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行音乐的前世今生(上)

中国流行音乐的前世今生(上)

一、中国流行音乐之前世今生(上)(论文文献综述)

何娟[1](2020)在《中国新疆击弦乐器锵的声学测量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锵作为击弦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悠扬的琴声梦回缭绕使人久久不能忘怀,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提高、网络的不断扩大等使少数民族乐器的关注程度也慢慢减少,笔者也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对锵声学测量方面的论文不是很丰富,因此笔者想通过这样的视角将锵这件乐器通过声音的特点将锵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使得锵在击弦乐器中发挥更多的价值和作用。乐器的音乐声学测量可以让我们更为精确的掌握乐器声乐的客观数据,直观的得到其声学品质数据,对乐器改良与优势挖掘有着重大意义,可以在研究的过程中使乐器扬长避短,更好的提升应用价值。本文旨在通过对“锵”声学测量的技术手段,得出客观的物理量与其声学特征间的本质联系。为民族音乐的研究、传承、制作提供一份理论基础。在本文中,综合运用乐器学、声学、扬琴乐器法学等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从锵的来源、制作、演奏技法及声学测量等角度对锵乐器进行阐述。文章中第一部分的绪论和第二部分主要从锵的介绍、锵的名称辨析、分布、形制、制作以及锵的音乐等方面进行阐述。文章的第三,四章,首先对进行声学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其次对测量的软件,环境及设备做简单介绍,之后对锵的空弦单音进行田野声学测量,本次测量将空弦单音分别从波形图、频谱图以及ADSR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的每一个音进行表格式的整体分析,每张表格之后都有小结,笔者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文章的第五章,首先对声学品质进行了分析,其次对乐器改良进行了论述,可以得出与该乐器相关的一些观点,以及能够更好改良、发展和传承的思路并笔者进行总结。

李荣焕,李若聘[2](2020)在《音乐之城哈尔滨的“前世今生”(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解读哈尔滨的音乐史,就是解读这座城市的精神核心,就是解读这座城市人民的心灵,也能让我们在音符里望见这座城市美好的未来。哈尔滨是联合国授予的闻名遐迩的音乐之城。从历史深处形成、升起并在百年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沉浮着的旋律,一音一符,无不承载着太多的故事。毫不夸张地说,音乐对人的精神品格的塑造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西风东渐、移民文化——音乐城哈尔滨的原初音乐积累

赵菁,张乘风[3](2020)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南京鼓楼建筑情景复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复原南京鼓楼最初的建筑形制动态情景变化,提出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并结合Cinema 4D三维建模软件的情景化数字复原流程。首先,对南京鼓楼的周边环境、建筑构件、室内陈设等进行研究,在现有测绘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的情景再现设计,并利用三维建模技术,通过模型复原真实的建筑形制。然后,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明鼓楼建筑与观赏者的情景交互设计。南京鼓楼初建于明洪武年间,后因历史变迁,其建筑规模、等级、做法均发生较大变化,导致明初鼓楼在每一个复建阶段的建筑定位仍然含糊不清。最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使南京鼓楼建筑形制能够以可视化的形式得以保存。在虚拟过程中,提出了简化且真实的古建建模交互策略,让用户通过沉浸式体验,直观地感受古建复原、修缮的过程。

唐荣荣[4](2019)在《以普及性为目标的班级合奏教学研究 ——以M学校为例》文中指出器乐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繁荣,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显加大了器乐教学的分量,学校器乐教学逐渐受到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硕士期间实习单位M学校为研究实例,研究并分析了初中阶段的学校器乐教学。笔者在M学校实习期间,深入参与到该学校的器乐教学活动,为本文写作提供了依据。通过近半年的观察与实践,笔者深刻意识到,器乐教学对于中小学学生美育及德育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班级合奏具有普及意义。本文共分为5部分。首先,对选题来源、研究意义予以阐明,并对该选题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其次,阐述器乐教学的相关理论,为后续器乐教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再次,对M学校的班级合奏开展过程以及M学习音乐课外活动---班级合奏比赛,做了详细的陈述与分析。最后,笔者通过对M学校班级合奏教学的研究,引发反思并从师资、器乐本身、教学的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李树泽[5](2017)在《不“抱残守缺”哪有“原汁原味”—张卫东的昆曲艺道》文中认为赏读张卫东先生大着《赏花有时、度曲有道——张卫东论昆曲续编》,有很多的感触,掩卷,脑子里蹦出他擅长的《千忠戮·草诏》,一霎间,做如此想,应该是这出戏的氛围与这部作品字缝心息间所营造的情境是一致的。事实上,他的这本书对中华文明的梳理,对经学、诗艺文学的大论,观点、情味、感叹杂陈其中,极符合他下笔写这部着作的心境。其实,张卫东先生塑造的方孝孺形象,尤其是历经三百余载的传承基础上的咀嚼、揣摩、自悟。张卫东先生论

邹佩君[6](2016)在《贵州省黔西化屋苗族服饰纹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黔西化屋苗族服饰纹样为例,通过从宏观和微观、纵向与横向的分析,结合黔西苗族的历史、服饰分类、制作材料等方面,去分析黔西化屋苗族服饰纹样的类型,并用功能-结构论及美学的知识探究服饰纹样,从而挖掘出纹样图案寓意、社会功能及艺术价值,最终探讨出黔西化屋苗族服饰纹样的传承及发展。化屋苗族服饰作为苗族服饰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聚集了化屋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它不仅是一种文化载体,一种精神载体,也是化屋苗族人民连接本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纽带,因此研究化屋苗族服饰纹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共分为六个章节来完成。第一章介绍本文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国内研究现状,研究目的、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阐述了黔西化屋苗族的历史由来。第三章主要从化屋苗族服饰及其纹样的制作材料、工艺出发,阐述了运用剪纸、刺绣、蜡染手工艺制作服饰及其纹样的过程及特点。第四章以分析黔西化屋苗族服饰纹样的寓意功能为主。第五章以分析黔西化屋苗族服饰纹样的社会功能为主,对服饰及纹样进行探究,进而阐述所体现的族系识别、审美、宗教信仰、实用四个方面功能。第六章,从化屋苗族服饰纹样传承发展现状,传承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与建议三个方面来阐述。化屋苗族服饰纹样有着强烈的装饰韵味、协调的构成、丰富的造型变化,显现出族群特有的审美意识和朴素的审美感受。研究化屋苗族服饰纹样有利于保存苗族传统的信仰、审美观等诸多方面,对于传承民族文化有着深刻的含义,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生命力,民族之间的凝聚力,使该民族不断提高自我认同意识。

曹溯辰[7](2014)在《论杜国威戏剧创作》文中认为杜国威是香港戏剧界第一位的全职编剧和通俗戏剧的大写家。作为香港本土戏剧的推动者和重要组成部分,杜国威本人和他的作品在香港戏剧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杜国威以“写情”为创作理念,通过多部戏剧作品塑造灵动鲜活的角色形象,借以讴歌“香港人”积极、乐观的意志和心态,积极参与到香港本土文化认同的建构当中。九十年代以后,他转向雅俗共赏的通俗戏剧创作,作品以谐趣题材、流行歌舞、明星担纲为特色,主动适应观众需求、积极开拓本土戏剧市场,为当代香港戏剧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积极且重要的贡献。

景淑娥[8](2014)在《李碧华小说电影改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下,随着一些由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的热映,隐藏在银幕背后的小说作者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课题选择以长期隐于银幕背后的编剧李碧华为对象,探讨其小说与电影成功改编背后的深层关系,以期为文学与影视改编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全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中间三章主体,最后部分为结语。各部分论述重点如下:绪论主要论述商业文化语境下的香港文学的背景对李碧华创作的影响,和近年来对李碧华的研究概况。第一章主要是阐述李碧华小说的主题,包括人性的探索、“女性意识”的呈现与反思、独特的“文革”记忆,希望由此入手,探究她小说成功改编成电影的奥秘。第二章主要通过李碧华小说电影改编的概观、编剧身份对李碧华小说创作的影响,以及独特的影像化特征来阐释李碧华小说的电影改编现象。第三章主要通过《胭脂扣》、《霸王别姬》、《青蛇》三部电影来论述历史的怀旧、身份认同危机、人性的回归等内容,进而探讨李碧华如何实现从文字到影像的背离与暗合。结语是对前面一些问题的的总结和对作者本身的再关注。

李岩[9](2013)在《独上高楼——“民国·乐史”的现代性及前世今生》文中指出文章首提"民国·乐史"概念,并以当时音乐作品中的"现代性"为例,指出:现代性在"民国·乐史"抑或惯常"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从未缺位,也非苍白无力,进而提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分期不合理、问题诸多,还出具方案:以"民国·乐史"理念重新书写1912-1949时段中的音乐史;在论述中,作者涉及"音乐技艺"与"政治标准"两层次,并始终贯穿"结构"与"解构"意念;对音乐历史研究、甚至一切关及音乐的"学术"不以音乐作品为中心的现状,作者也提出了批评。

胡倩如[10](2010)在《钢琴内在结构的前世今生(上)》文中提出钢琴这种乐器产生至今已有300多年,本文旨在从探寻钢琴的前身古钢琴开始,以钢琴内部结构特点为视角,来阐述不同时期、不同造型的钢琴的击弦原理,以及其发展历程,还有与钢琴制造家和音乐家的联系。

二、中国流行音乐之前世今生(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流行音乐之前世今生(上)(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新疆击弦乐器锵的声学测量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起源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击弦乐器研究现状
        1.3.2 音乐声学研究现状
    1.4 本章小结
2 击弦乐器锵的介绍
    2.1 锵的名称辨析
    2.2 锵的起源及分布
        2.2.1 锵的起源
        2.2.2 锵的分布
    2.3 锵的形制
    2.4 锵的制作
    2.5 关于锵的音乐
3 锵的声学测量相关原理
    3.1 乐器声学相关理论
    3.2 击弦乐器声学原理
    3.3 采录设备选择
        3.3.1 录音设备
        3.3.2 采样工具
    3.4 检测环境选择
4 锵的声学测量研究
    4.1 测量系统分析
        4.1.1 测量系统
        4.1.2 声学测量软件—GMAS
    4.2 锵的动态声学测量研究
    4.3 锵的测量音响数据分析对比
5 对锵声学测量结果的评价
    5.1 对锵乐器声学品质的客观评价
    5.2 对声学品质的分析
    5.3 声学测量对乐器改良的重要性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2)音乐之城哈尔滨的“前世今生”(上)(论文提纲范文)

西风东渐、移民文化——音乐城哈尔滨的原初音乐积累
市民音乐、乡民音乐、侨民音乐——音乐城哈尔滨呈现多元格局

(3)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南京鼓楼建筑情景复原(论文提纲范文)

一、虚拟复原南京鼓楼的流程设计
    (一)整体框架
    (二)资料采集
    (三)虚拟建模
    (四)交互发布
二、南京鼓楼的建筑情景
    (一)南京鼓楼历史概况
    (二)南京鼓楼推测情况
三、基于Cinema 4D三维软件的建模方法
    (一)多边形建模
    (二)样条建模
    (三)拓扑建模
    (四)方块建模
四、CG动画在复原情景中的应用
    (一)动画脚本
    (二)光影设计
五、结语

(4)以普及性为目标的班级合奏教学研究 ——以M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发展器乐教学应“新课标”的要求
        二、自身的研究兴趣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价值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中小学器乐教学的探索阶段
        二、中小学器乐教学实践阶段
        三、中小学器乐教学的发展阶段
第二章 器乐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第一节 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普及性理论
    第二节 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动
    第三节 班级合奏教学可借鉴的优秀教学法
    第四节 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一、乐器与器乐的价值
        二、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第三章 M学校班级合奏教学的开展
    第一节 M学校班级合奏教学活动方案
        一、进入M学校开展调查的预设方案
        二、M学校器乐教学活动的前期准备
    第二节 葫芦丝教学课例与评析
        一、入门基础教学
        二、简易曲目教学
        三、基本进阶训练
        四、比赛曲目细节教学
        五、合奏教学
第四章 班级合奏比赛—促进器乐教学的利器
    第一节 比赛缘由
        一、缘起于长沙市班级合奏比赛
        二、缘起于校园文化艺术节
    第二节 M中学班级合奏比赛赛制
        一、比赛曲目
        二、评分细则与奖项设置
    第三节 班级合奏比赛对器乐教学的影响
        一、促进学生的“学”
        二、促进教师的“教”
第五章 反思与建议
    第一节 由M学校的器乐教学引发的思考
        一、师资从何解决
        二、教师怎样在器乐教学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器乐教学内容如何规范
    第二节 M学校班级合奏教学对中小学器乐教学的借鉴意义
        一、班级器乐教学与社团课相结合
        二、班级器乐教学中选定乐器的艺术
        三、为班级器乐教学设定良性的评价机制
        四、校、班、家三力并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5)不“抱残守缺”哪有“原汁原味”—张卫东的昆曲艺道(论文提纲范文)

/壹/
/贰/
/叁/

(6)贵州省黔西化屋苗族服饰纹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方法及创新点
第二章 黔西化屋苗族的历史由来概述
    2.1 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2.2 人口、经济、文化底蕴
第三章 黔西化屋苗族服饰纹样及工艺
    3.1 材料
    3.2 制作工艺
    3.3 服饰特点
第四章 黔西化屋苗族服饰纹样的寓意功能
    4.1 动物纹样喻意
    4.2 植物纹样喻意
    4.3 综合纹样喻意
第五章 黔西化屋苗族服饰纹样的社会功能
    5.1 族系识别
    5.2 审美
    5.3 宗教信仰
    5.4 实用
第六章 黔西化屋苗族服饰纹样的传承及发展
    6.1 传承及发展现状
    6.2 传承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6.3 传承及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科研成果与论文发表
    附录二 田野调查日志
    附录三 化屋基苗族服饰及其纹样图片

(7)论杜国威戏剧创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作者生平及创作概况
    二、研究现状
    三、本文研究视角
第一章 创作历程:与香港话剧一同成长
    一、探索期(1979年——1991年)
    二、成型期(1992——2002年)
    三、拓展期(2003年至今)
第二章 “我系香港人”——构建港人本土意识与身份认同
    一、追认港人本土意识
    二、岭南文化与香港话剧的结合
第三章 性情中人:文人与伶人的形象塑造
    一、知识分子
    二、伶人歌女
第四章 以俗通雅:诗意灵活的创作特色
    一、雅俗共赏与诗意的人情美
    二、深厚的传统底蕴和粤剧文化
    三、自由灵活的叙事体结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杜国威舞台剧创作年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参与创作的实践
致谢
全体答辩委员会签字

(8)李碧华小说电影改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商业文化语境下的香港文学作为
    二、 奇情才女李碧华
    三、 研究现状
第一章 :李碧华小说的主题内涵
    第一节 :人性的探索
    第二节 :“女性意识”的呈现与反思
    第三节 :独特的“文革”记忆
第二章 :李碧华小说的电影改编现象及阐释
    第一节 :作为编剧的李碧华
    第二节 :李碧华小说的独特影像化特征
        一、 描写的镜头化
        二、 叙述的视觉化
        三、 结构的空间化
第三章 :电影对小说的再诠释
    第一节 :《胭脂扣》:历史的怀旧
    第二节 :《霸王别姬》:身份认同危机中的边缘人生
    第三节 :《青蛇》:人性的回归
    第四节 :从文字到影像的背离与暗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独上高楼——“民国·乐史”的现代性及前世今生(论文提纲范文)

一、王顾左右而言他
二、以音乐立场重审“现代性”
三、“民国·乐史”的“前世今生”

(10)钢琴内在结构的前世今生(上)(论文提纲范文)

一、钢琴的前身一一古钢琴
    (一)击弦古钢琴(Clavichord)
    (2)拨弦古钢琴
二、近代钢琴的产生与发展
    (一)钢琴的诞生一一克里斯托佛理的钢琴
    (二)德国钢琴的开创一一西尔伯曼的钢琴
    (三)两大钢琴制作流派之争一一“维也纳式”钢琴和“英国式”钢琴

四、中国流行音乐之前世今生(上)(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新疆击弦乐器锵的声学测量与研究[D]. 何娟.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2]音乐之城哈尔滨的“前世今生”(上)[J]. 李荣焕,李若聘. 黑龙江史志, 2020(03)
  • [3]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南京鼓楼建筑情景复原[J]. 赵菁,张乘风. 工业工程设计, 2020(01)
  • [4]以普及性为目标的班级合奏教学研究 ——以M学校为例[D]. 唐荣荣.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5]不“抱残守缺”哪有“原汁原味”—张卫东的昆曲艺道[J]. 李树泽. 博览群书, 2017(11)
  • [6]贵州省黔西化屋苗族服饰纹样研究[D]. 邹佩君. 贵州民族大学, 2016(08)
  • [7]论杜国威戏剧创作[D]. 曹溯辰. 上海戏剧学院, 2014(03)
  • [8]李碧华小说电影改编研究[D]. 景淑娥. 西北师范大学, 2014(06)
  • [9]独上高楼——“民国·乐史”的现代性及前世今生[J]. 李岩.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3(04)
  • [10]钢琴内在结构的前世今生(上)[J]. 胡倩如. 乐器, 2010(08)

标签:;  ;  ;  ;  ;  

中国流行音乐的前世今生(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