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昌吉州和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毛德敏[1](2017)在《目标价格试点背景下新疆棉花种植业信贷支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4年新疆实施棉花目标价格试点后,棉农资金回流期限加长,植棉风险增大,面对棉花价格下降和棉花种植成本上升,棉农意识到只有改变棉花种植生产方式才能提高植棉收益。然而生产方式的改变离不开信贷资金的支持,因此,棉花目标价格试点后金融机构如何满足棉农不断上升的植棉资金需求?金融机构能为棉花种植提供哪些支持?金融机构如何适应棉花种植业对资金需求的变化,并对其服务模式和支棉政策做出调整?这是目前新疆棉花种植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本研究以棉花种植主体和涉农金融机构为研究对象,以推动信贷支持棉花种植业为目的,以完善金融服务模式为重点,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探索棉花目标价格试点背景下信贷支持新疆棉花种植业发展路径与对策,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提高植棉收益的根本途径是通过规模化种植降低棉花生产成本。因此,改变棉花种植模式走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的生产之路是大势所趋。这需要信贷资金从棉花良种培育、节水灌溉、信息化田间管理、机械化采收、残膜处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支持。第二,对新疆棉花种植业与信贷支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信贷支持有利于新疆棉花种植业的发展,应该加大信贷支持棉花种植业的力度。第三,棉农信贷需求呈现借贷意愿强、借贷金额大额化、借贷需求多样化等特征。面对棉花价格下降和种植成本增加,传统信贷产品已不能满足棉农的信贷需求,需要金融机构及时创新信贷产品与服务。而棉农所在地区的金融环境特征对棉农借贷意愿影响最大,因此,金融机构有必要尽快改善农村金融环境。第四,信贷供给总量下降、信贷风险上升、信贷产品创新不足、农村资金外流严重是信贷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棉花目标价格试点后,涉农金融机构没有及时调整其对棉花种植业的信贷供给产品与服务,造成了棉花种植业信贷需求与信贷供给的错位。因此,为支持新疆棉花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涉农金融机构有必要对其金融服务模式进行调整,实现精准支持棉花种植业。第五,认为棉花种植模式的改变、高产棉田示范区建设、绿色农业生产的实现等离不开信贷支持。因此,从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三个层面提出适应于棉花目标价格试点的信贷服务模式。认为不同类型金融机构支持棉花种植业的服务模式应有所差异。第六,认为准确定位目标市场和服务对象、积极创新新产品,提供多方位服务、建立农业贷款担保基金和风险预警机制、合理制定信贷政策和加快农村金融立法建设是当前较为有效的政策。本研究深度分析了目标价格试点后棉农信贷变化和信贷供给变化,揭示了棉花种植业信贷需求和信贷供给错位的原因。从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角度,创造性地构建立体的信贷服务模式及其适用对象。提出了棉花信贷产品的创新方向,构造了农业贷款风险预警机制,为信贷支持棉花种植业提供改革路径。
李芳,高志刚[2](2017)在《基于熵值法的新疆昌吉州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昌吉州作为天山北坡经济带核心区域以及新疆率先发展的重点地区,其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对于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4年的数据,运用熵值法对昌吉州及新疆其他地州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昌吉州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位列全疆第4名,经济、绿色、人文发展指数分别位列第3名、第7名、第8名;昌吉州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能源消费结构单一、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业比重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矛盾突出,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基于此,在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公众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做好园区定位等六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昌吉州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决策参考。
金正文[3](2016)在《新疆昌吉州木垒县博斯坦村贫困原因及增收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十分显着的成绩,表现出了一些新的政策取向,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目前,我国的农村贫困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特别西部少数民族边疆地区,贫困问题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和经济的发展,甚至影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农村扶贫政策及其实施效果已经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为了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昌吉州对重点贫困村扶贫开发现行的举措中存在的问题,从农村财政扶持政策、人力资本政策、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及扶贫参与主体等角度诠释了当前农村扶贫开发举措实施低效性的原因,重点研究分析了政府和市场的各种举措对昌吉州贫困村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同时也分析了其他一些客观因素对农牧民增收的作用,进而提出了当前农村扶贫政策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庞慧琴[4](2016)在《新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绩效评价》文中提出2012年我国开始对农产品初加工设施进行补贴,在政策的引导下,农产品初加工水平得到了加速发展。新疆是获得奖补资金较多的省份,对新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不仅可以为其他相似区域开展项目绩效评价提供借鉴,同时也丰富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本文以新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为研究对象,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项目实施背景、实施概况及实施成效,研究了项目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建立了一套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管理绩效、产出绩效、效果绩效三个方面选取了18个指标,并确定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最后,以昌吉州吉木萨尔县果蔬贮藏保鲜库补助项目为例进行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说明。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1)财政补贴具有明显的引导作用。随着近几年来中央专项资金持续投入,地方和农民自筹资金保持着较高增长率。财政补贴以有限的资金引导更多主体、更多资金涌入到项目中来。(2)通过反复的比较和筛选最终确定了项目绩效评价体系,该指标体系可以用于不同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在方法的选择上,不同评价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通过比较选择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模糊综合法进行项目综合评价。(3)以吉木萨尔县果蔬贮藏保鲜库补助项目为例进行绩效评价,得出管理绩效、产出绩效和效果绩效的最大隶属度为0.8944、0.5336、0.8289,评价结果为优秀、优秀、良好,项目完成效果良好,较为准确地反映了项目实施带来的影响,验证了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适用性。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果以及对该项目在全疆范围实施情况的了解,针对新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实施提出以下建议:拓宽设施建设融资渠道;加强初加工设施使用技术培训;加强项目监管,确保项目质量;加强宣传,提高项目主体思想认识;坚持公示和信息录入制度。
阿地拉·阿卜杜外力[5](2016)在《昌吉州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畜牧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动物食品的重要性决定了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物质生活水平的加速提高,促使人们对肉、乳、蛋等高营养畜产品的消费需求也突飞猛进。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业及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小范围分散经营的小农户和大市场互相连接组织起来的经营方式开始形成并逐步发展壮大,促使畜牧业产业化的步伐随之加快。而如今,畜牧业产业化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已成为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农牧民增收的重要前提。昌吉回族自治州(本文简称昌吉州)作为新疆农区畜牧业发展基地之一,其悠久的畜牧业发展历史和自然资源为畜牧业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再加上昌吉州紧挨着首府乌鲁木齐,有很好的交通运输条件。所具有的自然资源、区位等方面的优势使畜牧业成为了昌吉州的优势产业。利用现有优势,实现产业化、集约化、市场化是加速昌吉州畜牧业商品化进程的捷径,更是满足不断增长的畜产品的消费需求、实现农牧民增收以及整个社会经济长足发展的有效路径。本文主要以产业关联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分工合作理论以及投资风险理论为理论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查阅、田野调查、入户访谈以及数据整理等方法,结合昌吉州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龙头企业未能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功能偏弱;饲草产业规模小,饲草加工企业缺乏竞争力,饲草供应能力有限,种植户组织化程度低,饲草产量无法满足需求;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政府扶持力度有待提高,致使畜牧业科技含量低,制约着畜牧业产业化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农区畜牧业的产业化为重点,提出了以下建议: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使其发挥在畜牧业产业链中的带动作用;加强建设畜牧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推进人才培训工作;扩建饲草料生产基地,加强饲草料加工企业的饲草供应能力,注重种植户的分工合作,专业化生产,提高秸秆利用率;不断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的扶持力度,引进饲草料青贮、科学饲养、良种家畜繁育、疫病防治等方面的先进技术,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
牛文俊[6](2016)在《昌吉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评价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的实行,使我国城乡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都得到了极大水平的提高,但由于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两种属性的特有制度,导致本身带有制度性和二元性质的城乡发展问题和城乡矛盾越发突出,突出表现在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劳动力逐步流失,农村社会发展日渐凋敝等问题。而城乡一体化提出的最终目标就是在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和保持农村传统及特色的前提下,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与乡的协调发展。本文研究区选择新疆昌吉州这样一个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其目前的发展特征,研究其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并且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不仅对当前昌吉州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而且也能够对疆内和西北其他地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起到指导作用。本文以昌吉州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城乡一体化研究进展以及城乡一体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昌吉州目前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做了实证分析,明确了其发展的优势与弊端;其次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定量评价昌吉州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最后针对现状分析和评价结果分析提出了促进昌吉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措施。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昌吉州城乡一体化水平从2008—2014年,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尤其是近几年发展态势良好;(2)经济发展水平的快慢对昌吉州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城乡空间设施水平的影响较明显,而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对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只起到了辅助作用;(3)昌吉州整体城乡一体化水平并不高,目前正处于城乡初步一体化阶段,并且逐步在向城乡中度一体化阶段迈进;(4)昌吉州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越来越大;(5)针对昌吉州城乡一体化未来发展方向,从制度政策、产业结构、发展县域经济、完善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措施。
邱子洋[7](2014)在《基于新疆昌吉地区特色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集仓储、运输、装卸、加工、配送及信息等服务于一体的物流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已由过去的末端行业上升为引导产业发展的先导行业,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环境、推动社会信息化、改变经济的运行模式和提高国民人均GDP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物流业是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在国际上,一般认为物流业是否发达,其发展水平是否在上升,都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当今这个时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发达国家,早已经被认可,认为它是在以最低的物资消耗获得最大的效益、提升社会总体生产率之后“第三利润源泉”。我们新疆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新疆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今物流业的发展在新疆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在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稳重求进的历史时期,物流业就成为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础环节和重要产业。然而,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新疆综合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大部分省份,物流业发展也相对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或是国内物流比较领先的中心城市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不过它的发展潜力和未来可预见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加大对于新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投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优化产业模式,以更优的方式重组资源,为企业营造优质的发展氛围,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生产效益,提高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力,以一种注重长远经济发展的理念为指导,所以发展新疆现代物流业意义重大。新疆昌吉地区紧靠乌鲁木齐市,其经济主要以农业发展为主,州内各个县市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经济,而这些产业的发展都需要以物流的发展为依托。本文从新疆昌吉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背景出发,通过对新疆物流产业现状的研究,明确了新疆区域物流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分析了新疆区域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其优势,找出新疆昌吉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相关问题,最后提出促进新疆昌吉农产品物流进一步发展的一些建议。
任严岩[8](2014)在《产业援疆对新疆产业结构的影响》文中认为产业援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模式,是在中国政治进程中孕育出来的作为生产力空间转移方式之一、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动力。产业援疆对增强区域的协调发展,促进边疆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稳定发展发展以及区域间的经济交流具有积极的作用。自2010年产业援疆以来,无论是政治上、社会上还是经济上都产生了良好的效益。新疆丰富的资源已被确定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点,发展潜力巨大,在承接产业援助方面具有潜在的自身优势。援疆省市看重新疆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及“亚欧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纷纷向新疆提供产业援助,转移相关产业。同时,新疆也积极转化发展战略,以资源优势为核心,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援助,促进新疆区域经济的发展,积极推进新疆新型工业化的进程。本文在分析新一轮产业援疆的基础上,评价了新疆产业结构的现状,从三大产业及三产内部产业结构出发,分析新疆产业结构的状况。对19省市新一轮援疆从人才援疆、技术援疆、项目援疆、资金援疆的角度对新一轮援疆工作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做了归纳总结。产业援疆方面的进展主要表现在援疆项目的数量以及项目资金的数量上。本文通过对援疆工作的搜集整理以及对昌吉州产业援疆的实地调查,对各省市产业援疆的项目进行了归纳总结,尤其对昌吉州自产业援疆以来三大产业及内部结构的变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找出产业援助昌吉州三年以来,昌吉州产业结构的变动以及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测算了产业援助昌吉州对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的贡献度。最后,以昌吉州为引导,分析了产业援助新疆存在的问题,并从援助方和受援方两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结论主要包括:(1)19省市产业援疆的主要因素除了国家政策性的引导之外,还包括资源要素短缺及价格上升、生产条件变化下的企业成本上升、人力资源短缺、市场扩张与参与国际分工的需要。(2)在承接19省市产业援疆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上,应改善投资环境,增强产业承接能力。(3)新疆在承接产业援助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是建设现代制造业和加快发展加工业、促进发展服务业的方向发展。
古力沙哈提·希尔扎提[9](2014)在《昌吉州县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西部大开发以来,随着昌吉州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实力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了明显增加,虽然经济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各种原因,各县市之间的经济差异开始凸显并趋于拉大,这将会是昌吉州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经济质量进一步提高的障碍和制约因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科学的认识和对待昌吉州县域经济差异问题,寻求有效措施促进县域合作与协调发展,对于促昌吉州经济的整体发展,实现统筹全州协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人参考大量国内外研究成果,通过将昌吉州及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形象地描述当前昌吉州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对昌吉州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有初步的了解。主要运用单指标测度的统计方法,采用人均GDP指标,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上对昌吉州各县市的经济差异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描述昌吉州七个县市1998年-2012年经济差异时空动态变化情况。首先,以昌吉州各县市地区生产总值的人均值作为测度指标,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如变异系数,极值比、极差、标准差等,分析了昌吉州各县市之间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状况,即昌吉州各县市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基本呈扩大趋势,但扩大速度有所下降,绝对差异扩大速度比相对差异要快,因此能够合理把握好昌吉州各县市经济的适度差距。其次是,利用各县市的人均GDP与全州人均GDP的离差、相对发展率等,对昌吉州各县市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结合不同的县市类型,分别从历史发展基础、固定资产投资和政策安排等因素出发,分析昌吉州县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原因。论文根据对昌吉州各县市经济发展的聚类分析,把昌吉州各县市经济发展情况划分为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针对各县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昌吉州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薛海阳[10](2013)在《昌吉州牛羊屠宰及加工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食品加工业作为农产品面向市场的主要后续加工产业,在农产品加工业中占有较大比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我国工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迅猛发展,食品加工业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屠宰及肉类加工业是食品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牛羊肉屠宰加工是整个牛羊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当前,新疆的加工业正处在工业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时期,牛羊屠宰及加工业与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产业紧密相连,促进牛羊肉加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对于推进牛羊肉产业化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化加工业、完善现代食品工业体系,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以及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等都具有主要的意义。在昌吉州食品加工业的七大类中,其中屠宰及肉类加工出现了供需矛盾、成本高以及企业难以发展等问题。在这样一个宏观背景下,研究昌吉州牛羊肉屠宰及加工对于昌吉州食品加工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本文在了解国内外食品加工业发展,以及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的现状的基础上,从产业的视角以新疆昌吉州典型的牛羊屠宰加工企业为例,找寻昌吉州牛羊屠宰加工业发展的对策。应用比较分析、深层次访谈法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目前昌吉州牛羊屠宰及加工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目前昌吉州牛羊屠宰及加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适应肉制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为政府加强肉类加工业的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主要结论:①通过了解目前昌吉州肉制品的供给、需求和消费现状,以及屠宰场和屠宰加工企业的情况,发现其供需不平衡、消费旺盛;运用对比分析对牛羊屠宰加工的形式和不同的屠宰加工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企业附设的屠宰场环境等各方面都好于其他两种形式。②通过了解目前昌吉州牛羊屠宰加工企业的分布情况,将昌吉州的典型牛羊屠宰加工企业进行对比分析。牛羊屠宰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产业化上水平低,屠宰加工不规范;屠宰加工成本高;产业链较短;加工企业实力不强,龙头带动能力有限。③昌吉州的牛羊屠宰加工具有资源、环境、区位和产业基础好等优势,市场需求大等潜力。但也存在着技术和设备落后、经营规模小和缺乏品牌效应的制约因素。④针对以上分析,根据这些制约因素和问题,提出了促进昌吉州牛羊屠宰及肉类加工的措施和建议。
二、对昌吉州和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昌吉州和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目标价格试点背景下新疆棉花种植业信贷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2.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1.3 研究目标与思路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创新之处 |
1.5 相关说明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现代金融发展理论 |
2.1.1 金融深化理论 |
2.1.2 金融约束理论 |
2.2 农村金融理论 |
2.2.1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
2.2.2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
2.2.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3章 新疆棉花种植业与信贷支持关系分析 |
3.1 新疆棉花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
3.1.1 棉花种植面积 |
3.1.2 棉花产量 |
3.1.3 棉花种植主体 |
3.1.4 棉花种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
3.2 新疆棉花种植业面临的困境 |
3.2.1 成本困境 |
3.2.2 品质困境 |
3.2.3 资金困境 |
3.2.4 政策困境 |
3.2.5 信息困境 |
3.3 棉花种植与信贷支持关系分析 |
3.3.1 时间序列分析 |
3.3.2 面板数据分析 |
第4章 目标价格试点背景下棉农信贷需求及分析 |
4.1 临时收储政策与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分析 |
4.1.1 临时收储政策 |
4.1.2 目标价格补贴政策 |
4.1.3 临时收储政策与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比较分析 |
4.2 目标价格政策对棉花种植业信贷需求的影响 |
4.2.1 棉花种植成本变化对信贷需求的影响 |
4.2.2 棉花种植收益变化对信贷需求的影响 |
4.2.3 棉花种植风险变化对信贷需求的影响 |
4.3 棉农信贷需求及特征 |
4.3.1 棉农基本情况分析 |
4.3.2 棉农信贷需求的一般分析 |
4.3.3 棉农信贷需求基本特征 |
4.4 棉农信贷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4.4.1 模型构建及指标选取 |
4.4.2 理论假设 |
4.4.3 影响棉农借贷意愿的交叉列联表分析 |
4.4.4 实证分析 |
第5章 目标价格试点背景下棉花种植业信贷供给及分析 |
5.1 棉花种植业信贷供给主体分析 |
5.1.1 商业性金融机构 |
5.1.2 政策性金融机构 |
5.1.3 合作性金融机构 |
5.2 棉花种植业信贷供给产品分析 |
5.2.1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
5.2.2 农户保证贷款 |
5.2.3 农户抵押贷款 |
5.2.4 六个棉花主产区棉花贷款供给情况 |
5.3 棉花种植业金融服务分析 |
5.3.1 信贷服务 |
5.3.2 支付结算服务 |
5.3.3 其他服务 |
5.4 目标价格试点后棉花种植业信贷供给变化及分析 |
5.4.1 信贷供给总量的变化 |
5.4.2 信贷供给风险的变化 |
5.4.3 信贷供给产品的变化 |
5.4.4 信贷供给服务的变化 |
5.4.5 信贷供给政策的变化 |
5.5 棉花种植业信贷供给不足原因分析 |
5.5.1 信贷供给不足的直接原因 |
5.5.2 信贷供给不足的间接原因 |
5.5.3 信贷供给不足的根本原因 |
第6章 目标价格试点背景下的信贷服务模式探析 |
6.1 信贷支持棉花种植业的主要方向 |
6.1.1 优良棉花新品种选育需要信贷支持 |
6.1.2 棉花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信贷支持 |
6.1.3 棉花种植模式的改变需要信贷支持 |
6.1.4 高产棉田示范区建设需要信贷支持 |
6.1.5 绿色农业生产的实现需要信贷支持 |
6.2 信贷服务模式探析 |
6.2.1 商业性金融服务模式 |
6.2.2 政策性金融服务模式 |
6.2.3 合作性金融服务模式 |
第7章 信贷支持新疆棉花种植业发展路径与对策 |
7.1 国外信贷支持农业发展经验与启示 |
7.1.1 美国信贷支持农业发展的经验 |
7.1.2 印度信贷支持农业发展的经验 |
7.1.3 巴西信贷支持农业发展的经验 |
7.2 信贷支持棉花种植业发展路径与对策 |
7.2.1 明确市场定位,建立优势互补的农村信贷服务体系 |
7.2.2 积极创新新产品,提供多方位服务 |
7.2.3 建立农业贷款担保基金和农业贷款风险预警机制 |
7.2.4 合理制定信贷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 |
7.2.5 加快农村金融立法建设,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发展 |
第8章 主要研究结论及展望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金融(信贷)支持棉花种植业的调查问卷 |
附录2:玛纳斯、呼图壁调研纪实 |
附录3:阿克苏、巴州地区调研纪实 |
附录4:农户调研纪实 |
案例1:阿瓦提县丰收三场”鲁泰”模式 |
案例2:尉犁县众望棉花合作社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基于熵值法的新疆昌吉州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三、基于熵值法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
(一) 数据处理和指数计算过程 |
(二) 指数计算结果分析 |
四、新疆昌吉州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
(一) 产业结构失衡, 重化工业结构短期难改变 |
(二) 能源消费结构单一, 效率有待提高 |
(三) 生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增加明显 |
(四) 水资源利用水平仍需提高 |
(五) 园区定位不准确 |
(六) 技术智力资金支撑不足 |
五、对策建议 |
(一) 转方式, 调结构 |
(二)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
(三) 提高公众循环意识 |
(四)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
(五) 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 |
(六) 注重科技进步 |
(3)新疆昌吉州木垒县博斯坦村贫困原因及增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二章 研究基础 |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1 关于贫困的概念 |
2.1.2 关于农牧民增收的概念 |
2.1.3 马克思贫困理论的制度决定、技术基础和表现形态 |
2.2 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
2.2.1 国外的研究成果 |
2.2.2 国内的研究成果 |
2.3 研究的着眼点 |
第三章 新疆昌吉州木垒县博斯坦村贫困现状分析 |
3.1 农牧民收入水平低 |
3.2 农牧民就业人口比例少 |
3.3 农牧民土地资源占有量少 |
3.4 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下 |
3.5 医疗保障水平低下 |
3.6 特殊群体的贫困发生率高 |
第四章 新疆昌吉州木垒县博斯坦村致贫原因探究 |
4.1 水资源匮乏导致自然生态环境失衡 |
4.2 人口素质偏低导致劳动力就业率低下 |
4.3 农村医疗保障水平低下导致农牧民因病致贫 |
4.4 农村信贷机制不健全导致高利贷现象普遍 |
4.5 守旧的思想观念难以从根本上转化 |
第五章 新疆昌吉州木垒县博斯坦村已实施对策的成效分析 |
5.1 新疆昌吉州木垒县博斯坦村扶贫成效及经验 |
5.1.1 政府高度重视是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保证 |
5.1.2 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工作 |
5.1.3 坚持整村推进的方针不动摇 |
5.1.4 提升劳动者自身综合素质是增收的关键 |
5.2 新疆昌吉州木垒县博斯坦村扶贫举措及存在问题分析 |
5.2.1 政府的低水平干预导致扶贫举措的效率低下 |
5.2.2 信贷政策与扶贫计划缺乏协调性 |
5.2.3 农村教育卫生保障水平落后 |
5.2.4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 |
第六章 新时期木垒县博斯坦村农牧民脱贫及增收对策的建议 |
6.1 加大地方政府来扶贫资金的监督力度 |
6.2 改善贫困村镇的金融扶持政策 |
6.3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机制 |
6.4 进一步优化贫困村镇的农业产业结构 |
6.5 加强贫困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
6.6 加强技能培训和用人单位的监管力度 |
第七章 结语 |
7.1 研究成果和结论 |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新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绩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财政支农项目指标体系设置 |
1.2.2 财政支农项目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
1.2.3 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方法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目标及框架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框架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绩效及绩效评价 |
2.1.2 项目绩效评价 |
2.1.3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绩效评价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物品理论 |
2.2.2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2.2.3 福利经济学资源配置理论 |
2.2.4 绩效评价系统理论 |
第3章 新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概况 |
3.1 新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概述 |
3.1.1 补贴资金的投入情况 |
3.1.2 补贴设施种类状况 |
3.1.3 补贴程序 |
3.2 新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建设成效 |
3.2.1 农产品产后损失率下降 |
3.2.2 农民收益大幅提升 |
3.2.3 农民参与建设积极性明显提高 |
3.2.4 带动劳动力转移和农牧民就业 |
第4章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
4.1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绩效评价特点 |
4.1.1 评价内容广泛 |
4.1.2 指标与数据多且难以量化 |
4.2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绩效评价方法确定 |
4.2.1 层次分析法 |
4.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4.3 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工作流程 |
4.3.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4.3.2 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流程 |
4.4 项目绩效评价内容的确定 |
4.4.1 项目绩效评价概念模型 |
4.4.2 项目绩效评价内容确定 |
4.5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绩效评价指标选取 |
4.5.1 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
4.5.2 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4.5.3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绩效评价指标选择 |
4.6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4.6.1 指标权重的确定原则 |
4.6.2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4.6.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6.4 一致性检验 |
4.6.5 组合权重计算 |
4.6.6 组合一致性检验 |
4.7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绩效评分等级和标准确定 |
4.7.1 评分等级 |
4.7.2 评分标准 |
第5章 吉木萨尔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的实证分析 |
5.1 项目基本概况 |
5.2 项目实施概况 |
5.3 项目模糊综合绩效评价 |
5.3.1 数据来源 |
5.3.2 项目评分结果 |
5.3.3 二级指标的模糊评价 |
5.3.4 一级指标的模糊评价 |
5.3.5 项目绩效模糊综合评价 |
5.3.6 项目结果评价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6.2 建议与对策 |
6.2.1 拓宽设施建设融资渠道 |
6.2.2 加强初加工设施使用技术培训 |
6.2.3 加强项目监管,确保项目质量 |
6.2.4 加强宣传,提高项目主体思想认识 |
6.2.5 坚持公示和信息录入制度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昌吉州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1.4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基本思路 |
1.5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点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点 |
2 畜牧业产业化概述与理论依据 |
2.1 畜牧业产业化概述 |
2.1.1 产业化 |
2.1.2 畜牧业产业化 |
2.1.3 畜牧业产业化服务体系 |
2.1.4 合作社 |
2.2 研究的理论依据 |
2.2.1 产业关联理论 |
2.2.2 产业结构理论 |
2.2.3 分工合作理论 |
2.2.4 投资风险理论 |
3 昌吉州畜牧业产业化现状及优势 |
3.1 昌吉州畜牧业发展概况 |
3.1.1 草原畜牧业 |
3.1.2 农区畜牧业 |
3.1.3 畜产品加工业 |
3.2 昌吉州畜牧业产业化现状及优势 |
3.2.1 昌吉州畜牧业产业化现状 |
3.2.2 昌吉州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优势 |
4 昌吉州畜牧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
4.1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有待加强 |
4.2 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功能偏弱 |
4.3 饲草产业发展水平低 |
4.4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
4.5 资金投入不足,畜牧业科技含量低 |
5 昌吉州畜牧业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
5.1 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 |
5.2 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 |
5.3 建设饲草料生产基地,培育饲草加工企业,推进饲草产业发展 |
5.4 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
5.5 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6)昌吉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2 城乡一体化研究进程及相关理论 |
2.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1 国外研究进展 |
2.1.2 国内研究进展 |
2.2 城乡一体化相关理论 |
2.2.1“田园城市”理论 |
2.2.2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2.2.3 增长极理论 |
2.2.4 中心——外围理论 |
2.2.5 有机疏散理论 |
2.2.6 极化——涓滴效应 |
3 昌吉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 |
3.1 研究区概况 |
3.2 昌吉州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势 |
3.2.1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
3.2.2 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巨大 |
3.2.3 城乡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
3.3 昌吉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证分析 |
3.3.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
3.3.2 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大 |
3.3.3 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差距大,城市低保金额远高于农村 |
3.3.4 城乡各项指标差距明显,基础设施投入差距大 |
3.3.5 三次产业投入差距大,农业投入有限 |
4 昌吉州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
4.1 指标体系构建 |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4.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3 主要指标解释 |
4.1.4 权重计算方法 |
4.2 昌吉州城乡一体化水平测算 |
4.2.1 数据来源及说明 |
4.2.2 熵值法测算结果 |
4.2.3 城乡一体化综合评价结果 |
4.3 昌吉州城乡一体化水平结果分析 |
4.3.1 总体结果分析 |
4.3.2 各准则层一体化发展水平分析 |
5 推进昌吉州城乡一体化的措施及建议 |
5.1 完善现有的规划制度 |
5.2 加快制度改革步伐 |
5.3 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城乡产业 |
5.4 各县市找准定位,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
5.5 优化完善城乡公共服务水平 |
5.6 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后记 |
(7)基于新疆昌吉地区特色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农产品物流概念界定 |
2.1.1 农产品的基本概念 |
2.1.2 特色农产品的概念 |
2.1.3 农产品物流的概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流通理论 |
2.2.2 供应链理论 |
第三章 新疆昌吉地区特色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
3.1 昌吉地区特色农产品物流发展概况 |
3.2 昌吉地区特色农产品的分布情况 |
3.3 昌吉地区特色农产品物流企业发展情况 |
3.4 昌吉地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
3.5 昌吉地区特色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情况 |
3.6 昌吉地区特色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情况 |
第四章 新疆昌吉地区特色农产品物流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昌吉地区特色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问题 |
4.1.1 特色农产品经营分散,规模化低 |
4.1.2 特色农产品物流组织化低,技术应用率低 |
4.1.3 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流通成本高 |
4.1.4 物流龙头企业数量不足,运营成本高 |
4.2 昌吉地区特色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历史因素 |
4.2.2 地域因素 |
4.2.3 技术因素 |
4.2.4 人才因素 |
第五章 新疆昌吉地区特色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优势 |
5.1 地理优势 |
5.2 政策优势 |
5.3 外贸优势 |
5.4 经济特区优势 |
第六章 新疆昌吉地区特色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
6.1 多渠道增加对特色农产品物流业的投入 |
6.2 整合货物资源和服务模式 |
6.3 因地制宜发展本地特色物流 |
6.4 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培养技术人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产业援疆对新疆产业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与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内容 |
1.3.4 研究重点、难点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产业结构的内涵 |
2.1.1 产业结构的定义 |
2.1.2 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
2.2 产业援疆的内涵 |
2.3 产业结构相关理论 |
2.3.1 产业结构及其优化理论 |
2.3.2 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 |
2.4 产业援疆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分析 |
第三章 新疆产业结构及产业援疆的现状 |
3.1 新疆产业结构演进及现状 |
3.1.1 新疆产业结构演进 |
3.1.2 新疆产业结构的现状 |
3.1.3 新疆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 |
3.2 19省市对口援疆及产业援疆的现状及特点 |
3.2.1 19省市对口援疆的现状 |
3.2.2 对口援疆的项目进展情况 |
3.2.3 19省市产业援疆的现状 |
3.3 产业援疆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产业援疆对新疆产业结构影响----以昌吉回族自治州为例的调查分析 |
4.1 昌吉州概况 |
4.1.1 昌吉州基本情况 |
4.1.2 昌吉州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
4.2 产业援助前后昌吉州三大产业及内部的结构对比 |
4.2.1 产业援助前后三大产业结构对比 |
4.2.2 产业援助前后昌吉州三大产业内部结构对比 |
4.3 产业援助对昌吉州产业结构的影响 |
4.3.1 产业援助对昌吉州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
4.3.2 产业援助对昌吉州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的影响 |
4.3.3 产业援疆对昌吉州第二产业的贡献度 |
4.4 当前昌吉州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
4.4.1 农业内部结构存在的问题 |
4.4.2 工业内部结构存在的问题 |
4.4.3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存在的问题 |
4.5 产业援助昌吉州三次产业结构的建议 |
4.5.1 全力打造第一产业品牌、提质增效 |
4.5.2 继续加强第二产业投资 |
4.5.3 扩大消费、提升三产援助份额 |
第五章 推进产业援疆促进新疆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
5.1 针对19省市产业援疆的建议 |
5.1.1 有针对性的加快建设工业园区 |
5.1.2 集中19省市的产业优势快速突破受援地重点产业 |
5.2 受援地承接产业援疆的建议 |
5.2.1 要依托各地资源特色吸纳具有高就业能力的产业 |
5.2.2 产业援疆要注重三大产业的平衡 |
5.2.3 产业援疆要注重区域间的产业协调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9)昌吉州县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创新和不足 |
一、 研究方法 |
二、 可能存在的创新 |
三、 研究的不足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研究综述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三、 新疆文献综述 |
第二节 基本理论基础 |
一、 区域经济差异的内涵 |
二、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
三、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 |
第三章 昌吉州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与特点 |
第一节 昌吉州基本概况 |
一、 昌吉州经济增长分析 |
二、 昌吉州产业结构分析 |
三、 昌吉州社会和谐程度分析 |
第二节 昌吉州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
一、 昌吉州各县基本情况 |
二、 昌吉州各县市经济增长比较分析 |
三、 昌吉州各县产业结构变动比较分析 |
四、 昌吉州各县社会指标比较分析 |
第四章 昌吉州县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昌吉州各县市经差异的总体时序分析 |
一、 研究区的选择 |
二、 变量指标和测算方法的选取 |
三、 区域经济绝对差异的变化过程 |
四、 区域经济相对差异的变化过程 |
第二节 昌吉州各县市经济差异的空间变化过程 |
第三节 昌吉州县域经济差异的成因分析 |
一、 马太效应 |
二、 固定资产投资因素 |
三、 政策制度安排因素 |
第五章 昌吉州区域协调程度分析 |
第一节 昌吉各县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分析 |
一、 县域之间分工与合作互动能力分析 |
二、 昌吉州各县协调发展政策现状分析 |
第二节 昌吉州各县市经济的聚类分析 |
一、 建立指标体系 |
二、 数据处理 |
三、 聚类分析 |
四、 结果分析 |
第六章 昌吉州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一节 昌吉州县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二节 昌吉州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
一、 构建总体合理、局部差异化的产业结构 |
二、 实施产业差异化扶持战略,形成可持续收入来源 |
三、 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协同发展体系 |
四、 要形成经济空间的合理布局,充分体现产业集群带动作用 |
五、 率先试点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系统推进协调发展进程 |
主要参考文献 |
在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昌吉州牛羊屠宰及加工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范围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5 相关理论依据 |
1.6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 |
2.1 国外研究动态 |
2.2 国内研究动态 |
2.3 研究评述 |
第3章 昌吉州牛羊屠宰及加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 昌吉州概况 |
3.2 昌吉州肉制品供求及消费分析 |
3.3 昌吉州牛羊屠宰及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
第4章 典型牛羊屠宰及加工企业的比较分析 |
4.1 牛羊屠宰场及加工企业的分布概况 |
4.2 典型企业的情况 |
4.3 屠宰及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 |
第5章 昌吉州牛羊屠宰及加工的优劣势和潜力分析 |
5.1 牛羊屠宰及加工的优势条件 |
5.2 牛羊屠宰及加工的制约因素 |
5.3 牛羊屠宰及加工的潜力分析 |
第6章 促进昌吉州牛羊屠宰及加工发展对策与建议 |
6.1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和监督 |
6.2 屠宰及加工企业转变经营模式 |
第7章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介 |
四、对昌吉州和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目标价格试点背景下新疆棉花种植业信贷支持研究[D]. 毛德敏. 新疆农业大学, 2017
- [2]基于熵值法的新疆昌吉州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与对策研究[J]. 李芳,高志刚. 昌吉学院学报, 2017(02)
- [3]新疆昌吉州木垒县博斯坦村贫困原因及增收对策研究[D]. 金正文. 新疆大学, 2016(02)
- [4]新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绩效评价[D]. 庞慧琴.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3)
- [5]昌吉州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 阿地拉·阿卜杜外力. 新疆师范大学, 2016(08)
- [6]昌吉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评价研究[D]. 牛文俊. 新疆师范大学, 2016(11)
- [7]基于新疆昌吉地区特色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研究[D]. 邱子洋. 吉林大学, 2014(03)
- [8]产业援疆对新疆产业结构的影响[D]. 任严岩. 石河子大学, 2014(04)
- [9]昌吉州县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 古力沙哈提·希尔扎提. 新疆财经大学, 2014(03)
- [10]昌吉州牛羊屠宰及加工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薛海阳. 新疆农业大学,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