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议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璠,王竹泉,于小悦[1](2022)在《政府扶持与民营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来自省级政策文本量化的经验证据》文中研究指明如何科学发挥政策扶持作用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话题。本文采用文本量化分析法构建2012—2020年省级民营企业扶持政策效力指数,以中小企业板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政府的民营企业扶持政策对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的推动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扶持政策推动了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从政策工具视角来看,相较于需求型政策,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显着促进了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其中,供给型政策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资源困境,需求型政策仅在竞争激烈行业中稳定市场预期,而环境型政策则专注于营商环境的改善;进一步地,基于异质性视角,扶持政策对高新技术行业和富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促进作用明显。本文为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协同,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张璠,王竹泉,于小悦[2](2022)在《政府扶持与民营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来自省级政策文本量化的经验证据》文中研究指明如何科学发挥政策扶持作用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话题。本文采用文本量化分析法构建2012—2020年省级民营企业扶持政策效力指数,以中小企业板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政府的民营企业扶持政策对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的推动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扶持政策推动了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从政策工具视角来看,相较于需求型政策,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显着促进了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其中,供给型政策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资源困境,需求型政策仅在竞争激烈行业中稳定市场预期,而环境型政策则专注于营商环境的改善;进一步地,基于异质性视角,扶持政策对高新技术行业和富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促进作用明显。本文为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协同,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于泉[3](2021)在《探讨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与经济发展有关的各项制度也开始不断的完善起来。各类中小企业大量出现,经营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这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地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财政税收制度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有必要对我国现行的财政税收制度进行改革。本文首先分析了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其次指出了财政税收制度扶持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最后就财税制度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扶持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韦丹[4](2021)在《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财务影响的探索》文中指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途径在于税收,能够为我国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小觑的关键作用。但是,在某种程度上,税收存在一定的"扭曲性",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状况。而税收优惠政策的出现,能够有效遏制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虽然将我国的财政收入减少,但是,在中小企业方面,却提升了其财务管理能力及发展能力。基于此,文章针对当前税收优惠政策的相关概念、内容展开分析,并视为切入点,了解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财务产生影响,并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对税收优惠政策的完善提出建议。
周璐[5](2020)在《减税政策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研究 ——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企业R&D投入作为创新的首要驱动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里显得愈发重要。R&D投入因其自身的公共性、正外部性和高风险性等特征,使得为形成企业最优R&D投入配置,政府需介入进行政策补贴。减税政策应运而生,再加上近几年经济下行,我国不断发布大规模的减税政策,其实施效果以及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引起了众学者广泛关注。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企业R&D投入现状及减税政策相关的作用机理与现状问题,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企业,是市场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探究中小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将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最新发布的减税政策与企业研发之间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首先,减税政策对中小企业R&D投入有显着促进作用,且企业税负实际降低的越多,对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效果越明显;其次分产权性质和行业进行分析,相比国企与非制造业,减税政策对非国企与制造业的研发投入的激励效果更显着。就我国现行的减税政策而言:一是要重点减轻中小制造企业税负;二是要加大力度激励研发人员创新;三是要分担企业研发创新风险;四是要平等对待国企和非国企;五是要健全相关税收法律体系。
万东灿[6](2020)在《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性金融支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核心。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深度调整,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均把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能否掌握核心技术,能否不在关键领域受制于人,只有靠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目前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面临内忧外患,企业创新资金不足,种种迹象表明融资约束严重是制约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对财政金融支持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重视。政策性金融是政府与市场,财政与金融的有机结合体。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财政赤字压力加大,金融市场资源配置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好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引领作用是一个重要课题。然而,目前学界对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系统性研究并不多见。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方式,围绕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能够发挥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作用效果如何以及如何优化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作用等问题,系统性的研究政策性金融支持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定位、作用机制、功能优势以及在实践中的具体措施、作用效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本文的研究具体通过以下部分展开:一是通过梳理关于财政政策和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作用影响,以及产权性质、企业规模等企业内部特征对财政金融支持企业创新影响的国内外文献,为后续分析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提供文献支撑。二是通过梳理与本文研究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包括创新经济学理论、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和政策性金融理论,从而把创新的双重属性和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机制相对接,并构建支持企业创新的财政金融协同组合模式。为财政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的分工与协同配合提供理论支持,并为系统论证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机理和作用优势打下理论基础。三是系统性分析在新时期,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定位领域、作用要素、分工机制和功能优势。从理论角度提出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需要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的支持环境,而政策性金融能够发挥好财政与金融的协同优势,实现政策性、市场性和专业性的统一,有效分担企业创新面临的公共风险和私人风险,促进企业提升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四是从现实出发,分析作为履行政策性金融职能主体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和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措施、效果和不足,及在支持过程中的全面风险管理,和面临的内外部问题和困难,从而进一步论证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的综合优势,厘清了制约政策性金融作用发挥的因素。五是基于理论和现实构造实证模型进行分析。以符合“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的先进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政策性金融对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支持作用。同时结合企业内部异质性特征,包括产权性质、企业规模和企业年龄因素,探究企业异质性对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效果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策性金融对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均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国有产权性质能够显着提升政策性金融对先进制造业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而对提升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不显着。企业规模增长对政策性金融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作用不显着,但能够显着提升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企业年龄增长对政策性金融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但对于提升企业创新产出的抑制作用不显着。六是以进出口银行支持我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为案例,结合前述理论与实证分析,剖析进出口银行在支持我国船舶工业创新和产品升级方面的定位、措施和效果。探讨进出口银行在提升国有船舶企业创新产出方面存在的不足。最后,指出进出口银行支持船舶工业所面临的内外部问题,并借鉴造船强国日韩的国际经验,为后续政策建议的提出提供参考。基于上述研究分析,本文得出重要结论,具体如下:首先,创新的双重属性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的支持环境。政策性金融作为政府和市场的结合体,具有财政和金融的组织协同机制。政策性金融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分担创新风险,在专业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其次,政策性金融对国有企业创新产出的支持效果还不够理想,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年轻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和覆盖面相对不足,精准高效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最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定位存在摇摆,经营管理和制度体系建设还不够到位。相关政府部门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措施,经营授权,监管考核等机制还不够完善,制约着政策性金融作用优势的发挥。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从优化政策性金融的支持措施、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和完善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支持入手,为更好的发挥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作用提出一揽子综合改进方案:一方面,政策性金融须以企业为中心,明确分工定位,分层分类支持企业创新,同时不断创新支持方式,优化评估体系,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和商业性金融的全面合作。另一方面,政策性金融机构须全面深化改革,强化经营管理体系建设。同时,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在完善授权、监管和激励措施等方面为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
杨筱溪[7](2020)在《税收优惠对中小企业投资的影响 ——基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能够增就业、改民生、促创新。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日趋重要。税收优惠政策可以作为宏观调控的段来促进中小企业投资以及发展创新,它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仍然是普惠性质的,对产业间的差异重视不够,没有实现精准优惠,这可能导致优惠政策在激励投资等方面的效果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根据我国中小企业投资现状,再分析税收优惠政策激励制造业与服务业中小企业投资的效果,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公共管理、市场失灵等理论为依据,分析税收优惠影响企业投资的理论机制,并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例,从优惠侧重点、税收负担等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分别构建模型,并运用我国中小板与创业板上市公司2012-2018年的年报数据,最后,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税收优惠政策是如何影响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中小企业投资的结论。研究发现:不管是对制造业还是服务业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都可以起到显着的促进作用。但是从两大产业中小企业投资的影响程度比较,税收优惠政策对制造业中小企业投资的促进作用要比服务业更显着。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在政策上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严格划分中小企业类型、规模、层次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根据划分的范围实行多档税率等级及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发展需求。第二,在促进制造业中小企业投资方面,针对企业新增利润、新购的机器设备以及纳税记录,对固定资产折旧额进行增加,税额扣除范围进行扩大,鼓励企业进行技术设备更新改造,解决制造业生产成本大转型升级难的问题。第三,关于促进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的发展,设置科研经费专项基金,定期发放科研补贴,允许科研成果转化为投资津贴,增加人力资本相关税收政策,减少企业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压力,激发企业投资积极性。
汪会发[8](2020)在《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在我国市场经济主体中,中小企业占据着主体地位。2018年年末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9%,中小企业为我们国家提供了近一半的税收收入、60%以上的GDP、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此外,我国将近有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60%以上的专利以及75%以上的技术创新都是由中小企业来完成的。由此可见,中小企业不仅在市场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更是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中小企业由于“小、脏、乱、差”等特性,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天然处于劣势地位,而为了扶持中小企业,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先后实施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由于税收优惠的作用机理,政府部门对于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在经济竞争市场中所面临的压力,但这些税收优惠政策的实行能否对企业绩效方面产生相关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又有多大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在参考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采用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了税收优惠对中小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论文的前半部分是理论基础部分,首先是回顾并总结了中小企业、税收优惠和企业绩效等的相关概念定义,并对中小企业的特征及其面临的问题、税收优惠对企业绩效的理论分析以及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简要概述和梳理。论文的后半部分是实证分析部分,以2015-2018年中小企业板块代码为002701-002943的209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同时选取与企业绩效相关的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和销售毛利率等13个财务指标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法来评价出中小企业综合绩效、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等综合指标;然后以中小企业综合绩效、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等综合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以所得税优惠强度作为解释变量,同时选取企业规模和持股比例作为控制变量,运用SPSS软件对相关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最后得到如下结论:政府制定并实行的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能够对中小企业绩效产生促进作用,并且税收优惠强度越大,企业绩效提升的越快,同时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资本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均会产生促进的作用。根据理论分析与所得的实证结果,对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方面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改进建议。
叶俊梅[9](2020)在《创新政策对中小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在“创新驱动增长”的时代,一个国家想要持续稳定地发展经济,其关键就是提高国家的创新实力。而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不仅是国家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还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积极实施创新政策,通过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两种手段来激励中小企业进行研发创新。然而部分企业为了寻求政府扶持,只重视创新数量而忽视了创新质量,这不仅与政府实施创新政策的初衷相违背,也阻碍了我国创新实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以政策评估视角来研究创新政策对中小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为今后创新政策制定、实施与调整提供参考性建议。本文首先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阐明创新政策实施的理论依据并分析了创新政策对中小企业创新行为影响的传导机制。之后本文基于2010-2017年的上市中小企业数据利用PSM-DID方法构建模型,结果显示政府补贴对中小企业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激励中小企业的实质性创新,而税收优惠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无明显作用。同时,本文进一步利用Fuzzy RD探究创新政策对中小企业中最具创新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补贴、税收优惠以及两者的交互项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有显着的正向作用,能激励其实质性创新与策略性创新。本文还基于地区差异性对创新政策效果进行研究,发现政府补贴,税收优惠以及两者的交互项都对东部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起正向作用,但对非东部地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无显着影响,同时创新政策对东部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激励效果大于对非东部地区的。
万智灵[10](2019)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税收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庞大,提供了非常多的就业岗位,不仅缓解了我国就业压力等问题,而且也是我国税收的重要来源之一。当经济面临国内、外部都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时,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将成为国家的动力源泉。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往往因为内部管理不规范、技术设备落后、规模较小的原因导致企业生产经营难,同时也因为这些原因遭到国内金融机构的歧视。因此在我国处于稳中有变的阶段,解决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政府也一直努力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个良性发展环境,出台鼓励社会资本流向中小企业的政策,以便于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中小企业生存压力。企业在发展期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此时若给予创立初期的中小企业和已经成熟的企业相同的税率水平,那么企业就更难以有留存收益,因此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急需税收政策的支持。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首先描述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现状以及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其次深入的分析了这些优惠政策与中小企业发展不切合之处,主要存在现行的税收优惠方式不合理、税收优惠力度不够大、优惠覆盖的范围窄和税收政策分布零散等问题。本文通过上面的分析提出两个研究假设:第一、税收优惠政策可以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第二、税收优惠政策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促进效果不同。本文研究样本选自2013-2016年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中符合中小企业划分的企业,通过面板数据回归验证了第一个假设,税收政策是可以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而后通过面板分位数检测税收政策对不同规模企业的促进作用,得出研究结果,税收优惠对规模很小的企业融资起负作用,当企业具有一定规模时,税收优惠的融资促进效果较好。本文通过研究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的促进政策,并与我国政策进行对比后发现:首先,发达国家的税收政策优惠体系较为完善;其次,税收优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体现在善用间接优惠的方式、激励中小企业优化内部管理的税收优惠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本文提出针对我国的税收优惠改进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我国需要针对中小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第二、完善我国税收法律法规;第三、继续扩大税收优惠范围,让税收优惠惠及更多中小企业;第四、提供更多元化的税收优惠方式、增加间接优惠力度;第五、完善我国信用担保体系;第六、优化中小企业税收征管。以此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二、浅议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3)探讨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财政税收制度创新的内容以及意义 |
二、我国财政税收制度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 |
1. 资金扶持 |
2. 政策支持 |
3. 鼓励创新 |
4. 融资便利 |
三、企业财务管理和税收筹划的关系 |
1. 税收筹划依赖财务管理环境 |
2. 税收筹划服从财务管理总目标 |
3. 税收筹划服务企业财务决策 |
四、财政税收制度在扶持中小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
1. 缺乏宏观的扶持规划 |
2. 扶持的手段相对单一 |
五、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扶持的意见和建议 |
1. 完善扶持制度,提供法律保障 |
2. 促进企业创新,强化科技扶持 |
3. 加大人才建设,优化财税管理 |
4. 出台相应政策,加大支持力度 |
5. 科学调整税率,进行法律支持 |
六、结语 |
(4)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财务影响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
(一)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 |
(二)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
二、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财务的影响 |
(一)所得税优惠对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
(二)所得税优惠对中小企业投资能力的影响分析 |
(三)增值税对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
(四)增值税对中小企业投资能力的影响分析 |
三、完善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 |
(一)税收优惠政策法律化 |
(二)结合需求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
(三)完善税收优惠的配套政策 |
(四)系统规划税收优惠政策 |
四、结语 |
(5)减税政策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研究 ——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主要贡献及创新点 |
1.4 不足之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减税政策和企业研发 |
2.1.1 国外文献 |
2.1.2 国内文献 |
2.2 税收负担和企业研发 |
2.2.1 国外文献 |
2.2.2 国内文献 |
2.3 文献述评 |
第3章 减税政策促进企业R&D的理论分析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3.1.1 企业R&D |
3.1.2 减税政策 |
3.2 减税政策促进企业研发的理论依据 |
3.2.1 公共品理论 |
3.2.2 正外部性理论 |
3.2.3 风险理论 |
3.3 减税政策促进企业研发的作用机理 |
3.3.1 成本与收益角度 |
3.3.2 资金流角度 |
3.3.3 融资约束角度 |
3.3.4 研发人员角度 |
第4章 我国企业R&D投入现状及相关减税政策 |
4.1 我国企业R&D投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4.1.1 我国企业R&D投入现状 |
4.1.2 我国企业R&D投入存在的问题 |
4.2 减税政策效应 |
4.2.1 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
4.2.2 增值税税率下降 |
4.2.3 对小微企业实质性减负 |
4.3 减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
4.3.1 严征管造成一些中小企业税负增长 |
4.3.2 间接税减免政策不够完整 |
4.3.3 欠缺减轻企业研发资金压力的减税政策 |
4.3.4 应用范围有限 |
第5章 减税政策对企业R&D投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
5.1 研究假设 |
5.2 样本选择 |
5.3 变量选择 |
5.3.1 被解释变量 |
5.3.2 解释变量 |
5.3.3 中介变量 |
5.3.4 控制变量 |
5.3.5 模型构建 |
5.4 数据描述 |
5.4.1 总体描述性统计 |
5.4.2 分产权描述性统计 |
5.4.3 分行业描述性统计 |
5.5 相关性分析 |
5.6 回归分析 |
5.6.1 直接效应分析 |
5.6.2 中介效应分析 |
5.7 异质性分析 |
5.7.1 产权异质性分析 |
5.7.2 行业异质性分析 |
5.8 稳健性检验 |
5.9 研究结论 |
第6章 完善减税政策的对策建议 |
6.1 重点减轻中小制造企业税负 |
6.2 加大力度激励研发人员创新 |
6.3 分担企业研发创新风险 |
6.4 平等对待国企和非国企 |
6.5 健全相关税收法律体系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性金融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问题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1.3 理论与现实意义 |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2.1 先进制造业 |
1.2.2 企业技术创新 |
1.2.3 政策性金融 |
1.3 研究内容、逻辑框架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3.2 逻辑框架 |
1.3.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1.4.1 本文的创新点 |
1.4.2 本文不足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财政政策影响企业创新的国内外文献研究 |
2.1.1 财政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
2.1.2 财政政策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 |
2.1.3 企业异质性对财政政策促进企业创新的影响 |
2.2 金融发展影响企业创新的国内外文献研究 |
2.2.1 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
2.2.2 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 |
2.2.3 企业异质性对金融发展促进企业创新的影响 |
2.3 政策性金融的国内外文献研究 |
2.3.1 政策性金融概述 |
2.3.2 政策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2.4 文献评述 |
2.4.1 财政政策影响企业创新的文献评述 |
2.4.2 金融发展影响企业创新的文献评述 |
2.4.3 政策性金融文献评述 |
3 理论基础 |
3.1 创新经济学理论 |
3.1.1 技术创新理论 |
3.1.2 企业创新理论 |
3.1.3 创新的私人属性和公共属性 |
3.2 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 |
3.2.1 市场机制与市场失灵理论 |
3.2.2 政府干预理论 |
3.2.3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模式 |
3.2.4 政府与市场促进创新的作用机制 |
3.3 支持企业创新的财政金融协同组合模式 |
3.3.1 财政支持企业创新的作用方式和不足 |
3.3.2 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的作用方式和不足 |
3.3.3 财政金融协同支持企业创新的模式构建 |
3.4 政策性金融理论 |
3.4.1 政策性金融的本质、特点和功能 |
3.4.2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界定和分类 |
3.5 本章小结 |
4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 |
4.1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
4.1.1 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重要性和现实困境 |
4.1.2 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风险和私人风险 |
4.1.3 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需要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的支持环境 |
4.1.4 财政补贴和商业性金融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 |
4.2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定位和领域 |
4.2.1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定位 |
4.2.2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作用领域 |
4.2.3 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比较 |
4.3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要素和分类 |
4.3.1 服务主体分类 |
4.3.2 服务工具分类 |
4.3.3 服务对象分类 |
4.3.4 政府支持与监管分类 |
4.4 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分工 |
4.4.1 政策性银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分工 |
4.4.2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分工 |
4.4.3 政策性银行与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协同配合 |
4.5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功能和优势 |
4.5.1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功能 |
4.5.2 政策性金融提升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优势 |
4.6 本章小结 |
5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践 |
5.1 国家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举措 |
5.1.1 国家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顶层设计 |
5.1.2 国家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专项措施 |
5.2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措施、效果和不足 |
5.2.1 政策性银行的支持措施、效果和不足 |
5.2.2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支持措施、效果和不足 |
5.3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 |
5.3.1 政策性金融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 |
5.3.2 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全面风险管理 |
5.4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 |
5.4.1 政策性金融机构定位与运行管理问题 |
5.4.2 政府部门支持与考核监管问题 |
5.5 本章小结 |
6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分析 |
6.1 实证分析思路与研究假设 |
6.1.1 实证分析思路 |
6.1.2 研究假设 |
6.2 样本说明和变量选取 |
6.2.1 样本选取说明 |
6.2.2 变量的选取和度量 |
6.3 模型设计 |
6.4 实证结果分析 |
6.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6.4.2 政策性金融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实证分析 |
6.4.3 政策性金融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实证分析 |
6.5 企业异质性对政策性金融支持作用的影响分析 |
6.5.1 产权性质对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的影响 |
6.5.2 企业规模对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的影响 |
6.5.3 企业年龄对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的影响 |
6.6 稳健性检验 |
6.7 本章小结 |
7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案例:以进出口银行支持船舶工业为例 |
7.1 政策性金融支持我国船舶工业的必要性 |
7.1.1 支持船舶工业的战略意义 |
7.1.2 船舶工业的高风险特征 |
7.1.3 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
7.2 进出口银行支持船舶工业创新升级的措施和效果 |
7.2.1 进出口银行的支持措施 |
7.2.2 进出口银行的支持效果 |
7.3 进出口银行支持国有船舶企业创新的问题分析和对策 |
7.3.1 进出口银行支持两船集团创新的比较分析 |
7.3.2 进出口银行支持两船集团创新产出问题的原因和对策 |
7.4 进出口银行支持船舶工业面临的困难和国际经验借鉴 |
7.4.1 进出口银行支持船舶工业面临的困难 |
7.4.2 进出口银行支持船舶工业的国际经验借鉴 |
8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8.1 研究结论 |
8.1.1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具有作用优势 |
8.1.2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存在不足 |
8.1.3 制约政策性金融作用发挥的因素须改善 |
8.2 政策建议 |
8.2.1 对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建议 |
8.2.2 对政策性金融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后记 |
(7)税收优惠对中小企业投资的影响 ——基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对现有文献简要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1.5 文章创新点 |
2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
2.1 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 |
2.1.1 相关法律等对中小企业的界定 |
2.1.2 本文对中小企业研究范围的设定 |
2.2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 |
2.2.1 中小企业的发展阶段 |
2.2.2 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
2.2.3 中小企业发展困难的原因 |
3 税收优惠影响中小企业投资的理论机制 |
3.1 运用税收手段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
3.1.1 公共管理理论 |
3.1.2 市场失灵理论 |
3.1.3 增支减税论与“拉弗曲线” |
3.2 税收优惠影响企业投资的理论机制 |
3.2.1 降低企业成本 |
3.2.2 提高企业预期收益 |
3.2.3 增强企业投资意愿 |
4 制造业与服务业中小企业的比较分析 |
4.1 产业特征比较 |
4.1.1 投资成本占比不同 |
4.1.2 产品组织运作不同 |
4.1.3 企业创新费用投入不同 |
4.2 税收政策比较 |
4.2.1 税收优惠侧重点 |
4.2.2 税收政策不能完全体现行业需求 |
4.3 税收负担比较 |
4.3.1 整体宏观税收收入比较 |
4.3.2 中小企业税收负担比较 |
5 税收优惠影响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小企业投资的实证分析 |
5.1 研究假设 |
5.2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
5.2.1 数据选取 |
5.2.2 数据处理 |
5.3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
5.3.1 变量选取 |
5.3.2 模型构建 |
5.4 实证分析 |
5.4.1 描述性统计 |
5.4.2 回归分析 |
6 结论与对策 |
6.1 主要结论 |
6.1.1 对中小企业整体分析 |
6.1.2 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小企业比较分析 |
6.2 对策建议 |
6.2.1 建立具有特色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
6.2.2 采取差异化的税收优惠政策 |
6.2.3 建立符合中小企业特质的税收优惠政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必要性的文献综述 |
1.2.2 关于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的文献综述 |
1.2.3 关于税收优惠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文献综述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
1.4.1 研究的创新点 |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以及理论基础 |
2.1 中小企业 |
2.1.1 中小企业的概念 |
2.1.2 中小企业的范围界定 |
2.1.3 中小企业的相关特征及面临的问题 |
2.2 税收优惠 |
2.2.1 税收优惠的含义 |
2.2.2 税收优惠的作用机理 |
2.3 企业绩效 |
2.3.1 企业绩效基本含义 |
2.3.2 本文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
2.3.3 税收优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第3章 中小企业企业所得税优惠的现状分析 |
3.1 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
3.1.1 税额式减免 |
3.1.2 税基式减免 |
3.1.3 税率式减免 |
3.2 中小企业所得税税收政策梳理 |
3.2.1 国外中小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
3.2.2 国内中小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
第4章 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研究假设 |
4.2 研究设计 |
4.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4.2.2 变量说明 |
4.2.3 模型设计 |
4.3 实证研究 |
4.3.1 税收优惠对中小企业综合绩效的影响 |
4.3.2 税收优惠对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
4.3.3 税收优惠对中小企业发展能力的影响 |
4.3.4 税收优惠对中小企业资本营运能力的影响 |
4.3.5 税收优惠对中小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 |
第5章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1.1 税收优惠对中小企业绩效有促进作用 |
5.1.2 税收优惠对中小企业盈利能力有促进作用 |
5.1.3 税收优惠对中小企业发展能力有促进作用 |
5.1.4 税收优惠对中小企业营运能力有促进作用 |
5.1.5 税收优惠对中小企业偿债能力有促进作用 |
5.2 对策建议 |
5.2.1 中小企业方面的有关建议 |
5.2.2 税务部门方面的有关建议 |
5.2.3 优惠政策制定方面的有关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创新政策对中小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政策评估相关文献 |
2.1.1 关于宏微观层面政策评估 |
2.1.2 政策识别方法 |
2.2 创新政策相关文献 |
2.2.1 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
2.2.2 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
2.2.3 其他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
2.3 文献评述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相关概念 |
3.2 创新政策实施的理论基础 |
3.2.1 内生增长理论 |
3.2.2 市场失灵理论 |
3.2.3 信号传递理论 |
3.3 创新政策对中小企业创新行为影响的传导机制 |
第4章 创新政策对中小企业创新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
4.1 方法介绍 |
4.2 研究设计 |
4.2.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4.2.2 变量定义 |
4.2.3 模型构建 |
4.3 实证分析 |
4.3.1 政府补贴对中小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 |
4.3.2 税收优惠对中小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 |
4.4 稳健性检验 |
4.4.1 适用性检验 |
4.4.2 匹配误差检验 |
4.4.3 安慰剂检验 |
4.5 小结 |
第5章 基于断点回归探究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影响 |
5.1 方法介绍 |
5.2 研究设计 |
5.2.1 样本描述及数据来源 |
5.2.2 变量选取 |
5.2.3 描述性统计 |
5.2.4 模型构建 |
5.3 实证分析 |
5.3.1 政府补贴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 |
5.3.2 税收优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 |
5.3.3 交互项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 |
5.3.4 创新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影响——基于地区分组 |
5.4 稳健性检验 |
5.4.1 控制变量的连续性检验 |
5.4.2 带宽的敏感性检验 |
5.4.3 非参数检验 |
5.4.4 安慰剂检验 |
5.4.5 极端值检验 |
5.4.6 多项式阶数检验 |
5.5 小结 |
第6 章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
6.1 结论 |
6.2 政策性建议 |
6.3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 |
附录 B 按地区分组的稳健性检验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1. 个人简历 |
2. 在学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
3. 研究成果 |
(10)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税收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与述评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本文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税收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基础 |
2.1 中小企业融资的内涵 |
2.1.1 中小企业的界定 |
2.1.2 融资内涵与分类 |
2.2 中小企业融资与税收政策相关的理论分析 |
2.2.1 外部效应理论 |
2.2.2 MM定理 |
2.2.3 信息不对称 |
2.3 税收优惠促进融资的机理 |
第3章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与融资现状 |
3.1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
3.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
3.2.1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与渠道 |
3.2.2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
3.3 我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梳理 |
3.3.1 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情况 |
3.3.2 针对中小企业自身的税收优惠梳理 |
3.3.3 促进外源融资税收政策梳理 |
3.4 税收政策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
3.4.1 税收优惠政策系统性不足 |
3.4.2 针对不同企业规模的税收优惠不够完善 |
3.4.3 针对外源融资的税收优惠不全面 |
3.4.4 税收优惠方式不合理 |
第4章 税收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证分析 |
4.1 税收优惠对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 |
4.1.1 研究假设 |
4.1.2 样本选择 |
4.1.3 变量选择 |
4.1.4 数据描述 |
4.1.5 回归分析 |
4.1.6 结论 |
4.2 税收政策对外源贷款的影响 |
4.2.1 外源贷款现状 |
4.2.2 金融机构享受中小企业贷款税收优惠情况 |
4.2.3 总结 |
第5章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税收优惠的经验借鉴 |
5.1 提高税收法律针对性 |
5.2 减少中小企业范围认定差异 |
5.3 税收优惠方式多元化 |
5.3.1 加大直接优惠力度 |
5.3.2 重视间接优惠 |
5.3.3 鼓励企业改善内部管制的优惠政策 |
5.3.4 鼓励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 |
5.4 设立政策性机构 |
第6章 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税收政策建议 |
6.1 提升税收优惠政策的系统性 |
6.2 完善内源融资税收优惠政策 |
6.2.1 细化针对不同企业规模的税收优惠政策 |
6.2.2 进一步放宽小微企业认定范围 |
6.2.3 优化企业内部结构的税收政策 |
6.3 丰富针对外源融资的税收优惠政策 |
6.4 完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配套设施 |
6.4.1 优化对中小企业的税收征税管理 |
6.4.2 推进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 |
6.4.3 完善融资担保体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浅议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政府扶持与民营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来自省级政策文本量化的经验证据[J]. 张璠,王竹泉,于小悦. 财经科学, 2022(01)
- [2]政府扶持与民营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来自省级政策文本量化的经验证据[J]. 张璠,王竹泉,于小悦. 财经科学, 2022
- [3]探讨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J]. 于泉. 全国流通经济, 2021(30)
- [4]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财务影响的探索[J]. 韦丹. 中国集体经济, 2021(28)
- [5]减税政策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研究 ——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D]. 周璐. 集美大学, 2020(05)
- [6]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性金融支持研究[D]. 万东灿.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0(11)
- [7]税收优惠对中小企业投资的影响 ——基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较分析[D]. 杨筱溪. 武汉纺织大学, 2020(02)
- [8]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D]. 汪会发. 集美大学, 2020(08)
- [9]创新政策对中小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D]. 叶俊梅. 华侨大学, 2020(01)
- [10]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税收政策研究[D]. 万智灵.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标签:税收优惠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论文; 先进制造业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