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南板栗早实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志珩,杨柳,石卓功,汤洪义,起晓燕,施兴学[1](2012)在《板栗花粉直感效应在坚果内在品质上的表现》文中提出为给板栗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北方板栗品种"燕龙"、"燕山红栗"为父本,云南板栗品种"云富"、"云良"、"永丰1号"为母本进行授粉试验,探讨板栗花粉直感效应在板栗内在品质的表现。结果表明,可溶性总糖含量呈现出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在支链淀粉的含量上,由于供试北方板栗品种与云南板栗品种没有明显的区别,各授粉组合在支链淀粉含量上没有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含水率在同一种授粉组合中不同年份含量的不同与成熟度和气候条件有关;以"永丰1号"、"云良"和"云富"为母本,以北方板栗品种"燕山红栗"、"燕龙"为父本的授粉组合,其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均在20%以上,支链淀粉含量在40%以上和直链淀粉在10%以上。
张艳丽,邵则夏,杨卫明,宁德鲁,陆斌,杜春花[2](2012)在《云红板栗新品种选育及特性研究》文中认为经20年板栗新品种选育,育成了优质、丰产、抗性强的板栗新品种云红。该品种在生产上的应用推广,对云南板栗品种化栽培和产业化形成,以及加速山区经济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沈广宁[3](2012)在《不同成熟期板栗新品种选育研究》文中指出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起源于中国大陆,是我国最早驯化和栽培利用的果树之一。山东板栗属炒食栗类型,在泰沂山脉南侧形成了全国最大的主产区。复杂的生境因子、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类实生繁殖,在产区内保留了丰富的遗传变异,其中蕴藏了大量的优质、丰产、抗逆基因,为育种和栽培利用提供了种质基础。我国在板栗品种选育研究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生产中仍然存在成熟期相对集中、缺乏早熟及中粒型炒食品种等问题。本研究利用泰山板栗实生大树群体,通过实生选种途径,选育‘东岳早丰’、‘东王明栗’、‘红栗2号’、‘岱岳早丰’4个新品种,并与前期选育的‘黄棚’、‘鲁岳早丰’2个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了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了山东板栗产区市场需求,以板栗收购市场价格为依据,针对山东板栗成熟期集中、缺乏早熟和中粒型板栗品种的问题,制定了选种标准,即成熟期配套(早熟品种成熟期为8月下旬),坚果单粒重10g以上、外观光亮美观、干样品总糖含量≥20%,出实率45%以上,空苞率≤5%,早实丰产,抗逆性强,耐贮藏。2.在泰安市黄前镇和新泰市楼德镇的泰山板栗实生大树中,通过实生选种途径选育出‘东岳早丰’、‘东王明栗’、‘红栗2号’、‘岱岳早丰’4个板栗新品种,通过了山东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与前期选育的中熟品种‘黄棚’和早熟品种‘鲁岳早丰’形成了早、中、晚成熟期配套。3.这6个板栗品种早实、丰产、优质,坚果10g以上,属中粒型炒食栗品种,抗逆、耐贮藏,符合当前市场需求。其中,‘鲁岳早丰’、‘东岳早丰’、‘岱岳早丰’3个早熟品种在山东泰安成熟期为8月下旬;‘黄棚’成熟期为9月上中旬,为中熟品种,‘东王明栗’、‘红栗2号’成熟期为9月中下旬至下旬,为晚熟品种。6个品种拉开了成熟期,延长了板栗的采收期。另外,‘红栗2号’新梢、叶脉、叶柄、苞刺呈红色,具有良好的观赏性。4.在对6个板栗品种进行生物学特性评价的基础上,将常规管理技术与现代板栗栽培单项技术相结合,研究应用了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实现了品种与技术的配套。经栽培试验,6个品种5年进入盛果期,666.7m2产量均在250kg以上,其中‘东岳早丰’、‘黄棚’和‘红栗2号’达到了300kg以上,实现了优质高产高效。在山东泰安、济南、日照、临沂、莱芜和河北、北京等板栗产区进行示范推广,得到了农民和市场的认可,取得了显着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杜春花,邵则夏,陆斌,杨卫民[4](2012)在《板栗新品种云良的选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云良是经过优株选择、无性系评比试验、物候观测、授粉试验、区域化栽培试验、产量和品质测定等历时20多年选育出的板栗新品种,该品种果实成熟期在8月下旬,坚果大,边果平均重12.6 g,平均出籽率41.08%;坚果含水率50.91%、粗蛋白7.23%、总糖21.87%、淀粉48.41%、粗脂肪4.81%,淀粉糊化温度52℃,含糖量高,糯性好;树体具有良好的连续结果能力,适宜云南海拔1 300~2 100 m的广大山区、半山区以及我国南方与其气候相似的省区种植。
宁德鲁,陆斌,邵则夏,杨卫明,杜春花,张艳丽[5](2010)在《板栗新品种——云红的选育》文中指出云红为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经济林研究所通过实生选育出的板栗新品种。该品种早实、丰产、稳产,抗病虫能力和适应性强,坚果色泽光亮,红褐色,商品性状好,出籽率高,含糖量较高、品质特优。云红总苞平均重45.40 g,单果平均重11.95 g,出籽率47.4%,坚果含糖量18.59%,含淀粉40.96%,淀粉糊化温度59℃。在云南8月下旬果实成熟。
杜春花,邵则夏,陆斌,杨卫民,宁德鲁,张艳丽[6](2009)在《板栗新品种——云良的选育》文中研究指明云良是实生选种培育的板栗新品种。该品种早实、丰产、稳产,抗病虫能力和适应性强,坚果色泽美观,含糖量高,品质优良。云良总苞平均质量82.16g,单果平均质量11.28g,出籽率41%~58.7%,坚果含糖量21.87%,含淀粉48.41%,淀粉糊化温度52℃。植株树势偏强,树姿开张。介绍了与该品种生物学特性相适应的种植、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等栽培技术措施。
马玉敏[7](2004)在《泰山板栗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泰安是板栗的主要产区之一,以盛产“泰山明栗”而闻名全国,据2003年统计,全市栽培总面积18667hm2,年产量26000t。自20世纪70年代实施良种化栽培以来,已选育和引进石丰、烟泉、华丰、燕红、华光等优良品种,并且推广应用于生产,不仅加速了良种化进程,而且大大提高了栗实的产量和质量,使年出口量达到了8580t。随着市场扩大和贸易量的增加,现有品种的产量和质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而现有资源中仍蕴藏着种质丰富的板栗实生大树,其中不乏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的优良单株。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选出更加早实、丰产、优质的良种,对泰山板栗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并从中筛选出4个优系,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构建并实施了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在泰安市岱岳区黄前镇、下港乡、徂徕镇及泰山区大津口乡、泰前办事处和宁阳东庄乡等泰山板栗最适宜的种源区进行了优良单株的选择工作。在林业部门和板栗种植户报选的基础上开始普查,从数十万株板栗实生大树中选择优良单株560株,实地调查登记了450株。通过板栗种植户介绍、实地调查优树生长、结果情况,从中选择了性状表现较好的实生大树89株。在此基础上,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实地调查,根据树龄、立地条件、丰产性、稳产性、栗实品质进行综合评比,根据泰山板栗良种选择标准,确定23个优良单株。在3种不同立地条件下建优系对比园,通过对各优系的生物学特性、早实丰产性、栗实品质等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最大隶属度原则进行排序,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优系5号、8号、16和20号。 2 4个优系在不同立地条件上表现丰产稳产,3年生株产在1.0kg以上,4年生株产在2.0kg以上,5年生株产在2.5kg以上,比对照华丰株产高70%~190%,平均投影面积产量在0.5kg以上。栗实综合品质优良,单粒重在9.0g以上,红褐色或紫褐色,茸毛少或较少,富光泽,栗实整齐均匀,含糖量在17.5%以上,栗肉细、味香、糯性强,栗实品质优于华丰。除8号受桃蛀螟危害较重外,其它优系受板栗生产中常见病虫害如栗疫病、板栗红蜘蛛、栗瘤蜂、桃蛀螟的危害较轻。优系在各试验园生长结果良好,有很强的适应性。
石卓功,何承忠,汤洪义[8](2003)在《云南板栗早实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实生板栗幼树从定值后第 3年开始地径和树高生长超过嫁接苗 ,平均地径、树高和冠幅以永仁实生板栗最大。实生板栗早实性仅表现在形成雄花序和雌花簇 ,定值后第 4年所有实生板栗幼树所结的球苞均为空苞 ,并以永仁实生板栗平均单株球苞数量多 ,达到 10 4.6个。
李昌珠[9](2003)在《板栗品种经济性状遗传多样性与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栗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目前国内外学者有关板栗遗传多样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下述领域:①栗属植物地理分布及起源学说;②中国板栗的群体遗传多样性;③栗属中国特有种居群的遗传多样性;④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板栗遗传多样性。但对板栗品种遗传性状多样性研究较少或缺乏系统性。 自1972年以来,湖南省林科院先后从长江流域和华北部分地区引进了114个板栗品种,收集了21份湖南地方品种或类型。本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大田试验、形态学标记方法,对板栗品种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重点从板栗品种经济性状方面阐述板栗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探明板栗品种性状间的遗传关系,为板栗品种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不同品种性状表现的综合评定、探明板栗雌雄异熟与主要经济性状间的关系,观察花粉形态的多样性。通过试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 板栗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板栗品种遗传多样性资源十分丰富。参试品种在早实丰产性状方面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品种间、试验点间产量差异极为显着;用数量指标定量地研究了不同品种性状的表现程度和特点,对不同品种性状的优劣进行了综合评定,并作了突破性的探讨,无疑为不同地区选择不同板栗品种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坚果大小性状的研究表明;各品种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而且大多数品种在不同区域的表现是稳定的;用灰色系统原理对参试品种品质进行关联比较,品种J(上步家)综合营养品质较好,是我们所期望的理想品种;各品种间存在较大的耐贮性遗传差异;通过对品种园6个板栗品种的病虫情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总苞刺束长、质地坚硬、苞壳厚的品种对栗实象鼻虫抗性强;采用系统聚类法,许结合产量性状分析的结果表明,全省表现最优的品种是:铁粒头、九家种、青扎、粘底板;对14个性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如果用单株果数、单株产量二项目指标作为产量考核产量指标,更加能反映产量的实际情况,而每平方米冠幅产量却不能对产量作出更加客观的解释;对板栗39个单株的11个性状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决定单株果数的主要因素是强母枝、单株叶数、树高(m)、冠幅(m2)、枝下高(m)等性状;决定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强母枝、单株叶数、树高(m)、枝下高(m)、冠幅(m2);决定投影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单株叶数、树高(m)、相对高、强母枝。 2 板栗花期物候及花粉形态多样性观察 本研究结合杂交育种工作,以三个区域性试验点16个品种为试材,通过观察花期物候、调查主要经济性状,基本摸清了板栗品种的花期物候规律,并对雌雄异熟性进行了充分论证,为今后杂交育种及授粉品种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对板栗雌雄异熟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产量、2~3年结果株率、坚果单粒重三性状与雌雄异熟不显着相关,而座果率与雌雄异熟呈显着相关;对8个板栗品种的花粉的形态观察表明:花粉侧面观为长椭圆形,极面观为三裂园形、三拟孔沟十分明显,板龚品拗经屏径君坦传多岸径与摇定径研乡锣孔沟在极区未连合。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花粉外壁有皱波穴状、穴状等纹饰变化。8个板栗品种的花粉外壁饰纹可大致分为三类:①有孔沟,穿孔,穿孔多而不突出。表面有饰纹不明显。②有稀孔沟,饰纹稀,纵向或横向分布,不规则。③有外壁饰纹分布,几乎见不到穿孔。 3品种亲和力多样性与砧木种类资源多样性研究 板栗品种与不同砧木嫁接成活率的差异显着,它栗与4种砧木的嫁接成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本砧、锥栗、野板栗、茅栗。板栗品种在不同区域嫁接成活率有差异。不同品种与本砧嫁接成活率最高,不同品种在同一区域嫁接成活率差异不显着,但同一品种在不同区域的差异显着。根据板栗生产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砧木,可提高嫁接树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使板栗品种在性状的表现上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4板栗经济性状稳定性研究对参试的16个品种以单株产量为目标进行了稳定性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4.1参试品种单株产量达到极显着水平;4.2品种的稳定性的大小变化规律为:①随着纬度的升高,品种稳定性降低;②地方品种(湖南)最稳定(河北省仅一个品种参试不便分析)。3.3品种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差异很大,按得分多少排在前六名的是:铁粒头、粘底板、西沟2号、大底青、石丰、青扎,它们的稳定性较好,产量高;4.4板栗品种单位冠幅面积产量与抗病性(1一感病株率)呈正相关,参试品种的茎粗与抗病性呈正相关。
杜春花[10](2002)在《云南板栗新品种介绍》文中研究表明
二、云南板栗早实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南板栗早实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板栗花粉直感效应在坚果内在品质上的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样株授粉 |
1.2.2 主要营养成分测定 |
1.2.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板栗自花授粉组合 |
2.2 云南板栗品种与北方板栗品种的正交授粉组合 |
2.3云南板栗品种与北方板栗品种的反交授粉组合 |
3 讨论 |
(2)云红板栗新品种选育及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
1.2 材料来源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物候期观测 |
1.3.2 区域化栽培试验 |
1.3.3 测产考种 |
1.3.4 发枝特性与修剪反应观察试验 |
1.3.5 坚果内含物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物候期 |
2.2 各区试点生长结实情况 |
2.3 适应性和抗逆性 |
2.4 发枝结果习性与修剪反应 |
2.5 坚果内含物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3)不同成熟期板栗新品种选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进展 |
1.2.1 板栗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 |
1.2.2 板栗生理及栽培技术研究 |
1.3 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 |
1.4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2.1 品种选育标准的确定 |
2.2.2 生物学性状评价 3 结果与分析 |
3.1 品种选育标准 |
3.2 品种选育过程 |
3.3 品种与优系生物学性状评价 |
3.3.1 植物学特性 |
3.3.2 坚果经济性状 |
3.3.3 生长结果习性 |
3.3.4 物候期 |
3.3.5 早实、丰产稳产性 |
3.3.6 区域适应性与抗逆性 |
3.4 品种综合特性 4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应用 |
4.1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
4.1.1 板栗建园 |
4.1.2 土肥水管理 |
4.1.3 整形修剪技术 |
4.1.4 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 |
4.1.5 采收 |
4.1.6 贮藏 |
4.2 品种与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配套应用 5 讨论 |
5.1 关于板栗选种标准的确定 |
5.2 关于板栗实生后代群体变异 6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4)板栗新品种云良的选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选育方法 |
1.2 材料来源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物候期观测 |
1.3.2 授粉试验 |
1.3.3 区域化栽培试验 |
1.3.4 发枝特性与修剪反应观测试验 |
1.3.5 坚果内含物营养成分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物候期 |
2.2 授粉试验 |
2.3 各区试点生长结实情况 |
2.4 发枝结果习性与修剪反应 |
2.5 坚果内含物分析 |
3 结 论 |
(5)板栗新品种——云红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过程 |
2 主要性状 |
2.1 植物学特征 |
2.2 果实经济性状 |
2.3 生长结果习性 |
2.4 物候期 |
2.5 适应性与抗逆性 |
3 栽培技术要点 |
3.1 栽植方法 |
3.2 整形修剪 |
3.3 肥水管理 |
3.4 病虫害防治 |
(6)板栗新品种——云良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经过 |
2 主要性状 |
2.1 植物学特征 |
2.2 果实经济性状 |
2.3 生长结果习性 |
2.4 物候期 |
2.5 适应性与抗逆性 |
3 栽培技术要点 |
3.1 栽植方法 |
3.2 整形修剪及肥水管理 |
3.3 病虫害防治 |
(7)泰山板栗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前人的研究进展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板栗选种研究进展 |
1.1.3 板栗生理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
1.2 本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
2 泰山板栗实生选种研究 |
2.1 初选 |
2.2 复选 |
2.3 板栗优系的综合评价 |
2.3.1 建立品种对比园 |
2.3.2 优系的生长结果情况及栗实品质评比 |
2.3.3 板栗优系综合评价 |
2.3.4 复选结果 |
3 板栗优系生物学特性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板栗优系的生物学性状 |
3.2.2 影响板栗优系产量的相关因子 |
3.2.3 板栗优系的光合特性 |
4 板栗优系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
4.1 板栗优系的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的构建 |
4.1.1 立地条件选择 |
4.1.2 结果、采穗兼用园管理技术 |
4.1.3 砧木选择 |
4.1.4 密度选择 |
4.1.5 栽植时期 |
4.1.6 栽植方法 |
4.1.7 栽后管理 |
4.1.8 授粉树配置 |
4.2 板栗优系的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的实施 |
4.2.1 增加土壤有机质 |
4.2.2 整修梯田 |
4.2.3 施肥 |
4.2.4 灌水 |
4.2.5 优系嫁接 |
4.2.6 整形修剪 |
4.2.7 病虫害防治 |
4.2.8 栗实采收与贮藏 |
4.3 泰山板栗优系全年管理工作历 |
4.4 泰山板栗优系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的实施效果 |
5 讨论 |
5.1 关于板栗实生选种的评价体系 |
5.2 关于板栗优系产量构成因子 |
5.3 关于板栗优系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
6 结论 |
7 参考文献 |
8 图版 |
9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9)板栗品种经济性状遗传多样性与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第一部分 板栗品种经济性状遗传多样性与稳定性研究综述 |
1 遗传多样性研究概述 |
1.1 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
1.2 遗传多样性取样策略 |
1.3 栗属植物栽培历史与利用现状 |
2 栗属植物种类资源多样性 |
2.1 栗属植物种类资源及性状描述 |
2.2 栗属植物地理分布及起源学说 |
2.3 中国板栗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变异空间结构模式 |
2.3.1 中国板栗的群体遗传多样性 |
2.3.2 中国板栗居群间等位基因频率的空间分布 |
3 板栗品种资源多样性 |
3.1 板栗地方优良品种 |
3.2 板栗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 |
4 板栗抗病虫种质遗传多样性 |
4.1 抗虫种质遗传多样性 |
4.2 抗栗疫病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
5 板栗品种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利用分子标记研究遗传多样性) |
6 板栗遗传多样性在杂交育种与亲本选择中应用 |
7 展望 |
7.1 保护中国板栗野生资源,保护板栗遗传多样性 |
7.2 加强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对中国栗属遗传资源评价 |
8 板栗遗传多样性研究意义 |
第二部分 板栗品种经济性状遗传多样性与稳定性研究 |
1 板栗品种经济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材料和方法 |
1.2.1 试验材料 |
1.2.2 试验设计 |
1.2.3 板栗品种形态学标记方法 |
1.2.4 田间管理与统计方法 |
1.3 板栗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
1.3.1 典型相关分析 |
1.3.2 通径分析 |
1.4 板栗品种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
1.4.1 早实丰产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
1.4.2 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
1.4.3 果实性状遗传多样性 |
1.4.5 板栗品种树势树形多样性研究 |
1.4.6 抗病虫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
1.4.7 板栗品种特殊性状遗传多样性 |
1.5 雌雄花异熟生物学特性研究 |
1.5.1 雌雄异熟与主要经济性状的关系研究 |
1.5.2 花粉形态的多样性研究 |
1.6 品种亲和力多样性与砧木种类资源多样性研究 |
1.6.1 品种嫁接亲和力多样性 |
1.6.2 砧木种类资源多样性 |
2 经济性状遗传稳定性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地点、试验材料、调查方法 |
2.1.2 统计分析方法 |
2.2 经济性状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
2.2.1 产量性状的遗传稳定性分析 |
2.2.2 遗传稳定性评价 |
2.2.3 适应性与产量的关系 |
2.2.4 讨论与建议 |
3 结论与讨论 |
3.1 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多样性 |
3.2 雌雄异熟生物学特性 |
3.3 遗传稳定性 |
参考文献 |
CONTENTS |
ABSTRACT |
致谢 |
附件Ⅰ 板栗品种主要遗传性状描述标准与方法 |
附件Ⅱ 我国板栗优良品种资源及主要经济性状 |
附件Ⅲ 16个参试品种经济性状描述 |
附件Ⅳ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出版的专着 |
四、云南板栗早实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板栗花粉直感效应在坚果内在品质上的表现[J]. 赵志珩,杨柳,石卓功,汤洪义,起晓燕,施兴学. 经济林研究, 2012(04)
- [2]云红板栗新品种选育及特性研究[J]. 张艳丽,邵则夏,杨卫明,宁德鲁,陆斌,杜春花. 贵州林业科技, 2012(02)
- [3]不同成熟期板栗新品种选育研究[D]. 沈广宁. 山东农业大学, 2012(02)
- [4]板栗新品种云良的选育研究[J]. 杜春花,邵则夏,陆斌,杨卫民. 林业科技, 2012(01)
- [5]板栗新品种——云红的选育[J]. 宁德鲁,陆斌,邵则夏,杨卫明,杜春花,张艳丽.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0(06)
- [6]板栗新品种——云良的选育[J]. 杜春花,邵则夏,陆斌,杨卫民,宁德鲁,张艳丽. 果树学报, 2009(06)
- [7]泰山板栗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D]. 马玉敏. 山东农业大学, 2004(02)
- [8]云南板栗早实性研究[J]. 石卓功,何承忠,汤洪义. 经济林研究, 2003(04)
- [9]板栗品种经济性状遗传多样性与稳定性研究[D]. 李昌珠. 中南林学院, 2003(04)
- [10]云南板栗新品种介绍[J]. 杜春花. 农村实用技术, 2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