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料侯风散治疗浅表性皮肤溃疡的临床应用

双料侯风散治疗浅表性皮肤溃疡的临床应用

一、双料喉风散治疗皮肤浅表面溃疡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振华,李保双,任顺平[1](2020)在《口疮中医临床实践指南(201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口疮中医临床实践指南(2018)》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口疮相关疾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成果并结合专家经验制定,目的是对中医学治疗口疮的方法与措施归纳总结并进行合理评价,加以推广,为具有中医学执业资格的医生提供指导,同时也为社会医疗决策者及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李振华,李保双,刘启泉,唐旭东,温艳东,王凤云,王萍,卞立群,赵迎盼,张北华,吕林[2](2019)在《消化系统常见病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9月13日在重庆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指南第三次专家论证会形成《消化系统常见病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终稿。前期编写、修改流程见参考文献[1-2]。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又名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是一种好发于唇、舌、颊和软腭等部位的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常伴有自

曾珍[3](2018)在《芦荟联合喉风散对钙剂外渗性组织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在大鼠皮下注射葡萄糖酸钙建立钙剂外渗性组织损伤的大鼠模型,以动物实验的方式,研究芦荟联合喉风散干预钙剂外渗性组织损伤的效果。从组织病理学、细胞因子的角度探讨芦荟和喉风散对钙剂外渗性损伤模型的影响,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造模:将16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低剂量(0.5mL)、中剂量(1mL)、高剂量(1.5mL)四组,空白组不做处理,其余组分别在背部皮下注射葡萄糖酸钙溶液建立钙剂外渗性损伤模型,通过观察外渗损伤程度、组织病理学改变选择合适的造模剂量。干预: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硫酸镁组、芦荟组和芦荟喉风散组,并根据造模实验确定的剂量(1mL)建立葡萄糖酸钙外渗损伤模型。在造模后30min内,根据分组分别用生理盐水、硫酸镁、芦荟凝胶和芦荟凝胶喉风散外敷,空白组不做任何干预。在干预后1、4、7、11、18天拍照并记录外渗损伤创面的变化、计算损伤面积。每组在各时间点取材1只大鼠,做病理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创面组织匀浆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浓度。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成果:1.成功建立葡萄糖酸钙外渗性损伤大鼠模型。2.空白组无病理改变,芦荟喉风散组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和外渗损伤程度轻于模型组、硫酸镁组和芦荟组,外渗损伤面积小于其它干预组。在外渗损伤后各组创面组织匀浆中TNF-α和bFGF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干预后1天芦荟喉风散组TNF-α的浓度高于其它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11、18天芦荟喉风散组TNF-α的浓度低于其它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芦荟喉风散组干预后的bFGF均高于其干预它组,干预后4、7、11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18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硫酸镁组和芦荟组的在各时间点的TNF-α和bFGF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芦荟联合喉风散外敷促进钙剂外渗性组织损伤创面愈合的效果优于硫酸镁和芦荟。芦荟联合喉风散可以减轻钙剂外渗性损伤组织的炎性浸润,促进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减少损伤部位皮肤的坏死,促进创面愈合。可以在创面愈合早期刺激TNF-α的释放促进炎症反应,后期抑制TNF-α的过度释放避免组织损伤。可以早期刺激bFGF的释放,启动早期创面修复;并使bFGF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促进创面快速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李瑜[4](2018)在《金创喷膜剂对大鼠早期压力性损伤的HFSCs和炎症反应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压力性损伤的高发率及难治性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难题,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2]。被列为全球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的五大最常见问题之一,给患者家属带来巨大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目前临床尚无治疗压力性损伤的理想用药。西医治疗普遍费用较高、难操作,传统中药组方龟板散由龟板配伍黄连、红粉和冰片组成,化腐解毒、活血止痛,用于诸疮溃烂,疮门不敛等症,效果良好,但外用散剂吸收慢,易诱发肉芽肿样病变,且中药普遍组方复杂,机理不明确。因此临床亟待开发一种成分简单、使用便捷、机理明确的外用中药新型制剂。喷膜剂为现代新型中药制剂,喷洒成膜,可以延长药物时间,隔离杀菌,符合压力性损伤的湿性愈合原理。本研究拟借鉴龟板散的组方,进行有效组分配伍、剂型改良及机理探讨。本研究在课题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组方的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选取龟板、黄连、冰片的有效成分单体S8、小檗碱(berberine,以下简称B)、右旋龙脑制成金创喷膜剂(S8+Ber,以下简称SB),应用于早期大鼠压力性损伤模型,观察疗效。促进细胞增殖及抑制炎症反应是修复皮肤损伤的关键,已知毛囊干细胞(HFSCs)是皮肤修复中重要的干细胞来源,因此本研究拟从HFSCs信号通路及炎性介质角度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中药在临床压力性损伤治疗的应用及新药开发打下基础。方法:取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采用磁铁压迫法及缺血-再灌注来构建大鼠早期压力性损伤模型;造模后的SD大鼠于术后1d开始给予皮下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 U),以50mg/kg剂量,连续注射7d。1.预实验确定金创喷膜剂(SB)各成分的最佳浓度,采用单因素设计及正交试验进行成膜材料筛选,优化处方工艺。2.采用PH值、成膜时间、溶膜试验、稳定性试验等对金创喷膜剂进行质量检测。3.实验分组及用药:将造模后的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金创喷膜剂(SB)组、十四酸甾醇酯(S8)组、小檗碱(B)组、阳性对照组、溶媒组。正常组不做处理,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金创喷膜剂组给予金创喷膜剂,阳性对照组给予3M喷雾剂,溶媒组给予溶剂,每次1喷,每日两次(Bid),早上8点,晚上8点,观察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采用国际通用PUSH计分表,从创面大小、创面情况、总有效率、费用、愈合时间等方面对各组创面修复进行评分,病理切片观察皮肤创面修复情况,对各组用药疗效进行评价。4.采用Western-blot、实时定量聚合酶链锁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技术、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大鼠皮肤创面组织修复过程中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相关蛋白及m RNA表达情况;采用Brd U免疫荧光双标检测细胞增殖情况。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CRP、IL-6、TNF-α的水平情况。6.取1~3 d SD乳鼠,按照课题组前期建立的方法分离培养鉴定HFSCs,采用2-(2-甲氧基-4-硝苯基)-3-(4-硝苯基)-5-(2,4-二磺基苯)-2H-四唑单钠盐(CCK-8)筛选金创喷膜剂细胞用药浓度,采用免疫荧光、Western-blot、q RT-PCR技术检测细胞内Wnt3a、β-catenin、GSK-3β、Lef1、C-myc、Cyclin D1基因的表达情况。成果:1.采用缺血10h再灌注2h外置磁铁压迫SD大鼠背部皮肤造模方法,成功构建了大鼠2期压力性损伤模型;2.筛选出金创喷膜剂各处方有效浓度为:S8 1.5mg/ml,B 2mg/ml,右旋龙脑1mg/ml,成膜材料最佳处方比例为PVP-K30含量为6%,HPMC含量为0.4%,乙醇浓度为30%。3.质量检测显示,制备的金创喷膜剂药液及药膜各方面性质良好,稳定性及适用性较强;成膜稳定性较好,储存时要避免高温。4.药效观察显示,用药组(SB、S8、B、阳性对照组)的PUSH计分普遍低于模型组,尤以SB、S8组修复效果明显,创面愈合总有效率高、愈合时间快(P<0.05),相比对照组,SB、S8组的创面及周围皮肤毛发生长较快,皮肤结痂快而厚,且较早出现痂皮脱落;进一步HE染色显示,术后7d,SB、S8组创面皮肤毛囊生成增多,术后14d,SB、S8组可见新手的毛细血管;HE染色还显示,B组术后炎性因子浸润较轻。5.组织皮肤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同模型组比较,SB组术后3d,β-catenin、Left1、C-myc、Cyclin D1表达显着增加,GSK-3β表达下调(P<0.05);术后7d,Wnt3a、β-catenin、Left1表达表达显着增加,GSK-3β表达下调(P<0.05)。S8组术后3d,Wnt3a、β-catenin、Left1表达显着增加;术后7d,Wnt3a、β-catenin、C-myc、Cyclin D1表达表达显着增加,GSK-3β表达下调(P<0.05);术后14d,Left1表达显着增加,GSK-3β表达下调(P<0.05);而B组各蛋白表达无明显趋势,P组各相关蛋白表达均呈现下降趋势。q RT-PCR检测结果亦提示,同模型组比较,SB组术后3d,Wnt3a、C-myc、m RNA表达增强,GSK-3β、Cyclin D1的m RNA表达下调(P<0.05);术后7d,β-catenin、C-myc的m RNA表达增强,GSK-3β的m RNA表达下调(P<0.05);术后14d,Cyclin D1的m RNA表达增强,GSK-3β的m RNA表达下调(P<0.05)。S8组术后3d,Wnt3a、β-catenin的m RNA表达增强,GSK-3β的m RNA表达下调(P<0.05);术后7d,Wnt3a、β-catenin、C-myc、Cyclin D1的m RNA表达增强,GSK-3β、Left1的m RNA表达下调(P<0.05);术后14d,β-catenin、Left1、C-myc的m RNA表达增强,GSK-3β的m RNA表达下调(P<0.05)。6.采用Brd U免疫双标结果显示,术后7d,相对于模型组,SB组、S8组Wnt3a蛋白表达均大幅增加,且主要集中在毛囊干区域。而B组增加不明显,Brd U标记显示SB和s8组新生的细胞明显增加,并且主要在毛囊区,其中S8细胞增值更明显,模型组的新生不明显。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相对于模型组,金创喷膜剂组、s8、小檗碱组均大幅增加,以S8组表达最强,且β-catenin蛋白在毛囊干位置表达较多。GSK-3β蛋白表达均降低,但各组间差异不大;Left1蛋白在正常组、金创喷膜剂组、S8组、小檗碱组在毛囊干表达均有增加,以SB组表达较强;金创喷膜剂组C-myc蛋白表达增强,其余各组表达不明显。Cyclin D1蛋白表达均有增加,以金创喷膜剂组、S8组增加明显,且S8组在毛囊干表达最强。7.ELISA检测,与模型组比较,SB组、B组TNF-α、IL-6、CRP水平降低(P<0.01)。8.免疫荧光显示,培养细胞表面表达CK15阳性。CCK-8检测显示,SB的最佳药物浓度为1ug/ml。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B作用于HFSCs后β-catenin、Lef1、C-myc、Cyclin D1表达呈升高趋势,GSK-3β表达下降(P<0.05)。q RT-PCR检测结果提示,SB作用于HFSCs后β-catenin、Left1、C-myc、Cyclin D1的m RNA表达呈升高趋势,GSK-3β的m RNA表达下降(P<0.05)。结论:1.磁铁对称性压迫背部皮肤造模法构建SD大鼠早期压力性损伤模型稳定、简便、易于推广。2.本研究所制成的金创喷膜剂处方组成较合适,成膜较稳定,为开发临床压力性损伤用药奠定了实验基础。3.SB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抑制炎症反应来促进大鼠早期压力性损伤的修复。4.SB可能激活HFSCs中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促进HFSCs的增殖。

陈莉[5](2017)在《珍珠粉联合氧化锌治疗失禁性皮炎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项目拟用中药“珍珠粉”联合西药“氧化锌”治疗失禁性皮炎。通过珍珠粉组,氧化锌组及联合治疗组三组的研究,观察皮炎的改善情况及愈合时间,对比三组的疗效。目的是探索珍珠粉联合氧化锌治疗失禁性皮炎的临床效果,确定中西医联合治疗失禁性皮炎的方案,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禁性皮炎发展,提高失禁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入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失禁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个组,每组病例分别为30例,其中,A组为对照一组,为珍珠粉治疗组,B组为对照二组,为氧化锌治疗组,C组为治疗组,为珍珠粉联合氧化锌治疗组。通过比较3组患者年龄、性别、意识状态、失禁类型及IAD的严重程度,得出P>0.05,均具有可比性。同时对患者失禁性皮炎的红肿范围、痒痛程度、渗出量、皮损大小、皮温高低等指标进行比较,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各组患者均严格按照预先设定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时间均为9天,并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第6天,第9天详细记录各组别治疗后的各组间失禁性皮炎红肿范围、痒痛程度、渗出量、皮损大小、皮温高低指标,比较各组皮损消退时间,统计分析并综合评价上述指标的变化,总结比较三组患者的失禁性皮炎治疗效果(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研究所得数据全部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结果:治疗3天后C组皮炎红肿范围缩小、痒痛程度减少、皮损大小缩小、皮温的下降程度均快于对照组A组和对照组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后第6天、第9天后治疗组C组、对照组A组、对照组B组三组间在痒痛程度、皮损大小治疗效果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而红肿范围、皮温下降治疗效果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C组与对照组A组在渗出量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C组皮损消退时间快于对照组A组和对照组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C组治愈25例患者,显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到100%;其中对照组A组治愈16例、显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B组治愈15例,显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治疗组C组的总体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A组、对照组B组。结论:珍珠粉联合氧化锌比单纯使用珍珠粉或氧化锌能够更快速有效地治疗失禁性皮炎,并且能持续控制痒痛程度和修复皮损,这与珍珠粉的解毒生肌、控制渗液及氧化锌对皮肤的保护隔离共同作用有关,体现中西医结合外治法的简、便、效、廉的优点。

丁红梅[6](2017)在《中药制剂外用治疗失禁性皮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中药制剂外用治疗失禁性皮炎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并对其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得出中药制剂外用治疗失禁性皮炎的临床疗效的明确结论,并积极探讨研究中未阐明的某些问题,发现既往研究存在的缺陷,为以后的研究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思路。方法:检索2017年8月以前的关于中药制剂外用治疗失禁性皮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有关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Embase数据库、Pubmed、Elsevier全医学数据库;研究对象为符合诊断标准的失禁性皮炎患者,无年龄、种族、性别的限制;实验组干预措施包括:单用一种外用中药制剂、多种外用中药制剂联合应用、一种或多种外用中药制剂联合现代医学其他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包括单纯常规西医护理、对症护理等干预措施;结局指标包括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平均治愈时间、复发率其中的一项或多项;参考改良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Cochrane协作组织提供的RevMan5.3.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共有30篇RCT文献纳入研究,Jadad评分为1分的有7篇(占比23.33%),2分的有10篇(占比33.33%),3分的有11篇(占比36.67%),4分的有2篇(占比6.67%),结果提示绝大部分文献均为低质量文献,只有2篇文献为稍高质量文献的,但评分仍然很低。2.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护理、治疗方案相比较,中药制剂单独外用或联合常规方案,可提高失禁性皮炎患者的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降低失禁性皮炎的复发率,缩短失禁性皮炎患者皮损的愈合时间,二者的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从现有证据来看,中药制剂外用治疗失禁性皮炎具有积极肯定的临床疗效,但目前研究的质量普遍较低,将来仍需高质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为中药制剂外用治疗失禁性皮炎的疗效提供更多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

于杰[7](2017)在《基于RAS/RAF/ERK信号通路探讨艾灸促进压疮组织血管新生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明确艾灸促进压疮组织创面愈合的作用;阐明艾灸促进压疮组织血管新生的分子调控机制,为临床艾灸治疗压疮,乃至皮肤溃疡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自制压疮造模装置通过缺血-再灌注损伤方式建立2~3期压疮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70只SD雌性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艾灸组,每组35只。每组根据干预时间的长短再分为1d、3d、5d、7d、10d五个亚组,每个亚组分别纳入7只实验大鼠。将35只正常健康大鼠不予造模处理,在模拟其他两组大鼠造模部位处给予碘伏处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1d、3d、5d、7d、10d五个亚组,每个亚组纳入7只大鼠。模型组在模型制备成功后只给予碘伏常规处理,捆绑方式同其他两组。艾灸组在模型制备成功后,先给予碘伏常规处理,而后施以艾灸干预,采用直接艾灸压疮局部,以压疮创面为中心,1cm长度为半径,进行回旋灸操作,其中艾条燃烧端距压疮创面3cm左右。每日艾灸治疗1次,每次持续15min。通过非接触式电子温度仪及时调整艾条燃烧端与压疮创面的距离,使温度计的显示数值控制在(40℃~42℃)的适宜范围内,每0.5min测量一次创面的皮肤表面温度,温度仪探头距离创面中心3cm左右。自造模第5d开始对造模成功的实验大鼠进行干预方法的介入,分别于1d、3d、5d、7d、10d五个时间点取材前对压疮创面进行面积的测定以及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的测定。采用HE染色法及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压疮创面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及压疮皮肤组织的超微结构。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通过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技术观察各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压疮创面组织中CD31+PCNA+(即新生血管)的数量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压疮创面组织中VEGF、RAS、P-ERK1/2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技术从基因层面对各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压疮创面组织中VEGF mRNA、VEGFR2 mRNA、RAS mRNA、RAF-1mRNA 以及 ERK mRNA 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从蛋白层面对各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压疮创面组织中VEGF、VEGFR2及RAS蛋白表达水平、RAF-1与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各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压疮创面愈合率比较发现,治疗1d后,各组组间进行压疮创面愈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在3d、5d、7d、10d四个时间点的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同一时间点进行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显着(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压疮损伤出现后,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明显升高。经过艾灸干预后,艾灸组组内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模型组组内趋势与艾灸组大致相同,两组均在7d时降至最低血流灌注量,但艾灸组在10d的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已接近正常皮肤血流灌注量,而模型组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恢复至正常皮肤血流灌注量所需时间明显超过10d。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在1d~5d三个时间点碘伏处理前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明显升高。模型组在7d~10d两个时间点碘伏处理前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明显降低,同一时间点进行两组组间的比较,差异均显着(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在3d、5d两个时间点治疗前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明显降低,同一时间点进行两组组间的比较,差异均显着(P<0.01)。艾灸组在1d、7d、10d三个时间点治疗前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明显升高,模型组大鼠在1d~10d五个时间点碘伏处理前与碘伏处理后即刻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艾灸组大鼠在1d~10d五个时间点治疗前与治疗后即刻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比较,治疗后即刻血流灌注量均显着提升,两者间均存在显着性差异。3.通过肉眼观察压疮创面的愈合过程可以发现,压疮大鼠创面中肉芽组织无论是在出现时间点方面,还是在其生长状态方面,艾灸组较模型组均具有明显的优势,艾灸组大鼠压疮创面一般在治疗3d后出现肉芽组织,而模型组在碘伏处理7d左右出现,艾灸组大鼠压疮创面中肉芽组织的生长状态也优于模型组,同时艾灸组大鼠压疮创面收缩速度更快,面积缩小更为明显。通过HE染色观察压疮创面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发现,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的炎症细胞浸润高峰提前,成纤维细胞出现时间点更早,其增生程度及数量更为明显,肉芽组织出现时间提前,新生血管形成及表皮结构恢复的时间更早。4.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艾灸干预对大鼠压疮创面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后表皮脱落或萎缩,原有正常皮肤结构发生改变。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对于表皮结构的修复具有明显优势,在治疗5d后可见表皮结构,部分完整,部分仅可见基底层及棘层,在7d后可见表皮的完整全层结构。而模型组在碘伏处理10d后少部分表皮结构完整,大部分未见全层表皮结构,仅见基底层及棘层,未见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艾灸组组内不同时间点,随着艾灸干预刺激的累积,5d~10d组中基底细胞及棘细胞的线粒体的结构、数量、形态由损伤后的肿胀、数量较少、不丰富、结构不清逐渐向修复后的不肿胀、数量较多、丰富、结构清晰的方向发展转变。模型组组内不同时间点,呈现了压疮创面损伤及经碘伏处理后自身修复中的基本病理状态变化,直至碘伏处理10d后,基底细胞及棘细胞的线粒体仍呈肿胀、数量较少、不丰富、大而空的形态特点。在炎性细胞的镜下改变方面发现,艾灸组从1d的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3d中等量的中性粒细胞,5d的不新鲜、陈旧性中性粒细胞,7d吞噬细胞及淋巴细胞,10d的淋巴细胞。模型组在碘伏处理5d后为急性炎症的高度浸润阶段,模型组的炎症细胞浸润期延长。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从整体上提前急性炎症浸润的高峰,从整体进程上缩短压疮创面修复时间。5.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显示,1d~10d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创面组织中CD31+PCNA+(新生血管)数量明显增多,两者组间比较差异均显着(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1d~7d后,艾灸组压疮创面组织中的CD31+PCNA+(新生血管)数量均高于模型组,但其增高的程度各有不同,由1d的显着→3~5d的极显着→7d的不显着,10d后,模型组的压疮创面组织中CD31+PCNA+(新生血管)数量高于艾灸组,但其增高程度不明显,差异不显着。艾灸组与模型组两组组内CD31+PCNA+(新生血管)均呈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但两组组内高峰出现的时间不同,前者的组内CD31+PCNA+(新生血管)数量高峰出现于治疗5d后,而后者则为碘伏处理7d后。6.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EGF蛋白在压疮皮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部位位于细胞浆中,在上皮细胞、巨噬细胞中均有表达。1d~10d五个时间点,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压疮创面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3d~5d后,与模型组比较,经过艾灸干预后,艾灸组压疮创面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显着,7d~10d,艾灸组压疮创面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水平发生变化,低于模型组,但两组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RAS蛋白在压疮皮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部位位于细胞浆中。1d~10d五个时间点,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压疮创面组织中RA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3d~10d后,与模型组比较,经过艾灸干预后,艾灸组压疮创面组织中RAS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显着。艾灸组与模型组两组组内RAS蛋白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P-ERK1/2蛋白在压疮皮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部位位于细胞浆中。3d~10d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压疮创面组织中P-ERK1/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经过艾灸干预后,艾灸组压疮创面组织中P-ERK1/2蛋白表达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地升高,于3d~5d呈显着增高,7d~10d呈略微升高。艾灸组与模型组两组组内P-ERK1/2蛋白表达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表达趋势,但两组组内表达高峰值存在区别,艾灸组组内高峰值出现在治疗3d后,而模型组组内高峰值出现在碘伏处理5d后。7.通过Real-time PCR实验结果显示,1d~10d五个时间点,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压疮创面组织中VEGF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3d~5d后,与模型组比较,经过艾灸干预后,艾灸组压疮创面组织中VEGF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显着,7d~10d,艾灸组压疮创面组织中VEGFmRNA表达水平发生变化,低于模型组,但两组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VEGFR2 mRNA结果与VEGF mRNA整体上相似,体现了 VEGF发挥生物学效应的前提是与其受体结合,VEGF与受体VEGFR2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分裂以及新生血管的形成。1d~10d五个时间点,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压疮创面组织中RAS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3d~10d后,与模型组比较,经过艾灸干预后,艾灸组压疮创面组织中RAS 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分别进行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显着。艾灸组与模型组组内RAS mRNA表达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当压疮损伤出现后,创面组织中RAF-1mRNA、ERKmRNA表达水平均未见明显变化,经过艾灸干预后,各组组间均未见明显变化。8.通过WesternBlot结果显示,1d~10d五个时间点,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压疮创面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3d~5d后,与模型组比较,经过艾灸干预后,艾灸组压疮创面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显着,7d~10d,艾灸组压疮创面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水平发生变化,低于模型组,但两组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VEGFR2蛋白结果与VEGF蛋白整体上相似,体现了 VEGF发挥生物学效应的前提是与其受体结合,VEGF与受体VEGFR2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分裂以及新生血管的形成。1d~10d,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压疮创面组织中RAS蛋白、磷酸化RAF-1(ser338)/总RAF-1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3d~10d后,与模型组比较,经过艾灸干预后,艾灸组压疮创面组织中RAS蛋白、磷酸化RAF-1(ser338)/总RAF-1表达水平显着升高,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显着。模型组组内RAS蛋白、磷酸化RAF-1(ser338)/总RAF-1表达水平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艾灸组组内RAS蛋白亦呈逐渐升高趋势,磷酸化RAF-1(ser338)/总RAF-1表达水平则为1d-7d升高,7d~10d降低。3d~10d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压疮创面组织中磷酸化ERK1/2/总ERK1/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经过艾灸干预后,艾灸组压疮创面组织中磷酸化ERK1/2/总ERK1/2表达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地升高,于3d~5d呈显着增高,7d~10d呈略微升高。艾灸组与模型组两组组内磷酸化ERK1/2/总ERK1/2表达水平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表达趋势,但两组组内表达高峰值存在区别,艾灸组组内高峰值出现在治疗3d后,而模型组组内高峰值出现在碘伏处理5d后。结论:1.艾灸能够有效促进压疮创面的愈合。2.艾灸对压疮组织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艾灸干预即刻后能够显着增加压疮组织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3.艾灸干预能够有效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增加新生血管的数量,促进压疮组织的血管新生。4.艾灸干预分别从蛋白、基因层面上调压疮创面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VEGFR2的表达水平。5.RAS/RAF/ERK信号通路参与压疮的修复过程,艾灸干预通过激活RAS/RAF/ERK信号通路,上调RAS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促进RAF-1蛋白与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增强RAS/RAF/ERK信号通路的活性,发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6.RAS/RAF/ERK信号通路是艾灸干预作用的重要靶点,可能是艾灸促进压疮组织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之一。

王志坚(Wong Chi Kin)[8](2016)在《《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应用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研究《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的应用规律,并与本草文献和《伤寒杂病论》内对黄柏之运用作比较,探索黄柏在应用规律和温病学派对伤寒之继承和发扬,总结黄柏之功效及运用原则,为现代中医临床正确地运用黄柏的依据。方法:以《临证指南医案》为基础,分析有关黄柏运用和含有黄柏的医案,对其病种、症状、证型、病程长短、就诊次数和各卷门中的应用、病机、望诊、舌诊、脉象、黄柏配伍、成方等,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整理相关数据,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临证指南医案》记载有关黄柏的医案中,(1) 10卷中各卷都有应用黄柏的医案,但其应用次数不同,其中卷七应用最多,共应用26次,占应用总数的25.2%;其次是卷三,共应用21次,占应用总数的20.4%。(2) 62门中共有39门应用黄柏,应用频次最多的依次为淋浊、遗精、痿、痢、便闭、疝、虫、便血、痹等。(3) 绝大部分医案全程运用黄柏,共80则,占所有103则医案的77.7%。(4) 记载的诊次一般为1次,共占所有医案的66.0%。其次为2次,占15.5%。(5) 应用黄柏医案遍及8大现代医学系统,应用较多的系统依次为消化、运动、泌尿、生殖、神经、循环等,其中消化系统最多(34次,33.0%)。(6) 只有3次论及患者舌象情况,其中舌白、舌干苔白、舌灰边白各1次。(7) 全书合共有23处记载脉象。依次序出现次数最多为数脉, 其后为其他相兼脉,沉脉,弦脉,细脉,实脉,洪大脉,散脉,濡脉及革脉。(8) 最多见的证型为实证(多为湿热、热毒、心肝肠实火),近45%,而虚证(多为肝、肾单独或同时阴虚)稍多于虚实夹杂证(多为肾虚合并湿热,或心肾不交)(9) 根据《医学心悟》治病八法,除汗法和吐法外,其余下、和、温、清、消、补,六法都有医案记录。其中以清兼补法用最多。其后依次为清法,温补法,清和法,消法,清兼下法,消补法,温下法与补法。。(10)共有103条含黄柏组方,共采用四种剂型,其中采用汤剂69条,占67%;丸剂31条,占30%。(11)含黄柏的成方只有9条,其中出现最多的是滋肾丸,共出现12次,占所有成方的31.6%;其次安胃丸7次,占18.4%。成方以丸剂多见,共出现30次,占78.9%;其次为汤剂,出现7次,占18.4%;散剂出现1次,占2.7%。(12)与黄柏配伍最多的中药依次是黄连、茯苓、知母、泽泻、熟地黄、白芍、川萆薛、生地、人参、肉桂、龟版(连同龟甲)、广皮、牛膝、山栀、青皮、茅苍术、川楝子、当归。配伍次数最多的是黄连,共28次,占4.1%。(13) 标记了7中炮制类型的黄柏,分别为:炒焦黄柏、炒黑黄柏、略炒黄柏、盐水炒黄柏、炒黄柏、黄柏、生黄柏。运用最多的是黄柏,共应用93次,占总数的90.3%。(14) 共有8处记载黄柏的用量,用量从5分到8两不等。结论:(1) 叶氏使用黄柏的医案多是一两剂药即对症取效,而且多在全程或前期就使用黄柏。疗效之显着,反映了叶氏辩证能力超群,或者揭示黄柏使用指征的把握其实并不困难。(2) 叶氏应用黄柏治疗的病症广泛,月.不同的炮制方法,能分治表里上、中、下三焦,或趋降其寒性,增加其疗效。但其主治仍离不开其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苦寒坚阴等。(3) 黄柏药性苦寒最善清化湿热,滋阴降火。故望诊中出现湿热蕴结(色黄、形膨、胀、肿)、湿热熏蒸蒙蔽清窍(色苍、神呆、迷、欲昏),叶氏承《神农本草经》之旨,认为黄柏善解湿热蕴结,可使湿去热走,燥湿而不伤阴。或阴虚火旺(形瘦)、虚火上炎(色赤)等证候是叶氏使用黄柏的指征,叶氏多次提及黄柏的潜阳、和阳功效。(4) 叶氏在医案中只有3次论及舌象。分别为舌白、舌干苔白、舌灰边白。证明黄柏在炮制后,寒性趋降,但仍能保持其化湿特性。(5) 所有黄柏医案中未见迟脉、结代脉等脉象,笔者认为若遇寒邪凝滞证型不宜用黄柏。(6) 脾胃虚弱、肾阴阳两虚、或素体虚寒者,慎用黄柏,或师李东垣法配伍健脾胃药或师朱丹溪法配伍补肾药。叶氏不只是一味使用黄柏泻实火,解热毒,还用来清虚火、潜阳、和阳,黄柏祛湿,湿去热走而阳气归源。(7) 清补法之所以使用最多,这是由于这些医案中,都不是以黄柏作为主药的缘故。(8) 叶氏擅长使用黄柏与其它药味配伍,实现相须为用或制约温燥药药性。(9) 叶氏使用含黄柏的内服膏剂和酊剂,这种剂型创新值得后世借鉴和研究。(10) 叶氏继承并进一步发扬了李东垣独创的滋肾丸,大胆创新性地使用滋肾丸治疗多种病症如肝风、遗精、淋浊、便闭、疝、诸痛等,并取得良效。叶氏安胃丸是在仲景《伤寒论》中乌梅丸化裁而来,体现了叶氏对经方的传承与创新。(11) 叶氏采用含黄柏成方时多选丸剂,表明其使用黄柏每次量少,且不入汤剂水提取药理成分,而以吞服为主的用药特色。(12) 叶氏认为黄柏炒制的辅料及程度如果不同,可能引起不同的疗效药性药理变化。(13) 叶氏使用黄柏量小效宏的临床经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庄琼[9](2016)在《干扰素联合双料喉风散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双料喉风散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生殖器疱疹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单纯干扰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干扰素联合双料喉风散,连续10 d。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各项指标变化等。结果观察组止疱时间、水疱消失时间、结痂时间及脱痂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复发次数也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3%、68.6%,差异具有显着(P<0.05);观察组不良发生率8.6%,与对照组的11.4%基本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双料喉风散能够明显减轻生殖器疱疹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愈合时间,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张秋霞,杨茜,武传颖,安跃华,鞠蕊,胡双丽,李伟[10](2015)在《双料喉风散喷剂联合远红外线照射治疗反复发作的女性外阴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双料喉风散喷剂联合远红外线照射治疗反复发作的女性外阴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反复发作的女性外阴溃疡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以双料喉风散喷剂喷洒创面,喷洒面积超过溃疡面外缘0.5 cm左右,以创面表面均为药粉覆盖为度,厚约1 mm;然后以远红外线照射外阴部,30 min/次。对照组仅外敷祛腐生肌散或红霉素软膏。两组上述治疗均2次/天,疗程均为14天。记录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两组疗效;随访612个月,统计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瘙痒、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1.8±0.2)、(3.7±1.4)d(P<0.05),溃疡愈合时间分别为(6.3±2.9)、(10.9±4.2)d(P<0.05),治愈率分别为78.05%、36.59%(P<0.05)。两组均随访612个月,平均8.9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9.38%、对照组为53.33%(P<0.05)。结论双料喉风散喷剂联合远红外线照射治疗反复发作的女性外阴溃疡效果好,疗程短,复发率低。

二、双料喉风散治疗皮肤浅表面溃疡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料喉风散治疗皮肤浅表面溃疡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口疮中医临床实践指南(2018)(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
2 临床特点
    2.1 概述
    2.2 理化检查
        2.2.1 常规检查
        2.2.2 消化内镜检查
3 临床诊断
    3.1 中医诊断
        3.1.1 病名诊断
        3.1.2 证候诊断
        3.1.3 辨证问诊要素
    3.2 西医诊断
        3.2.1 报警症状
        3.2.2 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
        3.2.2. 1 复发性口腔溃疡
        3.2.2. 2 白塞病
        3.2.2. 3 克罗恩病
        3.2.2.4慢性黏膜创伤性溃疡
        3.2.2. 5 口腔恶性溃疡
        3.2.2. 6 口腔结核性溃疡
        3.2.2. 7 疱疹性口炎
        3.2.2. 9 其他
4 干预与管理
    4.1 中药内服治疗
        4.1.1 辨证论治
        4.1.2 辨病治疗
        4.1.3 对症治疗
        4.1.4 名医经验
        4.1.5 药对
        4.1.6临证要点
    4.2 中药局部治疗
        4.2.1 涂敷法
        4.2.2 含漱法
        4.2.3喷雾剂
    4.3 针灸治疗
        4.3.1 辨证治疗
        4.3.2 其他证型及对症治疗
        4.3.3 灸法
        4.3.4 临证要点
    4.4 穴位贴敷治疗
    4.5 耳针治疗
    4.6 点刺放血治疗
    4.7 穴位埋线治疗
    4.8 推拿治疗
        4.8.1指压法
        4.8.2按摩法
    4.9 调摄护理
        4.9.1 饮食
        4.9.2 生活
    4.1 0 随访

(2)消化系统常见病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论文提纲范文)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及定义
流行病学特征
诊断及特征
    1. 西医诊断
        1.1 诊断要点
        1.1.1 诊断标准:
        1.1.2 附加标准:
        1.1.3 最特异性标准:
        1.2 辅助检查
        1.2.1 常规实验室检查:
        1.2.2 电子结肠镜、电子胃镜检查:
        1.3 鉴别诊断
        1.3.1 白塞(氏)病:
        1.3.2 慢性黏膜创伤性溃疡:
        1.3.3 口腔恶性溃疡:
        1.3.4 口腔结核性溃疡:
        1.3.5 疱疹性口炎:
    2. 中医辨证
        2.1辨证要点
        2.2分型
治疗
    1.治疗原则
    2.中医内治法
        2.1 胃火炽盛证
        2.1.1 治法:
        2.1.2 推荐汤剂:
        2.1.3 中成药牛黄清胃丸(推荐强度:
        2.2 心脾积热证
        2.2.1 治法:
        2.2.2 推荐汤剂:
        2.2.3 中成药
        2.2.3. 1 黄连上清丸(推荐强度:
        2.2.3. 2 双花百合片(推荐强度:
        2.3 阴虚火旺证
        2.3.1 治法:
        2.3.2 推荐方药:
        2.3.3 中成药
        2.3.3. 1 知柏地黄丸(推荐强度:
        2.3.3. 2 口炎清冲剂(推荐强度:
        2.4 寒热错杂证
        2.4.1 治法:
        2.4.2 推荐汤剂:
        2.5 脾虚阴火证
        2.5.1 治法:
        2.5.2 推荐汤剂:
        2.5.3 中成药:
    3. 外治法
        3.1 涂敷法
        3.1.1 养阴生肌散:
        3.1.2 冰硼散:
        3.1.3 西瓜霜:
        3.1.4 双料喉风散:
        3.1.5 锡类散:
        3.2 含漱法
        3.3 喷雾剂
        3.3.1 口腔炎喷雾剂:
        3.3.2 金喉健喷雾剂:
        3.4 针刺治疗
        3.4.1 胃火炽盛证:
        3.4.2 心脾积热证:
        3.4.3 阴虚火旺证:
        3.4.4 脾虚阴火证:
        3.4.5 其他证型及对症治疗:
        3.5 灸法
        3.6 穴位贴敷治疗
        3.7 耳穴治疗
        3.8 点刺放血治疗
        3.9 推拿治疗
        3.9.1 指压法:
        3.9.2 按摩法:
并发症预防
预防调摄
    1.口腔卫生
    2.合理膳食
    3.起居有度
    4. 调畅情志
    5. 调养结合

(3)芦荟联合喉风散对钙剂外渗性组织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输液外渗的西医理论研究
        1.1.1 输液外渗和输液渗出的概念
        1.1.2 输液外渗的临床表现
        1.1.3 输液外渗的流行病学
        1.1.4 输液外渗的原因
        1.1.5 输液外渗的护理
    1.2 输液外渗的中医理论研究
        1.2.1 病因病机
        1.2.2 输液外渗的中医护理干预
    1.3 钙剂外渗性组织损伤
        1.3.1 钙剂外渗的临床表现
        1.3.2 钙剂外渗的处理
    1.4 皮肤损伤创面的修复
        1.4.1 创面愈合的基本过程
        1.4.2 TNF-α与皮肤创面的修复
        1.4.3 bFGF与皮肤创面的修复
    1.5 中医外治法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
第二章 钙剂外渗性皮肤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
    2.1 实验对象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试剂和药品
        2.1.3 实验设备和用品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准备和分组
        2.2.2 实验用药品、试剂的配制
        2.2.3 造模方法
        2.2.4 观察指标
        2.2.5 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
        2.2.6 统计学方法
    2.3 结果
        2.3.1 外渗后动物全身表现
        2.3.2 外渗性皮肤损伤局部表现
        2.3.3 外渗性损伤创面面积比较
        2.3.4 外渗性损伤程度比较
        2.3.5 组织病理学观察
    2.4 讨论
        2.4.1 钙剂外渗动物模型的特点和造模剂量的选择
        2.4.2 钙剂外渗性皮肤损伤机制的初步探讨
    2.5 结论
第三章 芦荟联合喉风散对大鼠钙剂外渗性皮肤损伤的影响
    3.1 实验对象
        3.1.1 实验动物
        3.1.2 实验试剂和药品
        3.1.3 实验设备和用品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动物分组和准备
        3.2.2 实验用药品、试剂的配制
        3.2.3 模型建立方法
        3.2.4 各组干预方案
        3.2.5 观察指标
        3.2.6 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
        3.2.7 ELISA法检测损伤部位组织TNF-a
        3.2.8 ELISA法检测损伤部位组织bFGF
    3.3 统计学方法
    3.4 结果
        3.4.1 实验动物全身表现
        3.4.2 外渗性损伤局部创面变化
        3.4.3 组织病理学观察
        3.4.4 外渗性损伤创面组织TNF-α浓度
        3.4.5 外渗性损伤创面组织bFGF浓度
    3.5 讨论
        3.5.1 芦荟联合喉风散对钙剂外渗性损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3.5.2 芦荟联合喉风散的作用分析
        3.5.3 芦荟联合喉风散对钙剂外渗性损伤创面TNF-α的影响
        3.5.4 芦荟联合喉风散对钙剂外渗性损伤创面bFGF的影响
    3.6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4)金创喷膜剂对大鼠早期压力性损伤的HFSCs和炎症反应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第一节 压力性损伤的研究进展
        1.压力性损伤的定义及分期
        2.压力性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
        3.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机制
        4.压力性损伤的治疗
        5.压力性损伤的实验模型
    第二节 喷膜剂的研究现状
        1.成膜材料
        2.透皮吸收促进剂(Penetrationenhancers,PE)
    第三节 金创喷膜剂的成分及药理
        1.龟板
        2.黄连
        3.冰片
    第四节 毛囊干细胞及Wnt/β -catenin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1.毛囊干细胞
        2.Wnt/β -catenin信号通路
        3.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毛囊干细胞的调控
    第五节 皮肤修复与炎症反应
        1.白介素6(IL-6)
        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3.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
    第六节 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构建大鼠早期压力性损伤模型
    第二章 金创喷膜剂的制备及工艺研究
        第一节 金创喷膜剂的处方含量筛选
        第二节 金创喷膜剂的处方工艺优化
        第三节 金创喷膜剂的质量检测
    第三章 金创喷膜剂促大鼠压力性损伤皮肤修复及机制探讨
        第一节 金创喷膜剂促大鼠压力性损伤皮肤修复
        第二节 金创喷膜剂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大鼠压力性损伤皮肤修复
        第三节 金创喷膜剂抑制炎症反应促大鼠压力性损伤皮肤修复
        第四节 金创喷膜剂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HFSCs增殖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珍珠粉联合氧化锌治疗失禁性皮炎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西医对失禁性皮炎的认识
        一、IAD的发生机制
        二、IAD的流行病学
        三、IAD的风险因素
        四、IAD的诊断和评估
        五、IAD的预防与治疗
    第二节 中医对失禁性皮炎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
        二、失禁性皮炎的中医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诊断标准
        四、研究方法
        五、样本含量估算
        六、纳入病例标准
        七、排除病例标准
        八、剔除、脱落、终止标准
        九、不良事件发生与处理
        十、具体试验方法
        十一、统计学分析
        十二、科研伦理
        十三、限制条件及拟解决方法
        十四、示意图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三组数据的一般资料分析
        二、三组疗效分析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中药制剂外用治疗失禁性皮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失禁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1.1 失禁性皮炎的定义及流行病学进展
    1.2 失禁性皮炎的病因及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1.2.1 角质层与皮肤屏障功能
        1.2.2 酸碱度与皮肤屏障功能
        1.2.3 外部因素增加失禁性皮炎发生的风险
    1.3 失禁性皮炎的现代防治护理研究进展
        1.3.1 清洁皮肤
        1.3.2 保湿
        1.3.3 皮肤保护
        1.3.4 收集器具使用
    1.4 中医药治疗失禁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1.4.1 中药制剂外用治疗失禁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1.4.2 中医药其他疗法治疗失禁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中药制剂外用治疗失禁性皮炎文献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2.1 资料与方法
        2.1.1 文献检索来源
        2.1.2 文献检索词
        2.1.3 文献纳入标准
        2.1.4 文献排除标准
        2.1.5 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1.6 统计学分析
    2.2 文献的检索结果及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
        2.2.1 文献的检索结果
        2.2.2 文献的Jadad评分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中药制剂外用治疗失禁性皮炎治愈率的meta分析
        2.3.2 中药制剂外用治疗失禁性皮炎显效率的meta分析
        2.3.3 中药制剂外用治疗失禁性皮炎有效率的meta分析
        2.3.4 中药制剂外用治疗失禁性皮炎复发率的meta分析
        2.3.5 中药制剂外用治疗失禁性皮炎的平均治愈时间的meta分析
    2.4 讨论
        2.4.1 关于国内对失禁性皮炎认识过程的讨论
        2.4.2 关于中医学对失禁性皮炎认识的讨论
        2.4.3 关于纳入文献质量的讨论
    2.5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7)基于RAS/RAF/ERK信号通路探讨艾灸促进压疮组织血管新生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 祖国医学对压疮的研究
        1. 压疮的概述
        2. 压疮的病因病机
        3. 压疮的辨证分型
        4. 压疮的治则治法
        4.1 内治法
        4.2 外治法
    第二部分 现代医学对压疮的研究
        1. 压疮的概念
        2. 压疮的分期
        3. 压疮的发病因素
        3.1 外源性因素
        3.2 内源性因素
        3.3 加剧性因素
        4. 压疮的防治
        4.1 压疮的预防
        4.2 压疮的治疗
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观察艾灸对压疮大鼠损伤修复中创面愈合率以及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的影响
        一、观察艾灸对压疮大鼠损伤修复中创面愈合率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4. 实验结果
        5. 实验小结
        二、观察艾灸对压疮大鼠损伤修复中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4. 实验结果
        5. 实验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RAS/RAF/ERK信号通路探讨艾灸促进压疮组织血管新生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一、观察艾灸对实验大鼠压疮创面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实验小结
        二、观察艾灸对实验大鼠压疮创面组织的超微结构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电镜结果
        4. 实验小结
        三、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观察艾灸对压疮组织血管新生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4. 实验结果
        5. 实验小结
        四、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创面组织中VEGF、RAS以及P-ERK1/2蛋白表达的变化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4. 实验结果
        5. 实验小结
        五、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创面组织中VEGF mRNA、VEGFR2 mRNA、RAS mRNA、RAF-1 mRNA以及ERK mRNA表达的变化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4. 实验结果
        5. 实验小结
        六、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创面组织中VEGF、VEGFR2、RAS、P-RAF-1以及P-ERK1/2蛋白表达的变化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4. 实验结果
        5. 实验小结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压疮模型实验动物种属及性别的选择
        2.1 种属的选择
        2.2 性别的选择
    3. 大鼠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备过程及应用的相关注意事项
    4. 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重要性
    5. 对影响艾灸治疗压疮疗效发挥相关因素的分析
        5.1 选择优质的艾条
        5.2 确定施灸操作种类
        5.3 有烟艾灸发挥疗效的作用机理
    6. 规范艾灸干预的操作过程,量化影响艾灸疗效的相关因素
    7. 对皮肤损伤后创面修复过程的分析
    8. 实验结果的讨论分析
        8.1 对创面愈合率与创面局部平均血流灌注量的分析
        8.2 对光学显微镜与透射电镜观察压疮创面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及超微结构的分析
        8.3 从蛋白层面对RAS/RAF/ERK信号通路中关键靶蛋白的分析
        8.4 从基因层面对RAS/RAF/ERK信号通路中关键靶基因的分析
        8.5 对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技术观测压疮创面修复中新生血管形成的分析
    9. 不足与展望
        9.1 严格把控艾灸干预温度
        9.2 多角度探究艾灸促进压疮组织血管新生的机制
        9.3 完善面积的测定手段
        9.4 完善新生血管的定量分析手段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8)《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临证指南医案》相关研究进展
        1.1.1 《临证指南医案》中单味药的应用研究进展
        1.1.2 《临证指南医案》中对某病用药规律的研究进展
    1.2 黄柏相关研究进展
        1.2.1 地道沿革
        1.2.2 分布
        1.2.3 性状
        1.2.4 炮制
        1.2.5 性味归经
        1.2.6 功效主治及相关论述
        1.2.7 现代应用
        1.2.8 张仲景对黄柏的方证研究
        1.2.9 近代名老中医对黄柏用药的体会
        1.2.10 黄柏配伍研究进展
        1.2.11 黄柏药理研究进展
        1.2.12 黄柏安全性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资料来源
        2.1.2 研究对象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2 研究步骤
        2.2.1 分析黄柏的药性与功效
        2.2.2 分析黄柏在经方中的应用
        2.2.3 筛选医案
        2.2.4 收集数据,建立数据库
        2.2.5 统计分析
    2.3 研究结果
        2.3.1 黄柏在各卷中的应用情况
        2.3.2 黄柏在各门中的应用情况
        2.3.3 黄柏在病程不同时期的应用情况
        2.3.4 医案中患者的就诊次数
        2.3.5 所论述症状在现代医学系统中的分类情况
        2.3.6 医案中所论述望诊的情况
        2.3.7 医案中所论述舌象的情况
        2.3.8 医案中所论述脉象的的情况
        2.3.9 含黄柏医案的证型及脏腑虚实分布情况
        2.3.10 医案选用的治法分布情况
        2.3.11 含有黄柏的成方
        2.3.12 黄柏成方在各卷中的应用情况
        2.3.13 各门中含黄柏成方应用的情况
        2.3.14 各条含黄柏成方在各门中详细应用情况
        2.3.15 各条含黄柏成方在不同证型中的详细应用情况
        2.3.16 各条含黄柏成方在阴阳辩证中的应用情况
        2.3.17 各条含黄柏成方在各脏腑中的应用情况
        2.3.18 含有黄柏组方的剂型分布
        2.3.19 与黄柏配伍的药味及其频次
        2.3.20 各种炮制黄柏的运用情况
        2.3.21 各种黄柏的用量统计
第三部分 讨论
    3.1 黄柏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各卷、门、系统应用的分析
    3.2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病证虚实、病位、病机与治则、治法的分析
    3.3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望诊的分析
    3.4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切诊的分析
    3.5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的病程及就诊次数的分析
    3.6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的成方及其在卷门中分布情况的分析
    3.7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组方剂型的分析
    3.8 《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与药味配伍的分析
    3.9 《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炮制种类的分析
    3.10 经方与《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用量的对比分析
    3.11 黄柏的药用忌宜
第四部分 结语
第五部分 参考文献
第六部分 附录
第七部分 致谢

(10)双料喉风散喷剂联合远红外线照射治疗反复发作的女性外阴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四、双料喉风散治疗皮肤浅表面溃疡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口疮中医临床实践指南(2018)[J]. 李振华,李保双,任顺平. 中医杂志, 2020(03)
  • [2]消化系统常见病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J]. 李振华,李保双,刘启泉,唐旭东,温艳东,王凤云,王萍,卞立群,赵迎盼,张北华,吕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11)
  • [3]芦荟联合喉风散对钙剂外渗性组织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D]. 曾珍.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4]金创喷膜剂对大鼠早期压力性损伤的HFSCs和炎症反应的影响研究[D]. 李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
  • [5]珍珠粉联合氧化锌治疗失禁性皮炎的临床应用[D]. 陈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5)
  • [6]中药制剂外用治疗失禁性皮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 丁红梅.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6)
  • [7]基于RAS/RAF/ERK信号通路探讨艾灸促进压疮组织血管新生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D]. 于杰.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7(07)
  • [8]《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应用的研究[D]. 王志坚(Wong Chi Kin).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11)
  • [9]干扰素联合双料喉风散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J]. 庄琼.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05)
  • [10]双料喉风散喷剂联合远红外线照射治疗反复发作的女性外阴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J]. 张秋霞,杨茜,武传颖,安跃华,鞠蕊,胡双丽,李伟. 山东医药, 2015(44)

标签:;  ;  ;  ;  ;  

双料侯风散治疗浅表性皮肤溃疡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