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东积极开办中药饮片加工企业(论文文献综述)
王雅甜,李超,管志美[1](2022)在《医疗机构传统中药制剂备案管理工作的分析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比研究国家及各省份出台的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以下简称"传统中药制剂")备案管理工作制度的配套政策及开展情况,为该类制剂后续备案监督管理工作的优化推进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关于对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实施备案管理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及各省局出台的通告和具体实施细则,选取10个省份近3年的备案数据进行比较、梳理、统计、分类归纳,研究备案工作政策特征及进展情况。结果与结论部分省份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细化或扩充明确了《公告》政策中的传统中药制剂范围,不得备案的情形,备案申报流程及工作时间要求,备案信息公开、变更及取消的情形,监督管理工作开展等几个部分的内容。10个省份备案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与2019年相比,2020年进行备案的中药传统制剂数量、申报备案医疗机构数量同比增幅分别达91.0%、48.8%。笔者认为传统中药制剂备案配套政策仍有提升空间,可考虑借鉴部分省份实施政策中有特色的细则部分进行优化,细化规范标准建设,加强监管体系平台构建:事前做好政策优化落地,加强申报机构能力建设;事中基于风险开展日常监管,控制风险;事后强调追踪监管,强化医疗机构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建设性地开展全生命周期监督管理工作,以进一步助推医疗机构传统中药制剂的发展。
周晓媛[2](2021)在《关中地区小城镇产业选择与培育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到从高速度到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大城市越来越多城市问题的出现,发展小城镇,对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小城镇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就近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人口就地城镇化,从而缓解大中城市压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推进农村土地集中集约经营,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条件,进而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协调发展。小城镇发展的关键是因地制宜的培育特色非农产业,并通过非农产业聚集带动人口聚集,通过非农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实现城镇发展。陕西关中地区小城镇发展落后,城镇经济基础薄弱,推进小城镇发展,必须发掘特色资源,选择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生存和发展的特色产业,并通过科学的产业培育模式和实施路径,才能形成城乡联动发展的小城镇特色发展与就地城镇化格局。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以关中地区小城镇产业选择与培育为研究主题,从小城镇与特色产业发展的关系解析入手,通过分析关中地区小城镇产业发展特征、非农产业发展的资源条件与市场环境,研究并确定了小城镇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借鉴“集群创导”经验,构建了小城镇特色产业培育模式。最后,以咸阳市旬邑县太村镇为例,进行了小城镇特色产业选择与培育实证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小城镇发展的关键问题是选择并培育特色非农产业。小城镇经济基础薄弱,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产业要生存必须有特色优势。另外,关中地区大中城市仍处于聚集发展阶段,尚未形成向小城镇扩散转移的产业发展态势,因此在吸引产业聚集方面小城镇也面临大中城市的竞争挤兑。有鉴于此,小城镇发展只有挖掘自身特色资源并依据特色资源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才能在双重竞争压力下求得生存和发展。(2)小城镇产业选择必须因地制宜的选择与自身资源环境和要素条件相匹配的产业类型。关中地区小城镇在基础设施条件、技术水平、资金投入等方面都无法与大中城市相比,产业发展只有依靠自身特色资源,选择其他小城镇不可复制或不具备比较优势,而又达不到大中城市规模或效益门槛的产业,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生存发展。关中地区小城镇多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各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评价资源、研判市场、选择产业特色化发展方向,是因地制宜引导小城镇发展的基础。(3)集群创导是关中地区小城镇产业培育的重要途径。小城镇产业发展条件有限,需要政府、企业共同发力,通过园区化集中布局和聚集发展,以较低的建设成本改善产业发展软硬件条件,特别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才能有效培育产业并形成集群化发展态势。在分析集群创导的基本要件、内在关系和动力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关中地区小城镇产业发展经验,本文构建了基于集群创导的关中地区小城镇产业培育模式与路径。(4)小城镇产业培育发展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与乡村振兴形成联动发展格局。小城镇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小城镇特色产业发展所依托的特色资源与农民、农业存在天然的联系,尤其是特色农产品资源。小城镇特色产业发展不但可以通过就近加工农村特色资源(主要是特色农产品资源),带动农业生产,实现农特资源增值,还可就近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从而多方面促进农民增收,是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途径。因此,培育发展小城镇特色产业,将产业链主体留在小城镇,有利于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实现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联动发展。本文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提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城镇产业选择的思路和方法。系统总结了国内外产业选择、小城镇产业选择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进展。目前已有研究中,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尚未将利用自身资源和合理配置要素,深入到小城镇产业选择方法理论研究中。小城镇产业基础条件差,存在要素劣势、设施劣势;同时,小城镇面临与大城市竞争的影响,产业选择与大城市、区域不同;此外,小城镇作为乡村之首,城市之尾,能够就近吸引农村劳动力,带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本文根据小城镇和大城市不同的发展特征,以及区域产业发展特征,探讨独特资源利用、产业存活发展的科学问题。通过分析小城镇在产业发展条件不及大城市的情况下,以独特资源利用为发展路径,从关中地区小城镇发展特征出发,通过产业发展条件分析、市场条件分析、资源分析,选择特色产业发展,形成关中地区小城镇特色产业选择理论研究。(2)构建了基于集群创导的欠发达地区小城镇产业培育模式与路径。借助“集群创导”,为小城镇产业培育提供思路。在小城镇空间尺度下,构建集群创导模型,形成在政府支持下产业园区的聚集,降低发展成本,有力促进小城镇产业集群化发展。同时也减少了分散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通过结合关中地区小城镇产业培育案例的集群创导经验,形成基于集群创导的不同产业集群阶段的产业培育模式和分阶段实施的培育思路。在产业集群未萌芽阶段主要寻找“种子企业”,在产业集群萌芽阶段主要完善集群创导基本构成,在产业集群成长期注重科技创新,在产业集群稳健期以解决集群创导问题为主;在小城镇空间尺度下,协调产城空间、发展关系,形成产城融合发展;通过小城镇产业集群质量化提升和品牌效应推动区域发展。
刘德军,高健,胡玉涛[3](2020)在《中药产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匹配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中药产业作为我国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目前以中药农业(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药工业(含中药饮片加工与中成药制造)为主体、中药商业为枢纽的中药产业链正在不断优化,迫切需要大批服务一线的中药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通过对中药产业进行广泛调研发现,中药产业技术技能人员主要在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中药经营等企业工作。根据中药产业发展目标与调研数据分析预测,产业对本科及以上层次人才需求:中成药制造>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材种植;对高职层次人才需求: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材种植>中成药制造;对中职层次人才需求: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当前,职业院校中药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总体增长,但还不能满足中药产业的发展需要,中药产业各专业人才需求与各专业招生人数不完全匹配,各地区中药产业结构与中药类专业开设不相适应,人才职业素养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高,教学实施保障条件有待加强,课程内容适时调整和更新有待跟进。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议:根据中药产业发展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中药职业教育体系;扩大中药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优化中药职业教育区域布局;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发布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教学标准体系,发挥标准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中的引领作用。
曲申[4](2020)在《沈阳市内五区连锁药店中药饮片药学服务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沈阳市,沈河区、和平区、铁西区、大东区、皇姑区以上五区连锁药店的中药饮片药学服务进行调研分析,发现中药药学服务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各个环节提出解决方案及建议,从而提高连锁药店的中药药学服务水平,保证人民用药安全,并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中国知网、维普、等专业期刊网站搜集相关文献,法规政策对连锁药店药学服务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对中药药学服务进行了解,作为前期调研的基础准备。2.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观察、对连锁药店药学服务人员的访谈、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目前中药药学服务实际现状,调查内容包括: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中药学专业技能、消费者需求等诸多方面。结论:通过对市内五区连锁药店中药饮片药学服务的调查研究分析,发现目前连锁药店药学服务信息化建设滞后、中药药学服务人员从业标准低、执业药师脱岗现象依然存在、中药调剂专业人员缺乏、中成药加工程序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建议连锁药店转变服务模式,提升中药药学服务意识,加强培训监管力度,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人才,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深度融合等措施,以提高连锁药店中药药学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
鄢锴灵[5](2019)在《中医药老字号及相关政策现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医药老字号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医药卫生体系的特色优势与活化石。而经历中国几次社会的动荡与市场经济的变革后,中医药老字号的发展不容乐观,生产经营达一定规模、效益较好的中医药老字号企业较少,许多中医药老字号经营不善,纷纷销声匿迹,一部分中医药老字号勉强维持原状,一部分则濒临倒闭,中医药老字号正面临抢救性保护。近年来,国家逐步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先后颁布若干政策文件,提出要加强对中医药老字号的保护。研究目的:本研究基于中医药老字号现状特点,总结制约中医药老字号发展的关键因素;梳理现有老字号相关政策实施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中医药老字号的政策需求,从政策需求的视角,提出促进中医药老字号良性发展的具体策略建议,为制定中医药老字号扶持政策提供重要依据。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老字号及中医药老字号研究现状,总结国内外政策研究相关理论基础,并对中医药老字号、中医药老字号政策进行概念界定;采用政策文本定量分析法研究现有老字号相关政策,利用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对政策文本作关键词共词分析,直观反映老字号相关政策间的关联度;在中医药老字号政策需求研究方面,利用专家咨询法设计中医药老字号政策需求调研问卷,对108家中医药老字号企业进行调查,了解现有中医药老字号相关政策实施现状,总结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中医药老字号企业的政策需求异同。研究结果:(1)从中医药老字号现状分析结果来看:多数中医药老字号缺乏创新能力及活力,主要体现在缺乏管理创新及产品与技艺的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待提高,缺乏有关部门政策性引导与规范;在品牌推广方面,推广市场覆盖面较窄,对网络营销推广模式利用不充分,网销运营投入较少,电商运营团队企划能力有限;普遍存在缺乏技艺传承、知识产权保护及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问题;现行法律法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医药老字号的发展,对中医药老字号相关扶持政策的需求较大。(2)从老字号相关政策现状研究结果来看:国家层面老字号相关政策惠及面较广,多数以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品牌宣传推广、企业改革创新等方面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为主,其中中医药老字号相关政策主要涉及传统技艺挖掘、建立老字号传统名录保护、鼓励开办中医医疗机构、品牌推广等方面;各地区老字号相关政策多以资金支持为落脚点,是国家层面政策的具体化,其中针对中医药老字号部分,主要涉及对中医药老字号特色旅游线路及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扶持、传统技艺与传承人的保护,国际化贸易的优先支持及市场培育等方面。而现有中医药老字号相关政策在中药材的种植与销售、经典名方、秘方、道地药材种植等方面的保护、技艺传承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人才培养与引进、传统秘方及炮制技术的专利保护制度、药品网络营销规范等中医药行业特殊属性方面的政策举措较少。(3)从老字号相关政策实施现状分析结果来看:对于中医药药品零售老字号来说,在商标注册、传承人和传统手工艺保护、免费开办中医药老字号品牌宣传活动、修缮老店、添置制膏和研究设备等方面获得资助程度较大;主要面临原址迁移的冲击、医保定点报销、对中医坐堂医诊疗服务限制等方面的制约,但老字号相关扶持政策落实程度低,扶持金额小,限定条件多。相比中医药药品零售老字号目前中药生产老字号享受的相关政策优惠较多,更为全面,尤其在商标保护、海外专利申请及招标、品牌文化宣传、海外品牌推广等方面;同时面临中药药品炮制规范、中药饮片标准等方面与现行规范不适应,中药材资源匮乏、新药审批流程繁杂、侵权现象严重,药品招标采购存在恶性竞争、企业税负等方面的问题。(4)从中医药老字号政策需求分析结果来看:对于中医药药品零售老字号来说品牌推广渠道、传统技艺与文化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进等方面政策需求较大;对于中药老字号企业来说中药饮片质量检验标准规范化、制定中药材种植养殖及传统工艺炮制规范、企业税负等方面的政策扶持需求较大。研究结论:当前中医药老字号整体发展情况不容乐观,产品及技艺创新能力较弱,商标抢注与仿冒专利等侵权现象严重,专业化人才及管理制度缺失等方面都是中医药老字号普遍面临的问题;中医药老字号存在其特殊性,而现有老字号相关政策不能很好地满足其在中医坐堂医、中药品牌推广渠道、中药生产及中药饮片质检标准、中药材种植、药品招标采购、新药审批流程等方面的政策需求,现行政策的实施程度较低,限定条件较多,政策落地缺乏有力抓手,各相关部门没有形成合力,因此建议国家各部委在制定中医药老字号扶持政策的同时,应加强部际联动工作,提升中医药老字号对有关政策的认知,共同促进中医药老字号良性发展。
许妍[6](2019)在《中药饮片质量监管研究 ——以B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中药饮片作为中医药产业中的关键一环,即能直接用药又是中成药的原料药,却在近年来频频发生质量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群众对中医药治病防病的信赖。由于中药饮片和西药从生产到临床的手段、理论以及价值观都不同,在监管上也应有所不同。然而当前我国对药品的监管并没有考虑中药的特性,从各地公布的药品质量公告来看,中药饮片已然成为药品质量问题的高发区,成为药品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本文从政府监管的角度,以B市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研究和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运用政府规制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组织理论,对中药饮片质量监管展开研究,力求找出满足中药饮片质量需求和行业发展的监管思路和管理办法,以期提高中药饮片监管水平。在研究过程中,本文根据政府规制理论,从监管主体、监管对象、监管规范、监管措施等四个方面详细了解了B市中药饮片质量监管的现状,通过国家药品检查情况和B市饮片监督检查情况分析当前饮片质量监管效果。结合与相关监管人员、从业人员的走访座谈,研究发现中药饮片质量监管在顶层设计上,存在着监管法律制度不完善,质量标准应用不统一的问题;监管措施上,检查力度还不够、监管技术水平落后;监管力量上,监管人员明显不足、缺少相关专业技能、各管理主体间缺乏协调互动、监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监管效果上,中药材种植养殖方面监管薄弱、饮片生产企业造假现象严重,缺少社会力量有效参与监督管理以及相关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淡薄等。结合中药饮片行业的特点,本文提出要完善中药饮片质量监管的政策制度,建议完善符合中医药理论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修订完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针对饮片质量问题居高不下的现状,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通过防范重点环节风险、推进种养殖基地建设、提高医疗机构采购标准、建立完善质量追溯体系、转变饮片生产方式等措施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了保障监管工作的有效实施,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建议加强基层监管人员力量,主要包括加强监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监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强化监管人员责任意识和廉政教育、建立监管主体协同检查机制。根据新公共管理理论,建议构筑中药饮片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网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第三方监督作用。
尤桐境[7](2019)在《沈阳市市内五区单体药店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篇文章以沈阳市市内五区销售中药饮片的单体零售药店作为研究对象。了解沈阳市中药饮片流通环节——零售药店质量管理现状,结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找出中药饮片在零售药店这一流通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拟定沈阳市零售药店中药饮片经营管理建议,使中药饮片流通更加规范化。研究方法:1.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对国内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现状及国家对中药饮片的质量要求有了系统的了解。2.采用了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沈阳市内五区销售中药饮片的单体零售药店进行抽样统计,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调研。3.采用了实地调查法对沈阳市市内五区单体零售药店中药饮片的采购、储存、销售等方面进行调研,深入了解沈阳市市内五区单体零售药店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调研发现,沈阳市市内五区单体零售药店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情况总体良好,局部需要加强管理。计算机应用较为普遍,但如何将计算机软件最大化应用于中药饮片管理,仍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具备中药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中药饮片的采购、验收、储存、养护及代煎煮流程存在一些不规范情况。针对中药饮片在沈阳市市内五区零售药店的流通情况拟定了详细、可行的建议。研究结论:调研发现以下六方面问题:一是计算机管理系统不完善,应用不广泛;二是中药专业技术人员相对匮乏;三是中药饮片采购流程与GSP规定有差距;四是验收流程不规范;五是中药饮片储存条件及养护计划不够规范;六是中药饮片代煎煮业务开展不够规范。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五方面可行性建议:强化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提升中药饮片销售人员软实力;规范采购与验收流程;强化贮藏养护管理;规范中药饮片煎煮服务。
万虹[8](2019)在《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以C市A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作为产品源头,产品质量直接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监管形式已逐渐无法适应当前监管需要。故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工作实际,对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以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对策,促进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有效监管。本文主要结合信息不对称、社会治理以及相关利益者理论,对C市A县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监管现状进行介绍,探讨现行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中药饮片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监管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在现行中药饮片质量标准方面,缺乏统一、明确的产品标准;在现行中药饮片相关法律法规方面,行政处罚力度较轻、召回措施不完善;在现行监管机构运行上,存在机构改革导致重食品轻药品的现象,行政执法被动、部门间缺少联动以及属地监管导致的地方保护主义等弊端;现行的监管队伍则存在检查员管理制度不完善、机构改革造成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中药饮片的特殊性,其具有道地属性,且产品品种多、易混淆,炮制方法相对简单,二是监管部门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有待提高,面对企业转型遇到的困难、压力以及缺乏专业人才的问题,监管部门管服并重做的还不够。三是基层监管队伍难以满足中药饮片行业的监管要求,在专业性、监管人员数量、执法装备与技术手段方面均难以与监管需要相匹配,四是“条块”行政体制的影响,导致财政资源、行政资源分配的倾斜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成因,本文结合C市A县实际,借鉴国内外先进监管经验,提出六项对策,一是完善中药饮片监管制度,二是加强监管部门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专业人才,打造专职检查队伍,三是强化中药饮片监管、抽检以及部门联动,四是创新中药饮片快检、信息化监管等手段,五是提升管服并重水平,六是构建多元共治监管体系,以确保中药饮片质量安全。
尉捷[9](2017)在《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国都和近代的政治文化中心,中药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开始了由南向北的转移。一方面,在朝廷的调度下,将长江以南的各地军民迁移至京,另一方面,自发迁居的商人、工匠、官员家属及平民更是络绎不绝。这其中就包括大量来自浙东的药材商人,尤以浙江鄞县(旧称宁波府)一带的药商为多,由此形成了京城药业的格局。清代,农业垦殖的扩张使野生药材资源日益匮乏,而对于药材的需求量却大幅增加。从乾隆年间开始,药材种植兴盛,为药材进入流通市场提供了条件。此时,在药材的主要产区出现了以药材为大宗交易品的市场,从事药材经营的帮客和行商逐渐形成规模,为北京中药业提供了充足的原药材。至民国时期,中药铺已遍布北平的大街小巷。那时人们看病求医不是去医院,而是到药铺诊病抓药。几乎每家药铺都有坐堂的中医大夫,甚至京城四大名医也会在药铺为百姓看病。当时药铺的经营方式充分体现了民族传统手工业的管理模式,而在经营过程中处处渗透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根据其经营性质可以分为药号、药行和药铺三大类,其中,药铺根据其规模和经营品种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为:兼营饮片调剂和制售成药的药店、专营特色成药的成药店和以饮片批发为主的药局。此外,还有经营特定药材的机构,如:参茸庄、阿胶庄、蜜店和从事鲜药经营的药农等。民国时期,北平城内的各个区域均有药铺的开设。从具体的地点看,多设立在商业繁华区。如前门大街、大栅栏、菜市口、东单、东四、西单、西四牌楼等地。而广渠门、安定门、德胜门、永定门外很少有大型药店的开设。崇文门外是药材行栈最集中的地区,因九门总税务署设于崇关,入城的药材商必先经过此地,因而形成了药材行栈的聚集区;药局的业务主要是将饮片批发给药铺,零售较少,因此亦多设立在药铺最集中的正阳门外和邻近的喜鹊胡同。参局则以杨梅竹斜街、骡马市、炭儿胡同、琉璃厂、西河沿数量最多。民国时期,北平的中药业规模较为稳定,中药商的数量始终保持在200家左右。由于北平地处内陆,又长期在封建统治者的直接管辖之下,思想相对保守,而中药业之发达程度为全国首屈一指,因而此时西药在北平远不及在上海、广东等港口城市或新兴城市受欢迎,西药业在与中药业的竞争中并不占有优势。民国时期,北平的着名中药店众多,如同仁堂、西鹤年堂、万全堂、千芝堂、庆仁堂、长春堂等,每家药店各具特色,并在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中以其选料精纯、制作精细、配方详慎、对症服食能奏功效而信用昭着,成就了一段辉煌的经营史。民国时期,一个较大、较完备的中药店,一般是即有门市,后有加工作坊,并且经营一点批发业务。店员一般在四五十人以上。设经理、账房、门市、南北刀房、斗子房、丸药房、细料柜等部门。刀房、斗房、丸药房是中药生产加工的三个主要部门。刀房负责切制药材;丸药房主要制作丸散膏丹药酒等中药制剂;斗房负责供给柜房药斗子的饮片,三个部门的工作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大型中药店对中药炮制技术的每个细节,比如精选、净制、软化、切片、蒸、炒、炙、煅等环节都有着严格的标准和程序要求。饮片的切片及片型都是根据药材的质地、形态、炮炙、鉴别、美观的要求进行操作。按照刀具切制时中药材的位置分为斜片、顶头片;按照中药材的形状大、小、粗、细分为段、节片、块片;饮片形态和规格包括薄片、厚片、银圆片、蝴蝶片、如意片、柳叶片、马蹄片、骨牌片、盘香片、鱼子片、纽襻片、丝、立方丁、寸分节、团卷等多种固定规格,经营的饮片品种近1000种;丸散膏丹分门别类,药商均印有专册,方便病家按病索药或案册邮购。计有风痰、伤寒、瘟疫、暑湿、燥火、补益、脾胃、泻痢、眼目、妇科、痰嗽、气滞、疮科、小儿、咽喉口齿等15门,品种在400-500种左右。各大型药铺制售的成药,有较为统一配本,多由历代经典成方、验方化裁而来。药铺炮制饮片、制作丸散所需要的原料药材一般通过以下三种购进:一是从祁州(河北安国)庙会药材市场进货。每年冬、春,药铺都会派人赶赴祁州庙会,在市上采购药材,准备够一年用的药量。二是派人分赴全国各地选购道地药材,主要是贵细品种的药材,如人参、鹿茸等。三是从本市药行进货,由于价钱较祁州贵,不会大规模购买,多是临时补货用。民国时期,北平的药政管理法规由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两部分互为补充,所管理的重点一方面是对于药商资格的审核,另一方面是对于药商所售药品的审核。在药商的监管上,细化为从事中西各药批发、门售及制药或调剂的药品营业者和摆设棚摊及店铺、住户兼售、寄售、代售或携药游行的零售药商两类区别管理。在药品的监管上,细化为有方可籍的中国古方成药和需要化验才能发给许可证的其他类成药分别管理。对古方成药的管理,细化为附入药行公会的药商和未入药行公会的药商分别管理,形成了较为严密的管理网络。并始终秉持着通过审核、化验发给证照给予合法地位,通过卫生稽查进行监察,通过罚款、没收药品、停业和吊销执照作为行政强制手段的管理思路。同时,在这些法规的执行过程中,由于稽查警员的不足、缺乏具备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以及设备简陋、封建社会遗留的等级制度和官僚制度、财政对于卫生行政事业的支绌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一时期的药政法规流于表面,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难以起到对药业的促进和变革作用。不断向药商收取的各种证照费、化验费亦成为了卫生行政机构运行资金的重要来源和中药业从业者的沉重负担。从工商业取得之税收是统治者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同业公会,将某一行业的从业者全部网罗进来,方便了统治者对其监督管理,征收各种税费。民国时期,北平国药业同业公会便承担了上传下达的药业管理工作。随着西方现代文明的传入和西药的大量输入,民国时,传统的中药业日益遭到诟病,处境岌岌可危。为了维持中药业的生存,人们纷纷开始寻找并探索中药的改良之路。首先从人才培养方式上进行了革新,由北平市国药业同业公会创办了中药业的第一所学校——北平中药讲习所。其次,中药业的经营者开展了以科学方法研究国药的尝试。如:同济堂药店的经理刘翰臣主持创办了“国产药品化验研究社”。第三,是将国外已经研究发表的中药,赓续实验研究,并从事生产制造。如:赵燏黄开办的新亚药厂北平分厂,生产麻黄素。第四,模仿西药,对传统中药剂型进行了科学化的改良。如:尹伊大药房仿制西法做成的汤剂与西药之酊剂无异。
杨帅[10](2015)在《民国时期四川商号分布与变迁研究》文中认为民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式商业也开始兴起。新式商业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外国洋行。这是中国出现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商业,洋行早期的活动主要是在商业方面,充当中外贸易的中介。二是买办商人开办的商业。买办作为外国洋行的经纪人,收入较高,他们将其收入积累作为资本,投入到商业或其他行业中,他们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进行商业经营活动。买办商业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商业的兴起。三是旧式商业的转型。一些旧式商业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也采用资本主义商业的的经营方式,将其转换为近代资本主义商业。近代新式商业的兴起,从总的来看,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它们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在经营内容上更多地在为外国资本主义推销商品服务。四川的私营商业在民国时期逐步发展,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有很大发展,经营业务不断扩大,资本积累迅速增长,有的已发展为“百万富翁”。各类商号也随之兴起,商号的发展演变与空间分布都呈现出新的态势。清末,四川各地的金融机构以票号、典当、钱铺、因利局等旧式融资业为主,其中票号最具实力。辛亥革命后,票号衰败,钱庄、银号代之而兴。民国初年,重庆钱庄发展到50多家,上下货帮的款项收交和城市商贩的资金周转多由钱庄汇兑融通。1915—1934年中国、交通、殖边、金城、江海等国内大银行先后来川设立机构,同时,由四川官、商创办的四川、华川、铁道、浚川源(复业)、聚兴诚、美丰、大中、川盐、川康、重庄、四川工农、四川建设、和成、裕商等一批银行相继开业,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沿海各大域市的工厂、企业、金融机构等相继内迁,大量资金涌入四川。抗战结束时,川、康两省共有各类金融机构1163家(其中总机构380家),约占全国全融机构总数的四分之一。形成了一个以重庆为中心、遍布川、康各大、中、小城市的金融网络。山货属于四川省重要产品,每年出口数量极大,在民国以前,四川多数地方并没有山货帮一说,被称为山货帮的商品,都属于药材帮贸易范围以内,统称为山货药材业,后因其中有非药材部分的货品,营业日益扩大,于是脱离药材业范围,而自成山货帮。比如桐油,本来包括在山货业以内,只因抗日战争前桐油业发展突飞猛进,占全国物产输出总额的第一位,已非山货业所能统括,因此,原有的产业逐渐分化出以专门经营药材、桐油、畜产品等为主的大山货行业,在此基础上,以此为营生的各种商号应运而生,形成了相互包容,而又各有特色的不同商号群体。饮食品商号涵盖的范围较广。民以食为天,四川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粮油市场在近代仍保持着封闭型、区域型的传统,除桐油出口商外,粮油商人中小户居多。市场交易方式,仍以产销见面、余缺调剂为主,批发交易次之,期货交易甚少。交易规则多从习俗,缺乏公开性与竞争性。清末民初及抗日战争时期,是四川糖业极盛时期。四川的糖除内销本省外,还销往邻省。桔糖下运至两湖销售,称为“药糖”,白糖销至陕甘,红糖销至贵州和云南,冰糖多为本省消费,资中、内江所产多销川东南,简阳、资阳所产多销川西北。随着自然流转的渠道,在销售区域的合江、江津、重庆、涪陵、万县、合川、成都以及宜昌、沙市都形成了川糖的市场。民国时期,腹茶引岸制度无形解体,茶商在缴纳政府课税以后,即摆脱历来的限制而自由营运。有的产茶地区已扩销省外市场。如邛崃历来以生产边茶为主。腹茶兴盛,市场已扩至成都、广汉、简阳、新繁、新都、中江、金堂等,后来又开辟陕西、甘肃、青海等、都属于直接运往消费地。重庆正式开埠后,纺织品进出口贸易有了很大发展。洋纱大量输入,到1930年,输入四川的棉纱高达57万担(包括国产机纱),蚕丝出口量到1926年猛增至3万担,占当时全省输出货物总值的21.79%;夏布也成为四川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在纺织业发展的同时,随之发展的丝商、棉纱商号及夏布商号在川内各地日渐活跃,并且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不同的产业发展空间,成都、乐山、三台、南充等地的丝业、重庆及其周边城市的棉纱业及隆昌、内江、荣昌等地的夏布业,这些产业空间分布的不同,也就使得从事这些行业的商号的分布格局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内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征。在这些商号分布与变迁的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在商号的数量上的变化、商业籍贯上的演变、资本规模上的变化都各有特色;在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和及变迁方面,主要体现在商号与交通、商号与资源开发、商号与城市商业中心、商号与行帮组织及人口等相互影响等诸多方面。
二、山东积极开办中药饮片加工企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东积极开办中药饮片加工企业(论文提纲范文)
(1)医疗机构传统中药制剂备案管理工作的分析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各省份备案工作的配套政策及备案开展情况分析 |
1.1 配套政策对比分析 |
1.1.1 传统中药制剂的范围 |
1.1.2 不得备案的情形 |
1.1.3 备案申报流程及工作时限要求 |
1.1.4 备案信息公开、变更及取消的情形 |
1.1.5 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 |
1.2 备案情况和监管数据的对比分析 |
2 对备案工作的思考 |
2.1 事前监管工作 |
2.1.1 优化相关配套政策规定 |
2.1.2 加强申报机构能力建设 |
2.2 事中监管工作 |
2.3 事后监管工作 |
3 结语 |
(2)关中地区小城镇产业选择与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小城镇是就地城镇化、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
1.1.2 非农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基础 |
1.1.3 产业培育是推进小城镇发展的重要途径 |
1.1.4 关中地区小城镇特色产业培育具有实践意义和科学价值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概念界定及研究区域 |
1.3.1 概念界定 |
1.3.2 研究区域 |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4.1 国外研究进展 |
1.4.2 国内研究进展 |
1.4.3 研究动态述评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5.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关中地区小城镇产业发展特征与问题 |
2.1 小城镇发展现状 |
2.2 小城镇产业发展现状、特征与存在问题 |
2.2.1 小城镇产业发展现状 |
2.2.2 小城镇产业发展特征 |
2.2.3 小城镇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关中地区小城镇产业选择研究 |
3.1 产业选择相关分析 |
3.2 产业选择思路 |
3.3 小城镇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
3.3.1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3.3.2 现状基础分析 |
3.3.3 资源分析 |
3.3.4 市场条件分析 |
3.3.5 影响城镇产业发展的区域综合分析 |
3.3.6 基于区域成本收益的产业发展分析 |
3.4 产业量化选择方法 |
3.4.1 选择依据和基准 |
3.4.2 产业量化选择方法思路 |
3.4.3 指标体系建构 |
3.4.4 权重确定 |
3.4.5 产业选择验证 |
3.5 产业发展定性综合评价及产业选择确定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关中地区小城镇产业培育研究 |
4.1 集群创导与小城镇发展 |
4.1.1 培育产业集群化发展 |
4.1.2 集群创导与小城镇发展 |
4.2 小城镇集群创导构成 |
4.2.1 小城镇集群创导构成与动力机制 |
4.2.2 基于集群创导演化中的产业培育 |
4.3 基于集群创导的小城镇产业培育实践总结分析 |
4.3.1 优势产业传承——眉县首善镇产业培育案例分析 |
4.3.2 市场需求导向——鄠邑区渭丰镇产业培育案例分析 |
4.3.3 多产融合——三原县大程镇产业培育案例分析 |
4.3.4 园区培育——蓝田县华胥镇产业培育案例分析 |
4.3.5 基于集群创导的产业培育对比总结 |
4.4 产业培育思路与培育模式 |
4.4.1 小城镇产业培育思路 |
4.4.2 基于集群创导的小城镇产业培育模式构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关中地区小城镇产业选择与培育实证研究 |
5.1 城镇概况 |
5.2 太村镇产业选择 |
5.2.1 旬邑县太村镇产业发展条件 |
5.2.2 太村镇产业选择验证 |
5.2.3 综合定性分析与产业选择 |
5.3 太村镇产业培育 |
5.3.1 产业集群化发展分析 |
5.3.2 以产业集群化发展为目的太村镇产业培育 |
5.3.3 以产城融合为理想状态的太村镇产业培育 |
5.3.4 以太村镇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形成驱动效应培育 |
5.4 太村镇产业选择与培育总结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之处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中药产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匹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药产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情况 |
(一)中药产业发展状况 |
1. 中药材种植产业现状 |
2. 中药饮片加工产业现状 |
3. 中成药制造产业现状 |
4. 中药商业发展现状 |
(二)中药产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分析 |
1.中药产业技术技能人员从业岗位 |
2.中药产业技术技能人员从业规模和学历结构 |
3.中药产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情况 |
4.中药产业技术技能岗位能力素质新要求[5] |
二、我国职业院校中药类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情况 |
(一)中高职院校中药类专业设置与招生院校情况 |
(二)中高职院校中药类专业招生就业情况 |
三、中药产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匹配分析 |
(一)中药产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匹配分析 |
1.人才培养规模总体增长,但还不能满足中药产业发展的需要 |
2.中药产业各专业人才需求与各专业招生人数不完全匹配 |
3.各地区中药产业结构与中药类专业开设不相适应 |
(二)中药产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匹配分析 |
1.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满意度较好,职业素养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
2.专业设置基本满足中药产业需要,教学实施保障条件有待加强 |
3.课程设置与岗位群的要求基本相符,课程内容适时调整和更新有待跟进 |
四、对职业院校中药类专业设置的建议 |
(一)根据中药产业发展需求,构建科学合理中药职业教育体系 |
(二)扩大中药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优化中药职业教育区域布局 |
(三)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发布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四)健全教学标准体系,发挥标准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中作用 |
(4)沈阳市内五区连锁药店中药饮片药学服务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实地调查法 |
1.4.3 统计分析法 |
1.5 研究路线 |
第二部分 相关概念及法律法规 |
2.1 相关概念 |
2.2 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 |
2.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相关要求 |
2.2.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
2.2.3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
2.2.4 《零售药店分级管理制度》相关要求 |
2.2.5 《药品零售药学服务规范》 |
第三部分 沈阳市内五区连锁药店中药饮片药学服务现状调查 |
3.1 调查方案设计 |
3.1.1 访谈法设计 |
3.1.2 观察法方案设计 |
3.1.3 调查问卷设计方案 |
3.1.4 调查方案设计 |
3.2 调研结果统计 |
3.2.1 访谈结果统计 |
3.2.2 关于消费者调查情况 |
3.2.3 关于药学服务人员调查情况 |
3.2.4 关于药店资质调查情况 |
3.2.5 药店中药药学工作开展情况 |
第四部分 沈阳市内五区连锁药店中药饮片药学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
4.1 药学服务从业人员方面 |
4.1.1 药学服务人员从业标准低 |
4.1.2 执业药师脱岗、挂证等现象仍然存在 |
4.1.3 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
4.2 中药饮片药学服务方面 |
4.2.1 中药药学服务专业化缺失 |
4.2.2 中药饮片加工程序不规范 |
4.2.3 连锁药店内环境设施落后 |
4.2.4 中药药学服务形式单一 |
4.3 药学服务信息化服务建设滞后 |
第五部分 沈阳市内五区连锁药店中药饮片药学服务对策及相关建议 |
5.1 转变服务模式 |
5.2 提高服务水平的专业化 |
5.2.1 建立培训考评体系、加强中医药专业知识学习 |
5.2.2 加强校企合作、提高药学服务人员资质 |
5.3 企业统一标准化经营 |
5.3.1 统一中药药学服务项目 |
5.3.2 统一中药饮片调剂流程标准化 |
5.4 深度融合互联网+医疗服务升级 |
5.4.1 开设网上服务平台、扩大药学服务范围 |
5.4.2 购买方式多元化 |
5.4.3 无人智能化 |
第六部分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6.2.1 本论文的创新点 |
6.2.2 本论文的局限性 |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连锁药店消费者满意度调查 |
附录二 连锁药店药学服务人员问卷调查 |
附录三 访谈提纲 |
附录四 沈阳市连锁药店名称及门店数量表 |
综述 国内外连锁药店药学服务研究概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5)中医药老字号及相关政策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 关于老字号的相关研究 |
2 关于中医药老字号的研究 |
3 关于政策研究的概述 |
3.1 政策的概念 |
3.2 政策研究与政策分析概述 |
3.3 国内政策研究模式总结 |
4 文献述评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3.1 理论意义 |
3.2 实践意义 |
4 研究内容 |
4.1 老字号及中医药老字号相关概念研究 |
4.2 中医药老字号现状调查 |
4.3 老字号相关政策现状研究 |
4.4 老字号相关政策实施现状及中医药老字号政策需求情况研究 |
5 研究对象与方法 |
5.1 研究对象 |
5.2 数据来源 |
5.3 研究方法 |
6 技术路线 |
1 中医药老字号现状研究 |
1.1 中医药老字号的概念界定 |
1.2 中医药老字号历史沿革 |
1.3 中医药老字号现状分析 |
2 老字号相关政策现状研究 |
2.1 老字号相关政策文本计量分析 |
2.2 老字号相关政策内容分析 |
3 老字号相关政策的实施情况及中医药老字号政策需求研究 |
3.1 老字号相关政策实施现状 |
3.2 中医药老字号政策需求分析 |
4 讨论与建议 |
结语 |
1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
2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中药饮片质量监管研究 ——以B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1.2.3 述评 |
1.3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1.3.1 核心概念界定 |
1.3.2 理论基础 |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B市中药饮片质量监管现状和效果 |
2.1 B市中药饮片质量监管现状 |
2.1.1 中药饮片质量监管主体 |
2.1.2 中药饮片质量监管对象 |
2.1.3 中药饮片质量监管的法律和制度规范 |
2.1.4 中药饮片质量监管的措施 |
2.2 B市中药饮片质量监管的效果分析 |
2.2.1 全国中药饮片检查情况 |
2.2.2 B市中药饮片检查情况 |
2.2.3 效果分析 |
第三章 中药饮片质量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监管规范方面 |
3.1.1 法律制度不完善 |
3.1.2 执行标准不统一 |
3.2 监管措施方面 |
3.2.1 中药饮片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
3.2.2 监管技术水平落后 |
3.3 监管力量方面 |
3.3.1 基层监管人员力量不足 |
3.3.2 监管人员缺乏专业技术知识 |
3.3.3 监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 |
3.3.4 监管主体间缺乏协调互动 |
3.4 监管效果方面 |
3.4.1 饮片质量问题依然是药品领域的多发区 |
3.4.2 中药饮片监管缺乏社会共治 |
3.4.3 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淡薄 |
第四章 提高中药饮片质量监管的对策建议 |
4.1 完善中药饮片质量监管政策制度 |
4.1.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 |
4.1.2 完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 |
4.2 创新中药饮片质量监管方式方法 |
4.2.1 加大重点品种监管力度 |
4.2.2 提高中药饮片监管科学化水平 |
4.3 加强基层监管人员力量 |
4.3.1 加强监管人员队伍建设 |
4.3.2 提高监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
4.3.3 强化监管人员责任意识和廉政教育 |
4.3.4 建立监管主体协同检查机制 |
4.4 构筑中药饮片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网络 |
4.4.1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 |
4.4.2 加大中药质量安全宣传力度 |
4.4.3 发挥行业协会等第三方监督作用 |
结论 |
附录 |
附录 A 监管人员访谈提纲 |
附录 B 中药饮片企业从业人员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沈阳市市内五区单体药店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实地调查法 |
1.4.3 统计分析法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 中药饮片相关概念及法律法规 |
2.1 相关概念 |
2.1.1 中药 |
2.1.2 中药材 |
2.1.3 中药饮片 |
2.1.4 零售药店 |
2.1.5 药学服务 |
2.1.6 执业药师 |
2.2 相关法律法规 |
2.2.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
2.2.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
2.2.3《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
2.2.4《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 |
2.2.5“十三五”规划 |
第三部分 沈阳市市内五区单体药店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现状调查 |
3.1 沈阳市市内五区单体药店中药饮片现状调研方法设计 |
3.1.1 调查问卷设计 |
3.1.2 调查方案设计 |
3.2 调研结果统计 |
3.2.1 企业基本情况统计 |
3.2.2 人员资质情况 |
3.2.3 中药饮片采购情况 |
3.2.4 中药饮片验收 |
3.2.5 中药饮片储存与养护 |
3.2.6 中药饮片的销售 |
3.2.7 中药饮片煎煮 |
第四部分 沈阳市市内五区单体药店中药饮片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
4.1 计算机管理系统不完善,应用不广泛 |
4.2 中药专业技术人员相对匮乏 |
4.3 中药饮片采购流程与GSP规定有差距 |
4.4 验收流程不规范 |
4.5 中药饮片储存条件及养护计划不够规范 |
4.6 中药饮片代煎煮业务开展不够规范 |
第五部分 沈阳市市内五区单体药店中药饮片质量管理问题解决对策及建议 |
5.1 强化计算机软件的使用 |
5.2 提升中药饮片销售人员软实力 |
5.3 规范采购与验收流程 |
5.4 强化贮藏养护管理 |
5.5 规范中药饮片煎煮服务 |
第六部分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6.2.1 本研究的创新点 |
6.2.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沈阳市内五区单体零售药店中药饮片经营管理情况调查问卷 1 |
沈阳市内五区单体零售药店中药饮片经营管理情况调查问卷 2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8)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以C市A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二、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监管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
(一)相关概念 |
(二)相关理论 |
三、C市A县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监管体制及运行现状 |
(一)C市A县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监管监管机构 |
(二)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监管法律法规 |
(三)C市A县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监管方式 |
四、C市A县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C市A县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
(二)C市A县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监管问题的主要成因 |
五、提升C市A县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监管水平的建议 |
(一)完善中药饮片监管制度 |
(二)加强政企人才队伍建设 |
(三)强化中药饮片质量监管 |
(四)创新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监管手段 |
(五)提高政府管服并重水平 |
(六)构建多元共治监管体系 |
六、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二、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研究综述 |
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北京中药业的历史 |
第二章 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经营机构及类型 |
一、药号(药庄) |
二、药行(行栈) |
三、药店(药铺) |
(一) 兼备饮片调剂和制售成药业务的药铺 |
(二) 专门制售一种或几种成药的成药铺 |
(三) 专营饮片批发的药局 |
四、参局、胶庄 |
(一) 经营人参、鹿茸、燕窝的参茸庄 |
(二) 阿胶庄 |
五、鲜药、草药、山货 |
六、其他 |
第三章 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地理分布及营业规模 |
一、北平中药业地理分布的形成及历史原因 |
二、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规模 |
第四章 民国时期北平的着名中药店 |
一、西鹤年堂药店 |
二、万全堂药店 |
三、长春堂药店 |
四、千芝堂药店 |
五、庆仁堂药店 |
六、德寿堂药店 |
第五章 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生产与经营-以西鹤年堂为例 |
一、民国时期北平西鹤年堂的生产加工 |
(一) 刀房的主要工作 |
(二) 斗房的主要工作 |
(三) 丸药房基本情况 |
二、原料采购与储存 |
(一) 原料验货 |
(二) 原料入库 |
(三) 鹤年堂鹿圈的情况 |
(四) 鲜药 |
三、西鹤年堂的服务与销售 |
(一) 柜堂的待客区 |
(二) 柜堂里的服务人员占字先生 |
(三) 首创统一工作服制度 |
(四) 抓药的规矩 |
(五) 鹤年堂的销售策略 |
四、员工的工资制度 |
(一) 后院制药工人的工资 |
(二) 前柜占字先生的工资 |
(三) 鹤年堂员工的年终奖 |
第六章 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药材来源地——安国 |
一、安国简况 |
(一) 安国的历史及地理位置 |
(二)民国时期安国的水陆交通 |
二、安国药市之来历及与药王庙之关系 |
三、民国时期安国的药材交易 |
(一) 安国药行 |
(二) 帮商 |
(三) 药行经手人 |
四、安国药市的衰落 |
第七章 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管理 |
一、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外部管理——卫生行政机构 |
(一) 民国时期卫生行政形成的历史背景 |
(二) 民国时期药政管理法规框架的构建和变迁 |
二、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内部管理——国药业同业公会 |
第八章 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科学化改良 |
一、民国时期的中药改良思潮 |
二、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的改良实践 |
(一) 中药业人员培养方式的改良——北平中药讲习所的设立 |
(二) 以科学方法研究国药的尝试——国产药品化验研究社 |
(三) 将国外已经研究发表的中药,赓续实验研究,并从事生产制造 |
(四) 仿照西药,对传统中药剂型进行了科学化的改良 |
(五) 尝试药材的科学化种植 |
附录 |
附录1: 民国二十四年(1935)《北平旅行指南》所载着名成药店一览表 |
附录2: 药品仿单及成药检查请求书实物图片 |
附录3: 宣统年京师药行商会众号一览表 |
附录4: 民国时期北平药政管理法规汇编 |
附录5: 重建药行公馆碑记 |
附录6: 各年代药商执照、成药制售执照实物图 |
附录7: 新药业、国药业自肃药品价格表 |
参考文献 |
(10)民国时期四川商号分布与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源起及意义 |
二、相关研究综述及思考 |
三、相关理论及概念 |
四、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
五、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
第一章 民国时期四川商号的历史地理环境 |
第一节 四川商号的自然地理环境 |
一、地理环境 |
二、资源环境 |
第二节 四川商号的市场环境 |
一、新式商业的兴起与四川商号的发展 |
二、四川主要贸易市场与商号的分布格局 |
第二章 民国时期四川金融商号分布与变迁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四川典当业分布与变迁 |
一、四川典当业的兴起与分类 |
二、四川典当的分布格局与演变 |
三、四川典当业分布特点 |
第二节 民国四川钱业的分布与变迁 |
一、四川钱业的产生及演变 |
二、四川钱业的分布与变迁 |
三、四川钱业分布特点 |
第三节 民国四川银行分布与变迁 |
一、四川银行的演变与分类 |
二、四川银行分布格局与变迁 |
三、民国时期四川银行分布特点 |
第三章 民国时期四川山货业商号分布与变迁 |
第一节 四川药材商号的分布与变迁 |
一、 四川药材商号发展与药材业组织的演变 |
二、 四川主要地区药材商号的分布格局与变迁 |
三、 四川药材商号分布特点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四川桐油业商号的分布与变迁 |
一、 四川主要桐油产销区域分布与桐油商号组织的发展 |
二、 四川桐油商号的分布格局与变迁 |
三、 四川桐油商号分布特点 |
第三节 民国时期四川省畜产业商号分布与变迁 |
一、 四川畜产业商号组织构成及演变 |
二、 四川畜产商号的分布与变迁 |
三、 四川畜产商号分布特点 |
第四章 民国时期四川食用品商号分布与变迁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四川粮食商号分布格局与变迁 |
一、 四川粮食商号的市场环境与组织构成 |
二、 四川粮食商号分布的格局与变迁 |
三、 四川粮食商号分布的特点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四川糖业商号分布与变迁 |
一、 四川蔗糖产销区域分布及糖业组织的演变 |
二、 四川糖业商号分布格局与变迁 |
三、 四川蔗糖商号的的分布特点 |
第三节 民国时期四川茶业商号分布与变迁 |
一、 四川茶业商号发展及变化 |
二、 四川茶业商号的分布格局与变迁 |
三、 四川茶业商号分布特点 |
第五章 民国时期四川纺织业商号的分布与变迁 |
第一节 四川蚕丝商号分布格局与变迁 |
一、 四川早期丝业发展与丝号的兴起 |
二、 四川主要地区丝业商号的分布格局与变迁 |
三、 四川丝业商号分布的特点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四川夏布业商号分布与变迁 |
一、 四川夏布业的兴起与夏布商号的发展 |
二、 四川夏布商号的分布格局与变迁 |
三、 四川夏布商号分布特点 |
第三节 民国时期四川棉纱业商号的分布与变迁 |
一、四川棉产业发展与棉业商号的演变 |
二、四川主要地区棉纱业商号的分布格局与变迁 |
三、四川棉纱业商号分布的特点 |
第六章 民国时期四川商号分布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四川商号分布的差异 |
一、商号数量上分布的差异 |
二、商号籍贯分布上的差异 |
三、商号资本分布的差异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四川商号分布差异及变迁的原因 |
一、资源分布与传统产业结构 |
二、城镇布局与物流走向 |
三、商业成分与资本构成 |
四、政治经济环境变化 |
第七章 民国时期四川商号分布与区域社会变迁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四川商号分布与区内外贸易的关系 |
一、商号分布与区内外贸易的关系 |
二、商号分布与贸易中心的关系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四川商号与区域环境的互动 |
一、四川商号分布与交通环境的互动 |
二、四川商号分布与技术环境的互动 |
三、四川商号分布与人口环境的互动 |
第三节 民国时期四川商号与社会变迁 |
一、商号分布对四川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
二、商号分布对四川社会组织的影响 |
三、商号分布对四川传统文化的影响 |
结论与余论 |
参考文献 |
四、山东积极开办中药饮片加工企业(论文参考文献)
- [1]医疗机构传统中药制剂备案管理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 王雅甜,李超,管志美. 中国药房, 2022(03)
- [2]关中地区小城镇产业选择与培育研究[D]. 周晓媛. 西北大学, 2021
- [3]中药产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匹配分析[J]. 刘德军,高健,胡玉涛. 职业技术教育, 2020(35)
- [4]沈阳市内五区连锁药店中药饮片药学服务调查研究[D]. 曲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中医药老字号及相关政策现状研究[D]. 鄢锴灵.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6]中药饮片质量监管研究 ——以B市为例[D]. 许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9)
- [7]沈阳市市内五区单体药店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 尤桐境.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以C市A县为例[D]. 万虹.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 [9]民国时期北平中药业研究[D]. 尉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4)
- [10]民国时期四川商号分布与变迁研究[D]. 杨帅. 西南大学,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