性传播概念界定
        4.2.2 移动传媒交互传播的特性
    4.3 相关理论基础
        4.3.1 视觉认知
        4.3.2 新媒体交互的受众认知模式
        4.3.3 全平衡理论
5 “体坛+”视觉传播的媒介形态交互
    5.1 “体坛+”视觉传播的媒介形态分析
        5.1.1 以图像为视觉主体
        5.1.2 以视频呈现立体信息
        5.1.3 以图表实现数据可视化
        5.1.4 以文字维持报道平衡
    5.2 媒介形态交互的表现分析
        5.2.1 图片与视频动静交互
        5.2.2 图片与文字内容交互
        5.2.3 体育新闻信息数据可视化
    5.3 本章小结
6 “体坛+”视觉传播的报道形式交互
    6.1 视觉传播的交互报道
        6.1.1 视觉传播元素的超文本报道
        6.1.2 赛事新闻的线性报道
        6.1.3 视觉新闻内容的碎片化报道
    6.2 视觉传播的交互形式构建
        6.2.1 界面交互体系的构建
        6.2.2 受众行为的交互构建
    6.3 本章小结
7 “体坛+”视觉新闻交互传播的启示
    7.1 以受众认知模式为交互体系的中心
    7.2 构建多感官的非线性报道形式
    7.3 以数字化技术搭建智能交互传播平台
    7.4 设置跨界传播的多维交互形式
8 结论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附录 “体坛+”世界杯视觉新闻交互传播的抽样文本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新旧媒体融合下中原石油报社人才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新旧媒体融合背景
        1.1.1 新旧媒体融合的定义
        1.1.2 新旧媒体融合的现状
        1.1.3 新旧媒体融合对传统媒体产生的冲突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人才管理学研究现状
        1.2.2 国外人才管理学研究现状及应用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人才管理理论概述
    2.1 人才的定义
    2.2 人才管理基本理论
    2.3 新媒体时代人才管理的特征
        2.3.1 人才管理的阶段性新变化
        2.3.2 人才管理模式的新变化
第3章 新旧媒体融合背景下中原石油报社人才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3.1 整体人才战略计划调整不及时
        3.1.1 组织结构调整不到位,导致人才结构调整不及时
        3.1.2 缺乏人才管理意识和手段
        3.1.3 人才管理战略以稳为主缺乏改革变革的勇气
    3.2 在人才受限情况下人员结构向重点岗位倾斜不及时
        3.2.1 人才招聘受限与专业人才缺乏
        3.2.2 各种资源配置应向重点岗位倾斜
        3.2.3 人才使用方案不灵活
    3.3 人才培训内容调整与新媒体发展需求不匹配
        3.3.1 人才培训师资力量品质不高,格局太小
        3.3.2 人才培训内容不适应新媒体发展需求
        3.3.3 人才培训潜力开发不足,埋没天赋
    3.4 人才评估体系与规划缺失
        3.4.1 人才信息库更新不及时
        3.4.2 人才评估标准及内容不全面
        3.4.3 人才评估反馈不及时
        3.4.4 人才规划定位太低
    3.5 新媒体人才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不完善
        3.5.1 新媒体人才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的分析
        3.5.2 新媒体人才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的问题
    3.6 文化引领作用不明显
        3.6.1 人才管理追求“全能型选手”措施不足
        3.6.2 人才管理趋向求稳,追求竞争淘、汰意识不足
        3.6.3 人才管理追求标杆、品牌意识不足
第4章 国、内外同类典型企业人才管理经验借鉴
    4.1 《人民日报》的“人民媒体方阵”模式
    4.2 英国《卫报》数字化革命中人才管理的创新——开放
    4.3 美国《纽约时报》的血泪变革路—裁员与招聘
第5章 中原石油报社人才管理策略研究
    5.1 人才管理战略目标调整
        5.1.1 根据未来战略重新构建组织机构及人才队伍框架
        5.1.2 “三支人才队伍”主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5.1.3 增强人才队伍“瘦身”和“聚焦”变革的勇气
    5.2 人才引进及保留策略调整
        5.2.1 强化通联工作提升降低人才匮乏风险
        5.2.2 充分利用政策引进、借聘、借调专业技术人才
        5.2.3 加强沟通交流减少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流失
    5.3 发挥党媒优势加强人才培养与发展
        5.3.1 加强人才“双培养”模式
        5.3.2 推行“一岗双责”,增强责任担当
        5.3.3 树立榜样与典型
    5.4 “三支人才队伍”培训精准定位
        5.4.1 专业技术人才聘请专业师资力量适应新媒体发展
        5.4.2 技能操作人才挖掘潜能,调整培训内容
        5.4.3 管理人才建立现代培训体系
    5.5 “三支人才队伍”成长通道的建立
        5.5.1 专业技术人才多空间发展
        5.5.2 技能操作人才三个发展通道
        5.5.3 管理人才双通道成长
    5.6 启用多维度人才评估模式
        5.6.1 建立人才信息库
        5.6.2 将多维度人才评估纳入报社年终考核
        5.6.3 适度范围内公开人才评估结果
        5.6.4 对人才评估结果进行“诊断”与反馈
    5.7 调整绩效考核及薪酬体系
        5.7.1 实施人才岗位轮换策略
        5.7.2 针对专业技术人才,完善内宣、外宣、新媒体考核及薪酬标准
        5.7.3 针对中层管理干部人才,签订目标责任书,细化工作监控管理
        5.7.4 增加薪酬激励制度,制定“社长奖励办法”
    5.8 重塑企业品牌文化
        5.8.1 人才管理定位立足高远,包容开放
        5.8.2 人才管理聚焦精英模式,培养竞争、淘汰意识
        5.8.3 引领人才创新,做到与众不同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3)民族旅游村寨中的影像与村寨文化的生存和再生研究 ——以桃源村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研究概述
        二、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价值和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田野调查法
        二、深度访谈法
        三、参与式观察法
第一章 大理喜洲的桃源村
    第一节 桃源村概况
        一、基础生活概况
        二、经济发展
        三、教育水平
    第二节 旅游生活
        一、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渔民村
        二、99世博会到2010年的“昆油集团”和餐饮服务并存
        三、2013年以后的农家客栈海景房休闲度假村
第二章 桃源村民:从被拍摄者到手握相机的人
    第一节 桃源村的摄影技术简史
        一、20世纪70年代初的蝴蝶泉照相馆
        二、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的蝴蝶泉金花照相馆
        三、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喜洲阿燕妈照相馆
        四、2006年至今的卡罗纳婚纱摄影和大鹏摄影
    第二节 家庭照片和桃源村民的文化记忆
        一、桃源村民的照片类型
        二、照片中的文化记忆
    第三节 手机照片和桃源村的文化变迁
        一、手机拍照在桃源村的普及
        二、年轻人的手机拍照使用情况
第三章 民族村寨旅游过程中桃源村的摄影传播实践
    第一节 桃源村民族文化的精英传播
        一、政治精英的政治传播
        二、经济精英的商业传播
    第二节 桃源村民的旅游生活传播
        一、中老年村民对桃源村旅游生活的传播
        二、年轻村民对桃源村旅游生活的传播
第四章 大众旅游过程中的游客摄影传播实践
    第一节 游客微信传播下的桃源村
        一、游客朋友圈传播的桃源村旅游信息类型
        二、游客微信在桃源村旅游信息服务中的角色
    第二节 游客微博中桃源村形象的图文表达
    第三节 异族视域下的桃源村形象
        一、远离喧嚣的世外桃源
        二、休闲度假的古朴渔村
第五章 桃源村的文化再生
    第一节 桃源村自然景观的再生
        一、桃源人家——渔家民居的再生
        二、鱼鹰表演基地——鱼鹰文化的再生
        三、桃源民居——白族传统建筑风格的延续与再生
        四、桃源古渡——渔家文化的再生
        五、桃源村戏台——传统戏剧文化的再生
    第二节 桃源村文化景观的再生
        一、桃源村民族服饰文化的影像再生
        二、桃源村习俗节日的影像再生
        三、桃源村饮食文化的影像再生
        四、桃源村婚丧制度文化的影像再生
    第三节 桃源村的文化再生机制
        一、旅游发展是文化再生的社会语境
        二、村民参与是文化再生的必要条件
        三、游客的摄影传播是文化再生的主要途径
        四、影像传播是文化再生的重要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古吴绣皇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与需要说明的问题
2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市场营销
        2.1.2 营销策略
    2.2 相关理论
        2.2.1 营销管理理论
        2.2.2 营销策略理论
3 古吴绣皇公司的SWOT分析
    3.1 优势分析
        3.1.1 古吴绣皇公司营销现状
        3.1.2 古吴绣皇的优势
    3.2 劣势分析
        3.2.1 古吴绣皇公司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2.2 古吴绣皇的劣势
    3.3 机会分析
    3.4 威胁(T)分析
4 古吴绣皇公司营销策略分析
    4.1 古吴绣皇营销环境分析
        4.1.1 宏观环境
        4.1.2 微观环境
    4.2 古吴绣皇STP分析
        4.2.1 市场定位
        4.2.2 市场细分
    4.3 产品策略
    4.4 价格策略
    4.5 渠道策略
    4.6 促销策略
    4.7 服务策略
5 完善古吴绣皇公司营销策略的措施
    5.1 整合资源,提升传播广度与深度
    5.2 加强设计,增加产品吸引力
    5.3 加深市场细分,提高产品竞争力
    5.4 拓宽营销渠道,扩大产品影响力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微博用户兴趣模型及个性化推荐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微博用户兴趣模型的研究现状
        1.2.2 个性化推荐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用户兴趣建模理论及相关技术综述
    2.1 用户兴趣
        2.1.1 用户兴趣的定义
        2.1.2 用户兴趣研究的产生及发展
    2.2 用户兴趣模型
        2.2.1 用户兴趣模型的定义
        2.2.2 用户兴趣模型的构建
    2.3 用户兴趣建模相关技术
        2.3.1 网络爬虫
        2.3.2 正则表达式
        2.3.3 中文文本分词
        2.3.4 停用词过滤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LDA模型的微博用户兴趣模型构建
    3.1 微博用户信息特征
        3.1.1 用户基础信息
        3.1.2 用户微博内容信息
        3.1.3 用户行为信息
    3.2 LDA模型
        3.2.1 LDA模型简介
        3.2.2 LDA模型的三个层次
        3.2.3 LDA模型参数估计和求解
        3.2.4 LDA模型中的Gibbs抽样
    3.3 微博用户兴趣模型的构建
        3.3.1 微博用户兴趣提取
        3.3.2 用户兴趣度计算
        3.3.3 用户兴趣模型更新
        3.3.4 微博用户兴趣模型整体构建
    3.4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3.4.1 实验数据
        3.4.2 实验内容
        3.4.3 实验评价指标
        3.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博个性化推荐在网络商品信息推荐中的应用研究
    4.1 个性化推荐技术概述
        4.1.1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技术
        4.1.2 基于关联规则的推荐技术
        4.1.3 基于内容的推荐技术
    4.2 网络商品信息的微博个性化推荐算法
        4.2.1 基于用户兴趣模型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4.2.2 引入商家信用评价的推荐算法改进
    4.3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4.3.1 实验数据
        4.3.2 实验内容
        4.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微博的个性化广告推荐系统设计
    5.1 系统概述
        5.1.1 系统开发环境
        5.1.2 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5.2 系统核心功能模块设计
        5.2.1 数据采集模块
        5.2.2 数据预处理模块
        5.2.3 主题模型模块
        5.2.4 个性化推荐模块
    5.3 系统实现与应用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6)传承与突围 ——浅析穆青新闻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及其现代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穆青"新闻三论"的内涵与意义
    1.1 "新闻三论"的内涵
        1.1.1 散文式新闻
        1.1.2 视觉新闻
        1.1.3 实录性新闻
    1.2 "新闻三论"的深远影响
2 穆青新闻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分析
    2.1 立意:时代潮头搏击风浪
    2.2 选材:勿忘人民情真意切
    2.3 结构:新闻结构文学手法
    2.4 内容:典型细节平民语言
3 穆青新闻作品的写作特色分析
    3.1 求真
    3.2 向善
    3.3 尚美
    3.4 崇圣
4 穆青新闻作品中的文学手法的新闻传播分析
    4.1 穆青新闻作品中运用文学手法的新闻学分析
        4.1.1 新闻报道与社会价值构建
        4.1.2 引导社会舆论掌控话语权
        4.1.3 拓展表达空间提升新闻价值
        4.1.4 对传统新闻写作模式的传承与突围
    4.2 穆青新闻作品中运用文学手法的传播学分析
        4.2.1 强大的议程设置功能
        4.2.2 独特的传播技巧
        4.2.3 "把关人"的把关与编码
        4.2.4 选择性理论
        4.2.5 镜中我理论
5 穆青新闻作品中的文学手法的现代意义
    5.1 新闻写作中适当运用文学手法的优势
        5.1.1 新闻与文学:再现与塑造的区别
        5.1.2 新闻与文学结合的优势
    5.2 穆青新闻作品中运用文学手法的前瞻性
        5.2.1 与新闻"三贴近"理论不谋而合
        5.2.2 与当前新闻现状不谋而合
    5.3 对穆青新闻写作风格的传承与突围
        5.3.1 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精神
        5.3.2 更新报道观念,创新报道形式
        5.3.3 运用文学手法,丰富报道内容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新闻摄影观念更新两探(论文参考文献)

  • [1]“体坛+”APP视觉传播的交互策略研究[D]. 李烈鹏. 广州体育学院, 2019(09)
  • [2]新旧媒体融合下中原石油报社人才管理策略研究[D]. 杜琳. 西南石油大学, 2017(07)
  • [3]民族旅游村寨中的影像与村寨文化的生存和再生研究 ——以桃源村为个案[D]. 张晗秋. 云南师范大学, 2016(02)
  • [4]古吴绣皇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刁维维. 扬州大学, 2015(08)
  • [5]微博用户兴趣模型及个性化推荐技术研究与应用[D]. 徐晓彤. 大连海事大学, 2015(02)
  • [6]传承与突围 ——浅析穆青新闻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及其现代意义[D]. 常敏. 郑州大学, 2010(05)
  • [7]现代报纸新闻摄影运行机制探略[A]. 程颖刚,张长友. 建立科学的图片运营机制——第六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文集, 2003
  • [8]新闻摄影观念更新两探[A]. 张书省. 过程论与新闻摄影——1988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 1988

标签:;  ;  ;  

新闻摄影概念更新的两个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