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硬树脂砂工艺研究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谢树忠,冯胜山,刘春晶,梁家豪,高运华[1](2020)在《化学造型工艺减排的新认识与新措施》文中研究表明比较分析了化学造型和物理造型的典型工艺及其在铸造过程中的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量。提出了化学造型(主要是树脂砂型)工艺在混砂、造型、浇注及砂处理工序中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新措施。研究表明:化学造型工艺的污染物排放量并不一定比物理造型工艺高,只要用好减排措施,也可以实现清洁生产。
江善尧[2](2020)在《镁合金阻燃砂型制备及液压阀低压铸造的工艺研究》文中认为本文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复合阻燃剂,用于保护铸造镁合金充型凝固过程中不发生氧化燃烧,并探讨了复合阻燃剂在不同树脂砂体系中的应用。为了高效率生产某航空发动机ZM6镁合金液压阀,本文利用ProCAST模拟软件优化低压铸造过程中的工艺参数,使用喷墨打印技术制备阻燃树脂砂型,制备了符合质量要求的液压阀铸件。本文综合运用三种阻燃机理设计复合阻燃剂,并采用共混法制备。研究了阻燃剂加入量对喷墨打印阻燃砂型力学性能和发气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阻燃剂的加入量为砂重的0.8%时,制备的阻燃砂型24h抗拉强度为1.146MPa,抗弯强度为2.199MPa,发气量为8.88ml/g,透气性为158.8%;同时在PEP-SET树脂砂及艾塞克树脂砂中添加砂重0.8%的复合阻燃剂,砂型性能均满足铸造现场使用要求;使用喷墨打印制备的阻燃砂型浇注ZM6合金简单铸件,铸件表面质量比无添加砂型和添加等量硼酸砂型好;试样表面XRD结果表明,铸件表面氧化物相主要为Nd2O3及MgO,其中添加0.8%复合阻燃剂砂型制备的铸件氧化物相含量较低;试样表面EDS结果表明,添加0.8%复合阻燃剂的砂型浇注铸件氧元素含量最低。采用低压砂型铸造工艺,设计了一箱八件的中心直浇道的浇注系统,包括随形顶冒口和排气系统,明确了铸件的尺寸公差、重量公差等质量要求。利用ProCAST软件优化了浇注系统结构,同时选择浇注温度为740℃、750℃和760℃下对优化后的浇注系统的充型和凝固过程进行模拟,比较了不同浇注温度下浇注系统的充型平稳性、凝固过程及缩松预测,发现在750℃下,整个浇注系统充型最为平稳,故在浇注时严格控制浇注温度为750℃。根据优化的低压铸造工艺参数制定铸造工艺卡片,采用喷墨打印技术制备阻燃砂型和砂芯。试制铸件并进行T6热处理,铸件的尺寸检测结果表明铸件整体结构完整,尺寸精度达到CT7。荧光和X射线检测结果显示铸件表面和内部均无冶金缺陷。微观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检测表明铸件组织状态良好,力学性能较高,符合航空件的标准。以上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铸件符合使用要求。
张超[3](2019)在《铝合金实型铸造充型过程研究》文中提出实型铸造具有铸件表面质量优异、尺寸精度高、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到汽车模具生产中。但由于型腔内白模的存在,金属液充型过程变为一个复杂的传热、传质过程,铸件易出现夹渣、气孔等缺陷。充分了解铝合金充型过程对实型铸造工艺参数确定和铸件的质量改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ZL101A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工艺参数对铝合金实型铸造充型过程的影响。本文通过高速摄影法和单因素法研究顶注、底注和侧注三种浇注方式以及浇注温度、铸件厚度、白模密度、振动频率四种工艺参数对铝合金充型过程的影响;利用传统呋喃树脂砂工艺做对照试验;对不同工艺参数下铝合金充型后的速度和形态进行分析。1)在实型铸造工艺中,利用单因素法研究工艺参数对充型速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浇注温度从705℃升高到785℃时,铝合金液的充型速度先升高后降低,当浇注温度为745℃时,铝合金液充型速度最快。铸件厚度从4mm增加到20mm时,充型速度逐渐加快。白模密度从12kg/m3增加到21kg/m3时,充型速度逐渐减小。振动频率从0Hz增大到30Hz时,充型速度逐渐加快。2)在顶注式浇注系统实型铸造工艺中,研究了浇注温度、铸件厚度、白模密度、振动频率对铝合金液充型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模密度对铝合金液充型形态影响最大,白模密度从21kg/m3减小到12kg/m3时,铝合金充型前沿在垂直于重力方向上充型距离逐渐变短,铝合金液与型腔底部接触时充型形态不稳定,白模热解产物易包裹到铝合金液中。3)在底注式浇注系统实型铸造工艺中,研究了浇注温度、铸件厚度、白模密度、振动频率对铝合金液充型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频率对铝合金液充型形态影响最大,振动频率从0Hz增大到30Hz时,铝合金液充型前沿以锯齿状向前充型,白模热解产物易包裹到铝合金液中。4)在侧注式单内浇道浇注系统实型铸造工艺中,铝合金液以抛物线状向前充型,铝合金液与型腔底部撞击时,充型形态不稳定,铝合金液易氧化、易包裹白模热解产物。在侧注式双内浇道浇注系统实型铸造工艺中,上侧内浇口优先于下侧内浇口充型型腔,上下两股铝合金液汇聚时,白模热解产物易包裹到铝合金液中。
孙清洲,任文成,郝学杰,许荣福,孙益民[4](2017)在《含不同树脂芯砂的粘土砂强化再生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对含不同树脂芯砂的粘土砂强化再生技术进行了研究,发现对含不同树脂芯砂的粘土砂进行强化再生,可以提高其铸造工艺性能。含热芯盒、冷芯盒树脂芯砂的粘土砂适宜的强化再生工艺为"机械磨轮搓擦+微粉风选分离",其中机械磨轮搓擦3 min/次,微粉风选分离5 min/次,进行两次强化再生效果最佳,且强化再生砂混制热芯盒、冷芯盒树脂砂的抗拉强度明显高于完全再生砂和同种新砂。
肖昌武[5](2017)在《铸钢电机壳缺陷分析及工艺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机壳广泛应用于内燃机车电机上,是内燃机车关键零部件之一,对电机的使用起着重要作用。电机壳的生产工艺主要有粘土砂工艺、水玻璃砂工艺、树脂砂工艺,但是由于各种型砂工艺的固有问题、企业的工艺装备不同、工艺设计上的缺陷、操作上的不足等,致使各企业产品缺陷也存在差异。常见的缺陷主要有裂纹、夹砂、气孔、粘砂、缩孔等,这些缺陷不同程度的影响了电机壳的使用和寿命。因此,对电机壳的缺陷及原因进行分析,并以此对其工艺进行优化,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对生产企业和使用客户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以GC公司与客户合作开发的B10型电机壳为对象,对原有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缺陷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总结了产品的主要缺陷(裂纹和夹砂),并分别对缺陷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分析了电机壳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包括:(1)呋喃树脂砂高温退让性差,阻碍铸件收缩产生裂纹;(2)呋喃树脂砂表面渗S,形成硫化物,增加产生裂纹倾向;(3)铸造工艺设计上存在缺陷,导致铸件产生裂纹;(4)化学成分控制不合理,冶炼钢水中S含量高,浇注温度高产生裂纹;(5)铸件壁厚不均匀、局部铸造圆角小。夹砂缺陷的原因主要为: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砂型局部强度低。针对裂纹产生的原因,对铸造工艺进行优化,主要包括:(1)型砂工艺优化;(2)铸件结构工艺优化;(3)铸造工艺方案优化;(4)钢水化学成分优化及控制。针对夹砂产生的原因,通过优化浇注系统、型芯局部采用特种砂工艺等措施进行解决。论文最后对优化方案进行了生产验证。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工艺,产品整体质量大幅度提升,裂纹、夹砂缺陷显着减少;废品率、质量安全风险与反馈率、交货期、成本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同类型的产品研究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欧阳武光[6](2016)在《氧化铁附加物对树脂砂高温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树脂砂中加入氧化铁附加物,系统地研究其对树脂砂高温性能的影响规律,具有较大的学术及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冶金行业炼铁用的三种氧化铁矿为原料,利用本课题组自行研制的ZGY树脂砂高温性能测试仪,实验研究了不同种类、不同添加量以及不同粒度的氧化型附加物对三乙胺冷芯盒树脂砂和自硬呋喃树脂砂高温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结合扫描电镜实验及XRD物相分析,初步解释了氧化铁附加物对树脂砂高温性能的作用机理。论文的主要结果如下:(1)与无添加物相比,添加赤铁矿和瓦斯灰精矿,降低了三乙胺冷芯盒树脂砂试样的高温抗压强度值,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高温抗压强度值逐渐减小;赤铁矿和瓦斯灰精矿的粒度越细小,其高温抗压强度值越低。添加磁铁矿能提高三乙胺冷芯盒树脂砂试样的高温抗压强度值,随着添加量的增加,高温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添加量为1.5%时高温抗压强度最大;磁铁矿粒度越细小,其树脂砂试样的高温抗压强度值越高。(2)与无添加物相比,添加赤铁矿和磁铁矿,可提高三乙胺冷芯盒树脂砂试样的条件热稳定性值;而添加瓦斯灰精矿则降低三乙胺冷芯盒树脂砂试样的条件热稳定性值。加入赤铁矿和瓦斯灰精矿,随着添加量的增加,三乙胺冷芯盒树脂砂试样条件热稳定性值逐渐减小,加入磁铁矿,随着添加量的增加,三乙胺冷芯盒树脂砂条件热稳定性先增大后减小;加入三种附加物的颗粒越小,三乙胺冷芯盒树脂砂条件热稳定性越大。(3)添加赤铁矿、磁铁矿和瓦斯灰精矿,三乙胺冷芯盒树脂砂受限热膨胀力皆下降;随着附加物添加量的增多,受限热膨胀力逐渐减小;加入的附加物粒度越细小,三乙胺冷芯盒树脂砂受限热膨胀力越大。(4)加入附加物后,自硬呋喃树脂砂高温抗压强度、条件热稳定性及受限热膨胀力变化规律与三乙胺冷芯盒树脂砂一致;不添加附加物时,自硬呋喃树脂砂高温抗压强度和受限热膨胀力数值大于三乙胺冷芯盒树脂砂,条件热稳定性低于三乙胺冷芯盒树脂砂。
杜航[7](2016)在《含呋喃树脂自硬砂芯砂粘土砂的完全再生砂改性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作为较早掌握铸造技术的国家,我国的铸造历史可追溯到6000年以前。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铸件年产量逐年上升,随之产生的粘土旧砂每年可达数千万吨,为此开展了对粘土旧砂的完全再生处理,发现将粘土完全再生砂用于混制呋喃树脂自硬砂时,其型(芯)砂强度远不及同种新砂混制呋喃树脂自硬砂的工艺强度,制约着粘土砂完全再生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此,本课题开展了含呋喃树脂自硬砂芯砂粘土砂的完全再生砂改性技术研究,提高粘土完全再生砂的铸造工艺性能,使其在混制呋喃树脂自硬砂时达到甚至超过同种新砂水平,在减少粘土旧砂对环境污染的同时节约珍贵硅砂资源,对我国铸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粘土旧砂经过“700℃高温脆化+机械磨轮再生+微粉分离”的完全再生工艺处理后,其粒度分布、粒形、泥分含量均优于新砂,但耗酸值高于同种新砂,粘土完全再生砂混制呋喃树脂自硬砂的铸造工艺性能远不能达到铸造生产的要求,为此本课题以含呋喃树脂自硬砂芯砂粘土砂的完全再生砂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离子光谱仪等先进研究设备,确定了影响含呋喃树脂自硬砂芯砂粘土砂的完全再生砂铸造工艺性能的主要因素,探索出了针对粘土完全再生砂改性的适宜改性工艺及工艺参数,选择了适宜的改性剂,使粘土完全再生砂混制呋喃树脂自硬砂的铸造工艺性能超过了同种新砂水平。改性技术作为一种新方法、新思路应用于粘土完全再生砂,通过研究发现“改性+烘干+机械搓擦+风选”工艺为粘土完全再生砂适宜改性工艺,改性剂占砂子质量的1%为适宜改性剂加入量,适宜均化时间为90mm。同时,以盐酸水溶液、硫酸水溶液以及苯磺酸水溶液分别作为改性剂,将经相同改性工艺、相同改性剂加入量、相同均化时间处理后获得的改性砂混制呋喃树脂自硬砂的铸造工艺性能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盐酸溶液改性效果最好,可使用时间内平均抗拉强度可达1.315MPa,可使用时间为5min,优于同种新砂水平;硫酸溶液改性效果次之,可使用时间内平均抗拉强度可达1.233MPa,可使用时间为4mm,达到新砂水平:苯磺酸改性效果最差,可使用时间内平均抗拉强度也接近同种新砂水平,达1.205MPa,可使用时间为4mm。研究发现,在相同视场环境下,由改性后再生砂混制呋喃树脂自硬砂的抗拉强度试样断口的粘结桥数量较改性前明显增多,且断裂形式由改性前的附着断裂变为内聚断断。由此可以推断,对粘土完全再生砂进行改性处理能够提高其混制呋喃树脂自硬砂粘结桥的断口数量及改善其断裂形式,并最终导致改性后粘土完全再生砂混制呋喃树脂自硬砂铸造工艺性能的提高。
刘诗阳[8](2014)在《铸造用复合改性低氮呋喃树脂及其机理的研究》文中指出铸造用呋喃树脂自硬砂,具有强度高,尺寸精度高、硬化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等优点,但由于近年来糠醇价格昂贵,游离甲醛含量高,严重地影响了呋喃树脂的生产应用。本课题以试验制备一种高强度、低成本自硬呋喃树脂为目标。首先,通过对影响呋喃树脂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影响因素及水平,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某种含氮量的脲醛呋喃树脂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以获得高强度、低气味的铸造用脲醛呋喃树脂。然后,在优化后的制备工艺基础上,采用丙三醇、甲醇、木糖醇母液、多元醇A、乙醇等材料对糠醇进行了部分替代,获得各个替代材料的替代规律。通过对替代规律的分析后,选择乙醇和丙三醇对糠醇进行复合替代并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优化。当复合替代比例达到树脂总量的20%,树脂仍保持了较高的强度,并使原材料成本大大降低。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了优化的工艺方案为:尿素分3次加入,碱性加成反应时加入占树脂总量21%的糠醇,反应前期加入占树脂总量6%的乙醇,反应后期加入占树脂总量10%的丙三醇和4%乙醇,碱性加成反应时间为120min,碱性反应温度为85℃,碱性反应pH值为9.5,酸性反应时间为75min,酸性反应温度为98℃,酸性反应pH值为3.8,反应前期脱水,脱水量占甲醛加入量60%。通过验证性试验对树脂进行了性能测试:24h强度2.57MPa,游离甲醛含量0.27%,粘度40mpa.s,含水量9.8%。然后通过复合降醛,将游离甲醛降低到0.1%以下,能够满足绿色铸造生产的要求。最后采用红外光谱对其改性机理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工艺性能的研究。最终得到的呋喃树脂:含氮量≤3%,游离醛含量≤0.1%,强度≥2.3MPa,含水量≤6%,符合铸造生产要求,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深远的社会效益。
谢树忠,刘春晶,冯胜山,洪伟岗,郑如龙,梁家豪[9](2013)在《造型材料、造型工艺与节能减排》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节能减排角度论述、比较、分析了国内外铸造行业常用的各类造型材料及造型工艺上的能耗问题及排放问题,提出了各类造型材料及造型工艺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向,为铸造企业选择造型材料和造型工艺及节能减排提供参考。
郭忠奎[10](2013)在《铸钢用高强度低成本无氮呋喃树脂制备工艺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一种铸造生产用的粘结剂,用自硬呋喃树脂砂造型具有强度高,尺寸精度高、硬化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等特点,目前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国内有的呋喃树脂气味较大,是由于呋喃树脂中游离甲醛较高;合成呋喃树脂的主要原料是糠醇,近年来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导致呋喃树脂的生产成本很高,这对于呋喃树脂的广泛应用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本文针对铸钢用高强度、低气味、低成本无氮树脂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无氮呋喃树脂的合成进行机理分析,选择了丙酮和苯酚、甲醛、糠醇作为合成的主要原材料,并分别针对酮酚醛改性呋喃树脂、酮醛改性呋喃树脂进行了制备工艺的研究,通过对比选择了酮醛改性合成工艺。接下来通过正交试验对酮醛呋喃树脂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极差分析,得出了优化的工艺方案为:碱性反应温度80℃,碱性反应时间2h,碱性反应PH值9.5,酸性反应温度85℃,酸性反应时间1.5h,酸性反应PH值4.1,脱水量占甲醛加入量的60%。达到的工艺性能指标为:24h抗拉强度为2.3MPa,游离甲醛含量0.27%,粘度30mpa·s。为了进一步降低树脂的价格,分别采用价格便宜且性质活泼的材料如乙醇、丙三醇、木糖醇母液、多元醇A剂等来对糠醇进行部分替代。最后确定用乙醇来替代糠醇,各项性能都能满足生产的要求,24h强度达到2.18MPa。通过降醛剂J液,将游离甲醛含量降低到0.1%以下,能够满足绿色环保铸造生产的要求。最后进行了呋喃树脂改性机理分析以及工艺性能的试验研究。本文制备的呋喃树脂具有高强度、低气味、低成本的特点,将促进呋喃树脂的广泛应用,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深远的社会效益。
二、自硬树脂砂工艺研究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硬树脂砂工艺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化学造型工艺减排的新认识与新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造型工艺和物理造型工艺 |
2 铸造污染物排放种类及排放量 |
2.1 污染物排放种类 |
2.2 几种典型工艺的污染物排放情况 |
2.2.1 黏土湿型砂工艺 |
2.2.2 消失模工艺 |
2.2.3 水玻璃砂工艺 |
2.2.4 树脂砂工艺 |
2.2.4. 1 自硬树脂砂 |
2.2.4. 2 热芯盒砂 |
2.2.4. 3 覆膜砂 |
2.2.4. 4 冷芯盒砂 |
2.3 典型工艺污染物排放量比较 |
3 化学造型工艺减排新措施 |
3.1 选择优质的黏结剂和固化剂 |
3.2 选择合适的工艺和固化速度 |
3.3 优选原砂,严控再生砂质量 |
3.3.1 原砂与树脂耗量 |
3.3.2 采用人造球形砂 |
3.4 使混砂、造型、浇注及砂处理放出的气体充分氧化而成无毒低毒气体 |
3.4.1 快速造型工艺集中收集处理气体 |
3.4.2 浇注时集中收集处理气体 |
3.4.3 采用直接加热旧砂再生方法 |
4 结语 |
(2)镁合金阻燃砂型制备及液压阀低压铸造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对象 |
1.1.1 液压阀 |
1.1.2 低压铸造 |
1.1.3 目标合金的选择 |
1.2 镁合金砂型铸造阻燃控制研究概况 |
1.2.1 镁合金熔炼过程的阻燃控制 |
1.2.2 镁合金充型凝固过程的阻燃控制 |
1.3 低压铸造的优势、现状和发展趋势 |
1.3.1 低压铸造的优势 |
1.3.2 低压铸造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1.4 铸造行业CAE模拟软件的应用现状 |
1.5 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
1.5.1 研究的目的 |
1.5.2 研究内容 |
第2章 复合阻燃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
2.1 前言 |
2.1.1 镁合金铸造用树脂砂型分类 |
2.1.2 硼酸阻燃剂的不足 |
2.1.3 喷墨打印制备砂型的优势 |
2.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复合阻燃剂的制备 |
2.2.3 砂型试样的制备 |
2.2.4 砂型试样性能表征方法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3.1 混合时间对复合阻燃剂均匀性的影响 |
2.3.2 复合阻燃剂添加量对喷墨打印砂型性能的影响 |
2.3.3 复合阻燃剂在不同树脂砂体系中的应用 |
2.3.4 阻燃砂型浇注实验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低压铸造工艺设计 |
3.1 铸件结构特点 |
3.2 铸件质量要求 |
3.3 铸造工艺方案与工艺参数 |
3.3.1 造型制芯方法的选择 |
3.3.2 砂箱中铸件数量及排列的确定 |
3.3.3 铸造工艺参数的选取 |
3.4 浇注系统设计 |
3.4.1 铸件浇注位置的确定 |
3.4.2 内浇道设计 |
3.4.3 横浇道设计 |
3.4.4 升液管截面积的核算 |
3.5 排气系统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铸造过程数值模拟及工艺优化 |
4.1 数值模拟前处理 |
4.1.1 模型的简化处理 |
4.1.2 网格划分及参数设置 |
4.2 模拟参数设定 |
4.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4.4 浇注系统优化及数值模拟 |
4.4.1 第一次优化 |
4.4.2 第二次优化 |
4.5 浇注温度的优化模拟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砂芯、砂型设计及液压阀的试制 |
5.1 砂芯设计 |
5.2 砂型设计 |
5.2.1 确定各砂型位置 |
5.2.2 浇道层砂型设计 |
5.2.3 铸件层砂型设计 |
5.2.4 砂型、砂芯整体装配 |
5.3 砂型和砂芯的制备 |
5.4 铸造工艺卡片及热处理工艺 |
5.4.1 铸造工艺卡片 |
5.4.2 铸件热处理 |
5.5 铸件尺寸检测 |
5.6 铸件的微观组织和化学成分 |
5.7 铸件的荧光检测 |
5.8 铸件X光检测 |
5.9 铸件力学性能分析 |
5.10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铝合金实型铸造充型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以及意义 |
1.2 实型铸造充型研究现状 |
1.2.1 白模种类对充型过程的影响 |
1.2.2 负压度对充型过程的影响 |
1.2.3 浇注温度对充型过程的影响 |
1.2.4 涂料对充型过程的影响 |
1.2.5 浇注系统对充型过程的影响 |
1.2.6 白模厚度对充型过程的影响 |
1.2.7 振动对充型过程的影响 |
1.3 呋喃树脂砂工艺研究现状 |
1.3.1 呋喃树脂砂工艺 |
1.3.2 树脂砂应用与研究历程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章 试验准备 |
2.1 试验方法 |
2.2 试验材料 |
2.2.1 ZL101A铝合金 |
2.2.2 白模材料的选用 |
2.2.3 玻璃视窗 |
2.2.4 树脂和固化剂 |
2.2.5 型砂的种类及要求 |
2.3 试验工艺过程 |
2.3.1 试验设备 |
2.3.2 玻璃视窗的制作 |
2.3.3 白模及浇注系统的制作 |
2.3.4 树脂砂造型 |
2.3.5 铝合金熔炼 |
第3章 工艺参数对底注式浇注系统充型过程的影响 |
3.1 热解产物排出模型 |
3.2 浇注温度对底注式浇注系统充型过程的影响 |
3.2.1 浇注温度对充型形态的影响 |
3.2.2 浇注温度对充型速度的影响 |
3.3 铸件厚度对底注式浇注系统充型过程的影响 |
3.3.1 铸件厚度对充型形态的影响 |
3.3.2 铸件厚度对充型速度的影响 |
3.4 白模密度对底注式浇注系统充型过程的影响 |
3.4.1 白模密度对充型形态的影响 |
3.4.2 白模密度对充型速度的影响 |
3.5 振动频率对底注式浇注系统充型过程的影响 |
3.5.1 振动频率对充型形态的影响 |
3.5.2 振动频率对充型速度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工艺参数对顶注式浇注系统充型过程的影响 |
4.1 浇注温度对顶注式浇注系统充型过程的影响 |
4.1.1 浇注温度对充型形态的影响 |
4.1.2 浇注温度对充型速度的影响 |
4.2 铸件厚度对顶注式浇注系统充型过程的影响 |
4.2.1 铸件厚度对充型形态的影响 |
4.2.2 铸件厚度对充型速度的影响 |
4.3 白模密度对顶注式浇注系统充型过程的影响 |
4.3.1 白模密度对充型形态的影响 |
4.3.2 白模密度对充型速度的影响 |
4.4 振动频率对顶注式浇注系统充型过程的影响 |
4.4.1 振动频率对充型形态的影响 |
4.4.2 振动频率对充型速度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侧注式浇注系统对充型过程的影响 |
5.1 侧注单内浇道浇注系统对充型形态的影响 |
5.2 侧注双内浇道浇注系统对充型形态的影响 |
5.3 侧注式浇注系统对充型速度的影响 |
5.4 双U型试样的充型过程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致谢 |
(4)含不同树脂芯砂的粘土砂强化再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
2 试验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
3 完全再生砂强化再生后的性能 |
3.1 强化再生对完全再生砂含泥量的影响 |
3.2 强化再生对完全再生砂耗酸值的影响 |
3.3 强化再生对完全再生砂平均细度的影响 |
4 强化再生对完全再生砂性能的影响 |
4.1 强化再生对含热芯盒树脂芯砂的粘土砂完全再生砂性能的影响 |
4.2 强化再生对含冷芯盒树脂芯砂粘土砂完全再生砂性能的影响 |
4.3 强化再生对含自硬树脂芯砂粘土砂完全再生砂性能的影响 |
5 结论 |
(5)铸钢电机壳缺陷分析及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型砂工艺研究概况 |
1.2.1 粘土砂工艺及其应用 |
1.2.2 水玻璃砂工艺及其应用 |
1.2.3 呋喃树脂砂及其应用 |
1.2.4 碱性酚醛树脂砂及其应用 |
1.3 铸造工艺研究概况 |
1.4 冶炼浇铸工艺研究概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安排 |
1.6 本章小结 |
2 GC公司电机壳生产工艺现状 |
2.1 产品简介 |
2.1.1 产品结构 |
2.1.2 产品技术要求 |
2.1.3 产品用途 |
2.2 主要生产工艺 |
2.2.1 生产工艺流程 |
2.2.2 型砂工艺 |
2.2.3 铸造工艺 |
2.2.4 冶炼浇注工艺 |
2.3 质量状况 |
2.3.1 缺陷统计分析 |
2.3.2 毛坯状态电机壳裂纹分布情况 |
2.3.3 电机壳加工面裂纹分布情况 |
2.3.4 电机壳夹砂分布情况 |
2.4 本章小结 |
3 电机壳缺陷分析 |
3.1 热裂纹 |
3.1.1 热裂纹的宏观形貌分析 |
3.1.2 热裂纹的微观形貌分析 |
3.1.3 热裂纹的形成机理 |
3.2 电机壳热裂纹形成原因分析 |
3.2.1 电机壳的铸件结构 |
3.2.2 电机壳的材质 |
3.2.3 呋喃树脂砂工艺 |
3.2.4 电机壳工艺设计 |
3.3 夹砂 |
3.3.1 夹砂原因分析 |
3.3.2 电机壳夹砂原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电机壳工艺优化研究 |
4.1 型砂工艺优化 |
4.1.1 碱性酚醛树脂砂与呋喃树脂砂比较分析 |
4.1.2 工艺装备改造 |
4.1.3 工艺试验 |
4.1.4 试验结果及讨论 |
4.2 铸件结构工艺优化 |
4.3 铸造工艺方案优化 |
4.3.1 浇注系统优化设计 |
4.3.2 砂芯、砂型优化设计 |
4.3.3 浇注工艺优化 |
4.4 钢水化学成分优化及控制 |
4.4.1 钢水化学成分优化 |
4.4.2 钢水冶炼化学成分控制 |
4.5 本章小结 |
5 生产实践与效果 |
5.1 质量状况 |
5.1.1 裂纹改善情况 |
5.1.2 夹砂改善情况 |
5.2 废品率 |
5.3 在产品数量及交货期 |
5.3.1 在产品数量 |
5.3.2 交货期 |
5.4 质量安全风险及反馈 |
5.5 成本分析 |
5.5.1 造型材料成本 |
5.5.2 焊修成本 |
5.5.3 质量损失成本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氧化铁附加物对树脂砂高温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两种树脂砂工艺简介 |
1.3 国内外树脂砂高温性能的研究现状 |
1.4 本课题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2 实验研究方案 |
2.1 实验用原材料 |
2.2 树脂砂试样的制备及工艺流程 |
2.3 主要高温性能指标的定义及其检测方法 |
2.4 扫描电镜及XRD实验 |
3 附加物对三乙胺冷芯盒树脂砂高温性能的影响 |
3.1 氧化铁附加物对三乙胺冷芯盒树脂砂高温抗压强度的影响 |
3.2 氧化铁附加物对三乙胺冷芯盒树脂砂条件热稳定性的影响 |
3.3 氧化铁附加物对三乙胺冷芯盒树脂砂受限热膨胀力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4 氧化铁附加物对自硬呋喃树脂砂高温性能的影响 |
4.1 附加物对自硬呋喃树脂砂高温抗压强度的影响 |
4.2 附加物对自硬呋喃树脂砂条件热稳定性的影响 |
4.3 附加物对自硬呋喃树脂受限热膨胀力的影响 |
4.4 氧化铁附加物对两种树脂砂高温性能的比较 |
4.5 本章小结 |
5 总结及展望 |
5.1 本文总结及主要结论 |
5.2 本研究不足之处及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7)含呋喃树脂自硬砂芯砂粘土砂的完全再生砂改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粘土完全再生砂改性技术研究的意义 |
1.3 粘土完全再生砂改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影响含呋喃树脂自硬砂芯砂粘土砂的完全再生砂铸造工艺性能的因素 |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2.2 含呋喃树脂自硬砂芯砂粘土砂的完全再生砂的制备 |
2.3 评价粘土完全再生砂性能的技术指标 |
2.4 再生砂砂粒表面的物理特性 |
2.5 再生砂砂粒表面的化学特性 |
2.6 小结 |
第3章 含呋喃树脂自硬砂芯砂粘土砂的完全再生砂改性可行性研究 |
3.1 含呋喃树脂自硬砂芯砂粘土砂的完全再生砂改性的技术路线 |
3.2 对粘土旧砂进行改性获得粘土完全再生砂改性砂的可行性 |
3.3 粘土完全再生砂进行改性获得粘土完全再生砂的改性砂的可行性 |
3.4 粘土完全再生砂改性技术研究内容 |
3.5 小结 |
第4章 粘土完全再生砂适宜改性工艺及改性参数的研究 |
4.1 粘土完全再生砂适宜改性工艺的确定 |
4.2 粘土完全再生砂适宜改性参数的确定 |
4.2.1 粘土完全再生砂适宜改性剂加入量的确定 |
4.2.2 粘土完全再生砂适宜改性均化时间的确定 |
4.3 粘土完全再生砂适宜改性剂的确定 |
4.4 改性后含呋喃树脂自硬砂芯砂粘土砂铸造工艺性能提高的机理 |
4.4.1 改性对粘土完全再生砂混制呋喃树脂自硬砂粘结桥数量的影响 |
4.4.2 改性对粘土完全再生砂混制呋喃树脂自硬砂粘结桥断裂形式的影响 |
4.5 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8)铸造用复合改性低氮呋喃树脂及其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树脂砂的概述 |
1.2.1 树脂砂的分类及特点 |
1.3 呋喃树脂的概述 |
1.3.1 呋喃树脂的分类及特点 |
1.4 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
1.4.1 国内外发展状况介绍 |
1.5 呋喃树脂的研发进展 |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1.6.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6.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试验的材料及试剂 |
2.1.1 试验主要原料 |
2.1.2 试验主要试剂 |
2.1.3 试验用原砂 |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2.3 实验的分析方法 |
2.3.1 呋喃树脂的性能指标 |
2.3.2 呋喃树脂性能指标的测定 |
第三章 脲醛呋喃树脂合成工艺的优化 |
3.1 呋喃树脂的合成原理 |
3.2 树脂合成的基本工艺 |
3.3 影响脲醛改性呋喃树脂性能的主要因素 |
3.4 脲醛改性呋喃树脂合成工艺优化设计 |
3.4.1 探索性试验 |
3.4.2 树脂合成工艺的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四章 糠醇替代试验的设计与分析 |
4.1 糠醇替代材料的选取 |
4.1.1 替代材料甲醇 |
4.1.2 替代材料乙醇 |
4.1.3 替代材料木糖醇母液 |
4.1.4 替代材料丙三醇 |
4.1.5 替代材料多元醇 A 剂 |
4.2 呋喃树脂合成反应前期替代 |
4.3 呋喃树脂合成反应后期替代 |
4.4 呋喃树脂合成反应的复合替代 |
4.5 乙醇和丙三醇复合替代的优化 |
4.6 验证试验 |
第五章 呋喃树脂复合替代的改性机理 |
5.1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
5.1.1 红外光谱的概述 |
5.1.2 红外光谱的特点 |
5.1.3 红外光谱的原理 |
5.2 乙醇改性原理分析 |
第六章 呋喃树脂工艺性能的研究 |
6.1 捕醛工艺的研究 |
6.1.1 尿素加入方式对甲醛含量的影响 |
6.2 硬化曲线比较 |
6.3 硅烷加入量对树脂砂强度的影响 |
6.4 加硅烷前后的 SEM 对比 |
6.5 抗拉强度的比较 |
6.6 发气量测试 |
6.7 溃散性测试 |
6.8 成本分析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10)铸钢用高强度低成本无氮呋喃树脂制备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树脂砂的发展 |
1.3 国外的发展状况 |
1.4 国内的发展状况 |
1.5 树脂砂的发展 |
1.6 树脂自硬砂 |
1.6.1 树脂自硬砂的分类 |
1.6.2 自硬呋喃树脂的发展 |
1.6.3 呋喃树脂的分类及特点 |
1.6.4 呋喃树脂的发展趋势 |
1.7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8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与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实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4 呋喃树脂的性能指标 |
第三章 呋喃树脂基本合成工艺的优化 |
3.1 呋喃树脂合成的反应原理 |
3.2 呋喃树脂合成的基本工艺 |
3.3 影响呋喃树脂性能的因素 |
3.3.1 原料配比 |
3.3.2 反应液的PH值 |
3.3.3 反应温度和时间 |
3.3.4 未反应糠醇的比例 |
3.3.5 催化剂的种类 |
3.4 呋喃树脂合成工艺的研究 |
3.4.1 酮酚醛呋喃树脂合成工艺的研究 |
3.4.2 酮醛呋喃树脂合成工艺的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糠醇替代材料的研究 |
4.1 替代材料改性木糖醇母液 |
4.1.1 木糖醇作为替代材料的可行性 |
4.1.2 木糖醇替代研究 |
4.1.3 实验数据分析 |
4.2 替代材料乙醇 |
4.2.1 乙醇替代研究 |
4.2.2 结果分析 |
4.3 替代材料丙三醇 |
4.3.1 丙三醇替代研究 |
4.3.2 结果分析 |
4.4 替代材料多元醇A剂 |
4.4.1 多元醇A剂替代研究 |
4.4.2 结果分析 |
4.5 改性对比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呋喃树脂改性机理分析 |
5.1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
5.1.1 红外光谱概况 |
5.1.2 红外光谱工作原理 |
5.2 丙酮与甲醛反应机理 |
5.3 酮醛呋喃树脂反应机理 |
5.4 乙醇改性酮醛呋喃树脂反应机理 |
第六章 呋喃树脂工艺性能的研究 |
6.1 捕醛剂对游离甲醛的影响 |
6.2 硅烷对树脂砂强度的影响 |
6.3 加硅烷前后的SEM对比 |
6.4 抗拉强度的比较 |
6.5 发气量测试 |
6.6 硬化曲线的比较 |
6.7 树脂砂溃散性 |
6.8 成本分析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自硬树脂砂工艺研究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化学造型工艺减排的新认识与新措施[J]. 谢树忠,冯胜山,刘春晶,梁家豪,高运华. 铸造设备与工艺, 2020(01)
- [2]镁合金阻燃砂型制备及液压阀低压铸造的工艺研究[D]. 江善尧.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3]铝合金实型铸造充型过程研究[D]. 张超. 河北科技大学, 2019(07)
- [4]含不同树脂芯砂的粘土砂强化再生技术研究[J]. 孙清洲,任文成,郝学杰,许荣福,孙益民. 铸造, 2017(06)
- [5]铸钢电机壳缺陷分析及工艺优化研究[D]. 肖昌武. 重庆大学, 2017(06)
- [6]氧化铁附加物对树脂砂高温性能影响的研究[D]. 欧阳武光. 华中科技大学, 2016(01)
- [7]含呋喃树脂自硬砂芯砂粘土砂的完全再生砂改性技术研究[D]. 杜航. 山东建筑大学, 2016(08)
- [8]铸造用复合改性低氮呋喃树脂及其机理的研究[D]. 刘诗阳. 沈阳工业大学, 2014(10)
- [9]造型材料、造型工艺与节能减排[A]. 谢树忠,刘春晶,冯胜山,洪伟岗,郑如龙,梁家豪. 2013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 2013
- [10]铸钢用高强度低成本无氮呋喃树脂制备工艺的研究[D]. 郭忠奎. 沈阳工业大学, 2013(07)