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冬氨酸的合成研究

聚天冬氨酸的合成研究

一、聚天冬氨酸的合成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文龙[1](2021)在《聚天冬氨酸保水剂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及其降解菌的分离鉴定》文中研究指明聚天冬氨酸保水剂(PASP)是一种环境友好、可生物降解、具有保水、保肥能力的高分子水凝胶材料,适用于新疆的碱性沙壤土,对解决新疆农业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PASP对土壤含水量、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等土壤微生态指标以及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施用聚天冬氨酸保水剂能够明显提高棉田土壤的持水能力,在棉花的整个生育期,棉田土壤的体积含水量平均提高了4%以上,使棉花根系长期处于较高的含水量水平。与对照组相比,PASP处理显着提高了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铵态氮的含量,提高了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的酶活性,降低了脲酶的活性。PASP的施加,改变了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并且对细菌群落的影响大于真菌群落。PASP对Methylophaga、Sphingomonas、Cupriavidus、Pseudeurotium、Fusarium和Nectria影响显着。施用15 kg ha-1、75 kg ha-1和150 kg ha-1的PASP,相比于对照组,其棉田的籽棉产量分别提高了3.94%、8.31%和7.71%。棉田中施加PASP还显着提高了棉花的反射率、马克隆值和短纤维指数(p<0.05)。试验证明,75 kg ha-1的PASP施加量可以有效地缓解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干旱胁迫。利用可培养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聚天冬氨酸保水剂降解菌进行分离鉴定。本文以施加过PASP的棉花田土样为研究材料,以PASP为唯一碳氮源的培养基作为分离培养基,共分离鉴定278株菌,分属于18个属,其中链霉菌(Streptomyces)、芽孢杆菌(Bacillus)、根瘤菌(Rhizobium)、新鞘脂菌属(Novosphingobium)、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草螺菌(Herbaspirillum)、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水生细菌(Aquabacterium)占比较高。通过对聚天冬氨酸保水剂降解功能进行初筛,从中获得25株功能菌株,并对菌株新物种TRM 66268-LWL进行降解性能验证,发现其对PASP的降解率超过70%。采用多相分类方法鉴定了具有PASP降解功能的放线菌新物种TRM 66268-LWL,命名为聚天冬氨酸链霉菌Streptomyces polyasparticus。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气生菌丝为白色,孢子呈球形,能够较好地在以PASP为唯一碳源或碳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菌株TRM 66268-LWL全基因组大小为10.2Mb,(G+C)%含量为70.11%。菌株TRM 66268-LWL与最相似菌株Streptomyces indicus IH32-1T的核苷酸同源性平均值(ANI)为85.49%,DNA-DNA杂交值(d DDH)为30.40%。全细胞水解糖类型为核糖、甘露糖以及阿拉伯糖,全细胞氨基酸类型为L,L-二氨基庚二酸(L,L-diaminopimelic,L,L-DAP),细胞膜磷脂类脂类型为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双磷脂酰甘油(diphosphatidylglycerol,DPG)、磷脂酰肌醇甘露糖苷(phatidylinositol mannoside,PIM)、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sphos,PI)和两个未知类型的磷脂L1、L2。该菌株主要的脂肪酸类型为iso-C16:0(14.01%),anteiso-C15:0(13.44%),cis-C16:1(13.35%),C15:0(11.92%)和C16:0(10.56%);主要的甲基萘醌类型为MK-7、MK-7(H4)、MK-9(H8)和MK-10(H6)。最适生长条件为28℃,1%Na Cl,p H 7.0。保藏号为TRM 66268-LWL=CCTCC AA 2020003=LMG 32106。

张盼盼[2](2020)在《荧光示踪聚天冬氨酸衍生物的制备及其阻垢缓蚀性能》文中认为循环冷却水系统由于水温升高、流速变化等因素常常存在结垢、腐蚀等问题,解决结垢、腐蚀问题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在水质中添加阻垢缓蚀剂。荧光示踪阻垢缓蚀剂可以实现药剂浓度的在线监测,发挥药剂最佳性能,提高循环水浓缩倍率,节约水资源,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聚天冬氨酸(PASP)是一种公认的绿色水处理剂,但其本身并不具有荧光特性,基于此,本文拟采用含有特定荧光功能基团的化合物对PASP进行接枝改性,在保持PASP衍生物优异的阻垢缓蚀性能基础之上,使其同时具有较好的荧光特性,从而扩展PASP衍生物的应用范围。(1)以5-甲氧基色胺、2-氨基-5-(氨基甲基)-1-萘磺酸、3-氨基甲基吡啶为荧光功能基团,通过氨基开环的方法制备了聚天冬氨酸/5-甲氧基色胺(PASP/OTAM)、聚天冬氨酸/2-氨基-5-(氨基甲基)-1-萘磺酸(PASP/APS)及聚天冬氨酸/3-氨基甲基吡啶(PASP/3-AMPY),通过1H NMR及FTIR对上述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2)采用静态阻垢法和旋转挂片法评价了PASP/OTAM、PASP/APS及PASP/3-AMPY接枝物的阻垢缓蚀性能。与PASP单体相比,PASP/OTAM、PASP/APS及PASP/3-AMPY的阻垢缓蚀性能均有较大程度的提升。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考察了接枝物的荧光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ASP/OTAM、PASP/APS及PASP/3-AMPY均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其荧光强度与浓度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63、0.99919及0.99966。同时实验表明在加热温度为25-80℃、溶液p H值为5-11、加热时间为8-14 h的范围内,接枝物的荧光强度基本保持恒定。(3)采用电化学方法评价了PASP/OTAM、PASP/APS及PASP/3-AMPY在3.5%Na Cl溶液中的缓蚀性能,实验表明:PASP/OTAM、PASP/APS及PASP/3-AMPY在3.5%Na Cl溶液中的缓蚀效率分别为71.49%、68.53%及77.99%,在相同的浓度下,PASP单体的缓蚀率仅为36%。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表明,接枝物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其可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等方式作用于于金属表面,起到较好的阻垢缓蚀作用。(5)采用逐级放大的实验方法,通过5L-20L-50L-100L-500L反应釜反应条件的优化,制定了PASP/3-AMPY接枝物的中试生产操作规程,利用自建的500L-2000 L中试生产线,初步合成了PASP/3-AMPY工业品,为荧光示踪聚天冬氨酸类衍生物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6)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PASP/OTAM、PASP/APS及PASP/3-AMPY(中试产品)与PAPEMP、HPMA、Glu及Zn2+离子等市售阻垢缓蚀剂之间的协同性能。实验表明复合型水处理剂在较低浓度下,其阻垢缓蚀效率即可高达95%以上,且其可以应用于高温、高碱、高p H领域。SEM及XRD研究表明上述三种复合型药剂可改变垢晶体的结构,使其变得疏松、颗粒细小,极易被水流冲走,避免垢晶体在金属管道表面沉积。

马笑飞[3](2019)在《紫羊绒无磷脱色漂白生态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新世纪后,百姓生活水平逐年攀升,尤其对高端纺织产品的需求,羊绒制品因其具有其他纺织制品无法比拟的独特风格,深受国人的喜爱。紫羊绒产量在羊绒产量中所占比重最大,目前主要通过脱色的方式去除紫羊绒纤维中的色素,使其达到白羊绒的白度。紫羊绒纤维脱色工艺:金属离子预处理→氧化脱色→还原脱色三部分组成,有色羊绒脱色工艺普遍存在使用含磷物质作为双氧水稳定剂,废水处理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针对传统脱色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本论文采用无磷物质作为双氧水稳定剂应用在紫羊绒脱色过程中,并对紫羊绒脱色工艺进行优化。首先聚天冬氨酸及其衍生物作为双氧水稳定剂,在紫羊绒脱色中的应用。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通过催化剂热缩合成聚琥珀亚酰胺(PSI),之后在碱性条件水解,最后用酸将溶液pH值调节至中性烘干得聚天冬氨酸(PASP)。在碱性条件下对PSI进行改性,合成尿素/聚天冬氨酸(PASP/Urea)、水杨酸/聚天冬氨酸(PASP/Salicylic acid)、柠檬酸/聚天冬氨酸(PASP/Citric acid)。研究这些物质分子量的大小和对Fe2+的螯合性能,应用在紫羊绒脱色中。结果表明:柠檬酸/聚天冬氨酸(PASP/Citric acid)适合应用在紫羊绒脱色中,可以达到符合白羊绒的白度。其合成最佳工艺为,合成温度260℃,合成时间2.5 h,催化剂亚硫酸钠用量9%(owf),PASP与改性剂柠檬酸的摩尔比1∶1.50。得到的产物的分子量为80 kDa,Fe2+的螯合值为390 mg/g。紫羊绒氧化脱色使用条件为:氧化脱色温度65℃,双氧水用量68 ml/L,稳定剂用量16g/L,脱色液的pH值=9.5,反应时间2 h。用此工艺处理,脱色紫羊绒的白度可以达到52.3%,单纤维强力9.80 cN,纤维手感较好。其次尿素-柠檬酸脲作为双氧水稳定剂,应用在紫羊绒脱色中。以尿素和柠檬酸为原料,通过溶剂法合成尿素-柠檬酸脲。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合成温度、合成时间、单体配比和乙醇:水比例进行探讨合成适合紫羊绒脱色的尿素-柠檬酸脲。合成工艺为,柠檬酸和尿素的摩尔比为1∶2.5,反应时间180 min,反应温度50℃,乙醇:水的比例80∶20。紫羊绒氧化脱色使用条件为:尿素-柠檬酸脲用量18 g/L,双氧水用量68 ml/L,氧化温度60℃,氧化脱色pH=10.0,脱色时间2 h。脱色纤维的纤维白度为51.23%,单纤维强力9.78 cN,手感较好。脱色废水的B/C值为2.89,可生物降解性好。最后柠檬酸钠作为双氧水稳定剂,应用在紫羊绒脱色中。柠檬酸钠水溶性好,金属螯合性好,常被用于替代焦磷酸钠在洗涤工业中制作无磷洗涤产品。以柠檬酸钠为双氧水稳定剂在传统脱色的工艺上基础上分别对硫酸亚铁用量、双氧水用量、氧化脱色pH值和柠檬酸钠用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工艺条件,综合考虑硫酸亚铁用量4.5 g/L,双氧水用量70.4 ml/L,氧化脱色pH值9.5,柠檬酸钠用量16.9 g/L,氧化温度65℃。验证最佳实验条件下的脱色效果,纤维白度51.18%,纤维强力9.77 cN,手感较好。脱色废水的B/C值2.74,可生物降解性好。其中尿素-柠檬酸脲作为双氧水稳定剂在紫羊绒脱色实验中综合应用效果最好,降低了生产成本,达到无磷脱色的实验设想。

许国栋[4](2020)在《聚天冬氨酸贻贝仿生组织胶粘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贻贝仿生组织胶粘剂因其具有独特的湿态粘接性能而引起广泛关注,研究者通过将邻苯二酚基团引入高分子链段中,来获得突出的湿态粘结性能,但存在合成工艺复杂、合成过程中使用有机溶剂或所合成胶粘剂水溶性差等问题。此外,进一步改善湿态粘结强度和胶粘剂本身的生物功能特性仍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论文以左旋天冬氨酸(L-asp,L-aspartic acid)为原料,通过固相聚合的方法制备聚琥珀酰亚胺(PSI,polysuccinimide),然后以碳酸氢钠为水解剂,合成聚天冬氨酸接枝多巴胺聚合物(PLASP-DA,Dopamine-modified poly(aspartic acid)),以高碘酸钠(PI,Sodium periodate)溶液、氧化镁(MgO)纳米粒子和羟基磷灰石(HA,Hydroxyapatite)纳米粒子构成复合交联剂体系,在提高力学性能、粘结强度的同时赋予体系固有的抗菌性能和生物活性。本文采用红外光谱(FTIR)、1H-核磁共振波谱(1H-NMR)、紫外光谱(UV-Vis)和凝胶色谱分析对PLASP-DA进行了表征,同时系统研究交联剂体系的组成对复合胶粘剂的交联时间、凝胶含量、溶胀率、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分析其内在机制,通过抗菌试验评价复合胶粘剂的抗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CO3碱性条件下,PSI成功发生了开环反应并接枝上了多巴胺,红外光谱和1H-NMR谱图证明了PLASP-DA聚合物的链结构;GPC结果表明,提高水解时碱浓度使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先增加后减小;紫外光谱分析表明,不同水解条件下,PLASP-DA聚合物中多巴胺的接枝率最高可达9.50%。交联剂体系的组成对复合胶粘剂的交联时间有很大影响,加入的MgO和HA纳米粒子均能使胶粘剂的交联时间减少,且MgO纳米粒子对交联时间的影响更加明显。通过调整交联体系的组成,交联时间的变化范围在数秒到数百秒之间;添加纳米粒子对复合胶粘剂的凝胶含量的影响不大但使溶胀率有所下降。拉伸试验结果表明,添加MgO纳米粒子会显着改善复合胶粘剂的拉伸性能,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及断裂伸长率都有大幅度提高,但进一步添加HA纳米粒子,力学性能有所下降。粘结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添加MgO和HA纳米粒子均可明显地提高复合胶粘剂的粘结强度,当基材为明胶时,单独加入8wt%MgO纳米粒子的第二组别PLASP-DA/MgO复合胶粘剂的粘结强度最高,达到713.0KPa。添加MgO纳米粒子使得复合胶粘剂的降解速率减缓,而添加HA纳米粒子则加快复合胶粘剂的降解速率;抗菌实验结果表明,添加MgO纳米粒子的复合胶粘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当MgO纳米粒子含量为8wt%时,抑菌率均接近100%。

郭巧静[5](2019)在《聚天冬氨酸互穿网络吸水树脂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重工业以及制革等各行业的迅速发展,重金属污染越发严重。由于重金属污染所具有的隐蔽性、持久性和不可逆转性,这种污染不仅通过食物链(水体、粮食等作物)威胁着人类以及动物的健康,还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关于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聚天冬氨酸吸水树脂作为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环保的高分子聚合物,其分子链上有很多的羧基和酰胺基团,是一种很好的重金属离子螯合剂。本文首先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通过热缩聚的方法合成了中间体聚琥珀酰亚胺(PSI),又以己二胺为交联剂,对其进行交联后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制备了聚天冬氨酸(PASP)吸水树脂,并研究了PASP吸水树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PSI的浓度为0.1 g/m L,己二胺的用量为6.5 wt%/PSI,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3 h时,所制备的PASP吸水树脂对Ni2+、Pb2+的相对吸附量均达到最大,分别为94.64 mg/g,96.99mg/g;当吸水树脂的使用量为0.5 g/L时,重金属离子溶液p H值均为6.5时,去除率最佳;随着重金属离子溶液的初始浓度的增大,PASP吸水树脂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均呈现出下降趋势,且对Pb2+的去除效果优于对Ni2+的去除效果;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其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主要为化学吸附。以己二胺交联后的PSI和羧甲基淀粉(CMS)为原料,通过互穿网络技术合成了PASP/CMS半互穿网络(semi-IPN)吸水树脂和PASP/CMS互穿(IPN)吸水树脂,探讨了PASP/CMS semi-IPN吸水树脂和PASP/CMS IPN吸水树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MS的引入,提高了PASP吸水树脂对重金属离子的相对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当CMS的用量为50wt%/KPSI时,PASP/CMS semi-IPN吸水树脂对Pb2+的吸附量达到99.56mg/g,对Ni2+的吸附达到95.52 mg/g;当CMS用量为20 wt%/KPSI,交联剂的用量为24wt%/CMS,交联时间为2 h,交联温度为50℃时,PASP/CMS IPN吸水树脂对Ni2+的相对吸附量可达到99.26 mg/g,对Pb2+的相对吸附量几乎可以达到完全吸附,并且吸附后的残余溶液的浓度均达到了国家安全排放标准。三种吸水树脂对Pb2+的吸附速率为PASP/CMS IPN吸水树脂>PASP/CMS semi-IPN吸水树脂>PASP吸水树脂;对Ni2+的吸附速率为PASP/CMS IPN吸水树脂>PASP吸水树脂>PASP/CMS semi-IPN吸水树脂。此外,两种吸水树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表现出一致性,当吸水树脂的使用量均为0.5 g/L时,重金属离子溶液p H值均为6.5时,去除率最佳;随着重金属离子溶液的初始浓度的增大,吸水树脂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均呈现出下降趋势,且吸水树脂对Pb2+的去除效果优于对Ni2+的去除效果;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其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主要为化学吸附。

万敏[6](2019)在《聚天冬氨酸及其水凝胶材料的合成和性能研究》文中指出聚天冬氨酸(PASP)是备受关注的绿色环保型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水处理等各个领域。本论文用顺酐和氨水作为原料,分三步合成PASP,对比研究了固相聚合和液相聚合的工艺过程,并分别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了系统探讨。制备并表征了一系列中间体聚琥珀酰亚胺(PSI)和最终产物PASP,红外表征分析结果证明了PASP的成功合成。通过凝胶色谱法和乌氏粘度法对其相对分子量进行了测试,并对产物的产率进行了考察。为了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对温度、时间、催化剂、溶剂等做了一系列单因素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对分子量的提高有很大作用,针对液相聚合的特点,使用了一种固体酸催化剂,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合成出的PASP分子量突破10000,且分子量的分布集中。固相聚合使用多次聚合的方式代替了磷酸催化剂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PASP分子量,但分子量分布较分散。两种聚合方式所得PASP产率都较高,都能达到95%以上。合成染料的危害巨大,因而对染料废水的净化处理技术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其中,吸附法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染料废水处理的重要手段。而PASP分子中含有羧基、酰胺键等活性基团,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较高的化学活性。这使得PASP对染料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可作为处理染料废水的材料,但良好的水溶性又使其分离回收困难,容易流失,很难在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需要开发出新的复合材料,扩展PASP在这方面的应用。本论文将PASP作为骨架,在引发剂过硫酸铵和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作用下,与丙烯酰胺、蒙脱土(MMT)等制备出PASP/MMT复合水凝胶。通过FTIR和XRD表征技术证明了PASP/MMT复合水凝胶的成功制备,并对其溶胀性能和吸附性能进行了系统探讨。重点研究了复合水凝胶对亚甲蓝染料的吸附条件和吸附过程,对pH、温度、初始浓度、MMT用量等一系列条件进行了单因素变量研究,以求得到最佳的吸附条件。同时,对吸附过程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最优条件下的去除率可达到99%以上。该水凝胶的吸附行为属于Langmuir型单分子层吸附,动力学行为符合二级模型,吸附过程属于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的进行。

方钫[7](2017)在《聚天冬氨酸衍生物的合成及阻垢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油气田开采过程中,结垢会堵塞地层及管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采用阻垢剂来阻止结垢是油气田提高经济收益的重要措施。聚天冬氨酸(PASP)因为具有无毒性和良好的生物降解性,是一种引起广泛关注的具有代表性的绿色阻垢剂,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的羧基具有良好的螯合能力和分散能力,但是,因为仅仅含有羧基,综合阻垢性能较差,这极大的限制了其使用。为了提高其阻垢分散、抗温抗盐等性能,本文选择邻氨基酚磺酸(3A4HBSA),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O-羧甲基壳聚糖(O-CMC)对PASP的中间体聚琥珀酰亚胺(PSI)进行改性,将磺酸基与羟基,三羟基,羧基羟基引入到聚天冬氨酸分子结构中。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到PSI的最佳合成条件为马来酸酐与氨水的摩尔配比为1:1.4,热缩聚温度160℃,热缩聚时间5h,此时PSI的产率为98.4%。以合成产物阻硫酸钡垢的能力为指标,得到PASP/3A4HBSA的最佳合成条件为PSI与3A4HBSA的摩尔配比为1:0.9,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4h,反应pH值为12,在此条件下阻垢率为97.4%;PASP/TRIS的最佳合成条件为PSI与TRIS的摩尔配比为1: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5h,反应pH值为11,在此条件下阻垢率为96.9%;PASP/O-CMC的最佳合成条件为PSI与O-CMC的摩尔配比为1:0.8,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h,反应pH值为12,在此条件下阻垢率为98.2%;PASP/3A4HBSA/TRIS的最佳合成条件为PSI:3A4HBSA:TRIS为1:0.4:0.6,反应时间4h,反应温度80℃,反应pH值为10,在此条件下阻垢率为99.2%。合成产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结构表征,证明了PSI、PASP/3A4HBSA、PASP/O-CMC、PASP/3A4HBSA/TRIS、PASP/TRIS 的特征基团和结构与设计相符。对合成阻垢剂的阻垢性能进行了研究,考查了阻垢剂浓度、Ba2+(Ca2+)浓度、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对BaSO4、CaCO3的阻垢性能的影响,与PASP相比,因为磺酸基、羧基和羟基等功能基团的引入,阻垢效率和缓蚀效率都提高了;在同等条件下,其阻BaSO4垢性能大小依次为:PASP/TRIS/3A4HBSA>PASP/O-CMC>PASP/3A4HBSA>PASP/TRIS>PASP,阻 CaCO3 垢性能大小依次为:PASP/3A4HBSA/TRIS>PASP/O-CMC>PASP/TRIS>PASP/3A4HBSA>PASP。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实验(SEM)、X射线衍射分析实验(XRD)、电导率分析实验、阻垢剂对硫酸钡和碳酸钙的分散能力实验分析了阻垢剂的阻垢机理,阻垢机理包括吸附分散作用、双电层作用、晶格畸变作用、螯合增溶作用。

韩艳瑞[8](2016)在《聚天冬氨酸的合成工艺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聚天冬氨酸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环保型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环境友好性,因其优越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工业水处理、医药、农业等行业。本论文以顺丁烯二酸酐和液氨为原料,采用固相熔融法,分两步合成了中间产物聚琥珀酰亚胺,然后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到聚天冬氨酸。采用红外光谱和凝胶色谱分析技术对产物聚天冬氨酸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多种因素,如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水解pH值、水解温度、水解时间等因素对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和产率的影响,优化了聚天冬氨酸合成的工艺条件。然后采用静态阻垢法探究了聚天冬氨酸阻垢剂对CaCO3的阻垢性能。结果证明:通过改进和优化聚天冬氨酸的合成工艺,得到了分子量可控、产率较高的聚天冬氨酸,分子量在50008000之间。聚天冬氨酸可以螯合多种金属阳离子,具有优良的分散性能,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固液分离困难、不易回收等问题。本论文将聚天冬氨酸和蒙脱土相结合,制备了聚天冬氨酸/蒙脱土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吸附剂用于水溶液中Cu2+、Zn2+和Ni2+三种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研究。采用FTIR、XRD和TG三种现代分析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我们成功合成了聚天冬氨酸/蒙脱土复合材料。然后研究了Cu2+、Zn2+和Ni2+三种单一体系中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pH值等因素对金属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得到了聚天冬氨酸/蒙脱土复合材料去除Cu2+、Zn2+和Ni2+三种金属离子的最佳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也进行了深入探索。在三种二元混合体系:Cu-Zn、Cu-Ni和Zn-Ni体系中对Cu2+、Zn2+和Ni2+之间的竞争吸附实验进行了研究,得出聚天冬氨酸/蒙脱土复合材料对Cu2+、Zn2+和Ni2+三种金属离子的吸附选择性顺序为Cu2+>Zn2+>Ni2+。最后对聚天冬氨酸/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吸附机理及其再生实验进行了初步探索,发现吸附后的复合材料用EDTA溶液再生后,最少可以循环使用4次,可见,聚天冬氨酸/蒙脱土复合材料对Cu2+、Zn2+和Ni2+三种金属离子具有很好的去除能力。

杨玉华[9](2016)在《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的研制及其缓蚀阻垢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旨在开发系列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使其性能更优越,性质更稳定。研究多种形式的此类环境友好型功能材料,为我国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的国产化提供理论依据,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本文较深入地研究了系列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的合成以及它们在水处理行业中用作碳酸钙结晶过程抑制剂以及金属腐蚀过程抑制剂的效果,并对其抑制机理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聚天冬氨酸的合成及其最优生产条件的确定。通过正交试验分别考察了聚天冬氨酸的阻垢缓蚀效果。通过综合平衡法得到同步缓蚀阻垢聚天冬氨酸的合成方案。并通过二次优选实验对该方案进行了验证。最终得到聚天冬氨酸的最优生产条件为:酐氨物料比摩尔为1:1.2,聚合温度为180℃,聚合时间为1.0h,碱解温度为40℃,碱解时间为90min。在碱解过程中,用4MNaOH控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5%,即可以得到阻垢率为96.5%的PASP。(2)聚天冬氨酸复合缓蚀阻垢剂的研制及性能研究综合考虑模拟水的水质条件,针对A3碳钢的化学成分及缓蚀性能要求,以更大程度上发挥复合水处理化学品的缓蚀及阻垢效能为出发点,研制出以聚天冬氨酸为主剂的绿色缓蚀阻垢复合配方。该配方的组分为:聚天冬氨酸、D-葡萄糖酸钠、钼酸钠、硫酸锌及单宁。采用碳酸钙沉积法,分别考察了聚天冬氨酸复合材料单一组分、二元配方及三元配方的阻垢性能,结果显示,质量配比为PASP:D-SG:TA=2:1:2的配方对水质变化的适应能力最好;维持三组分质量比一定,当阻垢剂的加量达到PASP:20mg/L,葡萄糖酸钠:10 mg/L,单宁酸:20 mg/L时,阻垢率达到了95.7%,但增大复配阻垢剂的浓度时,阻垢率基本不再变化。说明该三元复合水处理剂具有低剂量效应。在研究缓蚀剂之间及阻垢剂之间的协同效应的基础上,通过复合配方优化实验,考察了复合水处理剂之间的协同效应。结果显示,复合水处理配方中的缓蚀与阻垢组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五元复合配方的腐蚀速率最低可达0.1083mm/a,缓蚀率为86.5%,阻垢率为94.2%。此时,药剂总量为:118mg/L。(3)接枝改性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PASP-EAA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利用β-二羰基化合物做亲核试剂,选择开环法合成接枝改性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采用正交试验对接枝改性材料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两次优化。得到了该材料合成的优方案为酐氨比1:1.4,聚合温度180℃,聚合时间1h,PASI:EAA的摩尔比1:1.0,EAA与醇钠的作用时间40min,反应时间24h。在这个条件下,产品的阻垢率为80.1%,腐蚀率为0.082170mm/a。对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性能的对比表明,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对碳酸钙垢的抑制情况较好。对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材料对碳酸钙垢的抑制情况较好。通过物理改性及化学改性均可提高pasp的缓蚀性能。(4)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对碳酸钙垢抑制机理的分析探讨了该功能材料对碳酸钙晶体生长过程的抑制原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成垢的碳酸钙垢样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碳酸钙结晶过程中是否存在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的电镜照片,可以发现,没有该材料时产生的caco3晶体大部分以方解石和针状的文石形态存在,有较为清晰的几何结构,形状规整,晶胞堆积紧密,排列规则;加入该材料后,碳酸钙晶体严重变形,形状不规整,边缘圆滑无棱角,且结构松散。其中,聚天冬氨酸复合材料主要是通过物理吸附,降低了固液界面附近的过饱和度,使碳酸钙晶核稳定地分散在介质中,形成微小的球霰石晶型。pasp及pasp-eaa主要依靠化学吸附,引起碳酸钙生长过程中产生晶格缺陷。(2)采用3dbuilder成像技术模拟了pasp功能材料存在下碳酸钙垢样的三维视图。结果显示,团聚部分及球形颗粒的内部结构极为松散、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且存在若干晶体的孔眼。这说明碳酸钙的晶格已经被加入的抑制剂瓦解。(3)采用xrd粉末衍射技术对成垢的碳酸钙垢样做了分析。结果表明:加入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后,碳酸钙的x射线衍射图发生改变,方解石特征峰的强度明显降低,同时出现球霰石晶型的衍射峰。且三种类型的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都是很好的碳酸钙结晶抑制剂。(5)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在a3碳钢表面的缓蚀机理分析通过对比未添加缓蚀剂的空白实验与添加不同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的碳钢挂片的表面形貌可以看出,在介质中添加了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后,金属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属的腐蚀过程。对腐蚀挂片清洗前后表面的sem分析可以看出:(1)由于加入了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未清洗的碳钢表面形成了形态各异的保护层,阻止了腐蚀介质向金属表面的输送。清洗后仍可以看到较完整的金属基材表面;(2)未加入缓蚀剂的碳钢表面腐蚀严重,清洗后可见表面有麻面及凹凸不平的腐蚀坑。(3)加入pasp-eaa和pmzdt的金属基体比加入pasp的更完整。

李燕燕,朱孔杰,张源[10](2015)在《聚天冬氨酸合成及农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聚天冬氨酸是一类可生物降解、对环境友好的绿色化学品。聚天冬氨酸是仿生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作为绿色环保型产品可用于农业的植物生长促进剂及农药土壤修复添加剂等。综述了聚天冬氨酸合成方法及在农业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二、聚天冬氨酸的合成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天冬氨酸的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聚天冬氨酸保水剂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及其降解菌的分离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保水剂概述
        1.1.1 保水剂简介
        1.1.2 保水剂在农业上应用研究进展
        1.1.3 保水剂对土壤特性和环境保护的研究进展
        1.1.4 聚γ-谷氨酸降解研究进展
    1.2 PASP的研究进展
        1.2.1 PASP的合成
        1.2.2 PASP的性能
        1.2.3 PASP降解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思路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PASP对土壤微生态、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1 材料和方法
        2.1.1 场地描述和试验设计
        2.1.2 试验材料
        2.1.3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2.1.4 土壤样品的采集
        2.1.5 土壤特性的测定
        2.1.6 土壤总DNA的提取和高通量测序
        2.1.7 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评估
        2.1.8 统计分析
    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2.1 PASP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2.2.2 PASP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2.2.3 PASP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2.4 PASP作用下土壤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关系
        2.2.5 PASP的施加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2.3 小结与讨论
        2.3.1 小结
        2.3.2 讨论
第3章 PASP降解菌多样性分析及降解性能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土壤样品的采集
        3.1.2 实验中所用到的培养基
        3.1.3 主要仪器和试剂
        3.1.4 聚天冬氨酸保水剂降解菌的分离纯化与保藏
        3.1.5 菌株16S rRNA基因鉴定
        3.1.6 菌株对PASP降解率的检测
    3.2 结果与分析
        3.2.1 PASP土壤样品中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
        3.2.2 PASP降解菌株筛选和性能检测
    3.3 小结与讨论
        3.3.1 小结
        3.3.2 讨论
第4章 PASP降解菌新物种TRM66268-LWL多相分类鉴定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菌株来源
        4.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4.1.3 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4.1.4 菌株保藏
        4.1.5 菌株全基因组分析
        4.1.6 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
        4.1.7 菌株形态特征
        4.1.8 生理生化特征检测
        4.1.9 细胞化学分类特征测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TRM66268-LWL16S r RNA基因分析
        4.2.2 TRM66268-LWL全基因组分析
        4.2.3 菌株TRM66268-LWL形态特征
        4.2.4 菌株TRM66268-LWL生理生化特征
        4.2.5 菌株TRM66268-LWL与最相近菌株多相分类比较
        4.2.6 聚天冬氨酸链霉菌Streptomyces polyasparticus TRM66268-LWL的描述
    4.3 小结与讨论
        4.3.1 小结
        4.3.2 讨论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荧光示踪聚天冬氨酸衍生物的制备及其阻垢缓蚀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阻垢缓蚀剂研究概述
        1.2.1 阻垢剂的分类
        1.2.2 阻垢剂阻垢机理
        1.2.3 缓蚀剂的分类
        1.2.4 缓蚀剂缓蚀机理
    1.3 荧光示踪阻垢缓蚀剂研究概述
        1.3.1 荧光机理
        1.3.2 荧光强度的影响因素
        1.3.3 荧光示踪型水处理剂研究进展
    1.4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1.4.1 选题依据
        1.4.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聚天冬氨酸/5-甲氧基色胺接枝物的制备及其阻垢缓蚀性能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药品与仪器
        2.1.2 聚琥珀酰亚胺(PSI)的合成
        2.1.3 PASP/OTAM接枝物的合成
        2.1.4 阻垢和缓蚀性能测试方法
        2.1.5 荧光性能测试
        2.1.6 理论计算
        2.1.7 电化学测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PASP/OTAM的结构表征
        2.2.2 PASP/OTAM阻垢缓蚀性能
        2.2.3 PASP/OTAM接枝物荧光特性研究
        2.2.4 PASP/OTAM电化学测试
        2.2.5 PASP/OTAM机理研究
    2.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聚天冬氨酸/2-氨基-5-(氨甲基)-1-萘磺酸接枝物的制备及其阻垢缓蚀性能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药品与仪器
        3.1.2 PASP/APS接枝物的合成
        3.1.3 阻垢和缓蚀性能测试方法
        3.1.4 荧光性能测试
        3.1.5 理论计算
        3.1.6 电化学测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PASP/APS结构表征
        3.2.2 PASP/APS阻垢缓蚀性能
        3.2.3 PASP/APS接枝物荧光特性研究
        3.2.4 PASP/APS电化学测试
        3.2.5 PASP/APS机理研究
    3.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聚天冬氨酸/3-氨甲基吡啶工业化产品的制备及其阻垢缓蚀性能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药品与仪器
        4.1.2 PASP/3-AMPY接枝物的合成
        4.1.3 阻垢和缓蚀性能测试方法
        4.1.4 荧光性能测试
        4.1.5 理论计算
        4.1.6 电化学测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PASP/3-AMPY结构表征
        4.2.2 PASP/3-AMPY阻垢缓蚀性能
        4.2.3 中试生产设计路线
        4.2.4 中试生产实施方案
        4.2.5 混酸对PASP阻垢性能的影响
        4.2.6 PASP/3-AMPY中试产品阻垢缓蚀性能
        4.2.7 PASP/3-AMPY中试产品荧光特性研究
        4.2.8 PASP/3-AMPY中试产品电化学测试
        4.2.9 PASP/3-AMPY中试产品缓蚀机理研究
    4.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荧光示踪阻垢缓蚀剂的协同性能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药品与仪器
        5.1.2 阻垢和缓蚀性能测试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PAPEMP、HPMA及 Glu浓度对接枝物荧光性能的影响
        5.2.2 .荧光示踪阻垢缓蚀剂正交试验
        5.2.3 复合型阻垢缓蚀剂协同性能研究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3)紫羊绒无磷脱色漂白生态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有色蛋白质纤维脱色现状和存在问题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紫羊绒脱色工艺探讨
        1.3.2 合成产物的表征及脱色纤维表面形貌的表征
    1.4 本课题创新点
第2章 脱色原理及合成原理和方法简介
    2.1 紫羊绒脱色原理
        2.1.1 金属离子预处理原理
        2.1.2 双氧水氧化脱色原理
        2.1.3 保险粉还原脱色原理
        2.1.4 聚天冬氨酸合成及改性原理
        2.1.5 尿素-柠檬酸脲合成原理
第3章 聚天冬氨酸类稳定剂的合成及应用
    3.1 引言
    3.2 试验
        3.2.1 材料和仪器
        3.2.2 试验方法
        3.2.3 聚天冬氨酸及其衍生物性能测试及结构表征
        3.2.4 聚天冬氨酸类稳定剂在脱色中的应用
        3.2.5 主要测试指标
    3.3 结果分析
        3.3.1 聚天冬氨酸及其衍生物合成过程
        3.3.2 不同合成条件对紫羊绒脱色的影响
        3.3.3 不同氧化脱色条件对紫羊绒脱色的影响
        3.3.4 脱色废水的可降解性能测试
        3.3.5 脱色纤维表面形态结构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羧酸脲类稳定剂的合成及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材料和仪器
        4.2.2 合成方法及步骤
        4.2.3 羧酸脲类双氧水稳定剂性能测试及结构表征
        4.2.4 羧酸脲双氧水稳定剂在紫羊绒脱色中的应用
    4.3 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4.3.1 不同合成条件对紫羊绒脱色的影响
        4.3.2 最佳合成方案及产物表征
        4.3.3 不同氧化脱色条件对紫羊绒脱色的影响
        4.3.4 脱色废水的可降解性能
        4.3.5 脱色纤维表面形态结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柠檬酸钠在紫羊绒脱色中的应用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过程
        5.2.1 单因素实验
        5.2.2 正交实验
    5.3 测试方法
        5.3.1 纤维白度的测量
        5.3.2 单纤强力的测量
        5.3.3 紫羊绒纤维手感测试
        5.3.4 脱色纤维表面形貌测试
        5.3.5 脱色废水BOD5 值和COD(铬法)值测试
    5.4 结果分析
        5.4.1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5.4.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5.4.3 脱色废水的可降解性能
        5.4.4 脱色纤维表面形貌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专利
致谢

(4)聚天冬氨酸贻贝仿生组织胶粘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聚天冬氨酸概述
        1.1.1 聚天冬氨酸的结构
        1.1.2 聚天冬氨酸的合成方法
        1.1.3 聚天冬氨酸的生物医学应用
    1.2 贻贝仿生组织胶粘剂
        1.2.1 贻贝的粘附机理
        1.2.2 贻贝仿生组织胶粘剂的研究现状
    1.3 MgO纳米粒子的特性
    1.4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PSI的合成
        2.2.2 PLASP-DA聚合物的合成
        2.2.3 微观结构表征
        2.2.4 PLASP-DA聚合物的固化
        2.2.5 固化后胶粘剂的性能测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PLASP-DA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3.1 引言
    3.2 PSI的合成与表征
        3.2.1 PSI的合成工艺
        3.2.2 PSI的结构表征
    3.3 PLASP-DA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3.3.1 PLASP-DA聚合物的合成
        3.3.2 PLASP-DA聚合物的结构表征
        3.3.3 PLASP-DA聚合物中多巴胺的含量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PLASP-DA/MgO复合胶粘剂的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PLASP-DA/MgO复合胶粘剂的红外光谱
    4.3 PLASP-DA/MgO复合胶粘剂的交联时间
        4.3.1 PI浓度对交联时间影响
        4.3.2 MgO纳米粒子含量对交联时间的影响
        4.3.3 聚合物溶液浓度对交联时间的影响
    4.4 PLASP-DA/MgO复合胶粘剂的SEM分析
    4.5 PLASP-DA/MgO复合胶粘剂的凝胶含量及溶胀率
        4.5.1 凝胶含量
        4.5.2 溶胀率
    4.6 PLASP-DA/MgO复合胶粘剂的力学性能
        4.6.1 拉伸性能
        4.6.2 粘结强度
    4.7 PLASP-DA/MgO复合胶粘剂的降解性能
    4.8 PLASP-DA/MgO复合胶粘剂的抗菌性能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PLASP-DA/MgO/HA复合胶粘剂的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PLASP-DA/MgO/HA复合胶粘剂的红外光谱
    5.3 PLASP-DA/MgO/HA复合胶粘剂的交联时间
        5.3.1 HA纳米粒子含量对交联时间的影响
        5.3.2 聚合物溶液浓度对交联时间的影响
        5.3.3 HA/MgO纳米粒子共同作用对交联时间的影响
    5.4 PLASP-DA/MgO/HA复合胶粘剂的凝胶含量及溶胀率
        5.4.1 凝胶含量
        5.4.2 溶胀率
    5.5 PLASP-DA/MgO/HA复合胶粘剂的力学性能
        5.5.1 拉伸性能
        5.5.2 粘结强度
    5.6 PLASP-DA/MgO/HA复合胶粘剂的降解性能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聚天冬氨酸互穿网络吸水树脂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重金属离子
        1.1.1 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1.1.2 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方法及其研究现状
    1.2 吸水树脂
        1.2.1 聚天冬氨酸吸水树脂
        1.2.2 聚天冬氨酸的合成
        1.2.3 聚天冬氨酸树脂的研究现状
    1.3 互穿网络树脂
        1.3.1 互穿聚合物网络
        1.3.2 互穿网络吸水树脂的研究现状
    1.4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试剂
    2.3 产物的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2.3.1 红外光谱表征
        2.3.2 热重分析
        2.3.3 表面形态表征
        2.3.4 PSI相对分子量的测定
        2.3.5 吸液倍率的测定
        2.3.6 对Ni~(2+)、Pb~(2+)的吸附试验
        2.3.7 吸附时间对Ni~(2+)、Pb~(2+)的相对吸附量的影响
        2.3.8 吸水树脂的使用量对Ni~(2+)、Pb~(2+)的相对吸附量的影响
        2.3.9 Ni~(2+)、Pb~(2+)的溶液的初始浓度对其去除率的影响
        2.3.10 Ni~(2+)、Pb~(2+)的溶液的pH值对其去除率的影响
        2.3.11 Ni~(2+)、Pb~(2+)的竞争吸附
        2.3.12 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2.3.13 对Ni~(2+)、Pb~(2+)的解吸附试验
        2.3.14 吸水树脂对Ni~(2+)、Pb~(2+)的重复利用
第三章 聚天冬氨酸吸水树脂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
    3.1 聚天冬氨酸吸水树脂的制备
        3.1.1 聚琥珀酰亚胺(PSI)的合成
        3.1.2 聚琥珀酰亚胺(PSI)的纯化
        3.1.3 聚琥珀酰亚胺(PSI)的交联
        3.1.4 KPSI的水解
        3.1.5 反应原理
    3.2 聚天冬氨酸的表征与性能测试
        3.2.1 红外光谱(FTIR)表征
        3.2.2 热重(TG)表征
        3.2.3 扫描电镜(SEM)表征
        3.2.4 聚天冬氨酸吸水树脂的吸液性能
    3.3 聚天冬氨酸的合成参数对重金属离子吸附量的影响
        3.3.1 PSI的浓度对重金属离子相对吸附量的影响
        3.3.2 交联剂用量对重金属离子相对吸附量的影响
        3.3.3 交联温度对吸水树脂相对吸附量的影响
        3.3.4 交联时间对吸水树脂相对吸附量的影响
    3.4 聚天冬氨酸吸水树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3.4.1 离子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
        3.4.2 吸水树脂的使用量对重金属离子去除率的影响
        3.4.3 溶液pH值对重金属离子去除率的影响
        3.4.4 吸附时间对其相对吸附量的影响
        3.4.5 竞争吸附
        3.4.6 聚天冬氨酸吸水树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动力学
        3.4.7 聚天冬氨酸的解吸性能
        3.4.8 聚天冬氨酸的重复利用性能
    3.5 小结
第四章 聚天冬氨酸/羧甲基淀粉半互穿网络吸水树脂的合成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4.1 吸水树脂的合成
        4.1.1 羧甲基淀粉吸水树脂的合成
        4.1.2 聚天冬氨酸/羧甲基淀粉半互穿网络吸水树脂的合成
        4.1.3 合成机理
    4.2 PASP/CMSsemi-IPN吸水树脂的表征与性能测试
        4.2.1 红外光谱(FTIR)表征
        4.2.2 热重(TG)表征
        4.2.3 扫描电镜(SEM)表征
        4.2.4 PASP/CMS semi-IPN吸水树脂的吸水性能
    4.3 PASP/CMS semi-IPN吸水树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
        4.3.1 羧甲基淀粉(CMS)的用量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的影响
        4.3.2 吸附时间与相对吸附量的关系
        4.3.3 重金属离子溶液的初始浓度不同对去除率的影响
        4.3.4 PASP/CMS semi-IPN吸水树脂的用量对其去除率的影响
        4.3.5 溶液p H值对去除率的影响
        4.3.6 竞争吸附
        4.3.7 PASP/CMS semi-IPN吸水树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动力学
        4.3.8 PASP/CMS semi-IPN吸水树脂对重金属离子的解吸性能
        4.3.9 PASP/CMS semi-IPN吸水树脂对重金属离子的重复利用
    4.4 小结
第五章 聚天冬氨酸/羧甲基淀粉互穿网络吸水树脂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5.1 聚天冬氨酸/羧甲基淀粉互穿网络吸水树脂的制备
    5.2 聚天冬氨酸/羧甲基淀粉互穿网络吸水树脂的表征与性能测试
        5.2.1 红外光谱(FTIR)表征
        5.2.2 热重(TG)表征
        5.2.3 扫描电镜(SEM)表征
        5.2.4 PASP/CMS互穿网络吸水树脂的吸水性能
    5.3 PASP/CMS IPN吸水树脂的合成参数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的影响
        5.3.1 CMS的用量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的影响
        5.3.2 乙二醛的用量对重金属离子吸附量的影响
        5.3.3 交联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
        5.3.4 交联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
    5.4 PASP/CMS互穿网络吸水树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
        5.4.1 相对吸附量与吸附时间的关系
        5.4.2 重金属离子溶液的初始浓度为变量时的去除率
        5.4.3 吸附剂的使用量对重金属离子去除率的影响
        5.4.4 溶液的p H对去除率的影响
        5.4.5 竞争吸附
        5.4.6 PASP/CMS IPN吸水树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动力学
        5.4.7 PASP/CMS IPN吸水树脂对重金属离子的解吸性能
        5.4.8 PASP/CMS IPN吸水树脂对重金属离子的重复利用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聚天冬氨酸及其水凝胶材料的合成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染料污染和处理方法
        1.1.1 染料简介
        1.1.2 染料污染概况
        1.1.3 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
    1.2 聚天冬氨酸的的概述
        1.2.1 聚天冬氨酸的简介
        1.2.2 聚天冬氨酸的研究现状
        1.2.3 聚天冬氨酸的合成方法
        1.2.4 聚天冬氨酸的应用
    1.3 水凝胶的概述
        1.3.1 水凝胶的简介
        1.3.2 聚天冬氨酸水凝胶
        1.3.3 纳米复合水凝胶
        1.3.4 互穿网络水凝胶
    1.4 论文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1.4.1 论文选题意义
        1.4.2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聚天冬氨酸的合成及其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聚天冬氨酸的合成
        2.3.1 合成机理
        2.3.2 合成步骤
        2.3.3 聚合反应设备
    2.4 聚合物产率的测定
        2.4.1 PSI产率的测定
        2.4.2 PASP产率的测定
    2.5 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
        2.5.1 PASP粘均分子量的测定
        2.5.2 PASP数均分子量的测定
        2.5.3 PSI分子量的测定
    2.6 聚合物的结构表征
        2.6.1 PSI的红外光谱分析
        2.6.2 PASP的红外光谱分析
    2.7 固相聚合的工艺研究
        2.7.1 聚合方式的影响
        2.7.2 聚合温度的影响
        2.7.3 聚合时间的影响
        2.7.4 催化剂的影响
    2.8 液相聚合的工艺研究
        2.8.1 溶剂的影响
        2.8.2 催化剂的影响
        2.8.3 聚合温度的影响
        2.8.4 聚合时间的影响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复合水凝胶的制备
        3.3.1 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原理
        3.3.2 复合水凝胶的制备过程
    3.4 复合水凝胶的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
        3.4.1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
        3.4.2 X射线衍射(XRD)表征
        3.4.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
        3.4.4 溶胀性能测试
        3.4.5 吸附性能测试
    3.5 复合水凝胶的溶胀性能研究
        3.5.1 时间对溶胀性能的影响
        3.5.2 蒙脱土含量对溶胀性能的影响
        3.5.3 交联剂对溶胀性能的影响
        3.5.4 引发剂对溶胀性能的影响
    3.6 复合水凝胶的吸附性能研究
        3.6.1 蒙脱土含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6.2 pH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3.6.3 吸附等温线
        3.6.4 吸附动力学
        3.6.5 吸附热力学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发明专利
学位论文数据集

(7)聚天冬氨酸衍生物的合成及阻垢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油田垢的形成原因及结垢类型
        1.1.1 垢的形成原因
        1.1.2 结垢类型
    1.2 垢形成的影响因素
        1.2.1 碳酸盐垢形成影响因素
        1.2.2 硫酸盐垢形成影响因素
    1.3 油田结垢的危害
    1.4 阻垢剂阻垢机理
    1.5 化学阻垢剂分类
        1.5.1 天然高分子阻垢剂
        1.5.2 含磷类阻垢剂
        1.5.3 聚合物阻垢剂
        1.5.4 环境友好型阻垢剂
    1.6 聚天冬氨酸的改性方法
        1.6.1 物理改性
        1.6.2 化学改性
    1.7 聚天冬氨酸开环改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7.1 羧基的引入
        1.7.2 羟基的引入
        1.7.3 磺酸基的引入
        1.7.4 杂环的引入
    1.8 研究目的与意义
    1.9 研究内容
第2章 聚天冬氨酸衍生物的设计思路及合成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 改性螯合基团的选择
    2.3 原料的选择
    2.4 合成原理
        2.4.1 聚琥珀酰亚胺的合成
        2.4.2 聚天冬氨酸/邻氨基酚磺酸的合成
        2.4.3 聚天冬氨酸/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的合成
        2.4.4 聚天冬氨酸/邻氨基酚磺酸/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的合成
        2.4.5 聚天冬氨酸/O-羧甲基壳聚糖的合成
    2.5 合成机理分析
        2.5.1 聚琥珀酰亚胺合成机理分析
        2.5.2 聚天冬氨酸衍生物合成机理分析
第3章 合成条件优选及结构表征
    3.1 阻垢评价方法
        3.1.1 合成产物阻BaSO_4垢性能研究
        3.1.2 合成产物阻CaCO_3垢性能研究
    3.2 合成条件优选
        3.2.1 聚琥珀酰亚胺的合成优选
        3.2.1.1 马来酸酐与氨水的配比对聚琥珀酰亚胺产率的影响
        3.2.1.2 反应时间对聚琥珀酰亚胺产率的影响
        3.2.1.3 反应温度对聚琥珀酰亚胺产率的影响
        3.2.2 聚天冬氨酸/邻氨基酚磺酸的合成优选
        3.2.2.1 聚琥珀酰亚胺与邻氨基酚磺酸的配比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3.2.2.2 合成反应温度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3.2.2.3 合成反应pH值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3.2.2.4 合成反应时间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3.2.3 聚天冬氨酸/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的合成优选
        3.2.3.1 聚琥珀酰亚胺与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的配比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3.2.3.2 合成反应温度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3.2.3.3 合成反应pH值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3.2.3.4 合成反应时间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3.2.4 聚天冬氨酸/O-羧甲基壳聚糖的合成优选
        3.2.4.1 聚琥珀酰亚胺与O-羧甲基壳聚糖的配比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3.2.4.2 合成反应温度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3.2.4.3 合成反应pH值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3.2.4.4 合成反应时间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3.2.5 聚天冬氨酸/邻氨基酚磺酸/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的合成优选
        3.2.5.1 原料配比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3.2.5.2 合成反应温度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3.2.5.3 合成反应pH值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3.2.5.4 合成反应时间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3.3 合成产物的结构表征
        3.3.1 红外光谱图
        3.3.2 核磁共振氢谱图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阻垢剂性能研究
    4.1 阻垢剂对硫酸钡阻垢性能的研究
        4.1.1 阻垢时间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4.1.2 阻垢温度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4.1.3 阻垢剂浓度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4.1.4 Ba~(2+)浓度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4.1.5 pH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4.2 阻垢剂对碳酸钙阻垢性能的研究
        4.2.1 阻垢时间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4.2.2 阻垢温度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4.2.3 阻垢剂浓度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4.2.4 Ca~(2+)浓度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4.2.5 pH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4.3 阻垢剂的缓蚀能力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阻垢剂机理研究
    5.1 阻垢剂对硫酸钡的阻垢机理研究
        5.1.1 扫描电镜分析
        5.1.2 X射线衍射分析
        5.1.3 电导率分析实验
    5.2 阻垢剂对碳酸钙的阻垢机理研究
        5.2.1 扫描电镜分析
        5.2.2 X射线衍射分析
    5.3 阻垢剂对硫酸钡和碳酸钙的分散能力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聚天冬氨酸的合成工艺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聚天冬氨酸的概述
        1.1.1 聚天冬氨酸的简介
        1.1.2 聚天冬氨酸的研究现状
        1.1.3 聚天冬氨酸的合成路线
        1.1.4 聚天冬氨酸催化剂的选择
        1.1.5 聚天冬氨酸的聚合反应设备
        1.1.6 聚天冬氨酸的应用
        1.1.7 聚天冬氨酸复合材料的研究
    1.2 蒙脱土的概述
        1.2.1 蒙脱土的简介
        1.2.2 蒙脱土在处理重金属废水中的应用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二章 实验试剂、仪器及测试方法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测试方法
        2.3.1 红外光谱分析
        2.3.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2.3.3 热重分析
        2.3.4 凝胶色谱分析
        2.3.5 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三章 聚天冬氨酸的合成工艺及阻垢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聚天冬氨酸的合成原理
        3.2.2 聚天冬氨酸的合成步骤
        3.2.3 聚天冬氨酸产品的分析与检测
        3.2.4 聚天冬氨酸阻垢率的测定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聚天冬氨酸的结构表征
        3.3.2 聚琥珀酰亚胺的合成工艺优化
        3.3.3 聚天冬氨酸的水解条件探究
        3.3.4 聚琥珀酰亚胺提纯工艺研究
        3.3.5 催化剂对聚天冬氨酸分质量的影响
        3.3.6 聚天冬氨酸阻垢性能研究
        3.3.7 聚天冬氨酸的阻垢机理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天冬氨酸/蒙脱土复合材料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PASP/MMT的制备方法
        4.2.2 重金属离子的测定
        4.2.3 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实验研究
        4.2.4 PASP/MMT复合材料对混合重金属离子吸附实验的测试方法
        4.2.5 PASP/MMT复合材料的再生实验
        4.2.6 重金属离子参数的计算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材料的表征和分析
        4.3.2 三种重金属离子标准曲线的绘制
        4.3.3 单一重金属离子吸附实验的研究
        4.3.4 二元重金属离子混合体系吸附实验研究
        4.3.5 PASP/MMT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探究
        4.3.6 吸附剂的再生实验
    4.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9)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的研制及其缓蚀阻垢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水处理化学品及其研究进展
        1.1.1 水处理化学品在国内外发展及应用状况
        1.1.2 水处理化学品的发展方向
        1.1.3 绿色水处理化学品的要求
    1.2 工业冷却水处理技术与水处理化学品
        1.2.1 工业冷却水处理技术现状
        1.2.2 冷却水处理化学品现状
        1.2.3 冷却水处理化学品的发展方向
    1.3 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的研究背景
        1.3.1 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3.2 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的性质及应用领域
    1.4 聚天冬氨酸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1.4.1 聚琥珀酰亚胺的合成
        1.4.2 聚天冬氨酸的合成
    1.5 聚天冬氨酸改性功能材料的合成工艺进展
        1.5.1 聚天冬氨酸的物理改性
        1.5.2 聚天冬氨酸的化学改性
    1.6 保护环境,实施水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7 立题的意义、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2 试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原料及设备
    2.2 试验用水水质及水质分析
        2.2.1 腐蚀试验水样
        2.2.2 阻垢实验水样
    2.3 产物结构表征及性能测定方法
        2.3.1 红外光谱测定(IR)
        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
        2.3.3 静态阻垢试验
        2.3.4 旋转挂片腐蚀实验
        2.3.5 碳酸钙垢样的晶型分析
        2.3.6 碳钢腐蚀表面的形态分析
    2.4 正交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2.4.1 数据处理
3 聚天冬氨酸(PASP)的合成工艺研究
    3.1 PASP的合成路线选择
    3.2 PASP的合成机理探讨
    3.3 PASP的合成
        3.3.1 PSI的合成及纯化
        3.3.2 PASP的合成及纯化
    3.4 PASP合成工艺条件优化
    3.5 PASP的结构表征
        3.5.1 PSI的红外光谱分析
        3.5.2 PASP的红外光谱分析
        3.5.3 PASP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4 PASP缓蚀阻垢性能评价及最优生产条件的确定
    4.1 PASP阻垢碳酸钙垢性能的综合分析及最优生产条件的确定
        4.1.1 阻垢试验结果及讨论
        4.1.2 阻垢性能的验证试验
        4.1.3 环境因素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4.2 PASP缓蚀性能的综合分析及最优生产条件的确定
        4.2.1 缓蚀试验结果及讨论
        4.2.2 缓蚀性能的验证试验
    4.3 PASP同步阻垢缓蚀性能综合平衡分析
    4.4 PASP合成二次优选实验及最优生产条件的确定
    4.5 PASP合成最优生产条件的确定
5 PASP复合缓蚀阻垢剂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
    5.1 试验用水的性质
    5.2 阻垢缓蚀剂配方筛选的原则
    5.3 缓蚀阻垢剂配方的筛选
        5.3.1 钼酸钠(Sodium Molybdate)
        5.3.2 D-葡萄糖酸钠(Sodium D-Gluconate)
        5.3.3 硫酸锌(Zinc Sulfate)
        5.3.4 单宁(Tannic acid)
    5.4 缓蚀剂之间协同效应的研究
        5.4.1 PASP与SM复配的缓蚀性能
        5.4.2 PASP与硫酸锌(ZS)复配对A3碳钢的缓蚀性能
        5.4.3 PASP与D-SG复配对A3碳钢的缓蚀性能
    5.5 阻垢剂之间协同效应的研究
        5.5.1 单一组分的阻垢性能
        5.5.2 PASP与D-SG的阻垢性能
        5.5.3 PASP与TA的阻垢性能
        5.5.4 D-SG与TA的阻垢性能
        5.5.5 PASP、D-SG与TA的阻垢性能
        5.5.6 三元阻垢复合配方的优化实验
    5.6 复合水处理化学品配方(PMZDT)配伍性优化实验
        5.6.1 复合水处理化学品配方中阻垢组分浓度的确定
        5.6.2 复合水处理化学品配方中缓蚀剂组分对阻垢性能的影响
        5.6.3 复合水处理化学品配方中阻垢剂组分对缓蚀性能的影响
        5.6.4 复合水处理化学品(PMZDT)交叉因素综合影响分析
6 聚天冬氨酸衍生物PASP-EAA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6.1 试验用水性质
    6.2 接枝改性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PASP-EAA的合成
    6.3 PASP-EAA的合成条件优化
        6.3.1 PSI接枝反应条件的确定
        6.3.2 PSI接枝反应条件的确定
    6.4 PASP-EAA的结构表征
        6.4.1 反应中间体PSI的红外光谱分析
        6.4.2 PASP-EAA的红外光谱分析
        6.4.3 PASP-EAA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6.5 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缓蚀阻垢性能比较
7 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对碳酸钙垢抑制机理的分析
    7.1 碳酸钙晶体的生长过程及抑制原理
    7.2 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的阻垢机理分析
        7.2.1 无抑制剂存在时碳酸钙垢样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7.2.2 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存在时碳酸钙垢样的SEM分析
    7.3 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存在下碳酸钙垢样的 3D Build分析
    7.4 碳酸钙的X射线衍射(XRD)分析
8 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在A3碳钢表面的缓蚀机理分析
    8.1 金属腐蚀及其控制
    8.2 A3碳钢腐蚀表面的形态分析
        8.2.1 碳钢腐蚀表面形态的宏观观察
        8.2.2 碳钢腐蚀表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8.3 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在A3碳钢腐蚀表面的吸附模型
        8.3.1 PMZDT在A 3 碳钢表面的吸附模型
        8.3.2 PASP及PASP-EAA在A 3 碳钢表面的吸附模型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聚天冬氨酸合成及农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聚天冬氨酸的合成
    1.1 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热缩聚合
    1.2 以马来酸酐、马来酸等为原料合成
2 聚天冬氨酸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
    2.1 提高肥效利用率
    2.2 促进作物生长, 提高产量
    2.3 改善作物品质
    2.4 促进根系生长, 增强抗逆性
    2.5 改善土壤品质
3 结束语

四、聚天冬氨酸的合成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聚天冬氨酸保水剂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及其降解菌的分离鉴定[D]. 刘文龙. 塔里木大学, 2021
  • [2]荧光示踪聚天冬氨酸衍生物的制备及其阻垢缓蚀性能[D]. 张盼盼. 河南大学, 2020(02)
  • [3]紫羊绒无磷脱色漂白生态工艺研究[D]. 马笑飞. 河北科技大学, 2019(07)
  • [4]聚天冬氨酸贻贝仿生组织胶粘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许国栋.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5]聚天冬氨酸互穿网络吸水树脂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D]. 郭巧静. 太原理工大学, 2019(01)
  • [6]聚天冬氨酸及其水凝胶材料的合成和性能研究[D]. 万敏.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2)
  • [7]聚天冬氨酸衍生物的合成及阻垢性能研究[D]. 方钫. 西南石油大学, 2017(06)
  • [8]聚天冬氨酸的合成工艺及性能研究[D]. 韩艳瑞. 浙江工业大学, 2016(06)
  • [9]聚天冬氨酸功能材料的研制及其缓蚀阻垢性能研究[D]. 杨玉华. 兰州交通大学, 2016(02)
  • [10]聚天冬氨酸合成及农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 李燕燕,朱孔杰,张源. 广东化工, 2015(15)

标签:;  ;  ;  ;  ;  

聚天冬氨酸的合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