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素质教育与右脑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郑鹏程[1](2019)在《浅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提高思维导图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思维导图法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条理性与教学效果高效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初中生地理知识框架完整性与推动初中地理素质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更对初中生地理学科素养、创新素养、自主学习能力等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简单介绍了思维导图核心内容,分析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结合初中地理教学现状与初中生地理学习诉求的基础上,为实现思维导图应用效果的最佳化而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措施与建议。
肖倩[2](2019)在《思维导图在地理综合思维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探索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普通高中地理最新课程标准(2017版)》紧紧围绕当代教育的主题,提出了地理综合思维等四项核心素质。地理的综合思维主要是反映在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和动态的地理事物的理解,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学生有扎实的地理知识和掌握地理的规律和原则。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使综合思维训练过程形象化,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基于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为主题,运用左右脑分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来支持思维导图的培养过程。并使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得出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状况及运用思维导图的情况,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再介绍思维导图的制作步骤、制作标准和制作原则,教会学生熟练地运用思维导图,便于后期教学实践;其次继续深度剖析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并结合思维导图来培养学生从地理综合思维三要素来深度剖析;然后设计了教学设计和高考题案例,来展示结合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过程,并提高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即思维导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并且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地理课堂更有趣味性。
陈璐瑶[3](2018)在《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板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思维导图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有效工具。它侧重知识和思维可视化的表达,是一种高效的信息处理系统。思维导图融入板书设计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板书类型—思维导图板书。在新课改与学生综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板书设计缺少思维的引领,而思维导图板书可以使地理思维可视,新颖的板书设计结构富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文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和思维导图等理论,以文献分析法和三角测量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对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板书进行相关概念的梳理,运用三角测量法综合分析了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板书设计现状,提出了四种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板书设计策略,以案例设计的形式阐述了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板书设计的思路。研究成果丰富了板书设计知识理论,为一线地理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确定了地理思维导图的内涵,进行思维导图板书的分类,丰富了地理板书的类型。(2)通过问卷调查、观摩课堂实录等手段,发现地理思维导图板书不仅可以优化教师教学,还有助于学生知识组织和意义建构,增强学生的思维弹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等。(3)明确了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板书设计方案,包括思维导图设计原则、设计策略、设计思路。论文的创新点:本文提出了地理思维导图板书类型,采取了三角测量法进行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板书设计现状调查,并设计了系列电子思维导图板书以及黑板式思维导图板书,提出了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板书设计的策略,为板书设计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张敏[4](2018)在《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的高度发展,各国在综合国力上的竞争也愈演愈烈,竞争的实质就是对人才和知识的竞争,人才来源于教育,因此教育的受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教育能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思想、高创造力和强空间思维能力的人。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新课理标念下地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同时这也是新课改下对高中地理教师的一大挑战。“地理课程的学习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重视对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地理课程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较低,使高中地理在高中课程中所处的地位偏低,致使大部分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求学生重视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地理能力的培养,教师教的多学生自学的少,在学生个体思维的培养上存在很大缺陷,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求知欲望,因此地理教学改革的重点已经移向对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上。笔者将研究方向和视角放在对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对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对高中生地理思维结构的构建起到一定的完善作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理论分析和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与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特征相结合,探索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提高高中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实际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文章主要内容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对研究的现状及研究背景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对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第二部分,对有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并对涉及到的有关理论进行了解释,其中包括结构主义理论、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及最近发展区理论。第三部分,叙述了地理空间能力的五种分类,并在国内外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对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提出了要求。第四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教育实习所在学校和其他学校的高中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现状、特点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根据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并联系前提论述,对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提出了参考性建议。第六部分,从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选取了两个有关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案例,可以为高中地理教师培养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提供参考。
李晶[5](2015)在《基于表象思维能力培养的中学地理图像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表象思维能力是个体通过客观事物的感知,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以及对表象加工改造的思维能力。地理教学中,学生表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尤为重要,它是新课程要求的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体现。地理图像是用直观形象的图形或表格形式储存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和概括性的特征,是地理学科区别与其他学科的显着特征之一。中学地理教学中,图像的设计和应用是帮助学生认识地理事物、提升表象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因此,合理、充分地利用地理图像,发挥其最大教学价值,是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图像设计和运用的目标和宗旨。本文以教育学、认知心理学以及地图学等理论为指导,将表象思维能力分为知觉表象思维能力、记忆表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象思维能力,并以此为主线,结合自己的地理教学实践,分析、比较和总结了大量地理图像设计与应用案例,详细的展示了笔者对地理图像应用教学的看法与见解,是今后优化地理教学的基础和依据。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了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的理论基础。(2)介绍了地理表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现状,并分别从教育心理学研究结论、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理图像的特点的角度详细分析了运用地理图像提升学生地理表象思维能力的可行性。分析表明,地理图像的运用是提升学生地理表象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3)以表象思维能力的三种类型为线索,对地理图像的设计以及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案例探究。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地理教学实践提供实际的参考,以提升学生能力为目标,优化地理教学。
蔡广征[6](2014)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地理图像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各国急需更多的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为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相继进行了规模宏大的基础教育改革。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近些年,我国也进行了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新的课程改革正是通过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新型人才,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目的。地理教育是中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科,地理学科的改革同其他学科一样,同样关系到基础教育改革全局的成败。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书本考试为中心,以教师自我为中心,学科本位思想较严重,大多数教师缺乏对学生心里发展规律的研究,一些形象直观的实物、图像、照片等运用的较少。同时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脱节的倾向普遍存在于基础教育阶段,因此“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成为了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以地图为代表的图像类资料因其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地位被称为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用图像进行地理辅助学习,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最突出的特点。传统图像多为纸质平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图像的载体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电子地图和网络地图方兴未艾。同文字语言一样,图像也是一种语言,而且这种语言几乎是世界通用的。地表事物纷繁复杂,文字描述有其局限性,图像与文字叙述相比更准确、更直观,而且对比性更强,让人一目了然。不仅如此,使用者还能通过图像,把不同的地理区域事物进行对照,显示不同区域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找出其中的联系和规律。在地理学习中掌握好图像知识及运用图像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中学地理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几乎都可以在图像上表现出来,考查一名学生地理知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图像知识及运用图像的能力。2011年12月底颁布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基于上述原因,本文以新课改背景下地理学科图像教学为研究方向,通过一系列研究与调查找出目前中学地理图像教学的不足之处,主要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①教材中的图像设置还不是很完善,有些配图有待商榷,有些配图教材中没有绘出,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购买额外的教学辅导资料,加重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②教师在图像教学过程中方法单一,缺少变化,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实现,课堂大多数时间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仍然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仍是传统的教书匠角色。虽然大多数教师对于更新教学方法并不排斥,都表示愿意接受新的教学方法,但是迫于成绩和升学方面的压力,很少有教师敢于大胆尝试,导致教学方法的更新往往只存在于公开课、示范课中,教学改革流于形式,浮于表面。③三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不科学,他们对于学科的兴趣往往由对任课老师的态度决定,对学科知识并没有产生真正的兴趣。虽然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非常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学生主观能动性较差,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挫伤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教学活动开展的不是很顺利。由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起着主导作用,所以本文主要从教师角度分析如何更新图像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对图像资料的应用应该更加科学合理,可以试图通过实行合作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方法或模式去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此来改善图像教学现状,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推动新形势下地理图像教学的发展。
李幸[7](2014)在《基于GIS的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文中提出思维,是当今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源泉。在中学教育阶段,各个学科除了对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育外,还需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过程。地理作为现代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培养地理基本技能具有重要作用。地理思维是地理学科的精髓所在,是学生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但是现代对地理思维培养主要依赖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的选择和把握,学生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忽视了中学生自我对地理思维的探究。而GIS是一门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强的信息技术,它数据量丰富,具有强大的可视化、空间分析和电子地图等功能,用GIS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具有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研究如何用GIS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非常必要。通过文献查阅法、专家咨询法和实践探究等方法,阐述了问题的提出来由、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并对GIS培养地理思维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同时综合GIS的特点、地理学的特征和中学地理的内容特点,提出了地理思维的基本内容:地理综合性思维、地理区域性思维、地理形象思维和地理空间思维,并分析了用GIS培养中学生地理思维的优势;此外,根据GIS的功能特征剖析了四大地理思维的培养策略,并根据操作简易原则、实用性原则,在GIS强大功能的支持下,提出了培养地理思维的案例,旨在丰富中学生地理思维培养方式。
董倩倩[8](2014)在《审美教育在高中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的教育体制已经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为现如今的素质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道德、智慧、体育、美术、劳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而培育这样的人才就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教育,它能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增进其它各方面的成长。然而当下国人的审美教育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对国人的审美教育能力的提高就显得刻不容缓。同其它学科相比,旅游地理具备独具特色的美学特征和相当丰富的美育要素,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势在必行。本文是以前人对审美教育的理论为指导,主要从地理教育目标的需要、素质教育的需要、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三方面进行论述,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当今高中生的实际审美能力,对于问卷显示的高中生审美能力水平有限的情况,提出了提高高中生审美能力的几条策略,包括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丰富的美育素材、提升地理教师的文学修养,运用适当的艺术性语言、充分利用现代的多媒体的设备来展示优美的图片等策略。
张赟[9](2014)在《“三个面向”教育观指导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文中指出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除了要有坚实的教学实践和理论作为支撑外,更重要的是能够深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和内涵。在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多元智能理论的支撑下,“三个面向”教育观起到了纲领性的作用。“三个面向”教育观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着新课改的进程。当前,多数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只知新课程标准,而对于“三个面向”教育观提出的初衷、深层次的教育理念以及与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联系却知之甚少,对于“三个面向”教育观的精髓没有做出深度剖析,以至于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没有达到实质性的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效果不明显。鉴于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认识和解读“三个面向”教育观的核心思想,并探讨其与新课程改革的适宜性,进而从本质上掌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深入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并通过教学案例的设计和调查分析,查找出现今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弊端,进而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书本知识,还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同时增强学生动手动脑的实际操作能力,最终实现三维目标的综合培养。本文采用了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访谈以及教学理论与教学案例相结合的方法来探究与分析。正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明问题提出的背景与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并说明“三个面向”教育观的理论支撑。第二部分分析“三个面向”教育观与高中地理教学的适宜性,着重阐述“三个面向”教育观与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指出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实质是“三个面向”的教育理念,高效落实新课程标准必须深切领会“三个面向”教育观的精髓。第三部分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分析了“三个面向”教育观的实施现状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第四部分以教学案例的方式具体设计了“三个面向”教育观指导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并对实施效果做了具体分析。第五部分总结了本文的核心观点,分析本文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跳出单一强调新课程标准这个圈子,通过深度剖析“三个面向”教育观的精髓,领悟新课程标准的内涵与本质,而不是停留在新课程标准的表象层面。真正实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主人翁意识,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也是本文的创新所在。
刘琳琳[10](2013)在《高中生地理学习能力性别差异研究》文中认为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已有的研究中,人们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年龄特征的差异及个性特征的差异。尊重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已成为当今教育的指导方针之一,教育者应该根据指导方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采取有效、适宜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然而,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发现,我们忽略了另一个问题,学生的差异性不仅存在于个体中,也表现在群体间,就是男女学生的性别差异。通过调查发现,很多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都发现了这一差异,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对于如何面对这种差异,并没有一个系统的对策,目前的理论研究也缺乏完整的具有指导性的结论。因为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对男女学生的性别差异深有体会,再加上和想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咨询了解,所以选择了这样一个论题。本文首先在精神分析理论、内部空间理论、因材施教理论、差异教学理论等诸多有关性别差异的心理学理论以及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充分认识地理学科的特点的基础上——地理学科作为一个人文与自然紧密结合的特殊综合课程,其学科性质具有很大的特殊性,既涉及了文科知识,也关系到理科思维。接着,通过观察、调查、访谈和问卷等多种形式对高中男女学生地理学习风格进行调查,发现高中男女学生在学习地理方面确实存在差异,通过对比分析,找出男女生学习风格中存在的不同,透视在这种差异之下学生学习地理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对差异原因进行理性分析,主要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三方面。在地理教学中,以地理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质为基础,结合男女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性别差异状况,如何更加合理的安排教学,是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根据对高中男女生地理学习中出现差异的原因分析,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的成长因素。既然先天的因素我们无法改变,那么就要从后天的环境、教育等方面入手,正视男女两性的性别差异,并且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尊重这种差异,根据男女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这就需要地理教师首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将“因性施教”这一理念深入内心,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差异教学理论,克服性别刻板印象;其次,能够将地理教学行为与差异教学理论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实施“因性施教”策略,主要包括课程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评价的设计等;最后,从激发女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及培养女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等方面阐述如何提高女生学习地理的能力。教育是促进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必须要关注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认真观察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施素质教育也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既要从共性出发,又要从个性出发,关注个体的身心发展状况,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地理素质教育与右脑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理素质教育与右脑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提高思维导图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 简单介绍思维导图主要内容 |
二、 思维导图对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 |
(一) 有助于提高初中生地理自主学习效率 |
(二) 实现了初中地理难点知识的简单化 |
(三) 有助于提升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 |
三、 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
(一) 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复习环节中的应用 |
(二) 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错题整理环节中的应用 |
(三) 思维导图在地理知识整合环节中的应用 |
(四) 思维导图在地理课前预习环节中的应用 |
(五) 思维导图在地理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
(六) 思维导图在地理课堂教学氛围中的应用 |
四、 小结 |
(2)思维导图在地理综合思维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综合思维的文献综述 |
1.2.2 思维导图的文献综述 |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1.3.1 技术路线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综合思维 |
2.1.2 思维导图 |
2.1.3 思维导图与地理综合思维的关联 |
2.2 理论基础 |
2.2.1 左右脑分工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第3章 教学实践前问卷调查与分析 |
3.1 问卷调查设计 |
3.2 问卷调查分析 |
3.3 问卷调查小结 |
第4章 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
4.1 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
4.1.1 基本步骤 |
4.1.2 注意事项 |
4.2 运用思维导图解析地理综合思维三要素 |
4.2.1 对要素综合的分析 |
4.2.2 对时空综合的分析 |
4.2.3 对地方综合的分析 |
4.3 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运用 |
4.3.1 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4.3.2 思维导图在试题分析中的运用 |
4.4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综合分析 |
4.5 教学实践后学习反馈 |
第5章 结语 |
5.1 结论 |
5.2 存在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高中生地理问卷调查表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3)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板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 |
2.传统板书缺少思维引领 |
3.学生综合发展的时代要求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1.板书与板书设计研究 |
2.思维导图板书设计研究 |
3.地理思维导图板书设计研究 |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二、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板书概述 |
(一)思维导图板书概述 |
1.思维导图板书 |
2.思维导图板书特点 |
3.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板书类别 |
(二)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板书设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1.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板书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
2.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板书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
(三)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板书设计的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思维可视化理论 |
3.双重编码理论 |
三、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板书设计现状 |
(一)课堂视频观摩调查 |
1.课堂视频观摩内容 |
2.课堂视频观摩分析 |
(二)问卷调查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 |
3.调查结果及分析 |
(三)教师访谈 |
1.访谈对象 |
2.访谈分析 |
(四)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板书设计现状分析 |
1.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板书设计现状的优点 |
2.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板书设计现状存在的问题 |
四、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板书设计方案 |
(一)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板书设计原则 |
1.以课标为指导原则 |
2.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原则 |
3.紧密结合教材原则 |
4.板书设计丰富多样化原则 |
5.师生互动性原则 |
(二)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板书设计策略 |
1.以“教”为主思维导图板书设计策略 |
2.以“学”为主的思维导图板书设计策略 |
3.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板书设计的一般策略 |
4.技术绘制策略 |
(三)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板书设计思路—以人教版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为例 |
1.分析教材,理清教材的逻辑关系 |
2.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
3.确定教学重难点,设定核心词 |
4.找准中心主题,选好导图类型 |
5.发散主干知识,细化知识内容 |
6.多向知识关联,整合知识内容 |
7.适当方式呈现,完善课堂教学 |
8.案例板书呈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致谢 |
(4)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分类与培养要求 |
第一节 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分类 |
第二节 国内外地理课程标准中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要求 |
第四章 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研究概况 |
第二节 结果分析 |
第三节 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五章 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
第一节 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差异化培养 |
第二节 加强对教学方式与方法的研究 |
第三节 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有趣性 |
第四节 提高高中地理教师自身素质 |
第六章 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教学案例设计 |
第一节 教学案例一——大规模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
第二节 教学案例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测试题(学生版) |
附录2 高中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调查问卷(教师版) |
致谢 |
(5)基于表象思维能力培养的中学地理图像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表象与地理表象 |
2.1.2 表象思维与地理表象思维能力 |
2.1.3 地理图像 |
2.2 研究现状 |
2.2.1 表象和表象思维的研究 |
2.2.2 表象思维能力的研究 |
2.2.3 地理图像设计与应用的研究 |
2.3 理论基础 |
2.3.1 脑科学 |
2.3.2 教育心理学 |
2.3.3 现代地图学 |
3 地理表象思维能力培养现状与可行性分析 |
3.1 地理表象思维能力培养现状 |
3.2 地理表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
3.2.1 教育心理学研究为培养地理表象思维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
3.2.2 新课改为地理表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观念改变 |
3.2.3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为培养地理表象思维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持 |
3.2.4 地理图像为地理表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基本条件 |
4 提升表象思维能力的地理图像设计和应用 |
4.1 提升知觉表象思维能力的地理图像的设计和应用 |
4.1.1 提升知觉表象思维能力的地理图像的设计要求 |
4.1.2 提升知觉表象思维能力的地理图像应用案例 |
4.2 提升记忆表象思维能力的地理图像的设计和应用 |
4.2.1 提升记忆表象思维能力的地理图像的设计要求 |
4.2.2 概括关系地理图像应用案例 |
4.2.3 推理关系地理图像应用案例 |
4.2.4 辩证关系地理图像应用案例 |
4.2.5 系统控制关系地理图像应用案例 |
4.3 提升想象表象思维能力的地理图像的设计和应用 |
4.3.1 提升想象表象思维能力的地理图像的设计要求 |
4.3.2 提升想象表象思维能力的地理图像应用案例 |
5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地理图像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一、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图像教学理论基础 |
(一) 图像教学的生理学理论基础 |
(二) 图像教学的教育学理论基础 |
(三) 图像教学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
三、图像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 调查的方法 |
(二) 问卷形式和内容 |
(三) 调查对象及样本分布 |
1. 对教材中的图像和各类图像类教辅资料的调查分析 |
2. 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
3. 中学地理教师图像教学的现状 |
四、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地理图像教学的具体应用策略 |
(一) 关于“器”的使用优化建议 |
1. 各类图像应“各尽其职” |
2. 指导学生找准图像点、线、面 |
3. 图像在课堂使用过程中的建议 |
(二) 关于“法”的使用建议 |
1. 合作式教学法在图像教学中的应用 |
2. 发现式教学法在图像教学中的应用 |
3. 案例式教学法在图像教学中的应用 |
4. 探究式教学法在图像教学中的应用 |
五、结论与展望 |
(一) 结论 |
(二)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7)基于GIS的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背景 |
1.2.1 素质教育的要求 |
1.2.2 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
1.2.3 社会的发展要求 |
1.3 研究意义 |
1.3.1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
1.3.2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
1.3.3 有利于地理学科与GIS的发展 |
1.4 研究综述 |
1.4.1 思维和地理思维研究现状 |
1.4.2 中学GIS教育研究现状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 |
2.2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3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
2.4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
第3章 基于GIS的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内容及优势 |
3.1 地理思维内容划分依据 |
3.2 地理思维的基本内容 |
3.2.1 综合性思维 |
3.2.2 区域性思维 |
3.2.3 形象思维 |
3.2.4 空间思维 |
3.3 基于GIS的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优势 |
3.3.1 计算机为基础,数据来源丰富 |
3.3.2 可视化为手段,生动直观形象 |
3.3.3 空间分析为方法,深层加工信息 |
3.3.4 电子地图为媒介,操作动态灵活 |
第4章 基于GIS的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及案例设计 |
4.1 案例设计基本原则 |
4.1.1 功能性原则 |
4.1.2 简易性原则 |
4.1.3 实用性原则 |
4.1.4 自主性原则 |
4.2 地理综合性思维培养的策略与案例 |
4.2.1 叠加多种图层,加强综合分析 |
4.2.2 注重地图漫游和热链接的使用,全面体现地理事物信息 |
4.2.3 地理综合性思维培养的案例设计 |
4.3 地理区域性思维培养的策略与案例 |
4.3.1 进行缓冲区分析,突出区域之间的联系 |
4.3.2 进行空间查询,精确区域定位 |
4.3.3 地理区域性思维的案例设计 |
4.4 地理形象思维培养的策略与案例 |
4.4.1 加强地图、图表的识别和绘制,增强地理直观效果 |
4.4.2 灵活变换投影,多视角体验地图特征 |
4.4.3 地理形象思维培养的案例设计 |
4.5 基于GIS的地理空间思维培养的策略与案例 |
4.5.1 创建三维影像和虚拟场景,展现地理实体原貌 |
4.5.2 分层设色与DEM相结合,分析地形高低起伏状况 |
4.5.3 地理空间思维的案例设计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审美教育在高中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 概述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方法 |
二、 国内外审美教育研究的现状 |
(一) 国外对审美教育相关研究的综述 |
(二) 我国对审美教育的研究综述 |
三、 审美教育的含义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审美教育的含义 |
四、 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
(一) 地理课堂上实施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
(二) 关于对当前高中旅游地理审美素质的调查 |
(三) 地理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
五、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策略 |
(一) 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丰富的美育素材 |
(二) 提升地理教师的文学素养,运用适当的艺术性语言 |
(三) 充分利用现代的多媒体设备来展示优美的图片 |
(四)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审美文化观念 |
(五)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第二课堂” |
六、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三个面向”教育观指导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
1.2 文献回溯及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三个面向”教育观的理论支撑 |
1.5 研究方法 |
2 “三个面向”教育观与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适宜性分析 |
2.1 “三个面向”教育观的核心思想 |
2.2 “三个面向”教育观对中国教育改革的纲领性作用 |
2.3 “三个面向”教育观与地理学科的特点具有适宜性 |
2.4 “三个面向”教育观是高中地理新课标的依据 |
3 “三个面向”教育观实施现状与分析 |
3.1 “三个面向”教育观实施现状 |
3.2 “三个面向”教育观实施情况不佳原因分析 |
3.3 “三个面向”教育观实施不佳的改进措施 |
4 “三个面向”教育观指导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
4.1 教材分析 |
4.2 教学目标设定 |
4.3 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
4.4 教学反思 |
4.5 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
5 结论 |
5.1 本文观点 |
5.2 本文存在的不足 |
5.3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10)高中生地理学习能力性别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选题研究的背景 |
1.1.2 选题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的分析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 |
1.3 选题研究的设计 |
1.3.1 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选题研究的最终目标 |
1.3.3 选题研究的遵循原则 |
1.3.4 选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
1.3.5 选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
1.3.6 选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关于地理教学中性别差异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性别差异心理理论 |
2.1.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
2.1.2 艾里克森的内部空间理论 |
2.1.3 行为遗传理论 |
2.1.4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2.1.5 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 |
2.1.6 贝姆的性别图式理论 |
2.2 性别差异教学理论 |
2.2.1 因材施教理论 |
2.2.2 差异教学理论 |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3 高中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 |
2.3.1 综合性 |
2.3.2 地域性 |
第3章 高中生地理学习中性别差异现状透视 |
3.1 高中学生地理学习中性别差异现状调查 |
3.1.1 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
3.1.2 调查结果和统计分析 |
3.1.3 调查结果的问题透视 |
3.2 学生学习风格中性别差异的原因分析 |
3.2.1 生理因素的影响 |
3.2.2 心理因素的影响 |
3.3.3 环境因素的影响 |
第4章 基于学生性别差异的高中地理教学对策 |
4.1 地理教师应切实树立正确的性别观 |
4.2 地理教师应合理施行“因性施教”策略 |
4.2.1 性别差异下的课程内容安排 |
4.2.2 性别差异下的教学目标确立 |
4.2.3 性别差异下的教学策略选择 |
4.2.4 性别差异下的教学评价设计 |
4.3 地理教师应着重提高女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
4.3.1 激发女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
4.3.2 增强女生学习地理的信心 |
4.3.3 培养女生学习地理的空间思维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地理素质教育与右脑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提高思维导图的应用[J]. 郑鹏程. 考试周刊, 2019(84)
- [2]思维导图在地理综合思维中的运用研究[D]. 肖倩. 西华师范大学, 2019(01)
- [3]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板书设计研究[D]. 陈璐瑶. 长春师范大学, 2018(02)
- [4]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D]. 张敏. 聊城大学, 2018(10)
- [5]基于表象思维能力培养的中学地理图像设计与应用研究[D]. 李晶. 山东师范大学, 2015(09)
- [6]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地理图像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D]. 蔡广征. 广西师范大学, 2014(10)
- [7]基于GIS的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 李幸. 南京师范大学, 2014(01)
- [8]审美教育在高中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董倩倩. 辽宁师范大学, 2014(04)
- [9]“三个面向”教育观指导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D]. 张赟. 四川师范大学, 2014(01)
- [10]高中生地理学习能力性别差异研究[D]. 刘琳琳. 陕西师范大学,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