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镇痛分娩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镇痛分娩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一、罗比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镇痛分娩对呼吸循环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于红燕[1](2019)在《地佐辛配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中地佐辛配伍罗哌卡因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的应用,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条件60例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Ⅲ级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三组,对患者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分别给予A组:0.75%罗哌卡因1ml+10%葡萄糖注射液2ml;B组:0.75%罗哌卡因1ml+内含0.2mg地佐辛的10%葡萄糖注射液2ml;C组:0.75%罗哌卡因1.5ml+10%葡萄糖注射液1.5ml。入室静卧10min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SBP(Systolic blood pressure,收缩压)、DBP(Diastolic blood pressure,舒张压)、HR(Heart rate,心率)、SpO2(Oxygen saturation,脉搏血氧饱和度)、CVP(Central venous pressure,中心静脉压),3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为血流动力学基础值,其时间标记为T1(麻醉前),分别记录T2(麻醉后5min)、T3(麻醉后10min)、T4(麻醉后20min)、T5(麻醉后30min)各时点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等各项指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同时记录感觉神经阻滞出现时间t1、感觉神经阻滞达到的最高阻滞平面时间t2、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t3,运动神经阻滞出现时间t4、运动神经阻滞达到的最高阻滞平面时间t5、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t6。结果(1)麻醉后组B收缩压相对组C更稳定。(2)麻醉后10分钟以上组B舒张压相对组C更稳定。(3)麻醉后10分钟以上组C心率波动最明显。(4)麻醉30分钟以上组B中心静脉压更趋于稳定。(5)感觉神经阻滞出现时间、达到的最高阻滞平面时间A最长,组B最短。(6)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B组最长,A组最短。(7)运动神经阻滞出现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达到的最高阻滞平面时间A最大,组B最小。(8)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C组最长,A组最短。综上,组B收缩压相对组C更稳定。组B舒张压相对组C更稳定,尤其是麻醉后10分钟以上更明显。同时,组A、组B心率波动较小,组C心率波动最明显。麻醉30分钟以上组B中心静脉压更趋于稳定。A组与C组的感觉神经阻滞出现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达到的最高阻滞平面时间、运动神经阻滞出现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达到的最高阻滞平面时间均长于B组,A组相比C组时间更长;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B组最长,A组最短。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C组最长,B组次之,A组最短。结论地佐辛配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血流动力学波动小,血液循环稳定;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延长,术后止痛时间延长;但运动神经阻滞时间并未延长,患者能尽早活动,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与满意度。

刘莎[2](2019)在《不同麻醉方式对产妇早期泌乳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对产妇早期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单胎足月初产妇150例,年龄2035岁,身高150170cm,体重5090kg,ASAⅠ或Ⅱ级,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五组(n=30),G组行全身麻醉剖宫产,S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E组行硬膜外麻醉剖宫产,P组行无痛分娩,V组自然分娩作为对照。记录产妇产后初乳时间、24h有效泌乳量、产后住院总时间、满意度、不良反应、术后12h、24h、36h VAS镇痛评分和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结果:1.五组初产妇中V组初乳时间最早,但V组和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组和P组初乳时间明显比G组、S组和E组早(P<0.05)。剖宫产术中G组初乳时间明显比S组和E组早(P<0.05)。E组初乳时间最晚,但E组和S组初乳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五组初产妇中V组产后住院总时间最短,但V组和P组产后住院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组和P组产后住院总时间明显比G组、S组和E组短(P<0.05)。剖宫产术中G组产后住院总时间最长,明显长于S组和E组(P<0.05)。3.V组24h有效率泌乳量最高为24例(80%),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P组23例(76.7%)和V组24例(80%)显着高于经剖宫产的G组11例(36.7%)、S组20例(66.7%)和E组15例(50%)(P<0.05)。麻醉剖宫产组中S组20例(66.7%)显着高于G组11例(36.7%)和E组15例(50%)(P<0.05)。4.术后12h VAS评分G组最高,但G组和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组和V组显着高于S组、E组和P组(P<0.05)。术后24h VAS评分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h VAS评分G组、S组和E组显着高于P组和V组(P<0.05)。5.五组初产妇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由多到少依次为E组33.3%(10例)、G组26.7%(8例)、S组16.7%(5例)、P组16.7%(5例)、V组0%(0例)。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头晕、呕吐、皮肤瘙痒、下肢麻木、寒战等。6.五组初产妇满意度和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临床不同麻醉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泌乳有一定的影响,但对无痛分娩与自然分娩初产妇的泌乳功能无显着差异。2.不同麻醉方式剖宫产对初产妇产后泌乳均有一定延迟,但腰硬联合麻醉对产后初乳时间、24h有效泌乳量和不良反应等综合不利影响较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小。为促进剖宫产术后早期泌乳,优先选择腰硬联合麻醉;有椎管内麻醉禁忌者选择全身麻醉。

张文东,张文敏,冀培宁[3](2017)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高龄患者PFNA手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辅助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高龄患者单侧PFNA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高龄患者分为腰硬联合阻滞组(C组)和神经阻滞组(N组),各20例,行单侧PFNA手术,记录以下时间点的SDP、DBP、HR数值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阻滞前、阻滞后5min、10min及15min、切皮后5min、手术结束时。结果:N组18例患者麻醉效果满意,2例患者出现阻滞不全,给予少量舒芬太尼顺利完成手术。与阻滞前比较,神经阻滞后患者的HR、SBP、DBP无明显变化(P>0.05),而与C组比较阻滞后5、10、15min,切皮后5min均有显着性差异。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麻醉并发症。结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高龄老人单侧PFNA术,与腰硬联合阻滞能达到同样的麻醉效果,更安全。

王志勇[4](2018)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在镇痛分娩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分娩过程的疼痛是产妇经历的最严重的疼痛体验,根据国际疼痛量表,分娩痛是最高级别的疼痛感,产妇往往因为剧烈疼痛放弃经阴道分娩,转为剖宫产[3]。随着社会进步及医学发展,减轻或缓解分娩时疼痛,且不增加产妇和胎儿风险及并发症,是摆在妇产科医生面前的一道难题[5]。分娩时疼痛产生的机制极为复杂,在产程不同的阶段,其感受和剧烈程度均不相同[I]。在第一产程,主要来自于子宫宫体规律的宫缩,胎头下降引起宫颈和子宫下段扩张,疼痛刺激通过T10-12节段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当宫颈扩张至3-1Ocm时,是产妇感受疼痛最剧烈的阶段。疼痛特点主要表现为钝痛和刺激痛;在第二产程,疼痛主要来自于因抬头下降,引起阴道,会阴的膨胀牵拉及子宫进一步收缩,疼痛主要由阴部神经经S2-4传入中枢神经,疼痛性质一般为锐痛,定位较为明确。当分娩结束,需会阴裂伤缝合时,疼痛主要为伤口及缝合时的锐痛,由阴部神经经S2-4传入中枢神经[4]。疼痛在初产妇更为强烈,经产妇因产道松弛,产程进展较初产妇快,但疼痛依然强烈,其与产妇的痛阈,宫颈条件,胎儿大小,会阴阴道紧张度等有关。分娩过程的疼痛对母儿影响极大。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因剧烈的疼痛产生的焦虑,紧张及恐惧心理,影响产程进展,甚至放弃阴道分娩[4]。剧烈的疼痛刺激使产妇的交感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产生较多的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物质,使产妇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荷,对母儿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产妇在产程中因疼痛叫喊,过度通气,屏气等,使通气量减少,耗氧量增加,产妇动脉血氧含量明显减少,从而影响胎盘血供及氧供,导致出现产妇及胎儿低氧血症。持续低氧血症可能造成代谢性酸中毒,从而影响母儿内环境,导致内环境紊乱,增加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概率[21]。国内外的学者一直在寻求适当的方式缓解分娩过程中疼痛感,且不影响产程,有效减少上述不良的应激反应,从而使产妇有较好的产程体验,减少胎儿窘迫的发生[2]。理想的镇痛方式应具备对母儿影响小,给药方便,易于操作及控制,起效时间短,作用可靠,能满足整个分娩过程,尽可能避免运动神经阻滞,不影响产程进展,不影响宫缩和产妇进食,运动及使用产力,产妇可清醒地参与整个分娩过程,必要时能满足实施剖宫产手术的需求[12]。硬膜外麻醉由于镇痛好,用药量少,对母儿影响较小,对有效宫缩影响小,对产妇呼吸,中枢无抑制,可控性强,易于操作,不影响产妇运动进食及能较好的用力及配合助产,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镇痛方式[21]。但产程进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产妇在临产后实施硬膜外麻醉后,往往不能维持有效宫缩,出现宫缩减弱,产程延长或进展不顺利[25],此时,需要借助外源性小剂量缩宫素静脉使用维持子宫收缩,根据患者宫缩强度及产程进展,调整缩宫素滴速,从而避免宫缩减弱及产程延长,且不增加不良反应,从而实现较好的镇痛效果与顺利的产程进展的完美结合[23]。目的通过观察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在实施无痛分娩中的效果,与未使用镇痛而自然分娩产妇在分娩结局助产士和产妇体会及对产后出血,出生后胎儿评分等方面的差异做对比,探讨其可行性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本实验筛选进入观察的初产妇,均规范产检,产妇产前检查,个人情况,产道条件及胎儿大小等方面均无阴道分娩禁忌。其中1 12例自愿选择实施无痛分娩的初产妇,给予实施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同期110例要求无人工干预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作为对比。记录两组产妇产程进展情况,分娩结局,产程时间,产妇疼痛程度,产妇心理恐惧程度,助产士体会产妇助产配合程度及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出生后胎儿评分的情况,量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差异。结果:实施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组初产妇经阴道分娩率高于无人工干预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组初产妇的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尤其表现在在第一产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组初产妇的疼痛感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有统计学差异(P<0.01);实施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组初产妇的心理恐惧程度亦明显减轻,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实施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组初产妇可较好的配合助产士助产,产妇助产配合程度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实施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组初产妇和无人工干预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及出血量均较少,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组初产妇组和无人工干预阴道分娩的初产妇组胎儿出生评分差异较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在实施无痛分娩中的效果良好,能较好地缩短产程,产妇产程中疼痛明显减轻,减少了对分娩疼痛的恐惧,增加与助产士助产的配合程度,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了剖宫产率,而对产后出血及胎儿出生评分无不良影响。

赵春杨[5](2016)在《镇痛分娩对产程、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研究镇痛分娩对产程、分娩结局及新生儿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5年01月至2015年09月期间在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自然分娩的孕足月初产妇共520例,其中镇痛分娩170例,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及轻度子痫前期18例。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分为正常孕妇镇痛组及正常孕妇非镇痛组,再根据最佳生育年龄分组进行比较。对各组间各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率、血压、心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分娩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结果:1.镇痛分娩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显着短于非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分娩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显着长于非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分娩的产妇缩宫素使用率明显高于非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有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血压、心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分娩结局、Bromage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2.镇痛组产妇有1例镇痛失败,后因无法忍受宫缩疼痛而中转手术终止妊娠。3.不同年龄阶段的镇痛组与非镇痛组在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镇痛组最佳生育年龄(25-28岁)阶段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与非镇痛组同年龄阶段的产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4.高血压组应用镇痛分娩的例数较少,共18例,无对照组,在镇痛分娩期间观察其血压较为平稳,顺利分娩,仅1例在第二产程中血压波动范围较大,故镇痛分娩对于高血压产妇可能有有利的一面。结论:1.镇痛分娩可明显减轻产痛,缩短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增加第二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率明显增加,不增加低血压及产妇异常心率的发生,不增减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胎儿窘迫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不影响下肢运动神经。此方法效果好、副作用少、方法简便、安全可靠。2.本实验镇痛组有1例镇痛失败,有可能与产妇对疼痛敏感有关,也有可能与产妇对麻醉药耐受有关,更有可能与麻醉师的技术水平有关,故镇痛分娩也有其局限性。3.镇痛分娩中,最佳生育年龄(25-28岁)阶段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并不延长,第一产程时间仍缩短,其余年龄段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延长,第一产程时间缩短。4.镇痛分娩在分娩期间对高血压的病人可能有稳定血压的作用,不致于其在血压上有大幅度的波动。

李先星[6](2014)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应用现状》文中认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是一种将脊麻与硬膜外麻醉融为一体的新型麻醉手段,具有起效快、局部用药量相对较小、镇痛完全等优势,现阶段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腰硬联合麻醉在国内无痛分娩的应用现状,以期为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应用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顾媛媛[7](2013)在《镇痛分娩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镇痛分娩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120例足月、单胎、头位、患妊娠期高血压的初产妇均无产科并发症和麻醉禁忌证,其中60例孕妇进行硬膜外镇痛分娩,另外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镇痛分娩对呼吸循环、产程、产后出血的影响。结果①镇痛组镇痛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同时段对照组比较也明显降低。②镇痛组活跃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③镇痛组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镇痛组较对照组剖宫产率下降(P<0.05)。④两组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产妇采用镇痛分娩可有效减轻宫缩疼痛,降低产程中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率,同时缩短产程、增加顺产率,降低了产妇分娩的风险。

赖思鸿[8](2013)在《腰硬联合麻醉在国内无痛分娩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简称腰硬联合麻醉,是目前多数医疗机构最常采用的分娩镇痛方法,针对CSEA分娩镇痛优缺点的研究各个观点不尽相同。本文综述了腰硬联合麻醉在国内无痛分娩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对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提供参考。

杨先平,黄霞英[9](2010)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可行走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输注可行走分娩镇痛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I~Ⅱ级,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临产初产妇40例,随机分为两组,腰硬联合阻滞组(A组),持续硬膜外腔阻滞组(B组),各20例。观察各组置管到宫口开全时间、第二产程时间、Apgar评分、阴道分娩率、器械分娩率、剖宫产率、镇痛效果、运动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产妇在进入产程到宫口开全时间、第二产程时间、阴道分娩率、器械分娩率、剖宫产率都差异无显着性。选择直立和行走体位的产妇Bromage评分均较高。持续硬膜外腔阻滞运动阻滞程度要高于腰硬联合阻滞组。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输注行可行走分娩镇痛是可行及安全的。

李文燕[10](2007)在《衔接是分娩镇痛对分娩方式影响的重要因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去评价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实行硬膜外镇痛时,胎头是否衔接和头位异常分娩(持续性枕后位持续性枕横位)的关系,及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1.120例无产科和硬膜外阻滞禁忌症的单胎孕初产妇,在宫口开大到3cm时,按胎头颅骨最低点与坐骨棘平面的关系随机分为两组,H组:胎头颅骨最低点高于坐骨棘平面。L组:胎头颅骨最低点平或低于坐骨棘平面。2.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可硬膜外给于0.1%罗哌卡因+0.5u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0~15ml,硬膜外注药后30分钟,将PCA泵接在硬膜外导管上。PCEA的配方:0.1%罗哌卡因+0.5u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00ml。设置方案:背景剂量0ml/h,PCA:6ml,锁定时间20分钟,1小时限量18ml。若出现镇痛效果不好时,可硬膜外追加0.2%罗哌卡因5ml,并在分娩镇痛记录单上记录。第三产程结束停泵,拔除硬膜外导管。。3.观测记录硬膜外镇痛起效时间、硬膜外腔注药前、注药后5min,10min,30min,宫口开至10cm和分娩时、产妇的VAS评分;观测产妇各时相的MBS评分,镇痛对呼吸、循环、的影响,记录胎位、产程、分娩方式及催产素使用率。记录两组产妇的PCA按压次数和PCA有效次数,需硬膜外追加药物的例数,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的总用量。产妇的不良反应、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1.VAS评分L组与H组在注药前与注药后5min,10min.30min VAS评分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两组产妇组间比较:VAS于注药后5min,10min.30min时与H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2.硬膜外镇痛时间两组孕妇镇痛起效时间、镇痛达最高平面时间、总镇痛时间的组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3、运动阻滞两组产妇大部分为正常肌力,无下肢运动神经阻滞发生,两组均有少数产妇发生轻微运动阻滞,各时相MBS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4、生命体征的变化两组产妇MAP,HR,RR各时相所有数值均在正常范围,SP02全程96%以上,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5、产程时间两组第二产程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内,且绝大多数产妇在2小时以内,第一、第三产程时间两组产妇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6、分娩方式和胎位两组产妇的持续性枕后、横位发生率均高于该病的一般发病率5%,且H组显着高于L组。H组剖宫产率显着高于L组,但器械助产率两组之间无显着差别。两组产妇的催产素使用率没有显着差别7、不良反应两组产妇的低血压、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潴留是发病率最高的不良反应。8、胎心率的变化率两组产妇仅有5例在注药后30min内,有胎儿一过性胎心过缓,约占总数的4.2%。其中有一例发展为晚期减速,后行剖宫产结束产程。L组与H组之间无显着差别。9、新生儿1min,5minApgar评分所有新生儿Apgar评分1 min均在8分以上,5min均为10分,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着差异。10、镇痛药物用量两组产妇PCA按压次数、PCA有效次数、需硬膜外追加药物、罗哌卡因用量、舒芬太尼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胎头未衔接时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持续性枕后、横位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剖宫产率明显增加。

二、罗比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镇痛分娩对呼吸循环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罗比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镇痛分娩对呼吸循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地佐辛配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2)不同麻醉方式对产妇早期泌乳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2 文献回顾
    2.1 产科麻醉的现状
    2.2 硬膜外麻醉
    2.3 腰麻
    2.4 腰硬联合麻醉
    2.5 全身麻醉
    2.6 分娩镇痛
    2.7 不同麻醉方式对于产妇早期泌乳功能的影响
    2.8 总结
3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纳入及排除标准
    3.3 麻醉方法
    3.4 术后处理及康复锻炼
    3.5 疗效评价指标
    3.6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4.1 五组初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4.2 五组初产妇初乳时间、产后住院总时间比较
    4.3 五组初产妇24h有效率泌乳量人数比较
    4.4 五组初产妇术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比较
    4.5 五组初产妇术后满意度、术后不良反应比较
5 技术路线
6 讨论
    6.1 乳汁产生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6.2 不同麻醉方式对产后初乳时间和24h有效泌乳量的影响
    6.3 五组初产妇术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讨论
    6.4 五组初产妇产后不良反应讨论
    6.5 五组初产妇产后住院总时间讨论
    6.6 五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产妇满意度讨论
7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高龄患者PFNA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1.2.2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在镇痛分娩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实施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2.1 分娩结局比较
    2.2 产程时间比较
    2.3 产妇疼痛感受比较
    2.4 产妇恐惧程度比较
    2.5 助产士助产体会比较
    2.6 产后出血情况比较
    2.7 胎儿出生评分比较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镇痛分娩对产程、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致谢

(6)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进行CSEA无痛分娩的合理时间和停药时间
    1.1 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最佳时间。
    1.2 停药时间。
2 CSEA无痛分娩使用局麻药的最佳浓度
3 CSEA无痛分娩对母婴的影响
    3.1 对产妇影响。
    3.2 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

(8)腰硬联合麻醉在国内无痛分娩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现状
2 CSEA在无痛分娩的临床应用
    2.1 进行CSEA无痛分娩的适宜时间和停药时间
    2.2 CSEA无痛分娩使用局麻药的适宜浓度
3 CSEA用于无痛分娩对母儿的影响
4 随机性对研究CSEA无痛分娩的影响

(10)衔接是分娩镇痛对分娩方式影响的重要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罗比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镇痛分娩对呼吸循环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地佐辛配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的临床研究[D]. 于红燕.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2]不同麻醉方式对产妇早期泌乳功能的影响[D]. 刘莎. 西安医学院, 2019(09)
  • [3]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高龄患者PFNA手术中的应用[J]. 张文东,张文敏,冀培宁. 中国医药导刊, 2017(03)
  • [4]硬膜外麻醉联合全程小剂量缩宫素在镇痛分娩中的应用[D]. 王志勇. 南京医科大学, 2018(05)
  • [5]镇痛分娩对产程、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D]. 赵春杨. 苏州大学, 2016(01)
  • [6]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应用现状[J]. 李先星.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03)
  • [7]镇痛分娩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 顾媛媛. 中国实用医刊, 2013(13)
  • [8]腰硬联合麻醉在国内无痛分娩的研究进展[J]. 赖思鸿.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3(01)
  • [9]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可行走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J]. 杨先平,黄霞英.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09)
  • [10]衔接是分娩镇痛对分娩方式影响的重要因素[D]. 李文燕. 山东大学, 2007(03)

标签:;  ;  ;  ;  ;  

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镇痛分娩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