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斯坦奶牛休息行为与气候因素的关系

荷斯坦奶牛休息行为与气候因素的关系

一、荷斯坦乳牛休息行为与气候因素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马龙刚,安涛,张海亮,竹磊,王磊,宁景扬,王炎,郭刚,黄锡霞,王雅春[1](2021)在《荷斯坦奶牛休息时间的群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为探究北京地区荷斯坦奶牛休息时间的群体规律及影响因素,本研究收集了北京地区某规模化牧场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共838头荷斯坦奶牛的休息时间及对应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记录及环境温湿度数据,利用SAS 9.2软件的GLM过程分析了年份、季节、场区、胎次和泌乳月等因素对荷斯坦奶牛休息时间的影响,并分析了休息时间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荷斯坦奶牛平均休息时间为397.39 min/d,范围为87.74~707.03 min/d,变异系数为26%;休息时间随季节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夏季最低,冬季最高;随环境温湿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产犊和发病对休息时间均有较大影响,产犊和发病当天奶牛休息时间均存在一个峰值,之后逐渐降低至正常水平;测定年份、季节、场区、胎次和泌乳月份对休息时间均有极显着影响(P<0.01);荷斯坦奶牛产奶量随休息时间的升高而降低。本研究为利用自动化记录设备探究奶牛的行为规律及利用连续测定的休息时间数据提高牛群的精准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志伟[2](2020)在《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本交笼种鸡个体行为识别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交笼养模式是一种蛋种鸡新型养殖模式,本交笼养下种鸡个体行为特征表现能直观反映种鸡群的健康状况,实现种鸡个体行为自动识别,能减少观察取样的系统误差,种鸡个体行为自动识别是种鸡精准饲养管理的基础。本文以本交笼蛋种鸡为试验对象,设计了一种基于九轴加速度传感器和蓝牙无线传输的本交笼蛋种鸡个体行为实时监测系统,自动监测和量化本交笼中种鸡个体行为。利用绑在鸡脖子下方的无线加速度传感器节点通过蓝牙无线传输采集种鸡加速度数据,快速、不间断采集本交笼种鸡个体行为信息,准确识别种鸡个体采食、饮水、打斗、交配、振翅多种行为,该系统有助于无损、快速的获取种鸡个体行为,为探索本交笼养模式优化设计和高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内容包括:(1)构建了本交笼内种鸡个体行为采集系统,该系统包括加速度传感器、蓝牙适配器、试验种鸡、小蚁智能摄像机、上位机软件,加速度传感器通过蓝牙将采集数据传给上位机软件,保证了小蚁智能摄像机获取的录像与数据上的同步性,实现了种鸡各种行为的自动感知。(2)采用了对比试验的方法分别将加速度传感器绑在种鸡的脖子和腿部采集数据,确定加速度传感器在种鸡身上的最佳部署位置。研究结果表明:佩戴于腿部的加速度行为曲线区分不明显,佩戴于脖子下方的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有效识别种鸡五种典型行为。(3)提出一种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种鸡个体行为检测方法,通过对比加速度曲线波动性、方差、均值、极值差、峰值5个特征值,采用了小波降噪对原始数据预处理,结合K-means均值聚类算法实现行为自动识别,得到稳定的聚类中心并对种鸡的五种典型行为分类,同时利用录像验证种鸡的5种行为。研究结果表明:K-means均值聚类算法实现了准确识别本交笼种鸡的采食、饮水、打斗、交配、振翅多种行为,采食行为平均识别精度为94.31%、饮水行为平均识别精度为92.53%、打斗行为平均识别精度为84.03%、交配行为平均识别精度为72%、振翅行为平均识别精度为92.31%(4)开展本交笼种鸡个体行为自动识别分析试验研究,对本交笼内3只公鸡7天连续数据5种行为发生的平均次数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号种鸡七日采食行为发生平均次数为76次,饮水行为发生平均次数为28次,打斗行为发生平均次数为51次,交配行为发生平均次数为43次,振翅行为发生平均次数为59次;由三只种鸡行为七日平均发生次数的柱状图直接观察发现,1号鸡在三只种公鸡中平均行为发生最多;2号种鸡七日采食行为发生平均次数为76次,饮水行为发生平均次数为27次,打斗行为发生平均次数为13次,交配行为发生平均次数为8次,振翅行为发生平均次数为12次,在三只种公鸡中平均行为发生中等;3号种鸡七日采食行为发生平均次数为53次,饮水行为发生平均次数为16次,打斗行为发生平均次数为48次,交配行为发生平均次数为4次,振翅行为发生平均次数为2次,在三只种公鸡中平均行为发生最少;该系统能为判定种鸡个体典型日常行为与疾病关系提供基础。

龚会单[3](2019)在《环境温度对锦江牛行为和体温调节性生理反应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温是限制南方肉牛生产的重要因素,选育应优先利用适应南方气候特征的地方优良品种。锦江牛作为江西高安周边地区良种,具有耐粗饲、耐高温等优良品质,所以有必要对该品种的环境适应能力进行深入研究。为探索锦江牛环境适应性反应的特点,了解品种特性,确立其适宜温度范围,本试验从环境温度对锦江牛行为、自主性体温调节和血液学特征3方面进行剖析,以期为确定适宜的环境管理界限提供依据,为锦江牛生产与选育提供参考。试验一行为是动物适应环境维持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观察剖析不同环境温度下锦江牛行为的变化,旨在探求锦江牛对温热环境的适应特点。以8头体重150±10.0 kg和8头体重300±11.3 kg的健康锦江牛为试验对象,在环境温度低于5℃、6~10℃、11~15℃、20~25℃和高于30℃时观察锦江牛的站立和卧息行为、采食行为、反刍行为、排泄行为和其他行为。试验结果显示:(1)150 kg锦江牛在气温高于30℃时站立时间延长,趴卧时间减少(P<0.05),300 kg锦江牛在环境温度高于20℃时站立减少,趴卧时间增加(P<0.05);(2)气温高于30℃,150 kg组锦江牛饮水次数增加,300 kg锦江牛采食时间降低(P<0.05);(3)气温大于20℃时,150 kg和300 kg锦江牛的反刍时间均显着延长(P<0.05);(4)气温高于30℃时,锦江牛排尿次数显着增加(P<0.05);(5)150 kg和300 kg锦江牛的舔舐和打斗次数在11~15℃显着增加(P<0.05)。总之,在30℃以上温域150 kg锦江牛靠增加站立和饮水散热,趴卧休息减少而排尿次数增加。300 kg锦江牛的采食减少,站立减少,休息与反刍时间延长。而150 kg和300 kg锦江牛的舔舐和打斗在11~15℃较多,可以判定其舒适程度,而在高温下其防暑策略不同,小牛以散热调节为主,大牛以减少采食减少产热为主。试验二旨在研究不同环境温度下锦江牛自主性体温调节的变化。在畜舍环境温度为4.8℃至34.4℃,对150 kg和300 kg锦江牛的直肠温度、呼吸频率、皮肤温度和心率变异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环境每变化1℃,150 kg组的锦江牛皮温变化0.80℃,300 kg组的锦江牛皮温变化1.18℃。环境温度低于20℃时,150 kg锦江牛皮温高于300 kg组,大于20℃时,300 kg锦江牛的皮温高于150 kg锦江牛;(2)当环境温度高于25℃时,150kg锦江牛呼吸频率增幅上升,环境温度每上升1℃,呼吸频率增加4.9次。300 kg锦江牛呼吸频率增幅的变化点在23℃左右,环境温度每上升1℃,呼吸频率增加3.6次;(3)环境温度小于30℃时,150kg锦江牛的直肠温度高于300 kg组的锦江牛。环境度大于30℃时,300 kg和150 kg锦江牛直肠温有小幅度的增加,但未超过38.6℃。(4)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锦江牛的BPM升高,IBI减小,HF和LF/HF降低。150 kg锦江牛的LF/HF在10~24℃内无显着差异,300 kg锦江的LF/HF在8~26℃差异不显着。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锦江牛会采取不同的方式维持体热平衡。低温时,保持低皮温、低呼吸数减少散热;高温时,快速升高皮温,增加呼吸频率和心血输出并提高体核温度散热,但未超过38.6℃,具有良好的体温调节能力和耐热性。150kg锦江牛最佳生产区间为10~26℃,300kg皮温升降调控能力更强,在低温区显现其效果,最佳生产区间为8~24℃,若考虑体温,生产区间上限可拓展至30℃。试验三稳定的血常规是机体稳恒性的标志,为此,剖析不同环境温度下锦江牛血细胞参数及淋巴细胞周期的变化,旨在从机体稳恒性角度探讨适宜温度范围。对不同环境温度下锦江牛血清离子、白细胞参数、红细胞参数、血小板参数及淋巴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1)32.6℃时150 kg锦江牛血清Na+显着增加(P<0.05);(2)9.6℃和32.6℃时150 kg锦江牛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百分比显着降低(P<0.05),4.8℃和32.6℃时300 kg锦江牛淋巴细胞百分比显着降低(P<0.05);(3)32.6℃时,锦江牛RBC、HCT、MCH显着上升(P<0.05);(4)150 kg锦江牛外周血淋巴细胞G0/G1期在4.8℃、9.6℃和32.6℃显着降低,同时S期比例增加,细胞增殖指数升高(P<0.05),300 kg锦江牛淋巴细胞周期无显着变化。结果说明:高温和低温下,锦江牛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减少,同时淋巴细胞增殖更新加快。相比低温,高温对锦江牛的红细胞的影响更大。300kg锦江牛的稳恒性调节机能更完善,其适应区间更宽泛。若考虑细胞周期的变化,上节所述150 kg锦江牛的生产下限可延伸至 5℃。

邱静芸[4](2019)在《长光周期对锦江牛生产性能、血液内分泌及生化指标和行为的影响》文中认为光照是肉牛生产的重要环境因素,探索光照时间对肉牛生产影响是推进肉牛产业现代化的基础。本研究旨在对比秋冬季节自然光照时间和增加光照至16 h,通过测定锦江公牛和母牛生产性能,采食、反刍和趴卧休息行为,血液内分泌及生化指标和活动量,以揭示长光周期对锦江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和成因。本试验分为三部分如下:1长光周期对锦江牛生产性能影响为探究长光周期对锦江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取26头健康状况良好的锦江牛,锦江公牛16头(275.93±7.26 kg),锦江母牛10头(145.15±5.60 kg)。按公母随机分为两组,16 h光照组和自然光照组,每组公牛8头,母牛5头。记录每头牛初始体重,于试验第34、69、117 d各称重一次,以计算各期平均日增重(ADG);记录每组群体给料量和余料,以计算干物质采食量(DMI)和料重比(F/G)。结果表明:(1)16 h光照组锦江牛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着增加(P<0.01),且干物质采食量提高,料重比降低;(2)在15.6-35.4℃下增加锦江公牛光照时间增重效果最佳(P<0.05),在1.2-15.2℃下母牛增重效果最佳(P<0.05)。可知,长光周期可以增加锦江牛采食量,改善饲料效率,提高生产性能。2长光周期对锦江牛血液内分泌及生化指标及其日节律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长光周期对锦江牛血液内分泌及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分组及设计同前。试验结束当天颈静脉空腹采血,测定各组血常规指标。同时间隔2h连续采血24 h,测定血清褪黑激素与生长相关指标、免疫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锦江牛褪黑激素(Mel)分泌周期为24 h,16 h光照组峰值滞后,且Mel含量低于自然光照组,人工补充光照期间降幅最大,长光周期可通过Mel途径促进GH、IGF-1和COR分泌;(2)锦江牛GH分泌周期为24 h,16 h光照组分泌峰值提前,16 h光照组公牛和母牛GH和IGF-1含量高于自然光照组,且16 h光照组GH与IGF-1存在显着的线性相关(公牛r=0.81,P<0.001;母牛r=0.78,P<0.01),瘦素(LEP)低于自然光照组;(3)16 h光照组IgA和TNF-α含量高于自然光照组,且16 h光照组IgA与TNF-α存在显着的线性相关(公牛r=0.83,P<0.001;母牛r=0.84,P<0.001),公牛白细胞(WBC)和中值细胞(MON)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Mel、GH呈24小时周期,长光周期可增加Mel分泌周期的振幅,促进GH和IGF-1量增加,也可提升免疫相关指标水平。3长光周期对锦江牛行为日节律及行为与激素关系本试验旨在研究长光周期对锦江牛激素和行为日节律的影响,试验分组及设计同前上。在试验期第3-21d、32-44 d和68-80 d,通过持续观察肉牛8:00至17:30的行为状态,分别记录每头肉牛采食时间、次数,反刍时间、次数,趴卧休息时间、次数。在试验第 5-15 d,第 43-49 d和第 73-80 d,在 8:00,9:30,11:30,13:00,15:00和17:00,通过瞬时观察分别记录每组趴卧头数,以计算每组趴卧休息率。试验第39-49 d和第74-85 d,每组随机选择3头锦江公牛记录24 h活动量,每头牛连续记录3 d。结果表明:(1)16 h光照组采食时间和每次采食时间极显着降低(P<0.01),反刍时间和趴卧休息时间极显着增加(P<0.01),反刍次数显着增加(P<0.05),其中,在10.4-25.4℃下长光周期对锦江牛行为影响较大(P<0.05);(2)16 h光照组公牛趴卧休息率总体高于自然光照组,其中在8:00、13:00和15:00时16 h光照组分别提高83.80%、39.98%和105.86%(P<0.01);16 h光照组母牛趴卧休息率总体高于对照组,其中在8:00、9:30、11:30、15:00和17:00时16h光照组分别提高 288.63%、307.88%、84.08%、309.77%和 699.43%(P<0.01),在 13:00 时 16 h光照组提高40.30%(P<0.05);(3)16 h光照组活动量均值较自然光照组降低39.21%,01:00-6:00,12:00-13:00和 14:00-15:00显着降低(P<0.05),13:00-14:00和15:00-16:00差异极显着(P<0.01);(4)锦江牛Mel含量与活动量呈负相关,(自然光照组,r=0.71,P=0.011;16h光照组,r=0.65,P=0.023)与GH含量之间不存在显着的线性关系(P>0.05),16 h光照组T3含量与活动量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性(r=0.67,P=0.017),自然光照组T3含量与活动量之间线性关系不显着(r=0.56,P=0.060)。可知,长光周期可增加反刍、趴卧休息时间,锦江牛趴卧率,减少锦江公牛活动量,活动量的减少受Mel和T3影响。

贾鼎锌,马丽珠,黄岗,郑宇新,王立强,江中良[5](2018)在《季节对秦川牛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为了研究适合于秦川牛的生活环境、提高秦川牛饲养管理水平,试验对不同季节秦川牛的体表温度、呼吸频率、采食行为、反刍行为、排泄行为及运动行为等生理参数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夏季秦川牛的体表温度升高,呼吸频率加快,采食行为中咀嚼速度加快,排泄行为中排尿次数增多;秋季秦川牛体表温度降低,呼吸频率变慢,采食行为中采食速度加快,反刍行为中每个食团咀嚼次数增多、咀嚼时间加长;冬季秦川牛体表温度降低,呼吸频率变慢,采食行为中采食速度变慢,但咀嚼时间加长、咀嚼次数增多。说明环境温度是影响秦川牛行为的重要因素。

徐东贺[6](2016)在《夏冬两季牛舍环境因素对三河牛行为及舒适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研究呼伦贝尔地区夏季和寒冷冬季对三河牛奶牛行为及舒适度的影响,进行了本次试验。试验在夏季8月份和冬季12月份进行的。试验选择健康的泌乳三河牛进行观察,通过肉眼跟踪观察奶牛的护体行为、维持行为和卧床的使用情况,并对环境温度、湿度做相应的记录。结果表明:试验期内夏季与冬季牛舍内温、湿度差异极显着(P<0.01)。夏季舍内温度较高,平均为21.78℃,冬季舍内湿度较大,平均为76.85%。舍内存在温度降低,湿度升高的变化趋势,温度、湿度的变化影响牛行为活动,并使牛舒适度降低。自然条件下侵袭试验牛的双翅目昆虫平均数量达113只/min。牛受到双翅目昆虫侵袭时,通过摆尾、颤动皮肤、扇耳、甩头、踢腿、舔舐、磨蹭7种护体行为来摆脱侵袭。其中摆尾是奶牛使用频率最高的护体行为,荷斯坦牛占总护体行为的58%,三河牛占60%。这7种护身行为发生的频数依次为摆尾>颤动皮肤>扇耳>甩头>踢腿>舔舐>磨蹭。荷斯坦奶牛的7种护体行为的发生频率显着高于三河牛,荷斯坦牛较三河牛对于双翅目昆虫侵袭敏感。在季节因素的影响下,夏季与冬季相比,除了牛的卧息时间低于冬季平均水平,其他行为均高于冬季。其中采食时间,饮水时间及饮水次数,排便次数以及呼吸频率均显着高于冬季(P<0.05);采食次数,反刍时间及次数,站立/行走时间高于冬季平均水平,但差异不显着(P>0.05)。奶牛舒适度指标测定,夏季三河牛卧床率显着高于冬季(P<0.05),站立指标显着低于冬季(P<0.05),躺卧时间低于冬季,差异不显着(P>0.05)。三河牛夏、冬两季的卧床率,站立指标,躺卧时间均低于理想水平,可见卧床舒适性差,牛舒适度低。

杨了寒,熊家军,张淑君[7](2015)在《奶牛福利中的行为学应用》文中认为动物行为学与动物福利密切相关,但动物行为在动物福利中的作用的受关注度大大低于动物福利本身。本文综述了包括奶牛对自然行为的需要、动物异常行为、应激行为在内的行为在奶牛福利领域的指示与应用。此外,还提及了产奶量与动物福利的复杂关系。

史婷婷[8](2015)在《云南大理州邓川镇白族乳牛文化的环境人类学研究》文中认为乳牛是畜牧业中一个重要的动物品种,人类通过对其养殖,获得并加工牛奶和牛肉等畜产品,以此来与自然界进行着物质交换活动。乳牛养殖得益于其所处的自然生态与社会文化环境,是环境、人与乳牛三者之间相互作用下产生的文化现象。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传统农耕的变迁,乳牛养殖与种植业相辅相成,成为一些地区现代农业增收的主要模式。乳牛文化也经历着从传统饲养,所得产品自给自足逐渐转变为集中化、规模化养殖的变迁。本文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邓川镇的实地调查为基础,研究乳牛养殖在邓川白族生计模式和社会生活中的过程与作用。通过牛奶、乳扇和其他乳制品的生产与消费,乳牛文化贯穿于邓川白族的历史文化之中,并随着集约化养殖方式与当地乳品工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时代风貌。运用环境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对乳牛文化进行描述与思考,在获取气候、动植物资源等地方性知识,深化对自然生态环境认知的同时,也能够获知邓川白族如何在其民族文化影响下塑造其生存环境,以及在生存环境中如何组织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内容。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内容为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理论方法和意义以及调查地邓川镇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介绍邓川镇传统农业的发展与变迁,主要围绕邓川白族宗教信仰体系在农业生产中的体现和作用、土地分配与承包方式的转变,农机使用和水利设施的完善、经济作物的种植、邓川乳牛品种改良以及乳品工业发展等方面展开:第三部分具体阐述邓川镇农户的主要生计模式——乳牛养殖的过程,讲述乳牛与邓川白族共同生活、相处的诸多环节,以及白族特色食品乳扇的本土饮食文化;第四部分针对选题提出些许思考和论证。最后的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与归纳。

张亚伟[9](2015)在《中国奶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奶业发展遭受挑战,生产快速增长的步伐放缓、国际乳制品进出口逆差扩大等严峻形势摆在眼前,奶业竞争力问题成为业内外人士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重新梳理了关于竞争力研究的文献,从竞争主体、竞争对象和竞争结果三个要素出发,主体确定为国内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养殖场户、国际奶业生产强国等,竞争对象主要涉及生产要素、生鲜乳品质、购买销售市场和国际乳品市场等,组合形成了“过程+结果+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依据此研究思路,阐释了奶业产销过程中竞争力产生的根源:一是生鲜乳的生产效率,从量的方面入手,运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国内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生产要素的技术效率进行计算,发现奶牛养殖投入产出普便存在技术效率损失,精饲料、青贮饲料、管理费用和劳动力等要素投入对生产有正效应,干粗饲料和资本投入要素有负效应,内蒙古、陕西、山东、黑龙江四个省生鲜乳投入要素生产具有较强竞争力,50-100头规模养殖场具有较高生产技术效率,生产要素使用效率最高;二是生鲜乳的品质,从质的方面入手,运用对比分析法,对不同主产区和不同规模档次的乳脂肪率、蛋白质率和体细胞数进行比较分析,生鲜乳品质总体上在提升,规模养殖更处于优势地位;三是产业链中的市场地位,从生产要素购买和生鲜乳销售入手,运用改进的原始-对偶索洛余值模型对原料购买市场及生鲜乳销售市场进行计算,发现生鲜乳销售市场和饲料购买市场均不是严格的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生鲜乳销售市场更倾向于完全竞争市场,饲料购买市场市场力量较生鲜乳市场有所增强,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等奶牛传统养殖区在生鲜乳销售市场方面竞争力较弱,饲料购买市场力量变化不大,规模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增强生鲜乳销售市场竞争力;四是国际市场地位,从主要乳品贸易国家国际市场表现入手,运用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分别对液态奶、乳粉、酸乳、乳清、奶油、乳酪进行计算,发现我国乳制品国际竞争力较弱,逐渐呈现下降态势,特别是乳粉等产品竞争力更弱。随后,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分别从生产成本、价格、生产基本和高级生产要素、国内乳制品需求市场、饲料加工等辅助产业、经营组织模式、政策和机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分析,奶业生产人均资源紧缺、生产效率低、成本高、消费信心不足、产业组织模式落后、扶持政策力度小等因素是导致整体竞争力不高的重要因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奶业生产技术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倡适度规模养殖,实现质量效益最大化;引导不同地区养殖模式,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完善产业链利润分配机制,提高行业抗风险能力;合理利用国际市场及资源,准确定位国内奶业发展方向等措施建议。本文创新点是把研究范式由原来的“结果+影响因素”扩展到“过程+结果+影响因素”,研究内容涵盖了“质”、“量”、“市场力量”和“国际市场地位”等,并对乳制品进行详细分类,深入地剖析了我国奶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根源。

牛欢[10](2015)在《冬季牛舍类型和饲养方式对环境及肉牛行为的影响》文中指出肉牛舍的温热环境及空气卫生环境状况对肉牛的健康和增重及对饲料的采食量和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不同的饲养工艺会对舍内的温热环境、空气卫生环境和肉牛的行为产生影响,合理的饲养工艺对肉牛的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南方三种不同的牛舍的畜舍环境,不同清粪方式的畜舍环境以及不同饲养管理下肉牛的行为进行研究,以期为该地区选择合适的饲养工艺提供依据。第一部分:肉牛舍的温热环境及空气卫生环境状况对肉牛的健康和增重及对饲料的采食量和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本文对江西省三个牛舍进行温度、含湿量及几种有害气体的现场测试,对舍内的空气卫生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个畜舍内的温度变化范围都在肉牛的最适生长范围之内,都能满足肉牛生长需要,但是半开放舍和封闭舍存在空气质量差的问题。封闭舍内含湿量很高,在中午最高能达到20000 ppm,而半开放舍和开放舍舍内温度和含湿量受舍外环境影响大。半开放舍和开放舍的换气量明显大于全封闭舍,有害气体浓度小于封闭舍,其中CH4、CO2气体浓度显着差异。CH4、CO2和NH3在封闭舍日内出现规律性变化,下午时刻达到最大值,在半开放舍和开放舍中气体日内变化不明显。本研究对三个舍0.5 m,1 m,1.5 m三个高度的温室气体进行检测,三个高度的气体浓度没有显着性差异。第二部分:本研究测试刮粪板清粪和人工清粪的两种牛舍温度、含湿量及几种有害气体,分析空气卫生条件旨在评价机械清粪方式利弊。结果表明:人工清粪牛舍内的NH3、含湿量日平均浓度高于刮粪板清粪舍,两个舍的PM10含量基本一致。刮粪板清粪对舍内的NH3的瞬时产生量有较大的影响,在清粪过程中NH3浓度能会提高70%~75%,在刮粪后舍内氨气浓度会回落到刮粪前水平的80%~85%,人工清粪影响较小。舍内NH3、CH4和CO2的浓度还受肉牛行为的影响,肉牛的排尿、反刍、活动量都会影响舍内气体的含量。舍内温度、含湿量及NH3、CH4、CO2等气体的含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采用机械清粪方式,可改善肉牛生活环境。第三部分:本试验对栓系饲养模式和围栏饲养模式下锦江黄牛的行为进行研究,以评估两种饲养模式下锦江黄牛的福利状况。对两个饲养模式下两个舍的各24头锦江黄牛进行行为观察,结果显示:1)栓系饲养组的总站立时间显着高于围栏饲养组,总趴卧时间和次数两组均没有显着差异,栓系饲养组意图趴卧次数显着高于围栏饲养组。2)栓系饲养组的总反刍时间和总反刍周期数均显着低于围栏饲养组,其中,两个组的站立反刍时间没有显着差异而趴卧反刍时间栓系饲养组显着低于围栏饲养组。3)栓系组爬跨和打斗社会行为均显着低于围栏饲养组,舔舐行为两组没有显着差异。栓系组的舔食槽、舔栏杆、熊痞失宜行为均显着高于围栏饲养组。结果表明对于锦江黄牛在刮粪板栓系饲养模式下,肉牛的反刍时间减少,意图趴卧次数增加,社会行为减少、失宜行为增多.

二、荷斯坦乳牛休息行为与气候因素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荷斯坦乳牛休息行为与气候因素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荷斯坦奶牛休息时间的群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数据测定
        1.2.1 休息行为监测
        1.2.2 环境温湿度
    1.3 数据整理
        1.3.1 休息时间记录合并
        1.3.2 数据质控
        1.3.3 疾病分类
    1.4 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荷斯坦奶牛休息时间的描述性统计
    2.2 季节对荷斯坦奶牛休息时间的影响
    2.3 THI对荷斯坦奶牛休息时间的影响
    2.4 生理因素对荷斯坦奶牛休息时间的影响
        2.4.1 产犊对荷斯坦奶牛休息时间的影响
        2.4.2 发病对荷斯坦奶牛休息时间的影响
    2.5 各因素对荷斯坦奶牛休息时间的影响
    2.6 休息时间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3 讨 论
    3.1 环境、THI对休息时间的影响
    3.2 生理因素对荷斯坦奶牛休息时间的影响
    3.3 各因素对荷斯坦奶牛休息时间的影响
    3.4 荷斯坦奶牛休息时间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4 结 论

(2)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本交笼种鸡个体行为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加速度传感器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鸡行为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种鸡个体行为信息采集系统硬件部分
        2.2.1 硬件设备选型
        2.2.2 数据采集系统搭建
    2.3 种鸡个体行为信息采集系统软件部分
        2.3.1 无线通讯通道检查
        2.3.2 无线蓝牙通信协议
        2.3.3 加速度传感器校准方法
        2.3.4 数据采集
    2.4 系统性能测试
        2.4.1 加速度数据采集模块通信距离测试
        2.4.2 外部供电情况比较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本交笼种鸡个体行为识别研究
    3.1 数据预处理
        3.1.1 小波去噪
        3.1.2 小波去噪的基本原理
    3.2 提取加速度传感器特征值
        3.2.1 方差
        3.2.2 均值
        3.2.3 极值差
        3.2.4 峰值
    3.3 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种鸡个体行为识别
        3.3.1 K-means均值聚类算法
        3.3.2 K-means均值聚类算法基本原理
        3.3.3 数据距离公式
    3.4 佩戴方法比较
    3.5 本章小结
4 结果与分析
    4.1 数据预处理结果与分析
    4.2 基于K-means均值聚类识别结果与分析
        4.2.1 种鸡个体典型行为
        4.2.2 七日内种鸡个体典型行为平均发生次数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与讨论
        5.1.1 结论
        5.1.2 讨论
    5.2 创新点
    5.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附件

(3)环境温度对锦江牛行为和体温调节性生理反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行为性体温调节
    2 自主性体温调节
        2.1 平均皮肤温度
        2.2 呼吸频率
        2.3 直肠温度
        2.4 心率变异性
    3 环境应激与血常规
        3.1 温度影响血液特征的途径
        3.2 温度对红细胞的影响
        3.3 温度对白细胞的影响
    4 细胞增殖和周期概述
    5 锦江牛
第二章 环境温度对锦江牛行为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指标的测定及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站立/卧息行为
        2.2 采食行为
        2.3 反刍行为
        2.4 排泄行为
        2.5 其他行为
    3 讨论
        3.1 环境温度对站立/卧息行为的影响
        3.2 环境温度对采食行为的影响
        3.3 环境温度对反刍行为的影响
        3.4 环境温度对排泄行为的影响
        3.5 环境温度对其他行为的影响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环境温度对锦江牛体温调节性生理反应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试验设备
        1.3 试验指标的测定及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环境温度对锦江牛皮肤温度的影响
        2.2 环境温度对锦江牛呼吸频率的影响
        2.3 环境温度对锦江牛直肠温度的影响
        2.4 环境温度对锦江牛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的影
    3 讨论
        3.1 环境温度对锦江牛皮肤温度的影响
        3.2 环境温度对锦江牛呼吸频率的影响
        3.3 环境温度对锦江牛直肠温度的影响
        3.4 环境温度对锦江牛心率的影响
        3.5 环境温度对锦江牛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气温对锦江牛血常规及淋巴细胞周期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主要试剂
        1.3 试验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环境温度对锦江牛血液电解质的影响
        2.2 环境温度对锦江牛血细胞参数的影响
        2.3 环境温度对锦江牛淋巴细胞周期的影响
    3 讨论
        3.1 环境温度对血液电解质的影响
        3.2 环境温度对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
        3.3 环境温度对红细胞的影响
        3.4 环境温度对血小板的影响
        3.5 环境温度对淋巴细胞周期的影响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发表文章

(4)长光周期对锦江牛生产性能、血液内分泌及生化指标和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
绪论
文献综述
    1 锦江牛的概述
        1.1 锦江牛的分布
        1.2 锦江牛的品种特征
    2 光照管理技术研究背景
        2.1 光照强度
        2.2 光照波长
        2.3 光照周期
    3 短光周期对动物的影响
    4 长光周期对动物的影响
        4.1 长光周期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4.2 长光周期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4.3 长光周期对动物血液内分泌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5 光周期与生物节律
第一章 长光周期对锦江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与分组
        1.2 试验日粮与饲养管理
        1.3 试验仪器与器材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期间牛舍光照和温热环境
        2.2 长光周期对锦江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2.3 长光周期在不同温度下对锦江牛日增重的影响
    3 讨论
        3.1 长光周期对锦江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3.3 长光周期在不同温度下对锦江牛日增重的影响
    4 小结
第二章 长光周期对锦江牛血液内分泌及生化指标及其日节律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与分组
        1.2 试验日粮与饲养管理
        1.3 试验仪器与器材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长光周期对锦江牛血液内分泌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2.2 长光周期对锦江牛激素间关系的影响
    3 讨论
        3.1 长光周期对锦江牛血清Mel含量的影响
        3.2 长光周期对锦江牛GH、LEP和IGF-1的影响
        3.3 长光周期对锦江牛IgA、TNF-α和WBC的影响
        3.4 长光周期对锦江牛COR含量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章 长光周期对锦江牛行为日节律及与激素关系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与分组
        1.2 试验日粮与饲养管理
        1.3 试验仪器与器材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长光周期对锦江牛摄食行为影响
        2.2 长光周期对锦江牛趴卧休息行为的影响
        2.3 长光周期对锦江牛活动量的影响
        2.4 激素与活动量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长光周期对锦江牛摄食和趴卧行为的影响
        3.2 长光周期对锦江牛趴卧休息率和采食率的影响
        3.3 长光周期对锦江牛行为日节律的影响
        3.4 长光周期对锦江牛激素与活动量日节律的影响
    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季节对秦川牛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
    1.3 秦川牛生理特征检测
        1.3.1 温度
        1.3.2 呼吸频率
        1.3.3 采食行为
        1.3.4 反刍行为观察
        1.3.5 排泄行为观察
        1.3.6 运动行为观察
    1.4 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季节对秦川牛体表温度的影响
    2.2 季节对秦川牛呼吸频率的影响
    2.3 季节对秦川牛采食行为的影响
    2.4 季节对秦川牛反刍行为的影响
    2.5 季节对秦川牛排泄行为的影响
    2.6 季节对秦川牛运动行为的影响
3 讨论
    3.1 季节对秦川牛体表温度的影响
    3.2 季节对秦川牛呼吸频率的影响
    3.3 季节对秦川牛采食行为的影响
    3.4 季节对秦川牛反刍行为的影响
    3.5 季节对秦川牛排泄行为的影响
    3.6 季节对秦川牛运动行为的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6)夏冬两季牛舍环境因素对三河牛行为及舒适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家畜行为学及奶牛护体行为
        1.1.1 家畜行为学
        1.1.2 家畜行为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1.3 奶牛护体行为
    1.2 动物福利
        1.2.1 动物福利的基本概念
        1.2.2 动物福利的基本原则
        1.2.3 动物福利的评价标准
        1.2.4 动物福利的国内外现状
        1.2.5 现代畜牧生产与动物福利
    1.3 应激
        1.3.1 应激的概念
        1.3.2 应激反应的阶段
        1.3.3 动物应激反应模型
        1.3.4 冷热应激对动物维持行为的影响
    1.4 奶牛舒适度
    1.5 三河牛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7 试验研究路线图
2 试验研究
    2.1 试验牛舍环境气候检测
        2.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3 讨论
        2.1.4 小结
    2.2 夏季双翅目昆虫侵袭牛体对两种牛护体行为的影响
        2.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2.3 讨论
        2.2.4 小结
    2.3 牛舍内环境对三河牛维持行为及舒适性的影响
        2.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3 讨论
        2.3.4 小结
    2.4 卧床舒适度评估
        2.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3 讨论
        2.4.4 小结
3 总体讨论
    3.1 夏季飞来昆虫对三河牛护体行为的影响
    3.2 牛舍内环境对三河牛维持行为的影响
    3.3 牛床舒适度评估
4 总体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奶牛福利中的行为学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奶牛对自然行为的需要
    1、休息行为
    2、反刍行为
二、异常行为预测奶牛疾病
    1、步态评分法预测跛足
    2、 异常采食行为预测子宫炎
三、应激行为与奶牛福利
    1、去角
    2、断尾
四、产奶量与奶牛福利
五、总结与展望

(8)云南大理州邓川镇白族乳牛文化的环境人类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 环境人类学的相关文献
        (二) 邓川牛养殖以及乳扇的研究
        (三) 白族的信仰体系与生态观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方法及意义
        (一) 研究理论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意义
    第四节 调查地概况
第二章 邓川镇传统农业的发展
    第一节 传统农耕的发展
        (一) 宗教信仰与农业生产
        (二) 土地分配与承包经营
        (三) 农用机械的使用与水利设施的完善
        (四) 经济作物的种植
    第二节 乳牛养殖业的发展
        (一) 邓川乳牛品种的演变
        (二) 邓川镇乳品企业的历史沿革
第三章 乳牛养殖与乳制品消费
    第一节 乳牛养殖的生计模式
        (一) 乳牛养殖的经济概况
        (二) 购买牛犊与喂养
        (三) 白族传统民居与牛舍
        (四) 挤奶与交奶
        (五) 照顾孕牛与初生牛犊
        (六) 乳牛饲养疾病的医治与防疫
        (七) 安置病牛与亡牛
        (八) 牛粪的处理与利用
    第二节 乳制品种类与乳品文化
        (一) 乳制品种类
        (二) 云南十八怪-乳扇
第四章 关于邓川镇乳牛文化的思考
    第一节 对邓川乳牛与白族宗教信仰的考证
    第二节 关于邓川家庭圈养畜牧方式的思考
        (一) 对“牧民”的思考
        (二) 劳动力分配的变化
结语
附录 调查地照片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国奶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奶业生产步伐趋缓
        1.1.2 乳制品贸易逆差逐步扩大
        1.1.3 国内奶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比较分析法
        1.3.2 指数评价法
        1.3.3 多因素分析法
        1.3.4 计量经济法
    1.4 研究框架
    1.5 研究内容
    1.6 论文的创新点及展望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竞争力理论基础
        2.1.1 经济学中竞争力理论的体现
        2.1.2 管理学中竞争力理论的体现
        2.1.3 产业组织与战略管理理论
    2.2 竞争力理论应用实践研究
        2.2.1 竞争力应用研究的基本概述
        2.2.2 竞争力概念界定的研究
        2.2.3 竞争力研究框架的应用研究
        2.2.4 竞争力研究方法的研究
        2.2.5 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
        2.2.6 提高竞争力对策的研究
    2.3 概念界定
        2.3.1 奶业
        2.3.2 竞争力
        2.3.3 奶业产业链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奶业发展现状
    3.1 世界奶业发展现状
        3.1.1 世界奶业生产趋势及特点
        3.1.2 主要奶业生产国家牛奶生产现状及趋势
        3.1.3 全球乳制品贸易现状及格局
    3.2 中国奶业发展变化趋势
        3.2.1 中国奶业历史发展阶段特点
        3.2.2 牛奶是奶类产品的主体
        3.2.3 近年来奶业规模化养殖发展较快
        3.2.4 奶牛养殖效益情况
        3.2.5 我国牛奶消费需求增长强劲
        3.2.6 乳制品贸易逆差呈扩大趋势
    3.3 世界主要奶业生产模式
        3.3.1 牧草资源丰富奶业生产发展模式
        3.3.2 地多人少资本技术养殖模式
        3.3.3 人地适中家庭农场生产模式
        3.3.4 人地资源紧缺的集约化生产模式
    3.4 国外奶业发展模式对我国奶业发展的启示
        3.4.1 建立适度规模经营
        3.4.2 提高奶牛单产水平
        3.4.3 提高单位产品效益
        3.4.4 提升奶业产业组织化水平
        3.4.5 加大奶业生产补贴力度
第四章 奶业生产过程中竞争力产生的因素分析
    4.1 要素生产效率分析
        4.1.1 随机前沿模型介绍
        4.1.2 数据来源及特点
        4.1.3 数据特征分析及检验
        4.1.4 计量运算结果及分析
    4.2 生鲜乳质量水平分析
        4.2.1 主产省区生鲜乳品质比较
        4.2.2 不同规模水平的生鲜乳品质比较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要素及销售市场竞争力产生的因素分析
    5.1 索洛余值法介绍
    5.2 原始-对偶索洛余值数理基础
    5.3 数据来源及变量介绍
    5.4 数据特征分析及检验
    5.5 计量运算结果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乳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分析
    6.1 液态奶国际竞争力评价
        6.1.1 世界主要液态奶国家市场占有率比较
        6.1.2 世界主要液态奶国家国际竞争指数比较
        6.1.3 主要液态奶贸易国家国际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比较
        6.1.4 液态奶进出.竞争力比较小结
    6.2 乳粉国际竞争力评价
        6.2.1 世界主要乳粉生产国家市场占有率比较
        6.2.2 世界主要奶业生产国家乳粉国际竞争指数比较
        6.2.3 主要乳粉贸易国家国际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比较
        6.2.4 乳粉国际竞争力测算小结
    6.3 酸乳国际竞争力评价
        6.3.1 世界主要酸乳生产国家市场占有率比较
        6.3.2 世界主要奶业生产国家酸乳国际竞争指数比较
        6.3.3 主要酸乳贸易国家国际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比较
        6.3.4 酸乳国际竞争力评价小结
    6.4 乳清国际竞争力评价
        6.4.1 世界主要乳清生产国家市场占有率比较
        6.4.2 世界主要奶业生产国家乳清国际竞争指数比较
        6.4.3 主要乳清贸易国家国际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比较
        6.4.4 乳清国际竞争力评价小结
    6.5 奶油国际竞争力评价
        6.5.1 世界主要奶油生产国家市场占有率比较
        6.5.2 世界主要奶业生产国家奶油国际竞争指数比较
        6.5.3 主要奶油贸易国家国际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比较
        6.5.4 奶油国际竞争力评价小结
    6.6 乳酪国际竞争力评价
        6.6.1 世界主要乳酪生产国家市场占有率比较
        6.6.2 世界主要奶业生产国家乳酪国际竞争指数比较
        6.6.3 主要乳酪贸易国家国际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比较
        6.6.4 乳酪国际竞争力评价小结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奶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7.1 成本与价格
        7.1.1 生鲜乳生产成本处于高成本时代
        7.1.2 乳制品价格上涨较快
    7.2 生产要素
        7.2.1 草地耕地等基本生产要素
        7.2.2 我国优良乳牛品种资源不足
        7.2.3 畜牧业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
        7.2.4 现代奶源基地建设相对滞后
        7.2.5 生鲜乳质量安全要求较高
    7.3 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大
    7.4 相关及辅助产业
        7.4.1 饲料产业
        7.4.2 乳制品加工业
    7.5 经营组织形式与饲养规模
        7.5.1 经营组织形式
        7.5.2 规模化饲养情况
    7.6 政府支持政策与机遇
        7.6.1 国外政府奶业支持政策
        7.6.2 我国奶业扶持政策
        7.6.3 机遇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8.1 本文主要结论
        8.1.1 奶业生产技术效率还有提升空间
        8.1.2 不同主体间生鲜乳品质差异较大
        8.1.3 奶业在市场购销中处于弱势地位
        8.1.4 国际奶业市场竞争力较弱
        8.1.5 我国奶业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
    8.2 提升奶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8.2.1 提高奶业生产技术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8.2.2 提倡适度规模养殖,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
        8.2.3 引导不同地区养殖模式,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8.2.4 完善产业链利润分配机制,提高行业抗风险能力
        8.2.5 合理利用国际市场及资源,准确定位国内奶业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冬季牛舍类型和饲养方式对环境及肉牛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缩写词
前言
文献综述
    1 肉牛舍的类型及环境评价体系
        1.1 牛舍的类型及特点
        1.2 肉牛舍温热环境评价体系
        1.3 肉牛舍空气卫生环境评价体系
    2 肉牛舍清粪工艺分析
        2.1 水冲工艺
        2.2 漏粪工艺
        2.3 刮板工艺
        2.4 机器人清粪
    3 肉牛福利状况的研究
        3.1 肉牛的饲养福利
        3.2 肉牛福利评价方法
    4 研究设想与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南方冬季肉牛舍空气环境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测试仪器及方法
        1.3 换气量的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自然通风舍温度和风速变化特性
        2.2 三种牛舍不同气体的含量和变化规律
        2.3 不同牛舍的换气量
        2.4 不同舍内的PM10含量
    3 讨论
        3.1 不同类型牛舍舍内的温热环境分析
        3.2 不同类型牛舍内换气量及空气环境状况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冬季机械与人工清粪对牛舍空气卫生环境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牛舍
        1.3 试验测试仪器及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机械清粪舍和人工清粪舍内气体含量
        2.2 牛舍内气体的日变化特性
        2.3 舍内PM10的含量
        2.4 各因素间的相关性
    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栓系饲养与小圈栏散养对肉牛行为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1.2 行为记录
        1.3 行为观察
    2 结果
        2.1 不同饲养模式对站立和趴卧的影响
        2.2 不同饲养模式对肉牛反刍的影响
        2.3 社会行为
        2.4 失宜行为
    3 讨论
        3.1 饲养模式对肉牛站立趴卧的影响
        3.2 饲养模式对反刍的影响
        3.3 饲养模式对肉牛社会行为和失宜行为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荷斯坦乳牛休息行为与气候因素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荷斯坦奶牛休息时间的群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马龙刚,安涛,张海亮,竹磊,王磊,宁景扬,王炎,郭刚,黄锡霞,王雅春. 中国畜牧兽医, 2021(09)
  • [2]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本交笼种鸡个体行为识别研究[D]. 刘志伟.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1)
  • [3]环境温度对锦江牛行为和体温调节性生理反应的影响[D]. 龚会单.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4]长光周期对锦江牛生产性能、血液内分泌及生化指标和行为的影响[D]. 邱静芸.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5]季节对秦川牛行为的影响研究[J]. 贾鼎锌,马丽珠,黄岗,郑宇新,王立强,江中良.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8(21)
  • [6]夏冬两季牛舍环境因素对三河牛行为及舒适性的影响[D]. 徐东贺.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02)
  • [7]奶牛福利中的行为学应用[A]. 杨了寒,熊家军,张淑君.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福利与健康养殖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规模化健康与福利养猪高峰学术论坛论文集, 2015
  • [8]云南大理州邓川镇白族乳牛文化的环境人类学研究[D]. 史婷婷. 云南大学, 2015(09)
  • [9]中国奶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D]. 张亚伟.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12)
  • [10]冬季牛舍类型和饲养方式对环境及肉牛行为的影响[D]. 牛欢.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标签:;  

荷斯坦奶牛休息行为与气候因素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