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法从芦苇浆中回收红液

酸法从芦苇浆中回收红液

一、酸法回收苇浆红液(论文文献综述)

寇晓萌[1](2014)在《木质素磺酸盐的分离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对木质素磺酸盐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由于它的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特别是水资源。因此,研究并开发木质素磺酸盐的高附加值产品,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在制浆造纸过程中,制浆方法不同,产生的木质素磺酸盐性质有很大的差别,本文研究了酸性亚硫酸镁法的木质素磺酸盐,碱性亚硫酸钠法的木质素磺酸盐,以及市场采购的标准木质素磺酸钠性质的不同,并通过测定其木质素含量、红外光谱扫描、离子色谱、热重分析等来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碱法木质素磺酸盐中木素含量最多,标准木质素磺酸钠次之,酸法木质素磺酸盐中木素最少;碱法木质素磺酸盐与标准木质素磺酸钠中离子含量的变化趋势更接近;酸法木质素磺酸盐与碱法木质素磺酸钠都在340-400℃有一个由于磺酸基团的分解引起的失重过程,但酸法木质素磺酸盐比碱法木质素磺酸盐更纯。另外,研究利用碱沉淀法处理酸性亚硫酸镁法制浆红液时,发现在pH值10、11、12、13时得到沉淀具有明显分层现象,针对此现象分别研究了沉淀上下层的Mg/木素、红外光谱图、离子色谱、平均分子量及热重分析等,分析上下层沉淀物的区别所在。结果表明,下层沉淀比上层沉淀Mg含量更高或木质素含量更低;红外光谱中,木质素磺酸盐的磺酸基吸收峰在1200cn-1-1170cm-1和1040cm-1磺酸根离子的出峰时间是6.350min,上下层沉淀物中都有磺酸基存在而且阴离子种类一致;下层沉淀的相对分子量比上层大;下层沉淀中有比上层沉淀更多的不易分解、氧含量低而碳含量高的基团。通过木质素磺酸镁与苯酚的反应发现,在木质素磺酸镁与硫酸固液比(W/V)小于1:4时得到的产物,具有很好的重金属吸附能力。结果显示:木质素磺酸镁在不加硫酸酸化时得到的产物吸附效果最好,吸附率达98.71%;而在固液比(W/V)分别为1:5,1:6,1:7,1:8时与苯酚发生反应,得到的是两相体系,通过测定其灰分、木质素含量、原子吸收、表面张力、粘度等等对两相体系进行性质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深色层是有机层,浅色层是酸液层;然后将得到的有机层化合物与木质素磺酸镁、木质素磺酸钠进行性质比较,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离子色谱、热重分析等来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有机层化合物与之前的木质素磺酸镁相比,脱除了原有的镁盐基,进而生成了磺酸酯基。

殷腾飞[2](2012)在《芦苇制浆红液中木素磺酸盐性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镁盐红液在碱性条件下,会产生沉淀现象,生成类胶体物质,离心后沉淀物主要是木素磺酸盐。用NaOH调节红液至pH=13、KOH调节至pH=12、NaOH调节至pH=13并加入20mLCa(NO3)2时,所得到的沉淀量最大。温度的改变,硝酸钙加入量的变化也能影响沉淀的生成量,在pH值最优条件下,40℃下每组实验所得到的沉淀量最大;硝酸钙的加入量增加,沉淀增加;灰分含量随沉淀量的增加而增加;离心上清液随pH值的增大,CODcr,值减少,CODcr值下降约35倍,色度改变明显。对比上清液和沉淀物的紫外谱图,均存在木素的特征吸收,紫外谱图中的吸收峰随pH值的变化均有不同的改变,硝酸钙和碱的加入并不能使木素磺酸完全聚沉,在上层清液中一直存在木素磺酸。红外谱图分析木素磺酸盐样品,木素磺酸在不同的聚沉条件下,化学结构发生了变化,在3700cm-1处存在一个尖锐的吸收,木素样品中有游离羟基;1120cm-1新出现的吸收峰是C-O-C键构成的;脂肪族C=C的存在,出现了 835cm-1处的吸收;苯环上的取代引起了 810cm-1和440cm-1处的吸收;550cm-1处的吸收是来自N-H,C-H,O-H的变形振动。添加硝酸钙后,pH=13的沉淀物在2430cm-1出现了新的吸收,这是三键或累积双键压缩振动引起的;硝酸钙的加入和单纯加碱聚沉的木素磺酸盐相比,其红外谱图中指纹区变化更少。使用酸溶木素的测定方法进行木素磺酸盐含量的测定。在没有沉淀析出,无钙离子添加时,木素磺酸盐含量变化不大;随着大量的络合物络合聚沉,木素磺酸含量相对减少,沉淀量越大,木素含量减少,木素总质量增加;加入硝酸钙,氢氧化钠滴定后,木素磺酸盐含量一开始出现了下降趋势,随沉淀量的增大,最终木素磺酸盐的含量比其他系列高,在最终pH=13时,木素含量有25.21%,比NaOH、KOH滴定的分别高3.7%和5.25%。磺酸基含量最大的系列是硝酸钙系列,KOH滴定系列最小;酚羟基含量最大的是NaOH滴定系列,最小的是硝酸钙系列,此时由于钙离子的存在,保护了木素磺酸盐中的醇羟基;甲氧基含量中,硝酸钙有利于甲氧基的生成,含量比原稀红液多。络合离子的增加,对木素磺酸盐的官能团起到了保护作用,能够防止磺酸基和醇羟基的水解,并生成甲氧基。

张勇,曹春昱,冯文英,林乔元[3](2012)在《我国制浆造纸污染治理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文中研究指明主要介绍了我国制浆造纸污染治理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近两年我国制浆造纸污染治理科学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及其在生产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果;同时从制浆造纸原料结构、污染治理技术研发体系、污染治理装备水平和造纸废水排放标准等几个方面就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对我国制浆造纸污染治理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从新型混凝沉淀技术、膜分离技术、高级氧化法和人工湿地技术等新技术方面进行了前景展望,并针对碱法制浆过程、废纸制浆过程及造纸过程提出了应对当前污染治理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相应对策。

马丽,赵传山[4](2011)在《制浆废液木素的回收和改性技术进展》文中认为制浆废液中的木素是造纸工业主要副产品之一,人们对这类木素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并且在国民建设的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在资源日渐紧缺和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趋势下,人们对造纸废液中木素的回收和利用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对此类课题的研究也日趋增多。该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者对废液中木素的分离、纯化以及改性的研究成果。

李红飞[5](2011)在《稻草亚硫酸氢镁法制浆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对辽宁地区稻草原料的分析,并结合辽宁金城纸业的实际生产需要,研究稻草亚硫酸氢镁制浆的性能。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稻草亚硫酸氢镁蒸煮过程中的主要的影响因子,并对比了稻草烧碱法与亚硫酸氢镁法制浆,总结了烧碱法与亚硫酸氢镁法制浆各自的优缺点。通过对稻草亚硫酸氢镁蒸煮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得出稻草蒸煮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最后通过正交实验,得出稻草亚硫酸氢镁法最佳的蒸煮方案。稻草的纤维短而细,纤维的组织结构决定其浆中不定形的细小细胞较多,非纤维细胞含量很大,尤以细碎不整的薄壁细胞最多。亚硫酸氢镁法稻草浆较之碱法稻草浆的得率较高,而亚硫酸氢镁稻草浆的灰分、硅含量比碱法稻草浆的要高,苯醇和热水抽出物也高于碱法稻草浆。碱法稻草浆中的聚戊糖含量要高于亚硫酸氢镁法稻草浆。而通过比较两者的高锰酸钾值及其克拉森木素含量,再通过紫外测定酸溶木素的含量得出,亚硫酸氢镁法稻草浆的高锰酸钾值及木素总含量要高于烧碱法稻草浆。木素含量高是否还与蒸煮过程木素的缩合有关,有待进一步蒸煮历程研究。通过对稻草亚硫酸氢镁法蒸煮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得出反应速率常数在100℃~145℃时,反应速率常数变化不大,在145℃~160℃时,反应速率常数迅速增加,得出蒸煮脱木素的有效温度范围为145℃~160℃。研究结果表明,稻草的亚硫酸氢镁法的蒸煮最佳条件是A3B2C2D2的条件,即设置稻草亚硫酸氢镁法的蒸煮总酸浓度在3.4%,蒸煮的最高温度为155℃,蒸煮的升温时间为100min,蒸煮的保温时间控制在90min。蒸煮性能分析:K值15.93;得率45.57%;聚戊糖8.21%;苯醇抽提物2.34%;木质素含量1.46%;漂白纸浆的拉力23.55N/15mm;纸张的ISO白度值为78.38%。所得纸浆中,聚戊糖含量的保留使制浆保留一定的强度,且有效的除去了一些易溶于苯醇的有机物质对纸张的干扰,而且K值的下降使纸浆中的木质素含量进一步降低,使纸张的白度得到进一步改善。

曹春昱,林乔元,冯文英,张勇[6](2010)在《制浆造纸污染治理科学技术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引言造纸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工业,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是耗能、耗水大户,也是节能减排、污染治理的重点行业。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造纸工业的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造纸产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12年造纸产量将达到1亿t以上。与此同时,制浆造纸工业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仍比较严重,尤其是对水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工业污染防治的难点,其重

李建国,赵丽娟[7](2010)在《造纸红液喷雾干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3种不同的进出口气体条件下对亚硫酸镁盐法蒸煮苇浆的造纸红液进行了离心喷雾干燥实验。综合考虑产品的湿含量及成份,以进气温度250℃,出口气体85℃时所得产品质量最佳。进一步测定了干粉的干燥曲线,以验证一级喷雾干燥的合理性。另外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产品具有吸湿性,并测定了干粉的等温吸附线。图3表1参9

张军礼[8](2010)在《亚硫酸镁盐苇浆AKD施胶工艺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结合辽宁金城纸业的生产实际,对亚硫酸镁盐苇浆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将亚硫酸镁盐苇浆采取AKD中性施胶,研究了用PAC对纤维进行改性工艺,探讨了采用PAC对纤维的改性机理,对纸张的施胶度和物理性能的影响,为亚硫酸镁盐苇浆采用AKD施胶时,施胶工艺进一步改进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亚硫酸镁盐苇浆的灰分、硅含量比碱法苇浆的高,苯醇和热水抽出物也高于碱法苇浆,碱法苇浆中的聚戊糖、1%NaOH抽出物及Klason木素含量高于亚硫酸镁盐苇浆。红外光谱图像反应了亚硫酸镁盐法蒸煮时对芦苇原料的主体结构改变不是很明显,主要是药液反应较温和。从电镜照片发现浆料中还存在蒸煮过程当中未溶掉而剥落下来的部分杂细胞碎片。在双元助留体系(CS/CPAM)中:CS用量在1.0%时可以使施胶度和留着率达到最佳效果且纸料可获得良好的脱水速率;CPAM用量在0.15%~0.225%之间时,纸张的施胶度和留着率达到最佳,滤水效果明显改善。纸料pH在7.5-8.5时,滑石粉用量在20%时,化学药品加入顺序为:CS→AKD→滑石粉→CPAM,成纸可获得良好的施胶效果。通过正交实验最佳方案最终确定为:A1B2C1D3。即:PAC:0.2%;浆料预处理时间:40min;浆料处理温度:25℃;浆料处理浓度:2.5%。在最佳正交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对实验方案进行了优化,随着后加PAC用量的增加,用自来水和纸厂白水分别抄片,其施胶度也分别增加。PAC用量在0.2%时也可获得良好的施胶效果且对成纸的匀度影响较小。纸料加入带阳电荷的化学药品增加,Zeta电位绝对值逐渐减小,阳电荷需求量相应地降低。纸张在正常工艺下抄造,其施胶度增加,抗张指数和撕裂指数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合成施胶剂AKD用于亚硫酸镁盐苇浆中进行浆内施胶困难的主要因素是由Si02引起的,由于其存在于表皮细胞和细胞壁上,在亚硫酸镁盐法制浆过程当中木素的脱除,纤维素或半纤维素的部分降解,这些带有Si02的碎片残留着纸浆当中,对AKD施胶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要使成纸获得良好的施胶效果,用PAC对浆料进行预处理,才能使成纸获得良好的施胶效果,这一点在辽宁金城纸业中试过程中也得到了证实,PAC预处理对亚硫酸镁盐苇浆AKD施胶确实效果明显,施胶度大幅提升。

林乔元[9](2007)在《中国造纸工业非木材制浆水污染防治进展》文中指出详细阐述了中国造纸工业非木材制浆水污染防治进展情况。指出近年非木材制浆黑液治理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成绩显着,中国造纸工业对水环境的污染已经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但目前非木材中的禾草化学浆排出废水COD,对造纸工业废水排出COD的贡献率仍然最大,半化学浆排出废水COD的贡献率次之,两者仍是中国造纸工业水污染防治的难点及重点。

林乔元[10](2006)在《中国造纸工业非木材制浆污染防治的评价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详细阐述了中国造纸工业非木材制浆“三废”污染防治进展,尤其是水污染防治进展情况。指出近年非木材制浆黑液治理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成绩显着,中国造纸工业对水环境的污染已经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但目前非木材中的禾草化浆捧出废水 COD,对造纸工业废水排出COD的所占比例仍然最大,半化学浆捧出废水COD的所占比例次之,两者仍是中国造纸工业水污染防治的难点及重点。强调随着非木材制浆碱回收的快速发展,白泥产量会猛增,它已成为非木制浆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一大难点,必须引起重视。

二、酸法回收苇浆红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酸法回收苇浆红液(论文提纲范文)

(1)木质素磺酸盐的分离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木质素磺酸盐的分离方法
        1.1.1 喷雾回收木质素磺酸镁
        1.1.2 膜分离技术浓缩红液
    1.2 木质素磺酸盐的综合利用
        1.2.1 红液中糖类的利用
        1.2.2 红液中木质素磺酸盐的利用
        1.2.2.1 木质素磺酸盐的简介
        1.2.2.2 木质素磺酸盐的性质
        1.2.2.3 木质素磺酸盐盐基的作用
        1.2.2.4 木质素磺酸盐的改性
    1.3 木质素磺酸盐的应用
        1.3.1 木质素磺酸盐在工业中的应用
        1.3.2 木质素磺酸盐在农业中的应用
        1.3.3 木质素磺酸盐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1.3.4 木质素磺酸盐改性物的应用
        1.3.4.1 土壤调节剂
        1.3.4.2 表面活性剂
        1.3.4.3 其他方面的应用
        1.3.5 木质素磺酸盐改性的现状
        1.3.6 木质素磺酸盐国内外研究动态
        1.3.7 木质素磺酸盐的应用前景
    1.4 论文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
    1.5 论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试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原料
        2.1.2 药品及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固形物和灰分含量的测定
        2.2.2 紫外光谱分析
        2.2.3 木质素磺酸的红外光谱分析
        2.2.4 镁原子含量的测定
        2.2.5 zeta电位、粒径分析
        2.2.6 S元素分析的测定
        2.2.7 表面张力的测定
        2.2.8 阴离子的测定
        2.2.9 热失重分析
        2.2.10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2.2.11 木质素磺酸钠标准曲线的绘制
        2.2.12 酸法木素磺酸镁的制备
        2.2.13 碱法木素磺酸钠的制备
        2.2.14 木质素的测定方法
        2.2.15 木质素磺酸镁与苯酚的反应
        2.2.16 重金属吸附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酸碱木质素磺酸盐性质的比较
        3.1.1 木质素磺酸盐的紫外光谱分析
        3.1.2 木质素磺酸盐红外光谱分析
        3.1.3 离子色谱测定结果分析
        3.1.4 热重分析测定结果分析
    3.2 不同pH碱沉淀物上下层的性质比较
        3.2.1 不同pH值上下层沉淀中固形物含量的分析
        3.2.2 不同pH值上下层沉淀中灰分的分析
        3.2.3 不同pH值上下层沉淀中Mg/木素值的分析
        3.2.4 不同pH值上下层沉淀中官能团的分析
        3.2.5 不同pH值上下层沉淀中阴离子的分析
        3.2.6 不同pH上下层沉淀的zeta电位、粒径和分子量的分析
        3.2.7 不同pH上下层沉淀的元素分析
        3.2.8 不同pH值上下层沉淀的热重分析
        3.2.9 不同pH值上下层沉淀的分子量
    3.3 木质素磺酸镁的酚化改性
        3.3.1 不同酸用量时的沉淀物及上清液灰分变化
        3.3.2 不同酸用量下沉淀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3.3.3 不同酸用量下沉淀物的吸附效果
        3.3.4 未经酸化得到沉淀物的热重分析
    3.4 木质素磺酸镁苯酚脱镁
        3.4.1 两相体系上下层的区别
        3.4.1.1 两相体系上下层的灰分
        3.4.1.2 两相体系上下层的的木质素含量
        3.4.1.3 两相体系上下层的镁含量
        3.4.1.4 有机层和酸液层的表面张力
        3.4.1.5 有机层和酸液层的粘度
        3.4.2 有机层化合物的结构判断
        3.4.2.1 有机层与木质素磺酸盐紫外光谱图的比较
        3.4.2.2 有机层与木质素磺酸盐离子色谱图的比较
        3.4.2.3 有机层与木质素磺酸盐红外光谱图的比较
        3.4.2.4 有机层与木质素磺酸盐热重分析的比较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芦苇制浆红液中木素磺酸盐性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亚硫酸盐法制浆
        1.1.1 概述
        1.1.2 盐基的作用
        1.1.3 亚硫酸盐蒸煮的化学反应过程
    1.2 红液的回收
        1.2.1 红液组成
        1.2.2 红液的蒸发回收
        1.2.3 喷雾回收木素磺酸镁
        1.2.4 碱析法分离造纸红液
        1.2.5 膜分离技术浓缩红液
    1.3 红液的综合利用
        1.3.1 对糖类的利用
        1.3.2 对木素的利用
        1.3.2.1 木素磺酸盐的概述
        1.3.2.2 木素磺酸盐的性质
        1.3.2.3 木素磺酸盐的改性
        1.3.2.4 木素磺酸盐的应用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原料与药品
        2.1.2 实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特性粘度的测定
        2.2.2 固形物和灰分含量的测定
        2.2.3 紫外光谱分析
        2.2.4 红液起泡性的测定法
        2.2.5 木素磺酸的红外光谱分析
        2.2.6 木素磺酸的磺酸基测定
        2.2.7 木素磺酸的酚羟基测定
        2.2.8 木素磺酸的甲氧基测定
        2.2.9 木素磺酸的总羟基相对含量测定
        2.2.10 木素磺酸的含量测定
第三章 红液中木素磺酸的聚沉
    3.1 不同pH值下红液性质的研究
        3.1.1 pH值与用碱量的关系
        3.1.2 不同pH值与上清液粘度的关系
        3.1.3 不同pH值与沉淀量的关系
        3.1.4 不同pH值与上清液固形物的关系
        3.1.5 不同pH值与上清液灰分的关系
        3.1.6 不同pH与沉淀灰分的关系
    3.2 温度对稀红液聚沉的影响
        3.2.1 不同温度与红液沉淀量的关系
        3.2.2 不同温度与红液粘度的关系
        3.2.3 不同温度与红液沉淀灰分的关系
    3.3 不同硝酸钙用量与红液性质的变化
        3.3.1 硝酸钙用量与上清液黏度的关系
        3.3.2 硝酸钙用量与沉淀量的关系
        3.3.3 硝酸钙用量与沉淀灰分的关系
    3.4 不同pH值与红液起泡性的关系
    3.5 稀红液上层清液的COD_(cr)值与pH值的关系
    3.6 紫外吸收光谱的分析
        3.6.1 不同pH下的红液离心后上清液紫外吸收光谱
        3.6.2 不同温度反应的红液离心后上清液紫外吸收光谱
        3.6.3 不同硝酸钙用量的红液离心后上清液紫外吸收光谱
        3.6.4 沉淀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3.6.5 不同温度下的沉淀紫外吸收光谱
    3.7 红外吸收光谱的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木素含量及官能团的测定
    4.1 固体中木素含量的测定
    4.2 木素磺酸盐磺酸基含量的测定
    4.3 木素磺酸盐酚羟基含量的测定
    4.4 木素磺酸盐甲氧基含量的测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我国制浆造纸污染治理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制浆造纸污染治理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
    1.1近两年我国制浆造纸污染治理科学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1.1.1化学制浆废液处理技术
        1.1.1.1碱法化学制浆黑液
        1.1.1.2亚硫酸盐法制浆红液
        1.1.2制浆造纸废水处理技术
        1.1.2.1化学法制浆造纸 (中段) 废水
        1.1.2.2高得率制浆废水
        1.1.2.3废纸制浆废水
        1.1.2.4造纸白水
        1.1.3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
        1.1.3.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废渣
        1.1.3.2碱回收绿泥和白泥
        1.1.3.3废水处理系统的污泥
        1.1.4废气处理技术
        1.1.4.1悬浮粒子处理技术
        1.1.4.2恶臭气体处理技术
        1.1.5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削减技术
    1.2制浆造纸污染治理科学技术在生产发展中的作用和成果
        1.2.1近两年我国制浆造纸污染治理科学技术在生产发展中的作用
        1.2.1.1治污技术发挥的作用[9]
        1.2.1.2相关政策法规的颁布
        1.2.2近两年我国制浆造纸污染治理科学技术取得的重大成果

(4)制浆废液木素的回收和改性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制浆废液中木素的提取和纯化
    1.1 制浆黑液中木素的分离和纯化
        1.1.1 酸沉淀
        1.1.2 絮凝沉淀
        1.1.3 生物化学处理
        1.1.4 其他方法
    1.2 制浆红液中木素的分离和纯化
        1.2.1 碱析分离法
        1.2.2 聚亚胺沉淀
        1.2.3 液膜分离法
2 回收木素的改性技术
    2.1 碱木素的改性技术
    2.2 木素磺酸盐的改性
        2.2.1 功能化化学改性
        2.2.2 接枝共聚反应
        2.2.3 生物化学法改性
3 结语

(5)稻草亚硫酸氢镁法制浆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亚硫酸氢镁蒸煮的起源
        1.1.2 亚硫酸氢镁蒸煮的发展
    1.2 亚硫酸氢镁蒸煮的特点
        1.2.1 亚硫酸氢镁蒸煮的点
        1.2.2 亚硫酸氢镁蒸煮浆料与蒸煮废液的特点
    1.3 稻草亚硫酸氢镁制浆性能的研究目的
        1.3.1 辽宁金城地区造纸原料的特点
        1.3.2 稻草在制浆造纸工业中的可持续发展
    1.4 亚硫酸氢镁制浆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1.4.1 亚硫酸氢镁制浆的应用现状
        1.4.2 亚硫酸氢镁制浆的发展趋势
        1.4.2.1 亚硫酸氢镁制浆蒸煮时间
        1.4.2.2 亚硫酸氢镁的制浆成本
        1.4.2.3 亚硫酸氢镁的制浆特点
    1.5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及创新点
第二章 芦苇、稻草原料的对比分析及其制浆对比分析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试剂及仪器
        2.1.2 分析试样的制备
        2.1.3 原料及浆料的分析内容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稻草和芦苇原料的对比分析
        2.2.2 稻草和芦苇制浆性能的对比分析
        2.2.2.1 稻草和芦苇在相同条件下的制浆性能的对比
        2.2.2.2 稻草和芦苇制浆过程中的相互影响
    2.3 稻草原料各部分成分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稻草亚硫酸氢镁制浆性能影响因子的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仪器,药品和原料
        3.1.1.1 仪器
        3.1.1.2 原料和药品
        3.1.2 实验操作及检测方法
        3.1.2.1 蒸煮稻草原料的处理
        3.1.2.2 亚硫酸氢镁蒸煮
        3.1.2.3 蒸煮后浆料的处理
        3.1.2.4 浆料的K 值测定
        3.1.2.5 浆料的漂白
        3.1.2.6 纸张的抄取
        3.1.2.7 纸张的白度的测定
        3.1.3 实验的相关概念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液比和用酸两对稻草亚硫酸氢镁浆的性能的影响
        3.2.1.1 用酸量一定,液比分梯次对浆料性能的影响
        3.2.1.2 液比分梯次,改变用酸量对浆料性能的影响
        3.2.2 液比一定,改变总酸浓度对制浆性能的影响
        3.2.3 稻草茎秆和叶亚硫酸氢镁制浆性能的对比
        3.2.4 中保和预浸对稻草亚硫酸氢镁制浆性能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稻草亚硫酸氢镁蒸煮动力学的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仪器、原料和药品
        4.1.1.1 仪器
        4.1.1.2 药品和原料
        4.1.2 实验操作及检测方法
        4.1.2.1 蒸煮曲线规划原理
        4.1.2.2 蒸煮曲线规划
        4.1.2.3 残酸的检测
        4.1.2.4 浆料的木素的检测
        4.1.2.5 浆料的酸溶木素的检测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 反应速率常数的计算
        4.2.2 数据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稻草亚硫酸氢镁正交实验分析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原料,仪器和药品
        5.1.1.1 实验原料和药品
        5.1.1.2 实验仪器
        5.1.2 实验设计
        5.1.2.1 工厂蒸煮曲线
        5.1.2.2 正交试验的设计
        5.1.3 检测指标与方法
        5.1.3.1 浆料的K 值的测定
        5.1.3.2 浆料的聚戊糖的测定
        5.1.3.3 浆料的苯醇抽提物的测定
        5.1.3.4 浆料的克拉森木素含量的测定
        5.1.3.5 浆料的酸溶木素的测定
        5.1.3.6 浆料的漂白
        5.1.3.7 纸张的抄取
        5.1.3.8 白度的测定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5.2.1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5.2.1.1 正交实验结果极差分析
        5.2.1.2 总酸浓度对制浆结果的影响
        5.2.1.3 蒸煮温度对制浆结果的影响
        5.2.1.4 升温时间对制浆结果的影响
        5.2.1.5 保温时间对制浆结果的影响
        5.2.2 正交实验结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稻草亚硫酸氢镁法和烧碱法制浆对比
    6.1 实验部分
        6.1.1 实验仪器,原料及药品
        6.1.1.1 实验原料及药品
        6.1.1.2 实验仪器
        6.1.2 实验设计
        6.1.2.1 蒸煮曲线
        6.1.2.2 蒸煮条件
        6.1.3 结果检测
        6.1.3.1 纤维素的测定
        6.1.3.2 聚戊糖的测定
        6.1.3.3 苯醇抽提物的测定
        6.1.3.4 克拉森木素的测定
        6.1.3.5 灰分的测定
        6.1.3.6 酸溶木素的测定
        6.1.3.7 酸不溶灰分的测定
    6.2 实验结果与讨论
        6.2.1 稻草碱法和酸法浆的分析指标对比
        6.2.2 稻草碱法和酸法浆的指标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及发表的文章

(8)亚硫酸镁盐苇浆AKD施胶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趋势
        1.1.2 我国制浆造纸纤维原料状况
    1.2 芦苇资源在制浆造纸工业中的应用状况
        1.2.1 我国芦苇资源状况及应用
        1.2.2 芦苇纤维特性及在制浆造纸中的应用
        1.2.3 芦苇在制浆造纸工业中的可持续发展
    1.3 施胶的目的及方法
        1.3.1 施胶的目的
        1.3.2 施胶的方法
        1.3.3 施胶的分类
    1.4 浆内施胶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1.4.1 浆内施胶剂的基本情况及应用现状
        1.4.1.1 酸性抄纸施胶剂
        1.4.1.2 中/碱性抄纸施胶剂
        1.4.1.3 其它浆内施胶剂
        1.4.2 浆内施胶剂的发展趋势
        1.4.2.1 浆内施胶剂的发展历程
        1.4.2.2 浆内施胶剂的发展趋势
    1.5 AKD施胶剂概况
        1.5.1 AKD施胶剂的基本性质
        1.5.2 AKD施胶剂的酯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1.5.2.1 AKD的酯化反应
        1.5.2.2 AKD的水解反应
        1.5.3 AKD施胶剂的施胶机理
        1.5.4 影响AKD施胶的因素
        1.5.5 AKD施胶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6 本课题选题意义及创新点
第二章 芦苇原料、亚硫酸镁盐苇浆及碱法苇浆性能分析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试剂及仪器
        2.1.2 分析试样的制备
        2.1.3 原料及浆料全分析的内容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 芦苇原料与亚硫酸镁盐苇浆及碱法苇浆的红外光谱分析
        2.3.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3.2 结果分析
    2.4 亚硫酸镁盐苇浆扫描电镜分析
        2.4.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4.2 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助剂用量对亚硫酸镁盐苇浆AKD施胶的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仪器、原料和药品
        3.1.1.1 仪器
        3.1.1.2 原料及药品
        3.1.2 实验操作及检测方法
        3.1.2.1 浆料单程留着率及滤水性能的测定
        3.1.2.2 纸张的抄造
        3.1.2.3 纸张的熟化方法
        3.1.2.4 纸张施胶度的测定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助留系统对亚硫酸镁盐苇浆AKD施胶及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
        3.2.1.1 CS/CPAM双元助留体系中CS用量对纸张施胶度和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
        3.2.1.2 CS/CPAM双元助留体系中CPAM用量对纸张施胶度和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
        3.2.2 pH值对亚硫酸镁盐苇浆AKD施胶及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
        3.2.3 滑石粉对亚硫酸镁盐苇浆AKD施胶及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
        3.2.4 加料顺序对亚硫酸镁盐苇浆AKD施胶及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合氯化铝(PAC)对亚硫酸镁盐苇浆AKD施胶作用的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原料、药品和仪器
        4.1.1.1 原料及药品
        4.1.1.2 仪器
        4.1.2 实验设计
        4.1.2.1 普通实验
        4.1.2.2 正交实验的设计
        4.1.3 正交实验操方法
        4.1.3.1 浆料预处理
        4.1.3.2 纸张抄造
        4.1.4 结果检测
        4.1.4.1 纸张的熟化方法
        4.1.4.2 纸张施胶度的测定
        4.1.4.3 纸和纸板抗张强度的测定
        4.1.4.4 纸和纸板撕裂度的测定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 浆料未经预处理时的施胶效果
        4.2.2 浆料预处理对AKD施胶效果的影响
        4.2.2.1 预处理浆料实验结果极差分析
        4.2.2.2 PAC用量对AKD施胶效果的影响
        4.2.2.3 浆料预处理时间对AKD施胶效果的影响
        4.2.2.4 浆料预处理温度对AKD施胶效果的影响
        4.2.2.5 浆料预处理浓度对AKD施胶效果的影响
        4.2.3 浆料预处理对AKD施胶效果优化实验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浆料ZETA电位对施胶和纸张物理性能的影响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仪器、原料及药品
        5.1.1.1 仪器
        5.1.1.2 原料及药品
        5.1.2 实验操作及检测方法
        5.1.2.1 浆料预处理
        5.1.2.2 浆料Zeta电位及电荷测定
        5.1.2.3 纸张的抄造
        5.1.2.4 纸张的熟化方法
        5.1.2.5 纸张施胶度的测定
        5.1.2.6 纸和纸板抗张强度的测定
        5.1.2.7 纸和纸板撕裂度的测定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5.2.1 纸料Zeta电位与电荷需求量
        5.2.2 不同抄片工艺对成纸物理性能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及发表的文章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9)中国造纸工业非木材制浆水污染防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废水的来源及特征
2 化学制浆蒸煮废液的厂内治理
    2.1 蒸煮黑液的治理
    2.2 碱法麦草浆黑液治理
        2.2.1 麦草浆黑液碱回收
        2.2.2 麦草浆黑液提取工艺和设备运行效果对比
        2.2.3 不同规模麦草浆碱回收系统生产运行效果
    2.3 亚硫酸铵制浆废液治理
    2.4 亚硫酸盐法红液的回收及利用
3 半化学浆废液的治理
4 混合 (中段) 废水处理 (废水厂外治理)
5 结语

四、酸法回收苇浆红液(论文参考文献)

  • [1]木质素磺酸盐的分离及应用[D]. 寇晓萌. 大连工业大学, 2014(05)
  • [2]芦苇制浆红液中木素磺酸盐性质的研究[D]. 殷腾飞. 大连工业大学, 2012(06)
  • [3]我国制浆造纸污染治理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 张勇,曹春昱,冯文英,林乔元. 中国造纸, 2012(02)
  • [4]制浆废液木素的回收和改性技术进展[J]. 马丽,赵传山. 造纸化学品, 2011(03)
  • [5]稻草亚硫酸氢镁法制浆性能的研究[D]. 李红飞. 湖北工业大学, 2011(08)
  • [6]制浆造纸污染治理科学技术发展研究[A]. 曹春昱,林乔元,冯文英,张勇. 2010-2011制浆造纸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 2010
  • [7]造纸红液喷雾干燥研究[J]. 李建国,赵丽娟. 轻工机械, 2010(03)
  • [8]亚硫酸镁盐苇浆AKD施胶工艺研究[D]. 张军礼. 湖北工业大学, 2010(03)
  • [9]中国造纸工业非木材制浆水污染防治进展[J]. 林乔元. 纸和造纸, 2007(02)
  • [10]中国造纸工业非木材制浆污染防治的评价与展望[A]. 林乔元. 中国造纸工业循环经济论坛论文集, 2006

标签:;  ;  ;  ;  

酸法从芦苇浆中回收红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