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合理应用解热镇痛消炎药

飞行员合理应用解热镇痛消炎药

一、解热止痛抗炎药在飞行人员中的合理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徐艺烜[1](2020)在《XHZY公司“介宁”产品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多和老龄化现象的加重,心脑血管及脑卒中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死因居各种疾病之首。目前,药物是治疗心脑血管及脑卒中疾病的主要手段,而其治疗药物-阿司匹林距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因此以阿司匹林为原料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品厂商及其研制的制剂成品种类纷繁多样,导致药厂之间对于同类适应症产品的销售竞争不断加剧。与此同时,随着外资制药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不断渗透以及国内药企之间内部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在制药市场中扩大各自的市场份额,是多数医药企业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以XHZY公司“介宁”产品为研究对象,研究药品的营销策略。通过分析XHZY公司“介宁”产品的营销环境,结合SWOT分析方法,分析“介宁”产品的营销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出目前XHZY公司“介宁”产品在营销方面存在的短板,并结合营销组合4P理论,从产品,价格,渠道和宣传四个维度提出相对完善的营销策略,并从构建专业化营销队伍,完善绩效薪酬体系,加强企业建设,搭建“开源节流”的发展平台以及跟进药品的升级与换代五个方面保障营销策略的实施。本文研究成果为XHZY公司“介宁”产品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奠定基础,同时也对其他制药企业及相关产品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与借鉴。

方炯炯[2](2019)在《密集型银质针导热治疗晚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目前对晚期膝骨性关节炎有多种保守治疗的方法,但是疗效都不理想,虽然口服药物和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有一定的缓解膝骨关节炎,但是多数患者都被膝关节的疼痛以及运动障碍引起低生活质量所困扰。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来减轻晚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临床上,我们观察到用银针导热来医治晚期膝骨关节炎疗效显着,故本课题采用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与口服塞来昔布疗法两种方法,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通过银质针强化热导疗法与口服塞来昔布的比较,在分析此中作用机理的同时,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晚期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一项新的、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本课题以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及空港院区骨四肢科2018-2月至2019-2月符合入选要求60例晚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银质针导热针刺膝关节,选择第一组针刺点在髌上囊和髌下脂肪垫处,第二组针刺点在膝关节周围软组织部四周,按照病情情况,选择于胫、腓侧副韧带、内收肌管、股外侧肌等处,从近端到远端斜刺到骨膜附着,根据患者的耐受性,根据部位而定。通常要给患者进行3次医治,每次治疗间隔一周。对照组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2g,1次/天,21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月、3个月后,两组患者均在VAS疼痛评分、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治疗效果及实验室检查白介素(IL-1)、肿瘤细胞坏死因子(INF-α)含量等方面进行比较评价。结果:1.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比较分析的结果,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组(治疗组)和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组(对照组)在治疗上均有减轻疼痛的效果,但前者对膝关节炎疼痛的改善程度要明显优于后者(P<0.05),而且远期缓解的止痛效果尤为显着。2.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分析的结果,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组(治疗组)和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组(对照组)在改善患者膝关节的疼痛和屈伸活动,但前者改善程度要优于后者(P<0.05),而且远期疗效尤为显着。3.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两组组间比较银针导热治疗的总有效率均要高于口服塞来昔布,均P<0.05,差异显着,认为银针导热的疗效更好。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液中IL-1和TNF-α含量的比较分析表明,无论是与同组治疗前比较,还是两组组间治疗后得比较,均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治疗均可以降低KOA患者膝关节液中IL-1的含量,但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和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晚期膝骨性关节炎均有疗效,但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效更确切,远期疗效更优于口服药物,可以显着降低关节液中IL-1和TNF-α含量,减轻KOA患者关节周围炎症反应,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单越涛[3](2019)在《针刺联合精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通过对既往已发表文献的Meta分析,探索针灸联合精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循证医学证据。2.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应用NPQ、软组织位移、MPQ、SF-36等指标,通过针刺联合精灸、针刺假灸、假针精灸和假针假灸的对比,评价针刺联合精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文献评价检索系统为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CBM数据库、中国维普网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检索近5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起始时间为2014年1月1日,结束时间为2019年1月1日。用NoteExPress3.2软件进行文献合并和筛选,筛选后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1)检索策略中文检索式为(颈椎病or颈痛or项痹)and(针刺or针or毫针)and(灸or麦粒灸or艾炷灸or温针灸or温和灸or灸疗or灸法or悬灸)英文检索式为(Cervical sPondylosis or Neck Pain or Cervical sPondyloPathy)and(AcuPuncture or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2)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所定制“偏倚风险评估”工作表进行评估,分为6个方面:①报告随机分配的方法;②分配方案是否隐藏;③对研究对象、治疗方案及实施者是否采用盲法;④研究结果测量者是否采用盲法;⑤结果数据是否完整;⑥是否存在选择性报道结果。每项纳入文献均针对各项进行“LOW”、“HIGH”、“UNCLEAR”的判断。评价者由(周俊合、赵琳)独立平行进行,在意见分歧出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意见不统一时由第三位评价者(XXX)评价。(3)统计分析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对于变量资料使用均数差值(MD)表达,当研究之间不存在异质性时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当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时选用随机效应模型或找出其异质性来源。在结果计算中,使用95%可信区间表示。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质性检验中,当I2<50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反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2.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运用SPSS20.0软件制作随机数字,按照1:1:1:1将纳入病人分成4组,分别为针灸组,针刺假灸组,假针精灸组,假针假灸组。4组有效病例数分别为46例、46例、48例、47例。取穴:针刺取穴:颈椎阳性反应平面双侧夹脊穴(共取两对),双侧肩中俞,大椎,双侧中渚。精灸取穴(考虑到精灸的灼伤性,去两组穴位交替使用)①百劳、肩中俞、肩井、心俞、胆俞、肾俞;②新设、肩外俞、大杼、天宗、厥阴俞、三焦俞;取穴标准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操作:1、针灸组针刺操作:采用直径0.30mm的一次性针灸针,颈背部穴位采用长度为40mm的针灸针,中渚穴采用长度为25mm的针灸针。针刺操作时直刺入穴位,深度依穴位部位、体型胖瘦定为10-20mm,每个穴位均运针至得气为度,每次留针20分钟。精灸操作:治疗时先在穴位上涂以万花油,起到粘附及防烫伤作用,用自制艾灸器,将70:1比例黄金艾绒做成统一标准底面直径为2mm X高3.0mm左右的圆锥状艾柱,将艾柱安放好后,用线香点燃艾柱,随后用手指在其穴位周围抓挠,灸至艾柱剩余1/4时,受试者自觉疼痛难忍时取下,每穴共灸2壮,两组穴位交替使用。2、针刺假灸组针刺取穴及操作与针灸组相同,采用假灸的方法,其选穴与疗程均与针灸组相同,操作时先在穴位上涂以万花油,起到粘附的作用,用自制艾灸器,将70:1比例黄金艾绒做成统一标准底面直径为2mm X高3.0mm左右的圆锥状艾柱,将艾柱安放好后,用线香轻放置于艾柱周围,不点燃艾柱,只做出点燃的操作,随后拿走线香,用手指在其穴位周围抓挠,待5-7s后,拿走艾柱,每穴共假灸2壮。3、假针精灸组只采用精灸治疗,同时配合安慰针治疗,其选穴与操作、疗程均同针灸组精灸操作部分。同时采用1寸套叠式钝头针直刺入固定垫,到达皮肤表面,但不刺破皮肤,操作手法、留针时间和留针过程中的操作同针灸组,整个过程中针尖在固定垫以上,没有刺入皮肤。4、假针假灸组采用假灸加安慰针进行治疗,其选穴与疗程均同针灸组,操作时先在穴位上涂以万花油,起到粘附作用,用自制艾灸器,将70:1比例黄金艾绒做成统一标准底面直径为2mm×高3.0mm左右的圆锥状艾柱,将艾柱安放好后,用线香轻放置于艾柱周围,不点燃艾柱,只做出点燃的操作,随后拿走线香,用手指在其穴位周围抓挠,待5-7s后,拿走艾柱,每穴共假灸2壮。同时采用1寸套叠式钝头针直刺入固定垫,到达皮肤表面,但不刺破皮肤,操作手法、留针时间和留针过程中的操作同治疗组,整个过程中针尖在固定垫以上,没有刺入皮肤。疗程疗程共为30天,每3天进行一次治疗,每周进行2次治疗,精灸及假灸两组穴位交替使用,共需完成10次治疗,完成8次治疗即可视为有效病例。评价时点及指标在治疗前、结束时、随访1个月、随访3个月时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为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简式McGill疼痛量表(MPQ)、SF-36生活质量量表、软组织位移,所有分组均评价组间及组内疗效差异。统计临床试验数据性质(计量、分类资料和等级资料),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分类资料用卡方检验或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满足要求者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未满足的样本均数比较用Wilcoxon秩和检验,自身前后比较用Wilcoxon。等级资料用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校正)或多组比较的Kruskal-Wallis检验。多个观察时点的定量主要结局指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采用双侧检验,基线比较检验水平α=0.10,疗效组间比较检验水平α=0.05,两两组间比较α=0.0167。结果1.本次文献研究结果:根据实验方案和检索方案,本次文献研究共检索到文献1931篇,最终纳入18篇文献,其中17篇中文文献,1篇英文文献,相关结局指标荟萃分析结果如下:1.1总有效率分析:在纳入的18篇文献中,有15篇文章中采用了总有效率评价。将15篇文章荟萃森林图如下,通过异质性检验得出片0.52>0.1,I2=0%,检验结果不具有异质性,选用固定效应模型,经荟萃分析得出[OR=3.24,95%CI(2.29,4.58)]。经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表明针刺联合艾灸疗法在治疗颈椎病方面优于单纯针刺疗法。1.2神经根型颈椎病与颈椎病(多种分型)亚组有效率分析:在纳入研究的18篇文献中,有7篇研究对象为神经根型颈椎病,7篇研究对象为颈椎病(多种分型),按照不同研究对象设立两个不同的亚组进行荟萃分析经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得出P=0.55>0.1,I2=0%,不具有异质性,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结算统计结果分别为[OR=3.91,95%CI(2.41,6.36)],[OR=2.34,95%CI(1.38,3.96)],经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表明针刺联合灸法在治疗各型颈椎病方面均优于单纯针刺疗法。1.3温针灸与麦粒灸亚组有效率分析:在研究方法干预方面,所纳入18篇文献,按实验组干预方法分型又可分为温针灸疗法、针刺联合麦粒灸疗法两种方式。将以上两种分型预设亚组,分别进行有效率分析。在温针灸方面,共有8篇文献纳入,经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得出P=0.69>0.1,12=0%,不具有异质性,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结算统计结果为[OR=4.51,95%CI(2.82,7.19)],经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表明温针灸疗法在治疗颈椎病方面优于单纯针刺疗法。在针刺联合麦粒灸疗法方面,共有4篇文献纳入,经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得出P=0.20>0.1,I2=0%,不具有异质性,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结算统计结果为[OR=0.03,95%CI(-0.04,0.10)],经检验P=0.3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表明针刺联合麦粒灸疗法在治疗颈椎病方面与单纯针刺疗法疗效相当。1.4症状体积得分、PRI得分、McGill、VAS、NPQ量方面,经meta分析后结果均提示:各项量表评分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证明针刺联合艾灸疗法在各量表减分方面优于单纯针刺疗法。2.临床试验结果(1)基线人口学资料方面,针灸组、针刺假灸组、假针精灸组、假针假灸组4组,分别在性别(P=0.213)、年龄分段(P=0.458)、学历(P=0.095)、病程(P=0.703)、中西医诊断分型(P=0.132、P=0.052)方面均无明显差异。结局指标方面,治疗前4组受试者分别在NPQ量表(P=0.978)、MPQ量表(P=0.863)、SF-36量表(P=0.974)以及软组织位移(P=0.188)方面统计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2)NPQ量表得分四组组内治疗前后NPQ得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四种治疗手段均能对颈椎病颈痛有疗效。对四组受试者NPQ得分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得出,四种疗法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将四组NPQ得分进行组间两两比较,针灸组与其他三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针刺假灸组、假针精灸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555),且两者均与假针假灸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通过分析治疗前后NPQ得分折线图及得分均值,治疗后四组受试者NPQ得分均为下降的趋势,其中针灸组下降最明显,假针精灸组、针刺假灸组次之,假针假灸组最差。四组得出进行差值运算得出,治疗组三组在三个评价时点的NPQ减分率均与假针假灸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在随访1个月时,针灸组与针刺假灸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5);在随访3个月时,针灸组与针刺假灸组、假针精灸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P=0.044)。结果显示,四种疗法均对颈椎病颈痛有疗效,针灸组对比其他三个疗法在短期和远期疗效都更优,而针刺假灸组和假针精灸组之间疗效相当。(3)软组织张力位移(D0.2kg)四组治疗前后D0.2kg位移值组内比较得出,四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四种治疗手段均能缓解颈椎病颈痛患者颈部僵硬程度。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得出,四种疗法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得出,针灸组与其他三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假灸组与假针精灸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320),且均与假针假灸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分析D0.2kg位移值得分折线图及位移均值得出,四组位移值至治疗结束时均呈现上升趋势,而在随访两期,四组均呈现下降趋势。通过差值比较得出,治疗结束及随访期间,针灸组与假针假灸组存在统计学差异,而与针刺假灸组、假针精灸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针灸组、针刺假灸组、假针精灸组疗效优于假针假灸组,且针灸组对比针刺假灸组及假针精灸组疗效更好,针刺假灸组和假针精灸组在缓解颈部软组织僵硬程度上,其近期疗效尚可,但不能持久维持。(4)McGill疼痛评价量表(MPQ)通过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得出,四组组内治疗前后MPQ得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四种治疗手段均能缓解颈椎病颈痛的疼痛程度。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得出,四种疗法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得出,针灸组与针刺假灸组、假针精灸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针灸组与假针假灸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针刺假灸组与假针精灸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738),且均与假针假灸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通过分析治疗前后MPQ得分折线图及均值,治疗后四组MPQ得分均呈现为下降趋势,其中针灸组、针刺假灸组、假针精灸组得分下降程度相当且均优于假针精灸组。通过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得出,治疗结束时,治疗组三组均与假针假灸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随访1、3个月时,治疗组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与假针假灸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果显示,针灸组、针刺假灸组、假针精灸组在缓解颈椎病颈痛程度上疗效相当,且疗效均优于假针假灸组。(4)SF-36生活质量量表通过四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得出,治疗组三组SF-36得分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针假灸组无统计学意义(P=0.182),说明针灸疗法、针刺假灸疗法、假针精灸疗法均能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假针假灸对改善生活质量则无明显影响。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得出,四组之间疗效存在差异,通过两两比较得出,治疗组三组均与假针假灸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通过分析治疗前后SF-36得分折线图及均值,针灸组、针刺假灸组及假针精灸组受试者得分均为上升的趋势,且上升趋势大致相同,假针假灸组在随访1个月前呈现为轻度上升趋势,至随访3个月时下降至基线水平。通过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得出,在治疗结束时,三组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109)。在随访1、3个月时,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3、P<0.001),两两比较得出,治疗组三组均与假针假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各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SF-36量表9个维度中,精力(VT)、躯体疼痛(BP)、生理职能(RP)存在组间差异。在精力(VT)方面,治疗结束时,四组之间存在有统计学差异(P=0.022),治疗结束时,针灸组和假针假灸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2),随访期间,针灸组、针刺假灸组、假针精灸组均与假针假灸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躯体疼痛(BP)方面,在治疗结束时,针灸组与假针精灸组、假针假灸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4、P<0.01),随访期间,针灸组、针刺假灸组、假针精灸组均与假针假灸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在生理职能(RP)方面,治疗结束时,针灸组、针刺假灸组、与假针精灸组均与假针假灸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5、P=0,033、P=0.015),随访1个月时,针灸组与假针假灸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3),随访3个月时,则四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647)。以上结果提示,四组均具有提升生活质量的作用,针灸组在改善精力、生理职能上要更优于其他组,躯体疼痛方面则与针刺假灸组和假针精灸组疗效相当。(5)有效率方面有效率方面,四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89.1%、87.5%、55.3%。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针灸、针刺假灸、假针精灸、假针假灸在疗效上不完全相同。结论:1.Meta分析得出,针刺结合灸法治疗颈椎病在中医症状体积得分、PRI得分、McGill、VAS、NPQ量方面优于单纯针刺疗法。2.四组在颈椎病颈痛方面均有效;NPQ得分有效率分别为91.3%、89.1%、87.5%、55.3%。3.针刺联合精灸在改善颈椎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方面更具有优势,局部软组织改善方面与单纯针刺效果相当。针刺联合精灸在随访期疗效优势明显。4.在SF-36的躯体疼痛、精力、生理职能方面,针刺联合精灸与单纯针刺、精灸疗效相当。

赵合强[4](2017)在《柴膏止痛方治疗紧张型头痛(气郁热壅型)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旨在进一步验证柴膏止痛方对紧张型头痛(气郁热壅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探讨本病的病机特点及本方的功效特色,从而为临床提供治疗本病更加安全有效的方药,以提高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将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经排除标准筛选的入选病例60例作为受试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柴膏止痛方,对照组给予天舒胶囊。3周为1疗程,共治疗观察1疗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通过头痛症状评分记录表记录其头痛发作的次数,每次发作时头痛的程度及持续时间,并通过量化计分的方法计算其头痛指数;通过中医证候积分量表对其各项证候累积计分。采用SPSS20.0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治疗前后头痛指数及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情况,有效评价其临床疗效。并通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安全性指标及有无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结果:(1)基线资料差异性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头痛指数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2)头痛疾病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治愈5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临床治愈2例,显效6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柴膏止痛方治疗紧张型头痛(气郁热壅型)总体疗效更明显。(3)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治愈0例,显效1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临床治愈0例,显效3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柴膏止痛方治疗紧张型头痛(气郁热壅型)中医证候疗效更明显。(4)头痛指数积分方面比较:两组治疗后头痛指数积分与各自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头痛指数积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两组在改善头痛症状(减少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减轻头痛程度、缩短头痛持续时间)方面均有明显效果,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5)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各自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两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均有明显效果,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6)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肾功及心电图均未出现异常改变。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用药安全性良好。结论:1、柴膏止痛方对紧张型头痛(气郁热壅型)患者具有明显的疗效,是治疗紧张型头痛(气郁热壅型)的有效方剂。2、柴膏止痛方能够显着改善紧张型头痛(气郁热壅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减少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减轻头痛程度、缩短头痛持续时间),且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对患者整体综合疗效比较明显。3、柴膏止痛方无临床不良反应,用药安全。

王英俏[5](2016)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因素及慢性髓性白血病TKIs早期疗效评估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背景和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该病病死率仍高。近年来,环境、心理等因素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拟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居住环境、生活习惯、人格特点等发病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以期进一步明确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病相关因素,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防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对象以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为入组病例;随机选择本院与病例同期住院经确诊的非血液病、非肿瘤疾病的患者为对照组;病例与对照按照3:1的比例进行性别和年龄匹配。病例组和对照组填写统一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表及大五人格量表。应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ML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P<0.1视为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ML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病例组共纳入AML患者102例,其中男性患者52例(50.98%),女性患者50例(49.02%),中位年龄43岁(14-77岁)。2.对照组共纳入34例,其中男性17例(50%),女性17例(50%),中位年龄37.5岁(15-76岁)。3.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相关的因素有:未婚(P=0.011)、染发(P=0.039)、被动吸烟(P<0.01)、宠物饲养史(P<0.01)、住所5Km内有化工厂(P<0.01)、解热镇痛药服用史(P=0.016)、电热毯使用史(P<0.01)、电磁炉使用史(P<0.01)、吃蔬菜(5-10次/周)(P=0.047)、喝茶(2-5次/周)(P=0.015)、吃水果(<2次/周)(P=0.055)、神经质人格(P<0.01)、外倾性人格(P<0.01)、严谨性人格(P<0.01)、友善性人格(P=0.027)、使用手机年数(P=0.079)、农药接触史(P=0.096)。4.将筛选出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住所5Km内有化工厂(OR=14.125,95%CI:1.321-151.077)、电磁炉使用史(OR=30.701,95%CI:3.113-302.831)、电热毯使用史(OR=29.487,95%CI:3.089-281.480)、严谨性人格(OR=1.162,95%CI:1.036-1.302)、农药接触史(OR=6.578,95%CI:1.075-40.245)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喝茶(2-5次/周)(OR=0.039,95%CI:0.005-0.322)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1.居住环境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病有关。住所5Km内存在化工厂为AML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非职业暴露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病有关。染发史、被动吸烟史、使用手机年数等对AML发病有一定的影响;而电热毯、电磁炉可通过电磁辐射影响AML的发生,为AML的独立危险因素。3.职业暴露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有关。农药接触史为AML的独立危险因素。4.人格特质是导致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外倾性、友善性、神经质、严谨性均与AML的发生有关,但严谨性人格为AML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5.生活习惯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相关。吃蔬菜(5-10次/周)对AML的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吃水果(<2次/周)可能促进AML的发生,而喝茶(2-5次/周)为AML的独立保护因素。第二部分BCR-ABL水平及下降速度对慢性髓性白血病TKIs早期疗效的评估作用探讨背景和目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是CML的标记性改变。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可视向抑制BCR-ABL酪氨酸激酶,使CML患者取得较高的细胞遗传学及分子学缓解率。早期的分子学反应对评价CML患者治疗效果、干预及指导用药具有重大意义。尽管多项研究证实,在以TKIs作为一线治疗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中,3个月时BCR-ABL≤10%是长期生存的良好预后指标,但该结论仍存有争议,因此探寻对TKIs疗效具有确定评估作用的新指标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探讨CML患者服药3、6个月时BCR-ABL转录本水平及其下降速度对TKIs早期疗效的评估作用,为CML患者的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1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科确诊的102例CML慢性期患者资料,采集患者初诊及服用TKIs 3、6、12个月时的BCR-ABL转录本水平。根据欧洲白血病网(ELN)指南对CML慢性期患者治疗6、12个月的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公式计算治疗3、6个月时的BCR-ABL下降速度。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非正态分布资料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用于选择最佳的诊断界限值,有序Logistic回归及二项Logistic回归用于筛选评价TKIs早期疗效的独立指标,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3个月BCR-ABL>10%组与≤10%组在6个月(P<0.001)及12个月时(P=0.036)治疗效果存在差异。2.治疗3个月BCR-ABL下降速度≤0.89者与<0.89者在6个月时治疗效果存在显着差异(P<0.001)。治疗3个月时BCR-ABL下降速度≥0.966者与<0.966者在12个月时治疗效果存在显着差异(P=0.002)。3.治疗6个月BCR-ABL>0.4%组与≤0.4%组在12个月时治疗效果存在显着差异(P<0.001)。4.治疗6个月BCR-ABL下降速度≥0.991者与<0.991者在12个月时治疗效果存在显着差异(P=0.001)。5.治疗3个月BCR-ABL下降速度≥0.89、≥0.966分别为6、12个月治疗效果的独立评估指标。结论:1.BCR-ABL水平与TKIs早期疗效相关。本研究验证了3个月BCR-ABL≤10%对6、12个月时治疗效果的评估作用,并发现6个月BCR-ABL≤0.4%对12个月时治疗效果有一定的评估作用,但3、6个月BCR-ABL水平并非早期疗效的独立评估指标。2.BCR-ABL下降速度是良好化早期疗效评估指标。6个月BCR-ABL下降速度≥0.991对判断12个月时能否达到主要分子学反应有一定作用,而3个月BCR-ABL下降速度≥0.89、≥0.966分别为6、12个月时疗效的独立评估指标

赵婧洁[6](2015)在《中国兽用化学药品市场准入行政许可制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兽药行业快速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兽药相关学科的发展,但与兽药行业相关的社会科学发展仍相对滞后,同时,现有对兽药行业的分析多集中在兽药产业发展上,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兽药行业的相关分析仍比较缺乏,本文在从新制度经济学与规制经济学角度对兽用化学药品市场准入行政许可制度进行分析,并结合美国兽用化学药品管理的先进经验提出兽用化学药品市场准入行政许可制度改进建议。本文在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上均有创新,在研究领域上把研究较少的兽用化学药品规制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上应用了规制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兽用化学药品市场准入制度。在经济学原理分析部分,对研究涉及的概念与范围进行界定,指出本文的分析仅限于兽用化学药品进入市场之前的行政许可制度,包含新药研发注册审批行政许可、生产质量管理验收与审批行政许可、产品批准文号行政许可,研究的主体为兽药行政管理部门与兽药生产企业;在具体兽用化学药品经济学分析的过程中指出政府对兽用化学药品市场准入进行规制的理论依据有外部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并应用相应理论对兽用化学药品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指出兽用化学药品是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私人物品;提出政府对兽用化学市场准入行政许可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市场效率、节约交易成本、矫正外部性、保障公共安全和履行国家的职能。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把政府的角色进行定位:建立完善市场准入法规体系与运行机制、发布技术标准、提高行业的自律能力、界定清晰的产权以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之后,对兽用化学药品行政许可现状进行详细的介绍,并理清了兽用化学药品管理的理念从激励到约束并到约束与激励并重的变化脉络。对兽用化学药品生产企业的调查分析是本文的核心环节。投入大成为影响企业研发积极性的最重要的因素,其次为见效慢与保护期短,本质是研发成本与收益不匹配;在新药注册审批行政许可中审批周期适中,但审批尺度偏严,新药审批中存在新药分类与市场需求不相符合,新药审批信息披露不完全,新药审批专家评价制度受质疑等;产品批准文号存在使用率不高的情况,具体原因有持有文号备用及批准文号申请管理成本低等;生产质量管理验收与审批行政许可中,兽药GMP实施效果较好但是存在GMP验收提交资料繁琐,验收周期长等问题。在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过程中应用Logit模型在对新药注册审批宽严程度与兽药GMP管理宽严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企业规模与研发投入对其影响都是显着的。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完善新药研制配套的法律规章(包括出台GCP、GLP制度)、完善相应的技术规范、建立新药专职评审专家制度、完善登记注册制度、延长新药保护期、统一兽药GMP验收的标准、加大兽药GMP监督检查强度、兽药产品文号实行分类管理等建议。

陈思妤[7](2014)在《改良屈曲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退行性腰椎滑脱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该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目前西医主要采取物理治疗和止痛药或手术治疗。止痛药有潜在的心血管事件隐患和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长期使用将导致风险的增加,手术治疗创伤较大并有严格的适应症,并可能因不同的原因导致手术的失败。近年的临床证实,推拿手法具有“简、便、验、廉”优势,在保守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的:根据腰椎滑脱腰椎生物力学变化的特点及中医学“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的认识,对传统屈曲手法的改良,观察该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及手法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改良屈曲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教材中的屈髋屈膝垫枕复位法。治疗结束后,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JOA评分及疼痛程度VA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以SPSS19.0软件分析,对改良屈曲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JOA、VAS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治疗30例,治愈8例,显效17例,有效5例,治愈显效率83.4%,总有效率100%,治疗后JOA评分、VA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30例,治愈2例,显效6例,有效21例,无效1例,治愈显效率26.7%,总有效率96.7%,治疗后JOA评分、VA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JOA得分为25.30±3.29,明显高于对照组21.63±2.91(P<0.01)。在自觉疼痛改善方面,治疗组1.67±1.06也优于对照组3.50±1.23(P<0.01)。改善指数作为评判手法优越性的指标,两组比较,治疗组0.44明显优于对照组0.35(P<0.01),因此改良屈曲手法相较传统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具有更好的疗效。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患者经过全程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均能接受全程治疗。结论:传统屈髋屈膝垫枕法及改良屈曲手法都能改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症状。改良屈曲手法疗效优于传统屈髋屈膝垫枕法,其优势在于屈曲垫枕卧位放松肌肉,经过翻滚加大滑脱椎体复位的趋势,减轻椎管内神经受压的情况,反复主动的翻滚锻炼加强了腰背肌肌力,增强了对脊柱的稳定性。改良屈曲手法安全,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马娟[8](2013)在《头痛宁胶囊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因子变化,探讨其改善偏头痛患者头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确诊的偏头痛患者90例,采取随机、对照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3组,即头痛宁组、氟桂利嗪组和两药联合组,治疗28天,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电解质、血浆5-羟色胺(5-H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的变化。结果:(1)头痛程度VAS评分显示,用药前三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后三组VAS评分分别不同程度的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减低程度头痛宁组和氟桂利嗪组低于两药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药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钾、CGRP浓度降低及血镁离子、5-HT、浓度开高,联合组优于头痛宁组与氟桂利嗪组(P<0.05),头痛宁组与氟桂利嗪组相比差异相当(P>0.05)。(3)三组间不良事件的出现有显着性差异(P<0.05),头痛宁组与联合组差异相当(P>0.05)。结论:头痛宁胶囊可以缓解偏头痛患者的头痛程度,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钾离子浓度,升高镁离子浓度及降低血浆CGRP浓度,升高5-HT浓度有关。且不良事件发生少,患者接受程度高,依从性好。

晋松[9](2012)在《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客观评价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筛选电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优效方案。方法:2011年4月至2012年2月,在同一人群地区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简阳市人民医院4家医院同时进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198例,由成都明科宏能临床医学研究有限公司采用中央随机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电针组(A组)、电针联合牵引组(B组)、电针联合牵引与西药组(C组),每组66例。A组采用电针主穴(在阿是穴、腰夹脊穴、大肠俞、环跳中接一组电针)与配穴(在经络辨证或八纲脏腑辨证配穴中接一组电针)治疗,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电动牵引治疗,C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西药(口服扶他林与维生素B1)治疗。每组患者电针治疗或牵引治疗第1、2周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5天,休息2天;第3、4周间隔1天治疗1次,共治疗3次,休息2天;第5、6周间隔2天治疗1次,共治疗2次;每次治疗30mins,若电针联合牵引治疗每次治疗共60minso扶他林、维生素B1第1、2周每周1天口服2次,连续口服5天,停药2天;第3、4周每周1天口服2次,间隔1天口服1天,共口服3天,停药2天;第5、6周每周1天口服2次,间隔2天口服1天,共口服2天;扶他林每次口服50mg,维生素B1每次口服10mg。在6周治疗期,如达到几乎完全康复或者完全康复即可根据患者意愿终止治疗。以基线和治疗6周后作为评价时间点,采用腿痛VAS视觉模拟评分、腰痛VAS视觉模拟评分、改良罗兰功能问卷评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Likert总体恢复自我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腿痛程度、腰痛程度、腰腿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1、基线分析:(1)三组患者社会人口学基本特征各项指标(性别、年龄、婚否、民族、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是否吸烟、工作类型、工作时间)在入组时基线一致(P>0.05),可比性良好;(2)三组患者临床特征各项指标(腰椎间盘突出的节段、突出方向、经络辨证、八纲脏腑辨证)在入组时基线一致(P>0.05),可比性良好;(3)三组患者的病情程度各项指标(腿痛VAS视觉模拟评分、腰痛VAS视觉模拟评分、改良罗兰功能问卷评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在入组时基线均一致(P>0.05),可比性良好。2、疗效评价:(1)治疗6周后三组腿痛VAS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6周后三组腰痛VAS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三组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电针联合牵引组优于其他两组。(3)治疗6周后三组改良罗兰功能问卷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治疗6周后三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方面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电针联合牵引组总体健康状况、活力、精神健康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三组组间比较在生理职能方面有显着性差异(P<0.05),电针联合牵引组优于其他两组,在其他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5)Likert,总体恢复自我评分,治疗6周后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评估:电针组发生不良事件2例,均为取针后出血,无其他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电针联合牵引组、电针联合牵引与西药组无不良事件发生。三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电针治疗、电针联合牵引治疗、电针联合牵引与西药治疗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腿痛、腰腿功能、生活质量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方面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且疗效相当。2、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腰痛、生活质量的生理职能方面,电针联合牵引治疗可能疗效更好。

曾渝[10](2006)在《海南生态药业发展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同人类生存与健康息息相关的医药产业,“如何用‘人类、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重新认识和改造传统的发展模式”,“如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信息化和工业化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努力使医药产业真正成为满足社会大众需要的“二十一世纪朝阳产业”,成为新世纪我国新兴工业部门中的后发优势产业之一,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使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不仅成为世界公认的制药大国,更要成为拥有独立创新实力和竞争能力的制药强国。本论文正是基于探索走出这样一条道路,才提出这样的课题。为此,本论文围绕我国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生态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展开了专门研究。为剖析其问题之根源,将国际情况比较、产业发展现状、循环经济理论、经济模型推论、优选示范区域和实践运作范例结合起来,加以全面分析讨论,并在此基础上,以创新设计海南生态药业发展模式来力求探索出一条引领我国医药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实施战略及措施之路。本论文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一、提出问题与定义。本论文着重研究医药产业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相互关系,并提出应当积极探索一条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以依托和保护环境资源为目的的新型医药产业发展之路。在比较了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几种模式之后,尤其是在剖析了当前世界范围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趋势以及面临的困境以后,作者认为发展生态型医药产业是未来方向,并较全面和系统的提出了生态药业的概念,给出了初步的定义。此外,本论文主要从宏观层面上分析生态药业的基本概念,在生态药业的理论基础、产业结构与关联、建设模型与条件比较、示范区域选择以及政策保障措施等方面都提供了明确的思路。二、基础理论研究。生态药业的理论研究,从五个方面入手:①遵从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轨迹;②介绍循环经济分析理论的创立与发展,从而揭示循环经济

二、解热止痛抗炎药在飞行人员中的合理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解热止痛抗炎药在飞行人员中的合理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XHZY公司“介宁”产品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 市场营销相关理论基础
    2.1 市场营销的概念
    2.2 市场营销组合4P理论
    2.3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理论
第三章 XHZY公司“介宁”产品营销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3.1 XHZY公司“介宁”产品概述
        3.1.1 XHZY公司概况
        3.1.2 “介宁”产品概况
    3.2 “介宁”产品营销现状分析
        3.2.1 营销情况分析
        3.2.2 营销人员组成情况
        3.2.3 营销渠道现状
        3.2.4 营销宣传模式现状
    3.3 “介宁”产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3.3.1 营销团队薄弱
        3.3.2 终端营销市场不平衡
        3.3.3 宣传模式单一
        3.3.4 激励机制不完善
第四章 XHZY公司“介宁”产品营销环境分析
    4.1 外部环境分析
        4.1.1 政治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社会环境
        4.1.4 技术环境
    4.2 内部环境分析
        4.2.1 组织架构
        4.2.2 研发创新能力
        4.2.3 生产设备自动化
    4.3 SWOT分析
        4.3.1 优势
        4.3.2 劣势
        4.3.3 机会
        4.3.4 威胁
        4.3.5 SWOT战略矩阵
第五章 XHZY公司“介宁”产品营销策略
    5.1 产品策略
        5.1.1 构建安全有效的释药系统
        5.1.2 采用个性化的用药剂量
        5.1.3 建立严谨的质量保证体系
    5.2 价格策略
        5.2.1 基于新产品成本的定价策略
        5.2.2 基于同类竞争产品的定价策略
        5.2.3 基于消费者购买心理的定价策略
    5.3 渠道策略
        5.3.1 依托线下终端覆盖的渠道策略
        5.3.2 依托线上电商平台的渠道策略
    5.4 宣传策略
        5.4.1 面向医师群体的宣传策略
        5.4.2 面向购买群体的宣传策略
        5.4.3 基于流动性媒介的宣传策略
第六章 XHZY公司“介宁”产品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措施
    6.1 构建专业化营销队伍
    6.2 完善绩效薪酬体系
    6.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6.4 搭建“开源节流”发展平台
    6.5 跟进药品的升级与换代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密集型银质针导热治疗晚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2.3 分级标准
        1.2.4 纳入标准
        1.2.5 排除标准
        1.2.6 受试者脱落标准
    1.3 选用仪器和试剂
2.临床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治疗方法
        2.2.1 银质针组
        2.2.2 对照组
    2.3 疗效标准
    2.4 观察指标
    2.5 密集型银质针导热临床安全监测
    2.6 统计学处理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1.1 两组年龄比较
        3.1.2 两组性别比较
        3.1.3 两组患膝情况比较
        3.1.4 两组病程情况比较
    3.2 治疗前后疗效分析比较
        3.2.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3.2.2 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的比较
        3.2.3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3.2.4 两组治疗前后关节液中IL-1和INF-α含量的比较
4.讨论
    4.1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引起疼痛的认识
        4.1.1 膝痹的病因病机
    4.2 现代医学对膝骨关节炎引起疼痛的认识
        4.2.1 膝关节的生理解剖
        4.2.2 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4.3 IL-1β、TNF-α炎症因子在KOA疼痛时的作用机理
    4.4 现代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现状
        4.4.1 塞来昔布胶囊在本次研究中的疗效分析
        4.4.2 西药中塞来昔布胶囊在临床上的应用
        4.4.3 关节腔内注射药物治疗KOA的进展
        4.4.4 手术治疗KOA的现状
    4.5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医治措施
        4.5.1 中药内服、外敷、熏洗治疗膝痹的现状
        4.5.2 中医理疗治疗膝痹的现状
        4.5.3 针灸治疗治疗膝痹的现状
    4.6 中医学对银质针疗法的认识
        4.6.1 银质针导热疗法的发展及现状
        4.6.2 银质针疗法的作用机理分析
        4.6.3 银质针导热疗法较传统毫针针刺的优势
        4.6.4 银质针的进针点选取
    4.7 临床上运用银质针治疗KOA的现状
        4.7.1 银质针的单联疗法
        4.7.2 银质针的二联疗法
        4.7.3 银质针的三联疗法
    4.8 银质针的临床安全性分析
    4.9 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结论
    1 课题研究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针刺联合精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颈椎病的研究现状
        1.1.1 颈椎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1.1.2 颈椎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1.1.3 各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1.1.4 影像学及其他检查技术
        1.1.5 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1.1.6 颈椎病的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1.2 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
        1.2.1 病名认识
        1.2.2 病因病机学
        1.2.3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方法
    1.3 针刺镇痛的临床及机制研究
        1.3.1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
        1.3.2 针刺镇痛的机制研究
        1.3.3 研究的不足
    1.4 灸法治疗痛症的研究
        1.4.1 艾叶的作用与机理
        1.4.2 灸法镇痛的机制
        1.4.3 灸法镇痛的优势病种
        1.4.4 研究的不足
    1.5 针刺联合灸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研究
        1.5.1 针刺联合麦粒灸疗法治疗颈椎病
        1.5.2 针刺联合温针灸疗法治疗颈椎病
        1.5.3 针刺联合热敏灸治疗颈椎病
第二章 针刺联合灸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meta分析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纳入标准
        2.1.2 干预措施
        2.1.3 研究对象
        2.1.4 结局指标
        2.1.5 排除标准
        2.1.6 文献检索策略
        2.1.7 数据提取
        2.1.8 文献质量评价
        2.1.9 操作方法
        2.1.10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一般资料
        2.2.2 纳入文献研究特性
        2.2.3 方法学质量评估
        2.2.4 有效率方面
        2.2.5 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
        2.2.6 VAS量表得分方面
        2.2.7 McGill量表(MPQ)评分方面
        2.2.8 PRI得分
        2.2.9 症状体征评分
    2.3 讨论
        2.3.1 疗效分析
        2.3.2 该项meta分析的局限性
        2.3.3 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第三章 临床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病例选择
        3.1.2 资金来源
        3.1.3 诊断标准
        3.1.4 纳入标准
        3.1.5 排除标准
        3.1.6 中止标准及对应处理
        3.1.7 治疗分组设置
        3.1.8 随机方法
        3.1.9 样本量
        3.1.10 治疗方案
        3.1.11 评价指标
        3.1.12 统计分析
        3.1.13 针灸不良事件处理
        3.1.14 质量监控及数据管理
        3.1.15 临床试验路线图
    3.2 研究统计结果及分析
        3.2.1 一般资料分析
        3.2.2 疗效指标分析
        3.2.3 有效率比较
    3.3 讨论
        3.3.1 理论依据
        3.3.2 针刺联合灸法治疗颈椎病的选择依据
        3.3.3 艾灸的选择依据
        3.3.4 假针假灸组的选择
        3.3.5 穴位选择依据
        3.3.6 结局指标选择
        3.3.7 结果分析
        3.3.8 针灸起效机制
        3.3.9 精灸的临床应用
    3.4 创新点
    3.5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4)柴膏止痛方治疗紧张型头痛(气郁热壅型)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结果
    1 病例的脱落情况
    2 基本资料比较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比较
    4 临床疗效比较
    5 安全性指标检测
    6 不良反应
理论探讨
    1 祖国医学对紧张型头痛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紧张型头痛的认识
    3 导师学术思想探讨
    4 柴膏止痛方的组方及药理作用
    5 讨论
    6 安全性评价
    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英文词语对照
    附录2 头痛症状评分记录表
    附录3 中医证候积分量表
    附录4 文献综述 紧张型头痛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5 在校期间论文论着和科研情况

(5)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因素及慢性髓性白血病TKIs早期疗效评估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BCR-ABL水平及下降速度对慢性髓性白血病TKIs早期疗效的评估作用探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阐及答辩情况表

(6)中国兽用化学药品市场准入行政许可制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市场准入理论研究现状
        1.2.2 行政许可制度研究现状
        1.2.3 兽用化学药品市场准入许可制度研究现状
        1.2.4 综述评述
    1.3 美国兽用化学药品市场准入许可制度简介
        1.3.1 管理机构与法律制度
        1.3.2 新兽药研发制度
        1.3.3 登记注册制度
        1.3.4 兽药生产行政许可制度
        1.3.5 质量标准制度
    1.4 论文主要内容与技术路径
        1.4.1 论文主要内容
        1.4.2 论文技术路径
    1.5 论文创新点与难点
第二章 中国兽用化学药品市场准入行政许可规制经济学分析
    2.1 基本概念
        2.1.1 兽用化学药品
        2.1.2 兽用化学药品市场准入
        2.1.3 兽用化学药品市场准入许可
        2.1.4 本文研究范围
    2.2 兽用化学药品市场准入行政许可规制理论依据
        2.2.1 兽用化学用品市场准入规制所属范畴
        2.2.2 兽用化学药品的公共物品特征分析
        2.2.3.兽用化学药品具有外部性
        2.2.4 兽用化学药品市场具有信息不对称性
    2.3 政府对兽药进行市场准入行政许可规制目的与角色定位
        2.3.1 政府对兽药市场准入行政许可规制的动机与目的
        2.3.2 政府对兽药市场准入行政许可规制的角色定位
    2.4 小结
第三章 中国兽用化学药品市场准入行政许可现状与理念
    3.1 中国兽用化学药品市场准入行政许可现状
        3.1.1 中国兽用化学药品生产企业整体情况
        3.1.2 新药研发与注册审批行政许可
        3.1.3 生产质量管理验收与审批行政许可
        3.1.4 产品批准文号审批行政许可
    3.2 中国兽用化学药品市场准入发展理念变化
        3.2.1 激励性政策
        3.2.2 约束性政策
        3.2.3 激励与约束并重政策
    3.3 小结
第四章 中国兽用化学药品市场准入行政许可制度内容分析
    4.1 新药研发与注册审批分析
        4.1.1 新药研发分析
        4.1.2 新药注册审批分析
        4.1.3 新兽药注册审批模型构建
    4.2 产品批准文号审批分析
        4.2.1 企业持有兽药批准文号数量分析
        4.2.2 企业批准文号使用分析
    4.3 生产质量管理验收与审批
        4.3.1 实施兽药GMP后我国兽药质量得到提高
        4.3.2 GMP验收存在的问题及企业对GMP管理的意愿
        4.3.3 GMP飞行检查频率适中
        4.3.4 兽药GMP管理意愿模型构建
    4.4 小结
第五章 中国兽用化学药品市场准入行政许可制度改进与优化建议
    5.1 中国兽用化学药品市场准入行政许可制度总体目标与遵循原则
        5.1.1 中国兽用化学药品市场准入行政许可制度总体目标
        5.1.2 中国兽用化学药品市场准入行政许可制度遵循的原则
    5.2 中国兽用化学药品市场准入行政许可制度框架图
    5.3 中国兽用化学药品市场准入行政许可制度框架与改进建议
        5.3.1 完善新药研制配套法律规章
        5.3.2 完善相应的技术规范
        5.3.3 设立新药专职评审专家制度
        5.3.4 设立登记注册制度
        5.3.5 延长新药保护期,提高企业研发积极性
        5.3.6 统一兽药GMP验收的统一性
        5.3.7 加大兽药GMP监督检查强度
        5.3.8 产品文号实行分类管理
    5.4 中国兽用化学药品市场准入行政许可制度配套政策建议
        5.4.1 公开透明的机制
        5.4.2 大力开展宣传培训工作
        5.4.3 信息服务机制
    5.5 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后续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7)改良屈曲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分类分度
    第二节 发病机制
    第三节 病因
        一、椎间盘退变
        二、解剖结构异常
        三、激素影响
        四、肌力不平衡
        五、职业关系
    第四节 影像学特点
        一、X线
        二、CT检查
        三、MR
    第五节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二、手术治疗
    第六节 问题提出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入选病例
        二、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退出研究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随机分组
        二、治疗方法
        三、观察指标
        四、疗效标准
        五、统计学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临床疗效对比
        二、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三、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
        四、安全性评估
    第四节 讨论
        一、腰椎生物力学研究
        二、推拿手法机理
        三、临床手法治疗DS的机理
        四、肌力对腰椎稳定的影响
        五、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六、手法体会
结语
    第一节 临床研究结论
    第二节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头痛宁胶囊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方法
    2.3 判定标准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头痛宁组、氟桂利嗪组、两药联合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3.2 头痛宁组、氟桂利嗪组及两药联合组三组治疗前清电解质比较
    3.3 头痛宁组、氟桂利嗪组及联合组治疗前血浆CGRP、5-HT比较
    3.4 三级患者治疗前后头痛程度VA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
    3.5 三级治疗效果比较
    3.6 三级患者离子浓度变化的比较
    3.7 三组治疗前后CGRP浓度的比较
    3.8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5-HT浓度的比较
    3.9 三级治疗后发生不良事件的比较
    3.10 头痛宁组血清K~+浓度变化和VAS评分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3.11 头痛宁组血清Mg~(2+)浓度变化和VAS评分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3.12 头痛宁组血浆CGRP浓度变化和VAS评分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3.13 头痛宁组血浆5-HT浓度变化和VAS评分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偏头痛发病机制
    4.2 偏头痛中医学病因及发病机理
    4.3 头痛宁胶囊的组方原则及方药探讨
    4.4 头痛宁胶囊的治疗效果及其相关机制分析
    4.5 头痛宁胶囊安全性探讨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
致谢
缩略词表

(9)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目录
引言
1 研究方案
    1.1 研究对象
        1.1.1 受试者来源
        1.1.2 受试者选择
        1.1.2.1 西医诊断标准
        1.1.2.2 中医诊断标准
        1.1.2.3 经络辨证分型标准
        1.1.2.4 八纲脏腑辨证分型标准
        1.1.2.5 纳入标准
        1.1.2.6 排除标准
        1.1.2.7 剔除和脱落标准
        1.1.2.8 剔除和脱落病例的处理
        1.1.2.9 研究病例的中止
        1.1.2.10 不良事件与严重不良事件
    1.2 研究方法
        1.2.1 试验流程图
        1.2.2 估算样本量
        1.2.3 随机方法
        1.2.4 对照
        1.2.5 盲法
        1.2.6 随访
        1.2.7 分组方案
        1.2.7.1 电针组(A组)
        1.2.7.2 电针联合牵引组(B组)
        1.2.7.3 电针联合牵引与西药组(C组)
        1.2.8 治疗方案
        1.2.8.1 健康教育
        1.2.8.2 电针组
        1.2.8.3 电针联合牵引组
        1.2.8.4 电针联合牵引与西药组
        1.2.9 观察指标
        1.2.9.1 基线指标
        1.2.9.2 疗效评价指标
        1.2.9.3 安全性评价指标
        1.2.9.4 依从性评价
        1.2.9.5 合并用药评价
        1.2.10 数据录入与锁定
        1.2.10.1 定义原始数据
        1.2.10.2 数据记录
        1.2.10.3 数据核查
        1.2.10.4 数据管理
        1.2.11 统计分析
        1.2.11.1 分析计划
        1.2.11.2 统计分析内容及方法
        1.2.12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1.2.12.1 质量控制
        1.2.12.2 质量保证
        1.2.13 伦理审查
2 研究结果
    2.1 试验完成情况
        2.1.1 各医院病例分配情况
        2.1.2 病例完成情况与分析集情况描述
        2.1.2.1 病例完成情况
        2.1.2.2 分析集情况
        2.1.2.3 剔除或脱落病例情况
    2.2 基线分析
        2.2.1 社会人口学基本特征基线分析
        2.2.2 临床特征基线分析
        2.2.3 病情程度基线分析
    2.3 疗效评价结果
        2.3.1 腿痛VAS视觉模拟评分(vasLP)结果
        2.3.1.1 vasLP FAS与PPS结果
        2.3.1.2 vasLP各时间点与基线的差值比较FAS与PPS结果
        2.3.2 腰痛VAS视觉模拟评分(vasWP)结果
        2.3.2.1 vasWP FAS与PPS结果
        2.3.2.2 vasWP各时间点与基线的差值比较FAS与PPS结果
        2.3.3 改良罗兰功能问卷评分(Roland)结果
        2.3.3.1 Roland FAS与PPS结果
        2.3.3.2 Roland各时间点与基线的差值比较FAS与PPS结果
        2.3.4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
        2.3.4.1 SF-36生理功能(PF)维度得分情况描述
        2.3.4.2 SF-36生理职能(RP)维度得分情况描述
        2.3.4.3 SF-36躯体疼痛(BP)维度得分情况描述
        2.3.4.4 SF-36总体健康状况(GH)维度得分情况描述
        2.3.4.5 SF-36活力(VT)维度得分情况描述
        2.3.4.6 SF-36社会功能(SF)维度得分情况描述
        2.3.4.7 SF-36情感职能(RE)维度得分情况描述
        2.3.4.8 SF-36精神健康(MH)维度得分情况描述
        2.3.5 Likert总体恢复自我评价分FAS与PPS结果
    2.4 安全性评价结果
        2.4.1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2.4.2 安全性评级比较
    2.5 依从性评价比较
    2.6 合并用药评价比较
    2.7 患者意向性调查描述
    2.8 随访情况描述
        2.8.1 随访情况描述图
        2.8.2 随访情况描述结果
3 讨论
    3.1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认识
        3.1.1 病因病机
        3.1.2 临床症状
        3.1.3 治疗原则和方法
    3.2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认识
    3.3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疗效评价
        3.3.1 古代针灸医疗实践证据
        3.3.2 现代研究与系统评价
    3.4 关于本试验方案设计依据的讨论
        3.4.1 关于疾病人群的选择
        3.4.2 关于中央随机方法的应用
        3.4.3 关于干预措施的选择
        3.4.3.1 电针治疗方案的选择
        3.4.3.2 电针联合牵引治疗方案的选择
        3.4.3.3 电针联合牵引配合西药治疗方案的选择
    3.5 关于疗效指标的选择
        3.5.1 观察时间点的选择
        3.5.2 腿痛与腰痛VAS视觉模拟评分
        3.5.3 改良罗兰功能问卷评分
        3.5.4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
        3.5.5 Likert总体恢复自我评分
    3.6 关于本试验研究结果的分析
        3.6.1 三种治疗方案对改善疼痛等的疗效分析
        3.6.2 三种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分析
        3.6.3 三种方案在疗效总体上没有显着性差异的原因分析
        3.6.4 研究结果的应用前景
    3.7 依从性、剔除与脱落病例情况分析
    3.8 合并用药情况分析
    3.9 研究方案的安全性评价
    3.10 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的中医机制探讨
        3.10.1 疏通经脉的作用
        3.10.2 除湿散寒的作用
        3.10.3 补益肝肾的作用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附件一: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二:临床研究量表
    附件三:课题启动咨询会与质控检查照片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海南生态药业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背景及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问题的背景——国内外医药产业面临的困境
        1.1.3 解决问题的机遇——生物科技革命时代正在来临
        1.1.4 加快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1.2 生态产业革命与生态经济的发展
        1.2.1 生态型工业
        1.2.2 生态工业与传统工业的比较
        1.2.3 产业生态学的复合型经济
        1.2.4 建设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
    1.3 生态药业的定位与理论基础
        1.3.1 生态药业的概念和内涵
        1.3.2 生态药业的理论基础
        1.3.3 发展生态药业和循环经济的关系
        1.3.4 加强生态药业发展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2章 国内外医药产业发展状况与趋势
    2.1 国际医药产业的发展状况
        2.1.1 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的总体概况
        2.1.2 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2.2 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状况
        2.2.1 中国医药产业的总体概况和发展前景
        2.2.2 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2.2.3 中国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3 天然与生态结合是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2.3.1 天然疗法和天然药物广泛应用是医药科学发展未来之路
        2.3.2 中药是国际社会天然疗法的主体
        2.3.3 前景无限的生物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
        2.3.4 “向海洋要药”——人类医药科技的新选择
第3章 生态药业的产业的定位及其关联理论分析
    3.1 生态药业的产业定位
        3.1.1 有关产业结构一般理论和分析
        3.1.2 生态药业的产业定位
    3.2 生态药业定位与结构调整优化
        3.2.1 生态药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目标
        3.2.2 产业定位与结构优化面临的问题
    3.3 生态药业的结构优化
        3.3.1 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分析
        3.3.2 产业关联程度与产业结构优化
    3.4 生态药业产业升级的模式与机制
        3.4.1 传统医药产业升级的模式
        3.4.2 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三种模式及其特点
        3.4.3 生态药业的升级机制
    3.5 生态药业与关联产业分析
        3.5.1 有关产业关联理论要点
        3.5.2 产业关联的形态特征
        3.5.3 与生态药业相关联产业
第4章 生态药业计量经济模型及其实证分析
    4.1 构建生态药业计量经济模型的涵义
        4.1.1 天然药材资源支持能力的计量经济分析
        4.1.2 生态环境支持能力的计量经济分析
        4.1.3 社会相关支持能力计量经济分析
        4.1.4 医药经济支持能力的计量经济分析
    4.2 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药业综合评价模型
    4.3 以海南省为例进行生态药业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
        4.3.1 权重(系数)的确定
        4.3.2 数据的录入
        4.3.3 分析结果
第5章 生态药业区域分布与发展比较
    5.1 中药产业资源概况
        5.1.1 中药资源蕴藏量概况
        5.1.2 中药资源区域分布状况
        5.1.3 海洋药物资源状况
    5.2 生态药业区域发展的指向
        5.2.1 资源指向
        5.2.2 技术及工业指向
        5.2.3 金融资本指向
        5.2.4 信息贸易指向
    5.3 最具潜质条件的6 省区生态中药产业发展状况比较
        5.3.1 云南省
        5.3.2 贵州省
        5.3.3 四川省
        5.3.4 广西自治区
        5.3.5 广东省
        5.3.6 吉林省
    5.4 生态药业发展方向及关键选择
        5.4.1 现阶段生态药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5.4.2 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5.4.3 建设生态药业科技园区是未来实践的关键
第6章 生态药业示范区域的最佳选择——海南
    6.1 海南生态药业发展的相关条件
        6.1.1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6.1.2 别具一格的人文社会环境
        6.1.3 独具特色的天然药材资源
        6.1.4 异军突起的医药产业
    6.2 海南发展生态药业的几个突破口
        6.2.1 着力推动地产中药材产业化
        6.2.2 加快发展现代药物制剂工业
        6.2.3 努力建成全国最大的多肽类生物制药基地
        6.2.4 加强海洋药物研发
        6.2.5 做大做强保健品产业
        6.2.6 开发利用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民族用药——黎药苗药
    6.3 海南发展生态药业的四大基础条件
        6.3.1 生态环境基础
        6.3.2 政策法规基础
        6.3.3 管理体制基础
        6.3.4 产业发展基础
第7章 海南生态药业的战略构想与目标
    7.1 生态药业是海南发展医药产业的创新模式
    7.2 海南生态药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7.2.1 发展海南生态药业的指导思想
        7.2.2 海南发展生态药业的总体思路
    7.3 海南“十一五”期间发展生态药业的战略目标
        7.3.1 成长目标
        7.3.2 功能目标
        7.3.3 生态目标
第8章 海南生态药业的创新模式设计
    8.1 整体建设模式
        8.1.1 基础层面―在全省范围内发展生态药业
        8.1.2 中坚层面―把海口药谷等园区建设成为生态药业科技园区
        8.1.3 高端闪亮点——建设生态型药厂和认证生态型产品
    8.2 海口生态药业示范园区初步设计
        8.2.1 海口生态医药工业园区定位及设计指导原则
        8.2.2 园区规划建设的内容
        8.2.3 园区规划技术概要
第9章 海南生态药业发展的战略布局与重点
    9.1 海南发展生态药业的产业结构
        9.1.1 着力发展新型化学制剂、现代中药产业与海洋创新药物三条产业带
        9.1.2 以打造药业生产航母为目标,构建产业化体系,发展外向型经济
        9.1.3 发展新剂型、新工艺,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药物研究体系
        9.1.4 优化产业结构,扶持骨干型医药企业
    9.2 海南省发展生态药业的产业布局
        9.2.1 在海口、琼海、澄迈等地区建立海南省医药工业产业基地和药物研发基地
        9.2.2 在中部地区建立海南中药材现代化科技(种植)产业基地
        9.2.3 在三亚地区建立海南省海洋药物研发基地
        9.2.4 构建西部地区医药原料药基地
    9.3 重点支持南药、黎药产业发展
        9.3.1 建立三个中心,构建创新平台
        9.3.2 建立三级阶梯的南药产业现代化 GAP 种植基地
        9.3.3 整合资源,建立现代中药生产体系
        9.3.4 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9.3.5 加速现代中药产品的创新研究
    9.4 重视开发海洋生物药物
        9.4.1 做好海洋药物开发的规划工作
        9.4.2 大力发展海洋生物技术
        9.4.3 整合资源,推动海洋药物研发及产业化
    9.5 侧重发展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第10章 构建海南生态药业政策保障体系
    10.1 部分省市发展医药产业的政策概述
        10.1.1 制定相关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10.1.2 成立组织机构,统一加强对医药产业发展的领导
        10.1.3 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投入系统
        10.1.4 建立有利于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10.1.5 推动医药产业技术创新
        10.1.6 建立健全医药产业服务体系
    10.2 海南发展生态药业的政策选择
        10.2.1 通过立法营造发展生态药业的大环境
        10.2.2 成立组织机构,加强对发展生态药业的领导和指导
        10.2.3 科学编制发展海南生态药业中长期规划
        10.2.4 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体系
        10.2.5 制定并实施各项优惠政策
        10.2.6 建立医药产品技术创新体系
        10.2.7 加快医药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10.2.8 营建发展海南生态药业的服务体系
第11章 结论
    11.1 主要结论
    11.2 论文创新点
参考案例:海南定安县塔岭生态药业示范园区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参与的课题研究等学术活动和发表的学术成果情况
致谢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四、解热止痛抗炎药在飞行人员中的合理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XHZY公司“介宁”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 徐艺烜. 山东理工大学, 2020(02)
  • [2]密集型银质针导热治疗晚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方炯炯.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3]针刺联合精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研究[D]. 单越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柴膏止痛方治疗紧张型头痛(气郁热壅型)的疗效观察[D]. 赵合强.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7(06)
  • [5]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因素及慢性髓性白血病TKIs早期疗效评估的探讨[D]. 王英俏. 山东大学, 2016(01)
  • [6]中国兽用化学药品市场准入行政许可制度分析[D]. 赵婧洁.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01)
  • [7]改良屈曲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D]. 陈思妤.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8]头痛宁胶囊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D]. 马娟. 兰州大学, 2013(11)
  • [9]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临床随机对照试验[D]. 晋松.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2(03)
  • [10]海南生态药业发展模式研究[D]. 曾渝. 上海交通大学, 2006(02)

标签:;  

飞行员合理应用解热镇痛消炎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