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壮苗剂应用初探

水稻壮苗剂应用初探

一、水稻应用壮秧剂技术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陈杰,夏贤格,陈展鹏,涂军明,曹志刚,张群,金红梅,程建平,张枝盛[1](2020)在《鄂东南双季稻双机插栽培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鄂东南双季稻种植存在劳动力投入大、茬口紧、缓苗期长、机插秧基本苗不够等问题,通过开展双季稻周年高产高效研究,发现早稻两优287搭配晚稻泰优398双机插模式两季产量高,整体生育期较短,生产风险低,集成双季稻规模机械化双机插栽培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

马佳颖,李娜,苍柏峰,宋泽,苏庆旺,姜浩,王东超,杨美英,武志海[2](2019)在《不同菌剂与壮秧剂组合施用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验以水稻品种吉农大838为材料,以稻小孩壮秧剂混拌床土为对照,选择不同用量3种菌剂与壮秧剂组合共6个处理,测定水稻播种后25 d秧苗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喷施0.25 ml 360°菌剂处理秧苗与对照相比,根条数、茎基宽、秧苗干重均高于对照,株高略小于对照,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菌剂与壮秧剂适宜量组合施用有提高育壮秧的效果。

徐红涛[3](2017)在《木醋液对水稻秧苗素质和立枯病抑制效果的影响》文中指出秸秆、木材等可燃烧的生物质原料进行无氧(或者限氧)热裂解可产出木醋液。木醋液是一种酸性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作为抑菌和杀菌剂、生长促进剂、叶面肥、杀虫剂可应用于农业生产,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病虫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水稻秧苗立枯病是全国水稻种植区广泛存在一种土传疾病,特点是传播速度快,难以控制。目前控制水稻秧苗立枯病主要是化学农药,在有机种植方式下不能使用,采用材料替代化学农药控制水稻秧苗立枯病是有机水稻种植必须突破的关键环节。木醋液含有有机酸和大量有机营养物质,稀释一定倍数可以有效抑制水稻秧苗立枯病的发生和控制水稻秧苗立枯病的蔓延,并且促进水稻秧苗的生长。本文以水稻秧苗为研究材料进行育秧试验,探究木醋液抑制水稻秧苗立枯病和提高水稻秧苗素质的最佳施用方法。具体研究结果如下:50倍木醋液处理水稻秧苗素质最佳,其次是100倍木醋液处理。不同浓度木醋液对水稻秧苗株高影响不明显;水稻秧苗叶绿素随着木醋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秧苗生长第20天时,50倍木醋液处理相比CK叶绿素含量增加108.37%,相比化学壮秧剂育秧处理增加32.51%。50倍木醋液处理秧苗叶绿素含量增加最快;50倍木醋液处理根系生长状况与化学壮秧剂处理相差不大;木醋液处理的水稻秧苗生物量明显高于CK和化学壮秧剂处理。不同处理下的水稻秧苗的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化学壮秧剂处理、100倍液木醋液处理水稻秧苗干物质积累量相比其他处理高,300倍液木醋液处理水稻秧苗干物质积累量最低,但是仍明显高于CK处理,木醋液育秧均达到水稻机插育秧百株干重3g以上的壮秧标准。在水稻育秧的过程中,各处理水稻秧苗的氮磷钾积累量呈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在水稻育秧的后期达到平缓状态。木醋液浓度越高秧苗氮磷钾积累量越高,其中化学壮秧剂处理水稻秧苗氮磷钾积累量最高,50倍液处理水稻秧苗氮磷钾积累量最高。木醋液处理可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其中100倍液处理可有效的延缓土壤速效养分下降趋势,这一趋势和木醋液处理对秧苗氮磷钾含量有提高作用表现一致。各处理土壤的p H值随着水稻秧苗的生长呈现为缓慢上升的趋势,到水稻育秧的后期,木醋液200倍液处理、300倍液处理土壤pH均高于5.5,空白对照pH最大达到5.84,其它处理基本处于最适宜pH4.55.5的范围之内。50倍木醋液处理对水稻秧苗立枯病防治效果最佳,为43.37%。研究结果表明,木醋液处理条件下,水稻秧苗防治效果与土壤pH极显着负相关,与植物全氮、全磷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

宋云生[4](2017)在《不同类型品种水稻钵苗机插产量形成特征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针对水稻钵苗机械化育、插秧发展中主要存在的技术问题,于2011~2013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基地,以及江苏省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进行试验。选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种植的4种不同熟期类型水稻品种(组合),包括常规中粳、常规晚粳、杂交晚粳和杂交中籼,开展了不同类型品种水稻钵苗机插产量形成特征及若干栽培调控技术研究。试验包括不同类型品种水稻钵苗适宜机插秧龄和每穴苗数的定量、机插钵苗产量构成因素特征分析、机插钵苗物质生产和光合特性分析、机插钵苗产量形成优势及主要生理生态特点等。并选用其中有代表性的品种(常规中粳)对机插钵苗秧苗素质的调控、机插钵苗分蘖发生特性及成穗规律进行专题试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4种类型品种在不同秧龄和每穴苗数下的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变异,表现为杂交中籼>杂交晚粳>常规晚粳>常规中粳。产量构成方面,4种类型品种千粒重变异最小,常规中粳和常规晚粳以穗数的变异最大,其次为粒数和结实率;杂交晚粳和杂交中籼以粒数的变异最大,其次为结实率和穗数。因此生产上必须合理安排品种秧龄和每穴苗数,构建合理产量结构,发挥较大产量潜力。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4种类型品种均以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和贡献最小,常规中粳以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其次为粒数和结实率;常规晚粳则穗数和粒数的作用均较大,穗数略高,其次为结实率。2个杂交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表现一致,以粒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其次为结实率、穗数。在高产栽培上,4种类型品种在兼顾千粒重的同时,常规中粳要进一步提高穗数,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每穗粒数与结实率。常规晚粳仍应把穗数放在第一位,协调穗粒数,并提高结实率。而杂交晚粳和杂交中籼则是在一定的穗数基础上,主攻粒数和结实率。2.钵苗机插条件下,不同类型品种水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不同。稻谷产量趋势与抽穗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大小顺序一致,与播种至拔节期和拔节至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收获指数有所不同。与杂交中籼稻相比,干物质生产方面,粳稻群体生长协调质量高,播种至拔节期物质积累量适宜,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物质生产能力强,尤其是杂交晚粳在抽穗后,物质生产能力较强,干物质积累量大,因此其产量也特别高。光合生产方面,杂交晚粳稻的优势主要在抽穗以后,即抽穗后LAI大,光合势高,后期群体透光率和叶绿素含量都较高。3.以常规中粳为代表性品种,分析了钵苗机插水稻分蘖发生特性和成穗规律。在适宜每穴苗数条件下,机插钵苗秧田期已有分蘖发生,栽后缓苗快,属秧田、本田两段高峰型分蘖模式。本田起始分蘖为主茎第4蘖位,主发蘖位为第4~7蘖位和第4蘖位的二级蘖位。分蘖穗主要来源于第5~7中位蘖和少量低位蘖及二级蘖位。中部蘖位为水稻钵苗优势蘖位。生产上应根据钵苗分蘖成穗特点,建立配套水稻钵苗机械化生产的肥水管理等措施,充分发挥主茎中部优势蘖位分蘖成穗以塑造高产群体。4.与水稻毯状小苗机插相比,机插钵苗缓苗期短,早生快发,高峰苗数较小,但成穗率高。钵苗机插水稻生育中、后期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相对较高,抽穗后群体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等光合物质生产指标均显着或极显着高于毯苗机插,其中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增加9.28%;钵苗机插水稻抽穗后根系活力各项指标均较优,乳熟期颖花根活量提高14.36%.钵苗机插水稻具有显着的增产优势,比毯苗机插平均增产10.09%,其产量形成优势的主要特征是“穗大粒多”。5.秧龄对各类型品种产量的影响(极)显着,生育期相对较短的常规中粳和杂交中籼品种分别以秧龄25~30d和25 d产量最高;生育期较长、熟期较迟的晚粳类型品种,常规晚粳以秧龄30~35 d产量最高,杂交晚粳以秧龄30d产量最高。每穴苗数对各类型品种产量的影响极显着,常规稻品种以每穴3苗或4苗条件下产量最高,杂交稻品种的产量以每穴2苗最高,其中杂交粳稻每穴2、3苗,杂交籼稻每穴1、2苗。秧龄X每穴苗数互作效应对常规稻品种产量的影响(极)显着,随着秧龄的延长,取得较高产量的每穴苗数有逐渐增加趋势。互作对杂交稻品种的效应不显着。本试验品种钵苗机插条件下秧龄和每穴苗数的高产最优组合分别为,常规中粳品种秧龄25~30 d,每穴3~4苗;常规晚粳品种秧龄30~35 d,每穴3~4苗;杂交粳稻秧龄30 d,每穴苗数2~3苗;杂交籼稻秧龄25 d,每穴苗数2苗。6.以常规中粳为代表性品种,研究了水稻机插钵苗秧苗素质的调控。播种量试验中,钵苗的秧苗素质随播量的增加而趋劣。高播量处理秧苗素质较差,低播量处理秧苗难以配套插秧机移栽。偏大穗型常规粳稻品种武运粳24号适宜的播量为45~60 g·盘-1 平均每孔成苗3~4株;秧田水分管理下,旱育钵苗群体带蘖率和叶片叶绿素含量较湿润秧有一定优势。旱育方式推迟水稻群体茎蘖滞增期,叶片叶绿素降解率低、持绿能力较强,该试验条件下适栽秧龄可延长至35 d;二次化学调控中,适量、适时二次组合化控可显着提高秧苗素质,有效控制苗高,增加秧苗整齐度。在具体调控措施上,认为播量45 g·盘-1、旱育方式下,每100 kg底土拌入0.5 kg壮秧剂,2叶期每盘施多效唑0.06 g,钵苗秧苗素质表现最佳。

周才良[5](2016)在《机插水稻不同育秧基质配方试验》文中提出为掌握机插水稻不同育秧基质配方应用效果,以二合土为营养土对照,比较研究了3个品牌基质及其与干细土、壮秧剂混拌的不同配方基质育秧应用试验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基质育秧与营养土对照相比,明显提高秧苗素质,产量结构合理,增产效果极显着。尤其是育苗基质3+二合土+壮秧剂配方增产效果最优。

魏广彬,金军,钟剑文,孙和平,朱萍,童璐,徐蕊,李勇[6](2016)在《基质拌和壮秧剂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明确基质拌和壮秧剂的育秧效果及其必要性,选用3种壮秧剂产品,研究了使用壮秧剂拌和基质后对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拌和供试壮秧剂对水稻秧苗的成秧率、不定根数、盘根力3个指标均无显着影响,但能显着降低秧苗的整齐度;与供试基质拌和后,两种壮秧剂产品对水稻秧苗有显着的矮化、增粗、减少黄叶数的作用,另一种壮秧剂处理的水稻秧苗各项指标均与对照非常接近;各基质拌和壮秧剂处理均不能显着增加水稻产量。因此,建议采用纯基质育秧,并在适宜的秧龄移栽,避免使用超龄、超高秧苗;如秧苗不能适期栽插,可选用喷施类壮秧剂进行叶面喷施,以控制秧苗窜高及延长适栽秧龄。

彭龙龙[7](2016)在《氮肥运筹和播种量对双季稻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采用大区试验方法,2014年试验早、晚稻均选用井关插秧机,基肥一致,2个分蘖肥施氮水平(N1N4:42.5kg/hm2,N5N8:25kg/hm2),8个不同穗肥施氮比例(N1N8:0、20、50、80、17.5、37.5、67.5、97.5 kg/hm2),以不施肥为空白对照共9个处理,于抽穗期测定一次、二次枝梗数及颖花分化退化数,测于各生育期测定叶面积指数、叶绿素、植株各器官干物质重和含氮率,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2015试验早、晚稻杂交稻和常规稻不同盘播种量,早稻中嘉早17盘播种量75、85、95、115、125g/盘,株两优189盘播种量55、65、75、85、95g/盘,晚稻镇稻11盘播种量75、85、95、115、125g/盘,盛泰优722盘播种量45、55、65、75、85g/盘,于移栽前测定秧苗素质,移栽后调查基本苗和漏蔸率,记录出叶位点、分蘖位点,观察茎蘖动态及分蘖成穗率,抽穗期调查颖花数及穗部性状,干物质转运情况及产量。结果表明:(1)氮肥运筹对机插双季稻产量形成研究早稻株两优819产量较高的是氮肥后移处理,产量达到8000kg/hm2,空白处理为5500kg/hm2,氮肥后移处理有效穗、每穗粒数小于氮肥前移处理,结实率和千粒重大;晚稻H优518产量较高的处理是N4和N7且N4>N7,施肥处理产量均超过9400 kg/hm2。适宜的氮肥运筹,产量构成因子协调,有较高的结实率和有效穗,具体表现为栽后能早生快发,形成合理有效穗、枝梗及颖花数,干物质生产积累大,氮素吸收固定能力较强;施氮量的增加,中后期能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叶片SPAD下降速率慢。氮肥后移处理比氮肥前移处理优势明显,后期加大施肥量有利于群体干物质积累、增加颖花数,产量有明显的提高。N1N4在拔节期前氮素积累迅速且积累量大,到抽穗期后,氮素积累缓慢且比N5N8处理小,植株偏生产力、氮素收获指数、氮素生理利用率、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递减趋势,氮肥前移处理大于氮肥后移处理。(2)不同播种量对机插双季稻群体发育和产量构成的影响早、晚稻产量均表现为随着盘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株两优189产量最高的是zu85,中嘉早17产量最高的是zo95,镇稻11产量最高的是115,盛泰优722产量最高的是se75。分析表明,水稻分蘖主要发生在0/3、0/4、0/5、0/6、0/7一次分蘖和少量1/3、1/4、1/5二次分蘖,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分蘖发生时间、节位起始点推后,分蘖缺位增大,成穗率降低。机插稻大田发生分蘖的节位数随盘播种量增加而有所减少,在本试验各处理中,播种量大的比播种量少的减少1-2个发蘖节位,二次分蘖发生和利用明显弱化。不同蘖位分蘖发生与成穗比较,均为4-6位蘖发生率、成穗率明显高于高蘖位和二次分蘖,也证明机插稻分蘖发生利用的最适区段。杂交稻比常规稻有更强的分蘖能力和成穗率,分蘖时间速率加快,分蘖节位点起始点提前一个,分蘖发生率高,而且分蘖成穗率也高。

赵承森[8](2014)在《有机水稻苗床壮秧剂的研制》文中认为有机水稻苗床壮秧剂是水稻苗床育秧时添加的有机肥料,为水稻苗期生长提供营养物质,起到调酸、抑菌、预防生病的作用。有机水稻要求水稻整个生长过程不能添加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所以只能利用天然的物质经过简单地处理来研制该壮秧剂。有机水稻在插秧以后种植过程中的有机肥料常见,由于育秧的特殊,苗床壮秧剂一直是有机水稻的制约因素,因此,有机水稻苗床壮秧剂有机水稻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水稻壮秧剂是根据旱育苗生产实际以及水稻秧苗生理、生态特性及土壤理化性质,一次施入实现消毒、调酸、营养等多重功效,创造稻苗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控制地上部生长,促进地下部生长,达到防病壮秧的目的。壮秧剂内的各制剂间互相依赖,效果互补,综合作用,每个制剂中是根据组成的成分反映单一制剂的综合和各自独立作用。本实验通过4次单因素梯度对照实验,筛选出3%的豆粕为最佳氮源,3%豆粕在梯度上育秧表现最好,且明显好于其他肥源;因此3%的豆粕在水稻苗床壮秧剂中为氮源。筛选出钾源6%的生物黑炭在梯度上表现最佳,明显好于其他梯度。还筛选出经过活化后3%。的磷矿粉作为磷源。筛选出木醋液200倍稀释液作为调酸剂;同时木醋液200倍稀释液磷矿粉的活化剂。本实验还将筛选出来的4种最佳梯度的肥源进行肥料混合,如要达到最佳效果,微调各肥料之间的配比。因此,设计成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使该水稻壮秧剂更佳优化和合理,此实验最后选出最佳的豆粕3.5%、生物黑炭5.5%、磷矿粉3.5%。以及木醋液稀释液200倍。可将以上配方生产成成品,即可分成两个包装袋,其固体粉包袋成分含有混合调配后的豆粕35%、生物黑炭55%、磷矿粉3.5%、细土 6.5%(填充品);液体包为木醋液原液,将其稀释200倍,播种前浇灌使用。使用说明:整平苗床,浇透底水。本品拌过筛细土比例1:10。均匀的装入育秧盘中,,浇灌稀释200倍木醋液,播种,覆土。本实验通过国家壮秧剂的育秧指标标准和肥料的养分测量方法测得水稻苗理化指标和壮秧剂的营养含量,具体结果如下:有机水稻壮秧剂成品在水稻壮秧剂育秧中,根系数为16根,根长为4.1cm株高为16.5cm,地下百株干重1.191g/百株,充实度为0.24,百株干重为5.061g/百株,符合育秧标准;且好于常规壮秧剂,与对照试验有明显差异。该壮秧剂总氮(N)为2.53%,总磷(P205)为2.12%,总钾(K20)为0.67%,总营养量≥4.5%。符合国家水稻壮秧剂Ⅱ型(复混肥料)的技术指标。该水稻壮秧剂具有壮秧,营养,调酸,杀菌多重功效,适用于有机水稻的育秧过程。

王康军,申琪凤,李艳大,叶厚专,舒时富,万鹏,陈立才,李星[9](2013)在《机插水稻工厂化育秧营养基质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将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研制的机插水稻育秧营养基质分别在江西省4个试验点进行了早稻和晚稻2种育秧方法的对比试验,比较分析其秧苗素质、茎蘖动态、产量和产量结构。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营养基质育秧的秧苗植株矮壮、叶绿素含量高、根数多、秧苗生长均匀整齐、茎蘖数多,早稻平均增产2441.45kg/hm2,平均增产率为6.3%,晚稻平均增产504.9kg/hm2,平均增产率为7.0%。

于林惠[10](2011)在《机插粳稻群体特征及定量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针对机插粳稻发展中主要存在的技术问题,开展了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培育壮秧关键技术试验、基本苗定量试验、穗肥氮素比例试验、氮素基肥与分蘖肥比例试验等专题试验,并结合大面积机插粳稻调查和高产示范方调查等,分析了机插粳稻群体特性和高产限制因子,同时对机插粳稻高产定量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以常规粳稻5356为试验材料,设机直播、机抛、小苗机插、人工手栽四种种植方式比较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生育特性以及氮素吸收的影响,并通过生产成本调查研究,比较了几种种植方式间的经济差异。结果表明,机插方式产量显着高于其它几种种植方式,且有效穗数较高,群体结构合理,群体透光率较高,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能力较强,此外机插较人工手栽明显节约了生产成本。结果表明,机插具有明显的省工节本、高产稳产优势,适应性广的特点。2008年选择江苏武进区邹区、漕桥和前黄各1个百亩连片超高产示范片,品种分别为武香粳9号和武运粳7号。2009年在如东进行了宁粳3号百亩连片超高产示范。另外试验选取四个点作实地调查,考测地点分别为高邮市(沿运地区)、淮安市宝应湖农场(沿淮地区)、兴化市(里下河地区)和大丰市方强农场(沿海地区),供试品种为苏中地区机插稻主栽品种淮稻7号、武育粳3号、镇稻9424和扬粳9538。调查分析目前江苏机插稻常规产量条件下机插稻产量限制因子。结果表明:颖花量大小是产量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目前大面积机插稻穗数不足是影响机插稻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稳定机插稻产量的基础是建立足穗的水稻群体。培育均衡性群体,促大穗、保证足够的颖花量是机插水稻进一步产量挖潜的主要方向。为明确影响机插育秧秧苗素质的因素,本文以镇稻6217为材料,研究分析了机插稻育秧中的播种量、秧田水分管理及施用旱秧壮秧剂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较低时,秧苗个体性状优势明显,但盘根性差,不利于起秧机插;播量过高时,秧苗素质弱,不利于机插后的返青活棵。水分运筹中,旱育较水育更有利于健壮秧的形成,同时有助于延长秧龄、增加秧龄弹性。施用旱秧壮秧剂在短期内可起到培肥的效果,但用量不宜超过1%。在前人关于水稻基本苗计算研究基础上,选择常规粳稻宁粳3号和杂交粳稻常优1号为材料,设置机插不同单穴苗数试验,对机插水稻基本苗计算的定量参数进行了获取研究,并将所得参数输入机插水稻设计栽培系统设计试验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机插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的分蘖缺位有所不同,机插常规粳稻分蘖缺位bn=1.5叶,机插杂交粳稻分蘖缺位bn=0.5叶;单穴移栽苗数对a值影响显着,其中常规粳稻3苗处理、杂交粳稻2苗处理产量表现较好,因此确定常规粳稻矫正系数a=1.5,杂交粳稻a=1.0;两种类型水稻的分蘖发生率r表现一致,均为0.8左右。将参数值输入机插水稻栽培设计系统比较高产方产量构成与群体质量指标对其进行验证,其平均值与设计值的偏差均在5%以内,验证了机插水稻基本苗计算参数的可靠性。以2008-2009年江苏武进区漕桥(品种为武香粳9号)和前黄(品种为武运粳7号)等2个百亩连片机插粳稻高产示范方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了机插粳稻养分吸收分配特征,并对高产精确定量施肥参数进行确定。结果表明,高产机插粳稻产量的80%左右来自抽穗后的光合产物;叶片的转运率较高,而茎鞘抽穗后呈表观输入;机插粳稻对氮的吸收量随着产量升高而增加,增加量主要来自抽穗后对氮的吸收量的显着提高:随着产量提高,抽穗至成熟期氮积累量和积累比例均上升,磷钾吸收量上升,而比例却有下降的趋势;机插粳稻叶片的氮素转运率较高,而茎鞘抽穗后呈表观输入,氮素的转运贡献率主要来自叶片;成熟期氮收获指数在0.510-0.610之间,磷收获指数在0.75左右,钾收获指数接近0.20;高产机插粳稻百公斤籽粒需氮量为2.0-2.1 kg/hm2,氮磷钾比例为2:0.9:1.4。2008年在江苏丹阳进行了机插粳稻氮素总量不变条件下,基蘖肥与穗肥比例、氮素基肥与蘖肥比例等2个试验,研究氮素运筹对机插粳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施氮量下,适当提高穗肥比例,可以增加穗粒数和总颖花量而提高产量;提高穗肥比例有助于提高中后期的氮素积累,提高各个时期的氮素利用率;在适宜施氮和穗肥比例一定下,降低基肥和分蘖肥的比例可以提高有效穗和总颖花量而提高产量。提高分蘖肥的比例有助于提高中期的氮素积累,提高各个时期的氮素利用率。

二、水稻应用壮秧剂技术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稻应用壮秧剂技术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鄂东南双季稻双机插栽培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优化早晚稻品种搭配与布局
    1.1 参试品种
    1.2 试验地点
    1.3 试验方法
    1.4 水稻壮秧剂技术验证
2 结果与分析
3 育插秧技术
    3.1 工厂化基质育秧技术
    3.2 水稻壮秧剂技术验证
4 机械栽插技术
    4.1 机插秧技术
    4.2 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
5 加强大田管理
6 绿色防控技术

(2)不同菌剂与壮秧剂组合施用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秧苗农艺性状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对水稻秧苗生理特征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对水稻秧苗叶绿素含量及叶面积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3)木醋液对水稻秧苗素质和立枯病抑制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内外水稻发展概况
        1.3.2 水稻立枯病概述
        1.3.3 木醋液的研究动态与概况
    1.4 课题来源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试验研究技术路线
    2.4 试验方法
        2.4.1 秧苗素质的测定
        2.4.2 土壤pH与水稻秧苗立枯病的抑制效果的测定
        2.4.3 相关性分析
        2.4.4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3.1.1 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对水稻秧苗株高的影响
        3.1.2 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对水稻秧苗生物量的影响
        3.1.3 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对水稻秧苗根系生长状况的影响
    3.2 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对水稻秧苗立枯病抑制效果的影响与相关性分析
        3.2.1 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对水稻秧苗立枯病抑制效果的影响
        3.2.2 水稻秧苗立枯病抑制效果与土壤p H、养分、植物养分相关性分析
    3.3 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对水稻秧苗叶绿素及干物质量的影响
        3.3.1 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对水稻秧苗叶绿素的影响
        3.3.2 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对水稻秧苗干物质量的影响
    3.4 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对水稻秧苗氮磷钾积累量的影响
        3.4.1 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对水稻秧苗氮素积累的影响
        3.4.2 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对水稻秧苗磷素积累的影响
        3.4.3 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对水稻秧苗钾素积累的影响
    3.5 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对丙二醛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3.5.1 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对水稻秧苗丙二醛(MDA)的影响
        3.5.2 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对水稻秧苗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3.5.3 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对水稻秧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3.5.4 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对水稻秧苗过氧化物酶(POD)的影响
    3.6 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对土壤pH、养分含量的影响
        3.6.1 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对土壤p H的影响
        3.6.2 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
        3.6.3 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3.6.4 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4.2 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对水稻秧苗立枯病的抑制效果及相关性分析
    4.3 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对水稻秧苗叶绿素和干物质量的影响
    4.4 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对水稻秧苗氮磷钾积累量的影响
    4.5 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对丙二醛含量和保护酶的影响
    4.6 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对土壤pH、养分含量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不同类型品种水稻钵苗机插产量形成特征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水稻钵苗机械化种植技术发展概况
        2.1 国外发展概况
        2.2 国内发展概况
    3 研究进展
        3.1 水稻(超)高产群体产量结构特点
        3.2 水稻光合物质生产特点
        3.3 机插水稻移栽秧龄的研究
        3.4 机插水稻种植密度和每穴苗数的研究
        3.5 机插水稻育秧技术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4 研究意义
    5 研究内容与目的
        5.1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机插钵苗产量构成因素特征分析
        5.2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机插钵苗物质生产和光合特性
        5.3 水稻机插钵苗分蘖发生特性和成穗规律
        5.4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不同机插方式下产量形成及主要生理生态特点
        5.5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钵苗适宜机插秧龄和每穴苗数的确定
        5.6 水稻机插钵苗秧苗素质的调控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机插钵苗产量因素特征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品种与机具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内容和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品种不同秧龄和每穴苗数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异
        2.2 各品种不同秧龄和每穴苗数下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
    3 讨论
        3.1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钵苗机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变异特点
        3.2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钵苗机插产量形成特征和栽培途径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机插钵苗物质生产和光合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品种与机具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内容和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类型水稻主要生育阶段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及其比例的比较
        2.2 不同类型水稻抽穗至成熟期群体物质生产的比较
        2.3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的比较
        2.4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群体透光率的比较
        2.5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后期剑叶净光合速率的比较
    3 讨论
        3.1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机插钵苗干物质生产特征
        3.2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机插钵苗光合生产特征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水稻机插钵苗分蘖特性和成穗规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内容和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每穴苗数下机插钵苗分蘖发生特性
        2.2 不同每穴苗数下机插钵苗分蘖成穗规律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不同机插方式下产量形成及主要生理生态特点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品种与机具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内容和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不同机插方式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2.2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不同机插方式下生理生态特点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钵苗机插秧龄和每穴苗数的高产定量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
        2.2 移栽秧龄与产量
        2.3 每穴苗数与产量
        2.4 秧龄X每穴苗数与产量
        2.5 高产的最优组合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水稻钵苗机插秧苗素质的调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供试品种及秧盘规格
        1.3 试验设计
        1.4 测定项目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种量与钵苗秧苗素质
        2.2 育秧方式与钵苗秧龄调控
        2.3 二次化控与钵苗秧苗素质
    3 讨论
        3.1 适宜播量是钵苗机插培育壮秧的前提
        3.2 旱育方式对机插钵苗秧龄的调控
        3.3 二次化控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1 主要研究结论
        1.1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机插钵苗产量因素主攻方向
        1.2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机插钵苗物质生产和光合特性
        1.3 水稻机插钵苗分蘖特性和成穗规律
        1.4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机插钵苗水稻产量形成优势及主要生理生态特点
        1.5 不同类型品种水稻钵苗适宜的机插秧龄和每穴苗数
        1.6 水稻钵苗机插秧苗素质的调控
    2 讨论
        2.1 水稻钵苗机插产量形成特征和栽培途径
        2.2 钵苗机插水稻生长发育的优势及高产特征
        2.3 水稻钵苗机插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研究
        2.4 钵苗机插技术的适应性与推广应用
    3 本研究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氮肥运筹和播种量对双季稻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水稻机插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 国内外水稻机插秧发展现状
        1.1 国外水稻机插秧发展现状
        1.2 国内水稻机插秧发展现状
    2 水稻机插栽培技术研究现状
        2.1 品种的选择
        2.2 育秧基质的选择
        2.3 育秧方式
        2.4 适宜播种量
        2.5 秧田管理
        2.6 适宜秧龄
        2.7 适宜栽插密度
    3 机插水稻的分蘖特性及氮肥利用率
        3.1 水稻机插的分蘖特性
        3.1.1 机插稻分蘖成穗率
        3.2 机插稻氮素营养特性
        3.2.1 机插稻氮肥利用现状
        3.2.2 氮素营养与水稻的生育特性和产量形成
        3.2.3 氮素的吸收利用率
第二章 论文研究—氮肥运筹和播种量对双季机插稻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研究
    一 氮肥运筹对双季机插稻群体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育秧与田间试验管理
        1.4 调查测定项目及方法
        1.4.1 生长发育动态调查
        1.4.2 生理指标分析方法
        1.5 计算方法
        1.5.1 干物质、氮素积累及转化量的计算方法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肥运筹对双季机插早稻群体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2.1.1 早稻秧苗素质考查
        2.1.2 早稻茎蘖动态
        2.1.3 早稻叶绿素含量
        2.1.4 早稻叶面积指数
        2.1.5 早稻颖花分化与退化
        2.1.6 氮肥运筹对早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2.1.6.1 早稻各生育期干物质总积累量
        2.1.6.2 早稻干物质在不同生育期分配率的影响
        2.1.7 早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
        2.1.8 早稻氮素积累与分配
        2.1.9 早稻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2.2 氮肥运筹对双季机插晚稻群体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2.2.1 晚稻秧苗素质
        2.2.2 晚稻茎蘖动态
        2.2.3 晚稻叶绿素含量
        2.2.4 晚稻叶面积指数
        2.2.5 晚稻颖花分化与退化
        2.2.6 晚稻干物质积累
        2.2.6.1 晚稻干物质积累总量
        2.2.6.2 晚稻干物质在不同生育期分配率的影响
        2.2.7 晚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
        2.2.8 晚稻氮素积累与分配
        2.2.9 晚稻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3 小结
        3.1 氮肥运筹对双季机插稻产量的影响
        3.2 氮肥运筹对双季机插稻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
        3.3 氮肥运筹对双季机插稻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二 不同播种量对双季机插稻分蘖特性、成穗和产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种植规格
        1.3 育秧与田间试验管理
        1.3.1 育秧方式
        1.3.2 大田管理
        1.4 调查测定项目及方法
        1.4.1 生长发育动态调查
        1.4.2 生理指标分析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种量对双季机插早稻机插分蘖特性、成穗和产量的影响
        2.1.1 早稻秧苗素质
        2.1.2 早稻生育期
        2.1.3 早稻漏蔸率与基本苗
        2.1.4 早稻产量构成
        2.1.5 早稻茎蘖动态
        2.1.6 早稻颖花分化与退化
        2.1.7 早稻叶绿素含量
        2.1.8 早稻叶面积指数
        2.1.9 早稻分蘖生育与叶龄模式
        2.1.10 早稻成穗分蘖
        2.1.11 早稻分蘖节位
        2.1.12 早稻穗粒结构
        2.1.13 早稻干物质
        2.1.14 早稻全氮含量
        2.2 不同播种量对双季机插晚稻机插分蘖特性、成穗和产量的影响
        2.2.1 晚稻秧苗素质
        2.2.2 晚稻生育期
        2.2.3 晚稻漏蔸率与基本苗
        2.2.4 晚稻产量构成
        2.2.5 晚稻茎蘖动态
        2.2.6 晚稻颖花分化与退化
        2.2.7 晚稻叶绿素含量
        2.2.8 晚稻叶面积指数
        2.2.9 晚稻分蘖生育与叶龄模式
        2.2.10 晚稻成穗分蘖
        2.2.11 晚稻分蘖节位
        2.2.12 晚稻穗粒结构
        2.2.13 晚稻干物质
        2.2.14 晚稻全氮含量
        3 小结
        3.1 不同播种量对双季机插稻漏蔸率和秧苗素质的影响
        3.2 不同播种量对双季机插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3.3 不同播种量对双季机插稻群体质量的影响
        3.4 不同播种量对双季机插稻群体分蘖发生情况
第三章 讨论与结论
    1 讨论
        1.1 双季机插稻区高产氮肥运筹模式探讨
        1.2 双季机插稻区适宜播种量探讨
    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有机水稻苗床壮秧剂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1.2.1 国内外水稻发展概况
        1.2.2 中国水稻苗床壮秧剂的研究动态与现状
        1.2.3 氮磷钾在水稻中的作用
        1.2.4 木醋液的研究概况及在农业中的应用
        1.2.5 生物黑炭的研究动态与应用
        1.2.6 豆粕在农业上的应用概况
        1.2.7 磷矿粉的活化和在农业上的应用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及步骤
    2.3 试验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2.3.1 试验的主要内容
        2.3.2 试验的技术路线图
    2.4 试验的调查项目及方法
        2.4.1 秧苗素质的测定
        2.4.2 土壤养分的测定
        2.4.3 植物养分的测定
        2.4.4 肥源的养分的测定
        2.4.5 数据分析与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有机水稻苗床营养剂的筛选
        3.1.1 有机水稻壮秧剂氮肥的筛选
        3.1.2 有机水稻壮秧剂磷肥的筛选
        3.1.3 有机水稻壮秧剂钾肥的筛选
    3.2 有机水稻苗床调酸剂的筛选
    3.3 有机水稻壮秧剂的配方研制
        3.3.1 有机水稻壮秧剂的各成分微调与筛选
        3.3.2 有机水稻壮秧剂成品验证
4 讨论
    4.1 有机水稻壮秧剂营养剂的筛选与讨论
    4.2 有机水稻壮秧剂的成品配方研制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机插水稻工厂化育秧营养基质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点基本情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秧苗素质
        1.3.2 茎蘖动态
        1.3.3 产量和产量结构
2 结果与分析
    2.1 秧苗素质
    2.2 茎蘖动态
    2.3 产量和产量结构
3 结论

(10)机插粳稻群体特征及定量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水稻栽培方式的现状分析
    2 机插秧水稻的研究应用历程
        2.1 世界主要水稻生产国机械化生产概况
        2.2 我国机插水稻的研究应用历程
        2.3 新型水稻插秧机的应用与发展
        2.4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应用与发展
    3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研究进展
        3.1 高产水稻穗粒结构特点
        3.2 水稻干物质积累研究进展
    4 水稻高产氮肥运筹研究进展
        4.1 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4.2 氮肥运筹对水稻氮素的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4.3 机插水稻氮素的吸收和利用
    5 机插水稻育秧及高产栽培技术的改进及研究现状
        5.1 机插水稻育秧技术研究现状
        5.2 栽插密度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6.1 通过对水稻不同种植方式(人工手栽稻、机直播、抛秧、机插秧)的对比分析,明确机插稻的优势
        6.2 通过不同产量水平机插水稻调查研究,明确机插水稻产量限制因子和高产机插水稻群体特征
        6.3 明确机插水稻培育壮秧的影响因素
        6.4 明确机插高产精确定量施氮参数,以及高产氮肥运筹
        6.5 机插水稻高产栽培基本苗定量
    7 技术方案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不同栽培方式比较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方法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方式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2 不同种植方式对茎蘖消长动态及成穗率的影响
        2.3 不同种植方式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2.4 不同种植方式对氮素吸收特性的影响
        2.5 不同种植方式对群体透光率的影响
        2.6 不同种植方式的生产成本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机插粳稻产量限制因子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 通径分析模型与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调查点及高产方产量及穗粒结构比较
        2.2 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比较
        2.3 点上调查方及高产方产量结构通径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3.1 机插常规粳稻高产栽培的限制因子
        3.2 穗数成为主要限制因子的原因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影响因素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土壤情况
        1.2 供试品种及落谷情况
        1.3 试验设计
        1.4 考察、测定项目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2.2 管水方式与机插秧苗素质
        2.3 旱秧壮秧剂及其用量与秧苗素质
    5 小结与讨论
        5.1 适宜播量是确保培育机插健壮秧苗的的关键前提
        5.2 合理的肥水运筹是培育机插健壮秧苗重要措施
        5.3 有关延长秧龄、增加秧龄弹性的思考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机插水稻适宜基本苗计算定量参数的获取与验证
    1 水稻机插栽培设计系统基本苗计算定量参数的获取
        1.1 基本苗定量参数获取试验的材料与方法
        1.2 基本苗定量参数获取的试验结果
    2 水稻机插栽培设计系统基本苗计算定量参数的验证
        2.1 基本苗定量参数验证试验的材料与方法
        2.2 基本苗定量参数验证试验结果
    3 讨论
        3.1 机插水稻适宜基本苗计算定量参数的获得
        3.2 机插水稻设计栽培系统的特点评价及基本苗计算参数的验证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机插粳稻养分吸收分配特征与精确施肥参数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机插粳稻示范方不同产量等级干物质积累动态比较
        2.2 机插粳稻示范方不同产量等级氮磷钾积累动态比较
        2.3 机插粳稻示范方不同产量等级氮磷钾分配比较
        2.4 机插粳稻百公斤籽粒养分需求量
        2.5 机插粳稻土壤养分供应特点
    3 讨论
        3.1 机插常规粳稻高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征
        3.2 机插常规粳稻高产氮磷钾吸收与分配特征
        3.3 机插常规粳稻高产氮素定量参数研究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氮肥运筹对机插粳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肥运筹对机插粳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2.2 氮肥运筹对机插粳稻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2.3 氮肥运筹对机插粳稻不同阶段氮素积累量的影响
        2.4 氮肥运筹对机插粳稻氮素积累量、利用率和百公斤籽粒需氮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穗肥比例对江苏机插粳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3.2 基肥与分蘖肥比例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八章 讨论与结论
    1 讨论
        1 机插粳稻群体特性
        1.2 机插粳稻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研究
    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3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深入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四、水稻应用壮秧剂技术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鄂东南双季稻双机插栽培模式研究[J]. 陈杰,夏贤格,陈展鹏,涂军明,曹志刚,张群,金红梅,程建平,张枝盛. 湖北农业科学, 2020(22)
  • [2]不同菌剂与壮秧剂组合施用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J]. 马佳颖,李娜,苍柏峰,宋泽,苏庆旺,姜浩,王东超,杨美英,武志海. 北方水稻, 2019(04)
  • [3]木醋液对水稻秧苗素质和立枯病抑制效果的影响[D]. 徐红涛. 东北农业大学, 2017(02)
  • [4]不同类型品种水稻钵苗机插产量形成特征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D]. 宋云生. 扬州大学, 2017(12)
  • [5]机插水稻不同育秧基质配方试验[J]. 周才良. 农业工程, 2016(06)
  • [6]基质拌和壮秧剂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J]. 魏广彬,金军,钟剑文,孙和平,朱萍,童璐,徐蕊,李勇. 上海农业科技, 2016(04)
  • [7]氮肥运筹和播种量对双季稻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研究[D]. 彭龙龙. 江西农业大学, 2016(03)
  • [8]有机水稻苗床壮秧剂的研制[D]. 赵承森. 东北农业大学, 2014(05)
  • [9]机插水稻工厂化育秧营养基质的应用效果研究[J]. 王康军,申琪凤,李艳大,叶厚专,舒时富,万鹏,陈立才,李星. 农机化研究, 2013(07)
  • [10]机插粳稻群体特征及定量栽培技术研究[D]. 于林惠.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水稻壮苗剂应用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