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一节的教学——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加强思想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唐晓庆[1](2021)在《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课程设计与实施》文中提出随着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到来,未来社会对综合性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各国为了培养出更为卓越的综合性人才力求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STEM教育理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STEM教育注重学习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注重跨学科综合能力、注重学习的过程。本文基于STEM教育理念,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学科特点,探索STEM教育理念与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可行性,为物理学科学习提供一条可操作性的新途径,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学科课程开发提供新的视角,并辅以实际案例进行了相关探索。在研究过程中,得出了具有积极意义的研究成果,为下一步更深入的推广展开提供了有效支持。本论文主要分为如下五个部分:第一、阐述了STEM教育理念融入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在对国内外现有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分析STEM教育理念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可行性。明确研究的问题及方法。第二、是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分析STEM教育理念与物理学科相结合的必要性。阐述了STEM物理课程的设计原则及影响因素。第三、开发调研学情的问卷、梳理中考试题及教材内容,为确立主题提供客观依据。第四、根据学情及教学目标选取两个物理教学案例进行设计与实施,教学目标的设定、真实情境选择、设计实验方案、研究准备、具体实施、数据分析、论文撰写以及总结等方面探讨了STEM教育理念融入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第五、结论。对整个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由于时间有限,在案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部分问题没有深入探讨解决,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落实。
李培宇[2](2021)在《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路径研究》文中指出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是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发展需求,是高中物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是发挥高中物理课程应有育人效力的不二法门,也是提升物理教师思政育人工作能力和高中生思政素质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式的高中物理教学就是充分依循教育政策指引,充分发掘物理课程内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将物理教学打造成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浑然天成的有机整体。要实现物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除了需要对课程本身进行思政内容的开发设计,还要进一步盐融于汤般浸润到物理教学全过程。因此,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展开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首先在搜集、整理与分析相关课程思政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建构,尝试梳理归纳出课程思政的内涵、原则、必要性等。其次,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的理论探讨,进一步依据杜威的道德教育论、社会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为基础构建出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的“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和“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三条路径。并对三条路径进行具体解释,绘制具有可操作性的流程图。再次,以路径一和路径二为辅助,以路径三为教学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并将教学设计实施于实际的教学中。最后,通过结合李克特量表设计出测量学生在政治认同、道德品质和物理兴趣的提升情况的问卷,并布置习题检测知识掌握和问题解决的程度。利用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反思不足,提出优化路径的教学建议。实验研究表明,本课题提出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对学生思政素质和物理兴趣的提升具有积极效果,并且在知识掌握以及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结果。由于该路径尚未成熟,在教学中存在一些欠佳之处,针对这些欠缺提出教学建议有三。其一,增强思政情景创设环节的描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其二,鼓励展示思维环节的主动表达,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其三,加深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本质联系,发挥升华环节的思政效用。同时,在整体研究过程在也发现出了不足和遗憾。第一,研究样本不足。第二,研究时间较短。第三,实践应用不足。这也为后继课程思政深入研究的学者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张妍[3](2021)在《生活化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实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原则。物理是一门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涉及的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同时,物理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初中物理更是以实验为基础。如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选择学生知道或接触过的生活中的现象、事物和器具,使他们感受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让物理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如何将生活化教具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是值得一线的初中物理教师深思的问题。鉴于此,笔者选择生活化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实例为课题进行研究,期望能为同行们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法、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在收集、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简介了本研究的背景;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的研究现状;初步界定了教具和生活化教具的概念;叙述了生活化教具制作和运用必须遵循的科学性、教育性、启发性、经济性、实用性、安全性等原则;简述了指导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在自编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的基础上,对淮阴中学新城校区的部分初中学生及物理教师实施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基本了解了目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具的现状,并总结归纳了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一线教学的实际,探索并提出了生活化教具设计与制作,应当体现出直观性、趣味性、廉价性、针对性、灵活性等特征;总结了生活化教具具有的功能,一是适当弥补当前学校教具的不足;二是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知识建构;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五是深化教师职业情感,提升教师职业技能。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新课引入、概念教学、规律教学和课外实验等四方面,介绍了由本人探索制作的三十多个生活化教具的具体实例,其中每个实例都包括生活化教具所需要的制作材料、实验过程及其实验现象和实验特点等。最后,还利用学生访谈的方式,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具运用的效果进行了解和分析。本研究的实践表明,初中学生很欢迎生活化物理教具,其不仅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而且可以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谢秋月[4](2021)在《基于HPS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HPS(History,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of Science)教育即科学史、科学哲学以及科学社会学教育,在东西方教育研究领域属于一个较新的研究方向,也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它将HPS教育内容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是为了提升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进而培养其科学素养。我国对HPS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教育改革对科学本质的切实要求,以及最新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核心素养的有力倡导,将HPS融入到物理学科教学中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此前提下,本文针对高中物理教学,采用内容分析法,统计了人教版(2019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一到必修三中HPS内容的分布与数量,以教材指导教学,明确各章节引入HPS内容的情况,进而开展教学设计;运用问卷调査法,分别对多地高中学段学生及教师进行了HPS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调查发现:学生认为开展HPS教育能促进物理成绩及物理素养提升,希望物理课堂的活动能更加丰富,例如设计一些实验或演示环节;教师也普遍认为HPS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和素养,肯定了HPS教育对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科学本质观的作用,但是物理教学中开展HPS教育的程度不够,而开展HPS教育的主要困难是教学方式的设计和选择,所以教师们都希望获得教学方式方面的培训,以提高教学质量。总的来说,各册物理教材中的HPS内容侧重点分布有所不同,第一册侧重于科学社会学内容,第二册侧重于科学史内容,而第三册各部分内容较为均衡,相较于其他版本教材,HPS内容更加丰富;大部分物理教师的HPS教育知识储备严重缺乏,不太注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综合分析能力,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所以需要教师进一步提高认识,开发多种教学方式来为课堂注入活力,使HPS教育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本文基于对教材和问卷的分析总结,提出相应的对策,尝试以更加丰富的教学方法来设计教学案例,并分析设计意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冯春艳[5](2021)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时代的科学教育也越来越强调实效性,科学教育的目标由只关注知识的获得转向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观念性思考在聚合碎片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科学素养的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高阶思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其中“生命观念”置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首位,生命观念最具学科特色属性,是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标志和关键。然而,教师们仍未真正进入教学改革的浪潮之中,他们的教学仍旧停留于传统概念教学范式之内:重内涵轻外延、重结果轻过程、重传授轻探查、重表象轻深度。在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时代,高中生物碎片化教学必须要改革,传统概念教学必须要转型,那么,为落实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概念教学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通过生命观念这样一个概念聚合器将相关概念关联起来,交织成概念网络,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内容的深度理解。本研究聚焦于生命观念,依据概念转变理论、知识结构理论以及逆向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出生命观念的认知路径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三轮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并证明了利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是可行的。首先,本研究利用文献法梳理了与学科观念、生命观念、概念教学相关的研究,并对观念、生命观念、概念教学进行概念界定,明确指出生命观念是对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的纵观性认识和理解,是在生物学事实、概念基础之上对概念之间关系的高度概括或对核心概念的概括性表述和系统阐释。其次,本研究以S学校为个案,通过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对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进行问题诊断,分析、概括出一线生物学教师们在落实“生命观念”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理解上,一线生物学教师对生命观念的内涵认识模糊;在实践上,教师们滞于传统的概念教学范畴之内:缺少促进学生自我构建观念的教学过程,缺乏对概念关系的抽象概括,探查生命观念的过程仍存在不足。再次,本研究基于对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问题诊断的深入思考,构建出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路径,包括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价值意蕴、目标定位、内容分析,并基于与学科观念相关的理论、逆向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出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最后,本研究在S学校的高一年级的X班级,利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实施流程”进行了三轮行动研究,通过“确定问题——制定计划——行动实施——效果检测——总结反思”的步骤程序,不断改进和完善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培养学生形成“系统观”、“结构与功能观”等生命观念。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深入总结、反思,本研究得出这样五条结论:生命观念是集知识、思想与意识为一体的结构化认识体系、生命观念是以生物学事实和概念为基础经由图式构建形成、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生命观念需激发学生的主动认知、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最终表现为基于概念性理解的表达与应用、在概念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重构。提出这样四条建议:《课标》应进一步明确生命观念的基本内涵及具体内容、生物学科的师范教育应关注对师范生的生命观念的培养、学校应为教师开展生命观念素养的评价提供一定的空间、高中生物学教师应在概念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生命观念。
余璇[6](2020)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这样描述到:“深化课程改革和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不断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在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的课程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再通过利用先进便捷的多媒体、网络工具,积极探索和挖掘更加丰富的、更加适合课堂教学的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资源,让自己真正参与到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之中来。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旨在:对高中的物理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理论基础进行寻求和探讨;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和与一线教师访谈的形式,对当前重庆市万州区的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解;基于调查的结果,对重庆市万州区的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结果以及访谈的内容的研究,发现重庆市万州区的大部分高中的物理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存在以下的系列问题:一是部分物理教师的主观认识不足;二是部分家长急于求成,只关注考试成绩;三是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四是各个学校之间,甚至是同一个学校的教师之间缺少一些比较有深度的教学交流,从而也导致了教师之间、学校之间的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整合。对此笔者提出了四点策略:一是重新塑造高中一线物理教师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资源的新的观念;二是改变高中物理课程的评价方式;三是更新教学设备,完善实验器材;四是增进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和联系,从而达到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与资源共享,促进学校整体的发展。然后本文基于上述策略,提出了关于如何开发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资源的两种方法:一个方法是教师应当时刻留意自己身边的事物,学会并养成收集“显现课程资源”的习惯,显现的课程资源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是比较容易发现的,比如无意间看到的一个视频、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情、身边的某一件物品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课程资源,而不应该让我们的物理课堂仅仅只被教材和教辅资料给限制住了。然而目前在大多数的高中物理课堂中,很多的教师仍然在采用完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更有甚者就连实验研究课也是完全由教师自己讲解,而不让学生去实验室自己动手操作。其实在实验室中,一些不常用到的实验器材都可以进行再组装、再改进、再开发,使之具有新的教学功能;二是关注身边的人与事,挖掘隐性课程资源,在我们的生活中,实物、自然现象是比较容易被发现的显现课程资源,但是社会的风气、学校的文化氛围、班级的学习气氛、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等隐性课程资源是不太容易被发现并开发的,但它确实又是弥漫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在学生成长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起着潜在却又重要的影响。在给出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的方法的基础上,对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资源在实际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使用案例进行分析,以期对部分高中物理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有所裨益,为一线物理教师开发和应用物理课程教学资源、提高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和效率提供参考。本文采用了调查法、文献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段仕平[7](2020)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与不同的信息,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价值理念相接触。特别是作为当代的初中生,通过网络媒体,世界变得“触手可及”。在纷至沓来,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理念,没有坚定的心中信仰,就有很可能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自我,甚至畸形发展。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处于急剧变化的阶段,他们渴望独立,却也茫然,这时候对学生进行价值理念的“思政”教育也就尤为重要,正所谓“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要抓好精神文明的建设,特别是要在青少年中种下优秀的民族基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本身就蕴含着许多丰富的“思政”元素,进行“思政元素”融入的教学,不仅符合初中物理教学的深层次目标,也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体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辨析了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依据,必要性以及优势和特点。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思政元素”融入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几个策略:其一,做好思政元素融入的顶层设计,注重挖掘初中物理中有助于提升学生国家认同和文化自信,以及其它道德正能量的元素;其二,运用好物理课堂教学的固有环节,设立思政教育目标,挖掘思政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做好思政元素课后评价;其三,适时的开展初中物理的延伸探究,探究与学生兴趣相结合,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其次本文在策略的指导下提出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几个实践路径,分别是创设物理情境,体现人文情怀;融合物理观念,感受哲学思想;再现物理过程,体验科学方法和态度;拓展物理运用,塑造人生立场。然后本文在策略和实践路径的基础上,以《简单机械》教学内容为例在初二八年级两个平行班中展开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以实验自己“融入思政元素”的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经过实验分析,得出:其一,展开“融入思政元素”的初中物理教学不会对学生成绩带来负面影响。其二,展开“融入思政元素”的初中物理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其三,展开“融入思政元素”的初中物理教学能渗透“思政”的价值观。可见“思政元素”融入初中物理教学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接下来文论述了初中物理教学融入思政元素存在的几个问题,原因以及解决策略,以期对当前“初中物理课程思政”的探索提供一点启示。本文的研究在当前提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下,进一步拓展了中学物理课程思政的内涵,将对当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教育观,教学价值观,育人策略有一定的启示。其次,“思政元素”融入初中物理教学实际上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深层次教学目标体现,所以本文将有助于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深层次教育目标,有利于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展开。
徐秋实[8](2020)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物理“电学部分”教材比较研究 ——以新旧人教版为例》文中提出围绕着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2017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应运而生。依托“课程标准”开发而来的新版物理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兼顾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了认识新教材、学习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本文采取文献法、比较法、以及归纳法。通过比较人教版新旧版本教材在“电学部分”的编排结构与内容选择的异同,分析并归纳新版如何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新版教材的编写特点以及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如何利用好新版教材。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方法、内容和创新之处。第二章是关于2017版与2003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对比。通过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评价体系、教材编写建议等多方面的深入对比,把控新旧人教版教材的对比方向和整体差异。第三章是关于新旧版本教材在“电学部分”的编排形式对比。通过对教材的编排结构、栏目设置、插图类型等多方面的深入对比。归纳总结新版教材的编写特点;相比较老版,新版教材在落实“核心素养”观念的发展。第四章是关于新旧版本教材在“电学部分”的内容组织对比。通过对教材知识点的选择、探究过程、教材实验设计、习题编写设计等多方面的深入对比。归纳总结新版教材的编写特点;相比较老版,新版教材在落实“核心素养”观念的发展。第五章是针对对比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并概括新版教材的编写特点,同时给出教材使用的建议并提供根据新版教材开发而来的教学设计。
教育部[9](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刘宝欣[10](2020)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在本论文中,我们针对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这一问题,探讨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调查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较弱、德育教育知识储备不足、德育教育缺乏量化标准、德育教育渗透评价方式不佳、德育教育渗透内容乏味、德育教育渗透形式单一等六个方面。我们也研究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对策,得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四大对策,它们分别是:提升初中物理教师的德育渗透基本素养;建立健全德育渗透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渗透氛围;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德育渗透。接着,按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我们设计了九个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教育微案例,每个微案例的教学时长为3-5分钟,可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它们分别是:“声的利用”德育微案例、“角色模拟”课外活动的德育微案例、“运动的描述”德育微案例、“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德育微案例、“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德育微案例、“运动的快慢”德育微案例、“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德育微案例、“光的直线传播”德育微案例、“密度与社会生活”德育微案例,在这些德育微案例中,我们注重构建德育环境,做到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热爱生命、热爱科学、爱护环境、自立自强、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勇敢正直、关爱他人、团结合作、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有社会责任感等美好品质。最后,我们采用了“等组前测一一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对本论文提出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对策”和设计的“德育教育微案例”进行了教育实验,实践结果表明:利用本论文提出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对策”和设计的“德育教育微案例”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业成绩、激发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美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一节的教学——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加强思想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一节的教学——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加强思想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课程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三、理论探讨 |
(一)跨学科学习过程中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二)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课程的设计原则 |
(三)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影响因素 |
(四)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可行性 |
四、中学生物理学习现状调查 |
(一)研究的总体设计 |
(二)问卷维度设计 |
(三)调查实施 |
五、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中学物理课程设计依据 |
(一)在教学中STEM课堂类型的操作步骤 |
(二)课程主题选择依据 |
(三)确定课程主题 |
六、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中学物理课程设计 |
(一)新授课《天平的构造及使用》课程内容设计 |
(二)初高中衔接课《弹珠的运行轨迹》课程内容设计 |
七、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课程实施 |
(一)《天平的构造及使用》课程的实施 |
(二)《弹珠的运行轨迹》课程的实施 |
八、结论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建议 |
(三)研究不足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中学生物理学习现状的调查 |
附录二 《天平的构造及使用》前测问卷 |
附录三 《弹珠的运行轨迹》前测问卷 |
附录四 《天平的构造及使用》访谈问卷 |
附录五 《弹珠的运行轨迹》后测问卷 |
致谢 |
(2)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实施课程思政有助于深化物理课程改革 |
1.1.2 实施课程思政有利于提升物理教师思政工作水平 |
1.1.3 实施课程思政有效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综述 |
1.4.1 关于课程思政内涵的研究 |
1.4.2 关于课程思政价值的研究 |
1.4.3 关于课程思政必要性的研究 |
1.4.4 关于课程思政原则的研究 |
1.4.5 关于课程思政路径的研究 |
1.4.6 研究述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课程思政 |
2.2 理论基础 |
2.2.1 杜威的道德教育论 |
2.2.2 社会学习理论 |
2.2.3 建构主义理论 |
第三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理性审视 |
3.1 课程思政的内涵 |
3.1.1 课程思政的概念界定 |
3.1.2 课程思政的基本特征 |
3.2 高中物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析 |
3.2.1 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看物理课程的思政元素 |
3.2.2 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看物理课程的思政元素 |
3.2.3 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看物理课程的思政元素 |
3.2.4 高中物理课程思政元素结构图谱 |
3.3 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
3.3.1 课程思政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
3.3.2 课程思政在物理概念教学和物理规律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
3.3.3 课程思政在物理问题解决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
3.4 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影响因素 |
3.4.1 实施对象的感知价值 |
3.4.2 课程内容的呈现质量 |
3.4.3 授课方式的推陈出新 |
3.4.4 社会环境的榜样影响 |
3.4.5 实施主体的传道素养 |
第四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 |
4.1 高中物理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的原则 |
4.1.1 内容开发特色性原则 |
4.1.2 元素融入有机性原则 |
4.1.3 教学过程以人为本原则 |
4.2 路径一“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的路径设置 |
4.2.1 “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路径的理论支撑 |
4.2.2 “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路径的基本设置 |
4.2.3 典型案例设计:以“运动的描述”一章为例 |
4.3 路径二“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的路径设置 |
4.3.1 “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路径的理论支撑 |
4.3.2 “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路径的基本设置 |
4.3.3 典型习题设计:以“相互作用”为例 |
4.4 路径三“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的路径设置 |
4.4.1 “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路径的理论支撑 |
4.4.2 “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路径的基本设置 |
4.4.3 典型案例设计:《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
第五章 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路径实践研究 |
5.1 实验研究设计 |
5.1.1 路径选取及应用说明 |
5.1.2 研究目的 |
5.1.3 研究假设 |
5.1.4 研究变量 |
5.1.5 研究对象及内容 |
5.1.6 实验测量工具 |
5.2 问卷的编制 |
5.2.1 问卷编制的依据 |
5.2.2 《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思政素质问卷》的编制 |
5.2.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5.3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5.3.1 实验过程 |
5.3.2 实验结果分析 |
5.3.3 实验结论与反思 |
5.4 教学建议 |
5.4.1 增强思政情景创设环节的描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
5.4.2 鼓励展示思维环节的主动表达,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 |
5.4.3 加深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本质联系,发挥升华环节的思政效用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思政素质问卷 |
附录二 后测习题作业 |
作者简介 |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3)生活化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实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现状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思路 |
1.4 研究的意义 |
1.5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依据 |
2.1 相关概念 |
2.1.1 教具 |
2.1.2 生活化教具 |
2.2 生活化教具制作和运用原则 |
2.2.1 科学性原则 |
2.2.2 教育性原则 |
2.2.3 启发性原则 |
2.2.4 经济性原则 |
2.2.5 实用性原则 |
2.2.6 安全性原则 |
2.3 理论基础 |
2.3.1 认知学习理论 |
2.3.2 杜威的教育思想 |
2.3.3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
第3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具运用现状调查和分析 |
3.1 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析 |
3.1.1 调查问卷的编制 |
3.1.2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
3.1.3 问卷调查的实施 |
3.1.4 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 教师与学生访谈 |
3.2.1 访谈提纲的编制 |
3.2.2 访谈内容的整理与分析 |
3.3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具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新课程理念尚未完全落实 |
3.3.2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缺乏合理的培训体系和评价机制 |
3.3.3 教师的思想认识和实践能力亟待提高 |
第4章 生活化教具的特征和功能 |
4.1 生活化教具的特征 |
4.1.1 生活化教具具有直观性 |
4.1.2 生活化教具具有趣味性 |
4.1.3 生活化教具具有廉价性 |
4.1.4 生活化教具具有针对性 |
4.1.5 生活化教具具有灵活性 |
4.2 生活化教具的功能 |
4.2.1 生活化教具可以适当弥补当前学校教具的不足 |
4.2.2 生活化教具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 |
4.2.3 生活化教具可以转变学习方式,促进知识建构 |
4.2.4 生活化教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
4.2.5 生活化教具可以深化教师职业情感,提升教师职业技能 |
第5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具运用的实例研究 |
5.1 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具运用的实例 |
5.1.1 生活化教具运用于初中物理新课引入的实例 |
5.1.2 生活化教具运用于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实例 |
5.1.3 生活化教具运用于初中物理规律教学的实例 |
5.1.4 生活化教具运用于初中物理课外实验的实例 |
5.2 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具运用的效果分析 |
5.2.1 访谈提纲的编制 |
5.2.2 访谈内容的整理与分析 |
第6章 结束语 |
6.1 研究的收获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生活化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问卷(教师用) |
附录二: 生活化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问卷(学生用) |
附录三: 生活化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访谈提纲(教师用) |
附录四: 生活化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访谈提纲(学生用) |
附录五: 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具运用效果的访谈提纲(学生用)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基于HPS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理论意义 |
1.1.3 实践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HPS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HPS相关概念 |
2.1.1 科学史 |
2.1.2 科学哲学 |
2.1.3 科学社会学 |
2.1.4 科学本质 |
2.1.5 HPS教学模式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 |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3 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
3 高中物理教材HPS教育内容分析 |
3.1 高中物理教材HPS教育内容的分类分析 |
3.2 高中物理教材HPS教育内容的分布分析 |
4 高中物理教学中HPS教育的现状调查 |
4.1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
4.1.1 调查目的 |
4.1.2 调查对象 |
4.1.3 问卷设计 |
4.2 问卷调查实施情况 |
4.3 调查结果分析与总结 |
4.3.1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4.3.2 教师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4.3.3 问卷调查结果总结 |
5 HPS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案例设计与分析 |
5.1 教学案例设计(一)——《电学中的能量转化─焦耳定律》 |
5.2 教学案例设计(二)——《宇宙航行》 |
6 结论与反思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人教版(2019 版)高中物理教材中HPS内容及分类 |
附录2 学生问卷 |
附录3 教师问卷 |
致谢 |
(5)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一)科学教育对于深度理解的需要 |
(二)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诉求 |
(三)高中生物学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 |
(四)传统概念教学转型的现实指向 |
(五)个人对于生命观念的研究旨趣 |
二、 研究问题 |
(一)研究的基本问题 |
(二)研究的具体问题 |
三、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 概念界定 |
(一)核心概念 |
(二)相关概念 |
(三)小结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 有关学科观念的研究 |
(一)学科观念基本内涵的研究 |
(二)学科观念构建的教学的研究 |
二、 有关生命观念的研究 |
(一)生命观念内涵的研究 |
(二)生命观念教学的研究 |
(三)生命观念评价的研究 |
三、 有关概念教学的研究 |
(一)关于前概念的研究 |
(二)国外概念转变理论的研究 |
(三)国外概念转变教学的相关研究 |
(四)国内概念教学的相关研究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对象的选取 |
(一)S学校的基本情况介绍 |
(二)选取S学校的原因分析 |
三、 研究取向 |
(一)质的研究 |
(二)个案研究 |
四、 具体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访谈法 |
(三)观察法 |
(四)文本分析法 |
(五)行动研究法 |
五、 研究过程与资料分析 |
(一)身处研究现场——研究者的双重身份 |
(二)资料搜集与整理 |
六、 研究的效度与伦理 |
(一)研究的效度 |
(二)研究的伦理 |
第三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问题诊断 |
一、 理解上的偏颇:对内涵认识模糊 |
(一)对生命观念定义的理解偏于一隅 |
(二)对生命观念的具体内容认识不清 |
二、 实践上的退缩:滞于传统概念教学 |
(一)单向度传授概念,缺少学生自我构建观念的过程 |
(二)面面俱到理概念,缺乏对概念关系的抽象概括 |
(三)重重测试考概念,探查生命观念的过程仍不足 |
三、 理解与实践困境之因 |
(一)自身之维:思维与行为的怯于尝试 |
(二)环境之维:学校与社会的压力制约 |
第四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路径 |
一、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一)概念转变理论 |
(二)知识结构理论 |
(三)逆向教学设计理论 |
二、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价值意蕴 |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事物的深度理解 |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 |
(三)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科学的世界观 |
(四)有利于教师精简教学内容 |
(五)有利于教师重构教学方式 |
三、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目标定位 |
(一)高中生物学中生命观念的内涵 |
(二)确定高中生物学中的观念目标 |
(三)对观念素养层级水平的分析 |
(四)基于“理解”指向表达与应用 |
(五)生命观念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 |
四、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内容分析 |
(一)高中生物学科内容特点分析 |
(二)系统分析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生命观念 |
(三)解析高中生物学教学内容中的生命观念 |
五、 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分析 |
(一)对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的整体性分析 |
(二)本研究构建的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模型 |
六、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 |
(一)单元教学是实现生命观念整体素养的优选路径 |
(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的系统分析 |
(三)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的阶段阐释 |
第五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一轮行动研究:尝试与探索 |
一、 对教与学的分析 |
(一)教学分析 |
(二)学情分析 |
二、 第一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
三、 制定行动计划 |
(一)确定行动目标 |
(二)确定研究对象 |
(三)制定行动计划 |
四、 行动实施 |
(一)系统提取 |
(二)揭示前概念 |
(三)激发元认知 |
(四)抽象概括 |
五、 效果检测 |
(一)通过集体审议确定观念性试题 |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结果的分析 |
六、 总结反思 |
(一)研究成效 |
(二)反思不足 |
第六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二轮行动研究:调整与改进 |
一、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
二、 制定行动计划 |
(一)确定行动目标 |
(二)制定行动计划 |
三、 行动实施 |
(一)任务型预习的教学实施 |
(二)活动化教学策略的实施 |
(三)加强表达指导的教学实施 |
(四)精简教学内容的教学实施 |
四、 效果检测 |
(一)通过集体审议确定观念性试题 |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结果的分析 |
五、 总结反思 |
(一)研究成效 |
(二)反思不足 |
第七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三轮行动研究:提升与应用 |
一、 第三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
二、 制定行动计划 |
(一)确定行动目标 |
(二)制定行动计划 |
三、 行动实施 |
(一)设计任务型学习活动 |
(二)针对任务型学习活设计表现性评价 |
(三)角色扮演学习活动的实施 |
(四)方案设计学习活动的实施 |
四、 效果检测 |
(一)对任务型学习活动的效果分析 |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的效果分析 |
五、 基于整体行动研究的总结反思 |
(一)研究成效 |
(二)研究反思 |
第八章 结论与反思 |
一、 研究结论 |
(一)生命观念是集知识、思想与意识为一体的结构化认识体系 |
(二)生命观念是以生物学事实和概念为基础经由图式而构建形成 |
(三)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生命观念需激发学生的主动认知 |
(四)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最终表现为基于概念性理解的表达与应用 |
(五)在概念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重构 |
二、 研究建议 |
(一)《课标》应进一步明确生命观念的基本内涵及具体内容 |
(二)生物学科的师范教育应关注对师范生的生命观念的培养 |
(三)学校应为教师开展生命观念素养的评价提供一定的空间 |
(四)高中生物学教师应在概念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生命观念 |
三、 研究不足 |
(一)缺乏对更大范围内的高中生物学教师的调查 |
(二)教学行动研究的范畴需进一步扩大 |
(三)在考查学生生命观念形成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
四、 研究展望 |
(一)促使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与深度学习的有机融合 |
(二)持续推进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6)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章 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理论基础 |
2.1 课程资源的内涵 |
2.2 物理课程资源的内涵 |
2.3 物理课程教学资源开发的主体 |
2.4 新课改对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要求 |
2.5 物理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
第3章 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
3.1 调查问卷设计 |
3.2 问卷的信度 |
3.3 调查对象和方法 |
3.4 调查评述 |
3.5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6 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策略和途径 |
4.1 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策略 |
4.2 开发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资源的主要途径 |
第5章 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案例研究 |
5.1 具体实践案例分析 |
5.2 教学设计实例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1.研究的缘起 |
2.研究的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含义、依据及其必要性 |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含义 |
1.德育与思政教育 |
2.融入概念辨析 |
3.初中物理教学与思政元素 |
4.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 |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依据 |
1.政策依据 |
2.学习理论依据 |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
1.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 |
2.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
3.推动物理课堂的高效变革 |
4.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 |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学科优势及其特点 |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优势 |
1.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
2.初中物理教学中丰富的“思政元素”资源 |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特点 |
1.人文特点 |
2.科学特点 |
3.思辨特点 |
4.创新特点 |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 |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的策略探索 |
1.做好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顶层设计 |
2.运用好物理课堂教学的固有环节 |
3.适时的开展初中物理的延伸探究 |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路径探索 |
1.创设物理情境,体现人文情怀 |
2.融合物理观念,感受哲学思想 |
3.再现物理过程,体验科方法和态度 |
4.拓展物理运用,塑造人生立场 |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实验探索 |
1.实验设计 |
2.实验过程 |
3.分析总结 |
4.结论与讨论 |
四、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问题,原因与改进策略 |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存在的问题 |
1.思政元素与初中物理教学融合问题 |
2.课堂教学与课堂育人问题 |
3.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问题 |
4.教学中教师理念与技巧问题 |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元素探索遇到的问题原因 |
1.初中物理教学中重智轻德的实践惯性 |
2.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意识薄弱 |
3.初中物理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入比较单一 |
4.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缺乏有效指导 |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改进策略 |
1.深化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性认识 |
2.提高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水平 |
3.关注学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收获 |
4.提高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主动性与能力 |
五、反思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物理“电学部分”教材比较研究 ——以新旧人教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科学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教材变迁 |
1.3.2 国外比较研究 |
1.3.3 国内教材变迁 |
1.3.4 国内比较研究 |
1.3.5 已有研究的不足 |
1.4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创新之处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4.3 创新之处 |
2 2017 版与2003 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比研究 |
2.1 课程性质与理念的对比 |
2.2 课程目标的对比 |
2.3 课程结构的对比 |
2.4 电学部分二级主题的对比 |
2.5 学习评价体系的对比 |
2.6 教材编写建议的对比 |
3 教材编排形式的对比研究 |
3.1 教材结构编排的对比 |
3.2 栏目设置的对比 |
3.3 插图类型的对比 |
4 教材内容组织方式的对比研究 |
4.1 知识点选择的对比 |
4.2 探究过程的对比 |
4.2.1 探究设计对比 |
4.2.2 问题导入的研究 |
4.3 教材实验设计的对比 |
4.3.1 实验呈现形式的对比 |
4.3.2 实验课的设计对比 |
4.4 课后练习设计的思考与对比 |
4.4.1 新旧版本习题的区别 |
4.4.2 基于核心素养的新版习题设计 |
5 总结与使用建议 |
5.1 新旧版本教材的对比 |
5.1.1 新旧版本课标的对比结果 |
5.1.2 新旧版本教材的对比结果 |
5.2 教材的编写特点 |
5.2.1 突出核心素养的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
5.2.2 优化教科书结构,兼顾差异 |
5.2.3 联系实际,突出STSE思想 |
5.2.4 关注社会发展、关注我国科技发展 |
5.2.5 升核心素养,全面设计练习题 |
5.3 新版教材使用与教学设计 |
5.3.1 新版教材使用建议 |
5.3.2 基于新教材开发教学设计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10)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 初中德育的基本内容 |
1.4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 国内文献综述 |
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3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理论依据 |
3.1 皮亚杰的思想品德发展理论 |
3.2 科尔伯格的思想品德发展理论 |
3.3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3.4 关于德育教育的有关教育文件、重要讲话 |
第4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基本原则 |
4.1 顺其性情、寓教于乐 |
4.2 量其特点、因材施教 |
4.3 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
4.4 知行并进、培养习惯 |
4.5 正身端品、专一尽心 |
4.6 宽严相济、诱禁结合 |
第5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 |
5.1 与教师有关的问题 |
5.2 与德育环境有关的问题 |
5.3 与德育内容和方式有关的问题 |
第6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对策 |
6.1 提升初中物理教师德育渗透素养 |
6.2 建立健全德育教育渗透评价体制 |
6.3 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渗透氛围 |
6.4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德育渗透 |
第7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学微案例 |
7.1 在“声的利用”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
7.2 在物理课外活动中的角色模拟渗透德育 |
7.3 在《运动的描述》的教学中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
7.4 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中设计如下环节 |
7.5 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
7.6 在《运动的快慢》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
7.7 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
7.8 在《光的直线传播》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
7.9 在《密度与社会生活》一节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
第8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育实践 |
8.1 教育实验 |
8.2 结果与分析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结论 |
9.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一节的教学——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加强思想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课程设计与实施[D]. 唐晓庆. 东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路径研究[D]. 李培宇. 伊犁师范大学, 2021(12)
- [3]生活化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实例研究[D]. 张妍. 扬州大学, 2021(09)
- [4]基于HPS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研究[D]. 谢秋月.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D]. 冯春艳.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6]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 余璇. 西南大学, 2020(05)
- [7]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研究[D]. 段仕平. 西南大学, 2020(05)
- [8]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物理“电学部分”教材比较研究 ——以新旧人教版为例[D]. 徐秋实. 江西师范大学, 2020(01)
- [9]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10]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D]. 刘宝欣.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