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乳的营养价值及利用技术

初乳的营养价值及利用技术

一、初乳的营养价值与利用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妍[1](2021)在《不同哺乳期山羊乳脂质组成及其消化吸收特性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羊乳是被国际营养学界公认的可与母乳相媲美的天然营养品,其乳脂成分易受哺乳期影响而呈现不同的脂质分布特点,进而可能影响婴幼儿的膳食吸收与利用。然而,目前关于哺乳期对羊乳的脂质组成及消化吸收特性的影响尚不明晰。为此,本论文以山羊乳为研究对象,系统探究了哺乳阶段(初乳、过渡和成熟阶段)对山羊乳脂质谱及其消化吸收特性的影响规律,旨在为山羊乳脂在婴儿配方奶粉中的精准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系统比较研究了不同哺乳期山羊乳的脂质组成与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山羊乳的脂肪球形态在不同哺乳期间无明显变化,而脂质组成和结构存在显着性差异。主要表现为:山羊乳中共鉴定有359种甘油三酯(TAGs)、27种甘油二酯(DAGs)和10类磷脂(PLs);初乳中含有最高水平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尤其是长碳链PUFA n-6、鞘磷脂(SM,21.23±0.49%)和胆固醇(171.68±10.80μg/m L);过渡乳中含有最高水平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29.51±0.50%)和溶血磷脂(7.95±0.51%);成熟乳中含有最高水平的磷脂酰乙醇胺(PE,43.74±0.02%)和磷脂酰肌醇(PI,11.75±0.19%);PMCy+MCa M(16:0/14:0/8:0+14:0/10:0/14:0)和Bu PO(4:0/16:0/18:1)分别作为山羊初乳中最主要的饱和与单不饱和TAGs,其水平呈现哺乳期依赖性上升,而POO(16:0/18:1/18:1)和PSL(16:0/18:0/18:2)总含量从初乳(3.70±0.01%)到成熟乳(3.23±0.01%)阶段呈现逐渐下降趋势。(2)利用足月婴儿体外胃-小肠消化模型,比较研究了不同哺乳期山羊乳脂的消化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哺乳期山羊乳脂质谱的差异,进一步导致了其消化特性的不同。主要表现为:山羊乳脂在胃相中游离脂肪酸(FFA)总释放率为过渡乳脂(13.81±0.50%)>成熟乳脂(12.82±0.21%)>初乳脂(9.47±0.69%),在小肠相中FFA总释放率为过渡乳脂(61.56±2.17%)≈成熟乳脂(59.46±3.66%)>初乳脂(47.49±1.01%);初乳脂在消化过程中释放的短中链FFA(C4:0C10:0)总量最低,生成的单甘酯(MAG,16.11±0.95%)最少,且主要为MAG 18:0;过渡乳脂释放的MUFA含量最高,生成的MAG最多(19.76±0.45%),且主要为MAG 16:0;成熟乳脂释放的长链脂肪酸(>C14)含量最少,且生成的MAG主要为MAG 18:0。(3)构建Caco-2肠上皮细胞模型,比较研究了不同哺乳期山羊乳脂的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山羊乳脂质谱所呈现出的哺乳期依赖性最终导致乳脂吸收特性的不同。主要表现为:Caco-2细胞基底外侧TAGs的分泌量为过渡乳脂组(256.05±9.45μmol/L)≈成熟乳脂组(262.08±5.75μmol/L)>初乳脂组(243.54±1.91μmol/L);细胞内的TAGs含量为过渡乳脂组(200.65±34.82μmol/gprot)>成熟乳脂组(147.15±27.71μmol/gprot)≈初乳脂组(144.62±25.95μmol/gprot);各乳脂组的胆固醇分泌量无明显差异,而初乳脂组的细胞内胆固醇含量最高(151.34μmol/gprot);初乳脂消化产物对胆固醇转运基因NPC1L1的表达上调程度最大;过渡乳脂消化产物对细胞内脂质重新合成(DGAT1、DGAT2)、脂滴形成(PLIN2)以及乳糜微粒形成(MTTP)基因的表达上调程度最大;成熟乳脂消化产物对乳糜微粒形成基因SAR1B的表达上调程度最大。综上,相比于初乳脂,含有更多的低分子量TAGs的过渡乳脂和成熟乳脂,在消化时FFA总释放率及MAG生成率更高,进而导致肠上皮细胞基底外侧TAGs的分泌量更高。

罗奡劼[2](2021)在《微胶囊化松针酵素粉加工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松针酵素富含活性物质,将其干燥制成的松针酵素粉是良好的活性成分补充剂,但目前松针酵素粉研究较少、直接喷雾干燥法制备效果差、活性物质释放规律不明确。为提高松针酵素粉的粉质特性与营养保护特性、了解松针酵素粉的活性成分释放规律,本研究利用W/O/W复乳化技术将松针酵素制备成W/O/W型酵素乳液后再喷雾干燥制备微胶囊化松针酵素粉,从松针酵素微胶囊化预处理技术研究、喷雾干燥的工艺优化、松针酵素粉体外消化特性、以松针酵素粉为基料的代餐粉特性与复配研究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1、松针酵素微胶囊化预处理技术研究:采用两步乳化法制备W/O/W型酵素乳液。以3:1的卵磷脂与司盘80作为乳化剂、以2:1的丙三醇与丙二醇作为助乳化剂,在Km为3、酵素与乳化剂以6:1混合、茶油与酵素比例为4:1、剪切速度为13000 r/min条件下进行乳化,可以得到稳定性较好的W/O初乳。以4:1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作为外水相乳化剂、外水相乳化剂与W/O比例为3:1、剪切速率为8000 r/min的工艺条件下可以得到稳定性较好的W/O/W型酵素乳液。2、微胶囊化松针酵素粉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优化:本实验通过主成分分析对松针酵素粉理化特性进行综合评分,结合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分析,对喷雾干燥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当W/O型酵素初乳油水比4.24:1、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比例4.10:1、助干剂与酵素比例2.97:1、进风温度为176.3℃时,得到的微胶囊化松针酵素粉综合评分最高。3、松针酵素粉体外消化特性研究:相比于直接喷雾干燥制备松针酵素粉,微胶囊化松针酵素粉释放周期至少提高50%。在模拟胃环境消化过程中,微胶囊化松针酵素粉释放规律满足Retger-peppas方程,拟合优度达到0.9924,拟合方程为Q=2.301t0.545;在模拟肠环境消化过程中,微胶囊化松针酵素粉释放规律符合Hixcon-Crowell溶蚀方程,拟合优度达到0.9974,拟合方程为(100-Q)1/3=-0.015t+4.665。研究证明:经由W/O/W复乳化处理后喷雾干燥所得松针酵素粉具有较好的抗胃消化性,具有良好的长效缓释特性,能够有效保护松针酵素中的胃环境敏感的生物活性成分,提高生物利用率。4、通过将松针酵素粉、板栗粉、芝麻粉、魔芋精粉以5:3:1:1的比例进行混配,可以得到一款冲调特性好、营养均衡、感官评价高的代餐粉。

何晓瑞,刘朋龙,陆东林,李景芳,徐敏,王浩清[3](2020)在《牛初乳的化学组成、动态变化及资源利用》文中认为牛初乳营养浓度高并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本文介绍了奶牛分娩后1周内牛初乳的化学成分、免疫因子和促生长因子含量的动态变化,牛初乳产品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牛初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并对新疆牛初乳资源作初步评估。

李惠,陆范璟,李景芳,陆东林[4](2020)在《不同泌乳时间驼初乳的氨基酸组成和氨基酸评分》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母驼分娩后不同时间驼初乳和常乳中氨基酸含量和组成,对照FAO(2011)3类人群的氨基酸模式进行比较,并对驼初乳和常乳进行氨基酸评分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驼初乳和常乳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均达40%以上,必需氨基酸占非必需氨基酸比例达70%以上,符合FAO理想蛋白质标准。对于0~0.5岁婴儿,驼初乳和常乳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色氨酸,2h、1~7d驼初乳和常乳的氨基酸酸评分分别为65、59和53分;对于0.5~3岁幼儿和3岁以上人群,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色氨酸或蛋氨酸+半胱氨酸,除2h驼初乳氨基酸评分为93分外,其他均在100分以上。

李玮轩[5](2020)在《不同泌乳期驴乳与牛乳乳清和乳脂肪球膜蛋白质组学差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驴具有肉、皮、药、乳、役兼用的多种经济途径,役用是驴的主要畜用途径,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交通运输条件的逐渐完善,驴作为役用的使用价值迅速降低,我国养殖驴产业逐渐向副产业方向发展。驴乳是驴养殖业的主要副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珍贵的乳品资源。相比于牛乳,驴乳营养构成与人乳更为接近,被认为是母乳的潜在替代品。全面解析蛋白的组成是蛋白质功能研究的基础,但是对驴乳和牛乳蛋白组随泌乳期的动态变化研究鲜有深入报道。考虑到酪蛋白已经研究的较为透彻,本研究从乳清和乳脂肪球膜两个层面,对驴初乳与驴常乳蛋白进行了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通过平行反应监测方法靶向验证具有潜在功能的驴乳蛋白,并详细比较不同泌乳期驴乳与牛乳蛋白的差异,丰富了驴乳与牛乳蛋白质的组成和基因功能的相关信息,为深入了解不同泌乳期驴乳与牛乳蛋白的功能提供了新思路,为生产更接近母乳的婴幼儿配方乳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采用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对乳清蛋白组进行表征,结合平行反应监测(PRM)方法验证LC-MS/MS结果的准确性。在驴初乳和常乳中共鉴定到300种乳清蛋白,共有乳清蛋白275种。驴初乳和驴常乳中分别鉴定到288和287种乳清蛋白,其中差异表达18种;驴初乳和驴常乳中分别鉴定到13和12种特异性表达乳清蛋白。GO功能注释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和特异性表达乳清蛋白质主要参与细胞过程、刺激反应、代谢过程和生物调控;主要参与的分子功能包括结合功能、催化活性和分子功能调节;主要涉及的分子组分是细胞、细胞部分和细胞外区域。KEGG通路分析表明,多数差异表达和特异性表达蛋白质与疟疾、系统性红斑狼疮或抗原处理和递呈有关。PRM实验验证了LC-MS/MS结果的准确性。驴乳中富含高水平的溶菌酶和聚合免疫球蛋白受体等蛋白,具有抑菌,抑制肿瘤增殖和免疫促进作用。驴初乳中高丰度的载脂蛋白B在调节脂质代谢,促进胆固醇稳态中具有重要作用;驴常乳中高丰度的组织蛋白酶B和TGF-β在机体免疫应答,抑制肿瘤增殖和新生儿肠炎中发挥更重要作用。采用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对MFGM蛋白组进行表征,结合平行反应监测(PRM)方法验证LC-MS/MS结果的准确性。驴初乳和驴常乳中共鉴定到947种MFGM蛋白,其中共有MFGM蛋白868种。驴初乳和驴常乳中分别含有902和913种MFGM蛋白,其中共鉴定到61种差异性表达MFGM蛋白。驴初乳和驴常乳中分别鉴定到34和45种特异性表达MFGM蛋白。GO功能注释分析显示,MFGM蛋白参与最多的生物过程主要包括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生物调控和生物过程调控;常见的分子功能是结合和催化活性;MFGM蛋白主要来源于细胞和细胞部分。不同泌乳期驴乳MFGM蛋白主要参与的KEGG途径包括内吞作用、产热、阿尔茨海默病、癌症通路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在PRM验证实验中,初乳MFGM中的上调载脂蛋白A1(F6Z2L5)在初乳中富集,而成熟乳中上调的脂滴包被蛋白(F6Q9R1)在驴常乳中高度富集。PRM实验验证了LC-MS/MS结果的准确性。驴初乳MFGM中40S核糖体蛋白S25(RPS25)、60S核糖体蛋白L11(RPL11)和载脂蛋白A1在抗癌过程和新生儿组织的快速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驴成熟乳MFGM中神经原质和脂滴包被蛋等蛋白可能在新生儿的学习记忆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利用定性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不同泌乳期驴乳和牛乳乳清蛋白质中共鉴定到765种乳清蛋白,在驴初乳,驴常乳,牛初乳和牛常乳中分别鉴定到387、383、447和529种乳清蛋白。GO功能注释分析显示,不同泌乳期驴乳和牛乳乳清蛋白共同参与的生物过程主要包括刺激反应、代谢过程、定位、发育过程和免疫系统过程;共同涉及的分子功能包括水解酶活性和调节酶活性等;常见的细胞成分包括胞外区域。KEGG通路分析显示,驴初乳、驴常乳、牛初乳与牛常乳乳清蛋白在KEGG数据库中分别对应23、24、26和25条通路;补体和凝血级联、溶酶体和内质网蛋白加工等是四组样品共同参与的途径。驴初乳与牛初乳特异性表达乳清蛋白分别为181和241种;驴常乳与牛常乳特异性表达乳清蛋白分别为183和329种。驴初乳与驴常乳特异性表达乳清蛋白分别为50和46种;牛初乳与牛常乳特异性表达乳清蛋白分别为66种和148种。乳清蛋白在驴乳与牛乳间的差异远大于其在不同泌乳期乳清蛋白组成。驴乳乳清蛋白可能在抑制肿瘤发生的信号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牛乳在宿主防御和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更重要作用。利用定性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不同泌乳期驴乳和牛乳MFGM中共鉴定到2269种MFGM蛋白,在驴初乳,驴常乳,牛初乳和牛常乳MFGM中分别鉴定到1236、1243、1393和1753种蛋白。不同泌乳期驴乳和牛乳MFGM蛋白共同参与的生物过程主要包括单一生物过程、代谢过程、定位、生物粘附和免疫系统过程;共同涉及的分子功能包括结合功能、催化活性和结构分子活性;常见的细胞成分包括细胞器、胞外区域等组分。驴初乳、驴常乳、牛初乳与牛常乳MFGM蛋白在KEGG数据库中分别对应62、41、51和59条通路,四组样品中MFGM蛋白共同参与了代谢通路、蛋白过程和核糖体等信号通路。驴初乳与牛初乳特异性表达MFGM蛋白分别为422和579种;驴常乳与牛常乳特异性表达MFGM蛋白分别为385和895种。驴初乳与驴常乳特异性表达MFGM蛋白分别为154和161种;牛初乳与牛常乳特异性表达MFGM蛋白分别为159和519种。驴乳MFGM蛋白在抑制肿瘤、血液等相关疾病中发挥更重要作用,牛乳MFGM在抵御炎症,抗击细菌及病毒等生物过程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本研究为深入了解驴乳与牛乳蛋白的功能提供新思路,为生产接近母乳的功能性婴配方乳粉提供科学依据。

孙玉雪[6](2019)在《基于组学技术分析山羊乳与牛乳乳清蛋白与脂肪球膜蛋白组成及消化特性》文中提出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物质,对新生哺乳动物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同时乳也是成年人膳食中的一种重要蛋白质来源。山羊乳与牛乳是我国乳制品行业的主要消费乳源,目前牛乳的产量明显高于羊乳,占据乳品消费市场份额的大部分。随着对山羊乳营养价值及生物学功能了解的加深,山羊乳及其乳制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目前对山羊乳与牛乳中的蛋白质尤其是一些低丰度蛋白质的了解还不够全面。乳清蛋白与乳脂肪球膜(milk fat globule membrane,MFGM)蛋白虽然只占总乳蛋白的一小部分,但却具有丰富的生物学功能。本文利用定性及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山羊乳与牛乳、山羊初乳与常乳中的乳清蛋白、MFGM蛋白进行了表征,并使用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注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热图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山羊乳与牛乳、山羊初乳与常乳中乳清蛋白、MFGM蛋白的组成及功能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建立婴儿体外消化模型,通过分析胃肠消化过程中山羊初乳与常乳的电位、粒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和乳终消化产物的小肽(MW<10 kDa)组成,考察山羊初乳与常乳的消化特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应用定性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山羊乳与牛乳乳清蛋白、MFGM蛋白的组成及功能特性。在山羊乳与牛乳乳清中共鉴定出417种蛋白,其中的25种蛋白质是两者共有的,258种蛋白质是山羊乳乳清的特异表达蛋白,134种是牛乳乳清的特异表达蛋白。在山羊乳与牛乳MFGM中共鉴定出776种蛋白,其中的427种蛋白是山羊乳MFGM所独有的,183种蛋白是牛乳MFGM独有的,有166种蛋白在两者中都检测到。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山羊乳与牛乳乳清蛋白、MFGM蛋白在蛋白组成、GO功能注释、KEGG通路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2、应用基于iTRAQ同位素标记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山羊乳与牛乳乳清蛋白、MFGM蛋白进行了定量表征。在山羊乳与牛乳乳清中鉴定到165种有定量信息的蛋白,其中114种为两种乳的乳清差异表达蛋白(差异倍数>1.50或<0.67,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这些乳清差异表达蛋白主要落入压力反应的生物学过程与补体与凝血级联代谢通路。在山羊乳与牛乳MFGM中有281种蛋白具有定量信息,其中的127种为两种乳的MFGM差异表达蛋白(差异倍数>1.50或<0.67,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这些MFGM差异表达蛋白含有很多翻译后修饰相关的蛋白,主要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为胆固醇生物合成过程,主要富集的KEGG通路是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内质网蛋白质加工。3、应用定性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山羊初乳与常乳乳清蛋白、MFGM蛋白的组成及功能特性。在山羊初乳与常乳乳清中共鉴定出643种蛋白,其中两者共有195种蛋白,119种蛋白仅在初乳乳清中检测到,329种蛋白仅存在于常乳乳清中。关于MFGM蛋白,在山羊初乳与常乳中共鉴定出734种蛋白,其中149种蛋白是山羊初乳MFGM独有的,191种是常乳MFGM所独有的,两者共有394种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山羊初乳与常乳乳清蛋白、MFGM蛋白在蛋白数量、组成及生物学功能方面存在很大差异。4、应用基于iTRAQ同位素标记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山羊初乳与常乳乳清蛋白、MFGM蛋白。在山羊初乳与常乳乳清鉴定出有定量信息的165种蛋白质,其中69种蛋白为初乳与常乳的乳清差异表达蛋白(差异倍数>1.50或<0.67,p<0.05)。这些乳清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防御反应的生物学过程、细胞外间隙的细胞成分、酶调节活性的分子功能和补体与凝血级联KEGG通路。在两种乳的MFGM中有定量信息的蛋白有322种,其中68种为初乳与常乳的MFGM差异表达蛋白(差异倍数>1.50或<0.67,p<0.05)。这些MFGM差异表达蛋白主要涉及单组织过程的生物学过程、膜结合细胞器的细胞成分以及碳水化合物衍生物结合的分子功能。5、构建婴儿体外消化模型,考察了消化过程中山羊初乳与常乳的消化特性。初乳的zeta电位值在整个消化过程中都比常乳的低。在十二指肠消化过程中,初乳zeta电位的绝对值从16.63±2.08 mV降至11.80±2.03 mV,而常乳的则先急剧下降后再上升(p<0.05)。初乳比常乳的原始粒径大,消化过程中两种乳的粒径都随着时间增加而减小,并在十二指肠消化的最后30分钟内粒径增加。初乳中很多高分子量蛋白质消化结束时不能被完全水解,初乳消化终产物肽段(<10 kDa)的76.67%源于酪蛋白,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来自β-酪蛋白的肽段;对常乳来说,59.53%的消化终产物肽段(<10 kDa)源于酪蛋白,其中来源于αs1-酪蛋白的肽段位居首位。结果显示山羊初乳与常乳的消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十二指肠消化的过程中。综上,本文对山羊乳与牛乳、山羊初乳与常乳中的乳清蛋白、MFGM蛋白进行了定性蛋白质组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定量蛋白质组学的表征,深入考察了山羊乳与牛乳、山羊初乳与常乳中乳清蛋白、MFGM蛋白的组成及功能特性的差异,对山羊初乳与常乳的体外消化特性也进行了分析。研究数据提供了山羊乳与牛乳、山羊初乳与常乳乳清蛋白、MFGM蛋白全面详尽的信息,为今后深入研究这些蛋白的特定功能奠定基础,也为山羊乳与牛乳在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应用提供有用信息。

田和平[7](2019)在《益生菌发酵饲料对妊娠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在现代化畜牧业中,抗生素的使用甚至滥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限制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使得益生菌发酵饲料、微生物制剂等绿色健康养殖方式的运用应运而生。益生菌发酵饲料是在饲料发酵的过程中接种益生菌,利用益生菌的繁殖代谢降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产生微量高活性物质,从而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畜禽对饲料的利用率和机体免疫力,能够有效替代抗生素,实现绿色健康养殖。为了探究益生菌发酵饲料对妊娠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采用48头健康状况良好、生产性能接近、体况相近的母猪。将母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为24头,分为饲喂基础日粮组(对照组)和饲喂益生菌发酵饲料组(试验组),其他条件相同。从母猪妊娠开始时进行试验,饲喂至母猪哺乳期结束。通过测定益生菌发酵饲料的营养成分、母猪不同妊娠时期的平均日采食量和背膘厚、母猪的生产性能、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等,获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饲料经益生菌在30℃35℃的温度下发酵2448 h后,其粗蛋白相对含量可以达到14.86%,与对照组相比显着提高(P<0.05);其粗纤维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均显着下降,分别为3.01%和1.87%(P<0.05);饲料菌种组成发生改变,乳酸杆菌含量达到75.00%,丁酸梭菌达到21.7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的采食量更高,尤其是在母猪妊娠中期和妊娠后期(P<0.05)。2.益生菌发酵饲料对母猪的背膘厚、红细胞数量(RBC)、血小板数量(PLT)、白细胞数量(WBC)、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无显着影响,但可提高妊娠初期、中期母猪的孕酮浓度(P<0.05)。尤其在饲喂发酵饲料第60 d和90 d时,试验组母猪血液孕酮浓度分别为3.43 ng/mL和4.78 ng/mL,显着高于对照组母猪(P<0.05)。另外,试验组妊娠母猪的孕酮峰值较对照组母猪更早。3.试验组母猪常乳中乳蛋白含量为7.53 g/100mL,相比于对照组(5.78 g/100mL)提升了30.28%(P<0.05)。并且,试验组母猪初乳中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2.88g/L)相比对照组(2.60 g/L)提高了10.77%(P<0.05),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0.93 g/L)相比对照组(0.74 g/L)增加了25.68%(P<0.05)。表明益生菌发酵饲料不仅可以提高猪常乳中蛋白含量,还可提高初乳中IgG和IgM的含量(P<0.05)。4.试验组母猪断奶窝重(77.75 kg)显着高于对照组(62.30 kg)(P<0.05)。与对照相比,试验组母猪的窝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分别提高了11.13%、16.12%和11.59%,但差异均不显着(P>0.05)。因此,益生菌发酵饲料能改善饲料适口性,提高母猪采食量,改善母猪初乳营养结构,提高仔猪免疫力,增加母猪窝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显着提高断奶窝重,有效改善了母猪的生产性能,对生猪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

张正翰[8](2019)在《驴乳与牛乳理化性质及乳清蛋白质差异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乳是一种为初生生命体提供营养的生物流体。蛋白质作为乳中重要的营养成分,与乳参与的生物功能密切相关。牛乳作为婴幼儿配方乳粉最普遍的乳基料,其蛋白组成已被广泛研究。但牛乳与母乳的蛋白组成存在一定差异,驴乳作为人乳的潜在替代乳源,其蛋白组成已被初步探索。但是对不同泌乳期驴乳与牛乳的对比研究还鲜有报道,因此深入对比研究不同泌乳期驴乳和牛乳,为开发更接近母乳营养水平的配方乳粉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以驴常乳、驴初乳、牛常乳、牛初乳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品质进行测定;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采用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比分析四组样品氨基酸营养组成;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初步探究四组样品乳清蛋白二级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总固形物含量由高到低分别是牛初乳20.79%、驴初乳12.66%、牛常乳12.22%、驴常乳10.00%,相对密度由高到低分别是牛初乳1.033 g/ml、驴初乳1.029 g/ml、牛常乳1.028 g/ml、驴常乳1.025 g/ml,比重由高到低分别是牛初乳1.036、驴初乳1.035、牛常乳1.033、驴常乳1.032。驴乳与牛乳的总固形物含量、相对密度及比重存在差异且随泌乳期延长降低。驴初乳、牛初乳、驴常乳、牛常乳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6.25%、6.47%、3.95%、3.25%。驴初乳、驴常乳的乳糖含量分别为5.61%、6.17%均高于牛初乳和牛常乳。牛初乳和牛常乳的脂肪含量和电导率分别为9.22%、3.37%和4.78 S/m、4.57 S/m均高于驴初乳和驴常乳。通过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出不同泌乳期驴乳、牛乳氨基酸含量。驴初乳、驴常乳、牛初乳、牛常乳的氨基酸总量分别是551.17、472.37、920.19、854.49 mg/g Pro。根据氨基酸含量,通过模糊识别法对四种乳样FAO/WHO模式和全鸡蛋蛋白模式的贴进度进行分析。四种乳样中,驴常乳具有最高的FAO/WHO模式贴进度,达0.9236,且更符合成年人体内氨基酸组成;牛初乳具有最高的全鸡蛋蛋白模式贴进度,达0.9282,且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通过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计算得出,驴常乳均具有最高的氨基酸比值系数评分(SRC值),说明驴常乳的氨基酸模式营养均衡且易于人体吸收。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随着泌乳期的延长,驴乳和牛乳中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含量呈下降趋势,从乳种类来说,驴初乳中α-螺旋结构含量22.11%最接近人乳中α-螺旋含量为27.37%,更易于人体吸收。通过GO功能注释分析驴乳与牛乳富含乳清蛋白种类最多的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成亚组分别为代谢过程、调节作用和细胞器组成。驴乳与牛乳共同参与的代谢通路是吞噬功能、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和系统性红斑狼疮通路。

王腾飞[9](2018)在《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以二元初产母猪(长*大)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背膘厚度、繁殖性能、初乳成分、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对初产母猪及其仔猪血清激素水平、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同一时期发情配种的后备母猪80头,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化区组设计,共设置4个日粮处理,分别为:对照组(5%苜蓿草粉组)、5%青贮苜蓿组、10%青贮苜蓿组和15%青贮苜蓿组。每个日粮处理设置5个重复,每个重复选取4头初次配种的后备母猪。所有试验母猪在哺乳期均以湿拌料的方式饲喂场内原有的哺乳母猪日粮。试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0%和15%青贮苜蓿组在妊娠期背膘增加量上显着提高(P<0.05),15%青贮苜蓿组在哺乳期背膘损失量上显着提高(P<0.05);(2)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后,各试验组在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弱仔数、健仔数、健仔率、初生窝重和初生仔猪均重上均无显着差异(P>0.05);(3)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后提高了仔猪断奶窝重,以15%青贮苜蓿组断奶窝重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多增12.82%,但差异不显着(P>0.05);(4)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血清中雌二醇、孕酮、催乳素和IGF-1等激素的含量无显着性影响(P>0.05);(5)妊娠期饲喂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妊娠后期和哺乳期血清中Ig G、Ig A和Ig M含量均无显着性影响(P>0.05);(6)妊娠期饲喂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哺乳后期血清中T-SOD、T-AOC、GSH-Px和MDA含量均无显着性影响(P>0.05);(7)初产母猪妊娠期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后,提高了仔猪血清中IGF-1、Ig A、Ig G和Ig M含量,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8)初产母猪妊娠期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提高了仔猪血清中T-SOD含量,降低了MDA含量,10%青贮苜蓿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初产母猪妊娠期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后提高了仔猪血清中T-AOC含量,5%青贮苜蓿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本研究发现:(1)10%和15%青贮苜蓿组试验母猪的断奶背膘与配种背膘基本保持一致;(2)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后对母猪初乳成分有较大影响,其中15%青贮苜蓿组的乳脂含量极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1),10%青贮苜蓿组母猪初乳中的乳蛋白含量显着高于15%青贮苜蓿组(P<0.05);(3)初产母猪妊娠期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改善了仔猪初生和断奶均匀度,其中以10%和15%添加水平效果较好;(4)妊娠期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提高了初产母猪哺乳后期血清中的雌二醇含量,15%青贮苜蓿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降低了催乳素含量,15%青贮苜蓿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5)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能够提高初产母猪妊娠前期血清中的Ig A含量,15%青贮苜蓿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6)日粮中添加青贮苜蓿能够提高初产母猪妊娠前期血清中的T-AOC含量,15%青贮苜蓿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能够提高初产母猪妊娠前期血清中的GSH-Px含量,10%青贮苜蓿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为保持初产母猪良好的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性能,维持初产母猪及其仔猪良好的血清激素、免疫、抗氧化性能,初产母猪妊娠日粮中以添加10%青贮苜蓿为宜。

齐梦凡[10](2018)在《不同苜蓿草粉水平对初产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本试验研究了在初产母猪的后备期、妊娠期和哺乳期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苜蓿草粉,对母猪发情、产仔数、仔猪初生窝重、断奶窝重和母猪血液指标、初乳成分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苜蓿草粉在初产母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一:不同苜蓿草粉水平对后备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用日龄110 d,体重45 kg左右的健康后备母猪,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分为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5%草粉组、10%草粉组和15%草粉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头猪。结果表明:(1)后备期45~70 kg阶段,试验组的采食量均低于对照组,随着苜蓿草粉用量的增加,采食量依次下降;5%草粉组的日增重显着高于、料重比显着低于10%和15%草粉组(P<0.05),但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3个试验组中,只有5%草粉组的增重成本低于对照组,且使用苜蓿草粉愈多,成本愈高。70~130 kg阶段,无论是采食量还是日增重,3个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随着草粉用量增加,采食量和日增重均依次下降,其中10%和15%草粉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5%草粉组差异不显着;3个试验组的料重比和增重成本均高于对照组,且有随着苜蓿草粉用量增加而依次增加的趋势,其中15%草粉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添加5%的苜蓿草粉对母猪发情率有改善,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着。(3)苜蓿草粉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胆固醇、甘油三酯有所降低,白蛋白、钙和磷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均未达到显着性水平(P>0.05)。由此可得,后备母猪日粮中使用5%的苜蓿草粉效果较好。试验二:不同苜蓿草粉水平对妊娠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用后备期对照组和5%草粉组的母猪,转至繁育场后,对照组继续作为妊娠期的对照组,5%草粉组的母猪分为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Ⅰ组、10%苜蓿草粉组、15%苜蓿草粉组和20%苜蓿草粉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设立对照Ⅰ组的作用为观察后备期饲喂草粉而妊娠期不饲喂的后续效应,饲喂日粮与对照组一致。结果表明:(1)草粉组妊娠期的背膘增厚显着高于对照组和对照Ⅰ组(P<0.05);(2)对照Ⅰ组和10%、15%、20%苜蓿草粉组的初生活仔数有所提高,初生活仔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初生窝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4.88%、6.89%、12.31%、24.48%,弱仔率分别降低了53.44%、36.39%、87.37%、62.78%,但均未达到差异显着程度;(3)与对照组相比,草粉组的胰岛素含量有所上升,且差异显着(P<0.05);草粉组血清中的总蛋白含量比对照组和对照Ⅰ组高,其中20%草粉组含量最高,差异显着(P>0.05);各草粉组胆固醇含量有所下降,对照Ⅰ组和草粉组的IGF-Ⅰ含量均比对照组高,但未达到差异显着水平。(4)草粉组初乳中的乳蛋白、乳糖、乳脂肪均有所增加,且20%草粉组的乳蛋白和乳脂肪与对照组有显着的提高(P>0.05)。由此可得结论,妊娠期母猪日粮中使用20%的苜蓿草粉效果最佳,后备期母猪使用苜蓿草粉对妊娠期有良好的后续效应。试验三:不同苜蓿草粉水平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二的所有妊娠母猪进入哺乳期作为本试验的试验母猪,从妊娠期对照组的12头母猪中随机选取6头作为哺乳期的对照组,其他各组将每组母猪随机分成2个处理,分别为:5%草粉组和10%草粉组,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结果表明:(1)哺乳期添加草粉可以提高母猪的采食量,减少背膘损失量(P<0.05),以5%的草粉添加量为宜。(2)草粉组7 d窝重和14 d窝重比对照组高,且5%草粉组高于10%草粉组;断奶窝重5%草粉组高于10%草粉组。(3)与对照组相比,妊娠期的对照Ⅰ组和20%草粉组在哺乳期饲喂10%的草粉,其胰岛素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哺乳期各个草粉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得,哺乳期母猪日粮中使用5%的苜蓿草粉水平效果最佳。综合得出,后备期添加5%的苜蓿草粉不会影响后备母猪生长但会提高发情率,后备期母猪饲粮中使用5%草粉妊娠期不使用时,对母猪的繁殖有良好的后续效应;妊娠期饲粮中使用20%的苜蓿草粉水平,产活仔率和初生窝重最佳;哺乳期饲粮中使用5%的苜蓿草粉对母猪的采食量和仔猪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

二、初乳的营养价值与利用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初乳的营养价值与利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哺乳期山羊乳脂质组成及其消化吸收特性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山羊乳概述
        1.1.1 产量及消费现状
        1.1.2 营养价值
        1.1.3 山羊乳脂研究现状
    1.2 乳脂的消化特性
        1.2.1 乳脂的消化过程
        1.2.2 乳脂组成对消化过程的影响
        1.2.3 研究模型及现状
    1.3 乳脂的吸收特性
        1.3.1 乳脂的吸收过程
        1.3.2 乳脂组成对吸收过程的影响
        1.3.3 研究模型及现状
    1.4 立题背景与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脂质提取
        2.3.2 脂肪酸组成分析
        2.3.3 Sn-2 脂肪酸组成分析
        2.3.4 甘油酯组成分析
        2.3.5 磷脂组成分析
        2.3.6 胆固醇含量分析
        2.3.7 乳脂乳液制备
        2.3.8 粒径分析
        2.3.9 电位分析
        2.3.10 微观结构表征
        2.3.11 婴儿体外消化模型构建
        2.3.12 消化过程中脂肪酸释放行为表征
        2.3.13 Caco-2 细胞培养
        2.3.14 Caco-2 细胞存活率测定
        2.3.15 肠上皮细胞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2.3.16 脂质摄取分析
        2.3.17 实时定量PCR检测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
        2.3.18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不同哺乳期山羊乳脂质谱的比较研究
        3.1.1 脂肪酸组成
        3.1.2 Sn-2 脂肪酸组成
        3.1.3 甘油酯组成
        3.1.4 磷脂组成
        3.1.5 胆固醇含量
        3.1.6 脂肪球微观形态
    3.2 不同哺乳期山羊乳脂质消化特性的比较研究
        3.2.1 物理化学稳定性
        3.2.2 游离脂肪酸释放率及释放动力学
        3.2.3 甘油酯组成变化
        3.2.4 游离脂肪酸组成
    3.3 不同哺乳期山羊乳脂质吸收特性的比较研究
        3.3.1 乳脂消化产物对Caco-2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3.2 Caco-2 细胞分化后期的跨膜电阻值变化
        3.3.3 乳脂的肠道摄取
        3.3.4 脂质吸收相关基因表达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附录 Ⅱ: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微胶囊化松针酵素粉加工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松针
        1.1.1 松针中的活性成分
        1.1.2 松针的产品开发
    1.2 松针酵素的研发进展
        1.2.1 松针酵素的发酵工艺
        1.2.2 松针酵素的营养物质及功效
        1.2.3 松针酵素粉的加工瓶颈
    1.3 W/O/W复乳化技术在微胶囊制备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3.1 W/O/W复乳化简介
        1.3.2 W/O/W复乳化在微胶囊制备中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
2 松针酵素微胶囊化预处理技术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主要材料
        2.2.2 实验试剂
        2.2.3 主要实验仪器
    2.3 方法
        2.3.1 冻干法制备松针酵素粉
        2.3.2 喷雾干燥法制备松针酵素酵素粉
        2.3.3 原料预处理
        2.3.4 主要指标测定方法
        2.3.5 不同工艺对松针酵素W/O初乳的影响探究
        2.3.6 不同工艺对松针酵素W/O/W复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探究
        2.3.7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松针酵素干燥特性分析
        2.4.2 松针酵素乳液制备条件优化
    2.5 本章小结
3 微胶囊化松针酵素粉喷雾干燥工艺优化
    3.1 前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试剂
        3.2.3 主要实验仪器
    3.3 方法
        3.3.1 松针酵素粉指标测定方法
        3.3.2 单因素实验设计
        3.3.3 松针酵素粉品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3.3.4 响应面设计配方优化
        3.3.5 松针酵素粉电镜扫描
        3.3.6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分析
        3.4.1 W/O初乳油水比对松针酵素粉的影响
        3.4.2 助干剂与初乳比例对松针酵素粉的影响
        3.4.3 助干剂组分对松针酵素粉的影响
        3.4.4 进风温度对松针酵素粉的影响
        3.4.5 松针酵素粉相关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结果
        3.4.6 响应面实验结果
        3.4.7 最优工艺验证实验
        3.4.8 最优松针酵素粉工艺产品扫描电镜图
    3.5 本章小结
4 微胶囊化松针酵素粉体外消化特性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试剂
        4.2.3 实验仪器
    4.3 方法
        4.3.1 松针酵素粉的制备
        4.3.2 体外模拟消化实验
        4.3.3 计算方法
        4.3.4 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分析
        4.4.1 两种松针酵素粉模拟消化结果
        4.4.2 两种松针酵素粉胃环境模拟消化动力学方程分析
        4.4.3 两种松针酵素粉肠环境模拟消化动力学方程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以微胶囊化松针酵素粉为基料的代餐粉配方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1 实验材料
        5.2.2 主要实验试剂
        5.2.3 实验仪器
    5.3 方法
        5.3.1 松针酵素粉的制备
        5.3.2 板栗粉的制备
        5.3.3 营养成分的测定
        5.3.4 代餐粉配方筛选
        5.3.5 代餐粉感官评价
    5.4 结果与分析
        5.4.1 不同配粉的营养成分分析
        5.4.2 代餐粉配方计算结果
        5.4.3 不同组分配比对代餐粉综合评价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牛初乳的化学组成、动态变化及资源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牛初乳的基本化学成分及其动态变化
2 牛初乳中的生物活性因子
3 牛初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4 牛初乳产品的安全性
5 新疆的牛初乳资源

(4)不同泌乳时间驼初乳的氨基酸组成和氨基酸评分(论文提纲范文)

1 驼初乳和常乳的AA含量和组成
2 人体蛋白质AA模式及其和驼初乳、常乳的比较
3 驼初乳和常乳的氨基酸评分

(5)不同泌乳期驴乳与牛乳乳清和乳脂肪球膜蛋白质组学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驴乳的研究进展
        1.1.1 驴的泌乳规律
        1.1.2 驴乳的理化特性
        1.1.3 驴乳的营养成分
        1.1.4 驴乳的其他特性
    1.2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1.2.1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
    1.3 乳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1.3.1 乳清蛋白质组学
        1.3.2 乳脂肪球膜蛋白组学
    1.4 立题依据与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驴初乳和驴常乳乳清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试剂
        2.2.3 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驴乳乳清蛋白的提取
        2.3.2 驴乳清蛋白的胰蛋白酶消化
        2.3.3 驴乳乳清蛋白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分析
        2.3.4 驴乳乳清蛋白的鉴定与定量分析
        2.3.5 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学分析
        2.3.6 液相色谱-平行反应监测/质谱(LC-PRM/MS)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质谱(LC-MS/MS)法分析驴初乳和驴常乳的乳清蛋白
        2.4.2 驴初乳和驴常乳乳清差异性表达蛋白定量分析
        2.4.3 驴初乳与驴常乳乳清蛋白的GO功能注释分析
        2.4.4 驴初乳与驴常乳乳清蛋白的KEGG通路分析
        2.4.5 驴初乳与驴常乳乳清蛋白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2.4.6 驴初乳与驴常乳差异表达乳清蛋白的平行反应监测(PRM)分析
    2.5 讨论与小结
        2.5.1 讨论
        2.5.2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驴初乳和驴常乳MFGM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试剂
        3.2.3 试验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驴乳MFGM蛋白的提取
        3.3.2 驴乳MFGM蛋白的胰蛋白酶消化
        3.3.3 驴乳MFGM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分析
        3.3.4 驴乳MFGM蛋白的鉴定与定量分析
        3.3.5 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学分析
        3.3.6 液相色谱-平行反应监测/质谱(LC-PRM/MS)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质谱(LC-MS/MS)法分析驴初乳和驴常乳的MFGM蛋白
        3.4.2 驴初乳和驴常乳MFGM差异性表达蛋白定量分析
        3.4.3 驴初乳与驴常乳MFGM蛋白的GO功能注释分析
        3.4.4 驴初乳与驴常乳MFGM蛋白的KEGG通路分析
        3.4.5 驴初乳与驴常乳MFGM蛋白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3.4.6 驴初乳与驴常乳差异表达乳清蛋白的平行反应监测(PRM)分析
    3.5 讨论与小结
        3.5.1 讨论
        3.5.2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泌乳期驴乳与牛乳乳清蛋白质组学差异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试剂
        4.2.3 试验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不同泌乳期驴乳与牛乳乳清的提取
        4.3.2 不同泌乳期驴乳与牛乳乳清的胰蛋白酶消化
        4.3.3 不同泌乳期驴乳与牛乳乳清蛋白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分析
        4.3.4 不同泌乳期驴乳与牛乳乳清蛋白的鉴定与数据分析
        4.3.5 不同泌乳期驴乳与牛乳乳清蛋白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学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质谱(LC-MS/MS)法分析不同泌乳期驴乳和牛乳乳清蛋白
        4.4.2 不同泌乳期人乳与牛乳乳清蛋白的GO功能注释分析
        4.4.3 不同泌乳期驴乳与牛乳乳清蛋白KEGG通路分析
        4.4.4 驴乳与牛乳乳清蛋白质组的差异分析
        4.4.5 驴乳与牛乳乳清蛋白质组随泌乳期变化的差异分析
    4.5 讨论与小结
        4.5.1 讨论
        4.5.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泌乳期驴乳与牛乳MFGM蛋白质组学差异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试剂
        5.2.3 试验设备
    5.3 试验方法
        5.3.1 不同泌乳期驴乳与牛乳乳清的提取
        5.3.2 不同泌乳期驴乳与牛乳乳清的胰蛋白酶消化
        5.3.3 不同泌乳期驴乳与牛乳乳清蛋白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分析
        5.3.4 不同泌乳期驴乳与牛乳乳清蛋白的鉴定与数据分析
        5.3.5 不同泌乳期驴乳与牛乳乳清蛋白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学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质谱(LC-MS/MS)法分析不同泌乳期驴乳和牛乳MFGM蛋白
        5.4.2 不同泌乳期人乳与牛乳乳清蛋白的GO功能注释分析
        5.4.3 不同泌乳期驴乳与牛乳乳清蛋白KEGG通路分析
        5.4.4 驴乳与牛乳MFGM蛋白质组的差异分析
        5.4.5 驴乳与牛乳MFGM蛋白质组随泌乳期变化的差异分析
    5.5 讨论与小结
        5.5.1 讨论
        5.5.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基于组学技术分析山羊乳与牛乳乳清蛋白与脂肪球膜蛋白组成及消化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乳蛋白概述
        1.1.1 酪蛋白
        1.1.2 乳清蛋白
        1.1.3 乳脂肪球膜蛋白
    1.2 蛋白质组学概述
        1.2.1 蛋白质组学
        1.2.2 蛋白质组学技术
        1.2.3 生物信息学分析
    1.3 乳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1.3.1 乳蛋白质组学
        1.3.2 乳清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1.3.3 乳脂肪球膜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1.4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本文研究目的
        1.4.2 本文研究意义
        1.4.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山羊乳与牛乳乳清蛋白/乳脂肪球膜蛋白定性分析
    2.1 材料与设备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样品预处理
        2.2.2 蛋白样品酶解
        2.2.3 纳升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
        2.2.4 Orbitrap超高分辨质谱仪鉴定
        2.2.5 蛋白质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乳清蛋白的鉴定
        2.3.2 乳清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3.3 乳脂肪球膜蛋白的鉴定
        2.3.4 乳脂肪球膜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iTRAQ标记定量分析山羊乳与牛乳乳清蛋白/乳脂肪球膜蛋白
    3.1 材料与设备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样品预处理
        3.2.2 蛋白样品酶解
        3.2.3 iTRAQ标记
        3.2.4 液质联用分析
        3.2.5 蛋白质的定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乳清蛋白的定量
        3.3.2 乳清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3.3 乳脂肪球膜蛋白的定量
        3.3.4 乳脂肪球膜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山羊初乳与常乳乳清蛋白/乳脂肪球膜蛋白定性分析
    4.1 材料与设备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样品预处理
        4.2.2 蛋白样品酶解
        4.2.3 纳升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
        4.2.4 Orbitrap超高分辨质谱仪鉴定
        4.2.5 蛋白质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乳清蛋白的鉴定
        4.3.2 乳清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3.3 乳脂肪球膜蛋白的鉴定
        4.3.4 乳脂肪球膜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iTRAQ标记定量分析山羊初乳与常乳乳清蛋白/乳脂肪球膜蛋白
    5.1 材料与设备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备
    5.2 试验方法
        5.2.1 样品预处理
        5.2.2 蛋白样品酶解
        5.2.3 iTRAQ标记
        5.2.4 液质联用分析
        5.2.5 蛋白质的定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乳清蛋白的定量
        5.3.2 乳清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5.3.3 乳脂肪球膜蛋白的定量
        5.3.4 乳脂肪球膜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山羊初乳与常乳体外消化特性的研究
    6.1 材料与设备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设备
    6.2 试验方法
        6.2.1 模拟婴儿体外胃肠消化
        6.2.2 Zeta电位的测定
        6.2.3 粒径的测定
        6.2.4 SDS-PAGE电泳
        6.2.5 肽段的鉴定
        6.2.6 数据分析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山羊初乳与常乳各消化样品Zeta电位的比较
        6.3.2 山羊初乳与常乳各消化样品粒径的比较
        6.3.3 山羊初乳与常乳各消化样品SDS-PAGE电泳结果分析
        6.3.4 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肽段鉴定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全文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7)益生菌发酵饲料对妊娠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益生菌概述
        1.1.1 益生菌菌株的选择标准和要求
        1.1.2 益生菌在食品中的应用
    1.2 益生菌发酵饲料概述
        1.2.1 益生菌发酵饲料菌种
        1.2.2 益生菌发酵饲料的类型
    1.3 益生菌发酵饲料的优点
        1.3.1 扩充饲料原料,降低生产成本
        1.3.2 阻抑病菌生长,维护胃肠健康
        1.3.3 改善饲料适口性,增加采食量
        1.3.4 营养丰富,提高动物生长性能
        1.3.5 增强免疫效力,提高抗病能力
        1.3.6 减少臭气排放,避免环境污染
    1.4 益生菌发酵饲料在畜禽养殖上的应用
        1.4.1 益生菌发酵饲料在禽生产上的应用
        1.4.2 益生菌发酵饲料在牛生产上的应用
        1.4.3 益生菌发酵饲料在羊生产上的应用
        1.4.4 益生菌发酵饲料在猪生产上的应用
    1.5 影响母猪生产性能的因素
        1.5.1 母猪配种年龄及产仔胎次
        1.5.2 日粮营养水平
        1.5.3 品种和配种季节
        1.5.4 其他因素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益生菌发酵对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动物
        2.1.2 试验试剂与仪器
        2.1.3 益生菌发酵饲料制备
        2.1.4 饲料营养成分测定
        2.1.5 饲料菌种及含量测定
        2.1.6 母猪采食量测定
        2.1.7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益生菌发酵对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
        2.2.2 益生菌发酵对饲料菌种的影响
        2.2.3 益生菌发酵饲料对母猪采食量的影响
    2.3 讨论
        2.3.1 益生菌发酵对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
        2.3.2 益生菌发酵对饲料菌种的影响
        2.3.3 益生菌发酵饲料对母猪采食量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益生菌发酵饲料对母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孕酮含量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
        3.1.2 试验仪器
        3.1.3 母猪血液生理指标测定
        3.1.4 母猪血液生化指标测定
        3.1.5 母猪血液孕酮含量测定
        3.1.6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益生菌发酵饲料对母猪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3.2.2 益生菌发酵饲料对母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2.3 益生菌发酵饲料对母猪孕酮含量的影响
    3.3 讨论
        3.3.1 益生菌发酵饲料对母猪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3.3.2 益生菌发酵饲料对母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3.3 益生菌发酵饲料对母猪孕酮含量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益生菌发酵饲料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动物
        4.1.2 试验试剂与仪器
        4.1.3 母猪背膘厚度测定
        4.1.4 猪常乳成分测定
        4.1.5 猪初乳免疫球蛋白测定
        4.1.6 母猪生产性能测定
        4.1.7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益生菌发酵饲料对母猪背膘厚度的影响
        4.2.2 益生菌发酵饲料对母猪常乳成分的影响
        4.2.3 益生菌发酵饲料对猪初乳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4.2.4 益生菌发酵饲料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4.3 讨论
        4.3.1 益生菌发酵饲料对母猪背膘厚度的影响
        4.3.2 益生菌发酵饲料对母猪常乳成分的影响
        4.3.3 益生菌发酵饲料对猪初乳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4.3.4 益生菌发酵饲料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8)驴乳与牛乳理化性质及乳清蛋白质差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驴乳、牛乳概述
    1.2 蛋白质二级结构研究进展
        1.2.1 蛋白质二级结构概述
        1.2.2 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方法
        1.2.3 蛋白质二级结构研究进展
    1.3 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1.3.1 蛋白质组学概述
        1.3.2 蛋白质组学主要研究技术
        1.3.3 乳蛋白质组学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不同泌乳期驴乳与牛乳理化指标及营养成分的研究
    2.1 试验材料
        2.1.1 样品采集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相对密度测定
        2.2.2 比重测定
        2.2.3 电导率测定
        2.2.4 折光度测定
        2.2.5 pH的测定
        2.2.6 酸度的测定
        2.2.7 热稳定性测定
        2.2.8 乳蛋白质含量测定
        2.2.9 乳脂肪含量测定
        2.2.10 乳灰分含量测定
        2.2.11 乳乳糖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第三章 不同泌乳期驴乳与牛乳氨基酸组成及营养评价的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样品采集
        3.1.2 主要试剂
    3.2 试验方法
        3.2.1 前处理
        3.2.2 色谱条件
        3.2.3 模糊识别法
        3.2.4 氨基酸比值系数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氨基酸成分分析
        3.3.2 模糊识别分析
        3.3.3 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分析
第四章 不同泌乳期驴乳与牛乳蛋白质差异性研究
    4.1 试验材料
        4.1.1 样品采集
        4.1.2 主要试剂
        4.1.3 仪器与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乳清蛋白二级结构
        4.2.2 乳清蛋白蛋白质组成及功能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乳清蛋白二级结构分析
        4.3.3 不同泌乳期驴乳与牛乳乳清蛋白的 GO 功能注释分析
        4.3.4 不同泌乳期驴乳与牛乳的 KEGG 通路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讨论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缩略语表
1 文献综述
    1.1 苜蓿的营养价值与研究现状
        1.1.1 蛋白质的营养与功能
        1.1.2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与功能
        1.1.3 维生素的营养与功能
        1.1.4 苜蓿提取物的营养与功能
        1.1.4.1 苜蓿叶蛋白的营养与功能
        1.1.4.2 苜蓿多糖的营养与功能
        1.1.4.3 苜蓿皂苷的营养与功能
        1.1.4.4 苜蓿黄酮的营养与功能
        1.1.4.5 膳食纤维的营养与功能
    1.2 青贮苜蓿的研究与应用
        1.2.1 青贮添加剂
        1.2.1.1 发酵促进剂
        1.2.1.2 发酵抑制剂
        1.2.1.3 营养性添加剂
        1.2.2 青贮苜蓿制作工艺
        1.2.2.1 半干青贮
        1.2.2.2 拉伸膜裹包青贮
        1.2.2.3 混合青贮
        1.2.3 青贮苜蓿品质的影响因素
        1.2.4 青贮苜蓿与苜蓿草粉的营养价值比较
    1.3 日粮纤维在初产母猪上的应用机理
        1.3.1 母猪的营养与繁殖
        1.3.2 母猪利用日粮纤维的营养学机理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设计
    3.3 饲养管理
    3.4 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3.5 样本采集与制备
        3.5.1 青贮苜蓿与饲料样品的采集
        3.5.2 血样的采集与制备
        3.5.3 初乳样品的采集
    3.6 测定项目与方法
        3.6.1 常规营养成分
        3.6.2 pH值
        3.6.3 菌落数
        3.6.4 氨态氮
        3.6.5 挥发性脂肪酸
        3.6.6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3.6.7 背膘厚度
        3.6.8 血清激素水平
        3.6.9 血清免疫指标
        3.6.10 血清抗氧化指标
        3.6.11 初乳成分
        3.6.12 日采食量
        3.6.13 母猪繁殖性能
        3.6.14 仔猪生长性能
    3.7 数据统计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背膘厚度的影响
    4.2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4.3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初乳成分的影响
    4.4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哺乳期日采食量和仔猪窝重的影响
    4.5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仔猪初生和断奶均匀度的影响
    4.6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仔猪均重和日增重的影响
    4.7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4.8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4.9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4.10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仔猪血清激素水平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4.11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仔猪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5 讨论
    5.1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背膘厚度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5.2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初乳成分及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5.3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及其仔猪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5.4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及其仔猪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5.5 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及其仔猪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6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10)不同苜蓿草粉水平对初产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英文缩写及中文注释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及应用
        1.1.1 紫花苜蓿中粗蛋白的营养及作用
        1.1.2 紫花苜蓿中粗纤维的营养及作用
        1.1.3 紫花苜蓿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及作用
        1.1.4 紫花苜蓿的提取物及其作用
        1.1.4.1 苜蓿多糖
        1.1.4.2 苜蓿黄酮
        1.1.4.3 苜蓿皂苷
    1.2 母猪的营养特点及利用苜蓿草粉的生物学基础
        1.2.1 母猪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
        1.2.1.1 后备母猪的营养特点
        1.2.1.2 妊娠母猪的营养特点
        1.2.1.3 哺乳期母猪的营养特点
        1.2.2 母猪利用苜蓿草粉的生物学基础
    1.3 苜蓿产品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3.1 苜蓿产品在牛生产业中的应用
        1.3.2 苜蓿产品在羊生产业中的应用
        1.3.3 苜蓿产品在育肥猪生产中的应用
        1.3.4 苜蓿产品在母猪和仔猪中的应用
        1.3.5 苜蓿产品在家禽中的应用
2 引言
    2.1 试验设计
3 试验一:不同苜蓿草粉水平对母猪后备期生产性能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3.1.2 苜蓿草粉
        3.1.3 后备母猪饲喂方式及日粮配方
    3.2 试验指标的收集与方法
        3.2.1 试验样品的采集
        3.2.2 血样的采集和处理
        3.2.3 试验测试指标
    3.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5 讨论
        3.5.1 不同苜蓿草粉水平对后备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3.5.2 不同苜蓿草粉水平对后备母猪发情率的影响
        3.5.3 不同苜蓿草粉水平对后备母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6 小结
4 试验二:不同苜蓿草粉水平对妊娠期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4.1.2 苜蓿草粉
        4.1.3 妊娠母猪饲喂管理及日粮配方
    4.2 试验指标的收集
        4.2.1 试验样品的收集与处理
        4.2.2 血样的采集和处理
        4.2.3 母猪背膘的测量
        4.2.4 初乳的采集
    4.3 数据统计与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5 讨论
        4.5.1 不同苜蓿草粉水平对妊娠母猪背膘厚的影响
        4.5.2 不同苜蓿草粉水平对妊娠母猪产仔数及其仔猪个体重的影响
        4.5.3 不同苜蓿草粉水平对妊娠母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5.4 不同苜蓿草粉水平对母猪初乳成分的影响
    4.6 小结
5 试验三不同苜蓿草粉水平对哺乳期母猪和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5.1.2 苜蓿草粉
        5.1.3 哺乳期母猪饲喂管理及日粮配方
    5.2 试验指标的收集
        5.2.1 试验样品的收集与处理
        5.2.2 血样的采集和处理
        5.2.3 母猪背膘的测量
    5.3 数据统计及分析
    5.4 结果及分析
    5.5 讨论
        5.5.1 不同苜蓿草粉水平对哺乳期母猪背膘损失及采食量的影响
        5.5.2 不同苜蓿草粉水平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5.5.3 不同苜蓿草粉水平对哺乳期母猪血清生化水平的影响
    5.6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ABSTRACT

四、初乳的营养价值与利用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哺乳期山羊乳脂质组成及其消化吸收特性的比较研究[D]. 张妍. 江南大学, 2021(01)
  • [2]微胶囊化松针酵素粉加工关键技术研究[D]. 罗奡劼.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3]牛初乳的化学组成、动态变化及资源利用[J]. 何晓瑞,刘朋龙,陆东林,李景芳,徐敏,王浩清. 新疆畜牧业, 2020(05)
  • [4]不同泌乳时间驼初乳的氨基酸组成和氨基酸评分[J]. 李惠,陆范璟,李景芳,陆东林. 新疆畜牧业, 2020(03)
  • [5]不同泌乳期驴乳与牛乳乳清和乳脂肪球膜蛋白质组学差异研究[D]. 李玮轩.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6]基于组学技术分析山羊乳与牛乳乳清蛋白与脂肪球膜蛋白组成及消化特性[D]. 孙玉雪. 吉林大学, 2019(02)
  • [7]益生菌发酵饲料对妊娠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D]. 田和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3)
  • [8]驴乳与牛乳理化性质及乳清蛋白质差异性研究[D]. 张正翰.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2)
  • [9]日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青贮苜蓿对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D]. 王腾飞. 河南农业大学, 2018(02)
  • [10]不同苜蓿草粉水平对初产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D]. 齐梦凡. 河南农业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初乳的营养价值及利用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