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提质,从优化课堂练习开始

“减负”提质,从优化课堂练习开始

一、“减负”提质,从优化课堂练习做起(论文文献综述)

郑训彬[1](2021)在《农村薄弱学校改进的个案研究 ——以中山市坦洲镇S初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欧阳鹏[2](2020)在《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时代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状况发生具有进步意义的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家庭德育是在“家庭场域”中培育和发展孩子的道德、思想、政治、理想、爱国精神、民族情怀、集体意识、民主理念、法治观念、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新时代国家发展中的新形势与新变化,以及家庭德育本身存在的许多与客观规律相违背的因素、不合时宜的因素、效率低下的问题等,呼唤家庭德育变革。变革,是一个“变”的过程,又是一个“革”的过程。“变”,意味着家庭德育中原有积极因素的强化、匮乏因素的补全;“革”,意味着家庭德育中负面因素的消弭。变革既是刊谬与补缺的过程,又是强化与增益的过程。研究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除明晰其基本内涵外,亦需厘清与之相关的重要概念或“关系”。人们的“家庭观、生活观与婚姻观”,“个人与家庭关系、家庭成员与儿童关系”的妥善建构与维持,各个家庭之“家格”的发展状况,人们对于“家庭与个人幸福、社会和谐之耦合关系”的理解,都与家庭德育的存续和变革息息相关。另外,以马克思主义家庭德育相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家庭德育相关理论为行动指南,从中国传统家庭德育思想及近代以降中外学界家庭德育相关理论中汲取充足“营养”,是新时代家庭德育实现科学、高效变革的必要前提。探赜新时代家庭德育为什么要变革,一方面,须揭示和正视家庭德育面临的新变化与新形势:科技跃升与物质积淀、地缘结构与人口结构变迁、生活方式与社交模式转型、社会分化与阶层固化加深、日益习见的特殊家庭现象。另一方面,须审视新时代家庭德育的现实问题及其归因:当前阶段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结构性难题,引致家庭德育的诸多被动和无奈;在古今中外文化杂糅与冲突背景下,家庭德育面临文化选择与坚守之困局;科学建构与理性反思贫乏、德育理论与方法自觉缺失;家庭“自我”发生疏离;德育智慧与家庭安全感缺位;“德育过度”;家长育德能力和化人水平欠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家庭“德育爱”出现“二律背反”;父亲沦为家庭德育中的“他者”。“缺失型”、“控制型”、“反面型”、“暴力型”、“威权型”为家庭德育现实问题的典型表现形式。深刻体认变革的制约因素与基本原则,是开展变革前最核心的准备工作。剖析制约因素,是因为变革会牵涉这些因素、变革活动将受到这些因素制约。唯有洞悉它们的本质内涵,才能顺利开展变革工作。制约因素主要涵括主体因素、结构因素、环境因素、时间因素、功能因素等。明确基本原则,是为了充分保障变革的合理性、有序性、科学性和高效性,是为了让变革活动的具体行为在秩序与“章法”的规范下更加有的放矢。变革过程应遵循方向正确与操作可行相结合、承继传统与前瞻未来相统一、国外经验与中国国情相协调、时代共性与家庭个性相洽同等原则。开展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既要变革家庭外围的“德育生态”,又要变革家庭内在的“德育体系”。变革家庭外围的“德育生态”:第一,在国家层面,创新与优化相关制度,完善制度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二,在社会层面,整治和重构家庭外围的社会环境与道德生态;第三,在社区层面,优化社区资源配置,促进社区对家庭德育的有效参与和多元协同;第四,在家校及个体层面,洞悉家校德育分野与共生之道,打造协作相通且互不从属的共育格局。变革家庭内在的“德育体系”:其一,从优化父亲角色、强化亲职教育、深化家长参与、统摄德育影响等方面着手,提高家长的德育胜任力,形成以能力发展与使命自觉为基础的家庭德育内生动力;其二,建立兼具个适性与社会性、融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实效性与综合性的家庭德育目标结构,规避道德目标“阿伦特困境”;其三,创新家庭德育内容体系构建的知识立场、时代立场、身份立场、生命立场和系统观导向;其四,在融贯并蓄、旁求博考、多元创生、用科技舆情之利、动“爱与关心”之情的方法求索中推动家庭德育质量提升。综上,论文采用思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含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问卷调查以及质性访谈等)、历史研究法和多学科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变革是什么——为什么变革——准备变革——开展变革”为研究思路和逻辑线索,对中国家庭德育及其变革的内涵与理论、问题及归因、因素与原则、生态外铄与质量内求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刘石秀[3](2020)在《适合视野下的初中生课业负担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性的充盈和丰富必需依托并承担一定的负担,完全没有负担或负担过重都是不利于个体发展的。反之,适度的负担则是人性完善所必需的条件,它有助于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卓越人性的完善。但是不同个体的负担的承受力、身心的耐受性、学习需要等是有差异的,满足个体生命发展诉求所需要的课业负担是因人而异的。因此,应为不同个体施与适合其发展需要的课业负担,即为每个人提供最适合的课业负担。本研究立足课业负担现有研究成果,将初中生课业负担界定为:在初中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时间、课业质量、课业难度及学习压力等四个方面作用于特定的学生个体所产生的责任、需求和压力感的总和。通过自编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调查了某地区分别地处城市、乡镇和农村的三所初级中学(X校、H校、J校)的课业负担现状,结果发现:初中生课业负担差异形态呈现多样化特征,其客观课业负担趋向同一化,而不同个体对课业负担的主观感受具有相对性,影响初中生个体课业负担的因素是具体的。在适合视野的关照下,深入思考分析上述调查结果,得出导致初中生不合理课业负担的主要原因是:1.均衡而有质量的教育资源的不足,减负政策本身未能兼顾课业负担在多维度上的差异性。2.不适合的家庭教育期望及与之相联系的家长教育方式的失当。3.班级授课制、个别化学习指导的不足加上现行教育评价方式的单一化客观上制约着为每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课业负担。4.人们教育观念的偏差。为真正实现为每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课业负担,家长应尊重并充分地了解儿童;学校落实差异化课堂教学,突出学校发展的特色化;转变教育观念,以差异性的视角理解初中生的课业负担。

王伟,徐栋波[4](2017)在《精心设计练习题 提高课堂练习的实效性》文中提出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层次练习的设计,改变了传统的练习观,确立了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优化课堂习题设计,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就是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

张勇[5](2017)在《初中课堂教学失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改攻坚处,研究正当时。失衡表明事物或系统各部分各要素之间不稳定、不协调、失序的关系。在课堂教学领域,失衡问题频发,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课堂教学失衡就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配置教学资源不当,使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和全面发展方面不稳定、不协调、失序的问题。本研究遵循“问题—实践”的研究思路。首先,言明研究问题来源和研究价值,对以往研究进行国内外的梳理和评析的基础上,厘清本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为研究的开展找准“方向”。其次,“问题从实践中来”,对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进行理性审视是研究的起点。通过深入初中课堂教学一线,基于课堂观察、听课记录、访谈等日常教学实然状态的凝练,课堂教学失衡问题凸显,即存在学教失衡、身心失衡、承创失衡、情智失衡、德知失衡、同异失衡。深就其因,是教学思维方式对立、教学实践能力薄弱、教学评价制度偏颇和家校联系配合虚化。第三,对课堂教学均衡理论问题进行梳理,以拓展研究的视野并寻找本研究的理论支持为后续解决“失衡”的问题铺平道路。研究以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观、课堂生态作为课堂教学均衡的理论利器,揭示课堂教学失衡的本质,即课堂教学道德性缺失、感情性麻痹、创造性扼杀和实践性缺场。为直击问题,将核心策略进行聚焦,初步建构课堂教学失衡的调适策略,即从内部矫正与外部协调相向发力。第四,内部矫正策略在实验学校初步实践。一是情智相长互益师生。强调感情先行,以情富智,将“学”、“说”、“唱”、“做”四类行为赋予全新意义;二是循环学习贯通教学。提出“六疑”(即自学寻疑、互帮答疑、倾听解疑、群言辩疑、练习测疑、反思质疑)的课堂教学循环,并与课外学生自主循环“里应外合”相互贯通。三是核心建网举纲目张。研究提出以“基于核心知识结构”为纲,以“教师建网”作为备课的统领,以学生“自主建网”作为课堂产出的回应,形成知识的高阶思维。四是问题导向跟踪提高。采取“问题跟踪”与“变式提高”的方法,紧盯教学问题不留遗存死角,反复攻坚克难直至质量提升。第五,外部协调策略实践在强化教师自我理解、变革教学组织形式、营造校园激励文化和协同家校育人合力等方面大做文章。在教学主体上,以教师自我理解激活师生主体间性,将学生视为伙伴,师生共赴生命前程;在教学形式上,变革组织方式使思维动与静状态和谐互生,网络上与下共鸣合振;在教学文化上,重视人本精神,挖掘学习动机,建构激励氛围;在教学合力上,回归本性良知,家校情感融通,促进学生成才。研究表明,以实践策略逐步调适课堂教学失衡,对初中教学有所助益。课堂教学要朝着均衡的方向努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尽可能均衡地配置教学资源,使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和全面发展保持稳定与协调。研究课堂教学尚待进一步精准、专业视域与教学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扩展。建立课堂教学失衡或均衡的测量模型,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是未来研究的路径。

邓万敏[6](2014)在《“减负提质”应从提高课堂效率做起》文中研究说明"减负提质"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效率,我觉得提高课堂效率,应从明确教学目标、优化课堂设计、突破重难点、改进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一、明确教学目标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李艳君[7](2013)在《初级汉语综合课课堂练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精讲多练”的原则强调了练习在汉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以初级汉语综合课的课堂练习为研究重点,调查初级阶段汉语综合课课堂练习的一些形式和现状,并根据研究的问题和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共分四部分,首先,通过收集相关资料,概括并分析了国内外有关课堂练习的一些研究现状,了解当前课堂练习研究的一些情况,并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相关问题。其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对本校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相关教师的综合课课堂教学作了详细的观摩与记录,根据课堂观摩记录,针对生词、课文、语法三个教学环节中涉及到的课堂练习作了简单的统计与分析,并对每一种练习形式作了详细的举例说明,然后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作了相应的分析与说明,指出了当前课堂练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再次,根据课堂观摩的记录,笔者设计了一份有关汉语综合课课堂练习的调查问卷,对课堂练习的相关问题作了调查分析,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对汉语综合课课堂练习的相关问题作了简要说明。最后,依据调查和研究的成果,以及前人的研究总结,提出了汉语综合课课堂练习设计应该坚持的相关原则,并且补充了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希望汉语教师能够认识到课堂练习的重要性,设计出更加优良的课堂练习,进一步提高汉语课堂教学的水平。

王小丽[8](2011)在《建设“高效课堂”,实现“减负提质”》文中提出"减负提质"要求教师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具科学性、适度性,更能生动地吸引学生全情投入到教学中,使"减负"与"提质"共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上有所突破,也就是说,"减负"必须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做起。1.重在"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教师的"导",应善于紧扣教学目标,针对教材的内容,针对学生的情况,抓住

王文雅,饶进军,杨迎暴,吴少瑜,吕琳[9](2010)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药理学”教学效果》文中指出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大学生走进教室的时间少了。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才能把他们吸引回教室,提高"药理学"的教学效果。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药理学"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从提升教师个人魅力、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简单化以及适当的测试等五个方面入手。

王允[10](2010)在《小学语文“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调查与导向性研究 ——以台儿庄区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程改革以来,为了“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全国各地掀起了对语文模式的研究高潮。小学语文“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此次课改中新产物。它是台儿庄区为了深化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全面促进课堂教学优质高效而探讨出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使“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健康而又富有活力的发展。为此,笔者确定对台儿庄区小学语文“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现状,进行科学系统规范的现状调查,并针对出现的问题作出导向性研究。笔者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对本课题实施了研究。调查对象主要是台儿庄区七所小学四至六年级的部分学生、语文教师、教育行政人员和家长,问卷调查分为学生卷、教师卷、教育行政人员卷以及家长卷,从他们对小学语文“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态度,以及语文教师和学生在模式使用中的不同表现。并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观察、对教学案例分析、对教师的访谈,了解语文教师在模式实施中出现的困难与疑惑,以期对小学语文“三六五”模式实施现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并为小学语文“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提供一些新的视角或者角度,使小学语文“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更具有普适性和高效性。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提高对小学语文“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认识,更新教学观念;把握小学语文“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灵活使用;发展创新小学语文“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适应语文教学;致力于提高语文素养,彰显语文课的本真。让小学语文教师教得轻松,小学生学得愉快,师生一道享受语文。

二、“减负”提质,从优化课堂练习做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减负”提质,从优化课堂练习做起(论文提纲范文)

(2)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特别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既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1.3 论文的研究进路
        1.3.1 研究目标与逻辑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的内涵阐释与理论基础
    2.1 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之内涵梳理及概念界定
        2.1.1 新时代
        2.1.2 家庭德育
        2.1.3 变革
    2.2 家庭德育变革的相关概念、因素或关系剖析
        2.2.1 家庭观、生活观与婚姻观
        2.2.2 个人与家庭的关系
        2.2.3 家庭成员与儿童的关系
        2.2.4 家有“家格”
        2.2.5 家庭与个人幸福及社会和谐的耦合性
    2.3 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
        2.3.1 马克思主义家庭德育相关理论
        2.3.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家庭德育相关理论
        2.3.3 中国传统家庭德育思想及其涵育之道
        2.3.4 近代以降中国学界家庭德育相关思想
        2.3.5 近代以降国外学界家庭德育相关理论
第3章 新时代家庭德育的现实问题及其归因
    3.1 新时代家庭德育面临的新形势与新变化
        3.1.1 科技跃升与物质积淀
        3.1.2 地缘结构与人口结构变迁
        3.1.3 生活方式与社交模式转型
        3.1.4 社会分化与阶层固化加深
        3.1.5 特殊家庭日益习见
    3.2 新时代家庭德育的主要现实问题及其归因
        3.2.1 结构性难题
        3.2.2 文化杂糅与冲突
        3.2.3 科学建构与理性反思贫乏
        3.2.4 家庭自我的疏离
        3.2.5 智慧与安全感缺位
        3.2.6 德育“过度”
        3.2.7 育德能力和化人水平制约
        3.2.8 犯罪预防与德育爱背反
        3.2.9 父亲沦为家庭德育中的他者
    3.3 新时代家庭德育现实问题的典型表现形式
        3.3.1 威权型家庭德育
        3.3.2 控制型家庭德育
        3.3.3 反面型家庭德育
        3.3.4 暴力型家庭德育
        3.3.5 缺失型家庭德育
第4章 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的制约因素与基本原则
    4.1 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的制约因素
        4.1.1 主体因素
        4.1.2 结构因素
        4.1.3 环境因素
        4.1.4 时间因素
        4.1.5 功能因素
    4.2 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的基本原则
        4.2.1 目标导向、系统有序与操作可行相结合的原则
        4.2.2 继承传统、立足现实与前瞻未来相融合的原则
        4.2.3 高新技术、传统方法与德育规律相协调的原则
        4.2.4 借鉴国外经验与结合中国国情相统一的原则
        4.2.5 时代共性要求与家庭个性文化相洽同的原则
第5章 德育生态外铄: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的宏观着力点及实践路向
    5.1 国家制度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1.1 加强党对德育制度变革的领导
        5.1.2 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5.1.3 价值取向转换
        5.1.4 制度内容嬗变
        5.1.5 社会主义法治、德治的体认与共生
        5.1.6 制度家庭德育与家庭德育制度互洽
    5.2 社会环境优化与整治
        5.2.1 重构社会环境与家庭德育的关系
        5.2.2 变革社会之“道”以引领个体之德
        5.2.3 强化“互联网+”社会之家庭德育担当
        5.2.4 完善社会工作嵌入融入
    5.3 社区有效参与和多元协同
        5.3.1 优化社区资源配置
        5.3.2 活用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5.3.3 空间重构与认同再造并济
        5.3.4 社区文化、环境、舆论建设
    5.4 家校德育分野与共生
        5.4.1 明晰家校德育联动分工之关系及边界
        5.4.2 学校对家庭德育的支持
        5.4.3 发展学校德育的个适性
        5.4.4 家校共育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6章 德育质量内求: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的微观着力点及实现方略
    6.1 家长德育胜任力提升
        6.1.1 深化家长参与和三向互通
        6.1.2 强化亲职教育与父母成长
        6.1.3 优化父亲角色投入
        6.1.4 统摄家庭德育影响
        6.1.5 创新多位一体家庭教育
    6.2 家庭德育目标变革
        6.2.1 协调个适性与社会性
        6.2.2 融合民族性与世界性
        6.2.3 讲求实效性与综合性
        6.2.4 规避道德目标阿伦特困境
    6.3 家庭德育内容变革
        6.3.1 内容设计求索
        6.3.2 时代特色彰显
        6.3.3 人与中国人身份体认
        6.3.4 内容衔接及阶段原则恪守
        6.3.5 系统观运用
    6.4 家庭德育方法变革
        6.4.1 把准德育方法的辩证与统一
        6.4.2 活用其它学科之育人方法
        6.4.3 促成家庭德育方法多元指向
        6.4.4 创生儿童道德发展的可能性
        6.4.5 擅取时代科技与舆情之利
        6.4.6 让孩子在爱与关心中“动情”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青少年道德同一性问卷)
附录C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C)
致谢

(3)适合视野下的初中生课业负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理论基础
    (四)文献综述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初中生课业负担的应然之思
    (一)课业负担的内涵及辩证
    (二)因材施教与适合教育
        1.因材施教的内涵
        2.适合教育对因材施教的继承及发展
    (三)适合教育的内涵
        1.适合谁:学生群体与学生个体的统一
        2.适合性:主观判断与客观标准的统一
    (四)适合教育的特征
        1.以洞悉个体学生的特征为前提
        2.以促进个体成人为理想归宿
    (五)适合视野下的课业负担
二、初中生课业负担的现状
    (一)初中生学习时间
    (二)初中生课业质量
    (三)初中生的课业难度感受
    (四)初中生的课业压力
    (五)初中生课业负担的特征
        1.初中生课业负担差异形态具有多样性
        2.初中生客观课业负担趋向同一化
        3.初中生课业负担主观感受的相对性
        4.初中生个体课业负担原因的具体性
三、对初中生课业负担现状的反思
    (一)社会层面
        1.均衡而有质量的教育资源的不足
        2.减负政策难以兼顾课业负担多维度的差异性
    (二)家庭层面
        1.不适合的家庭教育期望
        2.家庭教育方式的失当
    (三)学校层面
        1.班级授课制对因材施教的客观制约
        2.个别化学习指导的不足
        3.教育评价方式的单一化
    (四)社会教育观念的偏差
四、如何为初中生提供适合的课业负担
    (一)充分把握课业负担的差异性特征
    (二)家长充分地了解并尊重儿童
    (三)差异化课堂教学
    (四)学校特色化发展
    (五)转变社会教育观念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初中生课业负担调查问卷
附录二 初中生课业负担学生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初中课堂教学失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价值
        一、推进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实现师生教学生命的必然要求
        三、回应课堂教学研究发展趋势转变
        四、亟待变革课堂教学失衡的现实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失衡与均衡
        二、课堂教学失衡
    第四节 文献述论
        一、国外相关研究述论
        二、国内相关研究述论
        三、国内外研究的启示
    第五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实验学校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伦理
        六、拟创新之处
第二章 初中课堂教学失衡现象透析
    第一节 失衡的课堂教学现场
        一、学教失衡
        二、身心失衡
        三、承创失衡
        四、情智失衡
        五、德知失衡
        六、同异失衡
    第二节 课堂教学失衡原因追寻
        一、教学思维方式的对立
        二、教师专业能力的薄弱
        三、课堂评价制度的偏颇
        四、家校联系配合的虚化
第三章 课堂教学均衡的理论反思
    第一节 课堂教学均衡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
        二、课堂生态理论
    第二节 课堂教学失衡的实质反思
        一、道德性的缺失
        二、感情性的麻痹
        三、创造性的扼杀
        四、实践性的缺场
    第三节 课堂教学失衡的调适思考
        一、内部矫正
        二、外部协调
第四章 初中课堂教学失衡的内部矫正策略
    第一节 情智相长互益师生
        一、感情先行
        二、以情富智
    第二节 循环学习贯通教学
        一、课内循环
        二、课后延伸
    第三节 核心建网举纲目张
        一、萃取核心
        二、自主建网
    第四节 问题导向跟踪提高
        一、反馈跟进
        二、变式提高
第五章 初中课堂教学失衡的外部协调策略
    第一节 强化教师自我理解
        一、辩论式研修
        二、内省式生成
    第二节 变革教学组织形式
        一、动静结合
        二、虚实互补
    第三节 营造校园激励文化
        一、课堂激励
        二、课外激励
    第四节 协同家校育人合力
        一、信息共享
        二、情感相融
第六章 研究总结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6)“减负提质”应从提高课堂效率做起(论文提纲范文)

一、明确教学目标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三、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点
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六、实施情感教育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7)初级汉语综合课课堂练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0.2 研究的设计
        0.2.1 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0.2.2 研究方法
    0.3 两种教学模式
        0.3.1 “3P”教学法
        0.3.2 任务型教学法
        0.3.3 两种教学模式小结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1.2 国内研究现状
2、初级汉语综合课课堂练习的现状调查
    2.1 生词教学阶段的课堂练习
        2.1.1 生词教学阶段的课堂练习形式
        2.1.2 生词教学阶段的课堂练习情况说明
    2.2 课文教学阶段的课堂练习
        2.2.1 课文教学阶段的课堂练习形式
        2.2.2 课文教学阶段的课堂练习情况说明
    2.3 语法教学阶段的课堂练习
        2.3.1 语法教学阶段的课堂练习形式
        2.3.2 语法教学阶段的课堂练习情况说明
    2.4 本章小结
3、初级汉语综合课课堂练习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
    3.1 练习前的相关问题调查与说明
    3.2 练习中的相关问题调查与说明
    3.3 练习后的相关问题调查与说明
4、初级汉语综合课课堂练习研究对教学的启示
    4.1 课堂练习设计应该坚持的原则
        4.1.1 目的性原则
        4.1.2 层次性原则
        4.1.3 多样性原则
        4.1.4 趣味性原则
        4.4.5 适度性原则
        4.1.6 实用性原则
    4.2 课堂练习应该注意的事项
5、结语
    5.1 初级汉语综合课课堂练习设计的合理性和存在的不足
    5.2 初级汉语综合课课堂练习设计的建设性意见
    5.3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8)建设“高效课堂”,实现“减负提质”(论文提纲范文)

1. 重在“引导”,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2. 以情激情, 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3. 精讲多练, 减轻学生课外过重学业负担。

(9)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药理学”教学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转变教育观念, 加强师生沟通, 提升教师个人魅力
2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生活化,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领悟教学内容实质, 把复杂知识简单化,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 适当的课后练习、系统检测, 强化学生的记忆, 提升专业知识的掌握

(10)小学语文“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调查与导向性研究 ——以台儿庄区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调查的背景
    (二) 文献综述
        1. 国外语文教学模式的发展
        2. 我国语文教学模式的发展
        3. 目前对小学语文"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
    (三) 研究依据
        1. 理论依据
        2. 现实依据
    (四) 实践意义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教学模式的界定
    (二) "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的界定
    (三) 小学语文"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的界定
        1. "三段"的基本内容
        2. "六环节"的基本内容
        3. "五项教育"的基本内容
        4. "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二、调查研究的总体设计
    (一) 调查研究的目的
    (二) 调查研究的对象、内容与方法
        1. 调查的对象
        2. 调查的内容
        3. 调查的方法
    (三) 调查问卷的编制
三、调查实施过程
    (一) 问卷研究实施
        1. 问卷预测
        2. 问卷正式施测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二) 案例观察研究实施
        1. 一节常态下的语文课
        2. 一节"三六五"模式下的语文赛课
        3. 笔者的一节小学语文"三六五"课改展评课
    (三) 访谈研究实施
        1. 对教师的访谈
        2. 总结访谈
四、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
    (一) 认识问题
    (二) 培训问题
    (三) 评价问题
    (四) 模式问题
    (五) 师资问题
    (六) 课堂教学问题
五、对小学语文"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的导向性研究
    (一) 小学语文"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的导向性研究概述
        1. 提高对小学语文"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认识,更新教学观念
        2. 把握小学语文"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灵活使用
        3. 发展创新小学语文"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适应语文教学
        4. 致力于提高语文素养,彰显语文课的本真
    (二) 小学语文"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的导向性策略建构
        1. 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
        2. 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提高语文教学的主要策略
        3. 把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作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把手
    (三) 小学语文"三六五"课堂教学导向性研究
        1. 关注全体,共同参与
        2. 立足文本,走近教材
        3. 教法灵活,学法有效
        4. 个性解读,开放有度
        5. 深入浅出,明晰正误
        6. 活用模式,体现"三味"
结束语
附表
    附表一
    附表二
    附表三
    附表四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减负”提质,从优化课堂练习做起(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薄弱学校改进的个案研究 ——以中山市坦洲镇S初中为例[D]. 郑训彬.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研究[D]. 欧阳鹏. 湖南大学, 2020(02)
  • [3]适合视野下的初中生课业负担研究[D]. 刘石秀.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4]精心设计练习题 提高课堂练习的实效性[J]. 王伟,徐栋波. 辽宁教育, 2017(23)
  • [5]初中课堂教学失衡问题研究[D]. 张勇.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5)
  • [6]“减负提质”应从提高课堂效率做起[J]. 邓万敏. 新课程(小学), 2014(06)
  • [7]初级汉语综合课课堂练习研究[D]. 李艳君. 华中师范大学, 2013(S2)
  • [8]建设“高效课堂”,实现“减负提质”[J]. 王小丽.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1(05)
  • [9]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药理学”教学效果[J]. 王文雅,饶进军,杨迎暴,吴少瑜,吕琳. 中国医药导报, 2010(20)
  • [10]小学语文“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调查与导向性研究 ——以台儿庄区小学为例[D]. 王允. 山东师范大学, 2010(04)

标签:;  ;  ;  ;  ;  

“减负”提质,从优化课堂练习开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